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睡眠

首先是影响长身体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4年少年儿童发展蓝皮书——“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课题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睡眠状况令人堪忧:约有2/3的小学生和3/4的初中生睡眠严重不足。其中,66.6%的小学生、77.1%的中学生睡眠时间达不到标准;48.2%的中小学生感觉睡眠不足;23.5%的中小学生晚上很难入睡,睡眠质量欠佳。专家指出,睡眠不足已成为影响中国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原因是升学压力过大,学习负担加重以及互联网和电视的普及。可以看出,青少年的睡眠问题不单纯是个体睡眠质量差异的问题,而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学业压力与负担,更是大多数在校青少年无法回避的大环境。但另一方面,睡眠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将严重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引起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造成健康隐患。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影响身心及智力发育,引发各种慢性生理疾病。睡眠不足的青少年,易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焦虑、急躁、不好动、兴趣不广泛等表现,心理上的反常表现反过来也会影响睡眠,导致入睡困难,形成恶性循环。对于青少年个体来说,这时处理好学业、娱乐与睡眠之间的关系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呢?

首先是采取积极的认知策略。发生于青少年中的睡眠障碍问题往往被认为是小事情而被社会、学校、家长以至青少年自身所忽略。作为青少年,要切实地认识到睡眠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忽视睡眠会造成的危害,如影响身体的发育,智力的发展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以及良好性格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他们也要认识到在睡眠问题上自己不是消极无为的,而是可以采取积极的策略加以改变的,他们要增加对自己生物节律的了解,找出适合自己的睡眠方式。还有对科学睡眠知识的了解也相当重要,尤其是对于良好的睡眠标准的理解。

其次是采取积极的行动策略。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是人人都会的事,所以人们往往任意而为,不讲科学。要想获得高质量的睡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习惯的养成:1.保证睡眠时间,准时睡觉(人类最佳睡眠时间应是晚上10点-清晨6点,老年人稍提前为晚9点-清晨5点,儿童为晚8点-清晨6点):处于发育期间的青少年至少要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由于学业负担和丰富的感受性,青少年为了学习赶夜车或为娱乐牺牲睡眠时间的情况非常普遍。这就要求青少年有良好的时间管理策略,对时间的分配进行规划,并有

较强的处理事务和自制能力,才能保证在最佳睡眠时间及准时入眠。2.做好睡眠准备:睡前忌进食、饮用刺激性饮料、情绪过度激动、过度娱乐与言谈,保证心情的平稳与安适。3.注意睡姿: 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侧卧负担轻。研究表明,“睡如弓”能够恰到好处地减小地心对人体的作用力。由于人体的心脏多在身体左侧,向右侧卧可以减轻心脏承受的压力,同时双手尽量不要放在心脏附近,避免因为噩梦而惊醒。此外不要蒙头大睡或张大嘴巴,睡时用被子捂住面部会使人呼吸困难,导致身体缺氧;而张嘴吸入的冷空气和灰尘入会伤及肺部,胃部也会受凉;其二是努力营造适于睡眠的环境。睡眠时光线要适度,周围的色彩尽量柔和,通风但不能让风直吹,尽量防止噪音干扰。由于一部分青少年可能生活在集体宿舍,因此营造好的睡眠环境也需要青少年发挥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使得不同生活习惯的人都能大致协调同步。

再次是采取积极的心理调适策略。著名青少年问题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指出:青少年中近80%的睡眠问题是由于心理疾病引起的,学业上的各种紧张、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都是引起睡眠不足的重要原因。中国古时也有“先睡心后睡眼”之说。所以有效应对生活和学业压力也是睡眠得以保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