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900梁计算

550 900梁计算
550 900梁计算

梁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

123工程;工程建设地点:;属于结构;地上0层;地下0层;建筑高度:0m;标准层层高:0m ;总建筑面积:0平方米;总工期:0天。

本工程由投资建设,设计,地质勘察,监理,组织施工;由担任项目经理,担任技术负责人。

高支撑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段:550*900

梁。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B(m):0.55;梁截面高度D(m):0.90;

混凝土板厚度(mm):40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 a(m):0.4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

立杆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 b(m):0.6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3.80;梁两侧立杆间距(m):1.00;

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1;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2;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0.75;

2.荷载参数

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50;钢筋自重(kN/m3):1.5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21.6;

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4.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东北落叶松;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

木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15.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6;

面板材质: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12.00;

面板弹性模量E(N/mm2):55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0.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10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100.0;

梁底纵向支撑根数:4;

5.梁侧模板参数

主楞间距(mm):600;次楞根数:3;

主楞竖向支撑点数量:2;

固定支撑水平间距(mm):600;

竖向支撑点到梁底距离依次是:100mm,400mm;

主楞材料:圆钢管;

直径(mm):48.00;壁厚(mm):3.20;

主楞合并根数:2;

次楞材料:木方;

宽度(mm):50.00;高度(mm):100.00;

二、梁侧模板荷载计算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γtβ1β2V1/2

F=γH

其中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8.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15.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900m;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分别计算得 71.392 kN/m2、21.600 kN/m2,取较小值21.600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次楞的根数为3根。面板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两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单位:mm)

1.强度计算

材料抗弯强度验算公式如下:

σ =M/W < [f]

其中,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60×1.2×1.2/6=14.4cm3;

M -- 面板的最大弯矩(N·mm);

σ -- 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照均布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下的两跨连续梁计算:

M = 0.125ql2

其中,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 1.2×0.6×21.6×0.9=13.997kN/m;

振捣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2= 1.4×0.6×4×0.9=3.024kN/m;

计算跨度: l = (900-400)/(3-1)= 250mm;

面板的最大弯矩M= 0.125×(13.997+3.024)×[(900-400)/(3-1)]2 =

1.33×105N·mm;

面板的最大支座反力为:

N=1.25ql=1.25×(13.997+3.024)×[(900-400)/(3-1)]/1000=5.319 kN;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1.33×105 / 1.44×104=9.2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0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 =9.2N/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0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 = 0.521ql4/(100EI)≤[ν]=l/250

q--作用在模板上的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线荷载设计值: q = q1= 13.997N/mm;

l--计算跨度: l = [(900-400)/(3-1)]=25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 = 55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 60×1.2×1.2×1.2/12=8.64cm4;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521×13.997×[(900-400)/(3-1)]4/(100×5500×8.64×104) = 0.599 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 = l/250 =[(900-400)/(3-1)]/250 = 1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599mm 小于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1mm,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

1.次楞计算

次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次楞均布荷载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计算宽度得到:

q = 5.319/0.600= 8.865kN/m

本工程中,次楞采用木方,宽度50mm,高度100mm,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W = 1×5×10×10/6 = 83.33cm3;

I = 1×5×10×10×10/12 = 416.67cm4;

E = 10000.00 N/mm2;

计算简图

剪力图(kN)

弯矩图(kN·m)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 = 0.319 kN·m,最大支座反力R= 5.851 kN,最大变形ν= 0.190 mm

(1)次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σ = M/W<[f]

经计算得到,次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 = 3.19×105/8.33×104 = 3.8 N/mm2;

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7N/mm2;

次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 = 3.8 N/mm2小于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7N/mm2,满足要求!

(2)次楞的挠度验算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600/400=1.5mm;

次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19mm 小于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1.5mm,

满足要求!

2.主楞计算

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力,取次楞的最大支座力5.851kN,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

本工程中,主楞采用圆钢管,直径48mm,壁厚3.2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2×4.732=9.46cm3;

I = 2×11.357=22.71cm4;

E = 206000.00 N/mm2;

主楞计算简图

主楞弯矩图(kN·m)

主楞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M= 0.293 kN·m,最大支座反力R= 5.851 kN,最大变形ν= 0.044 mm

(1)主楞抗弯强度验算

σ = M/W<[f]

经计算得到,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2.93×105/9.46×103 = 30.9 N/mm2;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205N/mm2;

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 =30.9N/mm2小于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N/mm2,满足要求!

(2)主楞的挠度验算

根据连续梁计算得到主楞的最大挠度为0.044 mm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300/400=0.75mm;

主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044mm 小于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0.75mm,满足要求!

五、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400×12×12/6 = 9.60×103mm3;

I = 400×12×12×12/12 = 5.76×104mm4;

1.抗弯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σ = M/W<[f]

钢筋混凝土梁和模板自重设计值(kN/m):

q1=1.2×[(24.00+1.50)×0.90+0.50]×0.40×0.90=10.130kN/m;

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kN/m):

q2=1.4×(2.00+2.50)×0.40×0.90=2.268kN/m;

q=10.130+2.268=12.398kN/m;

最大弯矩及支座反力计算公式如下:

M max=0.1q1l2+0.117q2l2=

0.1×10.13×183.3332+0.117×2.268×183.3332=4.30×104N·mm;

R A=R D=0.4q1l+0.45q2l=0.4×10.13×0.183+0.45×2.268×0.183=0.93kN

R B=R C=1.1q1l+1.2q2l=1.1×10.13×0.183+1.2×2.268×0.183=2.542kN

σ =M max/W=4.30×104/9.60×103=4.5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σ =4.5 N/mm2小于梁底模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0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ν= 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q =q1/1.2=8.442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183.33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55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183.33/250 = 0.733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10.13×183.34/(100×5500×5.76×104)=0.245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245mm 小于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0.733mm,满足要求!

六、梁底支撑的计算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方木。

强度及抗剪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1.荷载的计算

梁底支撑小楞的均布荷载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计算宽度得到:

q=2.542/0.4=6.355kN/m

2.方木的支撑力验算

方木计算简图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算例中,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10×10×10/6 = 166.67 cm3;

I=10×10×10×10/12 = 833.33 cm4;

方木强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弯矩M =0.1ql2= 0.1×6.355×0.42 = 0.102 kN·m;

最大应力σ= M / W = 0.102×106/166666.7 = 0.6 N/mm2;

抗弯强度设计值[f] =13 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0.6 N/mm2小于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13 N/mm2,满足要求!

方木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 = 3V/(2bh0)

其中最大剪力: V =0.6×6.355×0.4 = 1.525 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τ = 3×1.525×1000/(2×100×100) = 0.229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τ] = 1.6 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0.229 N/mm2小于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1.6 N/mm2,满足要求!

方木挠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ν = 0.677ql4/(100EI)≤[ν]=l/250

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ν= 0.677×6.355×4004

/(100×10000×833.333×104)=0.013mm;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ν]=0.400×1000/250=1.600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 0.013 mm 小于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ν]=1.6 mm,满足要求!

3.支撑小横杆的强度验算

梁底模板边支撑传递的集中力:

P1=R A=0.930kN

梁底模板中间支撑传递的集中力:

P2=R B=2.542kN

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及梁侧模板自重传递的集中力:

P3=(1.000-0.550)/4×0.400×(1.2×0.400×24.000+1.4×2.500)+1.2×2×0.400×(0.900-0 .400)×0.500=0.916kN

简图(kN·m)

剪力图(kN)

弯矩图(kN·m)

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支座力:

N1=N3=0.804 kN;

N2=7.168 kN;

最大弯矩M max=0.338 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V max=0.128 mm;

最大应力σ=0.338×106/4730=71.5 N/mm2;支撑抗弯设计强度[f]=205 N/mm2;

支撑小横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71.5 N/mm2小于支撑小横杆的抗弯设计强度205 N/mm2,满足要求!

七、梁跨度方向钢管的计算

梁底支撑纵向钢管只起构造作用,无需要计算

八、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75,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00kN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 ≤Rc

其中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2.00 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据前面计算结果得到R=7.168 kN;

R < 12.00 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九、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 N/(υA)≤[f]

1.梁两侧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向支撑钢管的最大支座反力:N1 =0.804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N2 = 1.2×0.129×3.8=0.589 kN;

楼板混凝土、模板及钢筋的自重:

N3=1.2×[(0.60/2+(1.00-0.55)/4)×0.40×0.50+(0.60/2+(1.00-0.55)/4)×0.40×0.400×( 1.50+24.00)]=2.119 kN;

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N4=1.4×(2.500+2.000)×[0.600/2+(1.000-0.550)/4]×0.400=1.040 kN;

N =N1+N2+N3+N4=0.804+0.589+2.119+1.04=4.551 kN;

υ--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 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i = 1.59;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5;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73;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 N/mm2;

l o -- 计算长度(m);

根据《扣件式规范》,立杆计算长度l o有两个计算公式l o=kμh和l o=h+2a,为安全计,取二者间的大值,即:

l o = Max[1.155×1.7×1.5,1.5+2×0.1]= 2.945 m;

k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

μ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μ=1.7;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1m;

得到计算结果: 立杆的计算长度

l o/i = 2945.25 / 15.9 = 185 ;

由长细比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209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σ=4550.949/(0.209×450) = 48.4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σ = 48.4 N/mm2小于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f] = 205 N/mm2,满足要求!

2.梁底受力最大的支撑立杆稳定性验算

其中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向钢管的最大支座反力:N1 =7.168 kN ;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N2 = 1.2×0.129×(3.8-0.9)=0.589 kN;

N =N1+N2 =7.168+0.449=7.617 kN ;

υ--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 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i = 1.59;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5;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73;

σ -- 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 N/mm2;

l o -- 计算长度(m);

根据《扣件式规范》,立杆计算长度l o有两个计算公式l o=kμh和l o=h+2a,为安全计,取二者间的大值,即:

l o = Max[1.155×1.7×1.5,1.5+2×0.1]= 2.945 m;

k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

μ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μ=1.7;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1m;

得到计算结果: 立杆的计算长度

l o/i = 2945.25 / 15.9 = 185 ;

由长细比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υ= 0.209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σ=7616.962/(0.209×450) = 81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σ = 81 N/mm2小于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完整版)梁的内力计算

第四章 梁的内力 第一节 工程实际中的受弯杆 受弯杆件是工程实际中最常见的一种变形杆,通常把以弯曲为主的杆件称为梁。图 4 — i 中列举了例子并画出了它们的计算简图。如图( a 表示的是房屋建筑中的板、梁、柱结 构,其中支撑楼板的大梁 AB 受到由楼板传递来的均布荷载 口;图(b )表示的是一种简易挡 水结构,其支持面板的斜梁 AC 受到由面板传递来的不均匀分布水压力; 图(c )表示的是- 小型公路桥,桥面荷载通过横梁以集中荷载的形式作用到纵梁上;图( d )表示的是机械中 的一种蜗轮杆传动装置,蜗杆受到蜗轮传递来的集中力偶矩 m 的作用。 1.1 梁的受力与变形特点 综合上述杆件受力可以看出: 当杆件受到垂直于其轴线的外力即横向力或受到位于轴线平面 内的外力偶作用时,杆的轴线将由直线变为曲线, 这种变形形式称为弯曲.。在工程实际中受 弯杆件的弯曲变形较为复杂,其中最简单的弯曲为平面弯曲。 1.2 平面弯曲的概念 工程中常见梁的横截面往往至少有一根纵向对称轴, 该对称轴与梁轴线组成一全梁的纵向对.. 称面(如图4 — 2),当梁上所有外力(包括荷载和反力)均作用在此纵向对称面内时,梁轴 线变形后的曲线也在此纵向对称面内, 这种弯曲称为平面弯曲.。它是工程中最常见也最基本 的弯曲问题。 1.3 梁的简化一一计算简图的选取 工程实际中梁的截面、支座与荷载形式多种多样, 较为复杂。为计算方便,必须对实际梁进 行简化,抽象出代表梁几何与受力特征的力学模型,即梁的计算简图...。 选取梁的计算简图时,应注意遵循下列两个原则:(1)尽可能地反映梁的真实受力情况;(2) 尽可能使力学计算简便。 a 房屋建筑中的大梁 c 小跨度公路桥地纵梁 图4-1 b 简易挡水结构中的斜梁

梁的设计及计算

目录 设计简介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 正截面计算 (5) 箍筋及斜截面计算 (7) 应力计算 (11) 裂缝宽度验算 (11) 挠度验算 (12)

设计简介 设计题目:实验梁设计 制作人:09路桥二班设计组与审核组 负责人:) 设计内容:通过书本所学知识以及查阅资料,按路桥规范设计实验梁。其内容包 含配合比设计,截面设计,审核,施工图制作,PPT 制作及演示。 任务安排: 设计感言:本组设计和审核宗旨是计算追求严谨正确,除条件限制外,其他都必 须符合规范要求;思路追求简洁明了,创新求实;表述要求言简意赅,层次分明。设计书制作分为多个阶段,组员都参与了其中一部分,参与就有收获。初次设计,意义非比寻常,组内同学齐心协力,设计的成果将会成为大学生涯的见证。完成设计,不可谓不艰难,茅以升曾说过“奋斗”二字。要成功,就得奋斗,持之以恒,困难挫折丝毫不能动其心志。在此,衷心感谢和我同舟共济的组员们!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混泥土设计 提供材料:水:密度33/101m kg ?=ρ;

水泥:强度等级为32.5,密度3/10.3cm g c =ρ; 砂:细沙,表观密度30/2670m kg S =ρ; 石子:卵石,最大粒径为40mm,表观密度30/2660m kg G =ρ。 配制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 1. 确定混凝土的计算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t cu f ,) MPa 225.380.5645.130645 .1,,=?+=+=σk cu t cu f f (2)确定水灰比(C W ) 38.035 33.048.0225.3835 48.0,=??+?=+?=ce t cu ce bf a f af C W αα 根据干燥环境钢筋混泥土最大水灰比0.65,所以水灰比取0.38。 (3)确定用水量(0W ) 该混泥土所用卵石最大粒径40mm ,坍落度要求30~50mm ,取M wo =165kg (4)确定水泥用量(0C ) kg kg C W W C 2602.43438.0016500>=== 所以取kg C 2.4340= (5)确定砂率(s β) 38.0=C W ,和卵石最大粒径为40mm 时,可取%26=s β。 (6)确定1m 3 .混凝土砂,砂和卵石用量 (0S ,0G ) 假定每立方米混泥土重量M cp =2400kg M co +M go +M so +M wo =M cp %26%1000 00=?+G S S 所以得M go =1334.5kg M so =468.3kg 综上计算,得混凝土计算配合比1m 3混凝土的材料用量为: 水泥432.2kg ,水165 kg ,砂468.3kg ,石子1334.5 kg 。

计算手工梁板柱配筋

根据SATWE计算结果手工配筋 一、SATWE梁的计算结果的含义: 1、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都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 筋率要求控制。 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如果非加密区与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 1)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信息在SATWE参数设置框中 2)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要求,见《混规》11.3.9 梁端设置的第一个箍筋距框架节点边缘不应大于50mm。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ρsv应符合下列规定:

3)如何进行换算? 保持总的配箍率不变,当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则应对非加密区箍筋面积进行换算,假设换算前后面积分别为ASV1、ASV2,间距分别为S1、S2,则有:ASV1/ S1= ASV2/ S2. 2、算例 下面的梁为百盛米厂第三层右边数过来第四根边梁。 该梁有关信息如下: 截面参数(m) B*H = 0.250*0.600 保护层厚度(mm) Cov = 30.0 箍筋间距(mm) SS = 100.0 混凝土强度等级RC = 30.0 主筋强度(N/mm2) FYI = 360.0 箍筋强度(N/mm2) FYJ = 210.0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 = 4 1、梁顶纵筋和梁底纵筋 1)配置原则: 框架梁、次梁单侧纵筋不得多于两层,底筋根数不少于3根; 同侧纵筋布置中,不同直径的钢筋,直径相差不大于2级; 框架梁、次梁通长纵筋直径可小于支座短筋直径。尽量使通长面筋不大于支座 纵筋面积的60%,但不宜小于30%。 2)手工配置:

榀框架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工程概况 上海杨浦科技园区活动中心建筑与结构设计,采用现浇混凝土 框架结构,主体结构为五层,一至五层建筑物层高分别为5m、4m、4m、3m、3m。建筑为上人屋面,楼顶有突出的小房间,层 高为3m。建筑面积约为 m2。±相当于绝对标高,室内外高差 为450mm。 2、基本参数 本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抗震等级为三级,轴压 比限值取。地面粗糙类别为C类,基本风压为 m2,基本雪压 为m2, 本设计均采用混凝土强度C40: f c=/mm2,f t=mm2, f tk=/mm2,普通钢筋强度采用HRB 400:f y=360N/mm2,f yk=400N /m m2。 二、结构布置和计算简图 结构平面布置图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确定 主梁跨度为l0= ,h=(1/15~1/10)l0=560~840mm 取

h=700mm,b=(1/3~1/2)h=233~350mm 取b=350mm,中间各梁调整b=300mm。 后经计算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边梁调整为h=900mm,中间各梁调整为h=800mm。 次梁跨度为l0=8m ,h=(1/18~1/12)l0=444~667mm 取h=500mm ,b=(1/3~1/2)h=167~250mm 取b=200mm 框架柱采用矩形柱,底层层高为H=5m,b=(1/15~1/10)H=333~500mm 取b=450mm,h=(1~2)b=450~900mm 取h=450mm 后经验算轴压比不合格,柱尺寸调整为700mm700mm。 结构计算简图 注(图中数字为线刚度,单位:10-3E C) AB跨梁=DE跨梁:i=2E C1/3/= BC跨梁=CD跨梁:i=2E C1/3/8= 四五层柱:i=E C1/3/3=610-3E C 二三层柱:i=E C1/3/4= 底层柱:i=E C1/3/= 三、荷载计算 1、恒荷载计算 (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梁计算实例

梁计算实例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模板计算 1、工程概况 柱网尺寸8.4m×12m,柱截面尺寸900mm×900mm 纵向梁截面尺寸450mm×1200mm,横向梁截面尺寸450mm×900mm,无次梁,板厚150 mm,层高12m,支架高宽比小于3。 (采用泵送混凝土) 2、工程参数(技术参数)

3计算 梁侧模板计算 图 梁侧模板受力简图 3.1.1 KL1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按下列公式计算,取其中的较小值: V F C 210t 22.0ββγ= 4.1.1-1 H F c γ= 4.1.1-2 式中 : γc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 3; t 0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按200/(T+15)计算,取初凝时间为小 时。 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经现场测试,为2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1m/h ;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2m ;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 V F C 210t 22.0ββγ==×24××××= kN/m 2 H F c γ==24×=m 2 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取较小值m 2。 3.1.2 KL1梁侧模板强度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8mm ,验算跨中最不利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宽度取1000mm 。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 1000×18×18/6=54000mm 3; 截面惯性矩I= 1000×18×18×18/12=486000mm 4; 1、面板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L=0.15m 。 2、荷载计算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 4k =m 2, 振捣砼对侧模板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 2K =4kN/m 2。 荷载基本组合 1)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k Q n i ik G Q r G r S 111+=∑= (4.3.1—2) ∑∑==+=n i ik Qi n i ik G Q r G r S 1 1 9.0 (4.3.1—3)

梁配筋计算

梁 摘要: 本文总结了8*8m、6*6m 梁的线荷载设计值、梁的宽度、高度取值、梁箍筋肢距及复 合箍筋、梁弯矩算法、梁钢筋根数、定量性分析不同跨度、截面大小梁的配筋、梁的抗剪能力,总结了梁的配筋公式及设计中要注意的要点、腰筋、剪力墙连梁、pkpm 建模及梁的布置方法。 本文章总结于:刘铮“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与分析”、“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郁彦“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杨星“pkpm 结构 软件从入门到精通”、钢结构论坛、文献以及网上别人经验总结。共13 页。 注:本文中的一些估计并不精确,可能存在一定或较大的误差,估计荷载大小,只是 为了在设计时,心中有底,更好的去进行概念设计。在估计过程中有些公式表达得并不清楚,可以直接看结果。 2011-11-20---12-28 1.荷载: 1.1:例 假设一个8m*8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 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22.5 KN /m,如果 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45 KN /m.设计值为56 KN /m(包括填充墙);假设一个6m*6m 的框架,传给梁的荷载标准值为15 2 kN / m ,沿x 方向设置一根次梁,分割成2个同样大小的双向板,,则单边板传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16.9 KN /m,如果是两边都有板,则主梁的线荷载标准值为34 KN /m.设计值为42 KN /m(包括填充墙. 1.2.定量分析: 1.2.1.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300*8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 子尺寸8m*8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5m *2+1.2*5.24*3m *0.7+25*0.3*0.8=52 KN /m 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5m *2+1.2*2.96*3m =25*0.3*0.8=50 KN /m 1.2.2.假设120 厚板,活荷载为3.5,梁250*600mm,填充墙高度3m,240 厚墙时,柱 子尺寸6m*6m,中间设一道次梁时,梁线荷载设计值为:(1.2*(0.12*25+2)+1.4*3.5)*1.125m *2+1.2*5.24*3m *0.7+25*0.25*0.6=42 KN /m 120 厚墙时:(1.2*(0.12*25+2)+1.4*3.5)*1.125m *2+1.2*2.96*3m +25*0.25*0.6=40KN /m。 1.2.3.总结: 一般来说,大跨度(8m)梁上线荷载设计值(包括自重,填充墙等)可以用50 KN /m 来估计;6m 跨度梁的线荷载设计值可以用40 KN /m来估计,以上估计荷载设计值均考虑了双向板传递给梁的荷载。 一般3m 高填充墙传递给梁的线荷载设计值在10-15 KN /m范围内,可以用13 KN /m来近似估计;300*800 的梁自重线荷载为6 KN /m ,250*600 的梁线荷载为 4 KN /m;梁上线荷载设计值超过了40 KN /m就可以认为是较大荷载,梁的截面应该 取大值。梁上线荷载设计值时,可以近似按每平方18 2 kN / m 的荷载大小传递给梁。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规则

梁、板、柱、墙钢筋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1、基础层: ⑴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⑵筏板基础〉2000mm时, 2、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 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3、首层: 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 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4、中间层: 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 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5、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 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注: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⑴、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

弯折12d,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⑵、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⑶、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 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6、边柱: ⑴、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⑵、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⑶、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 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7、中柱: 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注: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⑴、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⑵、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 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第一章 框架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第二部分 设计计算书 2设计计算书 2.1 框架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2.1.1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1) 梁截面估算 1)横向框架:因为梁的跨度最大为5.9m,取跨度为5.9m 进行计算。 取5900L mm =。11 ( ~)328~5901018 h L mm mm ==,取500h mm =, 11 (~)167~25023 b h mm mm ==,取250b mm =, 所以横向框架梁的截面尺寸为:250500b h mm mm ?=? 2)纵向框架:取6400L mm =, 11 (~)356~6401018h L mm mm ==,取500h mm =, 11 (~)167~25023 b h mm mm ==,取250b mm =, 所以纵向框架梁的截面尺寸为:250500b h mm mm ?=? 3)一级次梁: 取3900L mm =, 11 (~)217~3251218h L mm mm ==,考虑有二级次梁,故偏安全取400h mm =, 11 (~)133~20023 b h mm mm ==,取200b mm =, 所以次梁的截面尺寸为:200400b h mm mm ?=? 4)阳台挑梁:取2000L mm =, 1 3336 h L mm = =,取400h mm =, 11 (~)133~20023b h mm mm ==,取250b mm =, 所以次梁的截面尺寸为:250400b h mm mm ?=? (2) 柱截面尺寸估算 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7度设防,高度52.50060h m m =<,抗震等级为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可得轴压比0.90μ=;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可得轴压比0.20μ=,故。 按轴压比估算截面尺寸,根据经验取荷载为2 12/KN mm ,底层选择C35型混凝土。 底层:

一般梁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一般梁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一、梁截面的确定根据建筑功能的要求,确定梁系的布置形式后,按照建筑外立面造型、室内净高、外观要求、使用功能等需要,并结合结构受力和变形所需,综合确定梁截面的高度。当某梁高度因受力或变形所需而大于典型梁高时,需判断是否会对建筑使用功能造成影响,可能存在影响时,则必须跟建筑专业协商后确定最终解决方案。 二、有关梁的基本计算参数的确定 SATWE中与梁有关的主要有如下参数: 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因混凝土本身就是一种非纯弹性的材料,在梁的裂缝宽度没有超出规范限制的情况下,砼也会进入弹塑性的工作状态,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设计允许考虑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适当减小支座负弯矩,相应增大跨中正弯矩。为避免梁支座处出现过宽裂缝,对现浇结构,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在0.8~0.9的范围内取值,一般可取0.85。 2.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通过此参数可将梁的正负设计弯矩均放大,提高其安全储备。工程设计一般取1.0,不必高于规范的标准而对梁弯矩进行专门的放大。 3.梁扭距折减系数:对于现浇楼板结构,当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可以考虑楼板对梁抗扭的作用而对梁的扭距进行折减。折减系数一般可取0.4。 4.连梁刚度折减系数:结构设计允许连梁开裂,开裂后连梁的刚度有所降低,程序中通过连梁刚度折减系数来反映开裂后的连梁刚度。取值大小以尽量使连梁不超筋为宜,程序限定不小于0.5。 5.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当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可用此系数来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贡献。按《高规》第 5.2.2条的条文说明,通常现浇楼面的中梁可取2.0,边梁由程序自动计算为1.5。 6.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一般点选该项,以使计算模型较接近实际。 7.梁主筋及箍筋强度:按实际情况取用。 8.梁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对实际配箍没有影响,仅会影响计算配筋简图中输出的数值,为便于以统一的标准对计算配箍值进行判断,现规定设计时均取为100。此外,还需在计算模型中,准确地定义框架梁的抗震等级、框支梁、需进行刚度折减的连梁、需设置的计算铰等,才会得到较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计算结果。 三、按计算配筋简图及规范的构造要求配置梁钢筋对于一个标准层对应多个计算层的平面,需经比较后选出一个配筋普遍较大的计算层作为配筋的基准平面,以该平面为依据完成配筋设计后,再对其它计算层中配筋较大的部位进行局部的修正。 配筋的具体步骤按以下顺序进行: 1.配置梁箍筋 一般设计人员习惯上往往较专注于梁纵筋的配置,而容易忽略梁计算箍筋超过说明中的箍筋缺省值的部位,从而造成若干部位配箍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配箍不足会带来较不利的后果, 原因为:(1)由于抗剪计算的复杂性,其结果的准确性远没有抗弯计算成熟,各国对抗剪承载力的计算还没有得出统一的计算模式,故某些部位即使按计算箍筋配足,亦不一定有太大的富裕(相对于受弯),因此当实际配箍与计算箍筋相差较大时,可能会在正常使用或经受风及小震作用时即发生剪切破坏或出现过宽

桥梁博士连续梁桥设计建模步骤与桥博建模技巧知识分享

一、桥梁博士连续梁建模步骤 一、Dr.Bridge系统概述 Dr.Bridge系统是一个集可视化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结构分析、打印与帮助为一体的综合性桥梁结构设计与施工计算系统。该系统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连续拱、桁架梁、斜拉桥等多种桥梁形式的设计与计算分析,不仅能用于直线桥梁的计算,同时还能进行斜、弯和异型桥梁的计算,以及基础、截面、横向系数等的计算。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程序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好、自动化程度较高等特点,对于提高桥梁设计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利用本系统进行设计计算一般需要经过:离散结构划分单元,施工分析,荷载分析,建立工程项目,输入总体信息、单元信息、钢束信息、施工阶段信息、使用阶段信息以及输入优化阶段信息(索结构),进行项目计算,输出计算结果等几个步骤。 二、离散结构与划分单元 1、在进行结构计算之前,首先要根据桥梁结构方案和施工方案,划分单元并对单元和节点编号,对于单元的划分一般遵从以下原则: (1)对于所关心截面设定单元分界线,即编制节点号; (2)构件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变截面的起点和终点编制节点号; (3)不同构件的交点或同一构件的折点处编制节点号; (4)施工分界线设定单元分界线,即编制节点号;

(5)当施工分界线的两侧位移不同时,应设置两个不同的节点,利用主从约束关系考虑该节点处的连接方式; (6)边界或支承处应设置节点; (7)不同号单元的同号节点的坐标可以不同,节点不重合系统形成刚臂; (8)对桥面单元的划分不宜太长或太短,应根据施工荷载的设定并考虑活载的计算精度统筹兼顾。因为活载的计算是根据桥面单元的划分,记录桥面节点处位移影响线,进而得到各单元的内力影响线经动态规划加载计算其最值效应。对于索单元一根索应只设置一个单元。 2、本例为3x30m的三跨连续梁,截面在支座处加大以抵抗较大建立,同时利于端部锚固区的受力,所以该变截面点处取为单元节点,端点也应取为节点,每跨跨中是取为节点,其余节点是根据计算的精度要求定取。 本例共33个节点,划分为32个单元,离散图如下所示: 三、模型的建立 1、项目的建立

梁板柱配筋简单操作步骤

构件配筋的简单操作 一、梁配筋(纵筋、箍筋、腰筋、扭筋、吊筋) (梁纵筋以三级钢计算,梁箍筋以一级钢计算,截面为350x700mm): 图中G0.7-0.7为梁箍筋配筋面积,单位为cm2。前一个0.7表示箍筋加密区面积,后一个0.7表示箍筋非加密区面积。 以350mm宽的梁需要配四肢箍为例:箍筋加密区为0.7x2/4=0.35 cm2,表示加密区箍筋单肢需要的面积为0.35 cm2。箍筋非加密区为0.7/4=0.175cm2, 表示非加密区箍筋单肢需要的面积为0.175cm2。所以配置8@100/200(4)。 图中12-0-11,12-0-14为梁上部纵筋配筋面积,单位为cm2。梁支座处面筋应取两数值中的大值。以图中为例11 cm2和12 cm2就应该取12cm2配筋,配筋时查钢筋公称截面面积表。图中8-5-8,7-7-7为梁下部纵筋配筋面积,单位为cm2。梁下部纵筋应取三数值中的大值。以图中为例第一跨处梁就应该配8cm2,第二跨处梁就应该配7cm2,配筋时查钢筋公称截面面积表。 当梁抗扭需要时,会出现图中数值VT字样,如VT1-0.1,VT1需要均衡的加到梁四周需要的纵筋中去,面积为cm2。配筋时查钢筋公称截面面积表。 0.1表示表示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面积最小值,不必与Asv 或者Asv0 再相加,只要梁截面最外侧的箍筋单肢面积不小于此值即可 梁箍筋计算示意:

二、板配筋(板配筋以三级钢计算): 图中板块中间横竖向数字240为板底筋配筋面积,单位为mm2。查每米板宽度配筋面积表得可配:8@200 (251 mm2>240 mm2)。 图中板块边横竖向数字为板支座负筋配筋面积,单位为mm2。配筋时取每边板支座负筋处两数值的大值,配筋时方法同板底筋配筋面积,查每米板宽度配筋面积表。 三、柱配筋(柱纵筋和箍筋均按三级钢计算): 图中(0.19)为柱的轴压比。 图中2.6为柱子角筋的面积,单位为cm2,按照单偏压计算时候不需要按2.6 cm2配置角筋,按照双偏压计算事应该取不小于2.6cm2配置角筋。(计算时按照单偏压计算,双偏压验算,双偏压计算无定解)配筋时查钢筋公称截面面积表。 图中12和14为柱包含角筋计算面积时柱单侧所需的纵筋,单位为cm2。配筋时查钢筋公称截面面积表。 图中G1.5-0.3为柱所需箍筋,单位为cm2。 1.5表示柱箍筋加密区的面积,为X向和Y 向的较大值。计算为1.5/柱子箍筋肢数=柱单肢箍所需面积,配筋时查钢筋公称截面面积表。 0.3表示柱箍筋非加密区的面积,计算同柱子加密区方法。 图中1.8表示梁柱节点核心区所需要的箍筋面积,单位为cm2。计算同柱子加密区方法。

梁板柱配筋计算书

截面设计 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延性框架设计准则,截面设计时,应按照“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对内力进行调整。 框架梁 框架梁正截面设计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1 s f c bh02(9-1-1)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为: M u E 1 s f c bh02 / RE(9-1-2)因此,可直接比较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弯矩组合值M 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后RE的大小,取较大值作为框架梁截面弯矩设计值。即 M Max M u , RE M uE(9-1-3)比较 39 和表 43 中的梁端负弯矩,可知,各跨梁端负弯矩均由水平地震作用 控制。故表 39 中弯矩设计值来源于表 43,且为乘以RE后的值。 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 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情况的最小值取用。 AB 跨及 CD 跨: b f 1 3l0 =7.5/3=2.5m; b f b s n0.3 [ 4.20.5 (0.25 0.3)] 4.2m b f b12h f0.3 12 0.3 1.86m h f h00.1 , 故取b f =1.86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一排钢筋取 h0=700-40=660mm,

两排钢筋取 h0=700-65=635mm, 则 f c b f h f h0h f 2=14.3×1860×130×(660-130/2) =2057.3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BC 跨: b f 1 3l0 =3.0/3=1.0m; b f b s n =0.3+8.4-0.3=8.4m; b f b12h f 0.312 0.131.86m ; h f h00.1, 故取b f =1m 判别各跨中截面属于哪一类T 型截面: 取h0=550-40=510mm, 则 f c b f h f h0 h f 2=14.3 ×1000×130×( 510-130/2)=827.26kN.m 该值大于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各层各跨框架梁纵筋配筋计算详见表 49 及表 50。 表格 49 各层各跨框架梁上部纵筋配筋计算 层号 AB 跨BC 跨CD 跨 -MABz-MABy-MBCz-MBCy-MCDz-MCDy 负弯矩 M ( kN·m)-213.6-181.8-188.86-188.86-181.18-213.6 M bh0.1140.0970.1010.1010.0970.114 1 f c0 s2 1(12s ) 0.1210.1020.1070.1070.1020.121 4 0.9710.9490.9470.9470.9490.971 s 0. 5 1(12s ) 配筋 As(m m2)925.84803.52839.35839.35803.52925.84实配钢筋3C203C203C203C20 3 负弯矩 M ( kN·m)-370.84-319.2-347.48-347.48-319.92-370.84

梁钢筋的手工计算(简图)_secret

1.上部贯通筋: 计算公式: =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右支座内侧+锚固+搭接长度 端支座锚固长度的判别条件(即按端支座来判断) 1、锚固 2、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3、0.4Lae+15d 4、当楼层框架梁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Lae且>= 0.5hc+5d时可不必往上(下)弯锚即支座宽度-保护层>=Lae且>=0.5hc+5d 取锚固长度 2.端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Ln/3+锚固 下排钢筋长度=Ln/4+锚固 (锚固即按端支座来判断) 3.中间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为较大一跨的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下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4.架立筋: 计算公式: 架立筋长度=(Ln净跨长-左支座钢筋伸入的净长-右支座钢筋伸入的净长+2×搭接(取150MM) 平法中规定,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取150MM 5.下部钢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左锚固+右锚固 注:锚固要分端支座锚固和中间支座锚固二种情况下部钢筋的计算不分上下排 6.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 计算公式: 框架梁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净跨长度-2*0.1Ln 请注意标注方式 7.腰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腰筋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

注:锚固须分两种腰筋分别考虑 在03G101-1(P24页)中对腰筋算法的规定 在03G101-1(P24页)中对腰筋计算的规定 8.拉筋: 计算公式: 拉筋长度= 梁宽-2×保护层+2×11.9d+2×d

9.吊筋和次梁加筋: 计算公式: 吊筋长度=2 ×锚固+2 ×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 ×50) 框梁高度>800mm a=60度 <=800mm a=45度 次梁加筋按根数计算 长度同箍筋长度 10.箍筋: 箍筋长度= 2 ×(H -2 × 25 +B -2 × 25) +(11.9 × 2 +8)d 箍筋根数=

梁计算实例

模板计算实例 1、工程概况 柱网尺寸6m×9m,柱截面尺寸600mm×600mm 纵向梁截面尺寸300mm×600mm,横向梁截面尺寸600mm×800mm,无次梁,板厚150 mm,层高12m,支架高宽比小于3。 (采用泵送混凝土。) 2、工程参数(技术参数)

3计算 3.1梁侧模板计算 图3.1 梁侧模板受力简图 3.1.1梁侧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新浇筑的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按下列公式计算,取其中的较小值: V F C 210t 22.0ββγ= 4.1.1-1 H F c γ= 4.1.1-2 式中 : γc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 3; t 0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按200/(T+15)计算,取初凝时间为5.7 小时。 T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经现场测试,为2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1m/h ;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8m ;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

V F C 210t 22.0ββγ==0.22×24×5.7×1.2×1.15×3.32=138.13 kN/m 2 H F c γ==24×0.8=19.2 kN/m 2 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取较小值19.2kN/m 2。 3.1.2梁侧面板强度验算 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厚度为18mm ,验算跨中最不利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宽度取1000mm 。(次楞平行于梁方向) 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 1000×18×18/6=54000mm 3; (W= 650×18×18/6=35100mm 3 ;)(次楞垂直于梁方向) 截面惯性矩I= 1000×18×18×18/12=486000mm 4; (I= 650×18×18×18/12=315900mm 4;) 1、面板按三跨连续板计算,其计算跨度取支承面板的次楞间距,L=0.15m 。 2、荷载计算 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 4k =19.2kN/m 2, 振捣砼对侧模板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 2K =4kN/m 2。 (规范:2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k Q 2)(↓→)对水平面模板可采用2 kN/m 2,对垂直面模板可采用4 kN/m 2) 荷载基本组合 1)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k Q n i ik G Q r G r S 111+=∑= (4.3.1—2) ∑∑==+=n i ik Qi n i ik G Q r G r S 1 1 9.0 (4.3.1—3) 式中 G r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应按表4.2.3采用;

主梁计算简图

计 算 书 1. 设计资料 (一)荷载 (1)、楼面活荷载,单位为7.0KN /m 2 (2)、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 0.65KN /m 2 (3)、楼盖自重:钢筋混凝土容重 γ = 25KN /m 3 (4)、平顶粉刷: 20mm 水泥砂浆(20KN/m 3) (二)材料 (1)、混凝土:C20或C25 (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HPB235。 2. 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主梁的跨度为7.5m ,次梁的跨度为6.0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5m ,0201/ 6.0/2.5 2.4l l ==,因此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2500/4062.5mm h ≥=,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mm 80≥h ,取板厚h=80mm 。 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00/18~/126000/18~6000/12333~500h l l mm ===,考虑到楼面活荷载比较大,取h=450mm 。截面宽度取为b=200mm 。 主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00/15~/107500/15~7500/10500~750h l l mm ===,取h=650mm 。截面宽度取为b=300mm 。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见图(打印25号) 3. 板的设计 已如前述,轴线①~②、⑥~⑦的板属于端区格单向板;轴线②~⑥ 的板属于中间区格单向板。 1)荷载 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水磨石面层 0.652/m kN 80mm 钢筋混凝土板 0.08×25=22/m kN 20mm 水泥砂浆 0.02×20=0.42/m kN

梁截面设计与验算----计算书

梁(板)截面设计与验算(LJM-1) 项目名称构件编号日期 设计校对审核 执行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本文简称《混凝土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本文简称《抗震规范》 ----------------------------------------------------------------------- 梁截面设计: 1 已知条件及计算要求: (1)已知条件:矩形梁 b=240mm,h=600mm。 砼 C25,fc=11.90N/mm2,纵筋 HRB400,fy=360N/mm2,箍筋 HPB235,fy=210N/mm2。 弯矩设计值 M=60.00kN.m,剪力设计值 V=10.00kN,扭矩设计值 T=0.00kN.m。 (2)计算要求: 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裂缝宽度计算。 ----------------------------------------------------------- 2 截面验算: (1)截面验算:V=10.00kN < 0.250β c f c bh =403.41kN 截面满足 截面配筋按纯剪计算。 ----------------------------------------------------------- 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按单筋计算:as 下=35mm,相对受压区高度ξ=x/h =0.068 < ξ b =0.518 (2)上部纵筋:按构造配筋As=288mm2,配筋率ρ=0.20% (3)下部纵筋:As=ξa 1f c bh /f y =305mm2ρ min =0.20% < ρ=0.21% < ρ max =1.71% ----------------------------------------------------------- 4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受剪箍筋计算:Asv/s=-745.37mm2/m ρ sv =-0.31% < ρ svmin =0.15% 按构造配筋 Av/s=348mm2/m ----------------------------------------------------------- 5 配置钢筋: (1)上部纵筋:计算As=288mm2, 实配2E14(308mm2ρ=0.21%),配筋满足 (2)腰筋:计算构造As=b*hw*0.2%=271mm2, 实配4d10(314mm2ρ=0.22%),配筋满足 (3)下部纵筋:计算As=305mm2, 实配2E14(308mm2ρ=0.21%),配筋满足 (4)箍筋:计算Av/s=348mm2/m, 实配d8@280双肢(359mm2/m ρ sv =0.15%),配筋满足 ----------------------------------------------------------- 6 裂缝计算: (1)计算参数:Mk=42.86kN.m,最大裂缝宽度限值0.400mm。 (2)受拉钢筋应力:σ sk =Mk/(0.87h As)=283.21N/mm2 < fyk=400N/mm2。 (3)裂缝宽度:W max =0.328mm < W lim =0.400mm, 满足。 -----------------------------------------------------------

梁板柱配筋常用数据(整理汇总)

梁(上部/下部)一排钢筋最多根数(1)

梁钢筋最大根数(2)

剪力墙连梁单排钢筋最多根数 注:面筋和底筋相同,钢筋净距按面筋。 柱钢筋最大根数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

住宅类建筑梁配筋面积速查(个人整理) (SATWE结果中,小数点后小于0.1舍,大于0.1进,比如10.09会显示10,10.11则会显示11)1≈1 12=1.13 2≈1 16=2.01 3≈2 14=3.08 4≈2 16=4.02 or 3 14=4.62 5≈2 18=5.04 or 2 16+1 12=5.15 6≈3 16=6.03 or 2 20=6.28 7≈3 18=7.65 or 2 18+1 16=7.03 or 2 16+2 14=7.10 8≈2 16=8.04 or 2 18+2 14=8.12 9≈3 20=9.42 or 2 18+2 16=9.06 or 3 18+1 14=9.20 10≈4 18=10.20 or 2 20+2 16=10.32 11≈2 20+2 18=11.32 12≈4 20=12.56 or 2 20+2 16=10.32 13≈3 20+2 16=13.44 14≈2 22+2 20=13.88 or 3 20+2 18=14.50 or 4 18+2 16=14.22 15≈3 25=14.73 or 4 22=15.20 or 5 20=15.70 or 6 18=15.30 16≈2 25+2 20=16.08 or 3 22+2 18=16.48 or 4 20+2 16=16.58 17≈2 25+2 22=17.40 or 3 20+3 18=17.07 or 4 20+2 18=17.64 18≈3 22+2 20=17.68 or 4 20+3 16=18.59 or 7 18=17.78 19≈5 22=19.00 or 3 22+3 18=19.05 or 6 20=18.84 ≈4 25=19.60 or 4 22+2 18=20.30 or 5 20+2 16=19.72 21≈3 25+2 20=20.98 or 4 22+2 20=21.48 22≈3 25+2 22=22.30 or 7 20=21.98 23≈6 22=22.80 24≈5 25=24.50 or 4 22+3 20=24.62≈25 26≈4 25+2 20=25.88 27≈4 25+2 22=27.20 28≈4 25+3 20=29.02 or 6 25=29.40≈29 30≈4 25+3 22=31.00 or 5 25+2 20=30.78≈31

梁计算简图对梁承载力的影响

梁计算简图对梁承载力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相同截面宽度和截面高度的梁分别取单筋矩形截面、双筋矩形截面及T形截面不同计算简图,分析梁在相同配筋的情况下,取不同计算简图时对梁承载力的影响。 关键词:单筋矩形截面;双筋矩形截面;T形截面;受弯承载力 1 引言 在工程实际中,双筋截面梁和T形截面梁普遍存在,最为普遍的是框架梁支座位置,框架梁底部纵向钢筋伸入支座后,构成双筋截面梁;现浇混凝土楼、屋盖与梁同时浇筑施工,在梁的跨中位置,楼、屋盖与梁整体作用形成了T形截面梁。而目前实际工程和结构计算设计软件在梁承载力计算中,均采用单筋矩形截面梁的计算简图对梁进行计算、配筋,并未考虑受压纵向钢筋和现浇板作为混凝土受压翼缘参与构件承载力和配筋计算,造成梁的计算简图与梁的实际工作状态不符。 2 受压纵向钢筋对梁承载力的影响 2.1 梁受压纵向钢筋对梁受弯承载力的提高 现考虑框架梁支座位置梁承受负弯矩情况,由《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可知,当梁为非预应力梁且不考虑受压钢筋参与工作时有: 取(2)式中As=As1+As2,并与(4)式中As1和As2对应,由式(4)-(2)可得:当梁截面和纵向受拉钢筋均相同时,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的相对变化: 当2as’≤x0≤ 时,式(5)等号右侧第一项不小于零,等号右侧第二项大于零,则有等号左侧M1-M0>0,即M1>M0。即考虑受压区钢筋参与工作的双筋矩形截面梁的受弯承载力较单筋矩形截面梁计算的受弯承载力有所提高。 2.2 单筋矩形截面梁与双筋矩形截面梁计算实例 通过PKPM设计软件建立模型概况如下:所建立的模型层数为3层,X方向三跨,跨度分别为第一跨7.2 m,第二跨7.2 m,第三跨6.0 m;Y方向两跨,跨度均为6.0 m;框架梁截面尺寸均为250 mm×550 mm,次梁截面尺寸为200 mm×450 mm;取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即fc=14.3 N/mm2,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即fy=360 N/mm2。取Y向第二轴线的横向一榀框架计算的内力包络图,见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