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闭机主要技术参数

启闭机主要技术参数
启闭机主要技术参数

启闭机主要技术参数

作者:启闭机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cd17645234.html,/

额定起重量

额定起重量是指吊具或取物装置(如抓梁)所能起升的最大工作负荷[1]。包括吊具的自重。单位为千克。

起升高度或扬程

吊具最低位置与最高位置的垂直距离,称为启闭机的高度或扬程。一般在数值上与卷筒的最大收放绳量或液压启闭机活塞最大行程相等。单位为米。

工作速度

1、起升速度是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下或油泵在额定排油量下吊具的上升速度。单位为米/分。

2、闭门速度是指快速闸门启闭机在电动机关闭或液压回路节流油阀在最大开度时,闸门靠自重下落的速度,单位米/分。

3、运行速度是指移动式启闭机运行结构的电动机在额定转速时,大车或小车沿直线运行的速度,单位米/分。

4、回转速度是指回转结构电动机在额定转速时的运转速度,单位米/分。

跨度

跨度是指移动式启闭机大车运行轨道中心之间的距离,即大车的轨距。单位为米。

起重机的工作级别

起重机的工作级别是指起重机的工作忙闲程度,即启闭机一年内总的运行时间。

1、轻级工作制是指运行时间短,间歇时间长。如:闸门与拦污删等。

2、中级工作制是指使用频繁的启闭机。如:船闸的人字门等。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构造钢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 第9.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 受力类型 最小配筋百分率 全部纵向钢筋 0.6 受压构件 一侧纵向钢筋 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 注: 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 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 第9.5.3条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M u≥Mcr (9.5.3) 式中

最新2.4板配筋计算汇总

2.4板配筋计算

2.4 板配筋计算 2.4.1 楼板厚度的确定 房间楼板短跨方向最大为6000mm ,梁、板用C25混凝土,柱用C30混凝土 , 111 1h ~~6000120~150********L mm ????==?= ? ????? ,则取板厚t=120mm 。 2.4.2 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 客房、过道、其余的房间: 25mm 水磨石面层 20.02525=0.625kN/m ? 30mm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320=0.60kN/m ? 120mm 现浇混凝土楼板 20.1225=3kN/m ? 20mm 厚石灰砂浆抹底 20.0217=0.34kN/m ? 恒荷载标准值: 合计:24.6kN/m 卫生间、厨房: 20mm 防滑地砖 20.0222=0.44kN/m ? 30mm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320=0.60kN/m ? 120mm 现浇混凝土楼板 20.1225=3kN/m ? 恒荷载标准值: 合计:24.04N/m k 活荷载标准值: 根据规范卫生间取2k q 2.5/kN m =,其它的地方取2k q 2.0/kN m =,由于 4.6 2.3 2.82 k k g q ==< 则是活载起控制作用。

2.4.3 内力计算 按弹性方法进行内力计算,双向板恒活载设计值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板弯矩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 ,板配筋计算计算结果见表3,板跨中配筋计算见表4。板支座配筋计算见表5. 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 在进行板的计算的同时,当板的长边比去短边大于2的为单向板,小于2的为双向板,双向板则可根据混凝土下册后面附录的表格查询系数,即可求得长向和短边方向的弯矩,则可根据弯矩求出所需配置的钢筋。在计算中四边的连接情况,可简化成当板下沉,如卫生间、厨房等,则看为四边简支,当板没有下沉时,则按四边固定计算。 单向板当板下沉时,可简化成两端固定的简支梁,当板没有下沉,则可看作时两边固定的梁,则配置短边的钢筋,长向的钢筋按构造配筋。 在下面计算中举一块双向板计算过程,其余的用表格表示。 板结构布置图如下,共有21块板。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截面设计 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延性框架设计准则,截面设计时,应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对内力进行调整。 框架梁 框架梁正截面设计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1 s f c bh02(9-1-1)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E 1 s f c bh02 / RE(9-1-2)因此,可直接比较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RE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框架梁截面弯矩设计值。即 M Max M u , RE M uE(9-1-3)比较 39 和表 43 中的梁端负弯矩,可知,各跨梁端负弯矩均由水平地震作用 控制。故表 39 中弯矩设计值来源于表 43,且为乘以RE后的值。 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 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情况的最小值取用。 AB 跨及 CD 跨: b f 1 3l0 =7.5/3=2.5m; b f b s n0.3 [ 4.20.5 (0.25 0.3)] 4.2m b f b12h f0.3 12 0.3 1.86m h f h00.1 , 故取b f =1.86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一排钢筋取 h0=700-40=660mm,

两排钢筋取 h0=700-65=635mm, 则 f c b f h f h0h f 2=14.3×1860×130×(660-130/2) =2057.3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BC 跨: b f 1 3l0 =3.0/3=1.0m; b f b s n =0.3+8.4-0.3=8.4m; b f b12h f 0.312 0.131.86m ; h f h00.1, 故取b f =1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取h0=550-40=510mm, 则 f c b f h f h0 h f 2=14.3 ×1000×130×( 510-130/2)=827.2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各层各跨框架梁纵筋配筋计算详见表 49 及表 50。 表格 49 各层各跨框架梁上部纵筋配筋计算 层号 AB 跨BC 跨CD 跨 -MABz-MABy-MBCz-MBCy-MCDz-MCDy 负弯矩 M ( kN·m)-213.6-181.8-188.86-188.86-181.18-213.6 M bh0.1140.0970.1010.1010.0970.114 1 f c0 s2 1(12s ) 0.1210.1020.1070.1070.1020.121 4 0.9710.9490.9470.9470.9490.971 s 0. 5 1(12s ) 配筋 As(m m2)925.84803.52839.35839.35803.52925.84实配钢筋3C203C203C203C20 3 负弯矩 M ( kN·m)-370.84-319.2-347.48-347.48-319.92-370.84

配筋率的计算

1.7 配 筋 率 1.7.1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7.1.1 不考虑地震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75及表1-76规定的数值。 表1-75 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min ρ(%) 注:1.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各类构件一侧受压钢筋的配 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轴心受拉构件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计算;受弯的梁类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 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边缘面积(b b f -')' f h 后的截面面积计算。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的受压钢筋”或“一侧的受拉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2.当温度、收缩等因素对结构有较大影响时,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按上述规定适当增加; 3.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少0.1;当混凝土强度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4.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表1-76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构件、轴心受拉构件一侧 受拉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ρ(%) 续表1-76

注:本表是1-75序号3的具体化。 2)对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1.7.1.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如表1-77及表1-78所示。 表1-78 y f =300N/mm 2 (y f =360N/mm 2)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续表1-78

钢筋混凝土楼板配筋计算书讲解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是土木工程学生设计学习的"居家良药". 关键词: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设计资料 本设计为一工业车间楼盖,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楼盖梁格布置如图T-01所示,柱的高度取9m,柱子截面为400mm×400mm。 (1)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20mm厚混合砂浆顶棚抹灰。 (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8kN/m2。 (3)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3(因为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2)。 (4)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20(,)。 钢筋:梁中架立钢筋、箍筋、板中全部钢筋采用HPB235()。 其余采用HRB335()。 2.板的计算。 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取。次梁截面高度取 ,截面宽度,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如图T-02所示。 (1)荷载: 恒载标准值: 20mm水泥砂浆面层; 80mm钢筋混凝土板; 20mm混合砂浆顶棚抹灰;

; 恒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即每米板宽设计承载力。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边跨; 中间跨; 跨度差,说明可以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如图T-03所示。 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Q-01。 ,(根据钢筋净距和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并考虑到梁、板常用的钢筋直径(梁设为20mm,板设为10mm),室内正常环境(即一类环境)的截面有效高度h。

和梁板的高度h有以下关系: 对于梁: h。=h-35mm (一排钢筋) 或 h。=h-60mm (两排钢筋);对于板 h。=h-20mm 、h。=h-(最小保护层厚度+d/2) ,其中最小保护层厚度依据环境类别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定, 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一般的,对于梁可取20,板可取10),各截面的配筋计算见表Q-02。 中间板带②~⑤轴线间,其各区格板的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各跨跨中和中间支座考虑板的内拱作用,其弯矩降低20%。 3.次梁的计算。 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取主梁的梁高,梁宽。 荷载:

各种最小配筋率

各种最小配筋率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6%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抗震等级梁中位置 支座跨中 一级0.4和80ft/fy中的较大值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 二级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 三、四级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柱类型抗震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框架中柱、边柱 1.0 0.8 0.7 0.6 框架角柱、框支柱1.2 1,0 0,9 0,8 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应按上面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上面数值增加0.1。 规范上不是有么? 框架梁的最小配筋率取大值 一级支座0.4 ,80ft/fy 跨中0.3 ,65ft/fy 二级支座0.3 ,65ft/fy 跨中0.25,55ft/fy 三、四级支座0.25,55ft/fy 跨中0.2 ,45ft/fy 带边框的剪力墙连梁最小配筋率同相应抗震等级的框架梁。 基础哪,尤其是独立基础是多少啊 怎么算最小配筋率?谢谢! 现行规范上没有最小配筋率的明确规定,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执行,扩展基础底版受力钢筋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100~200。 最大配筋率 当受弯构件的配筋率达到相应于混凝土即将破坏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大配筋率,以ρmax (ρ=As/b h0)表示。

混凝土配筋计算例题

1、某宿舍的内廊为现浇简支在砖墙上的钢混凝土平板(例图4-1a),板上作用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q k=2kN/m。水磨石地面及细石混凝土垫层共30mm厚(重力密度为22kN/m3),板底粉刷白灰砂浆12mm厚(重力密度为17kN/m3)。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C15,纵向受拉钢筋采用HPB235热轧钢筋。试确定板厚度和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例图4-1(a)、(b)、(c) [解] 1.截面尺寸 内廊虽然很长,但板的厚度和板上的荷载都相等,因此只需计算单位宽度板带的配筋,其余板带均按此板带配筋。取出1m宽板带计算,取板厚h=80mm(例图4-1b),一般板的保护层厚15mm,取a s=20mm,则h0=h-a s=80-20=60mm. 2.计算跨度 单跨板的计算跨度等于板的净跨加板的厚度。因此有 l 0=l n +h=2260+80=2340mm 3.荷载设计值 恒载标准值:水磨石地面0.03×22=0.66kN/m

钢筋混凝土板自重(重力密度为25kN/m3)0.08×25=2.0kN/m 白灰砂浆粉刷0.012×17=0.204kN/m g =0.66+2.0+0.204=2.864kN/m k 活荷载标准值:q k=2.0kN/m 恒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 值: 4.弯矩设计值M(例图4-1c) 5.钢筋、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由附表和表4-2查得: C15砼: HPB235钢筋: 6.求x及A s值 由式(4-9a)和式(4-8)得: 7.验算适用条件 8.选用钢筋及绘配筋图 选用φ8@130mm(A s=387mm2),配筋见例图4-1d。

例图4-1d 冷轧带肋钢筋是采用普通低碳钢筋或普通低合金钢筋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钢筋。由于它强度高,可以节约许多钢材,加之其直径细、表面带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效果特别好,因此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自80年代中期将其引入后,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经编制了国家标准《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92和行业标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95。国家科委和建设部曾相继下文,要求大力推广采用冷轧带肋钢筋。 本例如果改用经调直的550级冷轧带肋钢筋配筋时: 选用φ6@125mm(A s=226mm2) 即是说,将采用HPB235钢筋配筋改为采用550级的冷轧带肋钢筋配筋以后,可以节省41.6%的受力钢筋用钢量,这个数字是十分可观的。

新规配筋率汇总

配筋率汇总 非抗震梁、板纵筋(%):《混规》8.5.1 最小配筋率: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0.215;板C30HPB300为0.238。(《混凝土》8.5.1) 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ρmin,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采用400MPa、

500MPa钢筋时,ρmin采用0.15和45f t/f y较大值; 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0.15 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2.62; ρmax=ξb*α1*f c/f y=0.550*1.0*14.3/300=0.0262=2.62% 抗震梁、板纵筋(%): 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3.6)11.3.6 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 注:1,表中C30,小括号内数值:HRB335,中扩号: HRB400,大扩号: HRB500 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 级不应小于0.3(下部纵筋不宜过少);A S底/A S顶≥0.5(0.3) 最大配筋率:2.5%,《混凝土》11.3.7《抗规》6.3.4-1

梁内受扭纵筋(%): 最小配筋率:85f t/f y,C30HRB335为0.404。(《混凝土》9.2.5)

梁内箍筋(%): 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300分别为0.127和 0.148。(《混凝土》9.2.9,9.2.10) 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11.3.9)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截面设计 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延性框架设计准则,截面设计时,应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对内力进行调整。 框架梁 框架梁正截面设计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2 0c s 1u bh f M αα= (9-1-1)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RE 2 0c s 1E u /γααbh f M = (9-1-2) 因此,可直接比较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RE 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框架梁截面弯矩设计值。即 {}uE RE u ,Max M M M γ= (9-1-3) 比较39和表43中的梁端负弯矩,可知,各跨梁端负弯矩均由水平地震作用控制。故表39中弯矩设计值来源于表43,且为乘以RE γ后的值。 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情况的最小值取用。 AB 跨及CD 跨: f 31l b ='=3=; 1 .00f ≥'h h , 故取f b '=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一排钢筋取0h =700-40=660mm , 两排钢筋取0h =700-65=635mm, 则

()2f 0f f c h h h b f '-''=×1860×130×(660-130/2)=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 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BC 跨: 0f 31l b ='=3=; n f s b b +='=+; m h b b f f 86.113.0123.012=?+='+='; 1.00f ≥'h h , 故取f b '=1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取0h =550-40=510mm , 则 () 2f 0f f c h h h b f '-''=×1000×130×(510-130/2)=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 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各层各跨框架梁纵筋配筋计算详见表49及表50。 表格49 各层各跨框架梁上部纵筋配筋计算

楼板配筋计算

LB-1矩形板计算 一、构件编号: LB-1 二、示意图 三、依据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四、计算信息 1.几何参数 计算跨度: Lx = 6000 mm; Ly = 5000 mm 板厚: h = 150 mm 2.材料信息 混凝土等级: C30 fc=14.3N/mm2 ft=1.43N/mm2 ftk=2.01N/mm2 Ec=3.00×104N/mm2 钢筋种类: HRB335 fy = 300 N/mm2 Es = 2.0×105 N/mm2 最小配筋率: ρ= 0.200% 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20mm 保护层厚度: c = 15mm 3.荷载信息(均布荷载)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γG = 1.200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γQ = 1.400 准永久值系数: ψq = 1.000 永久荷载标准值: qgk = 6.000kN/m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qk = 2.000kN/m2 4.计算方法:弹性板 5.边界条件(上端/下端/左端/右端):简支/简支/简支/简支 6.设计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 = 1.00 泊松比:μ = 0.200 五、计算参数: 1.计算板的跨度: Lo = 5000 mm 2.计算板的有效高度: ho = h-as=150-20=130 mm 六、配筋计算(lx/ly=6000/5000=1.200<2.000 所以按双向板计算): 1.X向底板钢筋 1) 确定X向板底弯矩 Mx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 (0.0343+0.0524*0.200)*(1.200*6.000+1.400*2.000)*52 = 11.205 kN*m 2) 确定计算系数 αs = γo*Mx/(α1*fc*b*ho*ho) = 1.00*11.205×106/(1.00*14.3*1000*130*130) = 0.046

板式楼梯配筋计算表_图文

JLAD-G0204 板式楼梯结构计算用表 李洪彬

板式楼梯结构计算用表 吉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标准JLAD-G0204 批准:审定:审核:编制: 一编制说明 1.本计算表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编制.考虑了正截面受弯,挠度和裂缝宽度计算条件.结 构重要性系数γ。=1.0 2.本计算表用于一般民用建筑板式楼梯踏步板的设计.设计适用范围: 1.)水平计算跨度:1800㎜~6900㎜. 2.)活荷载标准值:2..0KN/㎡,2.5 KN/㎡, 3.5 KN/㎡ 3.)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5,C30. 4.)钢筋为HPB235级,当采用其他级别时,不得用本表查得的钢筋面积进行强度代换,应另行计算。 3. 本计算表选用时应根据踏步尺寸,水平计算跨度,活荷载标准值,混凝土强度等级,弯距系数(可按表11要求确定)直接查得踏步板厚度及跨中受力钢筋面积,踏步板支座负弯距钢筋面积应按表11要求确定 4.计算简图为两端支承的斜板,荷载形式为满跨布置的均步荷载.面层荷载为0.65 KN/㎡,板底抹灰为0.34 KN/㎡,未考虑栏杆或栏板荷载. 二应用实例 某办公楼板式楼梯踏步板,水平计算跨度为3300,踏步高150,宽300,水磨石面层,板底抹麻刀灰,踏步板两端支座分别与平缓台板连接,采用钢栏杆. 选用C20混凝土,HPB235钢筋,活荷载标准值2.5 KN/㎡, 查表11:弯距系数为1/10 查表4:h=120mm,As=746m㎡/m 查表10:Gk=6.58 KN/㎡,фmax=12㎜,C=20㎜ 查表12:配筋选用φ12@150,As=754>746.

C~N区格楼板弯矩及配筋计算毕业设计

C~N区格楼板弯矩及配筋计算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1 工程概况 (4) 2 楼板计算 (5) 2.1楼板结构布置 (5) 2.2楼板弯矩及配筋计算 (6) 2.2.1楼面板荷载计算 (6) 2.2.2 A、B区格楼板弯矩及配筋计算 (6) 2.2.3 C~N区格楼板弯矩及配筋计算 (8) 2.2.4 绘制楼板配筋图 (14) 3 次梁计算 (15) 3.1次梁支承情况 (15) 3.2次梁荷载计算 (15) 3.3次梁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15) 3.4次梁内力计算 (15) 3.5次梁截面承载力计算 (16) 3.6次梁构造要求 (18) 3.7次梁配筋图 (18) 4 一榀框架结构计算 (19) 4.1主要构件选型及截面尺寸估算 (19) 4.1.1主要构件选型 (19) 4.1.2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19) 4.2框架计算简图及梁柱线刚度计算 (20) 4.2.1框架计算简图 (20) 4.2.2梁柱线刚度计算 (20) 4.3框架荷载计算及内力分析 (22) 4.3.1恒载标准值计算及内力分析 (22) 4.3.2活荷载标准值计算及内力分析 (29) 4.3.3风活荷计算及内力分析 (33)

4.3.4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38)

4.4框架剪力、轴力计算及内力组合 (42) 4.4.1框架剪力、轴力计算 (42) 4.4.2框架内力组合 (43) 4.5框架梁配筋计算 (47) 4.5.1 AB跨一层梁配筋计算 (47) 4.5.1 BC跨一层梁配筋计算 (49) 4.6框架柱配筋计算 (49) 4.6.1框架柱正截面配筋计算 (49) 4.6.2框架柱斜截面配筋计算 (51) 4.7框架配筋图 (51) 5 楼梯的计算 (52) 5.1梯段板计算 (52) 5.1.1梯段板数据 (52) 5.1.2确定板厚 (52) 5.1.3荷载计算 (52) 5.1.4内力计算 (52) 5.1.5配筋计算 (52) 5.2平台板计算 (53) 5.2.1确定板厚 (53) 5.2.2荷载计算 (53) 5.2.3内力计算 (53) 5.2.4配筋计算 (53) 5.3平台梁计算 (54) 5.3.1确定梁尺寸 (54) 5.3.2荷载计算 (54) 5.3.3内力计算 (54) 5.3.4配筋计算 (54) 6 基础设计 (56) f (56) 6.1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 6.2初选基底截面尺寸l,b (56) 6.3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56) 6.4计算基底净反力 (56) 6.4.1偏心距 (56) 6.4.2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 (56) 6.4.3抗冲切验算 (56)

配筋率怎么计算

配筋率怎么计算?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其中,ρ为配筋率;As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 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是根据Mu=Mcy时确定最小配筋率。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 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0.6 一侧纵向钢筋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和45ft/fy中较大值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钢筋总截面面积与正截面的有效面积(宽*有效高度)的比值,叫做配筋率。

板配筋计算

LB-1矩形板计算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构件编号: LB-1 二、示意图 三、依据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四、计算信息 1.几何参数 计算跨度: Lx = 3300 mm; Ly = 6000 mm 板厚: h = 120 mm 2.材料信息 混凝土等级: C25 fc=11.9N/mm2 ft=1.27N/mm2 ftk=1.78N/mm2 Ec=2.80×104N/mm2钢筋种类: HRB335 fy = 300 N/mm2 Es = 2.0×105 N/mm2 最小配筋率: ρ= 0.200% 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30mm 保护层厚度: c = 25mm 3.荷载信息(均布荷载)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γG = 1.200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γQ = 1.400 准永久值系数: ψq = 1.000 永久荷载标准值: qgk = 7.000kN/m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qk = 4.000kN/m2 4.计算方法:弹性板 5.边界条件(上端/下端/左端/右端):固定/固定/固定/固定 6.设计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 = 1.00 泊松比:μ = 0.200 五、计算参数: 1.计算板的跨度: Lo = 3300 mm

2.计算板的有效高度: ho = h-as=120-30=90 mm 六、配筋计算(lx/ly=3300/6000=0.550<2.000 所以按双向板计算): 1.X向底板钢筋 1) 确定X向板底弯矩 Mx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 (0.0385+0.0056*0.200)*(1.200*7.000+1.400*4.000)*3.32 = 6.040 kN*m 2) 确定计算系数 αs = γo*Mx/(α1*fc*b*ho*ho) = 1.00*6.040×106/(1.00*11.9*1000*90*90) = 0.063 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63) = 0.065 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 As = α1*fc*b*ho*ξ/fy = 1.000*11.9*1000*90*0.065/300 = 231mm2 5)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 = As/(b*h) = 231/(1000*120) = 0.193% ρ<ρmin = 0.200% 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 所以取面积为As = ρmin*b*h = 0.200%*1000*120 = 240 mm2采取方案d8@200, 实配面积251 mm2 2.Y向底板钢筋 1) 确定Y向板底弯矩 My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 (0.0056+0.0385*0.200)*(1.200*7.000+1.400*4.000)*3.32 = 2.028 kN*m 2) 确定计算系数 αs = γo*My/(α1*fc*b*ho*ho) = 1.00*2.028×106/(1.00*11.9*1000*90*90) = 0.021 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21) = 0.021 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 As = α1*fc*b*ho*ξ/fy = 1.000*11.9*1000*90*0.021/300 = 76mm2 5)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 = As/(b*h) = 76/(1000*120) = 0.063% ρ<ρmin = 0.200% 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 所以取面积为As = ρmin*b*h = 0.200%*1000*120 = 240 mm2采取方案d8@200, 实配面积251 mm2 3.X向支座左边钢筋 1) 确定左边支座弯矩 M o x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 0.0814*(1.200*7.000+1.400*4.000)*3.32 = 12.410 kN*m 2) 确定计算系数 αs = γo*M o x/(α1*fc*b*ho*ho) = 1.00*12.410×106/(1.00*11.9*1000*90*90)

配箍率和配筋率

配箍率和配筋率 配箍率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1.概念: 两者均对箍筋而言,所以也叫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1).面积配箍率(ρsv):是在垂直箍筋的截面bs(b为构件宽,s 为箍筋间距)中,箍筋面积所占的比率(钢箍面积为肢数 乘每根钢筋的面积)。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 (2).体积配箍率(ρv):指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的砼体积的比率。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2.作用:

(1).面积配箍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框架梁沿梁全长的面积配筋率有规定。 ρsv≥ρsvmin (2).体积配箍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ρv≥ρvmin =λvfcf/yv (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 3. 配箍率与配筋率的区别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其中,ρ为配筋率;As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 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是根据Mu=Mcy时确定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 受力类型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0.6 一侧纵向钢筋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和45ft/fy中较大值 注:

钢筋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模板

钢筋理论重量表、计算公式 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0.00617 0.617 是圆 10 钢筋每米重量。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 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φ6=0.222 Kgφ6.5=0.26kgφ8=0.395kg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Φ16=1.58kgΦ18=2.0kgΦ24=2.47k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 Φ12(含 12)以下和Φ28(含 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 至Φ25 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 Φ6=0.222KgΦ8=0.395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 Φ16=1.58KgΦ18=2Kg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我有经验计算公式,你自己计算一个表格就可以了。也可以去买一本有表格的书,用起来也很方便的。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 材料名称理论重量W(kg/m) 扁钢、钢板、钢带W=0.00785×宽×厚 方钢W=0.00785×边长 2 圆钢、线材、钢丝W=0.00617×直径 2 钢管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2边宽--边厚) 不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工字钢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 槽钢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备注 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34,带 b 的为 2.65,带 c 的为 2.26。 3、e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26,带 b 的为 2.44,带 c 的为 2.24。 4、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