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13

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和典型例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和典型例题 (一)知识结构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k为常数,),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用代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的各自特点. 3.能根据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的函数关系和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对于实际问题,能“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5.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难点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二、基础知识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 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故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且x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 (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象: (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 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 与坐标轴没有交点,称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3)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一次函数 一.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1)列表法(2)图像法(3)解析式法 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 (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 (2)性质:当k>0时,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的增大y反而减小。 九、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0. 2.求ax+b=0(a, b是常数,a≠0)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大于0.4.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在x 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十、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次函数 概念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x的一次函数.当b=0时,一次函数y=kx(k≠0)也叫正比例函数. 图像一条直线 性质k>0时,y随x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k<0时,y随x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下《反比例函数 数学活动》优质课教学设计

《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说明: 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本节意图让学生自己经过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发现勾股定理.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浓,所以处理教材内容上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设计方格纸上计算面积,用拼图的方法验证等活动,以真正实现学生在知识、智力、水平和全面提升.为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议论、取长补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学,从而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相关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对前面的知识起到完善,延伸的作用.如,对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书中的拼接证明学生不易理解,但学过勾股定理后,可引导学生用“边边边”定理证明.也为下面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作了铺垫,为以后学习“四边形”和“解直角三角形”奠定基础.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思维品质的载体.它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以其简洁优美的形式,丰富深刻的内涵刻画了自然界和谐统一关系,是数与形结合的优美典范.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学过三角形的相关性质,以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学生已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了解了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学过了轴对称、平移等变换知识,也有一定操作经验. (2)学生心理特点:八年级学生具有好强、好胜、思维活跃的特点。在学习上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乐于探索及表现自我. (3)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数学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水平.但在数学说理和一些重要数学思想方法上尚不能熟练掌握,缺乏严谨的逻辑推理水平.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数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探索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解决问题: 用数格子(或割、补、拼等)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使用勾股定理实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使用. 4.情感与态度: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五、教学重点: 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 解决方法:用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直角三角形,通过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得出勾股定理. 六、教学难点: 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解决方法:本节课采用拼图的方法,使学生利用面积相等对勾股定理实行证明.其中的依据

初二数学《反比例函数》知识点

一、目标与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4.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5.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6.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7.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8.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这一数学模型。 二、知识框架 三、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重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综合问题。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2.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写出函数解析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画出图象,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四、知识点、概念总结 1.反比例函数: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xy=k,y=kx(-1)。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k≠0; (2)在一般的情况下,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不等于0的任意实数; (3)函数y的取值范围也是任意非零实数。 3.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和y=-x。对称中心是:原点。 4.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 |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即:过反比例函数y=k/x(k不等于0),图像上一点P(x,y),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两垂足、原点、P点组成一个矩形,矩形的面积S=(x的绝对值)*(y的绝对值)=(x*y)的绝对值=k的绝对值。 5.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增减性)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图象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同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k>0时,函数在x<0上同为减函数、在x>0上同为减函数;k<0时,函数在x<0上为增函数、在x>0上同为增函数。定义域为x≠0;值域为y≠0. (3)因为在y=k/x(k≠0)中,x不能为0,y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例题:在匀速运动公式vt s =中,v 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s 表示在时间t 内所走的路程,则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在圆的周长公式C=2πr 中,变量是________,常量是_________.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 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判断Y 是否为X 的函数,只要看X 取值确定的时候,Y 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例题:下列函数(1)y=πx (2)y=2x-1 (3)y=1x (4)y=2-1-3x (5)y=x 2 -1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3、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4 (5例题: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2的是( ) A .. . D . 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已知函数221+-=x y ,当11≤<-x 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 A.2 325≤ <- y B. 2 52 3< 0时,直线y=kx 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 的增大y 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 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 增大y 反而减小. (1) 解析式:y=kx (k 是常数,k ≠0)

(完整版)反比例函数教案

9.1 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反比例函数; (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概括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函数是描 述变量间对应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2)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索的能 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小学里学过的,两个变量满足什么条件时成反比例关系吗?你能写出下列例子中的等式吗? 1.当路程s 一定时,时间t 与速度v的关系 2.当矩形面积S一定时,长a与宽b的关系 3.当三角形面积S 一定时,三角形的底边y 与高x的关系 学生通过回忆已学知识回答:如果两个量x和y满足xy=k(k为常数, k ≠0)那么x、y就成反比例关系. 现在我们来看生活中的例子。 活动一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全程所用的时间t(h)随着速度v(km/h)的变化而变化。 (1)你能用含v的代数式表示t吗?

(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3)时间t是速度v的函数吗? (4)时间t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吗?是正比例函数吗? 引导学生回忆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有关的概念,引出新知:反比例函数. 二、引导学生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表达式 活动二用函数关系式表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一个面积是64002 m的长方形的长a(m)随宽b(m)的变化而变化,则a与b的关系式为_____. 2.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 km,某列车平均速度为v(km/h),全程运行时间为t(h),则v与t的关系式为_____ 3.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8,它的底边长y与底边上的高x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 4.实数m与n的积是—200,m与n的关系式为_____ 【讨论、交流】 1. 函数关系式 6400 a b =、 1463 v t =、 16 y x =、 200 m n =-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它们与正比例函数关系式有什么不同? 3.你能仿照y=kx的形式表示一下上面函数的一般形式吗? 结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般的,形如 (k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 注:(1)有时反比例函数也写成y=1 kx-或k=xy的形式. (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初二数学反比例函数专题练习.doc

初二数学反比例函数专题练习 一、填空题: 1、若反比例函数y = (2m-i)^-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则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 o £_3 2、反比例函数y = ——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正比例函数y=(2k?ll)x过第二、四彖限, x 则k的整数值是________ 0 3、已知点P(2a,-3a)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若点A⑶),B(-5,y2),C(ll,y3)til在该图像上, 则儿,%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用“〉”号连接) 4 4、如图,点A在双曲线丿=一上,且OA=6,过点A作AC丄y轴,垂足为C, OA的垂 x 直平分线交0C于点B,则A ABC的周长为________ 。 5、有一个可以改变体积的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当改变容器的体积时,气体的密度也会随之改变,密度p (单位:kg/n?)是体积V (单位:m3)的反比例幣数,它的图象如图所示,当V=3n?时,气体的密度是_kg/n?. 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C在双曲线y |=- —±, B、D在双曲线y?二乞上, X X

7、己知A(xp yj, B(X2, y2)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两点,且x r x2=-2, Xi *x2=3, yi-y2=-^? X 3 当?3vxWl时,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 13 8、如图,直线)^ = -x-3交坐标轴于A、B两点,交双曲线y =—于点D(D在笫一象限),过D 2x 作两坐标轴的垂线DC、DE,连接0D?将直线AB沿x轴平移,使得四边形OBCD为平行四边形,则平移后直线AB的解析式为________ k 9、如图,反比例函数y = - (x>0 )的图象经过矩形OABC对角线的交点,分别与AB、x BC交于点D. E,若四边形ODBC的而积为9,则《的值为()。 10?函数yi二x (x>0) , y2=-(x>0)的图象如图6所示,则: X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习题及答案详解(一).docx

一次函数试卷 1 一、相信你一定能填对!(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x≥ 2 的是() A.y=2x B.y= 1 C.y=4x2D.y=x 2 ·x2 x 2 2.下面哪个点在函数y= 1 x+1 的图象上() A.( 2,1)B.( -2 ,1)2 C.( 2, 0) D.( -2 ,0) 3.下列函数中, y 是 x 的正比例函数的是() A.y=2x-1 B .y=x C . y=2x2 D . y=-2x+1 3 4.一次函数 y=-5x+3 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 A 一、二、三 B.二、三、四C.一、二、四 6.若一次函数 y=( 3-k )x-k 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k>3B.0

9.李老师骑自行车上班,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 中途由于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修车耽误了几分钟,为了按时到校,李老师加快了速度,仍保持 匀速行进,如果准时到校.在课堂上,李老师请学生画出他行进的路程 y? (千米)与行进时间t (小时)的函数图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画出的图象如图所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10.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经过点( 2,-1 )和( 0,3), ? 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B .y=-3x+2 C .y=3x-2 D .y= 1 x-3 2 二、你能填得又快又对吗(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1.已知函数 y=mx+2-m是正比例函数, 则 m=, ?该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 12.若点( 1,3)在正比例函数 y=kx 的图象上,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 ________. 13.已知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经过点 A( 1,3)和 B(-1 , -1 ),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 _________.

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1.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间的对应关系的重要 数学模型。2.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结合章前图和实际生活中旅游的实例提出问题: 合肥到北京的铁路全长约1080km,一列火车从合肥开往北京,以9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求: (1)列车行驶的路程s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2)列车距离北京的路程s 与行驶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 请学生完成,教师评析,并出示思考题(见教材P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1)京沪铁路全程为1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 /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2 m 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单位:m )随宽x (单位:m )的变化而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4 10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 (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完成,教师归纳:上述三个问题的函数表达式分别为:n S x y t v 4 1068.1,1000,1463?=== 这三个表达式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用一个一般式来表示吗? 二、探究新课 1、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让学生把这些式子与已学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进行比较,进而归纳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x k y = (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是x 自变量,y 是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任意实数。 2、试试眼力 下列哪些式子表示y 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每一个反比例函数中相应的k 值是多少? . 2)8(,)7(,32 )6(,123)5(,3)4(,16)3(,5)2(,4)1(1-=-=-===+=- ==x y x y x y xy x y x y x y x y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讲解。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的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讲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选择题 1.已知一次函数y kx k =-,若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则该函数图象经过: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 (D)第一,三,四象限 2.某市的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3千米以内的收费6元;3千米到10千米部分每千米加收 1.3元;10千米以上的部分每千米加收1.9元。那么出租车收费y (元)与行驶的路程x(千米)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为 3.阻值为1R 和2R 的两个电阻,其两端电压U 关于电流强度I 的函数图象如图, 则阻值 (A )1R >2R (B )1R <2R (C )1R =2R (D )以上均有可能 4.若函数b kx y +=(b k ,为常数)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当0>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A 、1>x B 、2>x C 、1

A. (0,0) B. 11 (,) 22 - C. 22 (,) 22 - D. 11 (,) 22 - 9.如图,把直线l沿x轴正方向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直线l′,则直线l/的解析式为 A.y=2x+4 B.y=-2x+2 C.y=2x-4 D.y=-2x-2 10.直线y=kx+1一定经过点( ) A.(1,0) B.(1,k) C.(0,k) D.(0,1) 11.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点E在AC上,若∠ADE=∠C, 且AB=5,AC=4,AD=x,AE=y,则y与x的关系式是( ) A.y=5x B.y=4 5 x C.y=5 4 x D.y=9 20 x 12.下列函数中,是正比例函数的为 A.y= 1 2 x B.y= 4 x C.y=5x-3 D.y=6x2-2x-1 13如图,△ABC和△DEF是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DEF=90°,点 B、C、E、F在同一直线上.现从点C、E重合的位置出发,让△ABC在直线EF上向右作 匀速运动,而△DEF的位置不动.设两个三角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为y,运动的距离为x.下面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大致是() 三、填空题 1.若正比例函数y=mx (m≠0)和反比例函数y= n x (n≠0)的图象都经过点(2,3),则m=______,n=_________ . 2.如果函数()1 f x x =+,那么()1 f= 3.点A(2,4)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 4.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则函数的表达式可能是(写出一个即可). y x E D C B A A B C D

苏教版初二数学反比例函数讲义

立仁教育 初二数学反比例函数讲义 一、本节课知识点梳理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3、反比例系数k 的意义及其实际应用 二、重难点点拨 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意义 三、典型例题与分析 知识点一:反比例函数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关系可以表示成y=x k ,(k 为常数,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形式还可以写成:xy=k ,y=kx -1(k ≠0的常数) 1、在下列函数中,反比例函数是( ) A 11+= x y B xy=0 C x k y = D x y 21 -= 2、如果函数12-=m x y 为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 ) A 、1- B 、0 C 、2 1 D 、1

知识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注意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而论。 (1)已知y=x k (k <0)的图象上有两点A (x 1,y 1)、B(x 2,y 2) ①若x 1<x 2<0,则y 1 与y 2大小关系是y 1 y 2 ;若0<x 1<x 2,则y 1 与y 2大小关系是y 1 y 2 ②若x 1<0<x 2,则y 1 与y 2大小关系是y 1 y 2 ③若x 1<x 2,则y 1 与y 2大小关系是 。

(2)已知y=x k (k > 0)的图象上有两点A (x 1,y 1)、B(x 2,y 2) ①若x 1<x 2<0,则y 1 与y 2大小关系是y 1 y 2 ;若0<x 1<x 2,则y 1 与y 2大小关系是y 1 y 2 ②若x 1<0<x 2,则y 1 与y 2大小关系是y 1 y 2 ③若x 1<x 2,则y 1 与y 2大小关系是 。 注意2:反比例函数图象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是以直线y=x 和y=x -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例1】在反比例函数x y 1-=的图像上有三点(1x ,)1y ,(2x ,)2y ,(3x ,)3y 。若 3210x x x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213y y y >> B .123y y y >> C .321y y y >> D .231y y y >> 练习: 1.下列函数中,y 随x 增大而增大的是_______ A y=-x+1 B y=x 43- C y=x 21 D y=2x-1 2.反比例函数y=x k 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一次函数y=kx-5的图象不经过_____象限。 3.在同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k 与y=x k (k ≠0)的图象大致是___________。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教案

课题:反比例函数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反比例函数是九年级上册教学内容,《课标》中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并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分析近几年宁夏中考试题,会发现反比例函数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常通过填空题或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的理解,或与一次函数、几何图形相结合,考查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鉴于反比例函数是九(上)学生所学内容,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还有较深的印象,这便于知识的归纳与梳理,且学生能运用其图象、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但在具体情境中,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几何图形相结合,进而分析、解决问题并进行方法的提炼,且能严谨、规范的进行解答,对学生要求较高,学习时较为困难,教学中成为课时顺利完成的不稳定因素. 三、教学战略 本节课主要采用学案教学法,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通过“基础热身——知识梳理——能力检测——典例分析”等环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展开教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考真题,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变式,以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个人展示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侧重学法指导与归纳,对学生在活动中合作、探究的过程予以评价,并关注学生解答过程的合理性与完整性.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会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解决问题; 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综合问题; 难点:反比例函数在具体问题中的运用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无线网络)、希沃教学软件(Windows7环境下)、学案 六、教学过程: 【基础热身】 1、下列函数中:①x y 2= ,②x 5y =-,③2 x y =④k y x =⑤13x y -= 其中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有: ;(填写序号) 2、反比例函数y=-2 x 的图象位于( )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一、三象限 C .第二、三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3、已知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经过点(36)A --,,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 4、在反比例函数3 k y x -= 图象的每一支曲线上,y 都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k >3 B .k >0 C .k <3 D . k <0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帮助学生回顾反比例函数知识,为后面的知识梳理奠定基础。

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同步练习题人教版

反比例函数练习题 [A 组]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 (1)y=-3x ; (2)y=2x+1; (3) y=-x 2 ;(4)y=3(x-1)2+1; 2、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x 为自变量)?说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1) x y 1 -= ;(2)xy=12 ;(3) xy=-13 (4)y=3x 3、列出下列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们是分别什么函数.说出比例系数 ①火车从安庆驶往约200千米的合肥,若火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求火 车距离安庆的距离S(千米)与行驶的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某中学现有存煤20吨,如果平均每天烧煤x 吨,共烧了y 天,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cm ,宽是5cm ,高是xcm . (1) 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式; (2) 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 当x =3cm 时,求y 的值 5、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并且x =3时y =7,求: (1)y 和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1 3x =时,求y 的值; (3)y =3时,x 的值。 7、写出一个经过点(-3,6)的反比例函数 你还能写出另外一个也经过点(-3,6)的双曲线吗? 8、当m 为何值时,函数 224-=m x y 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 9、已知y 成反比例,且当4b =时,1y =-。 求当10b =时,y 的值。 10:画出下列函数双曲线,y=-x 2 的图象,已知点A (-3,a )、B (-2,b ),C(4,

c)在双曲线,y=-x 2 的图象令上,请把a,b,c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B 组] 11、已知函数221()m y m m x -=+,当m 取何值时(1)是正比例函数;(2)是反比 例函数。 12、(1)已知y =y1+y2,y1与x 成正比例,y2与x 成反比例, 并且x =2和x =3时,y 的值都等于 19.求y 和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y 与2 x -2成反比例,且当x=2时,y=1,则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为 13、(03广东)如图1,某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P .则它的解析式( ) (A ) x y 1=(x >0) (B )x y 1-= (x >0) (C )x y 1=(x <0) (D )x y 1-= (x <0) 第二课时 [A 组]

【完整升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教案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学内容:1.1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其中的反比例函数. 2.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3. 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通过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体 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辩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 教学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例1涉及较多的《科学》学科的知识,学生理解问题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类比 启发 教学辅助:多媒体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探究问题 汽车从南京出发开往上海(全程约300km ),全程所用时间t ()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和n 的值。 (3)y 与x+1成反比例,当x =2时,y =-1,求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4) 已知y 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 =2.求x =1.5时y 的值. (5)如果是的反比例函数,是的反比例函数,那么是的( ) A .反比例函数 B .正比例函数 C .一次函数 D .反比例或正比例函数 三、练习:P21 1——4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另见练习卷 板书设计: 例1 例2 例2 解: 解: 解 练习 练习 随着速度的变化,全程所用时间发生怎样的变化? 情境1: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什么关系?(s =vt ) 当一个长方形面积一定时,长与宽成什么关系? [备注] 这个情境是学生熟悉的例子,当中的关系式学生都列得出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合作、交流,最终让学生讨论出:当两个量的积是一个定值时,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如xy =m (m 为一个定值),则x 与y 成反比例。 这一情境为后面学习反比例函数概念作铺垫。 情境2: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八上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结(二) 全章主要知识点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若 y=kx+b(k,b是常数,k≠0),则y叫做x的一次函数, 若y=kx(k是常数,k≠0),则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作法与图形:“两点作图法” 一般的y=kx+b(k≠0)的图象过(0,)和(,0)两点画直线即可。 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一般取(0,0)和(1,)两点。 3、一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4、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5、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y=k1x+b1和y2=k2x+b2,它们的位置关系由系数关系确定: (1)当时,两直线重合; (2)当时,两直线平行; (3)当时,两直线相交; (4)当时,两直线垂直; (5)当时,两直线交于y轴上的同一点(0,b)。 6、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扩展 平移规律:直线y=kx+b其平移后的函数的解析式可用“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直接算出,注意,其中“左加右减”是相对x而言,“上加下减”是相对y而言。 (1)向右平移n个单位: y=k(x-n)+b 向左平移n个单位:y=k(x+n)+b (2)向上平移n个单位: y =kx+b+n 向下平移n个单位: y =kx+b-n 例1:已知一次函数y=2x+1, (1)若向右平移1个单位,则平移后函数的解析式为。 (2)若向上平移1个单位,则平移后函数的解析式为。

总结与前几章的关系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y =kx +b 与kx +b =0 直线b kx y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一元一次方程0=+b kx 的解。 2、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次函数b kx y +=图象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0=+-b y kx 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所对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 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y =kx +b 与不等式kx +b >0 使得一次函数b kx y +=的函数值02 C .0- 6. 下图中表示一次函数y =mx+n 与正比例函数y =mnx(m ,n 是常数,且mn<0)图像的 是( ).

初中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

八年级下数学周末测试(3)---反比例函数3.25 出卷:陈国萍,审卷:史珏 姓名 成绩 一、选择(每题3分) (1)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 )个 (1)x a y = (2)xy= -1 (3)11 +=x y (4)13y x = A 1 B 2 C 3 D 4 (2)函数5 2 )2(--=a x a y 是反比例函数,则a 的值是( ) A .-1 B .-2 C .2 D .2或-2 (3)如果y 是m 的反比例函数,m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 A .反比例函数 B .正比例函数 C .一次函数 D .反比例或正比例函数(4)若反比例函数 2 2)12(--=m x m y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m 的值是( ) A 、 -1或1; B 、小于1 2 的任意实数; C 、-1; D、不能确定 (5)已知0k >,函数y kx k =+和函数k y x =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 ) (6)下列函数中,当0x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的是( ) A .34y x =-+ B .123 y x =-- C .4 y x =- D .12y x =. (7)若点(1x ,1y )、(2x ,2y )和(3x ,3y )分别在反比例函数2 y x =- 的图 象上,且1230x x x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123y y y << B .312y y y << C .231y y y << D .321y y y << (8)矩形的面积为6cm 2 ,那么它的长y (cm )与宽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 表示为( ) x x x x

完整word版,初二数学一次函数经典试题含答案

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 ?中途由于自行车发生故 障,停下修车 耽误了几分钟,为了按时到校,李老师加快了速度,仍保持匀速行进,如果准时到校.在 课堂上,李老师请学生画出他行进的路程 y?(千米)与行进时间t (小时)的函数图象 的示意图,同学们画出的图象如图所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 初二数学一次函数超经典试题含答案 一、相信你一定能填对! 1 .下列函数中,自变量 (每小题3分,共30分) x 的取值范围是 x >2的是() A . y= ,2 x B 1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 .y= C . y= . 4 x 2 D . y= . x 2 ? . x 2 1 2.下面哪个点在函数 y=—x+1的图象上() 2 B . (-2 , 1) C 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的是( A . (2, 1) 3.下列函数中, .(2, 0) D . (-2 , 0) ) A . y=2x-1 4. 一次函数 y=-5x+3 A C 二、三 二、四 .y=- C . y=2x 2 3 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 B . D . (3-k ) x-k .03 B 7.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 () A . y=-x-2 B . y=-x-6 C . y=-x+10 D &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内有油 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 的图象经过第二、 C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