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论文参考文献

物联网论文参考文献
物联网论文参考文献

1、樊世清,于泽,郭红军;论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19期,66

2、李霞;浅谈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商场现代化》2010年5月(下旬刊)总第612期,48-49

3、肖慧彬;物联网中企业信息交互中间件技术开发研究;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4、江宏;物联网引发供应链管理革命;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5,25-27

5、龚英,胡涛;国际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创新、合作与共赢——“2010中国重庆供应链与物流国际论坛”会议综述;西部论坛, 2010年第04期

6、作者:李芳整理;多技术整合物联网应用案例分享;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2009-12-16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 7、胡秀前;肯德基供应物流模式对企业供应链的启示;

年01期

8、龚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探讨;青年科学,2010年第08期

9、夏文汇;基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退货逆向物流管理;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08期

10、赵临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策略探讨;中国合作经济,2010年第07期

11、文钰谢卓林闫燕;沃尔玛:做好供应链管理切实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导刊2010年第07期

12、王海萍;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体系创新框架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09期

13、赵玮;面向供应链应用的RFID中间件研究;吉林大学,发表时间:2010-04-01

14、杜红梅;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机制:制度经济学视角;湖南农业大学,发表时间:2010-03-30

15、张春勋,刘伟,李录青;食品供应链中企业与农户短期合作交易契约设计;管理学报,2010年第02期

16、程丹;食品供应链评价系统的建立;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年第01期

17、郑英春;标识技术确保食品饮料质量安全;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2009年第06期

18、唐华山,秦海波;供应链环境下的高校餐饮业供应商管理研究;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04期

19、张睿;乳品供应链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与策略探讨;现代商业,2009年第33期

20、杜红梅;加工企业与下游零售商定价决策模型——以绿色食品供应链为例;物流技术,2009年第11期

21、杨青松,许涛;食品安全可追溯研究阶段报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信息与研究部;2007年4月

22、李春艳,周德翼;可追溯系统在食品供应链中的作用与研究;生态经济,2009年第11期

23、黄松飞;山东寿光的物联网样板;通信世界, 2009年第46期

24、郑迪;“鸡联网”试验;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9年第10期

25、施鸣;浅谈第三次信息革命“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前景;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年第10期

26、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年第12期

27、刘志硕,魏凤,柴跃廷,沈喜生;关于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思考;综合运输,2010年第02期

28、赵国庆;物联网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年第06期

29、赵欣斐;物联网的兴起对产品供应链的影响;现代商业, 2010年第18期

30、管继刚;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通信管理与技术,2010年第03期

31、潘金生;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经济师,2007年第09期

32、梅方权;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分析;农业网络信息,2009年第12

33、朱文和;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物流技术,2010

年第13期

34、薛月菊,胡月明,杨敬锋,陈强;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透明化框架;农机化研究, 2008

年第02期

35、张卫斌,顾振宇;基于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机理分析;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第01期

36、易舒;基于RFID的食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物流技术,2009年第03期

37、王凌峰;物流在食品供应链危机中的应用;西部大开发,2008年第12期

38、陈蓝荪;食品供应链管理实施的要素组合和目标优化;中国流通经济, 2007年第12

39、张卫斌,顾振宇;基于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机理分析;食品工业科技, 2007,(01)

40、苏慧婷;可持续性食品供应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发表时间:2009年5

1、Aruoma, O.I. The impact of food regulation on the food supply chain [J]. Toxicology, 2006,221: 119-127

2、Kumar, S.,Budin, E.M.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oduct recalls in the processed food industry : a case study based on an explorer's perspective [J]. Techinnovation,2006, 26: 739-750

3、FAO/WHO Global Forum on Food Safety Regulators. Improving Efficiency and Transparency in Food Safety systems - sharing Experiences: Proceedings of the Forum

[C]. Rome:FAO/WHO Global Forum on Food Safety Regulators.2005.124-153

4、Neil Vass, M.D. Tracking weakest links in cold chain. 2006

5、Diogo M.,Souza-Monteiro,Julie A.Caswell.The Economics of Implementing Traceability in Beef Supply Chains:Trends in Major Producing and Trading Countries[D].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2004

6、Elise Golan,Barry Krissoff,Linda Calvin and Kenneth Nelson,“Traceability in the USA food supply:Economic Theory and Industry Shtdies”,Agricultural Economic report,N o.3,2004

7、Radha Gopalan.,“Sustainable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Agenda for Action”,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Vol.36,No.14/15.2001

8、The Electronic Commerce Council of Canada. Tracking and Tracing of Food Product in Canada [C]. Can-Trace December 9, 2003 Consultation Session. Canada. 2003.12 9、Van Der Vorst J A J,Dongen SV,Nouguier S and Horst R.E,“Business initiatives in food supply chains;definition and typology of electronic busin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No.5.2002

10、Gary M.Gaukler.RFID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D].Stanford University,2005

1、曾佑新,刘海燕编著;食品物流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2、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物流领域条码技术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3、喻闻著;农产品供应链案例研究;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白世珍,言木;现代配送管理[ 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5、林勇,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英】鲍拉基斯,【英】韦特曼著;食品供应链管理;陈锦权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7、【美】福西特(Fawcett,S.E),【美】埃尔拉姆(Ellram,L.M),【美】奥格登(Ogden,J.A)著;供应链管理——从理论到实践;蔡临宁,邵立夫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8、【美】蔡斯(Chase,R.B.)等著,任建标等译;运营管理(原书第11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9、周洪波著;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0、【英】洛森等著,许国兵等译;快速响应——供应链满足客户需求之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11、【荷】奥德斯蒂编著,洪岚,赵娴主译;农产食品供应链定量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12、【英】史密斯,【英】费内斯主编,钱和等译;食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可追溯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13、范林根著;基于契约合作的供应链协调机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4、魏国辰,肖为群著;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15、王华书著;食品安全的经济分析与管理研究;农业出版社,2010年

16、邹生,何新华编著;物流信息化与物联网建设;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7、宁焕生,王炳辉著;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8、利丰研究中心编著;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19、李虹著;物联网生产力的变革;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0、吴功宜编著;智慧的物联网——感知中国和世界的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物联网技术发展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d8145331.html, 物联网技术发展综述 作者:唐鹏宋巍 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物联网的特点和概念,并分别从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介绍了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说明了物联网所需要的相关技术情况,也简单介绍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物联网;RFID;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一、前言 在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称为“物联网”,它的英文全称是Internet of Thing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又有别于互联网的全新概念,可以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是通过嵌入式技术将传感器放入实物当中,通过无线网络对没有生命的物体的进行网络互联与数据信息采集,并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海量数据信息的发送与接收。 二、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也称为M2M,是传统的物流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互联网延伸至物理世界的一种体现,它涉及众多技术,包括实时定位、短距离无线通信、RFID、传感器网络等。物联网将互联网中的用户终端延伸到任何需要实时管理的物品,其目的是给没有生命的物品赋予生命,加强人与物品间的交流。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蓝图,我们在回家前先发条短信,家里浴缸就能自动放好水或者电饭煲自动做好饭等等,这些都是物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条件。 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信息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感知技术主要依靠传感器网络和RFID等技术实现。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的技术核心,主要用来对物理世界的信息感知,就像人的皮肤一样用来感知外界信息。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微型传感器一起组成的,其中每一个微型传感器都相当于一个通信基站,并通过无线信号组成一个网络系统,把得到的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的使用者。RFID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射频识别技术,也可以称为电子标签技术,是通信技术的一种,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并且不需要芯片和接收器接触,在一定距离内就可以传输信号。现在RFID技术应用相当广泛,如果对学生证植入了RFID芯片那就可以一证多用,同时拥有门禁、食堂买饭和图书馆借书等多项功能。而信息传输技术主要依靠Internet互

物联网-毕业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1. 2论文构架.............................................................................................................................. - 1 -第二章物联网基本概念 (1) 2.1 物联网的概念...................................................................................................................... - 1 -2.2 物联网的开展步骤............................................................................................................ - 3 -2.3 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 4 -2.4 我国高校对物联网的研究.................................................................................................. - 5 -第三章智慧物流系统的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5) 3.1智慧物流系统化的基本概念与实现思路 ........................................................................... - 6 - 3.1.1 智慧物流系统的概念与特点....................................................................................................... - 6 - 3.1.2 实现智慧物流系统的基本思路 ................................................................................................... - 6 -3.2 智慧物流系统的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 - 7 - 3.2.1 智慧物流系统的相关理论........................................................................................................... - 7 - 3.2.2 智慧物流中应用到的物联网关键技术 ..................................................................................... - 10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3) 附录 (14)

物联网技术综述

物联网技术综述 一、物联网的内涵及架构体系 1. 物联网概念及内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最早于1999 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相 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实现物品信息互联而形成的网络。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内涵不断扩展。现代意义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物的感知识别控制、网络化互联和智能处理有机统一,从而形成高智能决策。 目前较为统一的物联网定义: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臵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2. 物联网关键要素 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由感知、网络和应用层组成的网络架构,物联网技术和标准,包括服务业和制造业在内的物联网相关产业,资源体系,隐私和安全以及促进和规范物联网发展的法律、政策和国际治理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物联网发展关键要素 2.1 物联网网络架构 物联网网络架构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如图2 所示。 图2 物联网网络架构 感知层主要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 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应用基础

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毕业论文

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毕业 论文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制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家居系统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目前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其中以基于电话网的智能安防系统居多。目前在我国,使用家庭电话的用户越来越少,而且电话线路受地域的影响严重容易损坏,所以这类产品局限性很大。随着电信GSM网络覆盖范围的无缝化、广阔化以及手机的日益普及为基于GSM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提供了巨大的应用空间。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GSM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本系统采用cortexA8为系统控制核心,对家庭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使用各种传感器进行采集,然后通过GSM模块把采集到的信息发送给管理人员,管理员根据收到的信息发送相关指令给GSM模块来控制现场执行机构,完成意外情况的排除。 关键词:智能家居 GSM 传感器远程控制

目录 一、绪论--------------------------------------------------------- 1 (一)智能家居概述------------------------------------------- 1 (二)智能家居网络构成--------------------------------------- 2 1、家居网络控制平台--------------------------------------- 2 2、智能家居子系统----------------------------------------- 2 3、智能家居网络的信号传输介质----------------------------- 3 4、远程控制技术概括---------------------------------------- 4 5、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5 二、系统需求分析及方案-------------------------------------------- 6 (一)应用程序功能需求分析------------------------------------ 6 (二)开发环境需求分析---------------------------------------- 6 1、硬件环境---------------------------------------------- 6 2、软件环境---------------------------------------------- 7 三、硬件模块及其驱动设计实现-------------------------------------- 7 (一)主控模块----------------------------------------------- 7 (二)通信模块----------------------------------------------- 7 1、 TC35模块简介------------------------------------------ 7 2、 TC35模块与cortexA8连接方式--------------------------- 7 3、传感器模块--------------------------------------------- 8 四、系统软件部分------------------------------------------------- 36 (一)主程序及大致流程--------------------------------------- 36 1、温度监测线程------------------------------------------ 37 2、视频监测线程------------------------------------------ 38 3、报警流程---------------------------------------------- 39 (二)短消息程序设计----------------------------------------- 40 1、 AT指令介绍------------------------------------------- 40 2、PDU编码规则------------------------------------------- 42 3、短信模式设置------------------------------------------ 42 4、短信的发送方法---------------------------------------- 43

物联网文献综述

物联网安全文献综述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人到人之间的互联,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这样的一种新兴的技术,同时当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危机,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物联网服务能否得到真正的实际推广应用,必需引起高度的关注。因此,我专门查阅了几篇关于物联网安全的相关文献,对物联网安全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案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一篇论文是李志清的《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这篇论文主要从信息安全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基本属性出发,探讨物联网安全方面的需求及其面临的安全威胁,研究了物联网的安全模型并且提出了物联网的安全机制。其中,物联网的安全模型包括应用层、处理层、传输层、感知层,分别对应信息应用、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采集与物理层面的安全。而物联网的安全机制包括认证与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立法保护。第二篇论文是何德明的《浅谈物联网技术安全问题》,这篇论文主要讨论了物联网技术安全的特点以及物联网的传统技术和特殊技术的安全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其解决之道。第三篇论文是范红的《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研究》,这篇论文通过对物联网进行安全性分析,提出了一种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该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提升物联网防护水平,并且对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其中防御横向体系包括物理安全、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区域边界、安全通信网络、安全管理中心以及应急响应恢复与处置六个方面,而纵向体系包括边界防护、区域防护、节点防护和核心防护。第四篇论文是金朔平的《云计算与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这篇论文在研究物联网与云计算结合的基础上,着重对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安全进行研究。第五篇论文是刘亚坤的《物联网应用的安全问题》,这篇论文主要是拿物联网安全和互联网进行对比,突出讨论物联网机器和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以及RFID系统安全问题。 这几篇论文都说明了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和互联网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传统的网络中,网络层的安全和业务层的安全是相互独立的,而物联网在现有移动网络基础集成了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相当于将网络层和业务层合而为一了,所以移动网络的大部分机制仍然适用于物联网并能提供一定的安全性,但还是需要根据物联网的特征对安全机制进行调整和补充。譬如说在认证机制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业务的安全敏感程度和业务由谁来提供来进行设计,再譬如说在加密机制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业务安全要求的不同来决定采用哪一种加密机制。这几篇论文都突出了物联网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物联网的节点大部分都处于无人监控的状态,攻击者很容易就能接触到这些设备,并对其进行如替换或者修改的进一步行动,这要求我对其设备进行远程信息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联网的安全并不会只会局限于物联网的单方面,而是包括了在物联中涉及了的方方面面,包括手机与计算机的安全漏洞、各种各样的病毒、各种各样的恶意捆绑软件,还有就是人为对机器的防盗,防修改以及云计算机云服务器的安全等等,这些出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在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整个物联网的系统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投身物联网的工作者一定要细致地检查好系统大大小小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安全的威胁。物联网信息安全的保护和防止,除了技术方面,管理方面也是相当的重要,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会出现更多的安全问题,单靠技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要完善好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制,也要加强各个单位对

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定位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综合文档设计题目基于物联网的室内定位系统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班级13级物联网班 学号 1333xxxxxxx 完成日期:2017 年 04 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背景---------------------------------------------- 1 1.3定义---------------------------------------------- 2 2 Zigbee系统简介----------------------------------------- 2 2.1 Zigbee系统基本组成------------------------------- 2 2.2 Zigbee系统基本原理------------------------------- 4 2.3 Zigbee系统工作频率与相关协议--------------------- 5 3国内外研究现状------------------------------------------ 6 3.1 Zigbee的研究发展现状----------------------------- 6 3.2 室内定位的研究发展现状---------------------------- 7 3.3研究概况以及趋势-----------------------------------------------------------------------------8 4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8 5其他系统的比较----------------------------------------------------------------------------------------9

物联网参考文献

1、樊世清,于泽,郭红军;论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19期,66 2、李霞;浅谈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商场现代化》2010年5月(下旬刊)总第612期,48-49 3、肖慧彬;物联网中企业信息交互中间件技术开发研究;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4、江宏;物联网引发供应链管理革命;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5,25-27 5、龚英,胡涛;国际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创新、合作与共赢——“2010中国重庆供应链与物流国际论坛”会议综述;西部论坛, 2010年第04期 6、作者:李芳整理;多技术整合物联网应用案例分享;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2009-12-16 7、胡秀前;肯德基供应物流模式对企业供应链的启示;《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年01期 8、龚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探讨;青年科学,2010年第08期 9、夏文汇;基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退货逆向物流管理;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08期 10、赵临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策略探讨;中国合作经济,2010年第07期 11、文钰谢卓林闫燕;沃尔玛:做好供应链管理切实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导刊 2010年第07期 12、王海萍;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体系创新框架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09期 13、赵玮;面向供应链应用的RFID中间件研究;吉林大学,发表时间:2010-04-01 14、杜红梅;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机制:制度经济学视角;湖南农业大学,发表时间:2010-03-30 15、张春勋,刘伟,李录青;食品供应链中企业与农户短期合作交易契约设计;管理学报,2010年第02期 16、程丹;食品供应链评价系统的建立;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年第01期 17、郑英春;标识技术确保食品饮料质量安全;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2009年第06期 18、唐华山,秦海波;供应链环境下的高校餐饮业供应商管理研究;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04期 19、张睿;乳品供应链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与策略探讨;现代商业,2009年第33期 20、杜红梅;加工企业与下游零售商定价决策模型——以绿色食品供应链为例;物流技术,2009年第11期 21、杨青松,许涛;食品安全可追溯研究阶段报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信息与研究部;2007年4月 22、李春艳,周德翼;可追溯系统在食品供应链中的作用与研究;生态经济,2009年第11期 23、黄松飞;山东寿光的物联网样板;通信世界, 2009年第46期 24、郑迪;“鸡联网”试验;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9年第10期 25、施鸣;浅谈第三次信息革命“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前景;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年第10期 26、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年第12期 27、刘志硕,魏凤,柴跃廷,沈喜生;关于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思考;综合运输,2010年第02期 28、赵国庆;物联网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年第06期 29、赵欣斐;物联网的兴起对产品供应链的影响;现代商业, 2010年第18期 30、管继刚;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通信管理与技术,2010年第03期 31、潘金生;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经济师,2007年第09期

物联网技术综述论文

物联网技术综述 引言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未引起广泛重视。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

物联网毕业论文

物联网毕业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迎来了电子信息时代。而智能家居照明控制技术随着智能化住宅的蓬勃兴起而飞速发展,成为照明控制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针对现有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优缺点,根据人们的行为模式和住宅的光环境决定照明的控制规律,研究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系统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节约能源和提倡绿色照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主要从智能照明的发展现状、智能照明系统的优势、照明的方式和种类、智能家居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等方面研究了家居式照明系统的设计的常用方法,并且给出了智能化住宅各房间的典型照明技术。同时指出在进行照明系统的计时,不仅要根据场合的具体环境使照明系统能够实现视觉需求的光环境,同时要注意节约能源,实现绿色照明。 论文分析了现有的智能照明控制方式的控制原理及其优缺点,设计了基于家居环境的智能照明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及软、硬件的设计方法。 关键字:智能家居;照明控制技术;光环境;照明质量 前言

既互联网技术之后,物联网作为一个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代名词,掀起信息产业第三浪潮,大国纷纷将其纳为重点领域,显而易见,它将影响到政治,军事,经济, 环境等方方面面,必在未来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 “智能家居”,又称智能住宅,是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综合布线技术,建立一个由家庭安全防护系统、网络服务系统和家庭自动化系统等组成的家庭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从而实现全面、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便利的通讯网络家庭住宅。把与家庭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统一管理,使生活舒适、安全、和高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居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居不再是生活起居的场所,同时也是休闲、娱乐的地方。目前,高科技技术已经融入智能建筑当中,智能的概念也不断得到深化和更新。建设部要求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家居数字化、建筑智能化,产品便利化的发展,未来智能家居市场潜力巨大。 智能家居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它包括可视化对讲、家庭内部的安全防范、家电远程监控,远程视频监控、远程医疗诊断及护理系统,网上教育系统、家庭影星系统等。智能家居的基本目标是将家庭中各种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用安防等装置连接到一个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或异地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随着人类的应用需求和住宅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将拥有更丰富的内容,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功能也越来越齐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化时代,数字控制技术不断提高,网络化管理正逐渐渗透至各种传统控制系统中。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十照明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在一些中高档的建筑中,照明不再单纯地为满足人们视觉上的明暗效果,更应具备多种的控制方案,使建筑物更加生动,艺术性更强,给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美感。二十世纪90年代初,智能建筑己不再简单地等同于楼宇设备自动管理。在一些建筑物中的重要场所,简单地开关

物联网技术论文

浅谈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 物联网被称为继电脑、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美国权威谘询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可能大规模普及,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一、物联网的定义、原理 物联网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原理“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而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二、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情况 1、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 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 (1). 感知层数据采集与感知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各类物理量、标识、音频、视频数据。 (2). 网络层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 (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其中应用支撑平台子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的功能。应用服务子层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应用。 (4).公共技术公共技术不属于物联网技术的某个特定层面,而是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三层都有关系,它包括标识与解析、安全技术、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 2、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2.1.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装有电子标签的物体接近微波天线时,阅读器受控发出微波查询信号。安装在物体表面的电子标签收到经微波天线发出的查询信号后,根据查询信号中的命令要求,将标签中的数据信息反射回微波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 6 日

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物联网简介及发展历程 (2) 1.1 什么是物联网 (2) 1.2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3) 1.3 物联网的网络架构 (5) 第二章物联网关键技术 (6) 2.1 RFID技术 (6) 2.2 传感器技术 (7) 2.3 纳米技术 (9) 2.4 智能嵌入(Embedded Intelligence)技术 (10) 第三章物联网的典型应用 (11) 3.1 智能交通 (11) 3.2 智能医疗 (13) 3.3 智能物流 (15) 3.4 智能家居 (16) 第四章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19) 4.1网络信息安全 (19) 4.2缺乏应用的统一标准 (19) 4.3亟待掌握核心技术 (19) 4.4商业模式尚未成熟 (19) 4.5管理平台的建设 (20) 第五章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前景展望 (21) 5.1物联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政府高度重视 (21) 5.2物联网在高校的发展 (21) 5.3十大城市“十二五”规划全面布局物联网 (22) 参考文献 (23) 摘要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形式,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正在探 1

物联网的技术与应用 索过程中。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给出了基于智能物体层、数据传输层、信息关联层、应用服务层的物联网四层体系架构,最后探讨了物联网在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物联网,RFID ABSTRACT Content networking as a new network form,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practice is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the concept of network, and gives the objects based on intelligence layer, data transmission layer,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layer, application service layer thing four layers structure of the network,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content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system network in the fac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Keywords:things networking, RFID 第一章物联网简介及发展历程 1.1 什么是物联网 目前在国际上对于物联网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比较广泛的解释是,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 2

毕业设计物联网

毕业论文(设计) 设计题目: 无线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系 部: 电子工程系 班 级: 12021071 学 号: 20120547 姓 名: 章运杰 指导教师: 汤平 成 绩: 二0一四年十二月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CHONGQING AEROSPACE

首页 本次为毕业设计论文其题目为: 无线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要求: 1、设计内容 小组3人设计一个3点的无线温度采集系统。 2、设计要求 要求完成设计(方案概述(系统框图)、器件选型(列出,做成表格,对主要器件进行参数规格说明),制作电路图,画出流程图,编写主要控制程序。) 3、设计参数 (1)要求能够实现3点的温度采集,以无线方式发送给上位机显示。 (2)温度范围为0-100℃,温度测量精度精确到整数个位。 (3)处理器可采用CC2530。 论文主要内容为: 封面、首页、摘要和关键词、目录、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多路无线温度采集系统可被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或相应的可转换为温度量或供电故障监控的工业、农业、环保、服务业、安全监控等工程中,例如:城市路灯故障检测和供电线路防盗监视、城市居民小区供热检测、大型仓库温度检测、工业生产测控、农业生产温度测控、环保工程、故障监控工程等。考虑到许多工业环境中对多点温度进行监控,一般需要测量几十个点以上。此次设计多路无线温度监控系统,能够实现三点的无线温度采集。 针对传统温度采集系统存在的便携性差、准确率低、测温电路复杂等问题,此次提出了基于CC2530的无线温度采集系统设计方案。方案选用ADT7301芯片作为温度采集模块,选用CC2530作为主控芯片实现模块控制、无线数据传输的功能。 多个温度传感节点通过单总线与单片机相连形成分布式系统。控制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各节点的温度变化,并在液晶显示屏上循环显示各节点温度的变化。通过串口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回馈到上位机(PC机),从而远程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检测。 关键字:多节点无限温度传感器系统 cc2530 温湿度的采集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一.引言 物联网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效率。物流关系着现代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其发展关系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广泛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完善和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物流管理的合理化,而且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势在必行。二.物联网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由RFID(射频识别)对所有物品进行标识并利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进而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经过不断扩充、延展、完善,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物联网概念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运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来改变美国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金融、制造、消费和服务等),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提高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把ICT技术充分用到各行各业,把感应器嵌入到全球每个角落,例如电网、交通(铁路、公路、市内交通)等相关的物体上。并利用网络和设备收集的大量数据通过云计算、数据仓库和人工智能技术作出分析给出解决方案。把

物联网文献综述

物联网文献综述 【摘要】信息产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经历了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两次浪潮,2000年后开始步入疲软阶段,整个行业的下一桶金在哪里?在此背景下,物联网、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立即得到全球的热捧,其最大的动因就在于政府、企业各方都从中远望到下一桶金的影子。物联网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代表了下一代信息发展技术,被世界各国当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重点技术领域。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物联网技术被称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相关概念、原理以及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同时讨论了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以及目前在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物联网互联网 RFID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传感网

物联网文献综述

物联网文献综述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物联网文献综述 【摘要】信息产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经历了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两次浪潮,2000年后开始步入疲软阶段,整个行业的下一桶金在哪里在此背景下,物联网、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立即得到全球的热捧,其最大的动因就在于政府、企业各方都从中远望到下一桶金的影子。物联网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代表了下一代信息发展技术,被世界各国当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重点技术领域。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 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物联网技术被称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相关概念、原理以及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同时讨论了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以及目前在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物联网互联网 RFID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传感网

物联网毕业论文题目写作参考

物联网毕业论文题目写作参考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整理了一些物联网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基于物联网的火电机组远程诊断服务实践 2、语义物联网中一种多领域信息互操作方法 3、矿山物联网服务承载平台与矿山购买服务 4、物联网环境下的锰矿开采过程监测软件设计 5、基于物联网的馆藏系统实现 6、地方转型本科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7、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8、智能建筑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剖析 9、关于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探讨 10、蓝牙传输发现服务助力实现协作型物联网 11、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12、物联网系统集成实训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3、高校物联网实验中心规划方案 14、面向异构物联网的轻量级网络构建层设计 15、探索物联网环境下企业组织架构的转变 16、物联网技术下校园智能安防系统的设计 17、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18、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19、物联网/传感网时代下新型图书管理模式探析 20、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 21、探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创新运用方式 2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智能灌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3、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及应用策略探讨 24、基于物联网的园区停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蔬菜”溯源体系探索 26、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研究 27、物联网接入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 28、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中心整体运维解决方案研究 29、基于工作导向的中职物联网课程实践教学分析 30、面向服务的物联网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模型检测 31、面向物联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探讨 32、物联网环境下多智能体决策信息支持技术研究 33、物联网和融合环境区域食品安全云服务框架 34、高职《物联网技术概论》教学思考与实践 35、基于物联网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36、物联网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优化研究 37、物联网隐私安全保护研究 38、璧山环保监管物联网系统试点应用研究 39、智能家居无线物联网系统设计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一.引言 物联网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效率。物流关系着现代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其发展关系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广泛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完善和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物流管理的合理化,而且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势在必行。二.物联网以及国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由RFID(射频识别)对所有物品进行标识并利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进而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经过不断扩充、延展、完善,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物联网概念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运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2国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来改变美国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金融、制造、消费和服务等),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提高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把ICT技术充分用到各行各业,把感应器嵌入到全球每个

角落,例如电网、交通(铁路、公路、市交通)等相关的物体上。并利用网络和设备收集的大量数据通过云计算、数据仓库和人工智能技术作出分析给出解决方案。把人类智慧赋予万物,赋予地球。他们提出“智慧地球、物联网和云计算”就是美国要作为新一轮IT技术革命的领头羊的证明。按欧盟专家讲,欧盟发展物联网先于美国,确实欧盟围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作了不少创新性工作。在11月全球物联网会议上,他们介绍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ofthings---AnactionplanforEurope)其目的也是企图在“物联网”的发展上引领世界。在欧盟较为活跃的是各大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他们推动了M2M(机器与机器)的技术和服务的发展。 我国在“物联网”的启动和发展上与国际相比并不落后,我国中长期规划《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中有重点专项研究开发“传感器及其网络”,国不少城市和省份已大量采用传感网解决电力、交通、公安、农渔业中的“M2M”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服务。 作为国家层面成立了《传感器的网络标准工作组》。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也启动了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和基于电信网的物联网的相关标准和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中国的几大电信运营商积极投入“物联网”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工作:物流信息化、公交视频化、校讯通、农村信息化、渔牧业监控、水文水质等。 在温总理关于“感知中国”的讲话后我国“物联网”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进入了高潮,省市一马当先率先提出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知名大学云集共同协力发展我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