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实验(附答案)讲解

电路实验(附答案)讲解
电路实验(附答案)讲解

实验一、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普遍性的理解。

2、进一步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

二、实验原理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电路中任意节点,流入、流出该节点的代数和为零。即

∑I=0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电路中任一闭合回路,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即∑U=0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如图2-1所示

图 2-1

1、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

2、按原理的要求,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

3、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直流数字毫安表的“+,-”两端。

4、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记录电流值于下表。

5、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元件上的电压值,记录于下表。

五、实训注意事项

1. 同实训六的注意1,但需用到电流插座。附录:1. 本实训线路系多个实训通用,本次实训中不使用电流插头和插座。实训挂箱上的k3应拨向330Ω侧,D和D’用导线连接起来,三个故障按键均不得按下。

2.所有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 U1、U2也需测量,不应取电源本身的显示值。

3. 用指针式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电压或电流时,如果仪表指针反偏,则必须调换仪表极性,重新测量。此时指针正偏,可读得电压或电流值。若用数显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则可直接读出电压或电流值。但应注意:所读得的电压或电流值的正确正、负号应根据设定的电流方向来判断。

六、基尔霍夫定律的计算值:

I1 + I2 = I3 (1)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出方程(510+510)I1 +510 I3=6 (2)

(1000+330)I3+510 I3=12 (3)

解得:I1 =0.00193A I2 =0.0059A I3 =0.00792A

UFA=0.98V UBA=5.99V UAD=4.04V UDE=0.98V

UDC=1.98V

七、实验结论

数据中绝大部分相对误差较小,基尔霍夫定律是正确的

实验二叠加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高性能电工技术实验装置DGJ-01:直流稳压电压、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电流表、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DGJ-03。

四、实验步骤

1.用实验装置上的DGJ-03线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图3-1,将两路稳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图中的U1和U2处。

2.通过调节开关K1和K2,分别将电源同时作用和单独作用在电路中,完成如下表格。

3.将U2的数值调到12V,重复以上测量,并记录在表的最后一行中。

4.将R3(330 )换成二极管IN4007,继续测量并填入表中。

五、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图3-1的线性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压法列出电路方程,借助计算机进行方程求解,或直接用EWB软件对电路分析计算,得出的电压、电流的数据与测量值基本相符。验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测量有一定的误差,都在可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验证叠加定理:以I1为例,U1单独作用时,I1a=8.693mA,,U2单独作用时,

I1b=-1.198mA,I1a+I1b=7.495mA,U1和U2共同作用时,测量值为7.556mA,因此叠加性得以验证。2U2单独作用时,测量值为-2.395mA,而2*I1b=-2.396mA,因此齐次性得以验证。其他的支路电流和电压也可类似验证叠加定理的准确性。

对于含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表2中的数据不符合叠加性和齐次性。

六、思考题

1.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另外一出开关投向短路侧,不能直接将电压源短接置零。

2.电阻改为二极管后,叠加原理不成立。

七、实验小结

测量电压、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与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这样纪录的数据才是准确的。

在实际操作中,开关投向短路侧时,测量点F延至E点,B延至C点,否则测量出错。

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成立,非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不成立。功率不满足叠加原理。

实验三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 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二、仪器设备和选用挂箱

三、实验内容

被测有源二端网络如图3-4(a)所示。

图3-4

1. 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定戴维南等效电路的Uoc、R0和诺顿等效电路的I SC、R0。按图3-4(a)接入稳压电源Us = 12V和恒流源Is = 10mA,不接入R L。测出U Oc和Isc,并计算出R0。(测U OC时,不接入直流毫安表。)

表3-1 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定Uoc和I SC

2. 负载实验

按图3-4(a)接入R L。改变R L阻值,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曲线。

表3-2 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

3. 验证戴维南定理

从电阻箱上取得按步骤“1”所得的等效电阻R0之值,然后令其与直流稳压电源(调到步骤“1”时所测得的开路电压Uoc之值)相串联,如图3-4(b)所示,仿照步骤“2”测其外特性,对戴氏定理进行验证。

表3-3 测量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外特性

4. 验证诺顿定理:从电阻箱上取得按步骤“1”所得的等效电阻R0之值,然后令其与直流恒流源(调到步骤“1”时所测得的短路电流I SC之值)相并联,如图3-5所示,仿照步骤“2”测其外特性,对诺顿定理进行验证。

图3-5

5.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阻(又称入端电阻)的直接测量法。见图3-4(a)。将被测有源网络内的所有独立源置零(去掉电流源I S和电压源U S,并在原电压源所接的两点用一根短路导线相连),然后用伏安法或者直接用万用表的欧姆档去测定负载R L开路时A、B 两点间的电阻,此即为被测网络的等效内阻R0,或称网络的入端电阻R i 。

用此法测得的电阻为:527Ω

6. 用半电压法和零示法测量被测网络的等效内阻R0及其开路电压U oc。线路及数据表格自拟。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测量时应注意电流表量程的更换(对GDS-10)。

2. 步骤“5”中,电压源置零时不可将稳压源短接。

3. 用万用表直接测R0时,网络内的独立源必须先置零,以免损坏万用表。其次,欧姆档必须经调零后再进行测量。

4. 用零示法测量U OC时,应先将稳压电源的输出调至接近于U OC,再按图3-3测量。

5. 改接线路时,要关掉电源。

6. 在戴维南、诺顿等效电路中的内阻R 0为计算值,实验挂箱上无此电阻,需要用DG09挂箱上的电位器提供该电阻。调节电位器,并用万用表测量。使用万用表时转换开关要调节到相应的量程档位上。

实验四、日光灯电路改善功率因数实验

一、实训目的

1. 熟悉三相负载作三角形连接的方法。

2. 验证负载作三角形连接时,对称与不对称的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二、实训原理: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如图29-1所示。

1. 当三相负载对称连接时,其线电流、相电流之间的关系为I 线=I 相,且相电流

超前线电流30o。

2. 当三相负载不对称作三角形连接时,将导致两相的线电流、一相的相电流发生变化。此时,I 线与I 相无

的关系。

3. 当三角形连接时,一相负载断路时,如图29-2所示。此时只影响故障相不能正常工作,其余两相仍能正常工作。

4. 当三角形连接时,一条火线断线时,如图29-3所示。此时故障两相负载电压小于正常电压,而BC 相仍能够正常工作。

C C

C 图29-1 图29-2

图29-3

四、实训步骤及内容:

按图29-4连接好实训电路,再将实训台的三相电源U、V、W、N对应接到负载箱上。用交流电压表和电流表进行下列情况的测量,并将数据记入表内。

图29-4

1. 对称负载的测量,将三相负载箱上的开关全部打到接通位置。

2. 一相负载断路,断开kAI开关。

3. 一相火线断线,开关全部接通,取掉A相火线。

上述内容作完后,数据经老师检查后方可整理实训台,离开实训室。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六、结论

在日光灯电路中,在一定范围内,电容值越大,视在功率越少,有电源电压且电路的有功功率一定时,随电路的功率因素提高,它占用电源的容量S就降低,负载电流明显降低。

实训五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一、实训目的

1. 掌握用一瓦特表法测量三相电路功率的方法

2. 进一步熟练掌握功率表的接线和使用方法

二、原理说明

1.对于三相四线制供电的三相星形联接的负载(即Y o接法),可用一只功率表测量各相的有功功率P A、P B、P C,则三相功率之和(ΣP=P A+P B+P C)即为三相负载的总有功功率值。这就是一瓦特表法,如图30-1所示。若三相负载是对称的,则只需测量一相的功率,再乘以3 即得三相总的有功功率。

图30-1

四、实训内容

1. 用一瓦特表法测定三相对称Y0接负载以及不对称Y0接负载的总功率ΣP。实训按图30-2线路接线。线路中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用以监视该相的电流和电压,不要超过功率表电压和电流的量程。

图30-2

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接通三相电源,按表30-1的要求进行测量及计算。

五、实训注意事项

每次改变接线,均需断开三相电源,以确保人身安全。

六、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中的分析和实验结果,我对三相四线制不对称的负载连接中中线的作用有了深刻理解:使不对称的各相负载得到相同的相电压,达到了进行本次实验的目的。

实验六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点动和自锁控制

一、实训目的

1. 通过对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和自锁控制线路的实际安装接线,掌握由电气原理图变换成安装接线图的知识。

2. 通过实训进一步加深理解点动控制和自锁控制的特点

二、原理说明

1. 继电─接触控制在各类生产机械中获得广泛地应用,凡是需要进行前后、上下、左右、进退等运动的生产机械,均采用传统的典型的正、反转继电─接触控制。

交流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电路的主要设备是交流接触器,其主要构造为:

(1) 电磁系统─铁芯、吸引线圈和短路环。

(2) 触头系统─主触头和辅助触头,还可按吸引线圈得电前后触头的动作状态,分动合(常开)、动断(常闭)两类。

(3) 消弧系统─在切断大电流的触头上装有灭弧罩,以迅速切断电弧。

(4) 接线端子,反作用弹簧等。

2. 在控制回路中常采用接触器的辅助触头来实现自锁和互锁控制。要求接触器线圈得电后能自动保持动作后的状态,这就是自锁,通常用接触器自身的动合触头与起动按钮相并联来实现,以达到电动机的长期运行,这一动合触头称为“自锁触头”。使两个电器不能同时得电动作的控制,称为互锁控制,如为了避免正、反转两个接触器同时得电而造成三相电源短路事故,必须增设互锁控制环节。为操作的方便,也为防止因接触器主触头长期大电流的烧蚀而偶发触头粘连后造成的三相电源短路事故,通常在具有正、反转控制的线路中采用既有接触器的动断辅助触头的电气互锁,又有复合按钮机械互锁的双重互锁的控制环节。

3. 控制按钮通常用以短时通、断小电流的控制回路,以实现近、远距离控制电动

机等执行部件的起、停或正、反转控制。按钮是专供人工操作使用。对于复合按钮,其触点的动作规律是:当按下时,其动断触头先断,动合触头后合;当松手时,则动合触头先断,动断触头后合。

4. 在电动机运行过程中,应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保护。

采用熔断器作短路保护,当电动机或电器发生短路时,及时熔断熔体,达到保护线路、保护电源的目的。熔体熔断时间与流过的电流关系称为熔断器的保护特性,这是选择熔体的主要依据。

采用热继电器实现过载保护,使电动机免受长期过载之危害。其主要的技术指标是整定电流值,即电流超过此值的20%时,其动断触头应能在一定时间内断开,切断控制回路,动作后只能由人工进行复位。

5. 在电气控制线路中,最常见的故障发生在接触器上。接触器线圈的电压等级通常有220V和380V等,使用时必须认请,切勿疏忽,否则,电压过高易烧坏线圈,电压过低,吸力不够,不易吸合或吸合频繁,这不但会产生很大的噪声,也因磁路气隙增大,致使电流过大,也易烧坏线圈。此外,在接触器铁芯的部分端面嵌装有短路铜环,其作用是为了使铁芯吸合牢靠,消除颤动与噪声,若发现短路环脱落或断裂现象,接触器将会产生很大的振动与噪声。

四、实训内容

认识各电器的结构、图形符号、接线方法;抄录电动机及各电器铭牌数据;并用万用电表Ω档检查各电器线圈、触头是否完好。

鼠笼机接成△接法;实训线路电源端接三相电源输出端U 、V 、W ,供电线电压为380V 。

图 34-1 图34-2 1、 点动控制

按图34-1点动控制线路进行安装接线,接线时,先接主电路,即从380V 三相交流电源的输出端U 、V 、W 开始,经接触器KM1的主触头,到电动机M 的三个接线端A 、B 、C ,用导线按顺序串联起来。主电路连接完整无误后,再连接控制电路,即从380V 三相交流电源某输出端(如W)开始,经过常开按钮SB1、接触器kM 的线圈、热继电器FR 的常闭触头到三相交流电源的零线N 。显然这是对接触器kM 线圈供电的电路。 接好线路,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进行通电操作。

(1) 开启控制屏电源总开关,按启动按钮,三相交流电源输出线电压为380V 。 (2) 按起动按钮SB1,对电动机M 进行点动操作,比较按下SB1与松开SB1电动机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

(3) 实训完毕,按控制屏停止按钮,切断实训线路三相交流电源。 2、自锁控制电路

按图34-2所示自锁线路进行接线,它与图34-1的不同点在于控制电路中多串联一只常闭按钮SB2,同时在SB1上并联1只接触器kM 的常开触头,它起自锁作用。 接好线路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进行通电操作。 (1) 按控制屏启动按钮,接通380V 三相交流电源。 (2) 按起动按钮SB1,松手后观察电动机M 是否继续运转。 (3) 按停止按钮SB2,松手后观察电动机M 是否停止运转。

(4) 按控制屏停止按钮,切断实训线路三相电源,拆除控制回路中自锁触头KM

,再

接通三相电源,启动电动机,观察电动机及接触器的运转情况。从而验证自锁触头的作用。

实训完毕,按控制屏停止按钮,切断实训线路的三相交流电源。

五、实训注意事项

1. 接线时合理安排挂箱位置,接线要求牢靠、整齐、清楚、安全可靠。

2. 操作时要胆大、心细、谨慎,不许用手触及各电器元件的导电部分及电动机的转动部分,以免触电及意外损伤。

3. 通电观察继电器动作情况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碰触带电部位。

六、预习思考题

1、试比较点动控制线路与自锁控制线路从结构上看主要区别是什么?从功能上看主要区别是什么?

2、自锁控制线路在长期工作后可能出现失去自锁作用。试分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交流接触器线圈的额定电压为220V,若误接到380V 电源上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案:点动控制线路不需要常开辅助触头,自锁控制线路需要常开辅助触头;

功能上自锁控制线路有自锁功能,而点动控制线路没有。

自锁控制线路在长期工作后可能出现失去自锁作用,可能是由于接触器长期使用导致线圈烧坏以导致不能正常通电吸合触点的缘故。

接上380V后,吸力太大,容易损环接触器

实验七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一、实训目的

1. 通过对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接线,掌握由电气原理图接成实际操作电路的方法。

2. 加深对电气控制系统各种保护、自锁、互锁等环节的理解。

3. 学会分析、排除继电--接触控制线路故障的方法。

二、原理说明

在鼠笼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中,通过相序的更换来改变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本实训给出两种不同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如图35-1及35-2,具有如下特点:

1. 电气互锁

为了避免接触器KM1(正转)、KM2(反转)同时得电吸合造成三相电源短路,在KM1

(KM2)线圈支路中串接有KM1(KM2)动断触头,它们保证了线路工作时KM1、KM2不会同时得电(如图35-1),以达到电气互锁目的。

2. 电气和机械双重互锁

除电气互锁外,可再采用复合按钮SB1与SB2组成的机械互锁环节(如图35-2),以求线路工作更加可靠。

四、实训内容

认识各电器的结构、图形符号、接线方法;抄录电动机及各电器铭牌数据;并用万用电表Ω档检查各电器线圈、触头是否完好。

鼠笼机接成Δ接法;实训线路电源端接三相交流电源输出端U、V、W,供电线电压为380V。

1. 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按图35-1接线,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进行通电操作。

图 35-1

(1) 开启控制屏电源总开关,按启动按钮,接通380V三相交流电源。

(2) 按正向起动按钮SB1,观察并记录电动机的转向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

(3) 按反向起动按钮SB2,观察并记录电动机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

(4) 按停止按钮SB3,观察并记录电动机的转向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

(5) 再按SB2,观察并记录电动机的转向和接触器的运行情况。

(6) 实训完毕,按控制屏停止按钮,切断三相交流电源。

2. 接触器和按钮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按图35-2接线,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进行通电操作。

(1) 按控制屏启动按钮,接通380V三相交流电源。

(2) 按正向起动按钮SB1,电动机正向起动,观察电动机的转向及接触器的动作情况。按停止按钮SB3,使电动机停转。

(3) 按反向起动按钮SB2,电动机反向起动,观察电动机的转向及接触器的动作情况。按停止按钮SB3,使电动机停转。

(4) 按正向(或反向)起动按钮,电动机起动后,再去按反向(或正向)起动按钮,观察有何情况发生?

(5) 电动机停稳后,同时按正、反向两只起动按钮,观察有何情况发生?

实训完毕,将自耦调压器调回零位,按控制屏停止按钮,切断实训线路电源。

图35-2

五、故障分析

1、接通电源后,按起动按钮(SB1或SB2),接触器吸合,但电动机不转,且发出“嗡嗡”声响或电动机能起动,但转速很慢。这种故障来自主回路,大多是一相断线或电源缺相。

2. 接通电源后,按起动按钮(SB1或SB2), 若接触器通断频繁,且发出连续的劈啪声或吸合不牢,发出颤动声,此类故障原因可能是:

(1) 线路接错,将接触器线圈与自身的动断触头串在一条回路上了。

(2) 自锁触头接触不良,时通时断。

(3) 接触器铁芯上的短路环脱落或断裂。

(4) 电源电压过低或与接触器线圈电压等级不匹配。

五、预习思考题

1. 在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中,为什么必须保证两个接触器不能同时工作?采用哪些措施可解决此问题,这些方法有何利弊,最佳方案是什么?

答案:电机的正反转原理是改变电机输入电源的相序来实现的,如果两个接触器同时工作的话,由于两接触器的电源相序不同,就会造成相间的短路,造成烧毁电机的后果。解决措施:采用正反转按钮常闭触点互锁和采用正反转交流接触器常闭触点互锁。

西安交通大学 非线性电路实验报告

Duffing 方程及其在信号检测中的应用 李禹锋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在工程领域中,在噪声环境下对信号进行检测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课题。混沌理论表明一类混沌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对小信号具有参数敏感性,同时对噪声具有免疫力,因此使得它在信号检测中非常具有发展潜力。为此,本文分析了Duffing 方程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了利用Duffing 方程来进行微弱信号检测的原理和过程,并在Matlab 平台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可以利用Duffing 方程在噪声背景下进行信号的检测。 关键词:混沌理论;信号检测; Duffing 方程;仿真研究 1 引言 在噪声背景中检测微弱的有用信号是工程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前人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传统的基于线性理论的信号检测方法由于对噪声背景下的输出信噪比难以提高而存在一定局限性,尤其在对强噪声背景下的微弱信号检测更是受到了限制。然而很多研究证明,利用“混沌振子对周期小信号具有敏感依赖性,而对噪声具有免疫性”的特点,从噪声背景中提取微弱的周期信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 在众多的信号检测中,正弦或余弦信号的检测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许多领域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余弦小信号作为检测对象,在Matlab 平台下,对Duffing 方程及其在信号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2 基于Duffing 方程的信号检测 2.1 Duffing 方程的数学模型及分析 Duffing 方程已被证明是混沌系统,大量学者对其进行过许多研究,研究它的动力学行为可以揭示系统的各种性质。Duffing 系统所描述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表现出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目前已成为研究混沌现象的常用模型[2]。 霍尔姆斯型Duffing 方程为: 232()()cos()d x dx k x t x t t dt dt γω+-+=(1) 式中,cos()t γ为周期策动力;k 为阻尼比;-x (t )+x 3(t )为非线性恢复力[3]。其状态方程为: dx y dt =(2) 3cos()dy ky x x t dt γω=-+-+(3) 在k 固定的情况下,系统状态随γ的变化出现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当策动力γ为0时,计算得到相平面中结点为(0,0)和鞍点为(±1,0)。系统

单片机电路图详解

单片机:交通灯课程设计(一) 目录 摘要--------------------------------------------------------- 1 1.概述 -------------------------------------------------------- 2 2.硬件设计----------------------------------------------------- 3 2.1单片机及其外围--------------------------------------------3 2.1.1单片机的选择-----------------------------------------3 2.1.2单片机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3 2.1.3存储器的扩展----------------------------------------- 4 2.1.4内存的扩展------------------------------------------- 6 2.1.5MCS-52的I/O接口扩展--------------------------------- 8 2.2电路部分--------------------------------------------------11 2.2.1元器件选用-------------------------------------------11 2.2.2电路完成功能-----------------------------------------13 3.软件设计------------------------------------------------------15 3.1软件概述-------------------------------------------------15 3.2汇编语言指令说明-----------------------------------------16 3.3定时/计数器的原理----------------------------------------16 3.3.1定时/计数器的概述-----------------------------------16 3.3.2 8255A片选及各端口地址-------------------------------18 3.3.3信号控制码------------------------------------------18 3.3.4工作方式寄存器--------------------------------------19 3.3.5定时/计数器初值及定时器T0的工作方式----------------20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仿真实验报告模板剖析

电力电子电路分析与仿真 实验报告 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年月日

实验1降压变换器 一、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降压变换器,输入电压为220V,输出电压为50V,纹波电压为输出电压的0.2%,负载电阻为20欧,工作频率分别为220kHz。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参数。 2、建立仿真模型。 3、仿真结果与分析。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MATLAB仿真软件 四、实验原理图: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建立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在MATLAB的菜单栏上点击File,选择New,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Model,这时出现一个空白的仿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绘制电路的仿真模型。 2.提取电路元器件模块。在仿真模型窗口的菜单上点击Simulink调出模型库浏览器,在模型库中提取所需的模块放到仿真窗口。

3.仿真模型如图所示。 六、参数设置 七、仿真结果分析

实验2升压变换器 一、实验目的: 将一个输入电压在3~6V的不稳定电源升压到稳定的15V,纹波电压低于0.2%,负载电阻10欧,开关管选择MOSFET,开关频率为40kHz,要求电感电流连续。 二、实验内容: 1、设计参数。 2、建立仿真模型。 3、仿真结果与分析。 三、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MATLAB仿真软件 五、实验原理图: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建立一个仿真模型的新文件。在MATLAB的菜单栏上点击File,选择New,再在弹出菜单中选择Model,这时出现一个空白的仿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绘制电路的仿真模型。 2.提取电路元器件模块。在仿真模型窗口的菜单上点击Simulink调出模型库浏览器,在模型库中提取所需的模块放到仿真窗口。

学习数电心得体会

学习数电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数字电路之心得体会 学习数字电路之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中,本学期数字电路的学习就要结束了,现在回想一下,到底学了哪些东西呢如果不看书的话,真有点记不住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了,看了目录以后,就明白到底学了什么东西了,最开始学的内容还比较简单,而后面的内容就学得糊里糊涂了,似懂非懂,按老师的说法,就是前面的东西只有十几度的水温,而到了后面,温度就骤升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其实吧,总的来说,学习的思路还是很清楚的,最开始学的是数制与码制,特别是二进制的一些东西,主要是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因为对于数字电路来说,输入就是0和1,输出也是这样,可以说,明白二进制是后面学习最基础的要求。到第二章,又学了一些逻辑代数方面的基本知识,首先就有很多的逻辑代数的公式,然后就是逻辑函数了,我感觉这里的函数和原来学的其实都差不多,只不过这里是逻辑函数,每一个变量的取值只有0和1罢了,然后就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逻辑函数,学了很多方法,有逻辑图,波形图等等,过后又学了逻辑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最小项之和和最大项之积,还有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之后还有一些无关项和任意项的知识。总而言之,前两章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

都是一些基础的东西,没有多大的难度,学习起来也相对轻松。 第三章老师没有讲,是关于门电路的知识,我认为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数字电路的构成就是一系列的门电路的组合,以此来完成一定的功能。第四章讲的是组合电路,说白了,就是组合门电路来实现 特定的功能,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此时的输出只与此时的输入有关,并且电路中不含记忆原件。首先,学习组合电路,我们要知道如何去分析,确定输入与输出,写出各输出的逻辑表达式并且化简,然后就可以列出真值表了,那么,这个电路的功能也就一目了然了,而关于组合电路的设计,其实就是组合电路分析方法的逆运算,设计思路很简单,只要按着步骤来,一般没什么问题,在数电实验课上,就有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需要我们自己去设计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组合电路,还是挺有趣的。过后还学了一些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比如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等等,我感觉这些电路都挺复杂的,分析起来都很麻烦,更别说设计了,我要做的就是明白它的工作原理,知道它的设计思想就行了。最后了解了一下组合逻辑电路中存在的竞争冒险现象。 我觉得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比较难的,第五章讲的是触发器,就是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电路,我感觉这一章是学得比较乱的,首先,触发器的种类有点多,有SR锁存器,D触发

UC3842应用电路举例讲解

UC3842典型应用电路 电路中的芯片有:UC3842 采用固定工作频率脉冲宽度可控调制方式,共有8 个引脚,各脚功能如下:①脚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外接阻容元件用于改善误差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特性;②脚是反馈电压输入端,此脚电压与误差放大器同相端的2.5V 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产生误差电压,从而控制脉冲宽度;③脚为电流检测输入端,当检测电压超过1V时缩小脉冲宽度使电源处于间歇工作状态;④脚为定时端,内部振荡器的工作频率由外接的阻容时间常数决定,f=1.8/(RT×CT);⑤脚为公共地端;⑥脚为推挽输出端,内部为图腾柱式,上升、下降时间仅为50ns 驱动能力为±1A ;⑦脚是直流电源供电端,具有欠、过压锁定功能,芯片功耗为15mW;⑧脚为5V 基准电压输出端,有50mA 的负载能力。 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UC3842工作原理及应用 UC3842是美国Unitrode公司(该公司现已被TI公司收购)生产的一种高性能单端输出式电流控制型脉宽调制器芯片,可直接驱动双极型晶体管、MOSFEF 和IGBT 等功率型半导体器件,具有管脚数量少、外围电路简单、安装调试简便、性能优良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显示器等系统电路中作开关电源驱动器件。

1 UC384 2 内部工作原理简介 图1 示出了UC3842 内部框图和引脚图,UC3842 采用固定工作频率脉冲宽度可控调制方式,共有8 个引脚,各脚功能如下: ①脚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外接阻容元件用于改善误差放大器的增益和频率特性; ②脚是反馈电压输入端,此脚电压与误差放大器同相端的2.5V 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产生误差电压,从而控制脉冲宽度; ③脚为电流检测输入端,当检测电压超过1V时缩小脉冲宽度使电源处于间歇工作状态; ④脚为定时端,内部振荡器的工作频率由外接的阻容时间常数决定,f=1.8/(R T×C T); ⑤脚为公共地端; ⑥脚为推挽输出端,内部为图腾柱式,上升、下降时间仅为50ns 驱动能力为±1A ; ⑦脚是直流电源供电端,具有欠、过压锁定功能,芯片功耗为15mW; ⑧脚为5V 基准电压输出端,有50mA 的负载能力。 图1 UC3842 内部原理框图 2 UC3842 组成的开关电源电路 图2 是由UC3842 构成的开关电源电路,220V 市电由C1、L1滤除电磁干扰,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 t1限流,再经VC 整流、C2滤波,电阻R1、电位器RP1降压后加到UC3842 的供电端(⑦脚),为UC3842 提供启动电压,电路启动后变压器的付绕组③④的整流滤波电压一方面为UC3842 提供正常工作电压,另一方面经R3、R4分压加到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②脚,为UC3842 提供负反馈电压,其规律是此脚电压越高驱动脉冲的占空比越小,以此稳定输出电压。④脚和⑧脚外接的R6、C8决定了振荡频率,其振荡频率的最大值可达500KHz。R5、C6用于改善增益和频率特性。⑥脚输出的方波信号经R7、R8分压后驱动MOSFEF 功率管,变压器原边绕组①②的能量传递到付边各绕组,经整流滤波后输出各数值不同的直流电压供负载使用。电阻R10用于电流检测,经R9、C9滤滤后送入UC3842 的③脚形成电流反馈环. 所以由UC3842 构成的电源是双闭环控制系统,电压稳定度非常高,当UC3842 的③脚电压高于1V 时振荡器停振,保护功率管不至于过流而损坏。

北航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模拟分实验报告

北航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模拟部分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电子电路设计训练模拟部分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一:共射放大器分析与设计 1.目的: (1)进一步了解Multisim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2)通过使用Multisim来仿真电路,测试如图1所示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并观察 静态工作点的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3)加深对放大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参数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4)观察失真现象,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图 1 实验一电路图 2.步骤: (1)请对该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进而判断管子的工作状态。 (2)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入电阻。 (3)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输出电阻。 (4)请利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测量仪表测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5)请利用交流分析功能给出该电路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 (6)请分别在30Hz、1KHz、100KHz、4MHz和100MHz这5个频点利用示波器测出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并仔细观察放大倍数和相位差。 (提示:在上述实验步骤中,建议使用普通的2N2222A三极管,并请注 意信号源幅度和频率的选取,否则将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3.实验结果及分析: (1)根据直流工作点分析的结果,说明该电路的工作状态。 由simulate->analyses->DC operating point,可测得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为:

电路实训心得体会

电路实训心得体会 篇一:电工技能实训心得体会 电工实训一体化教学的体会 摘要: 正文: 我校学生在进校学习一年文化课和专业技术理论课后。第二年是电工实训课,根据教学目标,学生们要达到维修电工中级的标准。这就要通过电工实训教学来完成。由于各种因素,我校学生综合素质不高,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也不喜欢学。他们大部分不肯或不善于动脑,甚至有些从来不动手实际操作,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实训效果。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使他们学到专业技术知识,又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呢?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有积极性,学生对此有兴趣,才会想办法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兴趣可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实训效果,老师应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和操作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1、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演示教具(例安全灯变压器、电容器的冲放电)通过演示让学生对其有较全面认识,并让学

生参与到教学演示当中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2、老师设计的实习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电工专业有关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如家用照明线路安装、排故,电能表安装、原理等。学生对这些实际的课题非常有兴趣,并会积极投入完成实训课题当中,这样学生即学会了技能,又能解决自家用电出现的一些小故障(如日关灯不亮、插座无电等)。 二、一体化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体验试验教学,加强学生安全用电意识 在电工实习教学过程中,最易发生的安全事故是触电和设备损坏,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安全用电,把安全用电放在第一位。在讲解安全用电和安全操作的实习教学中采用“触电”试验法,让学生尝试一下“触电”的滋味(当然有绝对的安全保障),用自己或他人的切身感受和表情动作来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是用一个220v安全灯变压器,把输出电压调到12v,教师用双手捏住两个接线端,然后接通电源,一直自己手指有触电感觉,发出触电的动作表情,然后让学生自己用双手捏住接线端,让学生“触电”,让其他学生观察触电学生的表情动作,如此“触电”几位同学,并让触电部位各不相同,“触电”同学的表情动

家装电路施工详解(详细图解,绝对有用)

家装电路施工详解 (详细图解,绝对有用) 1顶上是二级吊顶,我们就以他为例,说一下顶内的电线做法 2提醒大家一下确每一根电线都要串线管保护 筒灯的尾端是用蛇皮管保护的,因为他要弯曲与移位的需要。

3通常的电线接头都是这样的接法,才能保证电线接头不发生打火、短路,与接触不良的现象

4这是第二种做法,也是施工规范上规定,我一直都是在这样做,好多年了,我祥细的说一下分支线路就是这种接法,主线路不能截断,附电线围绕主线缠绕6--8圈。电线出现打火、短路、接触不良的现象很严重,处理起来是很简单,电线打火与短路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接线头造成的,接线头松动后,高负荷电流通过时就会产生电离子,电离子相互排斥样子很象电焊的焊花,同时温度也升高起来了,而且很快,如果能粘上就通电,通不了电就形成了短路。 5现在接线头如果说究的话,电线应该用防火胶布缠在里面,它的作用就是防止电打火烧坏东西,这是在吊顶内很重要,特别是现在很多吊顶材料用了木方做龙骨,更需要这样做,我在做工的时候都用它了,(吊顶内)。

的做工是否专业

7电线的打火,短路,接触不良,等等的故障不止是在接头上,还有一处是在接线盒内,有很多的现象是新房子水电都没有问题,装修结束后问题就现来了,再说一下电线盒内线头接法。看着乱其实是有规律的,红的是火线,篮的是零线,花的是地线,套线帽是一次性,有的工人打开后把线接好用胶布简单的处理一下就完事了,这是不正确的。 8上属电线盒内的接头处理是这样的

9这是线路中有外接电源时的接法,通常的电线接头都是这样的接法,才能保证电线接头不发生打火、短路,与接触不良的现象,分支线路就是这种接法,主线路不能截断,附电线围 绕主线缠绕6--8圈。

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电路实践 第三、四次实验 实验名称:单级低频电压放大器 院(系):专业: 姓名:学号: 实验室:105 实验组别:无 同组人员:无 实验时间:2012年4月15日2012年4月22日评定成绩:审阅老师:

实验目的: 1、掌握单级放大电路的工程估算、安装和调试 2、了解三极管各项基本器件参数、工作点、偏置电路、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增益、幅频 特性等的基本概念以及测量方法 3、掌握基本的模拟电路的故障检查和排除方法,深化示波器、稳压电源、交流电压表、 函数发生器的使用技能训练 三、预习思考 1、器件资料: 上网查询本实验所用的三极管9013的数据手册,画出三极管封装示意图,标出每个管 将其扁平的一面正对自己,管脚朝下,则从左至右三个管脚依次为e,b,c;封装图如下:

2、 偏置电路: 教材图1-3中偏置电路的名称是什么,简单解释是如何自动调节BJT (半导体三极管)的电流I C 以实现稳定直流工作点的作用的,如果R 1 、R 2取得过大能否再起到稳定直流工作点的作用,为什么? 答: 共发射极偏置电路。 利用12,R R 构成的分压器给三极管基极b 提供电位B U ,又1 BQ I I ,基极电位B U 可近 似地由下式求得:2 12 B C C R U V R R ≈ ?+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CQ EQ I I 增加,电阻E R 上的压降增大,由于基极电位B U 固定,加到发射结上的电压减小,BQ I 减小,从而使CQ I 减小,通过这样的自动调节过程使CQ I 恒定,即实现了稳定直流工作点的作用。 如果12,R R 取得过大,则1I 减小,不能满足12,R R 支路中的电流1 BQ I I 的条件,此时, BQ V 在温度变化时无法保持不变,也就不能起到稳定直流工作点的作用。 3、 电压增益: (I) 对于一个低频放大器,一般希望电压增益足够大,根据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有 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电压增益,分析这些方法各自优缺点,总结出最佳实现方案。 答: 0()() 26(1) C L C L u i be b CQ u R R R R A mV u r r I βββ= =-=- ++ 所以提高电压增益的方法有: 1)增大集电极电阻R C 和负载R L 。缺点:R C 太大,受V CC 的限制,会使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2)Q 点适当选高,即增大I CQ 。缺点:电路耗电大、噪声大 3)选用多级放大电路级联形式来获取足够大的电压增益。缺点:电路较复杂,输出信

电子电路实训心得体会

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过一周的电子设计,我学会了如何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与实践,学会了一些基本的电子电路的设计、仿真与焊接,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麻烦,但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这次设计不仅增强了自己在专业方面的信心,鼓舞了自己,更是一次兴趣的培养。 这次电子实习,我所选的课题是“倒计时光控跑马灯”,当拿到选题时,我认为这个不是很难。但当认真的考虑时,我才发现一切并非我想的那么简单。无论一个多么简单的课题,他所牵涉的知识比较多的,比如我这个选题不仅仅包括许多模电器件和数电器件,它还包含许多以前我没有接触或熟知的器件。所以我在设计时也在不断的学习,了解每一个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运用。经过与搭档的多次交流,我们才确定了最后的电路方案,然后在多次的电路仿真之中,我们又进行了更加完善的修改,以达到万无一失。 第三天的任务主要是焊接自己设计的电路板。开始,我们都充满了好奇,毕竟这是第一次走进实验室去焊接电路板。不过才过了一天,所有的好奇心都烟消云散,换而的是苦与累。我这时才知道焊电路板确实是一件苦差事。焊电路板要人非常的细心,并且要有一定的耐心,因为焊接示若稍不注意就会使电路短路或者焊错。经过一两天的坚苦奋斗,终于焊完的。但当我们去测试时却无法出现预期的结果。然后我没办法只得去慢慢检查,但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我想实际的电路可能与仿真的电路会产生差错,毕竟仿真的是在虚拟的界面完成的。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天我都在慢慢调试和修改中度过,想想那几天过的真的好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修正却还是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好几次都想放弃,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经过多次调试,最后还是得到正确的结果,那一刻,我感觉如释重负,感觉很有成就感。一个星期的电子实习已经过去,但是使我对电子设计有了更的了解,使我学了很多,具体如下:1. 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熟悉电子产品装工艺的生产流程,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2. 熟悉了有关电子设计与仿真软件的使用,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3.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够灵活的运用 4.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网上和图书馆的资源,搜索查找得到需要的信息; 5.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搭档相互讨论, 学会了怎么更好解决问题。篇二:电子技术实训心得体会 电子技术实训心得体会 开学的第一周,我们迎来了新学期里的第一堂课--电子工艺实训课。对于新学期里的新课程、新知识,我有种迫不及待的感觉。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首先接触的是对电子元件的初步认识,还有电路的结构和布局。而这一实训课里最重要的东西便是日常生活里所见到的电焊。在课堂上,老师指导了我们对电焊的使用,由于在焊接过程中,加热的电焊是比较具有危险性的,如果使用不当会对自己或别人造成伤害。所以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去使用电焊,避免烙伤事故的发生。 当我们初步掌握了电子元件的焊接方法技巧之后,便可以开始尝试焊接一些电路板元件了。其中电子元件的布局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关联到电路连接的方便简洁。 短短的一周过去了,在这一周里,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我们的实训将会有很大的败笔,实训课无法得以完成,其次,在这一次实训中,使我明白,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是很重要的。团队精神要劳记在心里。与同性分享成功的喜悦难道不是一种很美好的事么? 实训课已渐入尾声,通过这一次,我们又收获到了很多珍贵的知识,而这与老师的辛勤是离不开的。在此,我和全体同学对老师说一声谢谢!老师您辛苦了!篇三:电子电路实训报告

完整版二极管7种应用电路详解

极管7种应用电路详解之一 许多初学者对二极管很“熟悉”,提起二极管的特性可以脱口而出它的单向导电特性,说到它 在电路中的应用 第一反应是整流, 对二极管的其他特性和应用了解不多, 认识上也认为掌握了二极管的 单向导电特性,就能分析二极管参与的各种电路, 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害 了自己,因为这种定向思维影响了对各种二极管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 许多二极管电路无法用单向导电 特性来解释其工作原理。 二极管除单向导电特性外, 还有许多特性,很多的电路中并不是利用单向导电特性就能分析二 极管所构成电 路的工作原理, 而需要掌握二极管更多的特性才能正确分析这些电路, 例如二极管构成的 简易直流稳压电路,二极管构成的温度补偿电路等。 941二极管简易直流稳压电路及故障处理 二极管简易稳压电路主要用于一些局部的直流电压供给电路中, 由于电路简单,成本低,所以 应用比较广泛。 二极管简易稳压电路中主要利用二极管的管压降基本不变特性。 二极管的管压降特性:二极管导通后其管压降基本不变,对硅二极管而言这一管压降是 0.6V 左右,对锗二极管而言是 0.2V 左右。 如图9-40所示是由普通3只二极管构成的简易直流稳压电路。电路中的 VD1、VD2和VD3 是普通二极管,它们串联起来后构成一个简易直流电压稳压电路。 图9-40 3只普通二极管构成的简易直流稳压电路 1 ?电路分析思路说明 分析一个从没有见过的电路工作原理是困难的,对基础知识不全面的初学者而言就更加困难 了。 关于这一电路的分析思路主要说明如下。 (1) 从电路中可以看出 3只二极管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特性可知, 这3只二极管如果导通会同时导通, 如果截止 会同时截止。 (2) 根据二极管是否导通的判断原则分析,在二极管的正极接有比负极高得多的电压,无论是直流还 是交流的电压,此时二极管均处于导通状态。从电路中可以看出,在 VD1正极通过电阻 R1接电路中 的直流工作电压+V , VD3的负极接地,这样在 3只串联二极管上加有足够大的正向直流电压。由此分 析可知,3只二 极管VD1、VD2和VD3是在直流工作电压+V 作用下导通的。 (3) 从电路中还可以看出,3只二极管上没有加入交流信号电压, 因为在VD1正极即电路中的 A 点与 地之间接 有大容量电容 C1,将A 点的任何交流电压旁路到地端。 2 ?二极管能够稳定直流电压原理说明 电路中,3只二极管在直流工作电压的正向偏置作用下导通,导通后对这一电路的作用是稳定 了电路中A 点的直流电压。 众所周知,二极管内部是一个 PN 结的结构,PN 结除单向导电特性之外还有许多特性,其中 !£ mime i-yAn^Of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报 课题名称:简易晶体管图示仪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班内序号:

一、课题名称: 简易晶体管图示仪 二、摘要和关键词: 本报告主要介绍简易晶体管的设计实现方法,以及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给出了其中给出了各个分块电路的电路图和设计说明,功能说明,还有总电路的框图,电路图,给出实验中示波器上的波形和其他一些重要的数据。在最后提到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还有本次实验的结论与总结。 方波、锯齿波、阶梯波、特征曲线。 三、设计任务要求: 1. 基本要求:⑴设计一个阶梯波发生器,f≥500Hz,Uopp≥3V,阶数N=6; ⑵设计一个三角波发生器,三角波Vopp≥2V; ⑶设计保护电路,实现对三极管输出特性的测试。 2. 提高要求:⑴可以识别NPN,PNP管,并正确测试不同性质三极管; ⑵设计阶数可调的阶梯波发生器。 四、设计思路: 本试验要求用示波器稳定显示晶体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我的设计思路是先用NE555时基振荡器产生的方波和带直流的锯齿波。然后将产生的方波作为16进制计数器74LS169的时钟信号,74LS169是模16的同步二进制计数器,可以通过四位二进制输出来计时钟沿的个数,实验中利用它的三位输出为多路开关CD4051提供地址。CD4051是一个数据选择器,根据16进制计数器74LS169给出的地址进行选择性的输出,来输出阶梯波,接入基极。由双运放LF353对NE555产生的锯齿波进行处理,产生符合要求的锯齿波作为集电极输入到三极管集电极。最后扫描得到NPN的输出特性曲线。总体结构框图:

五、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 ⑴用NE555产生方波及锯齿波,电路连接如下。 图2.方波产生电路 NE555的3口产生方波,2口产生锯齿波,方波振荡器周期T=3 R1+R2 C1,占空比D= R1+R2 /(R1+2R2),为使阶梯波频率足够大,选C1=0.01uF,同时要产生锯齿波,方波的占空比应尽量大,当R1远大于R2时,占空比接近1,选R1为20kΩ,R2为100Ω。 ⑵阶梯波电路: 用NE555时基振荡器产生的方波作为16进制计数器74LS169的时钟信号,74LS169是模16的同步二进制计数器,可以通过四位二进制输出来计时钟沿得个数,实验中利用它的三位输出为多路开关CD4051的输入Qa、Qb、Qc提供地址。直流通路是由5个100Ω的电阻组成的电阻分压网络以产生6个不同的电压值,根据16进制计数器74LS169给出的地址进行选择性的输出,而它的管脚按照一定的顺序接入5个等值电阻然后在第一个电阻接入5V 的电压,原本是管脚接7个电阻可以产生8阶阶梯波,将三个管脚短接,即可产生6阶,这里选择了4,2,5接地,使输出为6阶阶梯波,以满足基本要求中的阶梯波幅度大于3V的要求。另一路信号通道的输入则接被显示的信号;通过地址信号Qa、Qb、Qc对两回路信号同步进行选通。这样,用示波器观察便可得到有6阶的阶梯波。 仿真时在Multisim上没有现成元件CD4051,这里选择了与它功能相近的8通道模拟多路复用器ADG528F代替。它是根据A1、A2、A3口的输入来选择输出S1-S8中各路电压值。

戴维南定理实验心得体会

戴维南定理实验心得体会 篇一:电路实验心得体会 电路实验心得体会 电路实验,作为一门实实在在的实验学科,是电路知识的基础和依据。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巩固电路学的知识,激发我们对电路的学习兴趣。在大一上学期将要结束之际,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电路实验,从简单的戴维南定理到示波器的使用,再到回转路-----,一共五个实验,通过这五个实验,我对电路实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体会到了电路的神奇与奥妙。 不过说实话在做这次试验之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的实验一样,操作应该不会很难,做完实验之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写完,直到做完这次电路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它真的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天真的以为自己把平时的理论课学好就可以很顺利的完成实验,事实证明我错了,当我走上试验台,我意识到要想以优秀的成绩完成此次所有的实验,难度很大,但我知道这个难度是与学到的知识成正比的,因此我想说,虽然我在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最后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因为我毕竟在这次实验中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终究使我在这次实验中受益匪浅。

下面我想谈谈我在所做的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在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验证实验中,进一步学习了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应用,根据所画原理图,连接好实际电路,测量出实验数据,经计算实验结果均在误差范围内,说明该实验做的成功。我认为这两个实验的实验原理还是比较简单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是很简单,至少我觉得那些行行色色的导线就足以把你绕花眼,所以我想说这个实验不仅仅是对你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更是对你的耐心和眼力的一种考验。 在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实验中,了解到对于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 ,其等效内阻Ro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时的等效电阻。这就是戴维南定理的具体说明,我认为其实质也就是在阐述一个等效的概念,我想无论你是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进行实际操作,只要抓住这个中心,我想可能你所遇到的续都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不过在做这个实验,我想我们应该注意一下万用表的使用, 尽管它的操作很简单,但如果你马虎大意也是完全有可能出错的,是你整个的实验前功尽弃!

西南交大c实验报告

实验__8__实验报告 教学班级:_26_ 学生学号:_201_ 学生:_ _ 实验日期:__5.26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对数值型一维数组的使用方法; 2.掌握对数组的插入、删除、修改、排序和查找等常用算法。 二、实验任务 1. 设有一批学生的程序设计课程的考试成绩(学生人数最多为N=100人,数据如下: (提示:可以建立三个一维数组来存放学生的数据,其中:学号为一个long类型的数组studentID,为一个string类型的数组name,成绩为一个int类型的数组grade)(1)由键盘获取学生人数n,要求学生人数n的取值围11到N-2; (2)由键盘获取学生的相关数据; (3)用选择排序法将学生的数据按学号进行升序排列并输出排序后的学生数据; 2. 在任务1的基础上,在学生数据中,完成以下任务: (1)键盘输入一个学生的学号,用折半查找法查找是否有该学生,若有该学生则输出该学生的所有信息,按如下格式输出: 学号程序设计成绩 2015112324 思德72 若没有该学生,则输出“查无此人”的信息。 (2)插入一个新学生的数据,要求插入后学生的数据任按学号升序排列。 ⒊在任务1的基础上,在学生数据中,完成以下任务: ⑴用选择排序法将学生数据按学生程序设计课程成绩降序排列。 ⑵键盘输入一个学生的学号和程序设计课程的新成绩,在学生数据中查找是否有该学生,若有该学生则用键盘输入的新成绩替换该学生的原成绩,否则输出“查无此人”的信息。 三、实验结果(源程序+ 注释)

555时基电路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实例详解

2.3.1 555时基电路的介绍和内部结构 555集成电路定时器是一种将模拟功能和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硅片上的单片时基电路。它的型号很多,如FX555,5G555,J55,UA555,NE555,它们的逻辑功能与外部引线排列完全相同,555定时器的电源电压范围宽,双极型555定时器为5~16V,CMOS555 定时器为3~18V,它可提高与TTL,CMOS的数字电路兼容的接口电平。由于555定时 器价格低廉,使用灵活方便,只需外接少量元件就可构成多种模拟和数字电路,因而极广泛地应用在波形产生与变换,测量与控制,家用电器及电子玩具领域,它的外部引脚 555定时器能在较宽电压范围工作,输出交电平不低于90%电源电压,带拉电流负载和电流负载能力可达到200MA。 图2-3 555定时器外部引脚 555时基电路由运算放大电路器A1,A2组成电压比较器,由F1F2组成的

基本R—S触发器以及由F3和NPN型集成电极开路输出的放电三极管TD等组成的输出级和放电开关。其中电压比较器的分压偏置电阻采用三个阻值相同的5K电阻,所以电路因此特征而被命名为“555时基电路”。555时基电路的内部结构图如图2-4。 图2-4 555时基电路图 2.3.2 555时基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功能电压比较 1)分压器3个5K 电阻组成,为两个A1和A2提供基准电平,如控制端C O,则经分压后,A的基准电平为2/3Ucc,B的基准电平为1/3Ucc,如改变管脚的接法就改变了两个电压比较器的基准电平 2)比较器 比较器A1,B2是两个结构和性能完全相同的高精度电压比较器,其输出直接控制着基本R-S触发器的状态。TH是比较器A1的输入端,TR是比较器A2的输入端。 当TH输入信号使U6》2/3Ucc,则A1输出交电平,否则A输出为低电平,当R输入信号使号使V2》1/3Ucc,A2输出为低电平,否则输出高电平3)基本R—S触发器 基本R——S触发器要求低电平触发,图中F1的输入端接UC1,为置O 输入端(R),F2的输入端接Uc2为置输入端(S)。Uc1=0,Uc2=1,时Q=0。当Uc1=1,Uc2=时,Q=1 4)放电器和输出缓冲器 集电极开路输出的放三极管TD组成放电器当输出U0为‘0“时,Q为1使UTD导通,管脚T和地间构成通路,而输出U0为”1“时,Q为0 使UTD 截止,通路被切断。输出缓冲器由反相器构成,一方面增强了带负载能力,另一方面隔离负载对555定时器的影响。 总上所述可得555时基器电路功能表如下表2-1所示 2-1 表555时基电路功能表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5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学号: 班序号:

一. 实验名称: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摘要: 在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时,经常会遇到通信信道或传感器衰减强度大幅变化的情况; 另外,在其他应用中,也经常有多个信号频谱结构和动态围大体相似,而最大波幅却相差甚多的现象。很多时候系统会遇到不可预知的信号,导致因为非重复性事件而丢失数据。此时,可以使用带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使增益能随信号强弱而自动调整,以保持输出相对稳定。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功能是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较大时,能使输出信号幅度稳定不变或限制在一个很小围变化的特殊功能电路,简称为AGC 电路。本实验采用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简单有效地实现AGC功能。 关键词:自动增益控制,直流耦合互补级,可变衰减,反馈电路。 三.设计任务要求 1. 基本要求: 1)设计实现一个AGC电路,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 输入信号0.5?50mVrm§ 输出信号:0.5?1.5Vrms; 信号带宽:100?5KHz; 2)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际搭建),用PROTE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SCH及印制电路板图(PCB 2. 提高要求: 1)设计一种采用其他方式的AGC电路; 2)采用麦克风作为输入,8 Q喇叭作为输出的完整音频系统。 3. 探究要求: 1)如何设计具有更宽输入电压围的AGC电路; 2)测试AGC电路中的总谐波失真(THD及如何有效的降低THD 四.设计思路和总体结构框图 AGC电路的实现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等三种,典型的反馈控制AGC由可变增益放大器(VGA以及检波整流控制组成(如图1),该实验电路中使用了一个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从而相对简单而有效实现预通道AGC的功能。如图2,可变分压器由一个固定电阻R和一个可变电阻构成,控制信号的交流振幅。可变电阻采用基极-集电极短路方式的双极性晶体管微分电阻实现为改变Q1电阻,可从一个由电压源V REG和大阻值电阻F2组成的直流源直接向短路晶体管注入电流。为防止Rb影响电路的交流电压传输特性。R2的阻值必须远大于R1。

模拟电路实验心得

模 拟 电 路 实 验 心13级电信二班得杨晓奇 体20130922222 会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学期过去了,模拟电路实验这门课也接近了尾声。在这学期学习过程中,有欢笑,有汗水,有同学们的努力学习,更有王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一次次的实验课上有批评,有表扬,却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那么就将本学期实验课体会总结如下:模拟电路实验这门课,主要是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实际中动手操作各种电路实验,再通过结合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来验证,加深对所有内容的理解。所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总而言之,实验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掌握电工仪表的使用,训练基本接线技能,正确使用电子仪器,学会调试电子线路,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这学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学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动手能力、逻辑思维以及设计思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让我们对模拟电路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和理解,我们这学期开设了模拟电路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是分为获得元器件原始数据,测试,验证,调试,总结经验公式,完成实验报告等。实验设备主要用到的有: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实验电源,交流毫伏表,模拟电子技术试验箱等。进行介绍,包括它们的特点,分类以及作用,然后让我们将各个电子元件进行实际的实验与验证。在做完实验后,通过总结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际测得的结果与理论估算值比较,讨论分析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整理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示波器不怎么会调,犯了很多错,还好王

老师很耐心的教导,后面掌握的还不错。而在实验中有时我们虽然熟练掌握了操作实验的方法,弄明白了一些理论上不是很容易理解的问题。但是在操作中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可以说这是很锻炼人的,每次在解决了问题后都会有很多收获,同时也明白团队的意义,只有和组员同心协力,才能最快的完成实验。在实验前,老师总会很耐心的告诉我们一些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在连接电路前,要将电源断开,先测什么后测什么,实验中要注意些什么等等;待我们连接好电路,王老师都会先检查,给我们详细讲解后,再让我们测量。最后感谢王老师这一学期对我们的指导和教育,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专业及其他的知识。我们以后将会把那些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设计 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自动化 学号: 2015/12/10

PROTEL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ROTEL电子线路设计软件的开发过程; 2、熟练使用PROTEL电子线路设计软件,会设计简单、常用的电子线路; 3、熟练掌握建立项目文件、建立原理图文件、绘制原理图、产生网络表、建立PCB 文件、绘制PCB线路图等基本技能;掌握绘制电路原理图的基本操作步骤和设计技 巧,掌握创建原理图元件的方法;理解PCB线路图参数设置的意义,掌握手动、自 动布局和布线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技巧,掌握创建PCB元件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编译环境 计算机一台,Protel DXP集成环境。 三、实验步骤 (1)建立项目文件 File->New design 设置工程名和存储路径后点击OK,进入下图界面。

(2)建立原理图文件 在Documents文件夹下,点击Schematic document创建原理图文件。 (3)绘制原理图 在库下有的元件直接添加到原理图中连线即可;对库中没有的元件需要自行创建,创建步骤如下: 1在Documents文件夹下,点击Schematic Library document创建原理图 库文件(Schematic library document); 2绘制元件边框和引脚,设置引脚名称和编号,然后添加至原理图中。 绘制元件8563 U2如图:

绘制好原理图后点击Tools->ERC检查无错误 绘制好的原理图如下: 最后对每个元件设置一个封装(Footprint): 电容C1,C2 二极管D7,D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