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16T12:48:52.96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1月下作者:罗妙华[导读] 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对策。

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地铁项目在不断的发展,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是地铁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地铁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营事故风险也有所提升,需要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针对这种情况,文章将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首先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进行总体概述,并分析其建设现状及主要运营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对策。

关键词: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引言

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中枢,需要短时间内容纳大量的流动人口,地下封闭狭长的载客环境,决定了其突发事件预警、处置与恢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进入21世纪,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与公共卫生等类型的地铁突发事件频发,地铁运营应急管理工作的脆弱性日益突出。为此,研究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成为各国政府和地铁公司关注的热点。 1地铁运营应急管理概述

应急管理(EM)是针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预防、监控、处理和恢复机制。根据我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对应急管理的定义,应急管理是基于突发事件全过程的管理行为,具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阶段、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阶段、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处理阶段,以及突发事件的善后和恢复阶段。在预防准备阶段,要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和人员组织结构,制定应急管理预案,并对应急方案的实施进行模拟演练。在监测和预警阶段,主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管理对象的运营状态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时及时发出告警。在突发事件发生阶段,则根据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人员和物资,展开救援和事态控制行动,最后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做好善后和补救事宜,并根据应急处理过程,对应急方案作出调整,不断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目前我国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主要以“一案三制”制度为基础,即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 2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运营风险分析 2.1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构建起步于2003年的“非典”事件,并逐渐形成了“一案三制”管理体系。在城市地铁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也以“一案三制”概念为基础,构建地铁应急管理体系。从地铁运营系统来看,该系统是由地铁车站、行车轨道、列车、机电设备和管理人员和乘客组成的复杂系统,各构成因素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影响作用。为确保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必须对地铁运营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可以将其划分为四大组成要素,即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按照地铁运营状态进行划分,又可以将地铁运营划分为正常状态、非正常状态和紧急运营状态,开展应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对紧急运营状态下的事态发展进行有效控制,而其体系构建则贯穿于地铁运营的全过程中。从目前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程晓卿等人基于“一案三制”制度详细阐述了地铁应急管理中的预案、体制、法制和机制构建策略。刘光武等人基于广州地铁的运营调查结果,探讨了应急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王英杰等人则引入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提出一种应急预案管理模式。此外,还有学者将PDCA理论应用到地铁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为应急管理体系的改进与提高提供支持。

2.2地铁运营风险分析

地铁运营风险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人员因素,在各影响要素中占据主要地位,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多数地铁运营突发事件都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包括工作人员和乘客两个方面,可能因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乘客对地铁设施的恶意破坏,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2)设备因素,主要来源于供电系统、动力照明系统、通风排烟系统以及地铁列车系统等,因设备运行故障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容易造成严重的人身生命财产损失;(3)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比如由地震引发的地铁隧道围岩结构变迁等自然灾害事故,以及恐怖袭击事件、落轨自杀事件等引起的恶性事件;(4)管理因素,包括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地铁运营技术水平等,可能因管理机构和职能的缺失,导致可预见事故因素没有得到有效排除和控制,进而引发风险事故。 3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对策

3.1“一库三制”应急管理体系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应满足政府和地铁公司对于突发性运行事件的控制要求,将突发事件给公众造成的伤害降至最低。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在详细分析地铁运营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全方面的管理思想和智能化管理手段,将风险控制提前化,建立动态的应急管理体系。基于我国现行的“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制,综合智能化管理方面的考虑,应构建集应急知识库、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和应急法制于一体的“一库三制”管理体制,具体体系架构图如图1所示。

城市地铁应急管理的研究

Open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交通技术, 2014, 3, 96-101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cd6076251.html,/journal/ojtt https://www.360docs.net/doc/cd6076251.html,/10.12677/ojtt.2014.34014 Research on the Metro Emergency Management Xin Liu, Qian Xia 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Email: 5822523@https://www.360docs.net/doc/cd6076251.html, Received: May 5th, 2014; revised: Jun. 4th, 2014; accepted: Jun. 13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cd6076251.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By widely absorbing the foreign experiences on the Metro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urban metro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metro emergency management, mainly in organization system, prevention and early warning, graded response, and safeguard measures. Keywords Metro, Emergencies, Emergency Management 城市地铁应急管理的研究 刘欣,夏倩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兰州 Email: 5822523@https://www.360docs.net/doc/cd6076251.html, 收稿日期:2014年5月5日;修回日期:2014年6月4日;录用日期:2014年6月13日 摘要 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城市地铁应急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地铁系统发展现状,对地铁应急管理主要从应急抢险组织体系、预防与预警、分级响应、保障措施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要点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要点 近年来,各大城市都加大地铁建设以解决日益紧张的交通压力。随着地铁网络化运营,客流的急剧增加,地铁运营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地铁运营的根本任务就是将旅客安全及时地运送到目的地。地铁运营的目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地铁运营必须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位置。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与运营安全有关的因素可以划分为四类:人、机器、环境及管理。以管理作为控制、协调手段,协调人、机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反馈作用将系统状态的信息反馈给管理系统,从而改进安全管理方法,最终得到更为安全的系统。 运营的安全管理是指管理者按照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对运输系统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危险控制的一切活动。该定义包括五个方面的含义: 1. 运营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消灭和减少运营事故及其损失。 2. 运营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各级管理人员。 3. 运营安全管理的对象是人(基层作业人员)、财(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等)、物(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等)、信息(安全信息)等。

4. 运营安全管理的方式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 运营安全管理的本质是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使各种矛盾向有利于运营安全方面转化。 安全系统管理的基本内容可包括:总体管理、重点管理及事后管理 一、总体安全管理 在运营管理工作中,一切服务于安全生产的各管理部门,为确保运输安全所做的工作都应纳入总体安全管理的范畴。 包括:安全组织、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信息、安全资金等。 运营安全总体管理 1.安全组织管理 是安全管理的实施主体,负责安全的组织领导、协调平衡、监督检查工作,使安全管理体制有效地正常运转,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2.安全法规管理 任务是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轨道运营安全的法律、法规等条文规定,对各种运输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进行研究、制定、修改、完善、贯彻和落实,使运营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

地铁项目公共场所涉电设施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预案

目录 1、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2、公共场所涉电设施的安全管理 (1) 2.1适用范围 (2) 2.2涉电设施的安全管理 (2) 3、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 3.1事故类型 (2) 3.2危害程度分析 (3) 4、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 5、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 5.1 应急组织体系 (4) 5.2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职责 (5) 6、预防与预警 (5) 6.1危险源监控 (5) 6.2预警行动 (6) 7、信息报告程序 (7) 7.1信息保障 (7) 7.2报告原则 (7) 7.3报告程序 (7)

8、应急处置 (8) 8.1响应分级 (8) 8.2响应程序 (10) 8.3处置措施 (11) 9、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4) 10、应急培训与演练 (14) 10.1修订 (15) 10.2培训 (15) 10.3演练 (16) 11、奖惩 (16) 12、附件 (16)

1.1编制目的 为了及时、有效地对公共场所涉电设施和施工用电进行监控和管理,对触电事故做出应急反应,最大程度降低减少人员伤亡、事故损失程度和不利影响。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今69号);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29639-2013); (8)《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建质﹝2014﹞34号); (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8号); (10)《福州市城市地铁有限责任公司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11)《福建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3)福州地铁5号线1标各类设计文件、图纸及相关规范; 2、公共场所涉电设施的安全管理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及构建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及构建 发表时间:2019-07-29T16:21:50.9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王雪松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出行是乘客的基本需求和首要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作为出行的承担着,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安全出行是乘客的基本需求和首要标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作为出行的承担着,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主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构建 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概况 在我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相关管理部门主要通过加强安全设施的设置,以及在轨道交通空间上的安全性考虑。对于现在的城市轨道交通而言,由于其本身大部分是较为封闭的空间,所以,首要要注意的就是消防问题,一方面,务必要确保相关消防用具能够有效使用,并定期检查消防用具是否合格,其次,消防所用的安全通道保持通畅,不能有杂物堆放;另一方面,对于轨道交通所使用的材料要尽可能地耐火,其所连接的动力系统所使用的电缆也要有防燃材料的使用。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火灾灾情的扩大,从而减少当火灾发生时的经济损失。此外,在轨道交通的站台设计上,也要进行安全的考虑,尤其是屏蔽门的选取上,要考虑实际情况。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安全管理工作是项长期工作,且始终处于运动变化过程中。我国体制改革事业不断推进,包括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在内的单位、职能、人员、制度等因素也都随之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疏漏之处产生,比如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考核和相关措施不到位等。 2.2由于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监管措施,安全监管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2.3相对于较为完善、先进的硬件设施,轨道交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距离工作实际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 2.4在提供交通服务的同时,对乘客安全宣传工作力度不够,许多乘客缺乏安全乘车知识,发生意外时不能有效保护自己。 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具体应用 3.1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管理要求 3.1.1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规划和建设的时候,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现代城市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现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所以要想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重新规划和建设,需要面临的风险因素不仅非常多,而且这些风险因素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无法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不仅会直接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的施工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和标准,而且还会引发安全事故,甚至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处理的时候,为了从根本上降低风险,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对安全风险技术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并且将该体系有效的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业主要委托或者是组织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设计,在针对报告进行具体编制的时候,不仅要将编制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同时还要对城市轨道交通线位、站位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可行性报告在编制和具体应用过程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还能够尽可能降低其在后期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也就是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具体应用过程中,就先经过安全预评价,这样有利于针对当前存在于其中的一些风险进行客观分析,提前做好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有利于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3.1.2勘察阶段 勘察单位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其主要的职能作用就是要通过一系列勘察技术科学合理的利用,促使勘察结果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这样可以为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和信息作为支持,同时还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打下良好基础。勘察单位在具体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勘察过程的安全性。勘察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由于会受到不同地质、不同水文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勘察工作想要顺利开展,也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发现勘察单位在正常开展工作的时候,会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划分成为多个不同的环节,比如初步勘察、施工勘察等,任何一个阶段的勘察,都必须要与工作要求进行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对地质条件进行准确合理的判断,而且还可以直接在相关报告中明确提出施工现场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可以预测出当前存在的风险,在这一基础上,与这些预测风险进行结合,可以提前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促使勘察阶段的一系列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勘察结果具有准确性和有效性。 3.1.3环境调查阶段 在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规划和建设的时候,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缓解各个城市的交通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推动现代城市交通运输行业的稳定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具体建设之前,要提前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这样不仅有利于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提供良好环境,而且还能够尽可能实现对一些潜在风险的有效规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加大对周围环境的调查力度,环境调查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要分析环境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之间的关系。在经过分析之后,发现环境调查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具有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而且在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方案。 3.2相关管理办法 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会面临的风险因素比较多,这些风险因素如果在实践中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势必会引发更加严重的事故发生,甚至还会导致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遭受到严重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可以有效落实,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和落实符合实际要求的管理办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将安全管理、评价工作等全部都体现在管理办法中。在针对管理办法进行具体制定和落实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勘察工作、环境调查等这些工作全部都包含其中。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促使各个环节的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都可以得到有效落实,而且还能够从各个不同角度出发,实现对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项目安全生产体系及制度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项目安全生产体系及制度 1.1安全管理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杜绝死亡,消灭交通、火灾、机械、爆炸及其它大事故,消灭一切责任事故,创建安全标准工地。 1.2安全管理目标 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及轨道工程施工的特点,结合本工程的施工实际情况,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为: 1、无责任死亡事故,因工死亡率为零; 2、无拆迁工程事故; 3、无触电、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等事故; 4、无重大机电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及火灾事故; 5、无因施工造成地表沉陷及由此导致交通中断、通讯中断、漏水、漏气等重大事故; 6、无急性中毒事故。 1.3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安全总监及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安全部具体负责本合同段工程的全部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各施工队设专职安全员,各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各作业点设安全监督岗,组成一个自上而下严密的安全组织机构,建立建全完善的安全保证体系。负责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预测,预防事故的发生,严格运行各项制度,

系统管理,做到令禁止。 现场安全组织机构如图11-1所示: 图15-1 安全组织机构图 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及“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方针,依照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20081)建立建全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安全责任制,开展安全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在督促安全的前提下,全面完成项目施工任务。 1.4安全保证体系 项目部项目经理是本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安全总监对项目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负领导责任,项目副经理承担现场安全方案实施、整改落实的领导责任;项目总工承担方案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制定的领导责任;安全质量环保部负责施工安全生产督查、汇报,参与安全措施制定,有义务进行事故调查及事故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18T10:48:43.6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作者:陈志亮魏冰洁谭帮生[导读] 摘要: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中枢,需要短时间内容纳大量的流动人口,地下封闭狭长的载客环境,决定了其突发事件预警、处置与恢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中枢,需要短时间内容纳大量的流动人口,地下封闭狭长的载客环境,决定了其突发事件预警、处置与恢复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进入21世纪,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与公共卫生等类型的地铁突发事件频发,地铁运营应急管理工作的脆弱性日益突出。为此,研究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成为各国政府和地铁公司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构建随着城市地面交通压力的与日俱增,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进程不断加快,各大城市的地铁建设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地铁线路的增加使运营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在此情况,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城市地铁运营管理主要以“一案三制”概念为基础,通过整合运营管理机构、管理流程和机制等各方面要素,实现应急资源的高效调配,有效应对运营突发事件。因此,有必要对地铁运营应急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1地铁运营应急管理概述应急管理(EM)是针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预防、监控、处理和恢复机制。根据我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对应急管理的定义,应急管理是基于突发事件全过程的管理行为,具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突发事件的预防准备阶段、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阶段、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处理阶段,以及突发事件的善后和恢复阶段。在预防准备阶段,要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和人员组织结构,制定应急管理预案,并对应急方案的实施进行模拟演练。在监测和预警阶段,主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管理对象的运营状态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时及时发出告警。在突发事件发生阶段,则根据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人员和物资,展开救援和事态控制行动,最后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做好善后和补救事宜,并根据应急处理过程,对应急方案作出调整,不断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目前我国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主要以“一案三制”制度为基础,即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 2地铁运营风险分析地铁运营风险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人员因素,在各影响要素中占据主要地位,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多数地铁运营突发事件都是由人的因素造成的,包括工作人员和乘客两个方面,可能因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乘客对地铁设施的恶意破坏,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2)设备因素,主要来源于供电系统、动力照明系统、通风排烟系统以及地铁列车系统等,因设备运行故障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容易造成严重的人身生命财产损失;(3)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比如由地震引发的地铁隧道围岩结构变迁等自然灾害事故,以及恐怖袭击事件、落轨自杀事件等引起的恶性事件;(4)管理因素,包括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地铁运营技术水平等,可能因管理机构和职能的缺失,导致可预见事故因素没有得到有效排除和控制,进而引发风险事故。 3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地铁运营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地铁运营公司针对突发事件给社会和公众造成的危害而提出的,通过构建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对突发事件进行事前预防与监测、事发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而建立和完善地铁应急管理体系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 3.1应急组织机构设置 应急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是应急处理效率的关键性影响要素,在整个应急管理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最终指挥决策权,同时也是应急预案实际执行单位。在进行应急组织机构建设过程中,应明确组织组成结构,合理划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并明确结构间的隶属关系,确定各层级部门的管理责任。确保在发生突发性事故时,整个应急处理组织机构能够高效运转。从具体机构设置来看,应急管理部门主要由指挥部门、现场救援部门和日常管理部门组成。应急指挥机构具有应急管理的最高决策权,负责确定应急方案并组织实施。日常管理部门则负责平时的地铁运营监测和管理工作,参与应急机制构建,并负责管理制度的具体执行。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需要日常管理部门与现场救援部门相互配合,快速组织救援物资和设备,疏散乘客,控制事态发展。完成突发事件处理后,要对故障设备或损坏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恢复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 3.2“一库三制”应急管理体系 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应满足政府和地铁公司对于突发性运行事件的控制要求,将突发事件给公众造成的伤害降至最低。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在详细分析地铁运营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全方面的管理思想和智能化管理手段,将风险控制提前化,建立动态的应急管理体系。基于我国现行的“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制,综合智能化管理方面的考虑,应构建集应急知识库、应急体制、应急机制和应急法制于一体的“一库三制”管理体制。在该体系框架下,同构采用有针对性的应对机制,积极引入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手段,对突发事件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建立有效的预防和预警机制。在地铁系统运营的全过程中,对各要素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及时发现地铁运行的异常状态,将其控制在事态萌芽阶段。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则应发挥应急管理知识库的作用,快速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事态发展加以控制,并将造成损失降至最低。同时应建立地铁应急管理的完善机制,记录突发性事故处理过程,不断补充应急管理知识库,从而提高应急管理决策效率和事态控制能力。该框架与“一案三制”体系的主要区别是将应急预案扩展升级为应急管理知识库,利用其进行管理经验和技术的累计,为快速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提供支持,可以提高地铁应急管理效率。 3.3地铁应急决策知识库 地铁应急决策知识库为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是收集突发事件信息以及应急决策知识的保障,突发事件应急决策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做出合理的决策方案,而由于突发事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导致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往往处于非程序化、非常规以及时间紧迫的动态环境中,因此制定高效合理的突发事件解决方案成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通过收集各类突发事件形成应急管理案例库,分析各案例的解决策略形成应急决策预案库,结合地铁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知识,共同构成地铁应急决策知识库,从而为应急管理提供依据。 3.4地铁应急管理机制

地铁项目技术总结

技 术 总 结 山西晋鑫顺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二零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第二章技术服务机构介绍 第三章实施技术方案、关键技术及创新点

第一章项目概况及编制依据 一、项目概况 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作为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主骨架线路,南北向穿越太原市城区,途经了小店、迎泽、杏花岭和尖草坪四个行政区。线路沿南北向主要客流走廊敷设,联系了主城和新城两个组团,联接了迎泽、长风两个市级中心以及龙城、小店南两个市级副中心;衔接太原客运北站、太原客运南站两大公路客运枢纽;有效带动主城区南部和新城的发展,促进老城区向南部扩展,并提升主城北部地区的改造发展。 规划2号线南起小店区南部的杜家寨,沿人民路、长治路、解放路、衡山路、新兰路向北,止于北部片区的南寨,线路全长32.9km。全线共设置小店南车辆段1座、南寨停车场1座、主变电站2座、控制中心1座。2号线全线分两期工程建设,即:初期建成一期工程,即人民南路~西涧河段,全长23.647km;近期建成二期工程,即杜家寨~人民南路段和西涧河~南寨段,全长9.253km。 2号线一期工程南起人民南路站,沿人民路、长治路、解放路向北布设,北端止于西涧河站,线路长度23.647km,共设车站23座,其中换乘站7座;最大站间距1580m,为长风街~王村南街区间;最小站间距715m,为府西街~辑虎营区间,平均站间距1058m。设车辆段与综合维修基地1座,设于人民南路以东,十号路以南的地块中;设主变电站2座,分别位于龙城大街西站&北大街附近。2号线与1、3、4、5、7、8号线共用一个控制中心,设于龙城大街以北、长治路以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不仅是为乘客营造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更能在发生火灾以及故障时做好调控工作,将损失降至最小。现阶段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管理水平不高,造成影响的不仅仅是地铁运行管理企业,民众的切身利益也将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来加强对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从而有效的提升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 标签:地铁;环境控制;运行管理;操作管理;维护保养管理 前言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这也是保证地铁环境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安全性的关键。文章主要从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组成、作用、布置以及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操作管理和维修保养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1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概述 1.1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组成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主要是对地铁运行的环境进行控制,为乘客营造一个良好的乘车环境[1]。地铁环境控制系统主要包括隧道通风机、站台上下排热风机、空调新风机、中央空调组、分体空调器、多联机VRV、送排风管、空调风柜、全新风机、回风机、冷水机组、消声器、防火排烟阀门等组成。各个区域的各项配置都有着一些的差异,同时也会根据实际的地铁环境情况来对设备的型号以及运行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作用。 1.2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作用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是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监控技术等,如,ISCS 系统、FAS系统、BAS系统等[2]。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全线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进行记录、监视和控制等,能够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将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详细的显示出来,而且,能够实现对环境控制系统的控制和操作。 1.3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的布置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铁车站至少有两个空调系统组成,都是分别设置在地铁车站的两端,环境控制系统主要根据地铁空调系统的设置而布置,主要是实现对车站新风井、活塞风井、排风井等进行控制,是保证地铁空调系统正常运营的关键所在[3]。

地铁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完美版)

目录 一、安全管理目标 (1) 1.1本工程的安全管理目标 (1) 1.2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安全防范重点有以下八个方面: (1) 二、安全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体系 (1) 三、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3) 四、安全生产责任制 (3) 4.1项目经理的安全责任制 (3) 4. 2项目安全总监的安全责任制 (4) 4. 3项目总工的安全责任制 (5) 4. 4项目党支部书记的安全责任制 (5) 4. 5项目生产副经理的安全责任制 (6) 4. 6工程技术部长的安全责任制 (6) 4. 7财务部的安全责任制 (6) 4. 8物设部部长的安全责任制 (7) 4. 9工经部部长的安全责任制 (7) 4. 10综合办公室的安全责任制 (7) 4.11项目技术人员的安全责任制 (8) 4. 12项目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制 (8) 4. 13项目安全员的安全责任制 (9) 4. 14安全工程师的岗位责任制 (9) 五、安全管理制度 (10) 5. 1安全教育制度 (10) 5. 2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 (11) 5. 3安全检查制度 (12) 5. 4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2)

5. 5施工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17) 5. 6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18) 5. 7班组安全活动制度 (19) 5. 8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20) 六、安全保证措施 (21) 6. 1基坑开挖安全保证措施 (21) 6. 2矿山法暗挖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22) 6. 3盾构施工的安全防范措施 (23) 6.4地表沉陷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25) 6. 5管线的保护预防及处理措施 (25) 6. 6对停电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25) 6. 7确保环境安全和施工安全的监控量测保证措施 (25) 6. 8其它安全措施 (26) 七、应急预案 (28) 7. 1应急组织机构 (28) 7. 2成员职责 (29) 7. 3外部联络通信 (30) 7. 4应急队伍保障 (31) 7. 5应急经费、物资装备保障 (32)

应对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应对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发表时间:2016-06-15T11:05:45.5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4期作者:俞勇 [导读] 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和措置能力,是对地铁运营综合能力的考验。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和措置能力,是对地铁运营综合能力的考验。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应深入认识突发事件,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技能,确保在突发事件来临时不发生灾难,即使发生灾难,也要将灾难的损失降到最低,尽最大努力确保乘客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关键词:城市地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一、城市地铁突发事件的成因分析 涉及城市地铁交通安全和导致地铁突发事件的因素众多,无论是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还是运营阶段,都隐含着突发事件的诸多显在或潜在风险,有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也有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其基本因素可分人、物、环境和管理等4个方面。通过对国内外地铁事故的统计分析,笔者认为导致地铁突发事件的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因地铁工作人员不安全行为导致 这类事件包括作业人员错误判断、行车操作失误、超速行驶等人为触发的事件。 2.因乘客自身不安全行为导致 这类事件包括乘客个体或群体行为误入或闯入正线轨道、跳轨自杀、民众聚集扰乱场所,影响地铁正常运营的事件。 3.因地铁自身管理缺陷导致 这类事件包括地铁运营组织管理缺陷或设备设施故障、地铁车辆故障、轨道线路故障、轨道断裂、列车脱节/脱轨及相撞、列车追尾、牵引供电系统故障、照明供电系统故障、失火、电梯设备故障、隧道坍塌、车站内部坍塌以及大面积停电和地铁线路停运等事件。 4.因恐怖主义行径等社会现象导致 这类事件包括在地铁运营范围内发现可疑物品或接到恐吓、爆炸、毒气、纵火、地铁车站聚众闹事、劫持人质以及恐怖袭击等,造成线路瘫痪或大范围交通堵塞的事件。 5.因自然现象导致的事件 这类事件包括地震、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或因高温、雷击、火灾、水灾、暴雨淹没设备设施或侵袭轨道,冰冻、暴风雪等导致高架车站无法行车,台风、海啸等影响地铁运营的事件。 6.因公共卫生事件导致 这类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生化、毒气和放射性污染等造成或可能造成地铁乘客身体或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 分析上述事件,导致城市地铁突发事件的因素很多,人、物、环境和管理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影响和决定了地铁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动态变化。地铁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是由某一单一因素引发,也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发。 二、应对城市地铁突发事件的思考和建议 应急管理是一门应用科学。综观国内的相关研究,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尚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危机与忧患意识不强,重“应急”而轻“预防”;二是应急响应与快速决策能力不足;三是应急联动机制与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四是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五是应急管理培训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对城市地铁突发事件,保障地铁安全运营需进一步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1.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运营员工的误操作、乘客携带易燃物质以及恐怖袭击等重大地铁突发事故都是由人为因素引发的。因此,遏制地铁突发事件,保证地铁运行的安全稳定和谐,首先必须抓好对人的安全管理工作。相关部门要注重提高地铁员工的职业素质,并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教育,采取“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措施,树立“安全运营,人人有责”的意识;积极预防恐怖袭击,避免乘客跳轨自杀事件的发生;以维系社会秩序为目标,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运用多种资源与手段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强化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消除引发极端事件的诱因,避免地铁突发事件的发生。 2.完善地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目前,我国有关地铁安全的法规还相对滞后,应借鉴国外地铁建设管理经验,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地铁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断推动地铁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尽快出台和优化地铁应急管理相应法律法规,为地铁安全管理和建设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明确权责、指导行动、规范行为、保障权益,使地铁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更加科学和规范。 3.重视城市地铁应急预案的制定 应急预案是基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之上的应对方案,是地铁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内容应包括危害因素、事件类型、事发场所或部位、事件等级、处置目标、工作组织、岗位职责、处置流程、预案仿真及培训演练等。 4.注重地铁应急预案实战演练 加强地铁职工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要充分考虑地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责任分工、力量编成、处置程序和措施等要细化分解。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应急预案实战演练,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变处置灾害事故的技能,也可及时检验救援装备是否足够、运营设备是否完好以及各部门、各工种间协同作战的程度,起到促机制、磨预案、练队伍、保协同的作用。 5.加强基础设施安全检查与管理 据统计分析,机械设备故障是导致国内地铁事故的主要类型,其直接原因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由扶梯故障导致的踩踏事故是我国目前地铁运营的主要事故类型之一。因此,相关部门要树立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观念,加强地铁各类设施的日常检查,注重维修与保养。同时,要建立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体系,实行单位负责人负全责的风险隐患排查制度、应急管理工作绩效

地铁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参考文本

地铁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地铁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参考文 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市开展了“北京市轨道交 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及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 20xx年9月,研究成果首先在北京地铁9号线试用。目 前,北京地铁11条新线建设中全面推广应用了《北京市轨 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及信息化管理系 统,显著提升北京地铁建设安全风险管控的规范化、信息 化水平,有效控制了工程建设风险。 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核心思想 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的核 心思想是,对地铁建设工程安全风险以预防为主,加强各 阶段安全风险的预控与管控。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包

括岩土工程勘察与工程环境调查、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和工后阶段。规范、完善建设单位、各相关参建单位在安全风险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责任及工作内容。着重规范、完善施工风险控制的信息报送、预警和分级响应的内容和程序。 该体系还提出了“施工单位全面监测第三方监测单位重点监测,施工、监理、第三方监测单位现场巡视,风险预警以第三方监测单位为主”的预警管理模式;提出了北京地铁第三方监测的工作要求;提出了现场巡视的思想,并且分工法(盾构法、明挖法和矿山法)、分对象(工程自身与周边环境)提炼,形成了现场巡视的工作内容与重点;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针对开挖面地质状况、支护结构体系及基坑或隧道周边环境进行巡视,同时要求监理单位对施工工艺及设备、施工组织管理及作业状况等进行巡视。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

一、名词解释 1. 线路能力:在采用一定的车辆类型、信号设备和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 系统线路的各项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列车数。 二、填空题 1.从运营功能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大体可分为、 、。 列车运行系统、客运服务系统、检修保障系统 三、简答题 1、请简述城市轨道运营特性。 参考答案:1)系统联动性。2)时空关联性。3)调度指挥集中性。4)管理的严格性。5)服务的安全可靠性。 四、材料分析题(25分)灵活出题及作答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城市,地铁线路为政府所有,交由政府股份占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经营。政 府在审批地铁规划时,将周边部分土地开发权按照地铁建设前价格交给该地铁公司负责开发。 哪些特点? 2. 试参考外部性理论,分析该城市地铁的盈利模式。 答案:1. 官办半民营模式。线路为政府所有,交由政府股份占主导地位的上市公司经 营。 2. 地铁建设促进沿线房地产业发展是地铁行业的正外部性之一。外部效益内部化是解决 外部性问题的一个思路,通过将沿线土地开发权和地铁建设经营权绑定,实现了外部效益的 内部化。从所给数据可以看出,物业发展(房地产)贡献了相当一部分利润,是该城市地铁 运营公司的重要盈利来源。沿线土地开发,带来了更多的客流,进一步促进了地铁主业的盈利。 3.2 典型例题及答案 1. 面对大客流时,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疏散客流。试列举一些常用的措施。 大客流组织的主要措施包括:1)增加列车运能。2)增加售、检票能力。3)采取临时 疏导措施。4)关闭出入口或进行进出分流。 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列车折返方式可根据折返线位置布置情况分为站前折返和站后 折返两种。试从运营的角度分别分析两种折返方式的特点。 站前折返时,列车折返的过程中会占用区间线路,从而影响了后续列车的闭塞,并且对 行车安全保障要求较高。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中较少采用这种折返模式,特别是当行车密 度高、列车运行间隔短的条件下,一般不会采用。站前折返的优点在于渡线设置在站前,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项目建设的投资,缩短列车走行的距离。国内外的城市轨道交通通常采 用站后折返的方式。站后折返时,列车在中间站、终点站利用站后渡线进行折返作业。这种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1.适用范围 一、本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坚决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为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 二、安全生产是衡量地铁2号线消防维保项目部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必须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努力钻研技术业务,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确保人身和施工安全。 三、新职工和改职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地铁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培训学习,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工作。 2.施工作业基本安全制度 2.1项目启动施工安全作业要求 2.1.1新设备启用前,设计、施工部门应配合,对接收单位的使用维护人员进行培训。 2.1.2项目组成员认真学习施工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2.1.3工程施工用电时必须依据电源插座规定的负荷进行用电,不得超过电源插座规定 的负荷。 2.1.4工程施工过程中,电源插座周围不得摆放易燃、易爆、液体或金属等物体,避免 由于液体洒溅或金属物遗撒等原因使电源插座受损,产生漏电或短路现象。2.1.5项目组成员必须听从项目经理的调动,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2.1.6为维护公司企业形象及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组成员不得追逐、 打闹、玩戏。 2.1.7工程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异常或其它异常情况应及时与用户沟通,以便及时核 查排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1.8项目组成员在施工中不得擅自改动即有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实施计划施工。

2.1.9项目的实施调试工作与施工现场的正常作业原则上要避免交叉、并行作业,非施 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如确需交叉、并行作业,必须制定安全措施预案, 防止发生事故。 2.1.10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 作。 2.1.11工程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整理,以保持工程施工现场的整洁。 2.1.12工程人员下班离开工程施工现场时,必须将工具、仪器仪表、照明、电源插座及 电脑主机和显示器等用电设备关闭。 2.1.13系统在线运行时,未经使用或维护部门的许可,项目组人员不得对系统进行操作。 2.1.14未经使用或维护部门许可,项目组成员不得随意进入设备机房,更不得随意操作, 使用工程施工现场的任何设备或工具。 2.2 基本规定 2.2.1三不动: 1、未登记联系好不动; 2、对设备性能、状态不清楚不动; 3、正在使用中的设备(指已办理进路或闭塞的设备)不动。 2.2.2三不离: 1、工作完后(配合作业后),不彻底试验良好不离; 2、影响正常使用设备缺点未修好前不离; 3、发现设备有异状时,未查清原因不离。 2.2.3四不放过: 1、不查清事故原因不放过; 2、不落实造成事故责任者不放过 3、按事故等级未追究相关行政领导责任不放过; 4、没有吸取教训,做出预防措施不放过。 2.2.4七严禁: 1、严禁甩开联锁条件,借用电源动作设备; 2、严禁采用封连线或其他手段封连各种信号设备电气接点

地铁运营的应急管理

地铁运营的应急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全面保障地铁运行安全,对城市轨道部门制定的规程、法规以及应急预案需要有效协调与管理。现阶段的应预案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共享性差、修改查询困难、管理分散等不足。需要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地铁网络化运营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全面推动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开展。地铁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受人、机、环境的影响,使运营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具有随机性、复杂性。如列车的晚点、客流增减、运营秩序的紊乱、突发事件及设备故障等的影响,都要求行车组织者在运营组织工作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合理地采取行车调整措施,使列车尽可能按列车运行图安全、准点行车。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情况下进行行车调整时,使用的调整方式并非单一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多种方式并行,这时将增加行车调度员关注点及操作量,产生更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在进行行车调整时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人员、设备、设施的潜能,维持降级运营服务,又将行车调度员的关注点及工作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做到安全与效率并重。 一、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地铁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突发事件和故 障,严重影响这交通的正常运行。交通运营部门对于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以及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与故障,制定了不同的应急

预案。但是,这些应急预案或者法律法规基本上以打印文稿的形式存在,且存在于不同的部门,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问题与不足。 1、地铁行车组织中调度调整的作用随着各大城市地铁建设发展的加快,有关地铁行车组织的调度调整方式研究也得到了重视。地铁的运营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过程中充满着变化和复杂程序的配合,也会发生更多不确定的情况。地铁运营受到客流量、时间晚点、突发事件以及设备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应对这些变化的因素时需要行车调度做出及时的调整,以解决问题,使地铁列车能够按照列车运行图运行。 2、面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行车调度调整最具有影响关乎整个行车组织的安全运营,所以要以安全为原则进行科学的调整,运用地铁的设施设备,保证地铁一定的运营状态,降低突发事件和紧急状况下对地铁的不良影响。查询搜索不方便:应急预案或者法律法规基本上以打印文稿的形式存在,且存在于不同的部门,数量繁多,要想进行特定预案的查询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查询步骤也非常复杂、繁琐。 不容易进行修改与更新: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需要根据 实际情况的动态变化以及经验技术的积累,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改。现阶段,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应急预案,很难进行修改和更新,而且,修改更新的步骤非常复杂。 不容易实现资源共享:虽然说,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是不同的,但是,有许多的操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值得相互借鉴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