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期末复习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期末复习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期末复习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 3 页 共 10 页

图1

图2 《丰富的图形世界》专项练习

考点一: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考点分析:

本节能描述几何体的图形特征,会按图形的某一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并能发现它们的联系与区别,知道点、线、面的形成过程,本节不是中考的重点,但却与后面所学知识有关,按图形的某一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是本节中考的方向

2.典例剖析

例1.下列图形中,都是柱体的一组是( )

点拨: 柱体包括圆柱体和棱柱体,现在棱柱体指直棱柱。 解:选C 。

点评:直棱柱体的上下底面相同,侧面是长方形;棱锥的侧面是三角形;掌握好各类图形的特征,就能轻松辨认。

易错辨析:组合体在辨认时要注意是由哪几类体组合而成。

例2.如图2,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请你认真观察,

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它们都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

不同点:长方体的六个面可能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它的对面完全相同;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中平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的十二条棱长度都相等。

例3.一辆汽车从小明的面前经过,小明拍摄了一组照片。请按照汽车被摄入镜头的先后顺序给下面的照片编号。

点拨:从汽车图形的角度判断汽车在人的何种位置。 解:拍摄顺序为b 、c 、e 、d 、a 。

点评:熟练掌握物体的各个方向所看到不同图形的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

易错辨析:本题建立立体图形位置的想象的基础上,如果想象有困难可借助于汽车模型

图3

图4

第 3 页 共 10 页

帮助思考。

专练一:

1. 如图4,是一个正方体木块,在它的每一个面上挖出 一个小的正方体木块,则表面增加多少个小正方形的面?

2.一只蚂蚁从如图5所示的正方体的一顶点A 沿着棱爬向B , 只能经过三条棱,共有多少种走法( )

A 、8种

B 、7种

C 、6种

D 、5种

3.如图6,将下列图形与对应的图形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4.如图7,图中的圆锥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是平面的还是曲面的?它们的交线是直的还是曲的?棱柱呢?过棱柱的一个顶点有几条边?

考点二:展开与折叠

1.考点分析:认清圆柱、圆锥、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形状以及展开图中的各个部位与立体图形部位的对应关系,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历来是中考必考的热点,重点考查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中考题中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2.典例剖析

例1. 如图8,一个多面体的展开图中,每个面内的大写字母表示该面,被剪开的棱边所注的小写字母可表示该棱。 (1)说出这个多面体的名称; (2)写出所有相对的面;

(3)若把这个展开图折叠起来成立体时, 哪些被剪开的棱将会重合?

分析:选取面X 相对固定,将面R ,面Y 想像折起, 再遮挡面Q ,Z ,P 即成。

解:(1)这个多面体是正方体。

(2)相对的面有三对:P 与X ,Q 与Y ,R 与Z. (3)将会重合的棱有:a 与h ,b 与i ,c 与n ,d 与e ,f 与g ,j 与k ,m 与l .

点评:这个问题的解决,无疑对同学们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例2. 如图9,有一个正方体纸盒,在它的三个侧面分别画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现用一把剪刀沿着它的棱剪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则展开图可以是 ( ).

图6 图5 图7 图8

第 3 页 共 10 页

10y 2x 888

分析:由题意可知:A 、B 中折成正方体后,三角形与正方形不相邻;D 折成正方体放成和原图一样位置,三角形在左边,都不符合,

解:通过以上分析:应选(C ).

点评:本题考查实物几何体和平面展开图之间的转化,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画出图形是新课标的要求.

专练二:

1、下面由正方形组成的图形中,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 )

A. B. C. D.

2、如图11中哪两个字所在的正方形,在正方体中是相对的面.

3.如图12是一个正方体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 、B 、C 内分别填上适当的数,使得将这个表面展开图沿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在A 、B 、C 内的三个数依次是( ).

(A )0,-2,1(B )0,1,-2(C )1,0,-2(D )-2,0,1

4.如图13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正方体相对的面上标注的值,那么x =____,y =_______。

5、下面各图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若将它们折成正方体,?则其中两个正方体各面图案完全一样,它们是( ).

6.小丽制作了一个如下左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

(正方体纸盒)

A

C

D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第 3 页 共 10 页

考点三:截几何体与三视图 1.考点分析:

用平一个面去切、截一个几何体是本节的考点,题型以选择为主;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从而画出它的三种视图以及几何体与三视图的转化是中考的热点以选择题为主,但近年来也出现解答题

2.典例剖析 例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如果截去的几何体是一个三棱锥,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截面一定是什么图形?

(2)剩下的几何体可能有几个顶点? 解:(1)如果截去的几何体是一个三棱锥,那么截面一定是一个三角形. (2)剩下的几何体可能有7个、或8个、或9个、或10个,如图16所示.

点评:本题是典型的开放性问题,对于七年级的你来说具有很强的挑战性.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截面为三角形”这一特点,于是可联想到上述各种不同情况.

例2.如图17是一个物体的三视图,试说出该物体的形状。

分析:在想象立体图形前,利用一定数量的物体实例观察,发现三个方向上所看到的物体的特征,为脱离实体进行想象打下基础。

解:该物体的形状如图4。

点评:在根据三视图画立体图形时,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并且要注意由三视图想象实物图时可能不唯一。

易错辨析:空间想象时的三个方向可能不到位。 例3.如图18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17

图4

主视图 俯视图 图18

图15

图16

3 页 共 10 页

(1)请你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一种左视图;

(2)若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形的块数为n,请你写出n的所有可能值.

分析:由主视图可知小正方体叠放的形状可以是如图19(a )所示,或在前后再摆放几个;从俯视图可以看出底层的摆放形状可以是如图19(b )所示,或在上层再摆放几个.因此,从主视图和俯视图可以知道这些小正方体的形状可能是图19(c )的情形,其中背后一行的底层有2个小正方体,在不影响主视图和俯视图的前提下,第二层还可以有1个或2个小正方体,第三层还可以有1个. 解:(1)左视图可能有以下5种情形:

(2)n的所有可能值有8,9,10,11.

点评:由部分视图确定其它视图时要注意先根据给出的视图想象出几何体的形状,然后再确定所要求的视图.

例4.下列图形中,图(a )是正方体木块,把它切去一块,得到如图(b )(c )(d )(e )的木块. (1)我们知道,图(a )的正方体木块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请你将图(b )、(c )、(d )、(e )中木块的顶点数、棱数、面数填入下表:

图号 顶点数x

棱数y 面数z (a ) 8 12 6 (b ) (c ) (d ) (e )

(2)上表,各种木块的顶点数、棱数、面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归纳出一定的规律,请你试写出顶点数x 、棱数y 、面数z 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分析:第(1)小题,只要将图 (b )、(c )、(d )、(e )各个木块的顶点数、棱数、面数数一下就行;数的时候要注意:图中不能直接看到的那一部分不要遗漏,也不要重复,可通过想象计数,正确填入表内;(2)通过观察找出每个图中“顶点数、棱数、面数”之间隐藏着的数量关系,这个数量关系用公式表示出来即可.

图号 顶点数x

棱数y 面数z (a ) 8 12 6 (b ) 6 9 5 (c )

8

12

6

图(b ) 图(a ) 图(c )

(1)

(2) (3) (4)

(5) 图19 图20

2017司法考试法理学真题

2017 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 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 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 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 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 罪 D. 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 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喝他**** 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 .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 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 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答案】ABC 【解 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 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 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和法律规 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 。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表现为法 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 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 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 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 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 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A.法律事件 B. 法律事实 C.事实行为 D.事实关系【答案】B 【解析】法律事实就是 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意志行为,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的表现。题中魏明与桂敏登记结婚的行为引起婚姻关系的产生,是一种法律行为。 6[单选题]“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 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这段话是由谁阐述的?A.马克思B.恩格斯C. 列宁 D. 亚里士多德

最新2002-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解析(主观题)

2002-2013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历年真题解析(主观题)(2013年) 案情:某市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规范日益混乱的交通秩序,决定出台一项新举措,由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通告,凡自行摄录下机动车辆违章行驶、停放的照片、录像资料,送经交通管理部门确认后,被采用并在当地电视台播出的,一律奖励人民币200 元-300 元。此举使许多市民踊跃参与,积极举报违章车辆,当地的交通秩序一时间明显好转,市民满意。新闻报道后,省内甚至外省不少城市都来取经、学习。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有违章驾车者去往不愿被别人知道的地方,电视台将车辆及背景播出后,引起家庭关系、同事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当事人此后的正常生活的;有乘车人以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把电视台、交管部门告上法庭的;有违章司机被单位开除,认为是交管部门超范围行使权力引起的;有抢拍者被违章车辆故意撞伤后,向交管部门索赔的;甚至有利用偷拍照片向驾车人索要高额“保密费”的,等等。报刊将上述新闻披露后,某市治理交通秩序的举措引起了社会不同看法和较大争议。 问题:请谈谈你对某市治理交通秩序新举措合法性、合理性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答题要求: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 -1000字。

解题思路:这一题按照要求从合法性、合理性两方面进行认识。合法性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1)立法和执法的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2)法律渊源、法律效力方面,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3)委托社会组织、个人执法的合法性。从这些方面衡量,交通管理部门向市民发布的这一通告应当说有合法性依据。 合理性问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法律价值。如秩序与自由,维持秩序与限制自由关系的处理,是否考虑了价值排序原则、比例原则;如正义与效率,提高行政效率与实现社会正义关系的处理,是否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2)法律与道德。法律的道德基础,法律规定与社会常理的一致,善法与恶法的判断。(3)法治社会的权利保障。法治的目的、意义。从这些方面考虑,交通管理部门的这一做法缺乏合理性根据。 论述题 (2009年) 一、(本题20分) 材料:1840年鸦片战争前,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农业社会是封闭保守的。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法律面临挑战。清朝统治者迫于内外压力,于20世纪初下诏修律,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法的现代化从制度层面上在中国正式启动。 新中国成立后6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国法的现代化以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为建设目标,历经曲折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的法治思想和观

2020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 【答案】ABCD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 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 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 生甲的论点是:①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 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 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 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 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 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口语交际道歉教案

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能说会道一道歉”。 一.教材简析 口语交际训练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提 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而,《语文课程标准》在各阶段目标中都提出了口语交际”训练的具体要求。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就安排了5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它是以语支百花园”中的能说会道”的形式出现的。 口语交际《道歉》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两幅图 画,第一幅画的是小明手拿画笔和调色盘,一不小心把颜料溅到小芳的衣服上。第二幅画的是小明和小芳在对话。第二部分是三个泡泡框。那位老师的话提示学生看懂第一幅图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另外两位小朋友的对话提示了学生思考的方向,并提出演一演。这个训练内容 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儿童的特点,富有生活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话可说。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以创设情景为先导,以情感体验为起点,以小组合作探究为载体,以交际活动为 平台,激发学生双向互动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图体现真正意义的交际。活 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思考、交流、评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给学生营造一种口语交际的氛围,让他们学习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发生矛盾时能够相互谅解,当自己有过失时勇于道歉。 2.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礼貌待人的自觉性。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氛围中交流与沟通,互动起来。 难点: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礼貌用语,道歉时做到态度诚恳,使别人易于接受。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创设情景,激发说话的兴趣 老师一边说话,一边走下讲台,不小心将学生的文具碰掉到地上(课前已经告诉学生,让其 有心理准备)。师装作生气的样子,训斥学生。 2 .切入话题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你们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老师怎样做会更好学生畅所欲言。教 师小结:有时自己说话或做事不小心,可能会让他人不愉快,甚至会给对方造成伤害,这时我们就应该及时向对方道歉。教师走下讲台,向刚才那位同学道歉。 3.导入课题:当我们不小心做错了事,就该向别人一一道歉”。 (板书课题道歉”) 二、观察插图,练习说话 1.看第一幅图,练习说话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以及第一个泡泡框

2017司法考试 法理学真题

2017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喝他****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A.法律事件B.法律事实 C.事实行为 D.事实关系【答案】B 【解析】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意志行为,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的表现。题中魏明与桂敏登记结婚的行为引起婚姻关系的产生,是一种法律行为。

最新口语交际-《应对》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口语交际 《应对》教案设计 侣俸中学陶鸿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有序地观察,能依据设计的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使用普通话进行完整、清晰的交流; 2.通过本次口语交际,培育参与者合理想象,完整讲述个人意见的能力,培养认真倾听和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的好习惯; 3.在发展语言的同时,使参与者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初步学会基本的自我保护、互动交流的方法,懂得礼貌待人、有序应对。 教学重点:培养认真倾听和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有序地观察,依据设计的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使用普通话进行完整、清晰的交流。 教学课时:2课时(1课时重在方法指导,2时学生完成口语交际)(总12、13课时) 教学方法:指导与训练结合 课前准备: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交际任务,围绕“应对”的这个交际主题,做好本次口语交际。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据说,歌德在公园散步,遇见了一个傲慢的批评家,双方在一条仅能容一人通过的小路里僵持着,批评家说:“我从不给蠢货让路。”结果,歌德说了什么呢?同学们猜一猜,试着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并回答。(“我却正好相反。”)如果是你们,会怎样应对呢? 二、重点解读 看课文明确: 应对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语做出回应,或对别人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广义的应对包括所有的聊天、问答、讨论等,这里则主要指面对别人的调侃、质疑、诘问、刁难时随机应变的话语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随机应变、巧妙应对呢? 1.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是善意的玩笑、提问,还是恶意的讥讽、挑衅?对方的态度不同,应对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如果是善意的玩笑、诚恳的致歉,可报以善意的幽默、自嘲;如果是恶意的刁难和讥讽,就要选择恰当的方式,给予有力的回应,积极应对,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 2.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特别是面对一些特殊场合,如国际交往、答记者问或其他正式场合的交流等,或者遇到一些故意的刁难,就要注意采用一定的应对技巧。常用的应对技巧有自嘲、归谬、巧换概念、针锋相对、转换话题等。 三、研讨练习 题一(课后一):参考答案:1.针锋相对2.归谬3.自嘲 题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会碰到别人有意的嘲讽。阅读下面的情境,机智应对。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间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用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很明显,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嘲讽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周总理听后,说了一席风趣的话。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丢尽颜面。 面对美国记者的肆意嘲讽,周总理是如何风趣沉着地作出应对的呢? 参考答案:示例: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题三:机智幽默是活跃气氛、化解矛盾、表达心意、聪明应对的好法子。阅读下面的情境,速为史臣

法理学选择题精选:法理学选择题及解析

法理学选择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120道) 1.在法的本质问题上持神意说的法学家是(d)。 A.西塞罗B.霍布斯C.康德D.托马斯·阿奎那 2.从新加坡现行法律制度看,其主要传统、渊源和风格属于下列哪一个法系?(c) A.中华法系B.大陆法系C.普通法法系D.阿拉伯法系3.大陆法系国家法的基本分类是(a)。 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成文法和不成文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 4."法治"的英文表达确切的是(b)。

A.rule by law B.rule of law C.legality D.legal system 5.法的要素中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的是(c)。 A.法的原则B.法的概念C.法律规范D.法的技术性规定6.按照规范对人们行为或限定的范围或程度,法律规范可分为(a)。A.强行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B.授权性规范与禁止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与命令性规范D.强行性规范与授权性规范 7.在法的溯及力上,我国刑法采取(d)。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8.从法律构成看,民法法系国家主要采用(a)。 A.制定法B.单行法C.判例法形式,但也有制定法D.习惯法9.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诸多区别的原因主要在于(a)。

A.历史渊源不同B.法的分类不同C.法律术语不同D.法 的渊源不同 10.法最终决定因素是(c)。 A.统治阶级意志B.阶级斗争状况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政治局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答《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 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里的"法律"一词应作(c)解释。A.字面B.限制C.扩充D.逻辑 12.下列能构成法的渊源的是(d)。A.判决书B.委任状C.结 婚证D.行政法规 13.法律条文与法律规范的关系是(a)。

法考《法理学》复习题集(第2012篇)

2019年国家法考《法理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在现代的法治社会,人们总是要求法律决定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同时具有高度的正当性。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对于特定时期特定国家的法律人而言,法律的可预测性具有初始的优先性 B、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 C、法的可预测性意在实现法律的安定性、确定性 D、法的可预测性和可接受性存在紧张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3章>第3节>法适用的目标 【答案】:B 【解析】: 考查法律适用的目标。B选项错误,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 2.关于法律责任,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被告人张某在刑事审理过程中突发心脏病死亡,对于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B、主债权因清偿、提存、抵销、免除、混同等原因而消灭,保证之债赖以存在的基础消失,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也自然归于消灭 C、李某持刀故意伤害王某,并致其重伤。王某如果以公开方式声称同意免除其责任的,李某的法律责任得以免除 D、徐某为军队高官,被控贪污罪、受贿罪等重大罪名。在审判开始前,徐某患病去世。此时,徐某的法律责任自然消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章>第8节>规则与免责 【答案】:C 【解析】: 考查法律责任的消灭。王某可以免除李某的故意赔偿责任,但是司法机关依然需要追究其故意伤害的法律责任。因此,C项错误。 3.李某在某餐馆就餐时,被邻桌互殴的陌生人误伤。李某认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第1款中“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的规定,餐馆应负赔偿责任,据此起诉。法官结合该法第7条第2款中“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的规定来解释第7条第1款,

解释与致歉

《解释与致歉》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解释与致歉的技巧。 2.能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做到文明礼貌,耐心解释与致歉,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解释与致歉的技巧。 2.难点: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技巧进行解释与致歉。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释与致歉的定义 1.解释: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清事情的真实情况,以消除误解。 2.致歉:以诚恳的态度向对方表达由于自己的过失而给他人带来不便的歉意。 二、解释与致歉的技巧 1.委婉含蓄、态度谦恭,往往多谈主观上的良好动机,少谈客观造成的消极后果。 2.可以从自我批评的角度出发,以求得原谅与理解。 3.可以从赞美对方高素质、善谅解的角度出发。 4.简要说明自己错在哪里。 5.敢于承担责任。 6.真挚和诚恳。 7.采取补偿的具体行动。 8.改正错误,获得原谅。 道歉的要求及语言技巧 1.先道歉后解释。有错就应先认错,以诚恳的态度取得对方的谅解。千万不要找客观原因为自己辩解、开脱,使对方怀疑你的诚意,从而扩大裂痕,加深隔阂。 如确有非解释不可的地方,应在道歉之后再作解释,才能表示自己的诚意。如:“对不起,这事我做得真不对。事情是这样的……” 2.利用第三者转致歉意。双方成见很深,或都处在火头上,最好先请第三者转致歉意,待双方都冷静后,再当面赔礼道歉。 3.假如你觉得道歉的话说不出口,可用别的方法代替。道歉可能借助于“物语”。有些道歉的话当面难以启齿,写在信上寄去也成。对西方妇女而言,令其转怒为喜,既往不咎的最佳道歉方式,无过于送上一束鲜花,婉“言”示错。这类借物表意的道歉“物语”,会有极好的反馈。 一次,我与一位朋友发生不愉快就打电话问他:“还生气呢?”他也只得笑笑说:“生什么气啊。”可见,打电话致歉是个好办法。 4.道歉时的语气和态度。

法理学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 (1)张军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运营行为?为什么? (2)交通执法大队的处罚行为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 张军系上海某区某公司市场经理。2009年9越8日下午1时左右,他驾驶福特私家车在路口等红灯,这时一名白衣男子过了敲他的车门。白衣男子说胃痛,因打不到车,请求带他一程去医院,还拿出10元钱当车费。张军先是拒绝,但看到对方“痛得弯下了腰”,心软了,就让他上了车。不料,车开出不远,白衣男子在车停下时候突然拔走车钥匙,七八名身穿制服的人随即出现,把张军从车上拖下来,反扣他的双手,卡住他的脖子,将他塞进一辆面包车,并拿走了驾驶证和行驶证。 “面包车上‘制服人员’拿出一份《某区城市交通行政执法大队调查处理通知书》,填写我的车牌,让我签字,理由‘非法营运’。”张军说,“‘制服人员’告诉他,交钱才能拿回车。张军想打电话报警,电话呗抢走。张军要求“制服人员”亮明身份,“制服人员”称是某区城市交通行政执法大队队员,其中一人出示了工作证,却将姓名一栏遮住。在面包车上交涉了半小时后,张军被勒令下车,而他的福特车被“制服人员”开走。 张军队记者说:“我怎么可能开黑车?我不差那点钱。再说,自始至终我对那白衣男子说我不会收他的钱。“ 张军后到建交委要车,交通科的万科长说:“没有雇社会人士诱骗车辆,而很可能是一部分有‘正义感’的社会人士配合执法”。 14日,按照行政执法大队的处罚流程,张军被“强制性要求”放弃陈述和申辩的权利。窗口工作人员透露,如果被处罚对象不“放弃上述权利”,就无法取回车辆。14日下午4点,张军向该执法大队缴纳了1万元“罚款”,拿到了被扣押一周的福特车。他说,缴罚款并非就是接受处罚,由于自己急着用车,并涉及拿车程序上的“强制”问题,无奈签了字。但自己肯定会提起诉讼,洗掉“非法运营”的罪名。 2、赵某和马某是夫妻。一日赵某在看报纸,看到报纸上说某两夫妻平日如何恩爱,结果离婚分割财产的时候还是闹得不可开交。平日素爱开玩笑的赵某便对马某说:“如果我们俩离婚,财产我一分也不要,全部归你。”马某政治削苹果,于是开玩笑地用水果刀指着赵某说:“口说无凭,你敢就写下来”。于是赵某便立书一字据,愿在离婚分割财产时将全部共有财产给马某。后来两人感情逐渐恶化,两人诉至法院要求离婚。两人均同意离婚,但在财产分割问题上发生争议,马某拿出赵某写的字据要求取得全部共有财产,但赵某声称当时是马某拿水果刀逼他写的,要求分得自己应得部分财产。主审林法官认为,赵某无法举证其主张的字据无效,所以认定字据显示的为他真实的意思表示。于是林法官判决马某和赵某离婚,马某取得全部共有财产。 试回答: (1)法官的判决合不合法? (2)法官的判决合不合理? (3)林法官的法律思维路径是什么?是否合适? (4)结合本案,请你谈谈对法治的理解。 3、2004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婚前检查自愿,夫妻双方只要签订声明,结婚登记不要单位证明,离婚登记当场办理,离婚登记不要单位证明,也不需要街道办事处证明。 问:(1)如果上述规定与其他法律规定相冲突的话,应如何处理? (2)上述规定体现了法的哪些价值? (3)上述规定有何利弊?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1、下列关于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法可以管制人的思想; B、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合同是法; C、所有国家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都是法; D、法的根本属性是其阶级性。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法律规范中,()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有配偶而重婚的”; 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结婚登记会引起()。 A、法律关系的发生; B、法律关系的变更; 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D、法律关系的消灭。 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5、违法行为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6、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 A、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B、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C、违法行为的客体; D、违法行为的主体。 7、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A、法系; B、立法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律体系。 8、法律调整是一种(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9、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 A、唯一标准; B、次要原则; C、主要标准; D、主观标准。 10、大陆法系是以(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罗马法; D、美国法。 11、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B、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 C、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 D、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12、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发生在新法事实之前,而新法与旧法规定不同时,

201610自考法理学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法理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律全球化对一国法制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其中不包括()。 A.推动法律观念的转换 B.影响法律人的职业化进程 C.促进法治理念的转变 D.实现各国法律制度一体化 【答案】D 【解析】根据各国的国情不同,所以不可能实现各国法律制度的一体化。 2.关于“可持续发展法”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可持续发展法就是环境法 B.可持续发展法即是经济法的子部门 C.可持续发展法不是法律,仅是理念 D.可持续发展法是个综合性法学概念 【答案】D 【解析】可持续发展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部门,所以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学概念。

3.从法系上来看,目前中国的法属于()。 A.大陆法系 B.英美法系 C.中华法系 D.亚太法系 【答案】B 【解析】英美法系的围,除英国(不包括格兰)、美国外,主要是曾是英国殖民地、附属国的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缅甸、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等。中国地区也属于英美法系。 4.下列现象中,科技对法律发生影响的是()。 A.公共汽车上的摄像头有利于公安机关破案 B.很多国家立法,禁止用克隆技术造人 C.某科学家将自己的发明卖给某工厂而获利100万 D.王某因酒瓶爆炸而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生产厂家赔偿损失 【答案】D 【解析】ABC都不是科技对法律的影响。 5.原始社会规的形式不包括()。 A.习惯 B.规

C.道德规 D.法律规 【答案】D 【解析】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为原始社会没有国家,所以谈不上有法律规形态。 6.下列关于法与正义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没有正义与不正义之分 B.正义与法律正义是一回事 C.法律有时候和正义相抵触 D.不体现正义的法不是法 【答案】C 【解析】正义是法律的精神与理论依据。法律不能违背正义的精神,背离正义的法不配成为法律。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应符合正义的精神。正义作为法律的核心思想起着指导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作用。法律是保障和实现正义的一种方式和工具。 7.法律规定“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关于该规则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规则是义务规则 B.该规则是确定性规则 C.该规则是强行性规则

2017年司法卷一《法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17年司法卷一《法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1) 1[多选题]下列关于权利和义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权利总是与利益紧密联系,正是基于自利即通过法律来保护本人利益的动机才形成法律 B.没有对应义务存在的权利根本无法实现,所以不是真正的权利 C.守法行为是围绕义务而展开的 D.行使法律权利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故权利的行使排斥行为人的自主性 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权利是为了保护一定的利益所采取的法律手段。权利与利益紧密相连,而通过权利所保护的利益并不总是本人的利益,也可能是他人的、集体的或国家的利益,故A选项错误。从结构上来看,权利与义务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即使是在不附条件的赠与合同中,受赠人只享有权利,但这项权利一定会有一项义务——赠与人的义务对应存在,没有对应义务存在的权利根本无法实现,所以不是真正的权利。B选项正确。法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和机制,如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始终是围绕权利和义务这两个核心内容和要素而展开的。故C 选项错误。权利是权利主体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决定是否实施的行为的,对于法律权利,行为人同样可以决定是否实施,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D选项错误。 2[多选题]下列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有( ) 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判例法 D.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参考答案:ABD 3[单选题]下列机构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有( ) A.省级政府 B.较大市的人大 C.自治区人大 D.经济特区 参考答案:B 4[多选题]下列属于公法范畴的是( ) A.行政法 B.婚姻法

口语交际道歉教案

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能说会道—道歉”。 一 . 教材简析 口语交际训练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而,《语文课程标准》在各阶段目标中都提出了“口语交际”训练的具体要求。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就安排了5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它是以“语支百花园”中的“能说会道”的形式出现的。 口语交际《道歉》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两 幅图画,第一幅画的是小明手拿画笔和调色盘,一不小心把颜料溅到小芳的衣服上。第二幅画的是小明和小芳在对话。第二部分是三个泡泡框。那位老师的话提示学生看懂第一幅图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另外两位小朋友的对话提示了学生思考的方向,并提出演一演。这个训练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儿童的特点,富有生活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话可说。 二.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以创设情景为先导,以情感体验为起点,以小组合作探究为载体,以交际活 动为平台,激发学生双向互动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图体现真正意义的交际。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思考、交流、评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给学生营造一种口语交际的氛围,让他们学习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发生矛盾时能够相互谅解,当自己有过失时勇于道歉。 2.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礼貌待人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氛围中交流与沟通,互动起来。 难点: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礼貌用语,道歉时做到态度诚恳,使别人易于接受。 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创设情景,激发说话的兴趣 老师一边说话,一边走下讲台,不小心将学生的文具碰掉到地上(课前已经告诉学生,让其有心理准备)。师装作生气的样子,训斥学生。 2.切入话题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你们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老师怎样做会更好?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有时自己说话或做事不小心,可能会让他人不愉快,甚至会给对方造成伤害,这时我们就应该及时向对方道歉。教师走下讲台,向刚才那位同学道歉。 3.导入课题:“当我们不小心做错了事,就该向别人——道歉”。 (板书课题“道歉”) 二、观察插图,练习说话 1.看第一幅图,练习说话 (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以及第一个泡泡框 小明画画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同桌交流 (2)交代清楚: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4)小明该怎么办呢?你能教教他吗?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关键之一是强调学生的角色意识,让学生沉浸在交际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教教小明,促使学生把画面上的人物作为活生生的人,进行有

7月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法理学(一)

全国201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法理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学是“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正义和非正义之学”,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乌尔比安 B.亚里士多德 C.伊壁鸠鲁 D.托马斯·阿奎那 2.认为法代表着正义和理性,并高于实证法的法学流派是() A.分析法学 B.社会法学 C.自然法学 D.历史法学 3.资产阶级法律的核心内容是() A.维护所有公民的自由和平等 B.维护资产阶级的财产权 C.维护代议制政府 D.维护三权分立制度 4.是否承认“恶法亦法”反映了两个重要法学流派的对立,这两个流派是() A.自然法学与社会法学 B.自然法学与分析法学 C.自然法学与神学法学 D.分析法学与纯粹法学 5.法的社会作用的两个基本方面是维护阶级统治和() A.维持社会正义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提高执政能力 D.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6.首先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是() A.先秦儒家 B.汉代儒家 C.法家 D.道家 7.提出法是“根据自由的一般法则,一个人的任意可以和其他人的任意相共存的条件的总和”的思想家是() A.黑格尔 B.康德 C.马克思 D.卢俊 8.大陆法系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文献是() A.德国民法典和刑法典 B.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C.法国民法典和人权宣言 D.法国民法典和德国刑法典 9.下列亚洲国家中,不属于 ...普通法法系的国家是() A.印度 B.新加坡 C.马来西亚 D.韩国 10.在西方法学史上,最先提出“法治优于一人之治”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查士丁尼 11.“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 A.调控性规则 B.构成性规则 C.任意性规则 D.授权性规则 12.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一般被称为() A.法的体系 B.法律体系 1

《南师大法理学考研模拟五套卷与答案解析》

目录 Ⅰ模拟五套卷 (2) 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一 (2) 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二 (5) 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三 (8) 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四 (11) 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五 (14) Ⅱ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17) 模拟试题一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17) 模拟试题二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37) 模拟试题三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53) 模拟试题四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68) 模拟试题五答案解析与思路点拨 (89)

Ⅰ模拟五套卷 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一 考试科目:619法理学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法的溯及力 2.法律心理 3.法律秩序 4.辩证推理 5.法律实施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命题的正误,对正确的命题在答题纸上写“T”,错误的写“F”,并标明题目序号。) 1.法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因此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实施的唯一力量。 2.在相同的社会经济关系条件下所出现的法的现象永远都是一样的。 3.法律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法的现象的价值的实质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5.原始社会由习惯法调整。 6.前资本主义社会是身份法和等级特权法的时代。 7.中国古代法律文明的特点是以民为主,诸法合体。 8.法律文化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法律价值观念,二是这些价值观念被社会化的过程和方式。前者被称为“法体”,后者被称为“法统”。 9.法律调整的主体是国家,是国家在实施社会调整。 10.法律意识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对社会中法的现象的个体性反应和主观把握。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下列各题的多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写在答题纸上,并标明题目的序号。) 1.关于法律要素,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反垄断法》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这属于义务性规则 B.《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以下是整理的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 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 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 【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权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 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 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 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 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 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 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A.法律事件 B.法律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