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都市区融合发展政协提案、建言献策

济宁都市区融合发展政协提案、建言献策
济宁都市区融合发展政协提案、建言献策

对“加速济宁都市区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应有序推进都市区城镇化建设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从当年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解放生产力)到近年来的土地流转新型农业合作社集约经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谓是“存在的必合理,合理的必存在”,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有位老者说“过去是有么吃么,现在是吃么有么”,是啊,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的农村人来到城市打工(称为农民工);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高校、高职扩招,大量的高校、高职毕业生在城市就业(称为技术工);农民工、技术工的年年增加,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城镇人口大量增加,也就出现了新型城镇化。

目前,全国不少城市非户籍人口已超过常驻人口,北京、上海、广州的城区人口均在2000万人左右,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比例已到1:1,而沿海不少城市的非户籍人口几年前就已超过了户籍人口(常驻人口);有关材料宣示,中国目前城市中约有2亿多人的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技术工),如果减去这2亿多人的外来务工人员(非户籍人员),官方发布的我国城镇化水平应该水分很大,真正的城市化率应该小于40%。就济宁市而言,济宁市城区有市中区、任城区、开发区、北湖新区4个区,2010年底济宁城区有人口147.6万人,其中非户籍人口近50万人;按照市里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数据计算,济宁城区每年应增加

13万-15万人,也就说目前济宁城区约有180万人,非户籍人口保守估计应在70多万人,这70多万人的非户籍人口是个什么概念?在济宁市下辖的县中,不少县城也就1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济宁城区这70多万人的非户籍人口数相当于7、8个县城的人口数;那么在城市公共设施方面,济宁城区却没有因为多出这70多万人的非户籍人口而增加幼儿园、中小学校、医院、老年公寓、康复中心、体育场馆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以至于造成入托(园)难、入学难(还有择校费、大班额现象,有的班里有八十多名学生)、就医难、交通难……等等一些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而在每个县城至少会有2座标准化幼儿园、2所标准化小学、2所标准化中学、2个以上的医院以及体育场馆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这么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却没有得到城市户口,以至于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应享有的待遇,得不到城市中社会公共服务的待遇。

“在城市挣钱回农村花”,这是多年来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模式。《人民日报》社论称:提高城镇化质量,迫切需要摒弃对农民工“经济性接纳,社会性排斥”,的功利主义“二元状态”。所以说新型城镇化就是着力解决“人的城镇化”。“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应对当前的城镇化深入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化的、切实可行的城镇化发展规划,避免出现北京、上海、广州式的“摊大饼”,营口、常州、鹤壁、十堰式的“空城”,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城式的“鬼城”现象在我市出现。

建议:

一、在6月26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

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作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

工作情况的报告》。根据这个报告:建议在全市建立统一的

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为农民工、技术工落户城镇开辟通道。

二、对我市的都市区融合发展,在城市建设上要建成市场的城

镇化,不应建成市(县、区)长的城镇化,小城市建成大

城市,在建设风格上不应千城一面,不应追求高楼大厦,

不应追求全国第一,在历史文化方面的城市风格,名人故

居、古迹,古城区、古街巷方面还是应保留的;挖掘、传

承历史文化,改造、提升具有文化价值的街巷,应坚持老

城区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同步推进,争创建设国家历史文

化名城。

三、政府应出台制定相关政策对外来务工人员在技术创新(专

利、专业技术职称、职业职格等)、投资纳税、社会贡献等

方面按有关规定享受当地居民的相应待遇。

四、政府应对当地的企业、商业等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就

业的单位做好服务工作,尤其是务工人员养老保险(因其

流动性,做好衔接服务)、医疗保险、人身安全险等五险一

金的督察工作。

五、政府应对外来务工人员加强引导和管理,在外来务

工人员的计划生育、子女入园、入学、购房、治安等方面

做好服务工作。

六、政府应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购房、工作情况、社会

贡献等情况每年有序的为外来务工人员办理当地城市落户

手续,有序解决一定数量的外来务人员的户籍问题。

七、政府应根据当地城市的人口增加数量,按照一定的

人口比例增加投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如幼

儿园、中小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公园绿地等。

二、规划建设运河经济带

水运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运能大、能耗小、运价低、污染轻等优势。尤其是对煤、矿石、建材、钢铁、粮食、木材、水泥等货物的长途运输,是最经济的一种方式。据测算,水运费比公路运输方式节约60%以上,比铁路运输节约40%以上。大力发展水运物流,不仅是实现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我市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规划中的煤化工基地,全市煤炭资源储量350亿吨,年产原煤1亿吨以上,与水运正好相得益彰。

运河经济区的总体规划是:北起跃进沟、南至南二环,东起西外环、西至济徐高速,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通过几年努力,建设以三级及以上航道为骨干,四、五、六级航道为补充的航道网络化体系,建设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化工、轻纺、机械等行业集聚发展的临河产业集群;发展装备精良、经营性集约的标准化水运舰队,把济宁建设成为南联长三角、北融环渤海、辐射苏鲁豫皖乃至全

国的大宗物品物流中转基地、鲁西南物流区域中心和山东省内河水运物流中心。其内涵是:以运河水运建设与发展为核心,着力提高航道通航能力、港口吞吐能力、船舶运输能力,逐步实现航道的高等级化与景观化,港口的信息化与现代化,船舶的标准化与管理现代化。同时,发挥运河优势,依托黄金水道,发展运河经济,壮大港航业,打造沿运河工业、现代物流、商贸金融、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核心功能区和产业集群。

现在,与运河平行的路网建设还不完善,“前路后河”模式受到限制。市中区、任城区为济宁市主城区,其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注定这里将成为运河经济区的有力增长极。铁路、济徐高速公路、105国道、327国道、251省道、滨河大道、济梁公路、机场连接线均在市中区、任城区、嘉祥县穿过并在此交汇,铁路贯穿曲阜市、兖州市、邹城市、市中区、任城区、嘉祥县,火车站、长途气车客运站位于市中区,济宁西站(货运站)位于安居镇,京杭大运河南北贯穿市中区,济宁港和龙拱河森达美码头位于市中区,跃近沟码头位于任城区,嘉祥港实现了铁水联运,运河西岸的豪德物流园区位于市中区,距离机场仅20公里;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实现联运,这种交通优势的富集,可以支撑形成一个较大的经济区,对济宁运河经济区的形成、发展、壮大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建议:

1、在济宁港尽快规划、发展内河集装箱业务,南下可直达杭州、宁波等地。

2、在龙拱河森达美码头、运河的跃近沟码头尽快建设铁

路专运线,尽快实现内河的铁水联运,为运河经济带的形成、发展服务。

3、尽快在运河上规划建设一处旅游专用码头,沿途可直达小北湖、运河入湖口吴村湿地、南阳岛、微山湖等旅游景点,打造“运河之都”生态旅游。

4、滨河大道(湖西大堤)的南延,已与鱼台对接,应尽快形成运河经济带的“前路后河”模式,促进运河经济带的快速形成。

三、我市应积极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

济宁空港经济开发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有一个综合服务组团、一个物流组团、三个工业组团、三个乡镇驻地组团组成。综合服务组团:在机场北部,以机场为核心规划建设机场服务区,集中利用机场有利位置,建设一批高档次公共设施,发展商业、文化娱乐业、金融保险业以及航空票务与信息咨询、邮政快递服务业、汽车租赁、旅行社、娱乐中心等。三个组团:指由产业园内部河流和对外交通道路(机场连接线)划分形成的南、中、北三个组团,吸引具有航空运输指向的高附加值现代制造业(如:精密仪器、电子电讯产品等配件制造)等类型的产业。物流组团:位于产业园区的东南部,济徐高速路西,洙赵新河以北,用地约1.9平方公里,组建水陆空有机联系、互相补充和促进的物流园。重点发展航空运输业、航空物流业、临空型现代制造业、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临空型现代农业、临空型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

机场建设服务当地经济的作用非常大,民用航空代表了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也是发展经济、聚揽人才的需要,天

上的路通了,项目才会落地,人才才会集中。按国际惯例来说,其投资与产出比为1:8,看的是综合效益,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济宁机场为支线机场,辐射半径200公里,四省九市4500多万人,一期规划2015年乘客30万人次,远期规划达到135万人次;在2011年底,乘客就已达到30万人次,预测2015年超过60万人次,是原规划的2倍多,货邮吞吐量预测也超过原规划的2倍多,由此可见,民航服务当地经济的作用非常大。济宁的嘉祥县、市中区、任城区、北湖区位于空港经济区,其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注定将成为空港经济区的有力增长极。铁路、济徐高速公路、105国道、327国道、251省道、机场连接线均在此交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实现联运,这种交通优势的富集,可以支撑形成一个较大的经济区,对济宁空港经济区的形成、发展、壮大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规划目标:到2030年将我市临空产业区建成具有高端产业、聚集功能的新的经济增长高地,具有综合齐全服务功能的战略空间支点,具有较强域外资金吸引力的开放型经济的投资先导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功能的创业宜居新区。

具体建议:

1、建议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

2、借助国家、省、市有关发展卫星城的有关政策,科学规划、建设市中区唐口街道(卫星城)、安居街道,嘉祥县的金屯镇、马集镇,金乡县的胡集镇的有关配套设施,在机场连接线附近形成人口的聚集区,形成医疗卫生、银行、邮政、商务酒店、保险机构以及劳务中介等行业的发展,积极对接空港经济区。

3、将市中区唐口工业园区建设南移到机场连接线两侧,积极对接航空经济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主体产业。

4、将市中区唐口、喻屯两镇运河边的湿、涝洼地规划发展成为湿地公园、养殖业基地、休闲旅游观光基地、生态农业基地,积极对接航空经济区的临空生态农业。

5、运河西的豪德物流园区在建设中,应积极对接航空经济区的航空物流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