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介入未成年人丧失亲人哀伤辅导 ——以小王为例

【摘要】哀伤是个体失去亲人之后的必经过程。对未成年人而言,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会这一过程十分困难。如果不加以适当辅导,他们可能会陷入各种误区,影响以后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以未成年人小王为例,对丧亲未成年人进行个案辅导,运用参与观察与无结构访谈法收集资料,在优势视角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理性情绪治疗法、表达性艺术疗法等技巧,协助案主合理释放情绪,改变对自我的不合理认知,帮助案主顺利渡过心理危机,增进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面对未来的生活。
【关键词】个案工作;未成年人;丧亲;哀伤辅导
一、引言
人类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高级动物,当然,也就有失去后的悲伤体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就意味着,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总会经历许许多多的失去,而最使人不想失去的则是我们的亲人,最使人不能接受的的痛苦则是丧亲之痛。丧亲,就犹如切肤之痛,如果人们和自己的亲人连最后的告别都没有,那么,对丧亲者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有些人,在事情发生时,不会有过激的反应,但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后,他们才会慢慢表现出焦虑、忧伤等情绪,甚至无法正常生活;有些人,即使在事情发生时能够及时接受辅导,但工作人员无法长期陪伴其左右进行辅导,故而会出现复发或加重现象。为了让丧亲者在合理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悲伤任务,增强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能力,社会工作者通过发现和探索式的治疗实践过程,将个案工作用于丧亲未成年人哀伤辅导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个案工作的应用在哀伤辅导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意义
在西方国家,哀伤心理咨询自弗洛伊德关注哀伤问题后受到广泛关注,这使得哀伤咨询成为一个专门的咨询方向。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频发,我国也开始关注重大丧失事件,对哀伤者的紧急心理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援助,大多数人都能够从中获益。但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经历丧失事件后,“死亡”就成为家庭成员和朋友之间最不想提及的话题,这对哀伤者从伤痛中恢复并无益处。
丧亲对未成年人有非常广泛的影响,不仅影响未成年人在学校适应、生活方式、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个体功能,还影响未成年人在家庭环境、家庭结构、家庭沟通等方面的家庭功能。但成年人很难意识到丧亲对未成年人的严重影响,即使意识到,也不会寻求专业的帮助,使丧亲对未成人的影响恶化。因此,如何把个案工作运用到服务中来,协助未成年人顺利地从丧亲悲伤体验中恢复,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

题。本论文结合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来介入丧亲未成年人哀伤辅导,以丧亲未成年人小王为例进行探索,寻找在实践运用中的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如何改观做出尝试性解答。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进行探索,通过与丧亲未成年人及家人进行深入走访,了解丧亲未成年人在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当前的哀伤状况,进而提供个案工作服务。
1.资料的分析方法
本论文对于资料分析主要采用个案研究法,也即案例研究法。基于个案工作的开展,制定研究流程,对某一个体或团体进行长时间的连续调查,研究其全过程的行为发展变化,对个案资料进行广泛收集、记录,写出个案报告并进行总结评估。
2.资料的收集方法
社会工作者根据研究主题需要,运用参与式观察法和无结构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工作。
(1)参与观察法。本论文在个案中运用到参与式观察,即社会工作者深入到哀伤者的生活背景中,在与案主接触的过程中,实际参与哀伤者日常社会生活,把握其言语和非言语符号,从而更准确了解内心世界。
(2)无结构访谈。又称为深度访谈或自由访谈。社会工作者在本次个案中设计了访谈提纲,为了解丧亲未成年人的情况和面临的困境,对丧亲未成年人及家庭进行访谈,并根据访谈情况灵活调整,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
(三)相关概念界定
1.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以个人或家庭为工作的出发点,通过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工作关系,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方法,以个别化的方式帮助个人调动内在和外在的资源,为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解决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提高个人生活水平。
2.未成年人
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对认定未成年人的规定不尽相同。例如,在澳洲,未成年人是指不满17周岁的公民,而瑞士将20周岁作为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分界线。依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不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本文所指的未成年人也严格遵照法律规定,将年龄界定为十八周岁以下。
3.丧亲
丧亲是指自然、非自然原因导致的亲人丧亡。它在生命中无法避免,当丧亲发生时,会影响到个人原有的生活秩序与生活理念,甚至对个人的行动能力也会产生影响。同时,丧亲者还急需处理因丧亲而导致各种情绪问题及生活情境变化所导致的不适。
从接受死亡的心理准备来看,丧失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预期丧失,如亲人长期卧病或患癌症末期。另一种是未预期的丧失,如亲人自杀、意外身亡等。人们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亲人突然死亡,这种

出乎丧亲者预料的冲击所带来悲伤反应,令生者措手不及,在心理上难以平复创伤,留给生者的只有伤痛、遗憾与懊悔。 本案例中的小王就面临着此类问题,由于父亲突然离世,给小王带来了无尽的伤痛与折磨,社会工作者针对其具体问题将展开服务,协助案主接纳并面对丧亲的事实,鼓励案主与父亲告别,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将情感投注于新的关系中。[1]
4.哀伤辅导
哀伤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状态,是指人在失去所爱之人或物时的一种情感体验,其中包含悲伤与哀悼。

哀伤辅导就是在合理的时间内,减轻哀伤者精神层面的情绪负荷,协助哀伤者适应丧失之后的外在环境,并促进哀伤者重新建立自我与社会关系。
二、 个案工作介入未成年人丧亲哀伤辅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个案工作介入未成年人丧亲哀伤辅导的必要性
1.个案工作服务为丧亲未成年人哀伤辅导提供新思路
当未成年人提及丧亲体验时,成年人常常会以沉默方式来回应未成年人,他们认为未成年人因年纪小而对死亡体验没有认知或不懂得悲伤,忽略了未成年人的失落、悲伤等情绪,从而影响其往后的生活发展。因而,社会工作者在丧亲未成年人哀伤辅导中担任了服务的提供者、治疗者、沟通者、支持者、指导者等角色,在助人自助理念的指导下运用专业的方法与技巧,帮助丧亲未成年人走出悲伤,获得自信,重新融入社会生活。个案工作服务为丧亲未成年人哀伤辅导提供新思路,在全方位评估丧亲未成年人基础上,完成专业服务介入,通过制定哀伤辅导计划,实施辅导课程,帮助丧亲未成年人提升适应社会和生活自理的能力,增强解决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2.个案工作目标与丧亲未成年人哀伤辅导目标相契合
表1-2 个案工作目标与哀伤辅导目标相契合
终极目标 中期目标 微观目标
个案工作目标 挖掘生命潜能
趋向自我实现 恢复自助能力
选择适当生活 解决具体困难
排除情绪困扰
哀伤辅导目标 修复内部和社会环境中的自我 协助哀伤者克服失落后再适应过程中的障碍,以健康的方式坦然的重新将情感投注在新的关系里 协助哀伤者处理已表达或潜在的情感,鼓励哀伤者向逝者告别
(二)个案工作介入未成年人丧亲哀伤辅导的可行性
1.哀伤辅导的理念与社会工作者的态度相符
哀伤辅导强调社会工作者仔细聆听案主的故事,这对于解决哀伤具有重要作用。案主需要的是可以陪伴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死亡的人,社会工作者只要细细聆听,与案主同在,并协助案主在合理的时间内,减轻案主精神层面的情绪负荷,协助案主适应丧失发生后的外在环境,促进案主重新建立

自我与社会关系。社会工作者的同感和专注聆听的态度与哀伤辅导理念相符。
2.为丧亲未成年人表达哀伤提供安全感
以语言直接表达丧亲之痛,容易引发丧亲者的防御,个案工作可以用专业的技术与方法,如表达性艺术疗法的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就是通过绘画、拼贴、捏黏土等美术材料的使用,让未成年人用非语言方式将内在感受,通过创作的方式具体、安心表达出来的一种治疗过程。艺术创作是有效的抒发与转化丧亲未成年人悲伤、失落经验治疗方式,丧亲未成年人通过创作艺术作品分享丧亲体验,释放情绪压力。也就是说,个案工作有助于丧亲未成年人将其哀伤经验以一种象征的、非言语性的方式加以表达,减少精神层面情绪上的过度负荷。[3]
3.哀伤辅导注重个案的独特性
后现代学者认为哀伤过程是复杂的,强调哀伤经验的独特性,哀伤辅导极为重视对个案经验的深度分析。哀伤辅导注重个案的独特性,个案法是哀伤辅导尤为重要的方法。个案只选取单个的个体、团体作为研究对象,关注服务对象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即针对每一个来访者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不同症状,制定适用于该来访者的治疗方案,因而,每个个案的治疗过程都是独特的。而哀伤辅导就是对个体哀伤关注的动态过程,其注重哀伤研究的生态性,关注哀伤应对过程中灵活性的重要性并且重视不同文化背景对哀伤过程的影响。
三、个案工作的实务过程
(一)个案背景资料
1.基本情况
小王,女,12岁,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家中有66岁的奶奶,43岁的爸爸和39岁的妈妈,还有9岁弟弟和5岁妹妹,一家六口人靠3.8亩地为生,生活艰苦,却很幸福。2017年8月中旬,家中的农作物土豆成熟,收成很好,一家人对此充满了希望。但是,灾难降临在了这个贫困的家庭,父母在开车去卖土豆的过程中发生车祸,父亲当场死亡,母亲抢救及时,度过危险期。以往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负责外出务农养家糊口,母亲主要照顾家庭。父亲的突然去世对小王一家的影响巨大,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的同时,全家也因丧亲备受心理打击。此时,作为家中老大的小王,必须承担起所有的责任,虽然小王一直有帮妈妈做家务,但此时的小王却不知所措。后来母亲的恢复让小王心中有了一丝的安慰。由于刚开始的打击与压力,小王一直生活在恐慌之中,失眠、多梦、精神不集中和成绩退步等症状出现。半年之后,母亲发现了小王的异常状况,所有安慰与关心都只会让小王更加懂事、勤奋,但是异常状况却愈加严重。母亲无奈之下向邻居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姐姐寻求帮助,希望可以帮

助小王摆脱困境,走出父亲去世的阴影。
案主自述:家里人多,收入微薄,我和弟弟要上学,父母的压力很大,所以我想改变现在的生活,也想过等我大一些的时候就去打工赚钱来帮助父母,但是,父母一直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的大学,就会有好的工作,这样我们一家就可以过好的生活,一切都还未来的及,父亲就出事了。如果我不读书,父母可能就会轻松一点,父亲也不会出事。我也知道,我的学习成绩下降的很严重,但是没关系,我本就不打算读书了。这半年来,我夜里总是睡不着,就算睡着也总会梦到父母出车祸的现场,全是血,只能看到一片红,我真的很害怕。整天精神恍惚,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只有帮妈妈干活的时候才有精神。父亲刚出事的时候,母亲尚未恢复,我很惶恐,害怕妈妈也丢下我们,那么我们以后怎么办啊?谁来养我们呢?会不会像电视里演的那样,我们三个要分开,然后被欺负呢?虽然我还有弟弟妹妹,但是感觉世界就我一个人,很孤独。母亲安慰我,关心我,但我一想到现在所有的压力都由她一人承担,我怕她坚持不了多久,所以我只有努力的帮助她,减轻她的压力。
家人和老师的反映:小王以前也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但是自从她的父亲去世后,小王的情绪非常低落,不喜欢笑,也不愿与他人交流,晚上经常失眠,比以前也更加懂事,帮助母亲照顾家人。只是学习成绩下降了好多,平时在家也不写作业,一有时间就帮母亲干活。
2.接案前的准备工作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及其家人的沟通交流,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辅导关系、收集案主的基本资料、诊断是否属于严重抑郁情绪以及自杀危险系数的高低,并确定案主是否存在其他问题。
(二)个案介入过程
1.资料收集与案主问题分析
(1)参与观察。社会工作者与小王是邻居,能够了解到其具体的生活背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仔细把握案主的言语和非言语的符号,准确了解其内心世界,有助于社会工作者针对案主的具体问题制定哀伤辅导计划。
(2)无结构访谈。为了解丧亲未成年人的情况和面临的困境,社会工作者设计了访谈提纲,对丧亲未成年人及家人进行访谈,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与困扰情绪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
2.案主问题诊断与制定服务计划
(1)问题诊断
经过与案主的面谈接触,社会工作者发现其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其一父亲的去世给案主带来的哀伤、内疚情绪,自责没有帮过父亲;其二精神恍惚,情绪低落并感到孤独,也不愿与人交流;其三有退学的打算,为未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