常见运动功能性障碍检查评估

常见运动功能性障碍检查评估
常见运动功能性障碍检查评估

常见运动功能性障碍检查评估

1.胸椎-腰椎-骶椎屈曲(T-L-S Spine Flexion)

患者:直立,双膝固定呈伸展姿势;在

髋部和腰骶部将身体向前弯,做最大弯

曲。检查者:观察弯曲过程中,胸椎-腰

椎-骨盆的动作节奏,并观察恢复直立过

程中的动作节奏。如果引起患者疼痛,

注意疼痛性质、部位和程度。正常范围:

0°~110°,或者可以触摸到脚趾。

2.胸椎-腰椎-骶椎伸展和旋转(T-L-S Spine Extension and Rotation)

患者:直立,在检查者的协助下将双膝

挺直,接着将腰椎-骶椎伸展。检查者:

坐在椅子上,一侧膝部置于患者膝部前

方,以免患者将膝部屈曲;一只手置于

患者肩部前方,引导患者做伸展运动;

另一只手对患者骶椎施加向前的轻巧力

量,以得到最大背伸。若将上方手置于患者对侧肩部,并且向右向左旋转,则可增大斜向旋转角度。如果引起患者疼痛,注意疼痛性质,部位和程度。正常范围:腰椎伸展0°~30°;旋转0°~20°。

3.胸椎-腰椎-骶椎侧向弯曲(T-L-S Spine Lateral Bending)

止骨盆移动;双臂交叉置于胸

前。检查者:站在患者后面,一只手

置于患者肩部,另一只手置于其对侧

髂肌上予以固定,帮助患者左右侧

弯。左右各30°。

4.髋关节内旋(Hip Intcrnal Rotation)

患者仰卧在检查台上,臀部和髋部平

放在检查台上。检查者:维持患者髋

部屈曲90°,膝关节面屈曲90°,将

足部向外侧摆动,使髋关节内旋。正

常范围:0°~40°。注意:①髋部发

生退行性疾病时,内旋受限通常比外

旋范围受限早发生。②应限制对侧髋部/骨盆的任何动作。

5.髋关节外旋(Hip Extcrnal Rotation)

检查台上。检查者:令患者髋部屈曲

90°,膝关节屈曲90°,将患者足部

向内侧摆动,使髋关节外旋。正常范

围:0°~60°。注意:应限制对侧髋

部/骨盆任何动作。

6.髋关节屈曲(Hip Flexion)

患者:仰卧在检查台上。检查者:将

患者膝关节屈曲并靠近胸部,做屈髋

动作。正常范围:0°~125°。注意:

①如果膝关节伸展时髋关节屈曲受

限,但膝关节弯曲时即改善;表示可

能为大腿后侧肌群紧张。②应避免引

起患者疼痛和(或)施加过度向后的力量,以免使现有病情恶化。

7.髋关节伸展(Hip Extension)

患者:侧卧在检查台上。检查者:一

只手置于患者的大腿/膝部前方,另

一只手置于髂脊上,固定住患者躯干

上方,是髋关节被动呈现出伸展动

作。正常范围:0°~30°。

8.腰椎棘突检查(Lumbar Spinous Process Exam)

患者:直立。检查者:观察腰椎,触

诊两侧髂嵴的上方部分。结果解释:

触诊两侧髂嵴上方连线的中点,通常

相当于第四腰椎(L4)-第5腰椎(L5)

棘突间隙,或腰4棘突。注意:可向

上或向下触诊棘突,鉴别腰椎节段。

9.腰椎小面关节研磨检查(Lumbar Facet Gring Test)

患者:直立,双手交叉置于胸前。检

查者:站在患者后面,双手置于患者

肩上。对脊椎施加向下的轴向力量,

将患者腰椎伸展30°,向左及向右朝

外旋转。阳性结果:在最大伸展和旋

转时,会引起腰椎的中轴部位疼痛。

结果解释:腰椎小面关节疾病,与旋转侧为同侧。

10.Yeomen检查(Yeomen’s Test)

患者:俯卧与检查台上,检查侧膝关

节略微弯曲。检查者:①站立于患者

一侧,一只手握住患者同侧大腿远端

前方,另一只手固定住对侧髂嵴。②

用力将大腿向上拉,使髋关节伸展。

阳性结果:骶髂关节疼痛。结果解释:

骶髂关节功能障碍。注意:检查者的手部也可以不放在髂嵴上,而置于骶椎和腰椎上,使施加的力量分别传到骶髂关节和小面关节。

11.Gaenslen检查(Gaenslen’s Test)

患者:俯卧于检查台边缘,对侧髋

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大腿靠近躯

干)。同侧臀部一部分离开检查台

台面,使骶髂关节位于检查台边

缘。检查者:站在患者一侧,轻轻将患者膝部向下压,使其离开检查台边缘;可能同时需要更用力压迫对侧膝部,使其弯曲,固定骨盆。阳性结果:骶髂关节疼痛。结果解释:骶髂关节功能障碍或小面关节功能障碍。

12.Ober检查(Ober’s Test)

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下方的大腿呈

最大屈曲姿势;上方的膝关节屈曲

90°。检查者:①握住患者的踝部做

被动外展,并伸展其髋关节,使大腿

与躯干呈一直线。②维持患者稳定姿

势,令其髋关节做被动内收,使其大

腿沿着身体中线方向平行移动。阳性结果:大腿在沿着身体中线方向平行移动时,并不会垂下(髋关节不能被动的内收到中线位置)。结果解释:阔筋膜张肌或髂胫束紧张。

13.Noble压迫检查(Noble’s Compression Test)

患者:侧卧于治疗床,患侧朝下,受检

测膝部在上,屈曲90°。检查者:①将

拇指置于髂胫束位于胫骨外髁的部位,

做膝关节被动屈曲和伸展动作。②指导

患者做主动膝关节屈曲和伸展动作。阳

性结果:当膝关节30°时,出现疼痛。

结果解释:髂胫束综合征。

14.直腿抬举检查(Straight Leg Raise Test)

患者:仰卧于检测台上,双腿和骨

盆平放于检查台上。检查者:将患

者的一条腿从0°缓慢举高到70°

另一条腿和骨盆与检查台保持平

行。阳性结果:当腿部举到30~60°

时会引起疼痛和麻木感,并传导到

小腿。出现下背部/臀部/髋部疼痛,

但不会向下传导时,则不列为阳性结果。结果解释:疼痛侧的坐骨神经或[L5或第1骶神经(S1)]神经根受到刺激。注意:①当腿部举高角度小于30°时,神经牵张尚未达到足以刺激神经的程度(在30°以下时,髋部可以被抬起,而神经仍可维持松弛)。②在引发症状的角度下,检查者可以屈曲膝关节10°~20°以减轻症状。将足部背屈可能加重症状。③直腿抬举检查加足部背屈的检查方法称为Braggard检查(Braggard’s Test)。④再反向(交叉)直腿抬举检查[Reverse(crossed)Straight Leg Raise Test]中,评估患者的受检测症状向下传到对侧腿部的情形。

15.Ely检查(Ely’s Test)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检查者:将患

者膝关节屈曲至小腿碰到臀部,并

可将患者足跟推向其臀部,女性角

度为4~6°,男性为6~8°。阳性结

果:检查中同侧髋部屈曲。结果解释:股直肌紧张或挛缩。

16.松垮检查(Slump Test)

患者:坐在治疗床边缘,骨盆直立,躯

干松垮屈曲,双腿下垂。检查者:①

轻轻将手置于患者颈部,引导其颈部

和躯干呈完全屈曲,继续施加固定的

轻巧力量,令患者保持该姿势。②握

住患者踝部,使髋关节被动屈曲至

90°,并使膝关节完全伸直。将患者足部背屈。阳性结果:引起下背部和(或)下肢疼痛。当颈椎和躯干不在屈曲时,疼痛缓解。结果解释:神经根炎或坐骨神经受刺激。

摄影:吴宇婷

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

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 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 1.自己牵拉侧卧(起始位必须仰卧,不屈膝,患者自己用健侧手牵拉向患侧卧,用健腿帮助患腿移动) 2.下肢主动横移且下半身随之移动(起始位同上,上肢留在后面) 3.用健侧上肢将患侧上肢提过身体,下肢主动移动且身体随其移动。(起始位同上) 4.患侧上肢主动移动到对侧,身体其他部位随之运动。(起始位同上) 5.移动上下肢并翻身至侧位,但平衡差。(起始位同上,肩前伸,上肢前屈) 6.在3s内翻身侧卧。(起始位同上,不用手) 从仰卧位到床边坐 1.侧卧,头侧抬起,但不坐起(帮助患者侧卧) 2.从侧卧到床边坐。(帮助患者移动,整个过程患者能控制头部姿势) 3.从侧卧到床边坐。(准备随时帮助将患者下肢移至床边) 4..从侧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 5..仰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 6..在10s内从仰卧到床边坐。(不需要帮助) 坐位平衡 1.必须有支持才能坐帮助患者坐起 2.无支持能坐10s(不用扶持,双膝和双足靠拢,双足可着地靠拢) 3.无支持能坐,体重能很好的前移,且分配均匀(体重在双髋处能很好的前移,头胸伸展,两侧均匀持重) 4.无支持能坐并能转动头和躯干向后看(双足着地支持,不让双腿外展或双足移动,双手放在大腿上,不要移动到椅座上) 5.无支持能坐且向前触地面并返回原位(双足着地,不允许患者捉住东西,腿和双足不要移动,必要时支持患臂,手至少必须触到足前10cm的地面) 6.无支持能坐在凳子上,触摸侧方地面并返回原位(要求姿势同上,但患者必须向侧位而不是向前方触摸) 从坐到站 1.需要别人帮助站起(任何方法) 2.可在别人准备随时帮助下站起(体重分布不均,用手扶持) 3.可以站起(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和用手扶持) 4.可以站起,并伸直髋和膝维持5秒(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 5.坐—站—坐不需别人准备随时帮助(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完全伸直髋和膝) 6.坐—站—坐不需别人准备随时帮助,并在10秒内重复三次(不允许体重分布不均) 步行 1.能用患腿站,另一腿向前迈步(负重的髋关节必须伸展,可准备随时给予帮助) 2.在一个人准备随进给以帮助下能行走 3.不需帮助能独立行走(或借助任何辅助器具)3m 4.不用辅助器具15s内能独立步行5m

经典骨科诊断常见检查方法详解

经典骨科诊断常见检查方法详解 1.前屈旋颈试验:(Fenz sign)先令患者头颈部前屈,再左右旋转活动,若颈椎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提示颈椎骨关节病,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性病变。 2.椎间孔挤压实验:(Spurling sign)患者头转向患侧并稍屈曲,检查者左手掌置于患者头顶,右手轻叩击掌背当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时,即为阳性。提示有神经根性损害,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3.颈脊神经根张力实验:(Eaten sign 或Lasequard sign)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并向下牵引,如出现患肢的麻木疼痛即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臂丛损伤或前斜角肌综合征。 4.Addsion sign:患者坐位,仰首转向患侧,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检查者一手抵住患者下颌,一手摸患侧桡动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提示血管受挤压,常见于前斜角肌综合征。 5.Thomas sign:患者仰卧,大腿伸直,则腰部前凸;屈曲健侧髋、膝关节,迫使脊柱代偿性前凸消失,则患侧大腿被迫抬起,不能接触床面,即为阳性。常见于腰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有病变,或内收肌痉挛。 6.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sign)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患肢至患者疼痛,并记录其角度,在60~70度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性疼为阳性。 7.Bragard sign(加强实验):在Lasegue(+)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性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屈曲,如再度出现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此二征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8.Arid test:患者坐立于床边,双小腿下垂,分别抬高小腿,观察出现疼痛和麻木时小腿高度和膝关节屈曲角度,结果同lasegue。 9.反Lasegue sign:患者俯卧,被动屈曲膝关节(股神经受牵拉)会出现疼痛,提示可能有高位间盘;屈膝并过伸髋关节,疼痛加重提示高位间盘病变。

临床吞咽功能评估记录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 临床吞咽功能评估 姓名:年龄:性别:床号:科室:住院号:联系电话: 临床诊断:影像学诊断:发病日期: 主观资料(S): 诊断/主要病史和体格检查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往言语语言病理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疼痛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往的疾病史: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哮喘或其它呼吸道问题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哽噎感 □短暂性缺血发作,脑血管意外 □其它神经疾病__________________ _ □认知障碍 □手术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疗/放疗 □误吸/吸入性肺炎 □气管套管存在或其它影响吞咽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人的主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影响吞咽功能的药物使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有 症状的发生:□突然□逐渐:开始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 症状:□进食固体差□进食液体差□疲劳时差□口腔期出现症状□导致体重减轻□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观资料(O): 意识水平:□清醒□嗜睡□昏迷 认知-语言情况:□需更进一步评估□不需评估 口腔/颜面检查 呕吐:□完整□缺失 咳嗽:□强烈□弱□缺失 咳嗽反应时间:□马上□推迟 清嗓:□强烈□弱□缺失 清嗓反应时间:□马上□推迟

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t Dyskinesia,PKD)又称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由Kertesz(1967)首先报道并命名,是发作性运动障碍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以静止状态下突然随意运动诱发短暂、多变的运动异常为特征。PKD可为遗传性或散发性,有遗传家族史的病例约占60%,遗传方式大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外显不全现象。致病基因定位于 16p11.2-q12.1、16p11.2-q11.2和16q13-q22.1,这种基因定位的不重叠,提示PKD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PKD虽已有初步的基因定位,但迄今为止PKD的致病基因尚未知。具发病机制不明,Menkes(1995)认为PKD是介于运动障碍与癫痢之间的一类疾病,目前倾向于是—种离子通道病,认为本病与癫痫可能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和离子通道缺陷,其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很可能与Na+通道缺陷有关。 PKD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发病年龄从4个月至57岁,多在6~16岁,以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2~4):1。发作前少数患者可有感觉先兆,如受累部位肢体发麻、发凉、发紧等。发作常由突然的动作触发,如起立、转身、迈步、举手等,也可由惊吓、恐惧、精神紧张、过度换气等诱发。发作时患者表现为肢体和躯干的肌张力不全、舞蹈、手足徐动、投掷样动作等多种锥体外系症状。症状可累及单肢、偏身,也可为双侧交替或同时出现,当面部和下颁肌肉受累时,可出现构音障碍。发作时间短暂,一般持续数秒,80%以上的病例发作持续时间短于1min,很少超过5min。发作时无意识障碍,停止动作或减慢动作常可终止发作。发作次数不定,1年数次,1个月数次或1日数次,呈病初发作次数少,至青春期发作次数增多,再随年龄增长而发作逐渐减少或停止。 发作可以使患者丧失活动能力,干扰其行走、学习、工作和日常活动。发作间期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发作时脑电图检查80%未见痫样放电。SPECT检查在发作时可见基底节区血流灌注增强,说明本病在阵发性发作时有基底节区功能增强现象。Bmno等在综合分析121例PKD后,提出PKD新的诊断标准为:特定的触发因素(如突然的运动),短暂的发作持续时间(<1min),发作时无意识障碍和疼痛,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起病年龄为1~20岁(有家族史的病例不受此限)。本病虽非癫痫,但绝大部分患者服用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戊酸、托吡酯、拉莫三嗪等抗癫痫药物均能控制发作,缘于阻滞钠离子通道作用。 Familial 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 家族性运动诱发运动障碍疾病特征 Familial 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 (referred to as familial PKD in this entry) is characterized by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involuntary movements precipitated by other sudden movements such as standing up from a sitting position, being startled, or changes in velocity; attacks include combinations of dystonia, choreoathetosis, and ballism, are

视觉障碍和眼球运动障碍

视觉障碍和眼球运动障碍 视觉的形成需要有因光线、物体距离不同而变化的瞳孔和晶体的调节及眼球的协调运动,均需眼球运动神经参与,故本节将视觉与眼球运动障碍一并叙述。 视觉障碍 视觉传导径路:视网膜一视神经—视交叉一视束—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枕叶视中枢 视觉感受器(视网膜圆锥、圆柱细胞)到枕叶视中枢(纹状区的楔回和舌回)的传导路径中,任何一处损害均可造成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如图2—2)。 [视力障碍] 1.单眼视力障碍 (1) 突然视力丧失:可见于: ①眼动脉或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 ②单眼一过性黑蒙(amaurosis fugax) 见于: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TIA) 眼型偏头痛时脑血管痉挛引起视网膜供血不足。 (2) 进行性视力障碍: ①视力障碍在数小时或数日达到高峰: 多见于: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等 ②先有不规则视野缺损,然后出现视力障碍或失明: 常由于:视神经压迫性病变引起,多见于肿瘤、动脉瘤等 (Foster—Kennede综合征):见于一侧额底部肿瘤 表现为:同侧嗅觉丧失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及对侧视乳头水肿 7.双眼视力障碍 (1)双眼一过性视力障碍:常见于双侧枕叶视中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皮质盲(cortical blindness):双侧视中枢病变所致的视力障碍。 其特点:皮质盲不伴有瞳孔散大,光反射也不丧失。 (2)进行性双眼视力障碍: ①中毒或营养缺乏性视神经病:如异烟阱、酒精、甲醇和铅等重金属中毒,维生素B12缺乏等。 ②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可见视乳头苍白、边界鲜明、筛板清楚。 见于球后视神经炎后遗症、多发性硬化、视神经直接受压等。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 一、概述 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是一组非特殊原因导致的没有明显脑损 害的言语和语言障碍,其非言语智商水平往往在正常范围内,主要表现为说话延迟,言语理解和(或)表达困难,语音不清晰,或者言语流畅性障碍。临床上分为发育性语音障碍、发育性言语流畅性障碍、发育性语言障碍,后者又分为表达性语言障碍、理解和表达混合性语言障碍、实用性语言障碍三种类型。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是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美国报道2~3.5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患病率为13.5%~17.5%;4~7岁儿童语言障碍患病率为7.4%~9.4%。国内报道,语言发育迟缓在24~29个月男童、女童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6.2%和15.2%,30~35个月男童、女童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3%和2.6%;4~6 岁儿童发育性语音障碍患病率为2.14%;4~6岁儿童口吃患病率为0.63%,7~9岁儿童为1.19%。部分重度的语言障碍往往导致儿童学龄期后发生学习障碍,甚至影响终身的语言能力。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生物学因素引起,包括遗传和围生期损害等因素。虽然目前未

发现患者大脑有明显的结构异常,但是一些证据支持患儿存在脑发育障碍,如脑电图异常率高于正常儿童,言语任务的脑诱发电位检查显示与语言有关的中枢存在功能障碍,部分患儿的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存在轻度异常,高频范围听力可能受损。患者存在言语与语言障碍的家族史,围生期高危因素也明显多于一般儿童。因此,该类障碍被认为与遗传因素和导致脑损害的围生期高危因素引起听觉传入、记忆、整合、理解的功能不足有关。后天语言环境不良、现代电子产品占据儿童语言交流的时间也可能对语言障碍的发展起到部分促进作用。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一)临床特征 发育性言语或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下列几方面的临床表现。 1.发音障碍 说话时发音错误,包括语音错误、替代、遗漏或不清楚,并且与年龄、语言水平不相符,导致他人难以听懂其说话。 2.言语流畅性障碍 说话时出现持续、频繁的语言节奏异常,包括言语中断,词或音节重复、拖拉延长。 3.语言表达障碍 自幼语言表达落后,包括开口说话延迟,语言表达发展缓慢,词汇量少,语言简短,语言表达逻辑错误,语言叙述能力低下,导致沟通困难。 4.语言理解障碍 自幼语言理解落后,从最开始的对词汇、短语、句子的理解困难,到后期对交流对话、叙述事件和故事的理解出现困难。 5.实用性语言障碍

推拿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简化版

(一)椎间孔挤压(叩顶试验、压顶试验或Spurling’s试验) 患者坐位。医生用双手重叠按压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角度下进行按压,如引起项痛和放射痛者为阳性,说明颈神经根受压,可见于颈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病。 1、第6颈神经根受压时麻木疼痛反射至拇指,手及前臂的桡侧。 2、第7颈神经根受压时放射至食指、中指及手背。

3、第8颈神经根受压放射至食指、环指及前臂的尺侧。 (二)椎间孔分离试验(引颈试验或颈椎拔伸试验)患者坐位。医生双手分别托住患者下颌和枕部,逐渐向上牵引颈椎以扩大椎间孔。如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减轻或颈部有松快感,则为阳性,提示为颈椎病(以神经根型颈椎病为多见)。 (三)臂丛神经牵拉 试验(脊神经根试验) 患者颈部前屈。医生

以一手抵住患者侧头部, 一手握患肢腕部,反方向 牵拉,患肢有疼痛或麻木 者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 受压。 (四)超外展试验 患者取坐位或立位。医生使患侧肢被动地外展高举过肩至头。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记录脉搏开始减弱及消失时上肢的部位,并两侧对比,用于检査锁骨下动脉是否被喙突及胸小肌压迫,阳性即为超外展综合征。

(五)深吸气试验(Adson’s试验) 用于检查有无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取坐位,前臂放膝上,深吸气后屏住呼吸,仰头并将下颌转至患侧,同时下压患侧肩部,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此时疼痛往往增加;相反,抬高肩部,面转向前方,则脉搏恢复,疼痛缓解。 (六)运动检查 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颈部中立位,面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正常范围:

前屈:35o-45o; 后伸:35o-45o;侧屈:45°; 第三节左右旋转各 45o。 第四节背部检查 一)胸廓挤压试验 用于诊断肋骨骨折和胸肋关节脱位。检查分两步:先进行前后挤压,医生一手扶住后背部,另一手从前面推压胸骨部,使之产生前后挤压力,如有肋骨骨折时有明显疼痛或出现骨擦音;再行侧方挤压,用两手分别放

完整版吞咽困难评估量表汇总

推荐:吞咽困难评估量表汇总 标签:吞咽困难评估量表卒中康复分类:卒中单元2009-05-14 23:54 对于吞咽困难的评估,有9个评价量表,具体介绍如下: 量表1:吞咽困难评价标准。来自日本康复学界,分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吞咽困难的 程度越低,10分表示正常吞咽。该量表包含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以营养摄取为线索反应经口进食的能力,分级较细。 分数评价内容 1不适合任何吞咽训练,仍不能经口进食 2仅适合基础吞咽训练,仍不能经口进食 3可进行摄食训练,但仍不能经口进食 4在安慰中可能少量进食,但需静脉营养 51?2种食物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 63种食物可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 73种食物可经口进食,不需静脉营养 8除特别难咽的食物外,均可经口进食 9可经口进食,但需临床观察指导 10正常摄食吞咽能力 疗效判定标准: 大于等于9分:基本痊愈;提高6?8分:明显好转;提高3?5分:好转; 1?2分:无效。 量表2:洼田饮水试验。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的,分级明确清楚,操作简单,利于选择有治疗适应症的患者。但是该检查根据患者主观感觉,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一致的很多, 并要求患者意识清楚并能够按照指令完成试验。 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喝呛咳情况。 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 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 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 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 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正常:1级,5秒之内;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异常:3?5级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 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量表3: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该表提出3种能减少误吸的条件,根据患者需要条件的多少 及种类逐步分级,分为1?6及,级别越高吞咽障碍越轻,6级为正常。 评定条件:帮助的人,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和时间。 1 级:任何条件下均有吞咽困难和不能吞咽; 2 级: 3 个条件均具备则误吸减少; 3 级:具备2 个条件则误吸减少;

常用的桩基检测的主要方法

常用的桩基检测的主要方法有静载试验、钻芯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等。在桩基检测中,各个检测手段需要配合使用,利用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才能够对桩基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1.什么情况下,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检测数量有什么要求 答:当设计有要求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1)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桩基; (2)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3)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 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 根,且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当工程桩总数在50 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 根。 2.什么情况下,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检测数量有什么要求 答: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验收抽样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2)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 (3)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4)施工工艺不同的桩; (5)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Ⅲ类桩; (6)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 3.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应符合那些规定 答: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 根。 (2)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 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 根。 注:a.对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应在上述两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选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对部分受检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

放射科常用检查方法

放射科常用检查方法、部位中英文对照医学影像检查方法与部位中英文对照 头颅正侧位Skull PA& LAT 鼻窦Sinus PA 左侧乳突Left Mastoid Process 右侧乳突鼻骨侧位Right Mastoid Process Nasal Bones LAT 颈椎正侧位C-Spine PA & LAT 颈椎双斜位C-Spine Dual Oblique 胸椎正侧位T-Spine PA & LAT 腰椎正侧位L-Spine PA & LAT 骶尾正侧位Saccrum/Coccyx AP & LAT Chest PA & LAT (Adult) Chest PA & LAT (Pediatrics) 骨盆(成人) Pelvis PA (Adult) 骨盆(儿童) Pelvis PA (Pediatrics) 腹部(成人) Abdomen (Adult) 腹部(儿童) Abdomen (Pediatircs) 左侧肩关节Left Shoulder Joi nt 右侧肩关节Right Shoulder Joi nt 左侧肱骨正侧位Left Humerus AP & LAT 右侧肱骨正侧位Right Humerus AP & LAT 左侧尺桡骨正侧位右侧尺桡骨正侧位左侧肘关节正侧位右侧肘关节正侧位Left Forearm AP & LAT Right Forearm AP & LAT Left Elbow Joi nt AP & LAT Right Elbow Joi nt AP & LAT 左手正斜位Left Hand AP & Oblique 右手正斜位Right Hand AP & Oblique 左侧腕关节正侧位Left Wrist Joi nt AP & LAT 右侧腕关节正侧位Right Wrist Joi nt AP & LAT 双腕关节正位(成人)Dual Wrist Joi nt AP (Adult) 双腕关节正位(儿童)Dual Wrist Joi nt AP (Pediatrics) 左侧股骨正侧位右侧股骨正侧位左侧膝关节正侧位右侧膝关节正侧位Left Femur AP & LAT Right Femur AP & LAT Left Kn ee Joi nt AP & LAT Right Knee Joi nt AP & LAT 胸部正侧位(成人)胸部正侧位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一)量表基本知识 GMFM是Russell等人于1989年设计的测量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改变的测量工具,属于标准对照发展性量表,能有效反映脑瘫儿童运动功能改变,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工具。GMFM量表主要用于评估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儿童在5岁以内能完成所有项目,虽然是针对脑瘫儿童设计的,但也可使用于Down syndrome儿童,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者用来测定其它类型的运动障碍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来那个表的不同版本: GMFM最初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医师判断筛选85个项目,在经过信效度研究后,增加了3个项目,形成了GMFM-88项版本,2000年Russell等人使用Rasch分析法对GMFM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最后确立了GMFM-66项。国内任永平等将GMFM修订成80项,增加了原始反射和平衡反应等项目,同时删除了部分评估项目,但是由于没有进行严格的心理测量学特性检验,反射和反应项目的增加与原版量表以功能测试为主的目的相违,在国内未得到广泛使用。 GMFM-88结构: GMFM-88包括88个项目,分5个能区:A区(卧位与翻身);B区(坐位):C区(爬行与跪);D区(站立位);E区(行走于跑跳)。每项均采用4级评分法,其中A区总分为51分(17项);B区为60分(20项);C区总分为42分(14项);D总分为39分(13项);E区总分为72分(24项)。 GMFM-88评分标准与结果: GMFM的每一个都为4级评分,具体标准:0分:动作还没有出现的迹象;1分:动作开始出现—只完成整个动作的10%以下;2分:部分完成动作—可以完成整个动作的10%-90%;3分:整个动作可以全部完成。当无法确定分数时,按照较低的等级给分。 GMFM-88提供五种评分结果: 原始分:五个能区的原始分 各能区百分比: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 总百分比:五个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再除以5 目标区分值:选定目标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再除以选定能区数GMFM-66的特点: GMFM-66的项目由GMFM-88经过Rasch分析后,筛选出具有线性特征(项目特性线)的项目所组成,GMFM-66项目需要使用电脑程序(Gross Motor Ability Estimator,GMFM软件)输入每个项目的得分,并经分析转化后得到GMFM-66分值。与GMFM-88相比GMFM-66具有如下特点:①属于等距量表,它提高了总分和变化分数的可理解性,能够合理、客观地反映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发育变化;②重新确立了项目难度顺序;③删除22项不适合项目后,增加了评估的单维性;④重新确定GMFM测定在脑瘫人群中信效度(比GMFM-88建立时使用的样本更大,共537例)。但是GMFM-66不能提供各个功能分区的分值,因此GMFM-88目前依然得到广泛使用。

言语语言病理学

言语语言病理学 内容简介 “言语语言病理学”在我国尚属新兴学科。该学科是以各类人群的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为研究对象的。“言语语言病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该学科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基本的语言学和儿童发展、康复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学习者通过临床实践运用这些理论。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本书使读者基本了解特殊人群、特别是特殊儿童常见的言语语言问题,了解并掌握常用的言语语言评估和矫治训练方法,为言语语言障碍者矫治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言语语言病理学”是融语言学、医学、康复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为此我们在编写中尽力反映相关学科在本学科中的运用,同时尽量呈现本学科已有研究成果。本书由三个部分十二章构成。本书是在“言语语言病理学”授课讲义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言语语言病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言语、语言和沟通 第三节语言障碍、言语障碍和交流障碍 第二章汉语言基础理论 第一节汉语语音 第二节汉语词汇 第三节汉语语法 第三章正常儿童语言发展 第一节语言发展理论 第二节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四章构音障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构音障碍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 第三节构音障碍的评估 第四节构音障碍的矫正与训练 第五章嗓音障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嗓音障碍的评估 第三节嗓音障碍的预防与矫正 第六章口吃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口吃的评估 第三节口吃的矫正与训练 第七章语言发展迟缓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语言发展迟垦的评估 第三节语言发展迟缓儿童的语言干预

第八章失语症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失语症的评估 第三节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 第四节儿童失语症 第九章自闭症儿童言语语言障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自闭症儿童的言语语言障碍表现 第三节自闭症儿童的言语语言矫正 第十章听觉障碍儿童的言语语言障碍 第一节听障儿童的言语语言障碍表现 第二节听障儿童的听力训练 第三节听障儿童的言语语言训练 第十一章弱智儿童的言语语言障碍 第一节弱智儿童的言语言障碍表现 第二节弱智儿童的言语语言练 第十二章唇腭裂儿童的言语语言障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唇腭裂儿童的言语语言障碍表现 第三节唇腭裂儿童言语语言障碍的评估与矫正

统计学常用检验方法

统计中经常会用到各种检验,如何知道何时用什么检验呢,根据结合自己的工 作来说一说: t检验有单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单样本t检验:是用样本均数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和已知总体均数进行比较,来观察此组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性。配对t检验:是采用配对设计方法观察以下几种情形,1,两个同质受试对 象分别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2,同一受试对象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3,同一受 试对象处理前后。 u检验:t检验和就是统计量为t,u的假设检验,两者均是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均数符合正态分布,故可用u检验进行分析。当样 本含量n小时,若观察值x符合正态分布,则用t检验(因此时样本均数符合t 分布),当x为未知分布时应采用秩和检验。F检验又叫方差齐性检验。在两样本t检验中要用到F检验。从两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要对这两个样本进行比较的时候,首先要判断两总体方差是否相同,即方差齐性。若两总体方差相等,则直接用t检验,若不等,可采用t'检验或变量变换或秩和检验等方法。其中要判断两总体方差是否相等,就可以用F检验。 简单的说就是检验两个样本的方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这是选择何种T检验(等方差双样本检验,异方差双样本检验)的前提条件。 在t检验中,如果是比较大于小于之类的就用单侧检验,等于之类的问题就用双侧检验。 卡方检验 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率(构成比)进行比较的统计方法,在临床和医学实验中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临床科研中许多资料是记数资料,就需要用到卡方检验。 方差分析 用方差分析比较多个样本均数,可有效地控制第一类错误。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由英国统计学家,以F命名其统计量,故方差分析又称F检验。其目的是推断两组或多组资料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检验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 单因素方差分析即完全随机设计或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用途:用于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其统计推断是推断各样本所代表的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ly random design)不考虑个体差异的影响,仅涉及一个处理因素,但可以有两个或多个水平,所以亦称单因素实验设计。在实验研究中按随机化原则将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一个处理因素的多个水平中去,然后观察各组的试验效应;在观察研究(调查)中按某个研究因素的不同水平分组,比较该因素的效应。 两因素方差分析即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two-way ANOVA): 用途:用于随机区组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其统计推断是推断各样本所代表的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随机区组设计考虑了个体差异的影响,可分析处理因素和个体差异对实验效应的影响,所以又称两因素实验设计,比完全随机设计的检验效率高。该设计是将受试对象先按配比条件配成配伍组(如动物实验时,可按同窝别、同性别、体重相近进行配伍),每个配伍组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受试对象,再按随机化原则分别将各配伍组中的受试对象分配到各个处理组。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受试对象不同时间(或部位)重复多次测量所得到的资料称为重复测量数据

GUSS吞咽功能评估量表.doc

GUSS (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 Gugging 吞咽功能评估表) 1.初步检查/间接吞咽测试(患者取坐位,至少60度) 是 否 警惕 (病人是否有能力保持15分钟注意力) 1 □ 0 □ 主动咳嗽/清嗓子 (病人应该咳嗽或清嗓子两次) 1 □ 0 □ 吞咽口水: ·成功吞咽 1 □ 0 □ ·流口水 0 □ 1 □ ·声音改变 (嘶哑,过水声,含糊,微弱) 0 □ 1 □ 总计: 5分 分析: 1~4分:进一步检查1 5分:进入第二步 2.直接吞咽测试(材料:水,茶匙,食物添加剂,面包) 姓名: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

按下面的顺序: 1→ 2→ 3→ 糊状食物★液体食物★★固体食物★★★ 吞咽: ·不能 ·延迟(?2秒,固体?10秒) ·成功吞咽 0 □ 1 □ 2 □ 0 □ 1 □ 2 □ 0 □ 1 □ 2 □ 咳嗽(不由自主):(在吞咽前,时,吞咽后-- 3分钟后) ·是 ·否 0 □ 1 □ 0 □ 1 □ 0 □ 1 □ 流口水 ·是 ·否 0 □ 1 □ 0 □ 1 □ 0 □ 1 □ 声音改变:(听病人吞咽之前和之后的声音,他应该说“O”)·是 ·否 0 □ 1 □ 0 □ 1 □ 0 □ 1 □ 总计: 5分 5分 5分 1~4分:进一步检查1 5分:继续用液体1~4分:进一步检查1 5分:继续用固体 1~4分:进一步检查1 5分:正常 总合计(直接和间接吞咽测试): _______(20分) ★首先给予病人1/3~1/2勺半固体(类似布丁的食物)。 如果给予3~5勺(1/2勺)没有任何症状,则进行下面的评估。 ★★3,5,10,20毫升水--如果没有症状继续给50毫升水.50ml水应以患者最快速度进食(Daniels等2000年,Gottlieb等1996年) 评估和调查时得出 的一个标准。 ★★★临床:一小片干面包,重复5次。10s钟时间限制包括口腔准备期。 内镜:蘸有色液体的干面包 1 使用透视做吞咽检查(VFES) 使用内镜做吞咽检查(FEES) GUSS--评价

语你同行:认识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

语你同行:认识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 儿童语言障碍是最常见的发育性障碍,一半以上的学龄前期语言障碍将持续至学龄期,并导致学习障碍和伴发心理和社会行为异常。 那么对于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是否也存在差异呢? 一般来讲,言语障碍是指个体的言语或说话异于常人,使说话内容受损害,既妨碍个体间的交流,又造成自己的不良反应,通常包括构音、发声和语流方面的障碍。语言障碍则是指个体表现出的语言学知识系统与其年龄不相称,落后于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 言语障碍的表现及原因 1)构音障碍 在构音过程中,发音器官的位置、方式、速度、强度或动作协调发生问题,以致发出的语音产生错误,并影响到对方对说话内容的理解,称为构音障碍。构音障碍可分为器质性构音障碍和功能性构音性障碍两类。器质性构音障碍往往存在生理方面的异常,如裂腭、神经功能缺失等。 2)声音障碍

声音障碍又称为发声障碍、声音异常、嗓音障碍,即声音发生异常,通常表现为: ①不恰当的音调(太高、太低、单调、缺乏变化)。 ②音量太高或太低,有些儿童说话太轻,甚至可能完全没声音;有些儿童则是持续地大声 说话。 ③音质问题,如声音沙哑、尖锐、有呼吸声等。 造成声音异常的原因可能有个体咽喉部疾病(声带疾病-急性、慢性咽喉炎、声带结节、声带息肉),也可能是个体的心理因素、性格、精神刺激导致,尤其是不正确的发声习惯造成。 3)语流障碍 语流障碍的典型表现是口吃,指语流或说话节奏中断,言语不流畅,特别是在有些音节、词语、句子上有迟疑、停顿、重复或延长现象。 语言障碍的表现及原因 语言障碍可分为语言发育迟缓和失语症。 1)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往往表现为表达和理解语言技能方面的障碍,语言技能出现的时间、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显著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造成儿童语言迟缓的原因通常有脑伤、智力落后、听觉障碍、发声器官机能障碍、情绪困扰、环境剥夺等。

胃肠病常用检查方法

我院胃肠病常用检查方法 为了能够准确了解胃肠病的发展情况,一般都需要做仪器检查。目前我院检查胃肠病的常用方法有:胃镜和结肠镜(统称消化内镜),胶囊内镜,钡剂造影检查,超声检查,胃电图和肠电图,14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胃功能四项(PGI,PGII,PGR,Hp)定量检测,幽门螺杆菌(HP)分型检测。 一、胃镜和结肠镜(统称消化内镜) 优点:这是目前最准确可靠的一种检查,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其他检查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医生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到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以及下消化道(包括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和回盲部)的内部表面情况,能够发现诸如溃疡、肿瘤、息肉、憩室等比较严重的病变,还能看清黏膜的充血、水肿以及色泽改变等细微变化。对于可疑病变,还能钳取一小块儿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还可确定有无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有密切关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检查结果还能被电视屏幕显示或记录下来,有助于专家会诊或资料保存。 缺点:胃镜通过咽部时,有少数人会感到恶心或不适;结肠镜进入肠腔后,有些人会有程度不同的腹痛。 电子胃镜适应症: 1、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需做检查以确诊者。 2、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者(如呕血、黑便)。

3、疑上消化道肿瘤者(如消瘦、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大便潜血阳性等)。 4、需胃镜随诊的病变(如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息肉病等),需要定期胃镜复查。 5、需内镜下治疗的患者。 电子胃镜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 (1)严重心肺疾患,无法耐受内镜检查。 (2)上消化道大出血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3)怀疑消化道穿孔患者。 (4)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胃镜检查者。 (5)腐蚀性食管炎、胃炎的急性期患者。 (6)明显的胸腹主动脉瘤患者。 (7)脑卒中急性期患者。 2、相对禁忌症 (1)心肺功能不全。 (2)高血压患者,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 (3)凝血机制障碍及出血倾向患者。 (4)高度脊柱畸形。 (5)消化道巨大憩室。 电子肠镜适应症 (1)原因未明的便血和持续大便潜血阳性者

周围血管科常用检查方法

周围血管科常用检查方法 肢体位置试验 两下肢伸直抬高45度,持续3~5 分钟,如果足部皮肤出现苍白,说明肢体供血不足。然后让患者坐起,双足下垂,观察足部的颜色恢复时间,若超过10 秒,则为阳性。下垂后双足出现紫绀色,说明肢体严重缺血。 泛红试验(乳头下层静脉丛充盈试验) 检查者以手压迫患者手、足 1 分钟,将末梢的血驱空,使皮肤苍白;正常情况下,停止压迫1~3秒后皮肤颜色可恢复正常,若超过 5 秒钟,说明肢体动脉缺血,此试验可判定指(趾)动脉是否有闭塞。 亚伦氏试验 用以判定尺、桡动脉是否通畅。试验时患者握紧拳,检查者以手压迫患者桡动脉,然后让患者松开拳,如果手部仍呈苍白色,说明患者尺动脉阻塞,同法可检测桡动脉是否阻塞。对足部的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也可用此法来进行检测,以判定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是否阻塞,或是判定有无解剖异常,例如患者足背动脉搏动不能触及,检查者可按压患者的胫后动脉,同时进行泛红试验时,如果患者足部的颜色在 3 秒内恢复正常,说明有足背动脉走行的解剖异常,并非有动脉的阻塞。 尼霍夫氏征 让患者仰卧,自然曲膝,放松下肢,检查者用手压迫患者小腿腓肠肌,如有饱满紧韧感和压痛,为阳性,说明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霍曼氏征 让患者仰卧,自然伸直下肢并略抬高,检查者用手握住患者足部用力背屈而牵拉小腿腓肠肌,如出现下肢后方绳索样紧硬疼痛即为阳性,说明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深静脉血栓、炎症与周围组织粘连所致。 冷水试验 将手指(足趾)放入 4 度左右的冷水中 1 秒,可诱发雷诺现象,诱发率在

75%左右。 握拳试验 令患者握拳 1 秒后,在屈曲状态下松开手指,可以诱发雷诺现象出现。 下肢静脉功能试验: (1)深静脉通畅试验(Penhes试验):用来测定深静脉回流情况,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深静脉往往是通畅的。方法是在大腿用一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干,嘱病人连续用力踢腿或下蹲,由于下肢运动,肌肉收缩,浅静脉血液经深静脉回流而使曲张静脉萎陷空虚。如深静脉不通或有倒流使静脉压力增高则曲张静脉压力不减轻,甚至反而曲张更显著。 (2)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用来测定大隐静脉瓣膜的功能,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丧失。方法是患者平卧位,下肢抬高,排空浅静脉内的血液,用止血带绑在大腿根部卵圆窝下方处。随后让病人站立,10s内解开止血带,大隐静脉血柱由上向下立即充盈,则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变部位极可能位于卵圆窝水平,深静脉血通过隐股静脉连接点泄人浅静脉系统。浅静脉如缓慢地(超过30s)而逐渐充盈,属于正常情况,是血液由毛细血管回流入静脉内的缘故。如果病人站立后,止血带未解开而止血带下方的浅静脉迅速充盈,说明返流人该静脉的血液来自小隐静脉或某些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 试验):病人平卧,抬高患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先从足趾向上至胭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扎上第二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如果在两根弹力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wo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

w o 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郭铁成,卫小梅,陈小红.改良A s h w o r t h量表用于痉挛 评定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0): 906-909 wo1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价项目 项目号项目内容 1前臂放到桌子(侧面) 2前臂由桌子放到盒子f侧面) 3在桌面上伸肘(侧面) 4在桌面有负荷伸尉(侧面) 5手放到桌子(正面) 6手由桌子放到盒子(正面) 7在桌面屈肘拉回O.45kg的物体 8拿起易拉罐到嘴边 9从桌面上拿起铅笔 10从桌面拿起曲别针 11叠放3个棋子 12翻转3张纸牌 13在锁中转动钥匙 14叠毛巾 15提1.35kg篮子到旁边桌子上 WMFT由15个项目组成.1—6为简单的关节运动.7一15为复合的功能动作(表1)。对所有动作当场进行计时和动作质量打分(O一5分,6个分级),目前该量表的评价手册还没有进行汉化,以下是评测项目和评分标准。WMFT功能能力评分: 0分:所测试的上肢没有尝试参与测试 1分:所测试的上肢没有功能性的参与但试图参加.在单侧动作的测试中.未被测试的上肢有可能帮助测试上肢。 2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但需要未测试上肢的帮助.如小的调整或变换位置.或需要2次尝试才能完成任务.或完成任务非常慢。在双侧任务中,被测试上肢功能损害非常严重。只能作为辅助。 3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但是动作受到协同运动的一些影响。或动作完成较慢及需要努力才能完成 4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动作接近正常.但是完成速度轻度变慢,或缺乏精确度.良好的协调和流畅性。 5分:所测试的上肢参与测试并完成任务.表现为正常动作。以健侧上肢动作为正常标准。

吞咽障碍的评估

吞咽障碍的评估 正常吞咽是一个流畅协调的动态连续过程,在上述肌肉和关节、神经协调作用下完成。吞咽过程一般分为五期,口腔前期(所需时间不定),口腔准备期(视食物而定),口腔期(1秒),咽期(1秒),食管期(0.75秒)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括约肌或食道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 吞咽障碍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引发和加重某些并发症如营养不良、肺部感染、脱水、窒息等 阻碍神经功能康复 增加死亡率 吞咽障碍临床表现: 口腔期:咳嗽、吞咽前呛咳,食物粘附在口中,进食缓慢,以固体食物最糟糕 咽期:食物在舌根堆积阻塞感、食物未向下推进将食物咳出,咳嗽或梗呛,吞咽后咽异物感,食物反流,嗓音嘶哑 食管期:进食后呕吐、鼻腔反流、胸痛、胸部阻塞感、慢性烧心感 吞咽障碍评估:

(一)临床检查 包括患者相关既往史、高级脑功能和意识状态,主观上吞咽异常的详细描述,如吞咽困难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频率、加重和缓解的因素、症状、继发症状;观察是否存在气管套管、鼻饲管或胃造瘘以及目前的进食方式与食物类型,了解患者目前的营养状态 (二)与吞咽有关的口颜面功能评估 1、直视观察:观察口腔分泌物状况,唇、颊、舌、硬腭、软腭等结构完整性及粘膜完整性,腭弓形状及是否存在舌肌萎缩 2、量表评定:常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表中吞咽部分项目评定,包括下颌位置、唇运动、舌运动、软腭运动以及喉运动,每项最低1

分,最高5分 (三)吞咽功能筛查 1、反复唾液吞咽试验 2、饮水试验 (四)特殊检查 1、吞咽造影检查 2、电视内窥镜吞咽功能检查 3、测压检查 4、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 5、超声检查 6、肌电图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