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1、出口倾销是大型出口垄断厂商为了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在垄断国内市场并取得垄

断高价的前提下,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方式大量出口,争夺国外市场的行为。

2、财政关税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其税率往往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和对贸易量的影响制定的。一般保持较低水平。

3、期汇交易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按照所签订的远期合同规定,在未来的约定时间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

4、国际储备指一国官方现有的可以无条件地用来弥补国际收支赤字或干预外汇市场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资产。

5、外直接投资是一国居民为了在国外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进行的对外投资,它

可以是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全资子公司或分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通过收购兼并当地的公司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与当地的企业联合投资建立合资企事业或合作企业。

6.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7.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8.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9.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重商主义

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 LK=-△K/△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对于单一厂商来说,均衡时,即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MRTS=w/r。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社会无差异曲线:假设个人偏好与社会偏好保持一致,即可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来构造一条可反映整个社会需求条件与福利的无差异曲线,即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有两大用途:第一,通过结合预算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第二,从规范分析的角度出发,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

国际均衡价格: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异基础上的国际贸易,又会消除两国的价格差异,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的均等化。当一国某一商品出口等于另一国该种商品进口时形成新的均衡状态,此时两国该商品达到相同价格水平,即为国际均衡价格。

国民需求曲线和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需求,而国民供给曲线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相对价格的供给。

赫-俄定理(H-O定理):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价格的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生产要素价格差别导致的生产成本差异,而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家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不一样,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上必然会有比较利益,因此各国应该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商品。由于该理论强调不同生产要素在各国资源中所占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投入中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要素禀赋:指的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情况。在新古典经济中,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资源为土地、劳动和资本。国家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量在两个国家的不同,而是指生产要素相对量在两个国家的不同。一般说来,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投入的绝对数量无关。如果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 x=K x/L x,大于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两个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 y= K y/L y,即K x>k 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贫困化增长:如果转移至他国的利益部分超出了增长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称为“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需要满足几个前提条件:(1)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2)增长过在世界市场上是一个大国,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3)增长过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增长过的进口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4)增长过出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

偏向出口的增长:也可以称之为“出口偏向型增长”,是指通过提高出口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来实现的经济增长,变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于出口部门。

罗伯津斯基线: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相对价格线与要素积累前、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切点的连线,反映要素积累带来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比如资本要素积累。则罗伯津斯基线偏向资本密集型产品。

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却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理论相反,故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短期:所谓短期是指有一个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即不能加以调整,而另一个生产要素则可自由变动。通常视资本在短期内是不能变动,即在不同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

特定要素:所谓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劳动需求曲线:反映某一部门劳动需求与劳动价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即劳动需求曲线,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生产函数的性质,位置则取决于商品价格。

生命周期:指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退,完成的一次循环,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的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根据产品周期理论,产品完成一次循环,需要经历以下三个不同的阶段,即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

产业间贸易: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重叠需求: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所谓的重叠需求是指在两国都有的需求,这种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商品,两国均可输出或输入。

反应曲线:反映某一厂商最佳产量选择与对方各种可能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曲线。

相互倾销:每个厂商都以低于本国市场价格,出口商品到他国,这种情形称为相互倾销。

剩余需求曲线:某一厂商所面对的市场总需求减去其竞争对手的产量以后的剩余需求量。

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允许差异产品存在的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从量关税:对每个物理单位的进口产品征收固定的税额,例如对每千克铜征收16美元的关税。

从价关税:相对于进出口产品价值征收一定百分比的税额,例如对进口汽车轮胎征收相当于进口价格4%关税。

有效关税率:有效保护是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即附加值)受保护的情况。也可以定义为: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公式可表示成如下形式:

生产扭曲:生产扭曲,它表示征税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所造成的损失。

消费扭曲:消费扭曲,它表示征税后因消费量下降所导致的消费者满意程度的降低,在扣除消费支出的下降部分之后的净损失。

进口配额: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金额加以限制。进口配额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全球配额,规定该国对某种商品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口数量或金额,适用于来自任何一国的商品进口。二是国别配额。它是进口国对来自不同国家的进口商品,规定不同的进口限额。进口配额是一种重要的非关税壁垒。总的来说,该政策措施同样会引起

限制进口、鼓励国内生产的作用,有时还可以用于改善国际收支以及提高国内就业。

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直接补助是政府直接向出口商提供现金补助,或津贴。间接补助是政府对选定商品的出口给予财政税收上的优惠。如对出口的商品才去减免国内税收(如宽减公司所得税等)、向出口商提供低息贷款等。出口补贴是为了使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能以低于实际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其产品,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扩大产品的出口。

掠夺性倾销:掠夺性倾销是指为了排除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

持续性倾销:持续性倾销是指这种倾销的存在是无限期的,厂商采取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形成持续性倾销的条件有三个:(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2)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面临需求弹性不同。其中国外市场的需求弹性比国内市场的需求弹性要大;(3)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因此不存在销售到国外市场的产品流回本国的可能性。

关税的收入效应:进口关税所带来的以税收收入为形式的收入,成为关税的收入效应。

最佳关税:是指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或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是在充分考虑出口供给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的基础上确定的。最佳关税处于零关税与禁止性关税之间,决定于外国出口商产品的供给弹性。因此,进口国政府确定的最佳关税水平与出口国厂商向进口国提供产品的供给弹性成反比。

出口补贴: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政府可以通过对出口企业提供补贴,来改变本国企业在竞争地位,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出口补贴模型证明了在不完全竞争套件下,出口补贴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竞争利益。

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是指通过保护厂商所在的国内市场,来提高其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达到增加出口的目的。这一观点是由克鲁格曼提出的。

坎普标准:认为幼稚产业保护应以实现该保护产业的外部规模经济为前提,即如果某一产业将来在经过保护之后能带来外部经济效应,则暂时性的保护是可以考虑的。

坎普标准的实质在于,如果存在内部规模经济,即使某一产业符合穆勒和巴斯塔布尔的保护保准,政府的保护也不见得是必要的,因为企业自身的逐利性决定了该产业会主动地发展下去;如果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之间可能出现偏离,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则仍有保护的必要;坎普标准更加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施加以维持或改变不完全竞争企业的战略行为,使市场竞争朝向有利于本国获利最大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政策。这种政策观点针对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而提出,其核心在于: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实施;政府的政策目标是为了获取本国的利益最大化;该政策是一种进攻性的而非防御性的政策。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的目的是,改变市场结构或竞争环境,调整企业的战略性行为。

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为了实现潜在于是应当对该产业实行暂时性的保护。幼稚产业保护的观点通常以尚未实现的内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为前提。主要判定标准包括穆勒标准、坎普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

经济一体化: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成员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经济一体化由低到高可分为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关税同盟: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

共同市场:是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说共同两个市场是比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更高一级的经济一体化形式。

贸易创造:是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规模的扩

大产生于相互贸易的便利以及由于取消贸易障碍带来的出口产品价格的降低,相应地,成员国相互贸易的利益也会增加。

贸易转移:指的是建立关税同盟后,成员国之间地相互贸易取代了原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了贸易方向的转移。这会带来整体上的福利损失。

二元经济:指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内,比较先进的、资本密集型且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工业部门和传统落后农业并存的经济结构。

发展中国家:根据实际银行1996年的标准,发展中国家是指那些1994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8956美元的国家和独立行政区。

出口导向型战略:指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

管理贸易:各国除原有的保护本国工业的传统贸易政策外,还制定了以保证国民生产总值的稳定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的新贸易保护政策,这种政策也被成为“管理贸易”。

进口替代战略:指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代替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以节约外汇,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

普惠制待遇:指的是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提供普遍的、非对等的、优惠待遇。

国际直接投资:投资者在以资本流动的方式转移资源的同时,还获得对投资对象的直接控制权。

国际间接投资:在资本流动过程中,资本连同对它的实际控制权一同转手,交易过程中不管通过什么环节和中介机构来进行,最终大都表现为资金的借出和借入。投资者(债权人)所关心的只是对其投资的报酬,除此之外无其他要求和权利。

资产专用性:是指一种资产一旦投资形成就很难改作他用,除非在转移过程中蒙受巨大的价值损失和生产力损失。资产的专用性是随着分工的发展而不断增强的。

内部化:是指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企业作为一种组织便具备了一定意义上的替代市场的功能,即凡是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低于市场的交易成本时,企业便获得了扩张的动力,这种扩张过程跨越国界便产生跨国企业,便是所谓的内部化过程。

所有权优势:是与所有权相联系的体现在一切可以增加企业收益的资本上企业优势,它通常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区位优势:往往与特定区位相关,被在这一区位中的所有企业所共享的企业优势,它不仅包括要素禀赋而且还包括文化、法律、政治及制度环境等诸多方面。

交易成本:从狭义上说,指的是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时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它包括寻找相应价格的成本,确定成交条件,签约、履约以及为避免对方违约而付出的成本等。

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储备:是由一国官方所持有的用于国际支付和维持汇率的那部分流动资产,包括黄金、外汇和特别提款权等。

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包括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自发交易项目:又称事前交易,是企业或个人出于经济利益或者其他动机进行的国际贸易,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总差额:等于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账户排除储备资产交易的差额,再加上错误和遗漏项目净额所形成的差额,这一差额通过官方储备的增减来平衡,也成为官方结算差额。

国际货币投资头寸表:指一国对外资产与负债的存量统计表,它反映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对外资产与负债的价值以其构成。

顺差:指收入大于支出,存在盈余。

经常转移:指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无等值交换物的所有权变更,如政府间的经常性国际合作。

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这种相对价格也被称为名义汇率。

直接标价法: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浮动汇率制: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制有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实际汇率:是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外与国内价格水平的比率。

远期汇率:远期汇率是指买卖外汇成交后签订外汇交易合同,按约定的时间进行交割,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是一种协定汇率。

固定汇率制: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水平主要靠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来维持。

三角套汇:又称间接套汇,是指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同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差异,同时在三个市场上高卖低买,从中赚取汇率差价的行为。

套期保值:是通过卖出或买入等值远期外汇,轧平外汇头寸来保值的一种外汇业务。

铸币平价:在金铸币本位制度下,黄金被用来规定货币能代表的价值,各国均规定了每一金铸币单位包含的黄金重量和成色,即含金量。两国货币间的比价要用其各自所含的含金量来折算,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铸币平价是金铸币本位制度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一价定律:若两个物品是完全相同的,则它们必须卖同一个价格,这就是一价定律。“一价定律”

是使绝对购买力平价得以实现或维持的经济机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价定律可以表述为“P i=”,即外国第i种商品的价格经过汇率e的折算,与本国此类商品价格P i相等。

商品套购:当一种商品的本国价格P与外国价格e之间存在着差额,假定P>e,此时人们可以

根据贱买贵卖的原则,在国外采购大量的这种商品,然后在本国市场抛售,以获取差价利润,这一行为成为商品套购。随着套购活动的进行,需求与供给逐步平衡,价格差异也会逐渐缩小,直至价格差异与两国运输费用相等为止,因此,商品套购是促使世界市场恢复均衡的一种市场机制。

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所能购得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任何国家的货币的价值都是由这种货币购买力决定的。而一国货币购买力的大小是通过该国物价水平的高低表现出来的,货币购买力水平可表述为某一时期物价水平的倒数。

内部价格比率:是指一国的不可贸易品价格P N与可贸易品价格P T的比率。(P N/P T)。

汇率“超调”:在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时,由于资产(货币)市场的调整速度快于商品市场,因此出现汇率的波动大于价格波动的现象,这一现象即是汇率“超调”,即汇率的波动超过其长期均衡水平的表现。

绝对购买力平价:一个国家的货币与另外一个国家的货币之间的比价是由两种货币在各自国内的购买力之比决定的,由于货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体现在商品的价格水平上,故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水平是由两国国内的物价水平之比决定的,这就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主要观点。

非抛补利率平价:是指预期利率远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也就是说,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即市场预期未来汇率上升,本币在未来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市场预期未来汇率下降,本币在未来将升值。

马歇尔-勒纳条件:公式表述为ηx+ηm>1,这一条件表明,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条件下,如果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J曲线: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会使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国际收支状况改善。因其曲线形状类似英文大写字母“J”而得名。

吸收:指国内居民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A=C+I+G,即吸收部分。

对外贸易乘数:,也就是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再加上边际进口倾向的倒数。当出口自主增

加,国民收入增加

货币余额效应:贬值政策将导致本国通货膨胀现象→物价上涨,实际货币供给下降→国内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消费者会由于实际货币余额的减少而设法恢复其流动资产→引起消费下降。

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是关于国际收支调整长期理论,强调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并考虑货币供给影响的多种渠道,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是货币需求不均衡造成的。

BP曲线:开放经济条件下,根据国际收支平衡条件,即M(Y)-X=AM(i)-AX(i)(注:第一个Y上是+,第一个i是+,第二个i是-),推导出的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内,表示国际收支平衡时国民收入水平和利率的组合轨迹的曲线,成为国际收支曲线或BP曲线。

IS-LM-BP模型: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在IS-LM模型基础上加入代表国家收支平衡的BP曲线,用来描述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在开放经济下,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与产品市场、货币市场都是紧密联系的。在国内,一方面,货币市场影响产品市场,产品市场上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进出口加总起来的总支出或总需求,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又决定于市场利率,利率则是由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决定的;另一方面,产品市场影响货币市场,产品在市场上的国民收入影响交易货币的需求,从而影响市场利率。同时在开放经济中,国内产品市场的平衡、货币市场的平衡又受到该国国际收支状况及其汇率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将产品市场平衡、货币市场平衡与国际收支平衡结合起来考虑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和政策问题,而IS-LM-BP模型是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分析工具。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以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为假设前提的开放经济模型,它是一类特殊的IS-LM-BP模型,其特殊性表现在BP曲线由于资本完全流动性而成为一条水平线。

冲销干预:如果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币购进本币的同时,增加基础货币中的国内信贷部分,以抵消外汇市场干预所造成的对国内货币供给的冲击,这种干预方式就属于所谓的“冲销干预”。

对内平衡: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其中,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目标,因此短期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即充分就业、物价问的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所谓对内平衡就是指宏观经济政策要实现对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状态。

对外均衡: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其中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目标,因此短期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所谓对外均衡就是指宏观经济政策要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状态。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工具,为达到一定的财政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的总和。它是国家(或政府)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工具以达到一定财政目标的经济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也是国家实施财政宏观调控的过程。财政政策由财政支出政策(包括政府购买、公共工程投资、补贴和转移支付等)、预算政策(赤字或盈余)等具体政策构成。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

“以邻为壑”经济政策:如果实施的经济政策所导致的本国的产出扩张是以外国产出的相应下降实现的,那么该政策就是“以邻为壑”经济政策。

痛苦指数:假定一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通货膨胀和事业,对这两个问题严重程度进行衡量的统计指标一般称为痛苦指数。

滨田图像:将无差异曲线、帕累托契约线、反应曲线等显示在一张以两国政策工具为横纵坐标的坐标轴内,用以说明在各国技能攻击政策存在相互影响的溢出效应时,各国间经济政策的不合作均衡是无效率的,而通过国际间经济政策的协调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除了提高各国的福利水平。

国际政策协调:狭义指各国在制定国内政策的过程中,通过各国间的磋商等方式对某些宏观经

济政策进行共同设置:包括货币政策协调、财政政策的协调和汇率政策的协调;广义指任何能在国际范围内对各国国内宏观政策产生一定程度制约的行为。

相机协调:针对经济面临的具体条件,在不存在规定各国应采取何种协调措施的情况下,通过各国间的协商确定针对某一特定情况各国应采用的政策组合。

规则协调:指通过制定出明确针对某一特定情况各国应采用的政策组合。

黄金输送点:黄金输送点是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经济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

物价——铸币流动机制:休谟与1752年提出:认为在国际金本位制的基础上,一国的国际收支将自发的维持在平衡的基础上。当一国出现对外收支逆差时,黄金流出,国内货币供给量减少,导致物价和成本的下降;于是会刺激出口、抑制进口、国际收支得以改善。当一国出现对外收支顺差时,黄金流入,国内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物价和成本的上升;于是会一致出口、刺激进口,国际收支顺差得以减轻。

布雷顿森林体系:指1944年7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由44个国家参加会议,并商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美元是这一制度的核心;各个国家的货币与美元相挂钩,美元与黄金相挂钩。

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美元需求的不断增长,美国必须保持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以使美元持续流入外国,但是这又必然导致各国对美元清偿能力信心下降;如果美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币值,又不能满足国际经济交易对美元的需求,世界经济将陷入通货紧缩。

特别提款权(SDR):是IMF创立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代表会员国在普通提款权之外的一种特别使用资金的权利。特别提款权按照会员国在基金组织认缴份额比例进行分配,分配到的特别提款权可通过基金组织提取外汇,可同黄金、外汇一起作为会员国的储备,每单位SDR的价值按照规定的一篮子货币确定。

最优货币区:指由一个国家组成的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内,要么采用单一的货币(完全货币联盟),要么在保留不同国家货币的同时,这些货币之间实行持续严格的固定汇率,且相互之间实行完全可以自由兑换,但对非成员国的货币采用浮动汇率制。

国际金融 名词解释全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C2 balance of payments:The set of accounts recording all flows of value between a nation’s residents and the residents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during a period of time. the current account:Records the valu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sold and purchased abroad, net interest and other factor payments and net unilateral transfers and gifts. the capital account:consists of capital transfer and the buying and selling of nonproductive assets and non-financial assets. the double-entry bookkeeping:Any exchange automatically enters the balance-of-payment accounts twice: as a credit and as a debit of the same valu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equals the net credits - debits on the flows of goods, services, income, and unilateral transfers. It also equals the change in the nation’s foreign assets minus foreign liabilities, also known as net foreign investment. the overall balance:equals the sum of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and the private capital account balance.(算式)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 is a statement of the stocks of a nation’s international assets and foreign liabilities at a point in time, usually the end of a year. the IMF:The IMF was set up with contributions of gold and foreign exchange from member governments. It grants all member countries the right to borrow reserves to finance temporary deficits. SDRs:(Special Drawing Right)is an artificial "basket" currency used by the IMF for internal accounting purposes. The SDR is also used by some countries as a peg for their own currency, and is used as an international reserve asset. C3 foreign exchange:holdings of foreign currencies: (1) foreign currencies; (2) payment instruments dominated in foreign currencies, like demand bank deposits; (3) securities in terms of foreign currencies; (4) other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复习 相对价格: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在国际贸易中所交换的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它体现交换双方的贸易利益。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实际上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一国在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部门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边际替代率: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 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边际成本: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倾销: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构成依据:1进口国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是否受到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以致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2进口国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明显降低。3在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下,进口国的同类产业是否难以建立起来。持续性/掠夺性 最佳关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条件: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幼稚产业:某种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比较优势并良性发展的产业。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贸易创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结成关税同盟后,因取消关税降低了贸易商品的价格,使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了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造成了他们相互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贸易转移: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成本供应国(成员国)。对进口国是福利损失。 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主要目的:使政府当局了解本国(地区)的对外经济交往状况,从而为制定相应的经济管理政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即Vx1(Dx,D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公式表述为ηx+ηm>1,这一条件表明,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条件下,如果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却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理论相反。 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美元需求的不断增长,美国必须保持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以使美元持续流入外国,但是这又必然导致各国对美元清偿能力信心下降;如果美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币值,又不能满足国际经济交易对美元的需求,世界经济将陷入通货紧缩。 套期保值:交易者配合在现货市场的买卖,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品种、数量相同,

国际经济学之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之名词解释 Chapter 3 1.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A country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a production of a good if it has a lower unit labor requirement(aLW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than the foreign country in this good. https://www.360docs.net/doc/cd5156502.html,parative Advantage(相对优势): 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ood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ies. 3.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The opportunity cost of roses in terms of computers is the number of computers that could be produced with the same resources as a given number of roses. 4.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the number of hours of labor required to produce one unit of output, such as aLW (wine) and aLC (cheese) 5.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生产可能性边界):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 of an economy shows the maximum amount of a good (say wine) that can be produced for any given amount of another (say cheese). Chapter 4 1.Abundant factor: the resource of which a country has a relatively large supply(labor in home,land in foreign) 2.Biase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when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shifts out much more in one direction than in the other. 3.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 when Home and Foreign trade, the relatives prices of goods converge. This convergence, in turn, causes convergence of the relative prices of land and labor. 4.Heckscher-Ohlin theory: It shows tha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influenced by Relative factor abundance (refers to countries) and Relative factor intensity (refers to goods)It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5.Scarce factor: in that country, and the resource of which it has a relatively small supply( land in Home, labor in foreign)

国际金融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国际收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它体现的是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是货币的、流量的、事后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将国际收支根据复式记账原则和特定账户分类原则系统地纪录一定时期内各种国际收支项目及其余额的一种统计报表。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包括市场调节机制、政策调节机制和国际协调机制。 经常账户:记录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又分为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4个小的账户。 自主性交易:又叫事前交易,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自主性交易是已经发生了的交易,并已列入收支表中。 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出来的贷方余额,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经济往来的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的差额。 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出来的借方余额,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经济往来的支出总额大于收入总额的差额。 补偿性交易:又叫事后交易,指在自主性交易出现缺口或差额时进行的弥补性交易.补偿性交易处于从属地位,其交易本身并无任何动机,只是调节国际收支。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的方法。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其汇率的方法。 美元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美元为标准来计算应兑换多少其他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即期汇率:又叫现汇汇率,指外汇买卖的双方在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手续时所使用的汇率。银行一般都直接报出即期汇率。 远期汇率:又叫期汇汇率,指外汇的买卖双方事先约定,以便在未来约定的期限办理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 基本汇率:本国货币与国际上某一关键货币的兑换比率。关键货币是指在本国的国际收支中使用最多、国际储备中占比重最大、可以自由兑换,并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的某一外国货币,如美元。 套算汇率:又叫交叉汇率,指其它两种无直接兑换关系的货币都可以通过对美元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兑换比例。 即期外汇交易:又称现期交易,是指买卖双方约定于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内交割的外汇交易。它是外汇市场上最常见、最普遍的交易形式。 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交易,指外汇买卖双方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根据合同的规定,在约定的日期按约定的汇率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 铸币平价: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铸币平价是金铸币本位制度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罗伯津斯基定理: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3、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 4、购买力平价: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6、贸易条件:指该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 7、幼稚产业理论:对于某些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 9、跨国银行:也称为多国银行。一般是指拥有广泛的国外分行或附属机构,在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及其他业务的国际性银行。 10、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 11、单一价格定律: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存在价格歧视前提是很少或几乎不存在套利 12、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该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外国销售商品的行为 13、重商主义 :一国药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进行国际贸易,并且在这种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14、进口配额:是指政府在特定时期内对特定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者金额给予直接限制的政策措施。 15、最惠国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 16、里昂惕夫之迷:根据H-O理论,里昂惕夫用美国1947年200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其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验证时,结果却得出了与H-O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 17、关税壁垒:是指用征收高额进口税和各种进口附加税的办法,以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手段。 18、非关税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简答(部分)

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经济、文化等各种对外交往而发生的,必须立即结清的外汇收入与支出。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2、欧洲货币:指货币离开发行国被其他国家经营。 3、欧洲货币市场: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储蓄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市场。 4、外国债券:是指筹资者在国外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的货币为面额的债券。 5、欧洲债券:是指筹资者在某货币发行国以外,以该国货币为面额发行的债券。 6、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它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担保,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国际信贷方式。 7、国际直接投资:指一国居民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得经营管理权的跨国投资活动。 8、国际储备: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资产的总称。 9、外汇风险:是指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价值变化给其持有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外汇风险按其内容不同,大致可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转化风险。 10、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根据市场货币供求变化,任其自由涨落,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原则上不加限制,也不承担义务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样的汇率就是浮动汇率制。 11、国际金融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参与主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 12、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或美式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或100)的本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币的一种方法或是用若干数量的外币表示一定单位(1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 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

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对于单一厂商来说,均衡时,即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MRTS=w/r。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国际金融 羊群效应:某些有影响的国际资金的突然行动,会带来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纷纷效仿,从而很容易对经济形成严重冲击。某些投资机构就利用了国际资金流动的这一特点,有意识通过散布某些信息而诱发市场恐慌情绪,通过从众心理来实现其意图。 劳尔森-梅茨勒效应:如果居民要维持他们原有的生活标准,那么势必在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吸收支出,也就是说,贬值可能增加自主性吸收支出。 预期自致性货币危机:在货币危机的成因上,这种货币危机的发生与国际短期资金流动独特的运动规律有关,它主要是由于市场投机者的贬值预期心理造成的。这种投机预期可以完全与经济基本面无关,只要它的幅度足够大,就可以通过利率变动最终迫使政府放弃平价,从而使这一预期得到实现。 蔓延性货币危机:在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一国发生货币危机极易传播到其他国家,这种由其他国家爆发的货币危机的传播而发生的货币危机被称为“蔓延性货币危机”,货币危机最容易传播到以下三类国家:第一类是与货币危机发生国有着密切的贸易联系或者是出口上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第二类是与货币危机发生国存在着较为相近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尤其是存在潜在的经济问题的国家;第三类是过分依赖于国外资金流入的国家。 一价定律:对于可贸易商品,套利活动将使它的地区间价格差异保持在叫嚣范围内。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则同种可贸易商品在各地的价格都是一致的,我们将可贸易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称为“一价定律”。 弱(相对)购买力平价:对绝对购买力平价假定的放松而得出的,它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使一价定律并不能完全成立,同时各国一般价格水平的计算中商品及其相应权数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各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以同一种货币计算时并不完全相等,而是存在着一定的、较为稳定的偏离。 三元悖论(克鲁格曼三角):如果将资金的完全流动、稳定的汇率制度、独立的货币政策作为三个独立的目标,那么经济当局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目标,而必然放弃另外一个目标。因市定价: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定价理论,如果垄断厂商能够对市场进行分割,那么会根据这些市场不同的需求弹性来确定不同的价格。 沉淀成本:如果一个出口商为了进入一国市场已经付出了很多成本,并且这些成本是难以收回的,即沉淀成本较高,那么在汇率发生大幅度变化的时候,出口商会尽量通过内部消化而避免调整在出口国的价格,以防止由于调价失去市场份额而使得先期投入的成本付诸流水。汇率移递(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汇率变动引起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化幅度。 荷兰病:当本国发现矿产资源时,由于矿产开采后可以直接出口,因此可贸易部门的产出提高了,在矿产产出上升的同时,原有可贸易品部门的制造业产出将出现一定下降,这主要是本国货币升值带来的制造业出口竞争力下降引起的,矿产的出口越多,制造业的产出下降就越大,因此,自然资源的发现往往将通过本币升值而损害本国原有的制造业部门。在20世纪60年代,荷兰发现了大量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由此带来的贸易顺差与货币升值,使得荷兰的制造业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 贬值税效应:货币贬值后,对同样数量的进口品的支出将上升,这就会导致对本国产品需求的下降,这实际上是货币贬值加在社会总需求上的一种赋税,称为“贬值税”。 冲销式干预(sterilized intervention):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在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 非冲销式干预(unsterilized intervention):指不存在相应冲销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它引起了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相对价格:Px/Py为X的相对价格,含义是用Y代替货币作为X的计价单位,表示用一个单位的X与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的Y的数量。相对价格曲线又可以表示国民收入预算线。 贸易条件:(对出口X的国家来说)。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前的均衡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贸易利益越大。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条件变大)意味着一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交换利益:如果个体之间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或者不同的偏好,通过相互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图示:生产者来不及调整产量条件下,消费者福利的改善) 专业化利益:个体或国家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较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强调国库和王室成员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最重要标志。故主张取消进口、鼓励出口。 比较优势:如果,则称A国在X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人均资本存量:是要素禀赋实际衡量的估算值。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两种商品的资本劳

动投入比例为:kx=Kx/Lx,ky=Ky/Ly,若kx>ky ,在相同的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H-O定理: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罗伯津斯基线():新旧均衡点的连线,向右下方倾斜 偏向出口的增长: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出口部门 偏向进口的增长: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 纯粹的增长利益:在不考虑贸易条件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对一国福利的改善 转移支付利益:贸易条件的恶化抵消了部分经济增长利益,这不扽利益一转移支付的形式为他国享有 悲惨增长():如果转移支付的那部分利益超过了经济增长的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经济增长前。前提:偏向出口部门增长、大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出口产品需求弹性低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特定要素(): 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其他部门的需要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BOP)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因 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货币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将国际收支按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出来的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自主性交易项目差额为零 ?国际收支均衡(BOP Equilibrium):指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 衡,即国内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 ?经常账户记录一国对外最经常发生的经济交易。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 要的账户。它反映了一国和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表现了一国的创汇能力,影响和制约着其他账户的变化。 货币和服务账户;初次收入账户(收入);二次收入账户(经常转移) ?资本和金融账户是对引起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转移的交易以及引起对外资产和负债 发生变化的交易进行记载的账户,主要反映资本的国际流动。 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主要反映资产所有权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转移。包括两个子项:资本转移:包括债务减免和投资捐赠;非生产资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放弃。 金融账户(Financial Account ):主要记录引起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增减变化的交易。 (1)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具体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认股权。其他投资: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等。 (2)储备资产: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来调节国际收支的资产。 错误与遗漏(Errors and Omission) 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人为设置的、以轧平借贷差额的一个项目。 (原因:资料来源渠道复杂,资料不够全面,资料本身不够准确和真实) ?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s):指一国居民根据自主的或自发的获取商业利 润的动机而进行的交易。 ?调节性交易(Accommodating Transactions):指为调节或弥补自主性交易不平衡而进行 的交易,又称补偿性交易。 ?贸易差额:商品进出口流量的净差额,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的定义: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学科。等收益线:是指在产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能够带来同等收益的两种产品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点的轨迹。它表示线上任何一点所代表的两种产品组合带来的收益都是相等的。 等产量线(U1,U2,U3):表达投入品数量与产出量之间的纯技术关系,它表示要生产出一定数量的产品,等产量线上每一点所代表的两种要素组合都是有效率的。 等成本线:既定的成本可购买的两种要素各种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机会成本: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 所谓悲惨增长(贫困化增长):是指随着贸易的进行,一国进口需求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增长利益完全被贸易条件恶化导致的转移至他国的利益,使得一国总体福利水平下降。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边际收益:在现有产量水平下,厂商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能获得的额外收益。 贸易政策:是各国政府基于本国某种利益上的考虑,对对外贸易活动所采取干预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 关税概念: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赋。 名义保护率:是指某种进口商品进入一国关境时该国海关根据海关税则所征收的关税税率。 有效保护率:指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 配额: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金额加以限制。 出口补贴:一国政府为改善本国企业的贸易地位有时会向国内生产者提供补贴。 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对所投入的资金的实际运行过程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权的投资。 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不直接操纵或影响资金的实际运行过程的投资,

国际金融全面完整名词解释

1.外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以用于国际支付和清偿国际债务的金融资产,其主要形式有外币存款、外币票据、外币证券及外币债权。 2.国际收支:(狭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外汇收支的综合。 (广义)是一国或地区在—定时期内所进行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的综合(或系 统记录)。 3.国际收支平衡表:一个国家系统地记录一定时期,各种国际收支项目及其金额的统计报 表。 4.国际储备: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其货币汇率和作为对外 偿债保证的,各种形式资产的总称。 5.特别提款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记账单位,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 权利,是作为其原有提款权即普通提款权的补充。 6.汇率:一个国家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7.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8.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表示的汇率。 9.美元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美元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各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10.浮动汇率制:指一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不加以固定,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界限,而 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自发决定本币对外币的汇率。 11.固定汇率制:是两国货币的比价基本固定,并把两国货币汇率的波动范围规定在一定幅 度之内的汇率制度。 12.即期外汇业务:即期外汇交易是在交易契约达成后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 13.远期外汇业务:外汇买卖成交后,于两个营业日以外的预约时间办理交割的外汇业务。 14.两角套汇:(直接套汇)指利用某种货币在两个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在两个市场同时买 卖同一种货币,以牟利的外汇交易。 15.三角套汇:(间接套汇)指利用三个外汇市场中,三种不同货币之间的交叉汇率差异,赚 取汇率差额的一种套汇交易。 16.外汇风险:指在一定的国际经济交往中,因汇率变动,给外汇持有者带来的经济收益或 经济损失。 17.外汇管制:(广义)指一国对外汇的获取、持有和使用以及在国际支付或转移中对使用本 币或外币而进行的管理。 (狭义)又称外汇限制,是指一国对国际收支经常项下的外汇支付采取各种形 式的手段加以限制、阻碍或推迟。 18.逃汇:违反国家规定,逃避监管,将外汇资金移存境外的行为即为逃汇。 19.套汇:违反国家的规定与监管,通过第二者或第三者采取欺骗或虚假手段,以人民币或 物资套(骗)取外汇的行为即为套汇。 20.欧洲货币市场:经营欧洲货币存放、借贷、和投资业务的市场。或在一国境外,进行该 国货币存放、借贷和投资的市场。 21.欧洲债券: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工商企业、地方政府、团体以及一些国际组织,为了筹措 中长期资金,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家以外的货币所标示的债 券。 22.金融期货:是指交易双方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按双方商定的价格,买卖特定金融资产的 合约。 23.外汇期货:是在有形的交易市场,通过结算所的下属成员清算公司或经纪人,根据成交 单位、交割时间标准化的原则,按固定价格购买与卖出远期外汇的一种交易。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国际经济学 答:国际经济学主要研究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它也分析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商品劳务和资金的流向,分析直接约束这个流向的政策和这些政策对国家福利所产生的效应。这种国家间的经济依存关系受国家间政治、社会、文化及军事关系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这些因素。 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表示一国利用最优技术充分使用其资源生产的两种商品各种不同组合的曲线。 机会成本:是指增加某种商品(x)的生产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y) 的数量。用y商品来衡量的每单位x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为:x的机会成本=△y/△x。 相对价格:一国商品价格与另一国商品价格的比值。 社会无差异曲线:所谓无差异曲线是用来反映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提供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点的轨迹一般均衡:是指在完全竞争和资源稀缺的条件下,所有市场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状况。 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孤立地研究个别决策者(公司或国家)的学科。 国民供给曲线:经济学用一种曲线来反映商品价格和供给量的相互关系,称之为供给曲线。 国民需求曲线:在国民收入给定的情况下,商品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需求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用曲线来表示,称为需求曲线。 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MRT)定义为:一国要多生产一件某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由生产点上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给出。 边际替代率。社会无差异曲线可用边际替代率来表示(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定义为:在同一无差异曲线上,一国为需求一单位第二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第一种产品的数量。 MRTS: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又叫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of labor for capital in production, MRTS):表示某公司在等产量线上增加1单位劳动力要放弃多少资本,为等产量线上一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第二章: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汇率基础理论】 外汇——指外国货币或心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即期汇率——指目前市场上两种货币的比价,用于外汇的现货买卖。 远期汇率——指当前约定,在将来某一时刻交割外汇所用的两种货币比价,用于外汇远期交易和期货买卖。 固定汇率——指本国货币当局公布的,并用经济、行政或法律手段维持其不变的货币与某种外国参照货币(或贵金属)之间的固定比价。 浮动汇率——指由外汇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本国货币当局不加干预的货币比价。 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用两国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即外国商品与本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有效汇率——是某种加权平均的汇率,最常用的是以一国对某国的贸易在其全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为权数。 一价定律——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可贸易品价格相同。 绝对购买力平价——在一定的时点上,两国货币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 相对购买力平价——即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要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动成比例。 直接标价法——固定外国货币的数量,以本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间接标价法——固定本国货币的数量,以外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本国货币的价格。

套补的利率平价——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大约等于两种货币的利率差。利率低的国家的货币,其远期汇率必然升水;利率高的国家的货币,其远期汇率必然贴水。 非套补的利率平价——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利率低的国家的货币,市场预期其远期升值;利率高的国家的货币,市场预期其远期贬值。 汇率超调——指一个变量对给定扰动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了其长期稳定均衡值,并因而被一个相反的调节所跟随。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起因在于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存在“粘性”或者“滞后”的特点。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经常账户——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错误与遗漏账户——一种抵消结账时出现的净的借方或贷方余额的账户,数目与上述余额相等而方向相反。 临时性不平衡——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 结构性不平衡——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货币性不平衡——指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收入性不平衡——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周期性不平衡——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金融名词解释

第二章 1.Balance of payments: The set of accounts recording all flow of value between a nation's residents and the residents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during a period of time. 2.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Complementing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accounts is a balance sheet called 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 第三章 1.Foreign exchange:Foreign exchange is the act of trading different nations’ moneys. 2.Exchange rate : An exchange rate is the price of one nation’s money in terms of another nation’s money. 3.Spot exchange rate: The spot exchange rate is the price for “immediate” exchange. 4.Forward exchange rate:The forward exchange rate is the price set now for an exchange that will take place sometime in the future. 5.Foreign exchange swap外汇互换:A foreign exchange swap is a package trade that includes both a spot exchange of two currencies and an agreement to the reverse forward exchange of the two currencies. 6.Arbitrage: The process of buying and selling to make a (nearly) riskless pure profit. 7.Depreciation: Under the floating-rate system a fall in the market price of a currency. 8.Appreciation:Under the floating-rate system a rise in the market price of a currency. 9.Devaluation : A discrete official reduction in the otherwise fixed par value of a currency. 10.Revaluation重估: The antonym describing a discrete raising of official par. 第四章 1.Exchange-rate risk : If the value of the person’s income, wealth, or net wealthy changes when exchange rates unpredictably in the future. 2.Hedging : Hedging is the act of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a net asset or net liability position in the foreign currency. 3.Speculating: Speculating is the act of taking a net asset position (“long”) or a net liability position (“short”) in some asset class, here a foreign currency. 4.Forward exchange contact: Forward exchange contact is an agreement to buy or sell a foreign currency for future delivery at a price. 5.Forward exchange rate:It is the exchange rate at which a bank agrees to exchange one currency for another at a future date when it enters into a forward contract with an investor. 6.Currency futures: Currency futures are contracts that are traded on organiz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