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合法合规性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合法合规性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合法合规性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合法合规性分析

一、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概述

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当事人,根据法律法规、监管规章或者合同约定,接受委托人委托,对委托人资产进行安全保管,并按照约定的条件和方式进行资金支付,同时对资产的运用状况进行监督的中间业务。

1、资产托管业务的类型

按照托管人所保管的资产性质划分,资产托管业务可以分为证券投资基金托管、QDII资产托管、QFII资产托管、社保基金托管、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保险资产托管、信托公司信托计划资产保管、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托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托管、银行理财计划资金托管、保险资产托管等。

按照托管人法律地位划分,资产托管业务可以分为商业银行担任信托受托人的资产托管业务以及商业银行担任委托受托人的资产托管业务,前者主要为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

按照托管人是否提供投资监督服务为标准,可以将资产托管业务划分为投资类资产托管业务及资金类托管业务。投资类托管资产用于投资,因此委托人通常希望托管人对资产的投资提供监督服务;资金类托管业务多为特定用途的资金,托管人通常仅需负责按照合同约定根据有权人的指示完成资金的汇划,而无需监督资金汇划是否符合基础合同的需求。

2、资产托管服务内容

资产托管服务内容分为基本服务与增值服务两个大类,基本服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资产保管,资产委托人或资产管理人将资产交给托管人后,托管人应负责安全保管托管财产;(2)资金清算,托管人按照投资管理人的投资指令,交易所的交易记录完成资金的交付以及相关证券的交收,或根据有权人发送的资金划拨指令,对托管资产的相关资金账户执行资金划付,完成相关资金清算的服务;(3)会计核算,是指托管人对所托管的资产按照相关会计核算办法进行会计核算并编制会计报表;(4)资产估值,是指通过对组合所拥有的全部资产及负债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估算,进而确定资产公允价值的过程;(5)投资监督,是指资产托管人作为托管资产保管人在资产管理人进行资产管理时,对托管资产投资运用进行监督的行为;(6)信息披露,是托管人就托管资产运营情况向投资者进行信息通告或发布的一项服务,主要依据《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资产托管业务相关法律问题

(一)托管当事人的法律关系问题

为推动托管业务更好发展,准确界定托管人法律地位是首要问题,目前,我国涉及资产托管业务的法律主要有《民法通则》、《合同法》、《信托法》、《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具体而言,除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外,其他各项托管业务,如证券公司受托资产、信托资产、保险资产、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产业/创投资金、QFII/QDII信托资金托管业务中,托管行为均应界定为委托法律关系,托管合同是委托

合同,托管人是委托法律关系中的受托人,而非信托项下的受托人。信托关系与委托关系的的区别主要有:信托中的受托人通常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信托法律关系通常发生在资产管理领域;信托法律关系中受托人基本上是以自己的判断和意志处理信托事务,拥有除收益处置之外的一切权限。信托法律关系是一种财产关系,信托成立后,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便由委托人转移到受托人,由受托人以自己名义占有、使用和处分,由受益人享有收益权;而委托关系是一种对人关系,委托成立后,委托人财产不发生转移,即便代理人需使用或处分被代理人的委托财产,该委托财产的所有权仍归被代理人,委托涉及的财产的所有权与收益权并不发生分离,都归属于委托人。

(二)托管资产法律地位及性质问题

《证券投资基金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开或者非公开募集资金设立证券投资基金,有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进行证券投资活动,适用本法。”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不仅有契约式基金,还包括公司型和合伙型。由于契约型基金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体身份不明确,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独立性,托管资产的身份问题值得关注。

主要表现在在境外的证券投资过程中会遇到与身份相关的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开立证券账户的实际持有人是谁,在证券权益行使、司法强制执行和破产、贷款、税收等方面,由谁代表托管资产主张相关权利或签署相关文件。在证券权益行使及司法强制执行和破产方面,没有明确托管资产的名义持有人,由谁代持托管资产、处理托管资产相关事

宜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托管人在代表托管资产在境外行使证券权益或遇到司法强制执行和破产等问题时,托管人如何代表托管资产主张相关权利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在贷款与税收方面也会存在不宜操作的情形。

(三)托管资产的独立性问题

通常认为,托管资产独立性要求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独立保管,即托管资产应当与管理人、托管人自有的资产相互独立,不同的托管资产之间应当保持相对独立;二是托管资产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即非因托管资产产生的债务,不得对托管资产强制执行,托管资产的债权债务不得与托管资产或管理人/托管人固有财产上的债权债务相抵销;三是托管资产独立于破产财产。

但上述情况仅为理论上的最佳状态,实践中,托管资产能否在保持独立,仍需要根据具体的资产种类与状况、是否涉及次托管人、管理人及托管人对合同义务的遵守情况等要素来进行具体分析。

三、资产托管业务法律合规风险分析与防范

(一)托管人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

1、托管人法律地位不明确

除了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外,券商理财、保险资产、信托资产、企业年金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其他托管产品,由于缺乏相应法律层面支持,其托管人法律地位不明确。在这些业务中,托管人在法律上并非信托的受托人或共同受托人,也没有对托管人的法律地位作出明确的规定,各监管部门指定的有关业务管理办法中常常比照证券投资基金的相

关制度,对上述托管人提出较高的资产保管和隔离要求,并要求托管人承担相对较重的监督义务,托管人所承担的风险与托管服务收益往往不成比例,不利于托管业务的健康发展。例如,《证券投资基金法》第74条规定,基金投资不得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证券交易价格及其他不正当的证券交易活动;《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通知中要求基金不得购买证券用于控制或影响该证券的机构或管理层等。这些基金投资禁止行为中有很多项目是托管人无法或难以监督的,会面临较大的监督职责的法律风险。

2、对托管资产独立性存在认知错误

在托管资产的独立性上,主要强调的是托管资产在法律上的独立性。而要实现真正的独立性,则需更加强调的是资产运作上的独立,通过引入相关托管机制,保证资产能够被独立的管理运作,不被挪用或混同,也即是说要更强调投资运作的独立性。对于托管资产,托管人做到明确标志其未托管资产、不混同与托管人自身财产的条件下,对于托管资产的法律地位的判断,仍应遵从相应资产类别的正常制度安排,托管资产也同样承担与非托管资产同样的市场风险与法律风险。孤立地强调托管资产的独立性,认为只要资产进行了托管,托管人就应当无条件地保证托管资产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的观点是不准确的。在信托的法律框架下,信托资产作为独立资产,可以做到与受托人进行破产隔离,在受托人发生破产清算时,托管资产在清算资产之外,归属信托财产。对于非信托类业务法律体系下的业务,对托管资产进行独立建账,证券资产可以以

托管人名义代为持有,但是托管资产由于往往在托管银行自有网点开户,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从而面临相应的风险。

除此之外,对于新型的托管业务,例如商业银行进入托管领域涉及到第三方支付结算、PE投资等业务中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托管人本身面临多重部门监管、部分强势投资者对托管人要求过高等问题也大量存在,对银行业的托管业务带来一定的合法合规性风险。

(二)资产托管业务合法合规风险防范

除了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之外,需要明确托管人的法律地位,引入第三方独立托管模式,统一对托管资产独立性的认识等方式都会对资产托管业务的合法合规带来帮助。对于托管人本身来讲,按照托管合同进行托管,不突破合同与法律的规定,合理合法的规范其托管职责是重要之处。

四、银行资金托管业务实务分析

(一)案例介绍

A基金公司从业人员a利用担任基金公司职位便利,利用其亲人和第三人账户先于基金建仓前买入特定股票,获利100多万元。在其“老鼠仓”被发现之后,证监会发出了对基金业“老鼠仓”严查并处罚了a。但之后,基金份额持有人向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对托管人B银行提起仲裁,主张托管人未尽到托管人的监督职责,违反了基金合同中的投资监督义务,并要求托管人按照托管协议的约定,向基金公司行使追偿义务。

(二)案例法律分析

本案仲裁庭经过审理,认为被申请人托管人B银行没有追偿的义务,因此对申请人的请求不予支持,但通过案例,以下法律问题值得注意:

1、关于基金公司是否违反了基金法规定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第74条第(六)项的规定,基金财产不得用于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证券交易价格及其他不正当的证券加以活动;第131条也明确规定了违反的法律后果,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的相应处罚。在本案中,没有证据证明基金公司利用基金财产进行内幕交易或其他不正当交易,基金投资行为与a的活动并无因果关系。此外,第21条规定基金管理人不得利用基金财产为其基金份额持有人以外的第三人牟取利益。但在本案中,作为基金管理人的基金公司并未利用基金财产进行不当牟利。故不能视为基金公司A违反了基金法的相关规定。

2、托管人是否尽到了监督职责

对于托管人的职责,我国法律有比较明确的界定,通常基金合同对于托管人的监督义务仅有概括性的规定,托管人的监督义务一般具体规定在托管协议中。此类托管协议一般需要严格按照证监会下发的《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7号》的《托管协议的内容与形式》,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基金合同的约定,对基金投资范围、投资对象、基金投资融资比例、基金投资禁止行为,关联投资限制、基金管理人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行为、基金管理人选择存款银行进行监督。在本案中,基金公司内部人员采用上述方式

牟利,应该认定个人行为。而托管人对于基金公司个人行为也不可能进行合理的监督。

3、对于a应负的赔偿责任,应由谁列为负责赔偿

在本案中,由于a的个人行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应首先要求基金管理人出面向a进行追偿,如果基金管理人没有正当理由拒不追偿,导致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遭受损失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才可要求基金托管人向基金管理人提出索赔。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适用本指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邮政储蓄机构以及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法律、规则和准则,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 本指引所称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和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 本指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本指引所称合规管理部门,是指商业银行内部设立的专门负责合规管理职能的部门、团队或岗位。 第四条合规管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合规风险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关联性,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一致性。 第五条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和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依法合规经营。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并将合规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 合规是商业银行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并应从商业银行高层做起。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确定合规的基调,确立全员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理念,在全行推行诚信和正直的职业操守和价值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促进商业银行自身合规和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第七条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实施监管,检查和评价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章合规管理职责

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简要介绍

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简要介绍 2014年9月 本文档状态记录

目录 第1章概述 (3) 1.1. 资产托管定义(来源于百科) (3) 1.2. 资产托管业务分类 (3) 第2章银行的托管业务介绍 (4) 第3章资产托管业务及相关资格 (4)

第1章概述 1.1.资产托管定义(来源于百科) 资产托管业务是指具备一定资格的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与委托人签订委托资产托管合同,安全保管委托投资的资产,履行托管人相关职责的业务。 1.2.资产托管业务分类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品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证券投资基金托管 2.保险资产托管 3.社保基金托管 4.企业年金基金托管 5.券商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托管 6.私募基金托管业务 7.公募基金及专户产品托管业务 8.收支账户资金托管业务 9.理财产品托管业务 10.信托计划托管业务 11.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托管 12.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资产托管

第2章银行的托管业务介绍 托管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中间业务,其基本含义是在一段时间或一系列交易活动中承担保管标的资产的职责。合同中,合同标的资产称为委托资产,拥有委托资产的一方称为委托人,商业银行一方称作托管人。 银行托管业务范围通常包含以下具体的业务职责: ●安全保管委托资产; ●委托资产名下的资金清算和证券交割; ●监督委托资产的投资运作; ●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委托人报告委托资产的投资运作情况和相 关信息; ●对委托资产的资产、负债及投资情况进行会计记录; ●按有关要求对委托资产持有的有价证券进行估值; ●客观公正地分析委托资产的投资运作情况,并向委托人提供相 关分析信息; ●其他与委托资产托管相关的业务。 委托资产可以是资金、有价证券等,由于银行参与的托管业务常以特定来源、用途的资金作为委托资产,因而资产托管也被称为资金托管。 第3章资产托管业务及相关资格 虽然托管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表外业务,但我国当前政策环境下,绝大部分托管业务都需要相关主管部门颁发业务资格许可证才能实行。其中有些特殊的业务,如存量房交易资金托管业务,由房产局具体实施,商业银行只是配合。托管业务没有统一的主管单位,而是依据业务委托资产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主管部门和业务资格,下面按照认证部门的差异整理了我国银行业从事的大部分托管业务。 1、由人民银行颁发许可的托管业务: (基础托管业务) 交易资金托管业务; 受托投资管理托管业务。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过去十年取得快速发展 过去十年来,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投资需求日趋旺盛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凭借其自身渠道优势和资产获取能力得到快速发展,一是满足客户多元化投资需求,提高了国内居民财产性收入,二是丰富商业银行客户服务工具,提升了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三是延伸商业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的合作链条,推动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也在不断调整、优化经营理念,通过构建多样化的产品形态以及多元化的资产组合,逐步回归代客业务本质。 一是加大净值型产品的发行力度。根据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2014年上半年理财报告,1-6月,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实现资金募集1.17万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74.53%。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实现了理财产品的价格波动,直观反映投资管理能力,有利于逐步打破产品刚性兑付。 二是加大标准化、市场化资产的配置力度。同样来自于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报告数据,截止6月末,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到12.65万亿,但整个市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投资占比已经降至22.7%,远低于监管部门允许的35%上限。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对于债券及货币市场、银行存款等标准化资产加大了配置,并开展尝试资本市场业务、衍生业务。上述变化反映出各大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已经在悄悄启动主动转型,不再依赖于非标资产的投资收益。 同时,商业银行总行纷纷设立专职资产管理部门为业务的转型与

推动提供组织保障。今年4月,银行组建成立了总行一级部门资产管理部,定位于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职能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全行客户资产管理产品设计、成本核算和风险管理,并率先实行了风险派驻制,内设风险管理处作为总行风险管理板块的派驻部门,负责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审查审批、风险监控及投后管理等工作。 我行已经将资产管理业务定位为全行战略性业务,一方面银行理财是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替代品,可以帮助银行积累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另一方面意味着银行收入结构的调整,从原来的存贷利差收入转变为管理客户投资的管理费收入,解决了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回报率之间的矛盾、投资管理能力强大和资本有限之间的矛盾,也符合客户希望提高投资收益率的要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仍处在发展初期,业务空间广阔。 国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已经与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规模相匹配。我们可对比两组数据: 一是欧美银行业的整体情况:2012年末,美国银行业资产管理余额12.7万亿美元,占美国商业银行资产13.1万亿美元的97%,占美国GDP16.24万亿美元的78%。2012年末欧洲资产管理行业管理资产余额达15.4万亿欧元,占欧洲GDP的99%。 二是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汇丰、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表外资产管理规模分别占其资产总规模34%、66%、39%,瑞银集团更是高达173%。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理财资产余额大约占银行业总资产的6.75%,占国内GDP21%,这一巨大的差距隐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无限的发展潜力。

商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研究

商业银行合规文化建设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重大违规事件不断暴露,机构业务受到限制,财务损失数额惊人,机构声誉严重受损,危及了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银行业金融机构正面临着巨大的合规性挑战。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合规风险管理还是一个新的领域。截至目前,我国仅有少部分商业银行设立了独立的合规部门。但从国外银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合规风险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2006年10月,我国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合规指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建设自身的合规文化,并将合规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尤为迫切。 一、合规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一)合规及合规风险的概念 合规(Compliance)的字面含义可以理解为“符合规定”或“符合规范”。我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所谓法律、规则和准则,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指出:“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二)合规文化的内涵及作用机理分析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指出“合规应从高层做起。当企业文化强调诚信与正直的准则并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做出表率时,合规才最为有效。合规与银行内部的每一位员工都相关,应被视为银行经营活动的组成部分。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应坚持高标准,并始终力求遵循法律的规定与精神。如果银行疏于考虑经营行为对股东、客户、雇员和市场的影响,即使没有违反任何法律,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负面影响和声誉损失”,同时指出“合规应成为银行文化的一部分”。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也指出“商业银行应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并将合规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 合规作为一种文化,其内涵至少包括四个方面:首先,要从高层做起,即管理者必须率先垂范,躬身实践,合规才最为有效。可以说,管理者合规是构成银行合规文化的基因及实现人人合规的首要前提;其次,强调的是人人合规。合规不仅仅是合规部门或者合规人员的事情,合规工作与银行的各个流程、各个工作环节和每个银行员工都息息相关。只有让合规的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人人遵守诚信与正直的准则,才能形成大众性的合规文化;第三,要做到主动合规,大量的规章制度和处罚,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风险的产生

商业银行发展资产托管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发展资产托管业务的思考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资产托管业务在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沉淀部分低息负债、提高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指标等方面的优势,已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中间业务。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外延内涵逐渐丰富,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在托管规模、产品种类、数量及其收入上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商业银行应从管理、创新及培养人才等方面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资产托管业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托管;金融创新。 一、资产托管业务的起源 资产托管业务是在基金托管业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基金托管业务是紧密伴随着美国的共同基金的诞生、发展与成熟的。1868年,伦敦成立第一个专门为小额投资人取得规模经济的投资目的成立共同基金——海外和殖民地政府信 托(the Foreign Colonial Government Trust);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投资信托,如1889年成立的纽约股票信托(the New York Stock Trust)、1893年成立的波士顿个人财产信托(the Boston Personal Prop—erty Trust)等等。随着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黄金十年的到来,美国的共同基金业也得到前所未有发展,仅1924年至1929年的5年间,就建立了56个封闭式信托。 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约束,这些封闭式投资信托沉溺于高风险投资,甚至产生了滥用投资者赋予其投资职能的行为,使其价格大幅上涨,基金价格远高于其内在价值。到1929年间封闭式基金几乎按高于其内在价值的50%溢价销售。封闭式基金的种种投机、不规范行为和杠杆作用的操作,使得股市崩溃时基金持有人受到的伤害远大于普通股票持有人。针对20世纪20年代“大萧条”中金融监管体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美国先后出台了《证券法》、《证券交易法》、《投资公司法》及《投资顾问法》规范证券交易及监管。 1940年,美国引入资产托管业务,由第三方对基金资金的流向和使用进行托管,使得共同基金业务的发展得到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托管业务的引入给了共同基金第二次发展的机会。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共同基金托管业务伴随着其基金业务呈几何状态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基金都使用银行所提供的托管服务。多年实践证明,在证券投资基金中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引入,极大地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对规范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行为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当前,全球前50家托管银行共托管了数百万亿美元的资产,而前十大托管银行就占到70%以上。诸如JP摩根、道富银行、纽约银行、花旗集团、法国巴黎百富勤、瑞士联合银行等机构均是全球资产托管业务的中坚力量。托管业务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道富银行为例,其客户主要包括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和政府基金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其托管网络覆盖到100多个金融市场,中间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80%以上,而托管业务收入又占到中间业务收入的一半以上。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现状 我国资产托管业务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才真正开始开展。1998年2月24日,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引言: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银行业完全实现对外开放。合规风险逐渐成为除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之外的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因此,完善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已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合规风险管理的内涵及作用 合规指银行遵循法律、条例、准则、相关的自律组织标准和行为的守则的活动。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合规”而可能遭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管理是指银行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的内部控制活动,它是构建银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和核心。 因银行业经营风险的特点,在吸取大量银行案件的教训后,银行业合规问题日益引起监管者和商业银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合规管理作为专门的银行风险管理技术也日益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2005年4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银行的合规与合规管理部门》指导性文件,对银行的合规管理提供了框架性指导,以敦促并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起有效的合规政策和程序,推进银行机构的稳健经营。 合规建设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是指银行主动识别合规风险,持续修订合规管理制度,采取惩戒措施,避免违规事件发生,持续管理合规风险的动态过程。加强合规建设,建立和完善合规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对于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二、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未将合规作为一个重要的风险源来管理,更没有将合规风险管理摆上应有的重要位置,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于银行合规管理的一系列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合规风险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比较淡薄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理念上的偏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一是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金融企业各级机构往往把目光局限于完成考核任务和经营目标,注重市场营销和拓展,忽视业务的合规性管理,有些营业机构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以实现短期业绩,加大了银行合规经营风险。二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商业银行往往偏重于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的管理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出现,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却关注较少。三是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轻高层管理人员约束。我国银行业在合规风险管理上存在着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理念,即重视对基层操作人员的管理,忽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似乎只有基层操作人员才有引发合规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合规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合规 一、巴塞尔委员会划分了八大风险种类: (一)信用风险: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在信贷经营与管理过程 中,实际收益目标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信贷损失的一种可能性。1.相似概念:信贷风险(在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使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造成银行贷款本金、利益损失的可能性,是一种狭义上的信用风险。 2.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其所包含的金融资产的范围,信用风险包含信贷风险,还包括其他表内、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中的风险等等。(二)操作风险: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计算机系统或外部 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包括四类: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 相似概念:操作性风险:仅包括由人员因素,亦即由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和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尽管操作性风险是操作风险中发生频率最高、占比最高的风险类型,但我们不能将操作性风险等同于操作风险。 (三)市场风险: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头寸出现亏损的风 险。 市场风险广泛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市场风险发生时,往往涉及地区性和系统性的金融动荡或严重损失,因此,市场风险往往又被为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一般不能通过资产多样化来分散和回避,因此市场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资产流动性风险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进而无法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与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负债流动性指商业银行过去的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对其产生的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风险。 (五)法律风险: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国由于法律因素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包 括法律的内在缺陷、商业银行基于错误的法律理解或法律适用而实施的商业行为、监管机构的不当法律执行等因素导致商业银行遭受诉讼的可能性。主要关注商业银行所签署的各类合同、承诺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能力。 (六)国家风险: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 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凡是跨国境的信贷,不论其接受信贷的对象为该国政府、私人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国家风险,因而国险比主权风险或政治风险的概念更宽。国家风险包括主权风险和非主权风险。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教学重点: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即是运用资金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主要包括:现金资产、证券投资、贷款、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等类型。对商业银行而言,资产功能主要有: (1)银行资产是商业银行获得收入主要来源; (2)资产规模是衡量一家商业银行实力和地位重要标志,商业银行信用高低直接与其资产规模大小有关; (3)资产质量是银行前景重要预测指标。一家银行资产分布情况、贷款对象和期限都影响着银行资产质量,对资产质量进行分析可以使人们对商业银行经营前景做出科学预测,从而促使银行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为银行股东增加利润。 (4)资产管理不善是导致银行倒闭、破产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银行资产管理在整个银行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地位,银行资产管理不善,导致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不能够及时足额地支付存款人需要和融资人融资要求,严重话会出现银行倒闭现象。 贷款定价 商业银行在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时,应该主要考虑: (1)在承担相应风险前提下,贷款利息收入能够弥补商业银行经营成本。 (2)使借款人也能够承受,即有足够能力去偿还贷款。 (3)其他信用工具利率水平。因为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同时,还面临着其他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工具竞争。 商业银行常用贷款定价方法有: (1)成本相加贷款定价。这种方法是从商业银行经营成本角度来衡量贷款利率水平,是最简单贷款定价模型。根据这个模型,任何贷款利率应该分解为四个部分:①银行发放贷款边际成本;②银行为发放贷款所必须经营性成本,包括贷款人员工资和发放、管理贷款时设备等成本支出费用;

③商业银行由于贷款可能发生违约甚至损失而承担风险,而必须得到风险补偿;④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所预计实现利润水平。 贷款利率=筹集发放可贷资金边际成本+经营成本+风险补偿+预计利润水平 (2)价格领导贷款定价。这种定价方法将贷款利率分解为三个部分:①市场所普遍接受优惠利率或者主导利率;②在主导利率下借不到款借款人向银行支付违约风险补偿;③长期借款者向银行支付期限风险补偿。 贷款利率=市场优惠利率+违约风险补偿+期限风险补偿 (3)低于基准利率贷款定价。随着商业银行间竞争加剧,银行发放贷款时,采用低于基准利率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货币市场借贷利率+风险补偿和预期利润水平 与前面方法不同是,贷款利率风险补偿和预期利润水平所需要利率水平非常低,大约为0.25%——0.5%之间。 (4)最高利率贷款定价。这种定价方法不管现在和未来市场利率是多少,借款人与商业银行在借款合同上明确写明借款人从该银行获取贷款所付最高利率,也就是规定一个利率上限。 (5)成本——收益贷款定价。按照这种方法,商业银行分三个步骤来计算银行是否对贷款收取了足够利息,以弥补了银行所承担成本和风险:首先,估算在多种利率和费用水平下,商业银行从客户(借款人)那里获得所有收入;其次,估算商业银行必须对借款人交付可贷资金净额;再次,用估算贷款收入除以借款人实际使用可贷放资金净额,估算出贷款税前收益。 思考题: 1、商业银行资产类型主要有哪些?如何认识资产作用? 2、什么是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我国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贷款定价模型有哪些? 4、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主要原因有哪些?

银行合规心得体会

银行合规心得体会 合规经营是所有商业银行稳步运行的基本前提和内在要求,也是所有员工必须履行的职责。下面是出国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银行合规 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银行合规心得体会(一):银行员工通用版 “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所有活动与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 业务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相一致。合规经营是银行稳健运行 的内在要求,也是防范金融案件的基本前提,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履 行的职责,同时也是保障自己切身利益的有力武器。合规涉及银行 各条线、各部门,覆盖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银行每一个 员工。合规作为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越来越受到银行业的重视。 为此,总行为增强我行员工的案件防控责任意识和合规守法意识,在全行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七个一”合规与风险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这项活动在支行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围绕“重操守,将合规,促案防”这个主题,在行长的牵头领导下,我们支行也展开了积极 地学习和讨论,从中我受到了很多启发和收获: 【我眼中的合规】 作为一名前台工作人员,合规就是日常工作中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能疏忽,对自己而言要严格遵守离柜退屏、收章、锁箱,妥善保管 本人的柜员卡和个人名章,不得提供给他人使用,柜员密码要严格 保密经常修改,不得经办本人的业务及给自己授权;对业务而言要坚 持开户需出示证件原件,大额支付需与单位联系求证等等。也许这 只是合规建设中的冰山一角,但也是合规建设的重要基石。如何从 小事做起,如何从细节出发真真切切地把合规落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

我眼中的合规就是一颗责任心:对客户,对自己,对单位;我眼 中的合规就是一种约束力:没有死角,没有情面,没有侥幸,我眼 中的合规就是一份使命感:为进步,为发展,为提高。 【合规隐患】 案件的治理与防控,是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银行合规管理的建设基础。近段时间,银行各类案件时有发生,已经严 重影响金融事业健康稳健发展,由于认识不足,措施不到位,银行 案件防范控工作仍存在许多隐患亟待予以规范。 隐患之二:重要和关键岗位人员不轮换或超期限轮换,存在较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指引》中明确:关键 岗位应当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实行岗位 轮换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内部人控制问题发生,减少案件苗头和隐患。但由于网点近年来业务量大幅增长没有补充足够后备人员,造成人 员非常紧张。导致只好放弃执行这两个制度,只有在上级督促下, 或在检查发现问题后,或发生了金融案件时,才为了应付要求而进 行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从而埋下案件隐患。 隐患之三:只注重对正式员工的管理,忽视对临时工的监督管理,案防工作不彻底。近几年来,由于机构改革和人员缩减,银行便大 量聘用临时员工从事一线或前台工作,以解决人员不足问题,降低 经营成本。银行与聘用人员之间履行的只是口头协议,没有签订正 式劳动合同;或是虽然签有用工协议,但并不规范;要么则是大量使 用银行职子女或关系人亲属,不经岗前培训就匆忙上岗,从而导致 临时用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临时用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 不利,重视不足,不仅导致个别临时工不明确工作中应付的义务和 责任,工作责任感不强,而且由于银行对临时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 约束力,从而埋下案件防范工作隐患。 隐患之四:用感情和信任代替规章制度、把习惯做法看成经验,导致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银行机构网点若是人员少,流动性较差,一人多岗、互相替岗等现象就较为普遍,多年的 工作交往,相互间感情较深,因此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执行制度观 念较差。工作中只谈感情,不讲制度,互相之间盲目信任,把重要

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实用手册

为了便于商业银行识别评估合规风险,有效实施合规管理,本书全面系统地收录了1986年至2007年间发布的、与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司法解释以及行业自律准则。本书由交通银行法律合规部根据工作实践经验,以效力层次、监管领域、业务种类以及发布时间等分类标准编制而成,内容全面,编排科学,查阅便利,是商业银行合规管理人员、法律人员和业务人员必备的实用工具书。 目录 目录 Compliance and the compliance function in banks (1) 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2005年4月) (8)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2006年10月25日) (12) 第一章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003年12月27日修正)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6年10月31日修

正) (19) *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备忘录(2004年7月27日) ①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的暂行规定(2004年5月11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法律工作 规定(2005年11月26日)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清理第一批 110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告 (2004年12月17日)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清理第二批 74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告 (2007年1月1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003年12月 27日修正)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05年lO月27 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02年12月28 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2001年4月28 日)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经验做法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经验做法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经验做法 一.合规风险管理的功能“思想文化政策制度组织行为”的合规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并开始在我行经营管理实践中发挥功能,功能发挥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和修正上述框架的过程。我们已经认识到健全而又灵活的合规功能是银行从事业务的基本前提,合规的功能除了体现在战略层面外,还能广泛应用于日常业务运作的协助.顾问和监控;此外驱动合规功能发挥的因素还有银行产品的复杂化和业务间的不断交叉,这些都使得合规管理的功能更加重要也更加复杂。在我行的探索和实践中,合规风险管理初步发挥了以下功能一确保法律.规则和准则得到遵守的功能。只有遵守法律.规则和准则,才能避免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以及随之而来的声誉损失。不仅如此,法律.规则和准则本身对银行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内在规律的描述和总结,有其内在科学性。自觉学习.运用和遵守上述规则,有利于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避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同时,提高驾驭风险的能力。但“术业有专攻”,银行高级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不可能像法律.合规风险管理人员一样对法律.规则和准则有全面深刻的把握,他们既有可能判断失误,过失违规;也有可能裹足不前,错失良机。这就需要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对法律.规则和准则进行跟踪和解读,明晰尺度,并最终将其“翻译”成为极具操

作性的规程和手册,为建立长效的遵章守制机制奠定基础。此外,合规风险管理部门还通过积极揭示合规风险成为决策时的重要参谋,并促使管理层在决策时主动在监管要求.合规以及商业利益问寻求到均衡,以将违规风险降至最低。二整合流程,促进业务发展的功能。如同刘明康主席在首届合规年会上指出的“当前几乎所有中资银行的业务流程都存在重大弊端,仍只是部门银行,而不是流程银行”,我行正试图以合规为契机,整合流程,明确各职能部门在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为此,总行合规部负责对重要规章的审查,以及规章执行后的评价等,以确保不同部门颁布的规章能和谐统一,能够对同一业务有相同的规定,而不是相互矛盾使基层无所适从;我行还在规章制定中贯彻“问责制”原则,使行内规章符合法律上的逻辑规范。此外,合规部还积极介入部室职责划分和全行授权管理,积极创建“权责明确,衔接紧密,授权控权相统一”为特征的总行部室内部以及总行与分支行之间的关系。 “合规创造价值”的途径在于嵌入业务促发展。合规要敢于说“不”,但是合规不能只说“不”,如果一项业务只是某一点上存在不合规,不能因此就否认整个业务的可行性,应该力图将合规升华成为一种存在可能性的艺术,既“挑刺”,更要“拔刺”,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优化方案。只有这样,合规的价值才能体现,合规的功能才能发挥,合规部门才能得到全行的尊重。合规文化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三良好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形成

朱华:商业银行合规经营与风险防控

专业为企业/培训机构提供师资。 商业银行合规经营与风险防控 课程大纲 课前讨论:某信用联社内外勾结“以贷收贷”现象会有什么后果? 第一单元:银行常见的金融风险 1. 信用风险含义和种类——资本充足率达标了吗? 2. 市场风险含义和种类——讨论:利率放开后如何应对竞争 3. 操作风险含义和种类及国内银行操作风险统计 4. 流动性风险含义、种类及案例 5. 国家风险含义、种类及案例 6. 法律风险含义、种类及案例 7. 声誉风险含义、种类及案例 8. 战略风险含义和表现形式及案例 第二单元:金融风险内在生成机理分析 1、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理论分析 信息不对称性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决定了金融机构的性质和脆弱性 金融机构优势发挥的两个前提: 储蓄者对金融机构的信心 金融机构对借款者的筛选和监督是高效率的 “囚徒困境”使挤兑具有爆发性发生的可能. 2、金融机构的内在波动性理论

专业为企业/培训机构提供师资。 3、金融风险的演变 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的演变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演变 利率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演变 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自由化与金融风险的演变 金融机构准入自由与金融风险的演变 第三单元:商业银行合规经营 1.合规管理产生的背景 2.合规与合规管理的相关概念 3.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有关银行合规的指导原则 4.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通常涉及内容 5.《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高级文件中的十大原则 6.银行业务风险矩阵 7.合规风险在银行风险防范中的地位分析 讨论:合规风险管理该有谁负责?如何负责? 第四单元: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设立与合规的公司治理1、合规部门的定位 合规部门的9大职责 合规部门的8大职责特性

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心得—合规是我的责任(终稿)

合规,我的责任 ——实现贷后合规管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相信大家都知道“亡羊补牢”的故事,在此我不想赘述。我想联系我行近几年发生的重大信贷案件,寻找这个故事对银行贷后管理工作的启示。羊圈已经破了,羊也丢了,牧羊人该做些什么呢?亡羊补牢,犹时未晚!同样道理,案件已经发生了,损失也产生了,银行该做些什么呢?实现贷后合规管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我行组织开展“合规管理年”活动,就充分体现出分行领导“亡羊补牢”的重大决心。在合规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贷后管理人员应当做些什么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认清贷后合规管理的重大意义 信贷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风险发生的背后是大量的违规行为和违规事实。贷款发放后,贷后管理人员不切实履行贷后管理职责,不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就会导致信贷风险的发生,给银行和个人造成重大影响。我就近期发生的重大信贷案件,就是由于部分贷后管理人员未重视贷后管理工作,未有效履行贷后管理职责。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行的声誉,给我行造成重大损失,也给相关责任人和他们的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案件发生后,我行形成大量不良贷款,直接造成数亿元的损失,相关责任人也受到相应的处罚,被罚款、记过、降职、开除或判刑。 可见,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履行合规责任,真正做到合规管理,对于我行和贷后管理人员都具有重大意义。贷后合规管理,有利于我行有效

防范信贷风险、健康发展信贷业务、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革;也有利于贷后管理人员实现人生职业目标、构建个人幸福家庭、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二、承担贷后合规管理的责任 作为贷后管理人员,我们都知道贷后管理包括帐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预警、贷款风险分类、档案管理、有问题贷款处理、贷款收回和总结等诸多方面,贷后管理的主体是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客体是信贷风险。那么,在贷后管理过程中,贷后管理人员怎样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到贷后合规管理呢? 首先,贷后管理人员应当牢固树立合规管理责任意识。 与贷款发放前相比,银行在贷后管理时对资金的控制变得困难,在信息的获取方面处于被动。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直接取决于贷后管理人员能否牢固树立合规管理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合规管理责任,获取真实、有效的贷后管理信息。因此,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辩证关系,把贷后管理放在与贷前营销同等甚至更高的位臵,从思想上树立“重贷重管”的经营观念,提高合规管理责任意识。贷后管理人员只有牢固树立合规管理责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规范地履行贷后管理职责,落实贷后管理制度。 其次,贷后管理人员应当履行贷后管理职责。 目前,总、分行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贷后管理制度,并印发了一系列贷后管理文件,对贷后管理人员的职责提出了明确要求。贷后管理人员应当有效落实相关制度要求,切实履行贷后管理职责,做好贷后管理工作。

《商业银行风险合规管理与内控》

商业银行风险合规管理与内控 课程背景: 合规经营是现代商业银行运作和发展普遍奉行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加强合规风险管理,既是监管部门强调的重点,也是商业银行自身努力追求的目标。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合规意识淡薄,规则不规范、合规风险管理能力不高等问题。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对策,加强管理,改进不足,我国商业银行才能安全稳健运行。 课程收益: ●强化合规风险管理意识 ● 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对策 ● 倡导建立“思想文化-政策制度-组织行为”合规风险管理框架 ● 精彩案例的融会贯通 课程特点: ●内容生动,擅长把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化,易学易懂 ●结合讲师多年实操经验,内容可操作、可传承、可落地 ●课堂气氛活跃,组织形式多变,学以致用 课程时间:1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银行风险合规条线人员、各支行负责人、客户经理 课程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享+技巧训练+问题思考+总结提炼 课程大纲 第一讲:合规风险的定义与理解 1. BASEL合规风险定义 2. 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的理解 3. 银监会合规的定义 4. 其他合规定义 5. 案件回顾—从治理类案件到管理类案件

6. 合规风险的影响与代价 第二讲:合规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 一、内法还是外法 1. 合规、内控、操作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外法内化流程 3. 内控三道防线理念 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1. 专项合规管理流程实例—反洗钱 2. 三类合规风险管理—仪表盘示例 3. 风险合规管理流程框架 三、内部控制基本原理 1. COSO 1992内部控制框架 2. COSO 2003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3. COSOI与COSOII框架比较 4. ERM框架八要素 5. 复杂多维的监管环境带来的挑战 第三讲:内控治理 一、内部控制三道防线体系 1. 内部控制三道防线的基本架构和含义 2. 内部控制三道防线的一般原理 二、某银行内控实践案例 1. 治理架构与内控平台的建设 2. 机构间规章制度的差异带来的挑战 3. 如何应对COSO和BASEL两方面挑战 第四讲:操作风险管理 一、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的关系 1. 表述略有不同,精神实质一致 2. 应对思路:一心二用

2020年(金融保险)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金融保险)商业银行的资 产业务

第三章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教学重点: 1、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即是运用资金的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资产、证券投资、贷款、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等类型。对商业银行而言,资产的功能主要有: (1)银行的资产是商业银行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 (2)资产的规模是衡量壹家商业银行实力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商业银行的信用高低直接和其资产的规模大小有关; (3)资产质量是银行前景的重要预测指标。壹家银行的资产分布情况、贷款的对象和期限都影响着银行的资产质量,对资产质量进行分析能够使人们对商业银行的运营前景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促使银行进壹步提高运营管理,为银行的股东增加利润。 (4)资产管理不善是导致银行倒闭、破产的重要原因之壹。由于银行资产管理在整个银行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银行资产管理不善,导致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不能够及时足额地支付存款人的需要和融资人的融资要求,严重的话会出现银行倒闭现象。 2、贷款的定价 商业银行在确定贷款的利率水平时,应该主要考虑: (1)在承担相应的风险的前提下,贷款利息收入能够弥补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 (2)使借款人也能够承受,即有足够的能力去偿仍贷款。 (3)其他信用工具的利率水平。因为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仍面临着其他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工具的竞争。 商业银行常用的贷款定价方法有: (1)成本相加贷款定价。这种方法是从商业银行运营成本的角度来衡量贷款的利率水平,

是最简单的贷款定价模型。根据这个模型,任何贷款利率应该分解为四个部分:①银行发放贷款的边际成本;②银行为发放贷款所必须的运营性成本,包括贷款人员的工资和发放、管理贷款时的设备等成本支出费用;③商业银行由于贷款可能发生违约甚至损失而承担风险,而必须得到的风险补偿;④银行通过发放贷款所预计实现的利润水平。 贷款利率=筹集发放可贷资金的边际成本+运营成本+风险补偿+预计利润水平 (2)价格领导贷款定价。这种定价方法将贷款利率分解为三个部分:①市场所普遍接受的优惠利率或者主导利率;②在主导利率下借不到款的借款人向银行支付的违约风险补偿;③长期借款者向银行支付的期限风险补偿。 贷款利率=市场优惠利率+违约风险补偿+期限风险补偿 (3)低于基准利率的贷款定价。随着商业银行间竞争的加剧,银行发放贷款时,采用低于基准利率的贷款利率。 贷款利率=货币市场借贷利率+风险补偿和预期利润水平 和前面方法不同的是,贷款利率的风险补偿和预期利润水平所需要的利率水平非常低,大约为0.25%——0.5%之间。 (4)最高利率的贷款定价。这种定价方法不管当下的和未来的市场利率是多少,借款人和商业银行在借款合同上明确写明借款人从该银行获取贷款所付的最高利率,也就是规定壹个利率上限。 (5)成本——收益贷款定价。按照这种方法,商业银行分三个步骤来计算银行是否对贷款收取了足够的利息,以弥补了银行所承担的成本和风险:首先,估算在多种利率和费用水平下,商业银行从客户(借款人)那里获得的所有收入;其次,估算商业银行必须对借款人交付的可贷资金净额;再次,用估算的贷款收入除以借款人实际使用的可贷放资金净额,估算出贷款的税前收益。

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评估暂行办法

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评估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评价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依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银监局辖区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公司等参照执行。 第三条银行合规风险管理评估的总体目标是,银行通过适时有效开展合规风险管理评估工作,全面梳理自身合规风险管理状况,及时解决合规缺陷和问题,持续改进和强化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不断夯实依法合规经营和案件风险防控的坚实基础。 第四条银行合规风险管理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合规机制建设情况、合规履职情况及合规管理效果等三个方面。 第五条银行开展合规风险管理评估应坚持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六条银行应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开展合规风险管理评估工作,并纳入银行合规风险管理计划。银行应根据经营规模、业

务复杂程度、内控风险状况等,合理确定合规风险管理评估的重点、范围和频度,每年应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合规风险管理自我评估。 对新实施的政策和程序、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新业务方式的拓展、新客户关系的建立以及客户关系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等所产生的合规风险管理应适时开展专项评估工作。 第二章评估程序与要求 第七条银行合规风险管理评估分为评估准备、评估实施、评估报告三个阶段。 第八条评估准备阶段。 (一)银行应成立合规风险管理评估小组,小组成员应当熟悉银行业务,能够正确理解与银行有关的法律、规则和准则及对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 (二)银行应制定评估实施方案,明确评估目的、内容、范围、重点、要求等,全面收集评估期内与合规风险管理相关的文件、工作记录、有关数据等资料。 (三)银行可聘请外部机构承担部分内容的评估工作,但银行应监督其评估过程,确保其合规性,并承担其评估结果及相关责任。 第九条评估实施阶段。

商业银行合规管理

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第一章商业银行合规管理概述 第一节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基本内容 一、合规与合规风险 二、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的关系 三、合规管理 第二节商业银行合规管理沿革与发展 一、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的演进 二、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的演进案例 第二章商业银行合规管理体系 第一节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组织架构 一、合规管理架构 二、合规管理部门 三、合规管理架构与部门设置案例 第二节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制度体系 一、合规管理制度体系 二、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基础制度案例 三、商业银行行为规范类制度案例 四、商业银行境外合规管理制度案例 第三节商业银行合规团队建设 一、合规管理团队建设 二、合规经理团队建设

第四节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工作流程与保障机制 一、合规管理工作流程概述 二、合规管理保障机制 三、合规履职独立性与协作机制 第三章商业银行监管制度管理 覅一节商业银行监管制度管理概述 一、商业银行监管体系概述 二、商业银行监管制度体系 三、商业银行监管制度内容 四、商业银行监管制度管理 第二节商业银行监管制度管理实践 一、对监管制度的跟踪解析 二、对监管制度的内化管理 第四章商业银行合规培训 第一节商业银行合规培训概述 一、合规培训的基本内涵 二、合规培训的组织管理 三、合规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二节商业银行合规培训实践 一、合规培训体系 二、合规培训模式 三、合规培训的主要特色

第五章商业银行合规审查 第一节商业银行合规审查概述 一、合规审查的内涵 二、合规审查的原则 三、合规审查的工作内容 四、合规审查意见 第二节商业银行合规审查实践 一、合规审查管理制度体系 二、合规审查的职责分工 三、合规审查的工作流程 四、合规审查专家队伍管理 五、合规审查管理信息系统 六、做好合规审查的几个关键环节第六章商业银行合规监测与检查 第一节商业银行合规监测概述 一、合规监测的内涵 二、合规监测的工作流程 三、合规监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节商业银行合规检查概述 一、合规检查的内涵 二、合规检查工作流程 三、合规检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