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学业质量达标标准

学科学业质量达标标准
学科学业质量达标标准

《品德与社会》学科学业质量达标标准

一、整体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

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

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

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

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

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

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本课程共包括六大领域的内

容,分别是我在成长、我与家庭、

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

是中国人、走进世界。六个领域

在各年级中的整体分布情况如左图:

这六个领域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主题的学习中:

(一)我在成长

此领域内容分布在3个年级3个单元的9个主题中,分别是三年级上册“相信我能行”单元中“夸夸我自己”“我的兴趣爱好”“困难算什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四个主题的内容;四年级第四单元“学习中长大”中“我学会了”“我会学了”2个主题的内容;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未来世界的那颗星”中“志当存高远”“前行目标明”“脚踏实地做”3个主题的内容。

(二)我与家庭

此领域内容分布在2个年级2个单元的5个主题学习中,分别是三年级上册“温馨的家”单元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我在家能做什么”“一家人说说心里话”“我们都是好邻居”四个主题的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由购物想到的”中“购物时要节俭”1个主题的内容。

(三)我与学校

此领域内容分布在3个年级4个单元9个主题中,分别是三年级上册“爱在校园”单元“我和同学”“爱我们的老师”“我爱班集体”“我为学校字号”4个主题的内容,三年级下册“学学行路本领”单元“辨别方向行路不难”“平面图我会看”2个主题的内容;四年级第四单元“学习中长大”中“珍惜时间”“学无止境”2个主题的内容;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未来世界的那颗星”中“快乐少年行”主题的内容;

(四)我的家乡(社区)

此领域分布在2个年级8个单元29个主题中,分别是三年级上册“我居住的社区”单元“看看我们的社区”“访访社区里服务的人”“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我也来关心社区的事”4个主题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学行路本领”中“路标伴我行”“遵守交规从我做起”2个主题的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安全生活每一天”中“校园生活是大事”“居家生活讲安全”“安全出行别大意”“意外事故会应对”4个主题的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暖的社会大家庭”中“大家庭中你我他”“尊老爱幼是美德”“伸出温暖的手”“大家帮助大家”4个主题的内容;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公共生活讲道德”中“公共生活有秩序”“公共场所讲文明”“维护公共卫生靠大家”“爱护公用设施我有责”4个主题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由购物想到的”中“各种形式的购物场所”“买东西的学问”“做文明小顾客”3个主题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首都北京城”中“这里是北京”“京城四季歌”“万众向往天安门”“日新月异北京城”4个主题内容;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悠悠一古城”“中华老字号”“胡同遍京城”“保护发展并行”4个主题的内容;

(五)我是中国人

此领域分布在3个年级14个单元56个主题中,分别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通信连万家”中“从烽火台到互联网”“现代通信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通信沟通你我他”“文明通信”4个主题的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灾难无情人有情”中“生活中也有灾难”“当灾害来临时”“人间自有真情在”“灾难后的思考”4个主题的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窗口大世界”中“在家可知天下事”“一本好书知春秋”“乘上信息直通车”“共建绿色小窗口”4个主题内容;四年级下

册第二单元“日行千里不是梦”中“交通发达方便我”“交通运输方式多”“交通工具话古今”“交通发展带来的思考”4个主题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祖国”中“祖国多辽阔”“多样的地形”“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祖国的保卫者”4个主题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锦绣中华大地”中“哺育我们的母亲河”“白雪飘飘的北国”“美丽富饶的南国”“资源丰富的西部”4个主题的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老的民族”中“源远流长的历史”“青铜时代的辉煌”“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古老的汉字和中医”4个主题的内容;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一家亲”中“中华民族大家庭”“各具特色的民族生活”“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共同促进祖国繁荣”4个主题的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衣食之源”中“生活离不开农业”“探访农作物的家”“农业博物馆里的发现”“走进北京新农村”4个主题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工业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离不开工业”“各种各样的工厂”“走进北京工业”“走进工厂去体验”4个主题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灿烂的历史文明”中“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世界奇迹探秘”“祖国的科学技术成就”“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4个主题内容;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中“鸦片敲开国门”“丧权辱国之痛”“救亡图存的探索”“民族解放之路”4个主题的内容;六年级上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中国人民站起来”“自力更生结硕果”“扬眉吐气谱新篇”“改革开放换新颜”4个主题的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让中国走向世界”中“成功外交牵手世界”“多方参与影响世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壮举感动世界”4个主题中的内容.

(六)走进世界

此领域分布在六年级的单元个主题中,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放眼看世界”中“多彩的地球村”“地球村里去采风”“地球村中去探宝““同住地球村”4个主题内容。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所以有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在不同的主题中出现,在整理的过程中按照各个主题的侧重点进行整理,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准确定位个主题的教学起始点和目标,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螺旋上升的特点。

(注:因六年级下册教材未公布,所以本统计仅包括三年级至六年级上册教材内

容,教材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二、基本要求

三、各主题的具体要求

三、 样题实例

1.填空

(1) 写出长征途中经历的三件事: 、 、 。 (2) 请写出红军经过了现在的哪几个省级行政区(写出四个即可) 、 、 、 2.选择

你看过迎客松吗?如果右图中迎客松是自然生长的, ABCD 哪个方向是实际生活中的南方?

A B C D

3.绘图探究

请在下图中完成一幅符合下列要求的平面图。

(1)要求图中包括: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村庄;学校在村庄的东南方向;农田位于公路的东面;河流;商店;医疗站。 (2)在右下方框中自行设计图例。

C

D

B

A

4.资料分析

图1 新疆地形示意图 图2 新疆的沙漠和绿洲 【资料1】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我们美丽的田园,我们可爱的家乡,麦穗金黄稻花香啊,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铁金银遍地藏,葡萄瓜果甜又甜,煤铁金银遍地藏……(摘自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资料2】新疆绿洲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其中人工绿洲总面积约7.1万平方公里(1950年的4万平方公里),但仍仅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4.3%, 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1.92%提高到2.94%;绿洲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14.5%。

1.结合图1和图2,写出新疆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新疆的沙漠、绿洲和山脉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2.资料1反映了作者的怎样的情感?

3结合资料写出新疆沙漠和绿洲上分别有哪些物产和矿藏?

,我有一个初步想法,一个提纲。一、整体内容(罗列出六部分并写清楚六部分所对应的教材主题)二、基本要求(知道、理解、应用,这里解析这三个概念)三、各主题的具体要求(参照课标内容标准和黄皮书26—28页格式做成后者)四、样题实例(参照粉皮书但注意是考察学生的)

你看行吗,行的话就这样先写出来。

谢谢了!立荣

《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引领小学语文教学腾飞

《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引领小学语文教学腾飞 《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为教师更好的执行课程标,基本保证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教师探讨当前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教学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具体内容起了导向的功能,同时为教师提供重新思考小学语文教学的契机和研究的平台。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好《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呢?下面就以我校语文科组为个案,谈谈如何有效运用《评价标准》,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确保我们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一、学习《评价标准》,心中的一把“尺” 从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一直都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对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依据。为了更深入学习《评价标准》,让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年段有一个全面、更深的了解,利用这个契机平台,我校把《评价标准》的学习作为科组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进行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让教师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我校语文科组对《评价标准》进行了以下有效性的学习: 1、利用开学的第一、二周时间,语文科组的全体教师集中在电教室,由科长主讲,对《评价标准》进行剖析学习,并有针对性地学习《评价标准》在小学语文中存在的一些共性,使教师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们将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培训,总结出有效的经验和方法,然后制作成PPT放置在学校的公共邮箱以及Q群,供教师们在网络平台里相互交流和学习,促进教师的发展空间。 2、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分年部对《评价标准》进行学习和研究个案,并要求教师概括每个年级每个学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剖析,引导教师更容易把握教学内容的的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3、在备课时,理顺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学习与评价、各类指导书、教材之间的关系,认真仔细研读评价标准。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由备课组长牵头,带领本组教师参照《评价标准》中的要求,对本单元的课例进行研讨,以便更好地落实在课堂中。 4、在学期末,我们要求教师撰写一篇学习《评价标准》的心得体会。 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主抓学校语文科的分管领导,我首先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必须认真,深入地解读《评价标准》,把它当作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同时,把学习《评价标准》与学校语文教研活动结合起来,让老师们在备课、听课、议课、研讨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明确教师学习《评价标准》的重要性。 二、使用《评价标准》,有“尺”来度量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9年版)物理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9 年版) 物理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利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 习。 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应考查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物理过程的分析与科学探究能力。学业考试的试题应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初中物理教学朝着全面落实物理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整体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方向推进,杜绝偏题、怪题。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内容标准所要求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 (二)内容和目标要求 考查的内容由科学探究及科学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两部分组成。把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融合在试题中,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渗透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对科学探究的能力要求如表一所示;对科学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二中用字母 A、B、C、D 标出。字母 A、B、C、D 的含义如下: A.了解 属于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主要有了解、知道、描述、列举、说出、举例说明、

说明等,这些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复述,即把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回忆,按问题的要求陈述出来。 B.认识 对于认识水平的学习要求,不仅需要通过回忆提取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所学这些知识有所领悟,能在具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它们。 C.理解 属于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解释、计算等。理解行为的基本特征是转化,即能够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的本质特征。 D.会 包含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 技能性目标的要求是对所提出的项目能独立地进行操作,行为动词主要有会测量、会估测、会使用、会选用、会连接等。 体验性目标有“经历”和“认同”两个水平要求。(1)经历:行为动词主要有经历、探究、尝试、观察等,其共同特点是学习者确确实实发生了所要求的体验性学习行为。 (2)认同是指学习者的行为表明他对相关结论持认可和赞同的态度。属于认同的行为动词主要有关注、有意识等。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数学就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得科学。 数学素养就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得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得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与学习中所需要得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得理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方面得不可替代得作用。 一、课程性质 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与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得抽象思维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得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发展。义务教育得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与学习奠定重要得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得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得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得数学教育,不同得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得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得需要、数学得特点,要符合学生得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得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得形成过程与蕴涵得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得选择要贴近学生得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得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得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得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得关系。课程内容得呈现应注意层次性与多样性。 3.教学活动就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得过程。有效得教学活动 就是学生学与教师教得统一, 学生就是学习得主体,教师 就是学习得组织者、引导者 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 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 发学生得数学思考,鼓励学 生得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 养学生良好得数学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恰当得数学学习 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就是一个 生动活泼得、主动得与富有 个性得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 交流同样就是学习数学得重 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得 时间与空间经历观察、实验、 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 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得 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得经验 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启发式与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 得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 理解与掌握基本得数学知识 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 得基本得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得主要目得: 就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 学习得过程与结果,激励学 生学习与改进教师教学。应 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得 评价体系。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 得结果,也要重视学习得过 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 得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 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得情感 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得发展对数 学教育得价值、目标、内容 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得 影响。数学课程得设计与实 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 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 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得整合, 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 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与方式 得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 丰富得学习资源,把现代信 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与 解决问题得有力工具,有效 地改进教与学得方式,使学 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 得、探索性得数学活动中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 得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 生数学学习得特点,符合学 生得认知规律与心理特征, 有利于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 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 学本身得特点,体现数学得 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 能得数学结果得同时,重视 学生已有得经验,使学生体 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 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 结果、解决问题得过程。 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 下。 (一) 学段划分 三个学段:第一学段 (1~3年级)、第二学段(4~6 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二)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 目标:分为总目标与学段目 标, 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 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 目标与过程目标。结果目标 使用“了解、理解、掌握、 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 使用“经历、体验、探索” 等术语表述 (三) 课程内容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 个部分得课程内容:“数与代 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 概率”“综合与实践”。“综 合与实践”内容设置得目得 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 得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得问题意识、应用 意识与创新意识,积累学生 得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 现实问题得能力。 “数与代数”得主要内 容有:数得认识,数得表示, 数得大小,数得运算,数量得 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 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 式、函数等。 “图形与几何”得主要 内容有:空间与平面基本图 形得认识,图形得性质、分类 与度量;图形得平移、旋转、 轴对称、相似与投影;平面图 形基本性质得证明;运用坐 标描述图形得位置与运动。 “统计与概率”得主要 内容有:收集、整理与描述数 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 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处理 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 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 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 得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 发生得概率。 “综合与实践”就是一 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 主参与为主得学习活动。 “综合与实践”得教学活动 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 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 课内外相结合。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 重发展学生得数感、符号意 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与模型思想。为了 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得 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 重发展学生得应用意识与创 新意识。 数感主要就是指关于数 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 果估计等方面得感悟。建立 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 活中数得意义,理解或表述 具体情境中得数量关系。

2018_2019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新人教版

第十八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湖北省孝感一中、应城一中等五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玻尔原子理论及氢原子能级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原子中的电子在某一定态时,电子做加速运动,向外辐射能量 B.原子中的电子运行轨道分布是连续的 C.一群氢原子从n=3能级向n=1能级跃迁,最多能发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光子 D.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吸收光子时,氢原子的能量增大解析:原子处于定态的能量状态时,虽然电子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故A 错误;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所以原子中的电子运行轨道分布是不连续的,故B错误;一群氢原子从n=3能级向n=1能级跃迁,最多能发出3种不同颜色的光子,故C错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吸收光子时,氢原子的能量增大,故D正确。 2.下面是历史上的几个著名实验的装置图,其中发现电子的装置是( A ) 解析:汤姆孙利用气体放电管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 3.如图所示,实线表示金原子核电场的等势线,虚线表示α粒子在金核电场中散射时的运动轨迹。设α粒子通过a、b、c三点时速度分别为v a、v b、v c,电势能分别为E a、E b、E c,则( D ) A.v a>v b>v c,E b>E a>E c B.v b>v c>v a,E b>E a>E c C.v b>v a>v c,E b>E a>E c D.v bE a>E c 解析:金原子核和α粒子都带正电,α粒子在接近金核过程中需不断克服库仑力做功,

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简介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简介】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研究课程标准。本专题的主要课程目标是要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明确课程标准的特点,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能够意识到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的意义;对小学数学、小学语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课程标准,能够掌握其学科性质、设计理念、内容构成,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学科教学设计中。 基于以上目标,本专题的内容包括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课程标准的内涵与特点,从总体上介绍了国家课程标准的内涵、特点、内容构成以及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的意义。第二部分,分析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标准的内容构成、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对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分析。第三部分,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分析,包括语文课程标准的构成、语文课程的教育理念。第四部分,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的分析,包括综合实践活课程开设的意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内容构成以及操作模式与原则。 【课程特色】 《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专题课程主要特色之一是理论与案例的结合。在课程中从总体上介绍了课程标准的内涵、特点、内容构成等相关理论,从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学科,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其中结合了大量的学科的案例,使学员能够深入浅出的理解学科的性质、理念、内容构成等。为了促进学员对本专题课程的理解与运用,还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相关学习资源。 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唐丽芳(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一、课程标准的内涵与特点 (一)什么是课程标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课程标准: 第一,课程标准主要是针对学生在经过某一阶段学习后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通用技术学业质量标准

通用技术学业质量标准 水平1: 1-1能结合具体的技术案例,加深对技术性质与发展历史的理解,形成亲近技术的情感与社会理性;阐述技术与人、自然、社会的关系,辨析技术的目的性、实践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特性等;具有技术使用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伦理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技术的文化理解与适应意识等。 1-2能简要说明技术与工程的关系,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技术设计分析,初步形成关于技术的人技关系、技道合一、权衡决策、方案优化、技术试验、创新设计等技术思想与方法;结合具体案例,阐述技术所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及多元文化,理解技术的文化特性和美学特征。 1-3能体验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理解技术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根据需求和技术规范,借鉴现有的技术设计案例,尝试制订解决同一技术问题的2-3个方案,并进行比较、权衡,初步具有解决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经验,并形成有效迁移。 1-4能举例说明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识读常见的技术图样,如简单的机械加工图、电子线路图,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会用手工和计算机软件等方式绘制简单的草图表达设计构想。 1-5能了解金属、木材、电子元件等常用材料的属性、加工工艺及连接方法,学会模型或产品的成型制作和装配;能说明技术试验的意义、特点以及常见类型;能进行简单的技术试验设计并加以实施;能分析试验数据,形成试验结论,写出技术试验报告。 水平2: 2-1能结合生活中的技术案例,说明技术领域中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列举它们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并从技术文化角度分析技术产品的历史发展,理解一项新技术是在多元需求、价值取向和科技发展影响下发展的;初步形成技术的时空观念、系统观念、工程建模、结构与功能、干扰与反馈等基本思想和方法,发展技术的规范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及创新意识。 2-2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能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技术问题;知道系统与工程的联系,通过技术探究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并通过对简单系统设计的分析,初步掌握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增强运用系统与工程思维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2-3能描述结构的一般分类,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评价典型结构;能在对需求与问题确认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能解释流程中环节、时序的涵义,会阅读和绘制简单的流程图,分析流程设计和流程优化过程中的基本因素及其关系,并结合具体技术需求进行流程设计或对已有流程进行优化。 2-4能运用手工绘图工具或常见的二维、三维设计软件绘制结构图、流程图、控制系统方框图等,表达简单的设计方案;能通过案例说明手动控制、机械控制、智能控制的特点,阐述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理解其中控制器、执行器等的

物理学考选考标准word版)

物理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学生。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巾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物理(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物理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后,在物理学科方面的基本科学素养。包括对高中物理课程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和物理方法等的掌握情况。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考核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等级要求。 (二)能力考核要求 物理考试注重考查与本学科相关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记忆识别能力:能再认或表述所学物理知识,包括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现象、重要实验、著名物理学家、重要的物理常量,常见的元器件,概念的定义、符号、单位和规律的表达式和图示等。 2.认识理解能力:能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包括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引入背景,明确它们的物理意义、文字表达、图象表述、数学表达式、适用范围和条件,区分相近的物理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和规律解释物理问题。 3.建立模型能力:能运用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理想化、等效、对称和近似处理等),研究实际问题,并将其转换成简明、典型的物理情景或物理模型。 4.分析综合能力:能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多个物理规律进行判断、推理,从而获得结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一、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知识技能 1.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

1.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2.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4.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

学生学业高质量绿色指标(十个指标,非常重要!)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 中小学生学业质量 绿色指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录 前言 (1) 一、学生学业水平指数 (3) 二、学生学习动力指数 (4) 三、学生学业负担指数 (4) 三、师生关系指数 (54) 五、教师教学方式指数 (6) 六、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 (6) 七、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 (6) 八、学生品德行为指数 (7) 九、学生身心健康指数 (7) 十、跨年度进步指数 (7)

前言 随着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学生学业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为切入口,全面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引导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建立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对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有着重大作用。 教育质量的形成涉及诸多关键环节,除外部的支持保障条件外,提升质量首先应关注教学过程。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统考统测和以追求中考、高考升学率为导向的教学、考试,偏离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考试命题依赖个人经验,缺乏对教育测量学的深入研究;考试结果用于排名、甄别和选拔,加剧了竞争。在此压力下,中小学生很难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很难有对学校的归属感。过重的学习压力,不仅使学生的睡眠时间得不到保证,近视率不断增长,而且导致学生产生焦虑,严重地影响身心健康。正如欧盟《学生学业成绩分析报告》中所指出的“尽管较强的竞争性可能会在学习成绩上带来收益,但在学生的动机和心理健康方面却会付出代价。这些代价从长远来看会有一些不可预见的负面影响,如对学生的终身学习”。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2003年启动了“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项目旨在依据课程标准建立学生学业质量的标准,并进行大规模测试,同时通过问卷了解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的关键因素。项目先后对上海、江苏、甘肃等6个省市和近20个地市进行学业质量测试,共有约335万人次的学生参加了学科测试和问卷调查,约15万名教师和1.2万名校长参加了问卷调查。上海市参加了项目的创立与发展,初步建立了上海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的数据库。 2009年10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的委托,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范围内进行抽样测试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三年级和中学八年级的学业质量状况的全国常模。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版-物理(真题)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年版) 物理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利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应考查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物理过程的分析与科学探究能力。学业考试的试题应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初中物理教学朝着全面落实物理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整体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方向推进,杜绝偏题、怪题。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所要求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 2.内容和目标要求 考查的内容由科学探究及科学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两部分组成。把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融合在试题中,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渗透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对科学探究的能力要求如表一所示;对科学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二中用字母A、B、C、D标出。字母A、B、C、D 的含义如下: A. 了解 属于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主要有了解、知道、描述、列举、说出、举例说明、说明等,这些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复述,即把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回忆,按问题

的要求陈述出来。 B. 认识 对于认识水平的学习要求,不仅需要通过回忆提取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所学这 些知识有所领悟,能在具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它们。 C. 理解 属于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解释、计算等。理解行为的基本特征是转化,即能 够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的本质特征。 D. 会 包含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 技能性目标的要求是对所提出的项目能独立地进行操作,动词主要有会测量、会估测、会使用、会选用、会连接等。 体验性目标有“经历”和“认同”两个水平要求。(1)经历:动词主要有经历、探究、尝试、观察等,其共同特点是学习者确确实实发生了所要求的体验性学习行为。 (2)认同是指学习者的行为表明他对相关结论持认可和赞同的态度。属于认同的行为动词主要有关注、有意识等。 表一:科学探究与能力要求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报告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报告 2018-2019学年度(下) 经过多个学期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的教学听评课活动已步入规范化轨道,形成了较为科学完整的运行体系。本学期听评课活动开展顺畅,课堂教学质量普遍提高,教学效果总体较好,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校内听评课 本学期,我校共有79个教学班,任课教师174人(含外聘教师)。截至期末,教研处已完成了全体任课教师的听评课任务,覆盖至全部教学班级。 1.保持听课过程的人性化设计,听课前一天即将授课班级、授课时间、授课教师姓名做出预告,给授课教师充分的准备时间。听课后与课堂特色鲜明或存在商榷之处的授课老师及时沟通、交流,以突出听评课透明度和教学评价的指导意义,深化对教者的尊重和理解。 2.教研处听课人员工作中遵守劳动纪律,尊重任课教师和学生。听课时预铃到位,认真跟随教师授课过程,观察学生学习状态,按要求填写常规教学评教表,如实记录任课教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特色创新的情况。 3.留取教师授课照片作为工作素材,并于听课当日在校

群中发布,以展现教师课堂风采,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 4.听课后综合同组听课领导、听课教师意见,总结该堂课存在的优点和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将结果录入教师评价数据库软件。 5.听课人员在工作中注重积累,总结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对典型案例进行个案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完成每月的教学诊断报告,最终汇总整理形成部门月诊断报告。 (二)同课异构教学诊改 继续加强、推进课堂教学诊改工作,在校长的领导下,本学期教研处将重点放在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诊断与改进上,组织开展了“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活动”,旨在提升教学教研的能力,创设高质量的有效课堂。 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即由同科目的不同教师执教同一课题,鼓励教师精心研究大纲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学法,在相同的展示平台上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根据同课异构课堂展示活动方案的规定,各系从执教2018级的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师中各选派一名教师,组成四个学科的教研小组,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研究选定同一课题——多种理解设计教学——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探求更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和策略,从而突出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

解读07学业质量——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英语解读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学业质量 这次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确立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也为考试评价提供了依据。 这次高中课程修订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在课标中首次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和提出学业质量标准,这两部分内容进入高中课标有史以来第一次。根据我们相关的研究,在国际上这样成体系的、完整的进入课标,我们也是首创,应该说是这次课标修订过程中的重点,也是个亮点,也是个难点,正是因为它是开创性的一项工作,所以在整个课标修订过程中,这两个部分内容的研制花费的时间长、投入的精力很大,应该说经过了反复的研究论证完善。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的是,我们要培养学生哪些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学业质量标准解决的是这些核心素养我们培养到了什么程度。所以这两项内容密切相关,凝练出学科核心素养之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形成学业质量标准,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所以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表述,学科素养的内在表现水平如何划分,以及学科素养形成以后,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课程实施过程中能不能落地,也就是最终如何分解、如何测评?能不能测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这次研制过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学业质量内涵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见附录1),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高中英语学业质量以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为基础,结合高

2021学年高中物理学业质量标准检测19含解析人教版选修3_5.doc

第十九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2020·广西省来宾市高二年级调研)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核反应方程及其表述都正确的是( C ) A.42He+2713Al→3015P+11H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B.199F+11H→168O+42He是α衰变 C.31H+11H→42He+γ是核聚变反应 D.23592U→9038Sr+13654Xe+310n是核裂变反应 解析:A方程书写错误,故A错误;B方程是人工转变方程,故B错误;C方程是核聚变反应,故C正确;D方程书写错误,故D错误。 2.如图中曲线a、b、c、d为气泡室中某放射物发生衰变放出的部分粒子的径迹,气泡室中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D ) A.a、b为β粒子的径迹B.a、b为γ粒子的径迹 C.c、d为α粒子的径迹D.c、d为β粒子的径迹 解析:γ射线是不带电的光子,在磁场中不偏转,选项B错误;α粒子为氦核带正电,由左手定则知向上偏转,选项A、C错误;β粒子是带负电的电子,应向下偏转,选项D正确。 3.由下图可得出结论( C ) A.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小于氘核的质量 B.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等于氘核的质量 C.氘核分解为质子和中子时要吸收能量 D.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氘核时要吸收能量 解析:该反应是吸能反应,所以两个核子质量之和大于氘核的质量。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全)

解读《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 【新旧课标比较】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 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2001年版“三句话”: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一、修订背景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 2014 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 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 开发特色课程。 —— 2010 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 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 到 17 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 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 ( 学习进阶、核心概念、 STEM教育?? ) 1997 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 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 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 一) 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 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 二) 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完整版)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办法

第三章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 一、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1.评价方案 采取听课、测评的方式和领导评价、教学督导、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生对全体任课教师的评价,一般在期中教学检查中进行,称为期中学生测评,由教务处统一部署,各院系组织实施;二是领导专家同行的听课评价,称为督导随机评议,由教务处教学督导科在全学期实施。 评议工作使用专门表格,对任课教师从教学态度(20分)、教学内容(30分)、教学方法(20分)、教学效果(20分)、教书育人(10分)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采用量化的分数作为最后结果。成绩按期中学生测评占60%,督导随机评议占40%计算。督导随机评议成绩中,督导组人员评价占总成绩的50%,院系同行教师评价占总成绩的25%,学生评价占总成绩的25%。无督导随机评议的教师将以学生测评成绩为最后结果。各种评价表格见附件。 2.评价方法与程序 (1)时间:每学期开学初至学期结束 (2)评价的实施: 期中学生测评方法:由教务处教务科统一安排时间,由院系教学秘书组织辅导员或班主任具体实施。各班级必须对所上课的教师均进行评价,参加的人数不得少于全班的90%; 督导随机评议方法:由教务处全面负责,在学期初确定听课的重点,列出初步名单,由教学校长审定后实施,并在学期中随时调整。听课评议小组一般5-7人组成,由校领导、院系领导、教学督导室专职人员、兼职督导员、同行教师构成,其中相近专业的人员占三分之一以上。听课评议采取事先不通知任课教师的方法,上课前由教学督导室带领听课人员到上课教室,在课间随机给10位同学发放调查表,课后认真组织评议,形成书面意见和评议成绩,并向被听课教师进行反馈。

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的变化 “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 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

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四、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几个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五、“双基”变“四基” 2001年版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011年版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七、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