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宝宝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宝宝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宝宝常用药用法用量

小宝宝难免会生病,家中为宝宝备一些常用小中药是非常必要的,既可防病,当宝宝有些轻微的不适时,也不必慌慌张张地跑到医院。当然,家里备的药只能用在宝宝病情较轻时,一旦病情变化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以免贻误病情。

1、小儿咽扁冲剂

当宝宝发热,并口舌生疮、咳嗽痰黄,伴咽炎、喉炎、扁桃体炎时,表明身体有肺胃实热,可服用小儿咽扁冲剂。

包装:每袋为8g

用法:

1-2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

3-5岁每次服用4g,每天3次

6-14岁每次服用8g,每天2-3次

小提示:要用开水冲服

2、小儿感冒冲剂

当宝宝受了风热,引起发热、咳嗽、流涕、鼻塞、痰粘痰多,或流行性感冒时,可服用小儿感冒冲剂。

包装:每袋为12g

用法:

1岁以下每次服用6g,每天2次

3岁每次服用6-12g,每天2次

4-7岁每次服用12-18g,每天2次

8-14每次服用24g,每天2次

小提示:要用开水冲服

3、清宣止咳颗粒

当宝宝发热、并伴咳嗽、痰白而稀、鼻塞流清涕时,可服用清宣止咳颗粒。

包装:每袋10g

用法:

1-3岁每次服用半包,每日3次

4-6岁每次服用3/4包,每日3次

7-14岁每次服用1包,每日3次

小提示:要用开水冲服

4、一捻金胶囊

当宝宝停乳、停食,或腹胀、腹痛、大便秘结时,可服用一捻金胶囊。

包装:每粒0.3g

用法:

1岁以下每次服用1粒,每天1-2次

1-3岁每次服用2粒,每天1-2次

4-6岁每次服用3粒,每天1-2次

小提示:要用白水送服,或溶解于牛奶、果汁内服用。

5、珠珀猴枣散

当宝宝发热、咳嗽并有痰鸣,或腹部胀气而不思饮食,或烦躁易惊、夜寐不安时,可服用珠珀猴枣散。

包装:每瓶0.3g

用法:

100天以内的宝宝每次服用1/3瓶,每日2-3次

1岁以下每次服用1/2瓶,每日2-3次

1-4岁每次服用1瓶,每日2-3次

5岁以上每次服用1瓶半至2瓶,每日2-3次

小提示:平时每周服用1-2次,可保平安,这种药也可溶解于牛奶、果汁、稀饭内服用。

6、儿童清肺口服液

当宝宝因肺炎、支气管炎引起面红身热、咳嗽气喘、痰多粘稠并经久不愈时,可服用儿童清肺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

用法:

1岁以下每次服用5ml,每天2次

1-3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4-6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2次

7岁以下每次服用10-15ml,每天3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大一些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7、小儿化食丸

当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包装:每丸1.5g

用法:

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

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提示: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8、四磨汤口服液

当宝宝因积食引起腹胀呕吐、啼哭不安、厌食纳差、大便秘结时,可服用四磨汤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

用法:

1、新生儿每次服用3-5ml,每天3次,疗程两天

2、1岁以上每次服用5-10ml。每天3次

3、5岁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2次

9、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当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

用法:

1、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2、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3、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4、5岁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大一些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10、脾可欣

当宝宝患上非感染性腹泻、体弱面白、大便次数增多、便稀并气味臭秽、含有不消化事物,或有时呈蛋花汤样,伴有腹胀、睡眠不宁时,可服用脾可欣。

包装:每袋4g

用法:

1、1岁以下每次服用1g,每天3次

2、1-3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

3、4-7岁每次服用8g,每天2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

11、醒脾养儿

当宝宝出现厌食、贫血、慢性腹泻、遗尿、夜啼时等,可服用醒脾养儿,它具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的作用。

包装:每袋2g

用法:

1、1岁以下每次服用1袋,每天2次

2、1-2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2次

3、6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3次

4、7-14岁每次服用3-4袋,每天2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感冒、咳嗽、发烧的宝宝忌服。

12、肺热咳喘口服液

当宝宝感冒后,引起发热汗出、身寒怕冷、咳嗽痰黄、气喘鼻煽、口干而渴、大便秘结时,可服用肺热咳喘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

用法:

1、1-3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2-7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4次

3、8-12岁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大一些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13、儿康宁

当宝宝身体瘦弱、消化不良,并伴有食欲不佳时,可服用儿康宁。

包装:每瓶150ml

用法: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小提示:宝宝可直接饮服。

14、肺力露

当宝宝干咳不止,或喉中出现鸡鸣声,伴气喘难以平卧、呼吸困难时,可服用肺力露。

包装:每瓶100ml

用法:

1、小于7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7-1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小提示:宝宝可直接饮用。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克)。 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 山茱萸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

毒性药品 1、硫磺:酸、温、有毒。 功能主治:壮阳,杀虫。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3克。外用适量。 2、制川乌: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外用适量。 3、制草乌:辛苦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用制草乌。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生品勿内服。 4、黑附片:辛苦大热,有毒。 功能主治:回阳补火,散风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毒,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3---15克,外用适量。 5、吴茱萸: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1—5克,外用适量。 6、细辛: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鼻。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易引起中毒。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入丸散0.5—1克,外用适量。 8、天南星:苦、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2.4——4.5克 9、冰片:辛、苦、凉 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0、雷公藤:苦、大毒。 功用主治:杀虫,消炎,解毒。 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使用本药须去除表皮,主要用其木质部。因主要毒素含于皮部,而且雷公藤必须先煎2小时才可以和其他药共煎。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常用中藥用法用量 黃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內明顯,30克以上就趨向抑制;其對血壓影響,15克以內可升高血壓,35克以上反而降壓。有氣虛症狀時,用炙黃芪,無氣虛症狀,則用生黃芪。40克以上調節血壓の動態平衡.在王清任の補陽還五湯中重用至120g,有曰:黃芪治萎,四兩起步(16進制市斤秤四兩一錢是3克),佐以陳皮以防壅滯。 柴胡——在小柴胡湯中為君藥,用量大於其它藥一倍有餘(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遙散中為臣藥,用量與各藥相等(起疏肝解鬱作用),在補中益氣湯中為佐藥,用量極小(取其升舉清陽の功能,我の經驗是用3-6克)。 白術——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瀉,大劑量用至30~60克,則能益氣通便。 紅花——少用可養血,稍多則活血,再多則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達肝木,用至15克以發散風熱,清利頭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溫通陽氣,增加膀胱氣化功能の作用;用至10克,則溫經散寒,解肌發表,以祛除在表之風邪。 川芎——小劑量可使子宮收縮加強,大劑量反而麻庳子宮。 川芎外感頭痛,用量宜輕:最多不超過4克,高血壓肝陽頭痛,用量宜重:習用9~12克,瘀血頭痛,宜重劑量:可用至30~40克,曆代認為是治療頭痛之要藥。前人有謂“頭痛必用川芎”。然頭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溫,功能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臨床常用以治療血瘀頭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湯治療血瘀頭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陳士鐸《百病辨證錄》散偏湯治偏頭痛,療效明顯,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達30g之多,若減少川芎の用量,則療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壓頭痛時,亦應大劑量使用,可用10~15g。無論高血壓或低血壓所引起の頭痛,只要是血中有滯,放膽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時對血壓也有相應の調節作用。 川芎引經少陽勝於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療頑固性頭痛時,劑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當立竿見影! 據近代藥理研究認為,大劑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壓,小劑量使用能使血壓上升。有人認為川芎辛溫香竄,上行頭目,高血壓患者宜慎用。但中醫認為本品有上行頭目,下行血海の雙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葉45克,這樣の劑量與配伍治療血管性頭痛有奇效 山茱萸固脫3兩(90克)見功,必與參附搭配. 穿山龍,味苦,性平,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調節作用,所以近年來成為治療風濕類疾病の妙藥。根據《中華本草》謂其幹品用量為6~9克,《中草藥手冊》多為15克,少數達30克,東北地區常用量也為15~30克。但根據朱良春經驗,若要取得較好の療效,其用

必记中药用法用量

中药服用方法及剂量中药服用方法及剂量 细辛外用1~3g石膏内服15~60g 牛黄内服0.2~0.5g青黛散剂或作丸服1.5~3g 山豆根煎汤或磨汁服或含漱3~6g土茯苓煎服15~60g 熊胆内服丸散剂1~2.5g芦荟丸散剂1~2g 鸦胆子疟疾10~15粒,治痢10~30粒番泻叶缓下1.5~3g攻下5~9g 甘遂丸散剂每次0.5~1g巴豆丸散剂0.1~0.3g 京大戟煎服1.5~3g,散剂1g红大戟煎服1.5~3g,散剂1g 牵牛子煎服3~9g,散剂1.5~3g芫花煎服1.5~3g,散剂0.6g 威灵仙治骨鲠30g雷公藤煎服3~9g,研粉0.5~1g 香加皮煎服3~6g金钱草30~60g煎服,鲜者加倍 灯芯草煎服1~3g肉桂2~5g煎服,1~2个冲服或丸散剂;沉香研末、磨汁服1~1.5g青木香煎服3~10g,散剂1~2g 山楂煎服30g鸡内金研末服每次1.5~3g 麦芽煎服30~120g谷芽大剂量煎服30g 使君子小儿每岁每天1~1.5粒,每日小于20粒苦楝皮6~15g煎服 槟榔煎服6~15g,绦虫姜片虫60~120g贯众煎服9~15g 南瓜子口服60~120g雷丸研粉或丸剂5~7g 鹤芽草研粉30~50g仙鹤草大剂量30~60g 白茅根30~60g鲜品藕节大剂量30g,鲜品30~60g 益母草大剂量30g西红花1~3g煎服 血竭丸散剂1~1.5g干漆醋淬细沫入丸散剂0.06~0.1g 礞石煎服6~9g,丸散剂1.5~3g朱砂研末、丸散剂0.3~1g 磁石煎服9~30g,丸散剂1~3g琥珀研末冲服1.5~3g 石决明15~30g煎服代赭石煎服9~30g 羚羊角兑服1~3g,磨汁或锉服0.3~0.5g全蝎煎服2~5g,研末吞服0.6~1g 蜈蚣煎服1~3g,研末吞服0.6~1g麝香丸散剂0.06~0.1g 冰片丸散剂0.15~0.3g苏合香丸散剂0.3~1g 安息香丸散剂0.3~1.5人参煎服5~9g,大剂量15~30g 山药煎服9~30g甘草3~9g煎服 西洋参3~6g兑服大枣3~12枚,或9~30g 太子参9~30g煎服白扁豆9~20g煎服 蜂蜜冲服,或丸剂、膏剂15~30g鹿茸1~3g冲服 益智仁煎服3~6g蛤蚧煎服6~9g,冲服1~2g,浸酒1~2对;紫河车研末装胶囊1~3g或丸散剂海马研末1~1.5g 何首乌煎服9~30g白芍煎服5~9g 阿胶5~9g开水或黄酒化服,入汤剂烊化南沙参9~15g煎服,鲜品15~30g 麦冬9~15g煎服石斛6~15g煎服,鲜品15~30g 罂粟壳煎服3~6g常山煎服5~9g 瓜蒂煎服2~5g,入丸散剂0.3~1g雄黄丸散剂0.05~1g 轻粉丸散剂或胶囊0.1~0.2g明矾丸散剂0.6~1.5g 斑蝥丸散剂0.03~0.06g蟾蜍丸散剂0.015~0.03g 马钱子丸散剂0.3~0.9g儿茶丸散剂或包煎1~3g

(完整版)中药用量

<中药用量总表> 第1章解表药 1. 发散风寒药 麻黄---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桂枝---煎服,3~9g 紫苏---煎服,5~9g,不宜久煎 生姜---煎服,3~9g,或煎汁服附:生姜皮—煎服,3~10g 生姜汁---用量3~10滴,冲服 香薷---煎服,3~9g,用于发表,量不宜大,且不宜久煎(5—10min);用于利水消肿,量宜大,且须浓煎荆芥—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防风---煎服,4.5~9g 羌活---煎服,3~9g 白芷---煎服,3~9g,外用适量 细辛---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藁本---煎服,3~9g 苍耳子---煎服,3~9g.。或入丸散剂 附:苍耳草—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用量6~15g,水煎或熬膏及入丸散。外用适量辛夷---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喉咙,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 葱白---不写在处方上,要写在病历上,一般2~3段,鲜品需量多,外用适量 2. 发散风热药 薄荷---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牛蒡子---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蝉蜕---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桑叶---煎服,5~9g;或如丸散。外用煎水洗眼。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菊花---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宜用白菊花 蔓荆子---煎服,5~9g

柴胡---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10~30g;疏肝解郁宜醋炙,5~6g,可用到10g,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升麻---煎服,3~9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葛根—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附:葛花—常用量3~15g 淡豆豉---煎服,6~12g 浮萍---煎服,3~9g。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第2章清热药 1. 清热泻火药 石膏---生石膏煎服,一般为20~30g,宜打碎先煎;清气分热用,可用到60~120g。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研末以增强吸附性,使生肌敛疮的作用加强 知母---煎服,6~12g 芦根---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天花粉---煎服,10~15g 竹叶---煎服,6~15g;鲜品15~30g 淡竹叶---煎服,6~9g 鸭跖草---煎服,15~30g,鲜品60~90g 栀子---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夏枯草---煎服,9~15g。或熬膏服 决明子---煎服,10~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2. 清热燥湿药 黄芩---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黄连---煎服,2~5g。外用适量 黄柏---煎服,3~12g。外用适量 龙胆---煎服,3~6g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用法用量:~9g 玉竹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6~12g 莲子 功能与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6~15g 百合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6~12g 芡实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9~15g 薏苡仁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用法用量:9~30g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15~30g 红枣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用法用量:6~15g 枸杞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6~12g 龙眼肉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9 ~15g 党参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9~30g 当归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

毒性药品、硫磺:酸、温、有毒。1功能主治:壮阳,杀虫。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 克。外用适量。3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 、制川乌:辛热、有毒。2功能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克,外用适量。3用法用量:内服1— 、制草乌:辛苦热,有大毒。3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用制草乌。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生品勿内服。 、黑附片:辛苦大热,有毒。4脾泄冷痢,吐利厥逆,心腹冷痛,功能主治:回阳补火,散风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脚气水肿,小儿慢毒,风寒湿痹。克,外用适量。用法用量:内服3---15 、吴茱萸:辛,苦温,有毒。5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克,外用适量。用法用量:内服1—5 、细辛:辛、温,有小毒。6易引起中毒。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鼻。功能主治: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克,外用适量。—1克,入丸散用法用量:内服1—30.5 、天南星:苦、辛、温,有毒8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克4.52.4 用法用量:—— 、冰片:辛、苦、凉9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分。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雷公藤:苦、大毒。10功用主治:杀虫,消炎,解毒。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使用本药须去除表皮,主要用其木质部。因主要毒素含于皮小时才可以和其他药共煎。部,而且雷公藤必须先煎2word 编辑版. )克即可使人中毒死亡。—60 。(30用法与用量:12克为宜选方::治风湿性关节炎:雷公藤根、叶,捣烂外敷,半小时后即去,否则起泡。)(1:治皮肤发痒:雷公藤叶,捣烂,搽敷。2)(:治腰带疮:雷公藤花、乌药,研末调擦患处。3)( 、蟾蜍:辛、凉,有毒。11归经:入阳明经。入心、肝、脾、肺四经。功用主治:破症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治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克——31只。丸、散0.9用法与用量: 、朱砂:甘、寒,有毒。12归经:心经。解毒功用主治:安神、定惊、明目、 克0.5用法与用量:0.1—— 有毒13雄黄:辛温 大肠经,胃。归经:肝功用主治:解毒。杀虫外用适量,研末敷?1克,入丸,散用。用法用量:内服0.05~~~0宜忌: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孕妇禁用,切忌火煅 黄药子:苦,寒。有毒14.归经:肺肝经 功用主治: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5~15克。研末敷,1~2 用法用量:煎服,末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96285.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克)。 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 山茱萸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穿山龙,味苦,性平,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所以近年来成为治疗风湿类疾病的妙药。根据《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为6~9克,《中草药手册》多为15克,少数达30克,东北地区常用量也为15~30克。但根据朱良春经验,若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用量须40~50克,30克以下收效不明显。 黄连最苦,然治糖尿病这一甜病特效,通常剂量为每日30克(30克是基本,配干姜以防伤胃),而治疗糖尿病酮症,每日剂量多达120克,降糖迅速. 益母草调经用10-15克,据朱良春观察,益母草的利尿作用,每日用到30~45克尚不见效,须加至60~75克,始奏明显之效。90~120克时其效更佳,常用以治疗急性肾炎之尿少、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知识分享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北沙参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4.5 ~9g 玉竹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6~12g 莲子 功能与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6~15g 百合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6~12g 芡实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9~15g 薏苡仁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用法用量:9~30g 山药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 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15~30g 红枣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用法用量:6~15g 枸杞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6~12g 龙眼肉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9 ~15g 党参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9~30g 当归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 伤。 用法用量:6~12g 赤小豆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用量:9 ~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菊花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用法用量: 5~9g 金银花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用法用量:6 ~15g 巴戟天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3~9g 麦冬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北沙参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9g 玉竹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6~12g 莲子 功能与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6~15g 百合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6~12g 芡实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9~15g 薏苡仁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用法用量:9~30g 山药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 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15~30g 红枣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用法用量:6~15g 枸杞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6~12g 龙眼肉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9 ~15g 党参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9~30g 当归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克)。 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 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 山茱萸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穿山龙,味苦,性平,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调节作用,所以近年来成为治疗风湿类疾病的妙药。根据《中华本草》谓其干品用量为6~9克,《中草药手册》多为15克,少数达30克,东北地区常用量也为15~30克。但根据朱良春经验,若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其用量须40~50克,30克以下收效不明显。

2010药典规定常用中药使用剂量(比划)

2010《药典》规定中药饮片使用剂量及注意(按比划) 3-6g,孕妇禁用;丁香1-3g,不宜与郁金使用;八角茴香3-6g; 人参3-9g,另煎或研末冲服,不宜与藜芦、五灵脂使用;儿茶1-3g,包煎;九香虫3-9g。 3-9g,研末吞服;三棱5-10g,孕妇禁用,不宜与芒硝、玄明粉使用; 干姜3-10g;炮姜3-9g;土木香3-9g;土茯苓15-60g;土鳖虫3-10g,孕妇禁用;大血藤9-15g;大青叶9-15g;大枣6-15g;大黄3-15g,泻下不宜久煎,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大蓟9-15g;大蓟炭5-10g;大腹皮5-10g;山豆根3-6g;山茱萸6-12g;山药15-30g;山楂9-12g;山楂叶3-10g;山慈菇3-9g;千年健5-10g;千里光15-30g,外用;川木通3-6g;川贝母3-10g;川牛膝5-10g,孕妇慎用;制川乌1.5-3g,先煎,久煎,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使用;川芎3-10g;川射干6-10g;川楝子5-10g,外用;广金钱草15-30g;广藿香3-10g;女贞子6-12g;小茴香3-6g;小蓟5-12g;马齿苋9-15g,外用;马勃2-6g,外用;马兜铃3-9g,儿童、老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禁用。 王不留行5-10g,孕妇慎用;天仙藤3-6g;天冬6-12g;天花粉10-15g, 孕妇慎用,不宜与乌头类使用;制天南星3-9g,孕妇慎用;天麻3-10g;天葵子9-15g;木瓜6-9g;木香3-6g;木贼3-9g;木通3-6g;木蝴蝶1-3g;五加皮5-10g;五味子2-6g;五倍子3-6g,外用适量;太子参9-30g;车前子9-15g,包煎;车前草9-30g;瓦楞子9-15g,先煎;牛蒡子6-12g;牛膝5-12g;升麻3-10g;化橘红3-6g;月季花3-6g;丹参10-15g,不宜与藜芦同用;乌药6-10g;乌梢蛇6-12g;乌梅6-12g;火麻仁10-15g;巴豆,外用,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巴戟天3-10g;水牛角15-30g,宜先煎3h以上;水蛭1-3g,孕妇禁用。 6-12g;甘草2-10g,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 用;甘遂0.5-1.5g,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艾叶3-9g;石韦6-12g;石决明6-20g,先煎;石菖蒲3-10g;石斛6-12g;石榴皮3-9g;石膏15-60g,先煎;龙胆3-6g;龙眼肉9-15g;北豆根3-9g;北沙参5-12g,不宜与藜芦同用;生姜3-10g;仙茅3-10g;仙鹤草6-12g;白及6-15g,研末吞服3-6g,不宜与乌头类同用;白术6-12g;白头翁9-15g;白芍6-15g,不宜与藜芦同用;白芷3-10g;白附子3-6g,孕妇慎用;白茅根9-30g;白矾0.6-1.5g;白果5-10g;白屈菜9-18g;白前3-10g;白扁豆9-15g;白蔹5-10g;不宜与乌头类同用;白鲜皮5-10g;白薇5-10g;瓜蒌、瓜蒌子9-15g,不宜与乌头类同用;瓜蒌皮6-10g,不宜与乌头类使用;冬瓜皮9-30g;冬虫夏草3-9g;玄明粉3-9g,冲服;玄参9-15g,不宜与藜芦同用;半边莲9-15g;半枝莲15-30g;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3-9g,不宜与乌头类使用;丁香1-3g,不宜与郁金同用;丝瓜络5-12g。

常用中药饮片介绍(附彩图)

桂枝 桂枝,中药名。属樟目,樟科中等大乔木;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顶芽芽鳞宽卵形,绿色的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花白色,长约4.5mm;果椭圆形,成熟时黑紫色,无毛;花期6~8月,果期10~12月。主产于、及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 中文学名桂枝别称玉桂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樟目科樟科属樟属分布区域、、、、、等地采收时间春、夏二季用量 3~10g 毒性无毒入药部位 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归经 归肺、心、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表、散寒止痛、通阳化气。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症、痰饮、蓄水证、心悸。 相关配伍 ①与白芍等同用,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 ②与枳实、薤白等同用,用于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者。 ③与当归、吴茱萸等同用,用于妇女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者。

④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用于治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 ⑤与附子同用,可用于风寒湿痹,肩臂疼痛者。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禁忌 桂枝辛温助热,易动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症,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慎用。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荆芥 荆芥,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中文学名荆芥别称香荆芥、线芥、假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唇形目科唇形科属荆芥属种荆芥分布区域、、等地采收时间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用量 5~10g 毒性无毒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 味辛,性微温。 归经 归肺、肝经。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知识讲解

各种常用中药材的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北沙参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4.5 ~9g 玉竹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6~12g 莲子 功能与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6~15g 百合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6~12g 芡实 功能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用法用量:9~15g 薏苡仁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扁平疣。

用法用量:9~30g 山药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 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15~30g 红枣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用法用量:6~15g 枸杞子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6~12g 龙眼肉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用法用量:9 ~15g 党参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9~30g 当归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 伤。 用法用量:6~12g 赤小豆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用量:9 ~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菊花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用法用量: 5~9g 金银花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用法用量:6 ~15g 巴戟天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用法用量:3~9g 麦冬

中成药使用说明

药品名称:炎琥宁注射液 适应症;适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规格:10ml,200mg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一次40-80mg,一日1-2次。 静脉滴注: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稀释后滴注。一日0.16g-0.4g,一日1-2次。 禁忌症:1.孕妇禁用。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配伍禁忌:本品忌与酸,碱性药物或含有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为抗氧剂的药物配伍。药物名称: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适应症: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缺血性血管疾病。 规格:50ml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每次100ml-200ml,或遵医嘱,儿童及老年患者应遵医嘱。禁忌症: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脑出血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 配伍禁忌:不宜与碱性药物配伍。 药品名称:丹红注射液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脉疏络。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证见:胸痛,胸闷,心悸,口眼歪斜,言语蹇涩,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等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瘀血型肺心病,缺血性脑病,脑血栓。 规格:10ml,20ml。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静脉注射,一次4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缓慢注射,一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一日1-2次;伴有糖尿病等特殊情况时,改用0.9%的生理盐水稀释后使用。 禁忌症:1.对本品过敏者或者严重不良反应病史禁用。 2.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药品名称:注射用丹参(冻干) 功能主治:活血通脉。用于胸痹血瘀证,症见:胸部刺痛,绞痛,痛有定处,或有心悸;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规格:每支400mg。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临用前先用适量注射用水,生理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充分溶解,再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一次一支,一日一次,或遵医嘱。 药品名称:银杏达莫注射液 适应症: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血栓血塞性疾病。 规格:10ml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成人一次10-25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500ml 中,一日2次。 药品名称: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毒性中药饮片按麻醉药品管理中药饮片管理制度

xx县中医医院 毒性中药饮片、按xx 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管理制度毒性中药饮片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或死亡的药材。毒性中药管理的品种为: 砒石、红砒、白砒、砒霜、雄黄、水银、红粉、轻粉、白降丹、生马钱子、生草乌、雪上一枝蒿、生川乌、生白附子、生半夏、生天南星、生巴豆、生千金子、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天仙子、洋金花、闹羊花、斑蝥、青娘子、红娘子、蟾酥等28种。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为罂粟壳。 这些饮片必须限定剂量或限定方法使用,用法用量不当或使用未经炮制的生品,极易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使用时必须按规定严格管理。 1、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执行。 2.毒性饮片专柜专账专人管理,逐方销存,定期检查账物相符情况,做到日清月结。 3.含有毒性饮片的处方单独存放,保存2年备查。 4、毒性药材设专库储存,双人双锁保管,并有良好的防盗设施。毒性药材库要有明显的标志,无关人员严禁入内。 库房应符合国家消防安全规定,并经有关部门验收。 5、毒性药材验收储存保管时,检查药材与采购计划单是否一致,其包装是否完好,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完整、清楚,包装上是否有明显的国家规定标志。并逐件称量其净重,与供货合同相符后,方可办理入库。 6、定期组织库保管员及有关人员学习关于毒性药材的贮存、管理及人员操作防护知识,确保万无一失。合格入库后,按不同类别、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规格、不同批号分类分区定臵码放于洁净的垫板上。需阴凉保存的挥发性物料存放于阴凉库,温度不得超过20℃,湿度不得过75%,作好库房的温湿度观察和记录工作和定期养护工作。 1/ 1

临床常用200种常用中药饮片排名.doc

临床常用 200 种常用中药饮片排名通过对全国 18 个省 21 家医院 43 万多张汤剂处方的数据分析,得到的成果之一——确定了临床汤剂中最常用的中药饮片,列出前200 种,供参考。 排序药物名总处方频率% 1 甘草190376 2 茯苓155169 3 当归123357 4 白术123268 5 白芍118329 6 黄芪106250 7 丹参92561 8 柴胡89185 9 陈皮85876 10 黄芩80709 11 川芎79357 12 地黄78658 13 赤芍77018 14 党参60430 15 麦冬56429 16 牡丹皮55936 17 枳壳52121 18 金银花51481 19 桔梗49574 20 太子参48595 21 山药47871 22 薏苡仁47152

23 连翘46960 24 延胡索46651 25 郁金44653 26 防风43415 27 泽泻42484 28 香附40276 29 炙甘草40060 30 山茱萸39651 31 法半夏39563 32 砂仁39002 33 桃仁38568 34 蒲公英37567 35 黄连37479 36 玄参35685 37 酸枣仁35494 38 桂枝35480 39 厚朴35325 40 红花34980 41 苍术34091 42 黄柏34056 43 葛根33998 44 苦杏仁33854 45 鸡内金33656 46 五味子33499 47 女贞子32386 48 木香32193 49 牛膝31822

50 浙贝母31810 51 枸杞子31322 52 杜仲31217 53 麦芽30931 54 半夏30382 55 知母30236 56 山楂29076 57 鸡血藤28703 58 熟地黄28672 59 菟丝子24387 60 白芷24332 61 菊花23850 62 瓜蒌23586 63 夏枯草22873 64 莪术22676 65 枳实22286 66 土茯苓22272 67 川牛膝22150 68 桑寄生22098 69 栀子21809 70 远志21790 71 川楝子21712 72 益母草21679 73 续断21579 74 薄荷21252 75 蝉蜕21130 76 牡蛎20789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

毒性药品1?、硫磺:酸、温、有毒。 功能主治:壮阳,杀虫。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3克。外用适量。2?、制川乌: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外用适量。3??、制草乌:辛苦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用制草乌。?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生品勿内服。 4、黑附片:辛苦大热,有毒。 功能主治:回阳补火,散风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毒,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3---15克,外用适量。 5、吴茱萸:辛,苦温,有毒。?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用法用量:内服1—5克,外用适量。 ?6、细辛: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鼻。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易引起中毒。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入丸散0、5—1克,外用适量。 ??8、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用法用量:2、4——4、5克 9、冰片:辛、苦、凉 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0、雷公藤:苦、大毒。 功用主治:杀虫,消炎,解毒。 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使用本药须去除表皮,主要用其木质部。因主要毒素含于皮部,而且雷公藤必须先煎2小时才可以与其她药共煎。?用法与用量:12克为宜。(30—60)克即可使人中毒死亡。?选方: (1):治风湿性关节炎:雷公藤根、叶,捣烂外敷,半小时后即去,否则起泡。 (2):治皮肤发痒:雷公藤叶,捣烂,搽敷。 (3):治腰带疮:雷公藤花、乌药,研末调擦患处。? 11、蟾蜍:辛、凉,有毒。 归经:入阳明经。入心、肝、脾、肺四经。 功用主治:破症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 治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用法与用量:1只。丸、散0、9——3克? 12、朱砂:甘、寒,有毒。 归经:心经。 功用主治:安神、定惊、明目、解毒 用法与用量:0、1——0、5克13??雄黄:辛温有毒?归经:肝,胃。大肠经 功用主治:解毒。杀虫?用法用量:内服0、05~~~0?1克,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