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国土开发与保护第一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教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及战略核心

1.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之一。

2.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1.京津冀地区位于北纬36°05′~42°40′,东经113°27′~119°50′之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11个地级市,具有空间上相毗邻的区位优势。

2.京津冀地区土地面积约21.9万平方千米,2016年年末人口约为1.12亿;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7.56万亿元,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

3.京津冀地区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

4.京津冀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5.京津冀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河流域,湖泊主要有白洋淀。

6.京津冀地区主要供水源是地下水。

7.京津冀地区海运条件便利,岸线资源丰富。

8.京津冀地区的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均衡。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1.交通一体化: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内快速铁路覆盖所有地级市,高速公路覆盖所有县级市。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1小时”通勤圈。

2.产业一体化:北京地区首先要加快自身产业的扩散和升级;天津要加快老城区产业

的转移扩散与转型;河北地区要完成对京津转移产业的承接,并结合自身特色进行提升,挖掘京津转移产业的潜力。

3.生态环保一体化: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一、判断题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是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转移。( ) 2.京津冀地区西部、北部地势较低,东部、南部地势较高。( )

3.京津冀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

4.京津冀绝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流域。( )

5.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并诱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 ) 6.京津冀地区许多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有效协调。( )

答案:1.√ 2.× 3.× 4.× 5.√ 6.√

二、选择题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读京津冀都市圈示意图,回答7~8题。

7.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京、津的优势是( )

A.廉价劳动力B.土地资源

C.环境承载力D.资金、科技和人才

8.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的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 )

A.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

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C.加快科技产业,赶超京津地区

D.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

解析:第7题,相比河北,京、津两地的优势主要是资金、科技和人才的优势,故D

项正确;河北具有的优势包括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故A、B、C项错误。第8题,发展重型工业,不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故A项错误;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故B项正确;赶超京津地区,不符合实际情况,故C项错误;依托人力优势,提升金融服务的应是京津地区,故D项错误。

答案:7.D 8.B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下图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图,回答第9题。

9.有关“京津冀都市圈”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的城市服务范围最大

B.京、津服务功能属于同一等级

C.廊坊受北京的服务与天津相同

D.天津、石家庄服务范围相等

解析:选A。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等级最高,服务范围最大,A对;天津的服务功能低于北京,B错;廊坊受北京的服务比天津高,C错;天津为直辖市,石家庄为省会城市,天津的等级高于石家庄,服务范围大于石家庄,D错。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在河北省设立雄安新区。它的建设对疏解北京的非首都职能、治理“城市病”、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具有重大意义。白洋淀是河北省最大的淡水湖,位于雄安新区的腹地,目前最大水深仅为3米,水质为劣V类,环境治理需求迫切。下图为京津冀部分地区示意图。

(1)据图描述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分析白洋淀水质差的自然原因。

(3)请你提出雄安新区建设中对白洋淀水环境保护的三项措施。

提示:(1)京津冀地区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东临渤海;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北靠燕山山脉,西倚太行山,连接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

(2)位于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湖泊水量较少;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水体流动性差,水循环更新周期长,自净能力弱;入湖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于湖底,使湖泊容积减小。

(3)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调整产业结构,限制污染企业(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加强全流域水体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环境法规,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大监管力度)。

【核心考点突破】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背景内涵

地理位置京津冀地区位于北纬36°05′~42°40′,东经113°27′~119°50′之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具有空间上相毗邻的区位优势,利于京津冀地区统筹规划、协同发展

面积、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京津冀地区土地面积约21.9万平方千米,2016年年末人口约1.12亿,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8.1%;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7.56万亿元,约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2%,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

地形京津冀地区,西侧是太行山脉,北侧是燕山山脉,东临渤海,南接河南省和山东省,总体呈现西北高、地势低的地势特点

气候京津冀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水文京津冀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河流域,湖泊主要有白洋淀

水源京津冀地区主要供水源是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

海岸线、港口近700千米的海岸线,不冻港口众多,海运条件便利,岸线资源丰富

人口和产业京津冀地区的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均衡,地区间缺乏紧密的产业关联,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津冀地区大致可分为坝上高原(属内蒙古高原一部分)、燕山和太行山、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面积约为21.9万km2。下图为1961-2011年京津冀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线(mm)分布图。

(1)简述京津冀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比较图中甲、乙、丙三地降水量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3)说明图示地形特征对河北平原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

解析:(1)由图可知,京津冀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南多、西北少;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迎风坡一侧降水量较大;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燕山东南侧,最小值出现在坝上高原的西北侧。(2)由图可知,甲地降水量为300~350 mm,乙地为700~750 mm,丙地为450~500 mm,故甲、乙、丙三地降水量由大到小是乙>丙>甲。据图可知,甲地位于坝上高原西北侧,距海远,受海洋水汽影响小,同时受燕山山脉的阻挡,夏季风影响弱,降水量少;乙地距海近,受海洋水汽影响大,且地处燕山东南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丰富;丙地地处河北平原,地势平坦,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量较少。(3)地形特征对河北平原自然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从对降水、土壤、风沙活动等的影响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河北平原西侧和北侧为山地地形,有利于抬升夏季风带来的水汽,形成地形雨,缓解当地水资源不足的现状;西侧和北侧为山地,是多条河流的发源地,河流将该地的泥沙带往下游地区,为下游平原地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阻挡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冬季风(偏北风),减少风沙对华北地区的危害。

答案:(1)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东部降水量大于西部(东南多、西北少);平原地区

普遍高于坝上地区(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迎风坡一侧降水量较大);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燕山东南侧,最小值出现在坝上高原西北侧。(答出其中3点即可)

(2)乙>丙>甲。原因:甲地位于坝上高原,距海远,同时受燕山山脉的阻挡,夏季风影响弱,降水量少;乙地距海近,且地处燕山东南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多;丙地地处河北平原,地势平坦,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量较少。

(3)河北平原西侧和北侧为山地地形,有利于抬升夏季风带来的水汽,增加平原地区的湿度;河流发育且挟带泥沙,提高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阻挡西部和北部的冬季风,减少风沙、低温冻害带来的危害。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1)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简述其优势条件。

(2)企业把研发和总部留在北京,主要原因是什么?

(3)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实现互利共赢,请举其中一地为例,说说产业转移过程中“赢”在哪里。

提示:(1)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低、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重工业基础好。

(2)社会协作条件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

(3)河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机会。

北京:分散首都职能,缓解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交通、就业等问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天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城市环境问题。

【核心考点突破】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路径内涵

交通一体化

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内快速铁路覆盖所有地级市,高速公路覆盖

所有县级市。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1小时”通

勤圈,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

产业一体化

北京地区首先要加快自身产业的扩散和升级;天津要加快老城区产业

的转移扩散与转型;河北地区要完成对京津转移产业的承接,并结合

自身特色进行提升,挖掘京津转移产业的潜力。针对新兴的产业带,

要加快产业的集聚与整合,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生态环保一体化

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

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

环境质量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下图是2014年京津冀产业结构与产业转移示意图。

(1)比较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的异同。

(2)据图分析京津冀之间的产业转移对河北省的影响。

解析:(1)比较产业结构的异同,从三大产业的比重入手。读产业比重图,发现三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都较低,第二、三产业比重均占主导。不同的是北京和天津的第三产业比重占将近一半,而河北的第二产业超半。(2)读图,由产业转移的某些要素得知,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分析。有利影响可以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就业机会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主要从生态环境方面分析。

答案:(1)相同点:第一产业比重均最低。

不同点:京津以第三产业为主,冀以第二产业为主。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加强与京津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考点一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如今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从综合指数排名看,珠三角位于第一,长三角紧随其后,而京津冀城市群虽拥有众多独特优势,综合排名却垫底。可实际上京津的人均GDP直逼10万元,河北人均GDP只有3万多元,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一截。阅读材料回答1~2题。

1.下列不属于京津冀城市群拥有的独特优势的是( )

A.全国政治中心、两大直辖市

B.智力资源密集

C.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高度国际化

2.目前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主力战车——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拥有众多优势,发展却明显落后于后两者,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京津冀城市群各城之间发展不平衡

B.京津冀城市群各城之间交通不够“高效便捷”

C.京津冀主要城市产业联系强度远低于长三角地区

D.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城市间恶性竞争

解析:第1题,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北京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A、D是独特优势;北京、天津高校林立,教育科技力量强,智力资源密集,B是独特优势;长三角地区的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综合性工业基地不是京津冀城市群拥有的独特优势,C符合题意。第2题,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不平衡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因为城市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城市体系不完善;不是因为城市间的交通不足,也不是因为城市间产业强度联系不足;更不是因为城市间存在恶性竞争。

答案:1.C 2.A

考点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读图回答3~4题。

3.京、津两城市之间铁路线路密集,主要原因是( )

A.交通需求量大

B.地形平坦

C.资源丰富

D.地理位置优越

4.京津冀铁路网的完善,有利于京、津( )

A.地价抬升

B.城市人口的集中

C.减轻交通压力

D.工业的集中

解析:第3题,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多,区域之间的联系越多,对交通的需求量越大。京、津均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两城市对交通的需求量大,选A。第4题,京津冀铁路网的完善使京津地区交通更为便捷,减轻了交通压力,选C。

答案:3.A 4.C

[学考合格练]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提出首都功能更加优化、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发展目标。读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回答1~2题。

1.优化首都功能应采取的措施是( )

A.西城区大量拆除古老院落

B.东城区扩建物流仓储设施

C.海淀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D.密云山区发展现代制造业

2.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的目的有( )

①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

②缓解河北省的交通压力

③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④根治京津冀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第1题,根据北京城市功能区的分布,西城区古老院落是北京历史文化的象征,不能大量拆除;东城区位于市中心,地价高,不适宜扩建物流仓储设施;密云山区为北京市的水源地,发展现代制造业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以A、B、D项错误。海淀区是大学院校、科研院所集中的地区,发挥优势,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是科学合理的措施,故C 项正确。第2题,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的目的主要是治理北京的城市问题,可以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①③对,故B项正确。对缓解河北省的交通压力影响不大,并且不能根治京津冀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故②④错误。

答案:1.C 2.B

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在恶劣自然环境下,经过50多年建设,在荒漠上营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构筑起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屏障。据此回答3~4题。

3.塞罕坝机械林场大规模造林,会使当地( )

A.资源环境承载力增大

B.人口密度明显增大

C.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小

D.人口合理容量减小

4.塞罕坝大面积的人工林对京津冀地区带来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A.涵养水源B.美化环境

C.减轻风沙D.保持水土

解析:第3题,塞罕坝机械林场大规模造林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可以使资源环境承载力增大,A正确,C错误;塞罕坝机械林场大规模造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较少、吸引力不大,因此人口密度不会明显增大,B错误;人口合理容量会随着资源环境承载力增加而增加,据A项分析可知人口合理容量会变大,D错误;第4题,河流上游的人工林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在荒漠上营造的,A错误;城市内或城市附近的人工林的主要环境效益是美化环境,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在荒漠上营造的,目的不是美化环境,B错误;塞罕坝大面积人工林属于中国的“三北”防护林,主要环境效益是防风沙,C正确;黄土高原建设人工林的目的是保持水土,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在荒漠上营造的,降水少,没有水土流失问题,D错误。

答案:3.A 4.C

2018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迎来设立一周年,新区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意义重大。下图为雄安新区位置图。据此回答5~6题。

5.雄县、容城、安新3县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优势条件有( )

①地形平坦,水运便利②生态环境好,资源环境承载力大③土地价格低④地理位置优越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6.雄安新区的设立对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影响有( )

①分散北京的城市职能

②改善京津冀地区城市等级体系

③有利于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的服务职能提升

④促进河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第5题,容城、雄县、安新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该地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标准、高起点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但雄安新区的水运并不便利,据此选B。第6题,设立雄安新区,可以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河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但北京是首都,设立新区不能使其服务职能提升,选B。

答案:5.B 6.B

2019年9月25日,大兴机场正式投运,其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支撑雄安新区建设的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下图为大兴机场位置与北京主要交通枢纽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回答7~8题。

7.北京市内地面交通枢纽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 )

A.政治职能B.居民出行

C.历史背景D.地价高低

8.大兴机场的建成,将( )

①促进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②极大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状况

③形成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机场协作新格局

④使首都的核心商贸区南移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第7题,市内交通主要是方便人们出行,北京市内地面交通枢纽布局首先要考虑的是居民出行,B对。政治职能、历史背景、地价高低有影响,但不是主要考虑因素,A、C、D错。第8题,交通线路的变化影响产业布局,大兴机场的建成,将促进京津冀地区的产业

结构调整,①对;机场建设是航空运输,不能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状况,②错;形成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机场协作新格局,③对;不会导致首都核心商贸区的移动,④错。A对,B、C、D错。

答案:7.B 8.A

9.对廊坊市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最大、最现实、最不能错失的历史性机遇。廊坊市具有最先受益、率先发展的必要条件。下图是廊坊市地理位置简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廊坊市吸引京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2)为接纳京津产业转移,廊坊市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3)为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市将部分行政单位、文化等产业转移到廊坊市等地区。简述这些产业的转入对廊坊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解析:(1)廊坊位于北京、天津中间位置,距离北京、天津近,可就近接受京、津的产业转移;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价格低,生产成本较京、津低。(2)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完善基础设施,利于转移产业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利于吸引新兴产业。(3)产业转移利于廊坊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利于改善廊坊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科技文化水平;等等。

答案:(1)位于北京、天津中间位置,距离北京、天津近;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价格低。

(2)建设产业转移基地,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科技文化水平;等等。

[学考等级练]

读京津冀都市圈图,回答1~2题。

1.制约京、津两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及解决措施是( )

A.水,南水北调B.电,西电东送

C.天然气,西气东输D.煤,西煤东运

2.建设“京津冀都市圈”有利于( )

①延缓京、津逆城市化势头

②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

③加强重化工业发展

④推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第1题,京、津两市位于华北地区,降水少,人口密度大,人均水资源少,水资源短缺是主要的制约因素。为此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缓解华北地区用水的紧张状况,A对;电、天然气、煤不是影响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B、C、D错。第2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低,没有逆城市化问题,①错;建设“京津冀都市圈”,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②对;目的是提高城镇化水平,不是加强重化工业发展,③错;该经济圈的建立,可以推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④对。所以D对。

答案:1.A 2.D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据此回答3~4题。

3.雄安新区的设立对北京及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意义不包括( )

A.分担北京所有城市服务功能

B.有利于有效缓解北京人口、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

C.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D.促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

4.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总部在北京,生产到河北”已经成为北京企业外迁的共识。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采用该模式的是( )

A.大数据公司B.金融保险公司

C.文化创意公司D.建材公司

解析:第3题,雄安新区设立主要是分担北京部分非首都功能,而不是所有城市服务功能,A不正确。第4题,大数据公司、金融保险公司、文化创意公司属于第三产业,需要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且这些产业占地面积小,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不需要进行企业外迁;建材产业属于第二产业,其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较大,且占地面积相对较大,最有可能采取“总部在北京,生产到河北”的模式,D正确。

答案:3.A 4.D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读长江经济带范围示意图,回答5~6题。

5.相对来看,四川省在经济带中的发展优势较弱,主要原因在于( )

A.对外联系不便B.科技水平低

C.生态保护要求高D.劳动力廉价

6.长江经济带中游大部分地区工业化发展较慢,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素质较低B.政策扶持不够

C.基础设施落后D.农业主产区限制开发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地形崎岖复杂,对外交通不便,货物运输成本高,发展优势较弱,A对;科技水平低、生态保护要求高不是主要因素,B、C错;劳动力廉价是优势因素,D错。第6题,长江中游为我国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在国家主体规划中属于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产对工业化的约束性较强。长江经济带中游大部分地区工业化发展较慢,主要原因是农业主产区限制开发,D对。劳动力素质较低、

政策扶持不够、基础设施落后不是工业化发展慢的主要原因,A、B、C错。

答案:5.A 6.D

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回答7~8题。

7.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指数图显示( )

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

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

8.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 )

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解析:第7题,由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天津最大,但并不与距离呈正相关,C错;河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D错;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A错;各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其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B对。第8题,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也会影响京、津地区,不可取,C错;天津经济外向性强,与北京形成东西呼应,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不可取,D错;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射作用,京、津形成在京津冀城市区域发展的双

引擎,A对;冀应注重接收京、津的产业转移,与京、津形成互补,不能以发展种植业为目标,B错。

答案:7.B 8.A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4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这意味着,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推动实施这一战略的总体方针已经明确。下图示意京津冀发展战略图。

(1)简述我国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要原因。

(2)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会给京津冀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解析:(1)根据材料,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说明该战略的主功能是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2)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注意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系列工作,保证基建;加强规划与管理;整合优势资源;图中不同通道建设还反映要做好区际合理分工,突出特色等。(3)这一战略对京津等大城市及其他区域作用有所不同。对京津而言可以解决“大城市病”、实现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冀而言,可以推进区域城镇化发展;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答案:(1)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规划与管理;依托临近区域,整合优势资源;明确功能,合理分工,突出特色。

(3)分散北京的大城市职能,控制大城市(北京)的人口数量和规模;实现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区域城市化发展;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和

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