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复 习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复 习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复 习

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 复 习

凸透镜成像情况总结:

①两个分界点:a 、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b 、成放大、缩小像分界点:

②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物距减小,像距 ,实像 ;

当物体从透镜向焦点靠近时,虚像不断 。

③实像与虚像区别: 口诀:(一般人不告诉他)

一焦分虚实,分正倒;二焦分大小;物近(与焦点的距离)像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像距大于物距像放大,像距小于物距像缩小。

第一类: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或判断像的类型、位置、变化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好有一个小飞虫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 ) A.变成了小飞虫的像 B.像的中间没有了

C.像的形状没有变化,只是比原来暗一些

D.是小飞虫的像和烛焰像重合在一起 2.在凸透镜成像现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凡是实像必是倒立的 B .凡是虚像必是正立的 C .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虚像 D .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

3.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如图所示,P 点到透镜的距离为两倍焦距,透镜和 光屏的位置不变。实验中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 A .蜡烛放在A 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 B .蜡烛放在F 点时,光屏上会成等大、清晰的像

C .蜡烛放在F 点和O 点之间,光屏上会成放大的虚像

D .蜡烛放在B 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

4.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主轴上距透镜中心为2倍焦距处,当该物体从这个位置沿主轴逐渐远离透镜的过程中 ( )

物距 U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应用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物与像的位置? 像距V 与f 关系

U =∞

U >2f

U=2f

f <u <2f U=f

u <f

A. 像始终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像距逐渐减小

C. 物与像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D. 物与像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5.一个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当物体沿主光轴从离透镜25厘米处逐渐到离透镜55厘米处的过程中 ( ) A. 像逐渐变大 B. 像距逐渐变大 C. 像逐渐变小 D. 像距逐渐变小 6.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 )

A .放大实像

B .缩小的实像

C .放大的虚像

D .缩小的虚像 7. 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图所示的A 、B 、C 三处,这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若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应该 ( ) A. 向右移动蜡烛 B. 向右移动凸透镜 C. 向右移动光屏 D. 将蜡烛与光屏交换位置 8.一物体离凸透镜24cm ,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大小可能为( )

A .18cm

B .30cm

C .24cm

D .10cm

第二类: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题

9.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10cm 。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放置好蜡烛和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 。该同学作适当调整(物距不变)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放大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透镜不动,蜡烛向透镜移动,光屏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向透镜移动

11.孙丽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12. 如图,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通过调节,此时在光屏上正好能呈现清晰的烛焰的像, (1)这个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固定凸透镜的位置,把蜡烛稍向右移,要想在光屏上重新找到像,应向________移动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 cm 100 A C

B

光屏。

13. 小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他可以进行怎样的调节?

1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之前老师常常要求同学们在实验桌上用粉笔画一条直线,然后再在该直线上放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花这一直线的作用是:;

(2)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和小东同学在直线上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凸透镜和蜡烛,均不能获得像。这其中的可能原因是:。

次数u(cm) V(cm) 像的大小像的正倒

1 30 15 缩小倒立

2 20 20 等大倒立

3 1

4 3

5 放大倒立

4 10 ——不成像——

5 8 ——放大正立

次实验的数据,可知:

②分析表中的次实验数据,可知,物体在f外成倒立的实像,在f内盛

正立的虚像。

③在第5次实验中,要看到虚像,必须从(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

往(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看才能看到。

1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则光屏上的像是_____________。

(2)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动到b点,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此时透过透镜会观察到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3)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他把光屏取下来,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从凸透镜右侧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观察,如图所示。当眼睛离凸透镜较远时看到了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像,离凸透镜较近时就看不到这个像了,请分析并说明其原因。

凸透镜成像小考卷

1.从凸透镜成像规律中,我们可知,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转折点是()

A、光心

B、焦点

C、二倍焦距

D、根本没有这样的点

2.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 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

C. 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 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3.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外的地方,先让它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大小变化是 ( ) A 、从小变大 B 、从大变小 C 、不变 D 、从小变大,再从大变小

4.如图所示,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 )

A B C D

5.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所给的有下面不同焦距的四块凸透镜,实验中,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6厘米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f =4厘米 B .f =8厘米 C .f =12厘米 D .f =16厘米 6.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4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cm .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上。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 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___ ____就是利用这

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 图4

7.在图l 中,凸透镜焦距为lO 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图1

8.小宇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过程中,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见如图2示,其中的a 、b 、c 、d 、e 是主光轴上的点。F 和2F 分别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和两倍焦点。

b

a · · · · · · · · · F

2F F 2F c d e 图2

(1)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点上,使照相机成像的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点上,使投影仪成像的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3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3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的像为止。

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如图丙中的哪一个?()

图3

9.根据下表的数据可以推知,凸透镜的焦距f应满足()

序号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cm)像的性质

1 26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0 倒立、放大的实像

3 6 正立、放大的虚像

A.6c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