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原因及对策研究

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原因及对策研究
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原因及对策研究

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原因及对策研究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国家也需要全新的、高素质的人才。专家分析表态,我们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是资金问题,甚至也不是技术和设备问题,而是全国十多亿人的素质问题,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是一到人均却都排在世界倒数几位。但有很多国家资源不多,甚至很贫乏,却很发达,如日本、瑞士、瑞典、新加坡。资金可以积累,还可以引进;技术可以发明创造、也可以引进。但是人口素质是无法引进的,必须靠我们自己去提高。学校教育,除了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各方面发展,提高素质以适应时代需要。但是在学校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总存在大量的学业不良的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学业不良的学生使他们积极地学习,提高素质,成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才,这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极为重要的。

以下我就将自己在教学一线的体验结合心理健康知识谈谈对学业不良学生心理辅导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措施。

首先我们应理解 "学业不良学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某种及格学生[1]。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1.对抗型,这类同学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或有意对抗。经常迟到早退,对教师怀有敌意,逆反心理重,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对待挫折。2.抑郁型,这类同学一般性格内向,心胸狭窄,遇到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常常由于长期心情不愉快和过多的抑郁情绪而影响学习。3.厌恶型,这类同学往往由于基础知识薄弱,无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机而对学习不感兴趣,以至于厌恶学习。4.白日梦型,这类同学学习怕苦怕累,得过且过,在课堂上容易走神,思想开小差,而课后则精神抖擞。平时喜欢高谈阔论,似乎有满腹经纶,理想很远大,但总是不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类同学往往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人容易陷入情感纠葛而不能自拔。5.偏科型,这类同学有的是因为自己以为某学科没有用途,而不愿在该学科上花时间;有的是因为自己某一学科基础太差,学起来困难较大,所以干脆放弃不学;还有的是因为不喜欢某一学科的任课教师而把情感迁移到该学科上,也不愿学习该学科。6.学法不当型,这类同学一般有正确的学习动机,能刻苦学习,非常希望成功,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如只知死记硬背,对

知识的运用不灵活,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其次我们要正确对待学业不良学生,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给新一代青年人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教育他们认识到生命的整体性,提高生命的质量和价值,在他们走向社会,能高尚地生活,不论做哪种规格,哪种层次的人都必须使其主体素质和能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得以外化,使其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公民责任感,义务感,成为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所需要的中国公民。不能认为自己的学生只有考上了大学,自己才为国家培养了人才。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素质教育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生",对每个学生负责,对每个学生的一生负责。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发展。

三、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素质教育的质量不是以升学率来衡量,也不是以有多少"尖子生"来衡量。它是看是否对全体学生负责,对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并且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成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成为勇于竟争,善于选择的人才。

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素质教育承认学生差异,但不歧视任何学生,特别是学业不良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素质教育认为只有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转化一个差生和培养一个优生,同样重要,同样光荣。承认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人人发展,整体提高,素质教育强调把学生看作发展的主体,强调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五,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能正确对学生定位,合理期望。因为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教师期望对学业成绩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教师期望值高的学生,会在一种被人器重的环境下学习,教师会为之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如提问、纠正错误、提供难度较大的问题,获得更多的表扬等。在家庭中,这些学生受到父母更多的鼓励,因此自信心及学习兴趣会得到提高。相反,期望值低的学生,则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环境之中,在这种环境中受到冷遇,丧失学习信心及兴趣,这种行为在教师低期望行为的持续作用下得到强化,这种强化的结果反过来又增加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逃避行为,如逃避、厌学、对

教师不尊敬等,这必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教师期望效应的强度如何,最终取决于学生如何对待。同时,这种期望只有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期望,才能通过其内部心理动力系统对外部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学生的许多变量对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都具有重大影响。除学习能力感、成就动机外,学生的智力潜能、身体特征、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等诸多变量对期望效应的实现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教师对学生期望的形成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为依据,采取适合于个人特点的期望传递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期望的积极效应。

再次针对产生的原因及自身经验。教师应做好以下心理辅导:

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业不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为学习动机的不足所抑制。如何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习动机是一个关键。学习动机激发的途径主要包含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个方面:

1、外部动机激发。首先,适当地运用奖励与惩罚。奖励要与学业不良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奖励要注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因为对学业不良学生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微笑等社会性强化。惩罚包括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和取消某种喜爱的刺激(如取消娱乐活动等)。但若惩罚不当,非但不能改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引起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其次,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目前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由于课堂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是竞争的失败者,因而更容易诱发学业不良学生的自卑、自暴自弃心理。因此,应通过建立合作的课堂学习的方法,如改进评分方法,采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用类似分层作业的方法提倡互助与协作,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2、内部动机激发。外部学习动机产生的激励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它依赖于情境刺激。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时,他们才会为学习付出努力。内部动机激发的措施主要包括:1)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学会正确地

归因。不能因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殊不知这次失败的原因很可能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能力不足造成的。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有利于学业不良学生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2)帮助学业不良学生实现角色转换。学业不良学生在教师、同学的眼里往往是"嫌弃儿"的角色。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影响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使他们对课堂学习更加反感、敌对。3)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学业不良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4)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胜任感。学业不良学生往往容易把自己同学习优良学生比较,从而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越比自信心越低。教育学生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如:当遇到某些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不妨运用语言暗示:"别人行,我也能行。""别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从而增强自己改变现状的信心。用自己的现在同自己的过去比,使之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因此,在对学业不良学生个别辅导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制订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二、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程度、赏罚情况等。因此利用新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兴趣点,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多关心多问候多交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差错。

在学业不良的学生中,有的学生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在这

种情况下,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目光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们去攻克困难。

四、不良情绪的排除

学业不良儿童往往对学习有某些情绪或情感问题(焦虑,恐惧,逃避,对抗等),这些情绪、情感问题严重地影响与阻碍学习。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排除这些消极因素对学习的干扰。

五、教师期望的正确应用

(1)教师期望主要是通过教师行为来传递。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地了解哪些行为与高期望相联系,哪些行为与低期望相联系,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言语和行为为学生创造温暖的心理气氛,而不应以冷漠、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应该对学生正确、合理的意见及良好的行为及时予以表扬,对不良行为予以批评,但批评不可过度,如学生在错误回答问题后,更多的应是鼓励而非批评;教师应经常承认、修改、应用、比较或概括学生的意见,采纳学生的意见,不应忽视学生合理的意见;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提供较多、较难的教材,以提高学生的期望值;教师应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耐心地等待他回答问题,以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感水平;教师应与学生密切交往,促进期望效应的实现。(2)于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感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但与它对学业成就动机及学业成绩的影响相比,相对较小。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感更大程度上受到学生成败经验、自我知觉及归因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学生采取尊重、信任、爱护的态度,提高其学习能力感水平。其次,创造条件,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但这种机会的提供应适合学生的水平,尤其是工作与学习任务的难度,应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完成的,这样,学生既能获得成功,又付出了一定的努力,证实了自己的能力,同时学习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第三,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归因,以正确对待学业的成败。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于努力程度不够,这样才能从成功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同时变失败为动力,取得成功。第四,运用恰当的评价和奖励方式,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应是与其过去相比,这样,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教师和同伴的积极评价,排除竞争性、防御性的心理气氛对学生自信心的消极影响。(3)于教育期望

对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影响比它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要显著,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他的期望对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这种影响,采用适当的激励方式,以激起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表现出热切的期待,亲切、和蔼地鼓励学生。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致力于追求同自身能力水平相称的学习目标,并及时予以表扬。第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定其努力目标,形成不同的期望,否则,整齐划一的期望会导致一部分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动机。同时,教师的期望不可过高,否则学生经过努力无法达到,也会丧失成就动机。总之,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学习能力感及学业成就动机等内部心理因素而实现,因此,教师最终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感及学业成就动机水平,从而改进其学习,提高学业成绩。

最后,学业不良学生的辅导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三者中尤其是学校,学校应开展各项活动(如书法,手抄报、演讲、辩论、唱歌、跳舞、小品体育活动,文娱演出等比赛),创设各种成功机会。发挥学业不良学生的长处,让他们体验成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爱好,不同的特长,使他们在各项活动中表现自己,各人的才华得以充分的发挥,使他们觉得自己能办好某件事,激励他们,相信其他的事情我也做得到。通过参与和表现来积累成功的经验,发现自己,提高能力和适应性,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