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作者:胡敏, Hu Min

作者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长沙,410205

刊名:

价值工程

英文刊名:VALUE ENGINEERING

年,卷(期):2010,29(17)

参考文献(5条)

1.范谊;芮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期刊论文]-外国文学研究 2005(03)

2.王守仁英美文学与英语教育

3.刘焱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学将与国际接轨 2002

4.蒋洪新大学的理想与荚美文学教学改革[期刊论文]-外国文学 2005(01)

5.王利民关于外国文学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探讨 1999(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杨延玲.YANG Yan-ling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修养[期刊论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6)

2.吴云龙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一体化的价值探究[期刊论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1)

3.杜艳春高校英美文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5)

4.张戈平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期刊论文]-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

5.王文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期刊论文]-科技致富向导2011(3)

6.张群.江南浅析英美文学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期刊论文]-商情2010(12)

7.肖爱萍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学的融合[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10(12)

8.魏晓燕.刘文从英美文学中探究异域言语差异——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新启示[期刊论文]-大家2010(9)

9.石云霞"英美文学及选读"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大家2010(2)

10.张成文论英美文学课程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期刊论文]-中国成人教育2008(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cd3843413.html,/Periodical_jzgc201017147.aspx

浅析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

浅析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大学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美文学作为大学英语专业的一个主要核心组成部分,其课程教学显得极为重要。英美文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在英语专业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提高文学赏析能力,还能陶冶性情,提高其自身的整体综合素养,因此,一直以来,大学英美文学取得的教学成果一直呈现着一片繁荣景象。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同时出现了。很多大学生在上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感到兴趣不足,甚至对其反感、枯燥乏味等。学生为什会有这样的表现,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还是学生自身出现问题。是的,在当今的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一直采用老套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满堂灌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自己累的是满头大汗,学生学的是枯燥、乏味,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影响了教学成果的提升。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崭新的教学理念融合到一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也要采用新的教学理融合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培养大学生英语文学析能力,提高综合整体素质。另外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英美文学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以学生为该课程的教学主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以最大的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相信,这样的课程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一定是轻松、愉悦的,从满激情的,对于教师来讲,在教学中不会感到吃累、疲倦。为此,文章根据目前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对其课程教学做了几点简单的分析论述。同时也给出了提高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议出路,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研究,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问题 1、教学手法比较单一 目前的大学英美文学师资队伍中,有的教师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只是有着深厚的英美文学功底,在教学手法上比较落后、单一,给学生传授英美文学知识的过程中,一直采用着度独角戏、满堂灌以及填鸭式等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侧重于文本的语法和篇章的分析以及单一的独白式地对文本进行讲解,没有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对原著进行阅读、体验及欣赏,使学生欣赏及批评文学作品的能力得不到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在英美文学课程学习中,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对文学赏析的思考与分析,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刚接触到这些文学术语和作品中的一些生词以及表达法会产生抵触心理,这根本就不利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最终导致学生对着门课程产生反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英美文学学习中来。可想而知,有教学手法的单一,导致学生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感到无法呼吸,主观能动性受到压抑,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另外,有教师在这门课程教学中,缺少语言魅力,就是按照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来按部就班的宣读给学生讲解,导致学生的大脑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学生一直在被动的教学模式中进行学习,可想而知,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制约。

英美文学学习体会

英美文学学习体会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新世纪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1)听、说、读、写、翻译语言基本功训练有素,特别是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应比较强。(2)中文基础好,能讲能写。(3)语言和文化知识比较系统,综合素质好。(4)有较好的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语言学和文学的基本理论素养。[3]由此可见,外语教学中应当注重文学教育。但长期以来,国内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填鸭式”教育,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对于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往往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不够重视大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以往,大学英语在教学上更多注重的是词汇、语法等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对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考量也只是着眼于四、六级考试的成绩。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忽略了作为文字载体的文学语言所能传导的人文讯息,而且更加肥沃了应试教育,相应地,创造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大学生,这不利于大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学素养。如果大学英语教学文学而只重语言,单纯性的语言传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变成了单调乏味的训练符号。也就是说,语言这个工具,应是在接受并理解内容的前提下相对牢固掌握的。 二、英美文学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能够良好地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对于一门外语的学习过程,就是对于一种新的文化深入了解的过程。所谓灵活,除了书面表达能力以外,还有口头表达能力,这包含口头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提高除了需要对所学语言知识有着良好的掌握外,还需要对使用目标语言的国家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目前,各高校中,大学英语的授课对象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存在诸多特点,如:人数众多、专业多样,学科各异。自从我国加入了WTO,国家各个方面的对外交往与日俱增。这就迫切地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出大量的各行各业的国际化人才,而这些众多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今后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作用不可小觑。虽然世界在不断地变小,但要融入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首先要有能力与使用目的语的人进行交往,必须了解其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为语言的问题而影响深入的沟通。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璀璨而又独一无二的,正因为它是独特的,所以,从词汇的含义、价值观及文化习俗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如果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语言上传递的表层含义,而忽略了其文化背景方面的引申义,就会引起误会和矛盾。如:Mend the fence when the weather’s better.依照中国文化背景,我们会自然地认为句意是天气好时修理篱笆。实际上,从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来理解句意却是:未雨绸

复旦大学英美文学考研经验

复旦大学英美文学考研经验 我准备考研比较早,3、4月份就开始了,因为大三课比较多,所以前期复习时间较短,速度有点慢,因此,如果大家已经有目标,建议越早开始越好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政治: 暑假开始复习,一直到最后都是跟着肖秀荣老师的书在走,1000题很重要,可以抓很多细节性的知识,建议不要在书上直接写,方便后期反复利用。暑假期间可以先看去年大纲,大概有个印象,最后冲刺时四八套题一定要好好背,今年肖老师大题基本都中了。政治最好每天都分配一定的时间,这一科记得快忘的也快。 ?二外法语: 本科学校教材是新大学法语,我复习用过的资料有:考研必备,二外法语考研综合(肖红),和圣才出版的名校历年二外真题,不过这些书提供的答案有些是错的,大家小心。复习重点还是考研必备,多刷几遍,错题好好整理下来,另外语法基础一定学要扎实了,而且词汇量是一大关,所以平时就要开始积累单词,动词变位尤其重要,而且今年考试第一题居然就是给了10个词写变位。 ?专业课: 复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只给了4本参考书,两本文学方向,两本语言学方向,基英没有复习资料。 基英,考试有三道题,英译汉,汉译英和作文,每项50分。复习是第一项任务是背单词,翻译总得看懂文章。过最好多看英文原著,这样积累的词汇比较牢,我是光背单词书,实际记住灵活用的其实不多。翻译要自己动手练习,然后对照译文学习技巧,过一段时间再练再揣摩。建议,汉译英,张培基先生的书是一定要练,今年直接有原文,平时练习大家可以多学学表达,衔接。英译汉的话就做了做真题,没有太认真练,主要还是积累词汇和用法。至于作文,考前可以用专八作文练练手(改革前最好,专八改革后先要材料概述,不太适合复旦的题型)。基英时间很赶,大家一定要注意时间分配啊。我用的书有:张培基的《英译现代散文选》1和4册,刘士聪《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叶子南《高级翻译理论》以及《英语专业考研英汉互译》。 最后是语言学,一本是Fromkin的《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一本是Yule的《The study of language》的书。复习时可以用Y的书开始打基础,这本书相对比较简单,后期复习以F的书为主,主要知识点都在F的书上,一定要多读几遍吃透了,书后的术语汇编很实用,一定要好好背下来,语言学答题很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供讨论) 作者:大英部加入时间:2005-10-27 10:52:18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及实施步骤 1、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坚持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目标。在教学理念上,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上来,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2、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级教学,调动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坚持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学习和课外自学并重的原则。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内外学习环境,特别要大力加强对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的指导,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4、继承传统课堂教学的合理成分,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改革。 5、优化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益。探索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下软硬件的合理配置方法、课程设置方案及其它相关问题,为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和经验。 6、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和语言教学规律,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有前瞻性又要兼顾现实。结合我校实际和兄弟院校经验,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5年2月开始,在2004级进行小规模试点,参加学生240人,使用外教社出版的《新理念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和网络辅助学习系统; 第二阶段: 2005年9月开始,在2005级中增加学生500人左右,扩大试点规模,使用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和网络辅助学习系统; 第三阶段:综合分析前两个阶段的试点教学,形成实验报告供学校决策。若前期实施效果良好,学校条件成熟,争取在2007年9月以后全校推广。 二、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分级教学的实施方案 1、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分为两个模块。第一模块为综合英语课程,其目的是保证所有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第二模块为英语应用技能课程,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扩展他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素质并培养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2、综合英语课程分为四个级别,即综合英语(1)、综合英语(2)、综合英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Ξ 程爱民 徐 劲 柯 可 唐晓忠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79) 摘 要: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校英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丰富的文学知识、提高其文学欣赏水平,同时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本课题组通过对我国50多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中外语院系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在认识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242 (2002)01-0014-05 英美文学课作为我国高校外语院系的主干课 程之一,在各类高校外语院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面对新世纪、新局面,我们有必要认真地总结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得失成败,积累经验,并尽快地解决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此,本课题组在国内多所高校的支持和协助下,进行了一项旨在了解我国英美文学教学历史和现状的调查。 11调查的目的和方法据我们了解,我国大多数高校尚未就英美文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必要性进行论证,也没有任何人或机构对英美文学在大学生的教育中起到的作用作过调查。因此,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课时安排、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是我们要调查的课题。我们的调查工作分两个部分进行:首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广泛地收集全国各大专院校英美文学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然后,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院校进行专访和面谈,作进一步的深入调查。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总结英美文学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正确地评估现有的英美文学教材,从而改革英美文学课程设置,为今后编写既有完备的科学体系又符合教学特点的新教材提供帮助。 我们首先选择了综合类和师范类大学发出了我们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涉及五个部分:1) 英美文学课概况;2)英美文学教材;3)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英美文学的课程设置;5)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方法。设计这份问卷的几位青年教师全部是英美文学专业硕士,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但由于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调查,在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上有不少差距,我们希望能在今后的调查工作中不断改进。尽管如此,这份调查问卷还是反映了我国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我国英美文学课的概况就我们收集到的问卷作一番剖析。 21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在我们调查的学校当中,开设英美文学课最早的时间是1953年,最晚是1984-1985年。参考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时间,我们注意到,大多数的院校在70年代以前已经有了这门课程,而文革期间只有三所大学的英美文学课受到了冲击而停课。由此可见,英美文学在相当一部分院校中保持了课程设置的一贯性。同时也充分表明英美文学课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而受到各个院校的普遍重视。 关于开设英美文学课的目的,所有的受调查人都选择了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92%的受调查人认为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文总体水平,选择扩大学生知识面、扩大词汇量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人次相对较少,分别只有50%和42%。参见下表(表1,可重复选择;百分比四舍五入,下同): ? 41?Ξ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98SJB750.47-99001 ) 2002年第1期总第71期外语研究 ForeignLan guagesResearch 2002,№1Serial №71

大学《英美文学概论》小组发言稿(英文版)

《英美文学基础》小组讨论发言稿 一、班级:07级英语教育四班第三组:510宿舍二、主讲:张烈红 三、讨论成员:王莉刘妍罗晓晴郭婷婷刘臻张莉娄枫琴陈金霞 四、主题:The Victorian Period--Charles Dickens & William Makepeace Thanckeray Victorian literature A.Background Chronologically the Victorian period roughly coincides with the region of Queen Victoria who ruled over England from 1836 to 1901.The period has been general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glorious in the English history.As a result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ngland reached the highest point as a world power and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working class and the capitalists became the basic contradiction in English social and political life. At the same time,the working conditions under which workers toiled were unimaginably brutal, especially in texible factories and coal mines where women and children were widely employed.The worsening liv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the mass unemployment and the new Poor Law of 1834 with its workhouse system finally gave rise to Chartist Movement (1836-1848).Amid such a class-struggle period, many writers turned to social criticism.So appeared a new literary trend:critical realism.These realists are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society, the social system and the people in the society. B.Features of Victorian Literature Victorian literature,as a product of its age,naturally took on its quality of magnitude and diversity.It was many-sided and complex, and reflected both romantically realistically the great changes that were going on in people's life and thought .Besides, it truthfully respresented the reality and spirit of the age. The high-spirit vitality, the down-to-earth earnesteness,the good-natured humor and unbounded imagination are all unprecedented .In almost every genre it paved the way for coming century ,where its spirits,values and experiments are to witness their bumper harvest. Great writers and great works abounded. I.Charles Dickens 1.Life of Dickens Charles Dickens(1812-1870) was born in Portsmouth ,a poor British family,in 1812.He was a son of a petty navy office clerk.Because his father had been taken into prison for debts,he was forced to leave school to work at a blacking factory.In the factory,as a child he always felt hungry,lonely and ignored.The hardship and suffering inflicted upon the sensitive ,young Charles had left an ever-lasting bitter remembrance in his later life.In 1827,Charles entered a lawyer's office,and two years later he became a parliamentary reporter for newspapers.The journalistic experience not only enabled him to get acquainted with some inside knowledge of the British legal and political system,and gave him a chance to meet people of all kinds,but also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his coming literary career.From 1833, Dickens began to write,occasional sketches of lond life,which were later collected and published under the tittle Sketches by Boz (1836),soon the Posthumous Paper of the Pick-wick Club(1836-1837) appeared in monthly installments.It made him the most popular English author of his time.Dickens was not only an editor but also an ower of several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He was also an enthusiastic participant or organizer of some charity activities. Dicken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critical realist writers of the Victorian age and also is known as an outstanding master of the Language.During his 34 years' creating,Dichens wrote 14 novels[The myster of Edwin Drood (《艾

浅析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学现状

浅析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学现状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已是一个无可非议的事实,在我国科研创造、经济商贸和国际交往中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式,深入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全国多所高校近几年开展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本文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应试教学倾向等方面对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 目前从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反响来看,大学英语教育水平的高低渐渐成了衡量当代大学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英语四六级在大学阶段的重要性逐年得到重视,也是应聘者简历上的重要参数,为适应时代发展,我国各地高校开始陆陆续续在英语教学上开始了新的尝试。 一、高校英语课堂亟待新的英语教学模式 据2010年央视关于大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思想和语言学习特点缺乏基本的理解。而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意识薄弱,对大学英语教学却是致命的威胁。另外大多数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被学生认可的程度颇低。因为其相对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

的需求,从而导致大量学生缺课。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只是“一本书”,“一只笔”,“一言堂”,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没有主动参与的机会,从而违背了语言的交际本质。然而,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正把人类带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将取代物质、能源和资本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传统的教育观念、手段和方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课程教学的网络化、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大学的英语教学应该摆脱传统的单一模式,将大学教学内容与高中内容相结合、课堂授课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光盘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使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际需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校对英语教学的投入较少,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在校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大学英语师资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校,外教资源严重匮乏,这种现状一部分导致成为大学英语教师的门槛越来越低、绝大多数的新教师毕业后就立刻开始授课,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同时,这几年高等教育招生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试行) 一、改革背景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6年4号文件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引领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要求》)又一次指导和推动全国各高校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 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要求》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 根据《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评估还应包括对教师的评估。应全面考核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 《要求》建议,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管理文件;大学英语课程要融入学校的学分制体系,尽量保证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16学分左右,目前我校大学英语是12个学分,不到整个必修课144个学分的10%);完善教师的聘任管理,确保师生比合理;建设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教学目标: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为了帮助我国大学生达到大学英语教

英美文学教学方法

英美文学教学方法 【篇一:英美文学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大学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几点意见。在课程设置上打破文学史 + 选读的模式,按照文体分类,并进行课程重组;在教学策略中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学习阶段、讨论阶段和总结评价阶段,并分别讨论了在各个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课程设置;教学策略;教学方法160职业技术v ocationaltechnology 英美文学课程是目前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为培养检验学生英美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理解鉴赏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而设计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该课程涵盖范围广泛,涉及到历史、宗教、哲学、政治等内容,因而也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它还为学生的专业八级考试、本科论文的写作以及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关于英美文学课程设置的建议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英美文学课采用文学史 + 选读的模式,以史为纲。然而,在作者看来,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对英美两国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貌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使他们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学会分析其中的艺术特色和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和方法。以下是相关的几点建议:1. 可以打破按国别和年代进行文学史 + 选读的教学模式,以文体为纲,按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文学体材分类编写教材进行授课。以本科生为例,一般大学在三、四年级开设英美文学课,可按四个学期分别设置英美文学史 (第一学期)、英美小说 (第二学期)、英美散文和戏剧 (第三学期)、英美诗歌 (第四学期)等内容。可先由较易阅读理解的小说开始逐步过度到最抽象难懂的诗歌。这样做的优点在于首先使学生对英美文学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接下来按体材分类学习有助于打破静态的时间局限,突破地域的藩篱,为学生提供进入某一特定课程的角度和学习方法,使他们集中对某种体材具有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有助于对作品的欣赏。2. 对课程设置进行重组和交互式设计,可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将阅读课程和英美文学课程合并,一方面可以解决文学课时紧张的问题,避免蜻蜓点水式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优化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另一种方法是将文学教学和阅读、翻译、写作等语言课程教学联系起来,由教师共同备课,形成课程之间的交叉、语言教学与文学教学之间的交叉。二、关于英美文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与大多数课程一样,英美文学的学习也是一种从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的认知过程。根据这一过程,英美文学的教学大体应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学习阶段、讨论阶段和总结评价阶段。每个阶段应根据教学任务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 准备阶段(教师充当组织者、设计者并组织学习任务的开展)文学教学的最初阶段应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筹划 ,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求学生作好预习工作。( 2 )教学重心应放在文本上,教师应具备这种观念:阅读文学文本不是一个直线性的理解意义的过程,而是一个包含了对历史、文化、传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综合的阅读理解的过程。( 3 )注意作品文本选择的标准和尺度。教师挑选的文本必须是让学生能够直接、立即产生反应的作品,选择时应把握的原则有:a. 语言学的层面:作品选择不仅要从语言学的角度,以词法和句法衡量,而且应考虑到文学本身的重要性。如海明威的作品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浅显易懂,但从文学理解的角度却有着深刻的含义。b. 文化的层面:不同层次和时期的文学作品对学习者而言,文化、社会的心理期待不同,因此选择的范围尽可能涵盖不同风格、不同背景的作品。c. 作品本身的层面:一是首选著名作家的短篇作品,尤其是能够体现其创作思想、写作特色的名篇(如霍桑《好人布朗》);对不得不选的长篇作品,可选重要作家重要作品的重要篇章、段落或其中最著名、最精彩的章节,在课堂上让学生分析、讨论和体会,把握其精髓(如:班扬《天路历程》中的《虚空城》一章),但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整个作品的阅读。只有认真读过整部作品,从整体上去感受体会,学生才能有所震动,有所启迪,才能切实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评论。2. 学习阶段(教师充当信息源,师生互动,积极参与)学习阶段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一阶段中,教师可根据所选教学内容,介绍必要的文学常识、文学概念和术语等,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知识,并通过师生间共同的研究、讨论来理解各类文学体裁及文学流派的特点,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写作特色、文体风格以及作品中出现的英语语言现象(如诗歌韵律、修辞手法)等。教师对文本的介绍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导入法:戏剧性的引入与课文相关的背景材料,如作者生平轶事、创作趣文等,引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 默读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外阅读任务的复习,同时将文学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通过上下文及注释理解难词的能力,抓住作品的大意。( 3 )个人或齐声朗读法:这一方面尤其适用于诗歌教学;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直接体会到英语诗歌韵律和节奏的美感,同时还可以体会到诗人在诗中运用的基调( tone )。( 4 )图表法:在黑板或多媒体课件上列出作品中的人物,通过图表表示出人物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清楚了解小说或戏剧中较为错综复杂的情节和故事的发展过程。( 5 )铺陈法:每次课提前安排志愿者或对相关作者、作品有兴趣的学生发言( oralpresentation ),在课上用自己的话陈述作品创作背景与内容,表述对原文语言的

大学英语专业学习计划

大学英语专业学习计划 篇一:大学英语专业规划 英语专业学习规划 英语小教093 陈盼盼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进入大学校园后会发现专业课程交相出现,英语有关书籍种类繁杂。不由得觉得科科重要,本本经典。但是只有科学的规划,合理的时间安排才会平衡自己学习上的需求与学校授课步伐上的差异,使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得到锻炼及提高,四年之后达到熟练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工具的能力。 大一: 这一年是英语专业学习压力比较小的时候。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综合英语,语音,语法,教师基本技能及如思想品德等基础课程。从中可以看到这两个学期是在为专业打基础的时候。可以做的事情首先是锻炼自己的口语,这与一般学校头一二个月的时候进行规范语音的工作相一致。平时进行语言模仿,可以选择语音质量较高的电影,歌曲,配乐诗歌,散文朗诵及演讲等材料进行逐句模仿,大段背诵的形式来锤炼语音,让人在听觉上感到一种享受。其次是对单词的积累。可以结合大学英语六级或是专业英语四级的词汇手册作为参考,加大平时背诵的单词数量,为大二下学期专业四级的考试打下基础。通过阅读有关词根词缀构词法或相关的书籍

和其它形式的材料可以帮助揭示单词内在的规律。再次是对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多读些关于语言学习的书和杂志,报刊。如各种简装本的名著,新兴词语汇集,英语学习,二十一世纪报等,它们可以提高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增强语感,而另一个非常实用但却容易被忽略的材料是像新概念这样的经典教材,语言准确,句型精美,通过精听,模仿,背诵这三个步骤可以在短时内提高语言基础。 大二: 如果还没有完成如语音表达标准,词汇捕捉敏锐这样的对语言表层现象的掌握,那么这一年要做的事情就显得很多。除了对上述能力的加强外,这个时期对语法的把握也是比较重要的事情。不要相信他人的观点:语法不再重要,没有语法也可以交流。这样的观点看起来是十分荒谬的。英语语言高度的逻辑性就体现在其精准的语法结构上。中西方思维逻辑的判别在这里也可以窥见一斑。阅读专业的语法教材或者参加语法培训都是可取的。在第二个学期,我的学习重点会转向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但经过上面三个学期的积累和第四学期大量做题实战加之权威书籍的指点想必我一次性通过的比例应该不小。 大三: 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同学在这时都应该提早做前途归化。考不考研,考什么研是英语专业学习一直疑问的问题。但不

英美文学教学大纲

《英美文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Course Title:英美文学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学年学期Term &Year: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2nd Semester of 2015-2016 课程代码Course Code: 102084 课程序号Course No.: 0467 / 0470 / 课程性质Course Nature:英语模块课 English Module 上课安排 Classroom & Time:周三3409教室, 8:00-9:40, 周四2207教室,18:00-19:40 学分 Credits: 2 周课时 Weekly Teaching Hours:2x2 总课时 Total Teaching Hours:32 授课教师Instructor:施赞聪副教授 Associate Prof. Shi Zancong 办公室Office: 红瓦楼508 Room 508 Hongwa Bldg 答疑时间Office Hours: 周二下午12:20-13:20 (12:20-13:20 Tuesday) 邮箱E-mail: 43581392@https://www.360docs.net/doc/cd3843413.html, 课程概述 Course Description 本课程主要讲授英美文学中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作品,介绍各个时期的文学流派的特征,阅读和欣赏主要作家如W. Shakespeare, W. Wordsworth, P. Shelley, G. Byron, C. Dickens, Thomas Hardy, Mark Twain, Hemingway等的作品。 This course mainly studies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such as Renaissance, Enlightenment, Romantic period, Realistic period, modern period, introducing the literary features of different periods, help students read works written by Shakespeare, Wordsworth, Shelley, Byron, Dickens, Hardy, Mark Twain, Hemingway. 预修课程 Prerequisite Course 本课程为英语模块课,假设学生已经完全掌握大学英语和英语专业低年级的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讲授课程,主要着重于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化基础、作品的思想性。 This course is a module course of English study. It is based on the knowledge of College English and some basic historic background, cultural basis, and literary ideas. 教学目标Learning Outcomes 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学及英美文化的了解,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Students who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is course will be able to read, appreciate, and understand English literary works,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language skills and humanistic qualities of the students, deepening their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culture, and improving their communicative skills. 教学方法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Presentation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Presentation 摘要:本文介绍了Presentation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了这一方法在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Presentation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引言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各高校及外语学术界对英语教育都高度重视。如何提升英语综合能力,走向英语实际运用,是一个立足社会现实、尊重语言社会功能的学习视界。当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这样一个新的起点,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语言的输出能力,增强英语应用能力,成为各大高校英语教学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地突出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

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已经探索出了一系列比较成熟的方法,如:看图说话、对话、演讲、辩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动化工具的大量运用,目前Presentation这一教学方式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因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Presentation在大学英语大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学生做Presentation所存在的问题 不难理解,Presentation具备三个必要的因素:表述者、展示、听众。正常情况下,表述者将自己的观点向听众展示,在活动(展示)过程中,表述者和听众的身份随时可能互换,比如听众可以表达不同观点,这时表述者就变成了听众。 由于Presentation展示这种教学模式展开时间不长,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在做Presentation演示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水平参差不齐、内容新意不够、表现形式五花八门的情况,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有时候也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总结起来,学生在做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与措施

外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与措施 一.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和不断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步反映在:《大学英语课程大纲》的数次修订;《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各类体系教材的升级换代;中小学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普及和提高…但这些进步仍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对外语的需要。随着我国进一步开放改革,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取得2008年奥运申办权,大大提高了我国开放的程度,拉近了与世界文化的距离。这一切都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突显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二.问题 1.大学英语教学在目标要求上与实际社会需求存在着差距和错位。 2.大学英语教学在效率成本上难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3.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如何借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和方 法的问题。 4.大学英语教学方法面临着如何适应个性化培养和综合交流能力培养的问 题。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我校大学英语改革的具体思路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个性化教育为目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灵活的课程设置为途径全面改革大学英语教学。 三.改革内容 1.社会发展已大大改变了对英语应用的要求。这一改变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改变,同时也要求与时俱进的改变现有的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后的 英语教学体系要能满足英语应用的社会需求。 2.大学英语教学属于正规课堂教学活动,它受学时和教学目的的约束。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耗时成本,要靠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先进的信息技术。 3.个性化的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估理念和方法。 4.科学合理的分配显性学时和隐性学时。 5.优化配置教学内容和资源。 四:实施方案 1.教学分级 大学英语按课程群设置,分为基础级课程群、中级课程群、高级课程群和 自选课程模块课程群。 1)基础级(起点为1级)课程群教学时间为两年(四个学期),课程设置为听说1-4级,共160学时,8学分;综合英语1-4级,共256学时,8学 分,必修学分共16学分。 2)中级(起点为2级)课程群教学时间为两年(四个学期),进入中级的学生免修基础级1级的综合英语课程;中级课程设置为听说2-4级,共120 学时,6学分;综合英语2-4级,共192学时,6学分;自选模块课程4 学分,必修学分共16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