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界的励志故事4个

体育界的励志故事 美国冰球夺冠奇迹
1956年,苏联开始参加奥运会冰球赛,五次夺冠,只有1960年让美国人偷走了金牌。1980年奥运会,美国派出了队史最年轻的冰球队:大学生加点职业联赛球员拼凑起来。半决赛,美国遭遇苏联。苏联以招牌的快速配合压倒,美国队则阻截运球、控制无球队员的防守、不惜用大量冲撞遏制苏联人的速度——0比1,1比1;1比2,2比2;2比3;3比3。当美国队神奇的4比3反败为胜时,CBA解说员麦克尔斯脱口怒吼:
“你相信奇迹吗!?是的!!”
美国淘汰苏联,随后击败芬兰夺冠。哪怕去掉美苏冷战的政治因素,这依然是不朽的传奇。
体育界的励志故事 波士顿红袜破咒逆转
1918年,波士顿红袜的“圣婴鲁斯”被卖去纽约扬基,他愤怒的说:“我从没想到要离开波士顿,但那些老板……不要把责任都推到我身上,如果我要背负叛徒之名,那么红袜就要以永远夺不了冠军而作为代价。”
“圣婴诅咒”延续了86年。直到2004年10月17日美国联盟决赛,扬基3比0领先波士顿红袜。诅咒似乎又要生效了:MLB历史上有26支球队面临0比3,没有一支球队能扳到哪怕3比3平。逆转?更别想。
可是波士顿做到了。71小时候,红袜4比3逆转扬基。美联社干脆的说:“这是史上最伟大的系列赛。没有之一。”
然后……
波士顿红袜完美封杀了红雀。史上第一次从0比3扳到4比3。以史上最伟大的系列赛为契机,红袜看到了上帝的微笑,就此终结了86年的诅咒。长近一个世纪的等待,足以让一个婴儿成为白发老人的守候,经历过最惨痛的绝望和最欢欣的神奇逆转后,他们终于拿到了冠军。
体育界的励志故事 光荣之路神话
1964-75的十二年间,伟大的UCLA拿到十个冠军。仅有的两次例外,一是1974年大卫·“天行者”·汤普森的北卡州大奇迹,二就是1966年的“光荣之路”神话——

德州西部大学是个普通穷大学,只请得起高中女篮教练唐·哈金斯做主帅,还得请人家暂时住男生宿舍。可是哈金斯制造了奇迹:在美国种族主义猖獗的60年代,他启用了七位黑人球员。这支队伍没有一个明星球员,可是一路冲破阻碍,决赛面对肯塔基,对手拥有四届NCAA冠军的伟大教练阿道夫·卢普,以及他此前四次NCAA决赛全部夺冠的履历。在全国一片置疑黑人球员的呼声中,哈金斯带领德州西部大学夺冠,一脚踹飞了所有种族主义言论,也给肯塔基的二年级前锋帕特·莱利(那时他还青春年少)刻下了永恒的心理阴影。2006年,根据这个故事拍就的电影《光荣之路》,还特意请莱利他老人家出镜,陈述往事呢。
体育界的励

志故事 体育改变命运
王室成员一直是英国人热议的话题,比起女王、王子、公主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嫁入王室的王妃更被人们所关注,从曾经的戴安娜,到如今的凯特。一方面是王妃们美丽的外貌、优雅的气质使人着迷,成为人们模仿的典范,另一方面,这种一下子改变命运的“灰姑娘”式的故事让人向往。
戴安娜、凯特通过婚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而奥运会赛场也是一个改变命运的大舞台。索马里的法拉赫和穆罕默德分别参加伦敦奥运会女子400米和男子1500米比赛,今年4月,索马里奥委会主席和足协主席被炸身亡,这个饱受干旱、饥荒和战乱折磨的国度,奥运梦想让他们暂时忘却苦难。
如果不是跑步,他们很可能拿着武器在枪林弹雨中煎熬。美国姑娘罗布尔斯,在选拔赛前才找到赞助商,筹到来伦敦的经费。而在美国代表团里,NBA球星一年赚到好几千万,可有的项目的运动员却为盘缠发愁。不可能拿到奖牌的罗布尔斯淡然地说,举重让别人认识了我,我为穿不了比基尼的人树立了榜样。
中国的射击姑娘易思玲最后两枪扭转乾坤,这个15岁时萌生打工念头的湘妹子,替中国代表团抢下头功,奖金收益上百万。孙杨在伦敦顺利拿下两块金牌后,广告代言将迈入亿元俱乐部。直到今天,曾经走到退役边缘的陈定,在生日当天当上了奥运冠军。最后时刻入选奥运代表团的李雪芮,成为了羽毛球的新女皇……奥运会赛场上一次又一次上演着“灰姑娘”的神话,也一次又一次地改变着运动员的命运。
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说,奥运会是改变许多青年人人生轨迹和生活方式的唯一途径。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证。当年中考失败,他在职高里发愤图强考进拉夫堡大学,在中长跑中崭露头角,并两夺奥运会冠军。没人比塞巴斯蒂安·科对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激励一代人”更能感同身受,是体育成就了他的今天,他也希望将这份力量带给更多的人。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藏有“灰姑娘”的梦想,那是对美好的一种追求,对幸福的一种向往。“灰姑娘”的故事不可能经常发生,但只要你心怀梦想,并努力为之付出行动,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强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