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人员处理劳资纠纷的一般步骤

企业管理人员处理劳资纠纷的一般步骤
企业管理人员处理劳资纠纷的一般步骤

企业管理人员处理劳资纠纷的一般步骤

新法推行两年多了,劳资纠纷的处理在企业人资管理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贴总结自己工作经验,试图给出一个处理劳资纠纷的一般步骤,希望能给新入行的HR同行和第一次月到这些事情的企业管理人员一些借鉴。

一、劳资纠纷开始

职工试图或已经开始寻求法律或媒体帮助以解决与企业的劳资纠纷,视为劳资纠纷开始。本贴所称的劳资纠纷单指职工对企业某些规章制度和操作方式不满,与企业发生争议。不包括企业对职工某些操作方式不满,与职工发生的争议。

二、劳资纠纷得到处理

职工打消这种寻求帮助的想法,或者已经采取寻求帮助的行动,但在企业的努力之间,行动的结果符合企业的预期,成为劳资纠纷得到处理。这里不包括企业被动应付,处理结果不受企业掌控的情况。

三、劳资纠纷处理

劳资纠纷处理指企业依据劳资纠纷性质、情况,设定处理预期,制定策略,计划,引导结果向预期方向发展的过程。

四、处理劳资纠纷的一般步骤

比较完整的处理过程,包括纠正和预防两部分内容,一般分为五个步骤。下面以一个职工与企业因加班费争议的处理过程说明。

第一步:了解情况

(一)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员工工资2175元/月,包括周六、周日每天都上班,现在讨要周六、周日加班费41600元(计算方式:2175元/月÷21.75天/月×200%×104天/年×2年)

(二)整理上方掌握的证据:

1、员工手中证据:

(1)2年工资条:证明职工与企业存在两年劳动关系;职工的工资2175元/月;企业没有职工周六、周日加班费。

(2)交班记录:职工岗位是产品检测人员,每天会记录自己的上班时间,及当班时间检测的产品号段。证明职工每天都有上班。

2、企业掌握证据:

(1)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没有明示加班费支付标准或者加班考勤确认标准。

(2)电子考勤、书面考情:证明职工确实每天都有出勤。

(3)财务薪资发放记录:没有支付职工加班费的相关记录

(三)明确根据证据可以判定的事实:

1、可以确定的事实:

工作两年,职工每天都有上班,企业从来没有支付过周六、周日加班费。

2、存在不确定因素的事实:

加班费的计算基数:

(1)企业没有规章制度也没有相关协议与职工约定加班费计算基数。

(2)员工的薪资结构是“基本工资+奖金”,员工奖金每月固定200元。

第二步:分析可能的后果

(一)企业应该对职工的赔付后果

1、可以确定的后果:支付职工208天的周末工资

2、后果中不确定因素:加班费计算基数,有三种情况:

(1)员工的实际平均工资:2175元/月(200元/天×208天=41600元)

(2)员工的基本工资:1975元/月(182元/天×208天=37775元)

(3)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850元/月(78元/天×208天=16257元)

根据当地仲裁惯例,当加班费约定不明确且职工要求支付数额较大时,除非职工坚持要求,劳动争议仲裁部门一般会依据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加班费,否则按照薪资的稳定部分计算加班费。员工的薪资结构为“基本工资+奖金”,从名称上看,工资的稳定部分是基本工资,但是“奖金”为每月固定200元,也有被裁定为工资稳定部分的可能。

这三种情况皆有可能,主要取决于企业与职工的协商和博弈。

(二)企业赔付后对其他职工的反应影响

1、企业要求的是两年的加班费,其本人要求的数额是20000元,较以基本工资为计算基数、以实际工资为计算基数低2000元左右,较以当地工资标准为计算基数高300元左右。企业可以接受。

2、新经理脾气不好,企业内一些类似该职工情况的老职工早就离开的想法,这些职工大都在企业工作了两三年时间,有的甚至工作了四年时间。如果满足该职工要求,可能会引起这些职工效仿,企业预计赔付300万左右,数额巨大。

这样损失,企业不会允许。

(三)企业拒不赔付对其它职工或社会力量的反应影响

拒不支付,职工可能的采取的行为有三种:

1、到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加班费、企业非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合计50300元(计算方式:41600元+2175元/月×2个月×2倍=50300元)

2、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反映企业超时加班(每周不能休息一天,每月超过36小时),企业面临着高额罚款和限时整改,严重影响生产。

3、求助新闻媒体,企业候选单位正在参与年度最佳雇主评选,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

第三步:设定预期,制定策略、计划

(一)分析劳动者动机

该员工工作一直勤勤恳恳,这次因为感冒,趴在桌子上眯了会,恰好被总经理发现,总经理通知人事立即与之解除劳动关系,该员工感到委屈,想找企业讨个说法。

撤销对他的处理或者支付补偿(加班费)。

(二)分析公司领导态度

新任总经理觉得公司内老员工(两年以上)太多,公司太高,想招聘新人取代,睡觉只是个借口,不可能撤销对他的处理,对他的要求也不肯让步。

公司没有合法(经过民主、告知程序)的规章制度规定上班时间睡觉属于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

(三)分析其它职工态度

因为不适应总经理工作风格,一部分老职工由离开的意思,这部分老职工在观望,如果该职工讨要加班费成功,他们可能会搭顺车。

(四)设定处理目标

1、企业与该职工的纠纷得到处理,企业赔付金额控制在20000元以内,上限为50300。

2、该项培训不在仲裁委或者法院留下证据,不会引发其它的职工的效仿赔付。

3、排除劳动监察大队、新闻媒体参与此事件处理的可能性,公司声誉不会因此事件的处理受到影响。

4、有可能话,从根源上消除此类纠纷的土壤,降低劳资风险。

(五)制定处理策略

1、走完“仲裁、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程序,拖延时间,利用拖延时间变革现有规章制度,操作方式,消除此类法律风险的土壤,同时对老员工适当施压,使他们在处理结果出来之前离开。

2、注意控制该职工情绪,使之按照企业希望的方向仲裁、到基层人民法院应诉、中级人民法院应诉、与企业达成和解,不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也不像新闻媒体求助。

3、注意对企业内部这部分老员工的情绪控制,使他们选在离开或者选择留下来观望,不让他们参与投诉。

4、不在仲裁委员会留下证据(考勤表、工资发放记录),中层人民法院与员工协商一致后按协商数额支付员工现金(控制在50300元以内,20000元左右),协商协议写明的赔付数额低于对其它员工有诱惑力的数值(2000元以内),不写加班时间。打消其他职工的效仿念头,打消个别效仿职工直接沿用诉讼结果的企图。

第四步:实施计划

这个步骤的工作主要是三个:

(一)制定时间表

1、仲裁、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大致时间表

2、其它人员情绪管理计划表

3、企业规章制度、操作方式变革时间表

(二)制定责任人

责任人的要求除了专业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管理和检测对象对其没有敌视心心理。

(三)实施计划

第五步:检讨反思

前面计划完成的结果是四个:

(一)经过仲裁、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大致时间表程序后,企业与该职工达成和解,实际赔付27000元,协商协议写明职工加班费312元,经济补偿金2175元。员工、企业、中级人民法院各执一份。

(二)处理期间部门老职工找到新的工作离开,处理结果出来后,部分留在企业的职工到法院咨询后离开,两个已经离开的职工到企业讨要说法,企业给他们看了调解协议,让们去申请仲裁,嫌麻烦,放弃。

(三)公司利用处理劳资纠纷的时间制订了规章制度,改进了操作方式:

1、员工的工资结构由“基本工资+奖金”拆分为“基本工资+奖金+加班费”

2、新制定的薪资和考勤管理规定明确了加班费以850元/月为计算基数,加班确认以公司领导签字的加班申请单为标准。规章制度得到了所有员工的签字确认。

(四)公司工艺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系统绩效小组,对流程进行了优化,变革,压缩了工人的闲置工作时间,由七天工作制变成六天工作制,部分岗位变成五天工作制,取消了工作时间直接与法律相抵触的内容。

于此同时,企业邀请专业律师、同类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参加,协同本单位管理人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就目前企业规章制度,操作方式存在的法律风险和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前面是一个相对比较系统和完整的工作步骤,我在这里称之为一般步骤,在具体处理劳资纠纷时,可能略有删减,顺序也可能会发生变动,但基本原则和思路是不变的。下次写出来,希望对需要的人有所借鉴。

劳资纠纷处理范本

***劳务有限公司分包合同存在 严重违约且与民工存在劳资纠纷的处理情况 甲方:****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乙方:****劳务有限公司(法人:***) 因***严重违约管理不当,在甲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本合同转包给**村当地人:展**),且在施工过程中质量不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经总包方多次提出整改,无效的情况下,现公司作出决定,将本合同(YNXQ2015004号)中止,现民工与***存在劳资纠纷。 民工代表现场带班人员蓝**(身份证号51*************095)四川省广安市***村4组9号电话:18*****352;共计带来施工民工23人名单如下: 1、伍泽汉5799, 2、严文均4392, 3、曾联全4396, 4、蓝先贵6095, 5、谈亨寿5692, 6、兰先国6118, 7、熊昌琼6104, 8、蔡学利7530, 9、罗业全7533,10、熊朝国6297,11、罗运俊6291,12、刘先国6290,13、兰本合6299,14、朱建伟7536,15、蓝光开6092,16、蓝光政6093, 17、秦启俊6113,18、蒋开明5899,19、兰宗辉5790,20、蓝光素6139,21、蓝先伦6095,,22、曾联贵4410,23、蓝光春6095,24、蓝树坤。 其中有10个工人上班20天,有14个工人上班17天。 民工代表蓝**表述:1、展**提供生活所买的菜不适应,吃不饱,无法正常进行劳作;2、施工材料及工具不满足施工要求,无法再进行正常施工;3、工资不明确。现工人提出不给展**干活了,退场回

家。 工人2015年10月26日已提出结算工资回家,但展**一直不予处理;于2015年10月29日10人提出要薪要求,下午展**答应当日下午5点前处理清楚,但也没有露面处理;于2015年10月30日上午9点12人到***路桥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提出要薪要求,截止11点展**也没有露面处理。

PMC管理的五大核心

PMC管理的五大核心 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要把企业做大和做强,探究其意义,是一个过程,其间每个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赋予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同的意义。必须不断提升企业的内在素质,形成企业管理的五大核心能力,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走的四平八稳。 \ 文化管理\ 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感染力。文化和理念是企业经营的基本思想,在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过程中,是打造优秀团队的坚实向心力。 \ 流程管理\ 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是流程,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管理的一些习惯。 打破职能习惯:大家都只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

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由此导致企业总体效率下降。因此,必须打破职能区隔习惯。 培养系统思维习惯:将企业的行为视为一个流程集合,对这个集合进行管理和控制,强调全过程的协调及目标化。每一件工作都是流程的一部分,是流程的节点,它的完成必须满足整个流程的时间要求,时间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学会运用思维调理工作排序,安排合理的时间进程,限定目标数量以及完成时间,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工作。 \ 制度管理\ 从员工来看,制度管理就是一只无形的手,约束他们的行为,若有违反便会受到处罚;另一方面,员工对这种约束制度并不是特别抵触,制度实行好会给日常工作带来便利,如果实行了不适合或者过多强制性的制度那就反其道而行。 从管理者的角度,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不能过紧,否则会如强制性制度那样压榨员工,使员工心存不满。所以管理者不能把员工当作接收工作的机器,必须在执行规范管理制度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是每个制度都适用于所有企业,找到适合自己公司体系的制度才是根本。

引发劳资纠纷的原因及其处理办法

引发劳资纠纷的原因及其处理办法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竞争过程中,往往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与发达国家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抗衡。保持这种优势,以对应这种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些企业,特别是经济效益较差的企业和私营企业压低工人工资、超时加班、不注意劳动环境和劳动者安全的情况将会增多,而工人很难提出自己的民主诉求,更不用说什么保障了。没有统一的劳动生产安全保障制度、有效的联合执法机制、得力的工会组织,甚至连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都难以得到彻底保证,它将会如何持续有效地解决企业工伤问题。如果不能给劳动者保护,就不能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可能反而成为爆发劳资纠纷的导火索。 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政府管理部门也难推其咎。很多地方政府对企业守法行为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要求或监督力度不够。政府官员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利害了解甚少,或者根本没了解,更谈不上清醒的认识,他们片面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并以此作为衡量当地经济发展和政绩的标准。所以一定要培养劳资合作的氛围,政府和企业都有很重要的社会责任,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中国必须和谐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必须重新重视这个问题、认识这个问题。 引发纠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片面追逐利润,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导致劳资纠纷乃至劳资冲突的发生。有的企业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力成本,驱动劳动者尽可能多地创造剩余价值,以获取丰厚利润,甚至减少劳动者正常的社会保障支出,不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恶意拖欠克扣工人工资,任意延长劳动时间,尽量节省企业支出。 (二)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是其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一是劳资双方的社会地位不同。广大的农民工和外来工,文化层次较低,社会地位不高,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对社会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很小。二是劳资双方在企业中的地位不同。非公有制企业拥有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企业经营管理权,虽然一些企业建立了党支部、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影响甚小。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尚未建立工会、党支部等组织,企业内尚未建立完善的

企业管理的五个梯度

创业邦 > 管理 > 战略 > 企业管理的五个梯度 企业管理的五个梯度 分享到 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豆瓣网人人网QQ空间本文来源于:价值中国作者:张正平 表于:2013-05-13 11:07:47 概括的讲,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 文化管理。这五项内容是一个递增的梯度关系,要求企业需要依次实现这些管理 内容,换句话说,就是第一先解决计划管理的问题,之后解决流程管理的问题, 依次是组织管理,然后是战略管理,最后是文化管理。这个顺序不能够颠倒,不 能够打乱,也不能够只作一个而忽略其他,一个好的企业管理,是需要这五个内 容和谐发展,协同作用的,而这五项内容的协同就是企业的系统能力。一个具备 了系统能力的企业才有希望具有核心能力。 计划管理:回答资源与目标是否匹配的问题 计划管理常常被人们和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这种偏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我们的 管理处在无序状态。而对于计划本身的理解当中,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 都认为计划是一组数据,是一个考核指标的指导文本,没有人认真的想过,计划

本身是一个管理内容。计划管理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数据,不是年终的考核指标, 更不是文本。计划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于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 计划管理就是要目标与资源的关系处在匹配的状态,这是一个最为基础的管理内 容,因此,计划管理由三个关键元素构成:目标、资源和两者匹配的关系。 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准。计划管理在管理理论中也被确认为目标管理,目标管理 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第一,高层强有力的支持;第二,目标要能够检验;第三, 清楚目标是高层管理者的目标。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计划管理事实上是管理 资源,而不是管理目标。很多人对于计划管理的理解多是与目标联系在一起的, 也通常会以为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其实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资源是目标 实现的条件,如果我们超越变化让计划得以实现,唯一的办法是获得资源。目标 与资源两者匹配的关系是计划管理的结果。也可以说两者的匹配关系是衡量计划 管理好坏的标准,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的时候,计划管理得以实现,当 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大过目标的时候,要么浪费资源,要么“做白日梦”。所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的五个层次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五个层次 导读: 企业管理的抓手是什么?不同的管理者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会想着从组织架构的调整着手;有的会从企业绩效管理介入;也有的会试图通过信息化建设来实现企业的管理目的。这些想法其实都没错,但也同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切入点,其影响的程度和覆盖的内容存在各种差异。因此就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企业管理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可以由高到低分5个层次来解析企业管理的切入点:战略、流程、组织、绩效、技术。 战略导向 企业管理最高一个层次就是企业战略,这点显然毋容置疑。唯一的问题是企业的战术决策是不是从既定的战略决策出发。这点很多企业并不能有效执行到位,导致的因素也很多。但不管如何,战略始终是企业管理的方向指导,没有方向的企业管理,很容易出现南辕北辙的管理行为,甚至内耗量大、重复劳作。 流程支撑 企业管理的第二层次就是流程,流程是企业运营的基础,流程管理更是一种基础性的管理活动。通过流程,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业务活动、管理活动、组织行为、绩效行为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行为串联起来,从系统的角度来组织、衡量、评价各种专项的管理活动。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流程将覆盖组织、绩效、信息化等管理活动,有效的流程管理活动也必须考虑相适应的组织架构、绩效模式和信息化程度。在进行流程优化和流程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清晰地设计出流程、组织、绩效、信息化等关

键要素之间的关联。 组织互动 企业的组织架构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框架,企业管理信息的有效传递,企业管理行为的有效执行,均依赖于有效的组织架构模式和人员能力。不同的组织架构,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各种流程。同样的,不同的组织结构,也决定了企业绩效管理的方式和信息化的组织方式。 绩效分解 如果企业希望业绩达标、运营高效、质量合格、客户满意,那么最好的管理手段就是通过绩效的方式,来督促员工的高效、高质的执行,确保各部门的相互协作,激发管理者的管理创新意识。因此绩效可以理解是企业为实现战略的一个重要管理工具,是在战略指导下,在一定的组织下,通过有效评估业务流程执行的过程和结果,为实现企业更有效管理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技术支持 对于流程来说,其优化结果的落地需要一定的载体,信息化工具就是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工具。同样的,绩效指标数据的收集也依赖有效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实现。因此,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其管理的最底层的基础就是信息化技术。很多企业会选择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但从管理的层次上来说,信息化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工具来看待。选择信息化,企业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企业的战略、流程优化的需求以及相配备的组织架构调整、绩效改革等管理要求,万万不能只是为了从手工变为电脑而考虑信息化的建设。 战略是企业的管理方向,流程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对象,组织则决定了企业管理的结构,绩效和信息化都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这5个要素层层递进,

如何解决劳资纠纷问题_0

如何解决劳资纠纷问题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劳动关系性质也由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与劳动者构成的以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的劳动关系转变为雇主与雇员两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的关系。劳资纠纷正是劳动关系内在利益差别与矛盾的外在表现,是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今天的中国,劳资纠纷日益增多,这是一个不应回避的事实。从农民工讨薪,到飞行员罢飞,都是劳资纠纷的表现。问题是,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尚未建立起劳资纠纷畅通的解决之道。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雇方占有天然的优势地位,他掌握着劳方工资、升迁,甚至是否能够继续雇用的绝对权利,而劳方拥有的,只有“双手和人身自由”(马克思语)。因此建立有效的劳资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劳资纠纷,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协调和稳定的劳动关系,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将通过劳资纠纷的特点,分析造成我国劳资纠纷的种种原因及总结出解决我国劳资纠纷的对策。 「关键词」劳资纠纷;特点;原因;对策 一、劳资纠纷具有的特点: 1、劳资纠纷案件在数量上居高不下,每年皆有上升趋势。纵观近几年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统计,非公有制劳资纠纷数量占绝大多数,且多以用人单位败诉为主(劳动者一方申诉比例大,且申诉案件数以年均%的增幅增长,同时劳动者胜诉率也较高)。从劳动争议发生的用人单位类型看,自199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来,国有劳动争议案件所占比例直线下降,非公有制案件明显上升,主要是私营、三资、乡镇和个体户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引发劳资纠纷,当中不少老板为牟求高额利润,竭力压低人工成本,甚至故意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如不履行劳动合同、随意解雇职工、克扣或拖欠职工工资、不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或欠缴社会保险费等,侵害职工合法权益,而引发集体停工、罢工、上访等突发事件越来越多,这说明由于《劳动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和劳动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价格不断健全,劳动者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资矛盾的激化必然导致劳资关系的失衡,致使劳资纠纷的数量逐年都有着明显上升趋势。 2、当前非公有制劳资矛盾纠纷形式已从单一形式向多样化形式转化。在

企业管理最经典的五大要点

企业管理最经典的五大要点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企业管理最经典的五大要点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企业管理最经典的五大要点 一、员工的离职原因 员工的离职原因林林总总,只有两点最真实: 1、钱,没给到位; 2、心,委屈了。 这些归根到底就一条:干得不爽。 员工临走还费尽心思找靠谱的理由,就是为给你留面子,不想说穿你的'管理有多烂、他对你已失望透顶。仔细想想,真是人性本善。作为管理者,定要乐于反省。 带团队,你得问自己,人为什么要跟着你混? 二、带团队做好这8条 (1)授人以鱼:给员工养家糊口的钱; (2)授人以渔:教会员工做事情的方法和思路; (3)授人以欲:激发员工上进的欲望,让员工树立自己的目标; (4)授人以娱:把快乐带到工作中,让员工获得幸福; (5)授人以愚:告诉团队做事情扎实、稳重,大智若愚,不可走捷径和投机取巧; (6)授人以遇:给予创造团队成长、学习、发展的机遇,成就人生; (7)授人以誉:帮助团队成员获得精神层面的赞誉,为成为更有价值的人而

战,光宗耀祖; (8)授人以宇:上升到灵魂层次,顿悟宇宙运行智慧,乐享不惑人生。 一流管理者:自己不干,下属快乐地干; 二流管理者:自己不干,下属拼命地干; 三流管理者:自己不干,下属主动地干; 四流管理者:自己干,下属跟着干; 五流管理者:自己干,下属没事干; 末流管理者:自己干,下属对着干。 三、九段管理者修炼 一段:以身作则,堪为榜样 二段:帮助下属,无私奉献 三段:教化下属,为人师表 四段:建立规则,打造团队 五段:高效激励,领导思维 六段:全面统筹,科学管理 七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八段:机制励人,文化凝人 九段:组织制胜,天长地久 四、怎么样留住人才? 必须给员工4个机会:做事的机会,赚钱的机会,成长的机会,发展的机会! 必须经营员工4个感觉:目标感,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

管理的五大核心 九大细节 四大法则

管理的五大核心九大细节四大法则 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要把企业做大做强,探究其意义,是一个过程,其间每个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赋予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不用的意义。 必须不断提升企业的内在素质,形成企业管理的五大核心能力,才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四平八稳。 五大核心 1、文化管理 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感染力。 文化和理念是企业经营的基本思想,在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过程中,是打造优秀团队的坚实向心力。 2、流程管理

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是流程,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管理的一些习惯。 打破智能习惯:只关注部门的智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智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由此导致企业总体效率下降。 每一件工作都是流程的一部分,是流程的节点,它的完成必须满足整个流程的时间要求,时间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学会运用思维调理工作顺序,安排合理的时间进程,限定目标数量以及完成时间,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工作。 3、制度管理 从员工来看,制度管理就是一只无形的手,约束他们的行为,若有违反便会受到处罚。 另一方面,员工对这种约束制度并不是特别抵触,制度实行好会给日常工作带来便利,如果实行了不适合或者过多强制性的制度那就反其道而行。

从管理者的角度,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不能过紧,否则会如强制性制度那样压榨员工,是员工心存不满。 所以管理者不能把员工当作接收工作的机器,必须在执行规范管理制度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不是每个制度都适用于所有企业,找到适合自己公司体系的制度才是根本。 4、组织管理 权利与责任一直是管理中需要平衡的两个方面,让这两个方面处于平衡状态是组织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人只能够有一个直接上司。 什么样的权利就做什么样的事情,负责好自己范围内的事情。 利用自己的职务权利作出一些指令,其后果却是导致其他人无法很好地完成工作,还会由于自己的不专业引来一些

劳动纠纷处理机制

遇到劳动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cd926769.html, 劳动纠纷处理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成为相当普遍的一种社会关系,劳动争议案件也越来越多,单是福建省2002年度法院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即达3784件,比上年上升69.07%,并且已持续多年大幅度上升。① “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又称劳动争议处理体系,是指由劳动争议处理的各种机构和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的各自地位和相互关系 所形成的有机整体。”②但反观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笔者认为存在种种弊端,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在此做一探讨,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目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不足之处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是采取“一调一裁二审”的单轨体制,即劳动争议发生后首先由当事人向本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只有当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

服劳动争议仲裁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但仔细考虑,结合实践,发现此种体制存在如下的弊端: (一)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难以成为处理争议的有力角色,缺乏足够的权威和影响力,劳动者对其缺乏信任,调而不解,难以达成合意,效果较差。 设在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尽管由工会代表、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三方组成,但实际上很难代表职工利益。“由于当前工会组织功能未能达到《工会法》上所设计的标准甚至某些设在用人单位的工会几乎只是企业内部的一个福利发放机构,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在人事权、办公经费、场所等诸方面受制于用人单位,根本没有能力为劳动者维权,从而使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工作开展不力,不仅不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相反,可能会拖延劳动争议的解决,从而导致双方矛盾的扩大化。”③更不用说在实践中,非公有制企业中老板或亲戚担任工会主席的情况不少,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发生企业的工会主席作为企业一方的代理人与劳动者对簿公堂的现象。④而且,在目前情况下,职工代表由于自身的利害关系,恐怕也很难代表职工利益。 (二)劳动争议仲裁也弊端多多。

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五个步骤

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五个步骤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IT不仅成为企业运营的基础平台,而且在ERR CRM 0A等信息系统内沉淀了大量的知识,成为企业创新的知识源泉,于是知识管理逐渐提上了大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议事日程。如何实施知识管理呢 第一步:认知 认知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统一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梳理知识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评估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帮助企业认识是否需要知识管理,并确定知识管理实施的正确方向。 主要工作包括:全面完整的认识知识管理,对企业中高层进行知识管理认知培训,特别是让企业高层认识知识管理;利用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等评价工具多方位评估企业知识管理现状及通过调研分析企业管理的主要问题;评估知识管理为企业带来的长、短期效果;从而为是否推进知识管理实践提供决策支持;制定知识管理战略和推进方向等。 该阶段是企业接触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对知识管理采用何种实施方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应特别注意不要忽略企业文化和管理现状;另一方面, 知识管理的推广需要企业流程、组织、绩效等管理机制的配合,同时也

需要深入企业业务层,必须得到高层重视,并将知识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才能保证知识管理在企业中顺利推进;再者,由于知识管理需要长期的推进,需要对知识管理的效益进行准确量化评估,才能转化为长期发展的动力。 认知阶段多数企业会邀请外部的一些培训、咨询公司参与,关键 在于了解业界标杆企业的做法和选择合适自己现状的解决方案。 第二步:规划 知识管理的推进是一套系统工程,在充分认知企业需求的基础 上,详细规划也是确保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对知识管理现状、知识类型的详细分析,并结合业务流程等多角度,进行知识管理规划。在规划中,切记知识管理只是过程,而不能为了知识管理而进行知识管理,把知识管理充分溶入企业管理之中,才能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 主要工作包括:从战略、业务流程及岗位来进行知识管理规划;企业管理现状与知识管理发展的真实性分析;制订知识管理相关战略目标和实施策略,并对流程进行合理化改造;知识管理落地的需求分析及规划;在企业全面建立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 规划阶段的难点主要包括:知识管理和企业战略目标与流程的结合;知识管理与其他管理制度如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及管理思想的转

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

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 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 正确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与对策处理好劳资纠纷,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当前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和建议对策作一粗浅分析探讨。 一、当前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由于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多、小、散、杂”的特点,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家庭作坊式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用工制度不规范,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的劳资纠纷仍不容忽视。当前我市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特点: 1、劳资纠纷案件总量居高不下。随着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网络不断健全,劳动争议呈显性化,使近几年来我市劳资纠纷数量明显上升。 2、非公有制企业劳资纠纷数量占绝大多数,且多以用人单位败诉为主。从劳动争议发生的用人单位类型看,自199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来,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所占比例直线下降,非公有制企业案件明显上升。主要是私营、三资、乡镇企业和个体户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引发劳资纠纷。 3、集体劳动争议上升幅度较大,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集体争议呈现突发性强、人数增多、处理难度大的特点。 4、劳动争议案件发生量地域差异大,且更加集中。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集中在沿海县(市、区),山区县劳动争议数量较少。

5、无证无照的家庭作坊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资纠纷增多且处理难度大。我市目前尚存在着大量无证无照的家庭作坊,雇工人数少的几人,多则100多人,劳动用工极为混乱,是劳动争议产生和激化矛盾的源头之一。 6、因追索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经济利益争议居主导地位。劳动关系双方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高于对权利的重视程度,由于劳动者处于劳动关系的弱者地位,个人很难为权利与用人单位抗衡,因此多从经济利益方面找回损失,而用人单位对违约出走的劳动者,也大多以经济赔偿为由提出申诉。 (二)表现形式: 1、因用人单位拖欠、克扣、截留劳动者工资,压低计件工价引发劳动争议。一些用人单位未依法按月以货币的形式发放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每月只预借生活费甚至只发给餐菜票代生活费;有的用人单位接到生产订单后未公布计价单价就立即安排生产,在完成订单生产任务后也不公布计价单价,而在年终结算工资时压低计件工资;有的用人单位在春节期间截留一个月工资待春节过后劳动者回来工作才发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部分建筑企业因工程款不到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或劳动用工不规范,工程劳务层层转包分包,导致班组长侵吞工人工资后携款外逃,引发劳动者集体上访,造成恶劣影响;有的用人单位生产经营不景气,亏损严重,本文来自.gongwen123.时常拖欠职工工资,个别企业主则采取携款逃匿的做法逃避支付职工工资。 2、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引发大量的劳动争议。《劳动法》颁布实施后建立了以签订劳动合同为主的新型劳动用工制度。用人单位与劳动

五大最佳企业管理工具

创新性普遍性可借鉴性:2004五大最佳管理工具 管理工具的推陈出新,能促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最终提升中国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创新性、普遍性、可借鉴性是我们评选本年度最受欢迎管理工具的基本指标,通过网上调查,300名职业经理人中,平衡计分卡的关注率达到90%。 最佳管理工具1:平衡计分卡 可推荐度:★★★★★ 关注率:★★★★☆ 罗伯特·卡普兰的平衡计分卡理论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说。作为一个战略实施工具,平衡计分卡能够帮助战略实施人员明确公司在财务、客户、内部管理,以及学习与发展4个方面的内在联系。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增强公司长期战略计划编制的工具。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平衡计分卡是飞机驾驶舱内的导航仪,通过这个“导航仪”的各种指标显示,管理层可以借此观察企业运行是否良好,随时发现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哪一方面亮起了红灯。公司可及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做出调整,改善状况。这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战略执行过程。 ●经典案例: 美孚石油USM&R公司在成功实施平衡计分卡后,连送油的、开卡车的司机都会从他的角度去思考战略的实施。送油去加油站时会观察这个加油站是否达到服务要求,了解客户的满意度,客户出现的需求等等,回来报告公司。包括炼油厂的家属,都在关

注公司目标的完成,如定单完成率等,因为公司的战略执行和绩效与每个人的浮动薪酬密切相关,形成了一种双赢的效果。在实施平衡计分卡之前,美孚石油1993年赢利率行业倒数第一;实施平衡计分卡之后,它从1995年其赢利率连续四年保持行业第一。 ●专家观点: 总有企业问,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成功地制定并执行战略呢?我的答案是,正如哈佛商业评论所指出的那样,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有效的战略执行工具!在平衡计分卡背后,一个简单的概念就是,组织的战略必须落实为人们能理解并为之采取行动的目标。 成功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公司往往将管理系统的每一部分都重新整合到战略的重点上,将战略置于中心地位,这与传统的绩效管理系统有很大区别。总的来说,这些企业都成功应用了以下五条原则:一、建立执行领导团队来促进变革;二、将战略落实到实际运营中;三、围绕战略连接并整合组织;四、让战略成为每个人的工作;五、让战略成为持续性流程。这五条原则由我们的母公司平衡计分卡协会[BSCol]的领导人,也是平衡计分卡方法论的创始人卡普兰教授和诺顿博士总结发现。我们已经成功地运用这五条原则为全球的客户提供帮助。 许多公司实施平衡计分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把平衡计分卡当作绩效评估的工具,而不是战略管理的工具;或者把平衡计分卡作为KPI体系,而没有考虑它跟公司战略的链接,没有从四个角度(财务、客户、流程、学习与成长)来考虑战略目标,也没有考虑四个角度之间的因果关系,更没有考虑横向的一致以及把它作为一个持续的管理流程。 有人问我:中国企业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实施平衡计分卡?我的答案很简单:运用以上提到的五条原则。最重要的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决心和推动!平衡计分卡可以用

劳资纠纷解决实施实施方案.doc

. 劳资纠纷解决方案 一、当事人自行救济解决方案 发生劳资纠纷以后,在诉诸劳动仲裁、诉讼之前,最经济的解决办法是由劳资双方 当事人直接自行解决。在自行救济解决方案中,一般又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一)自行协商(劳资谈判) ● 步骤 由于劳资谈判并不是一个法定的程序,因此,谈判的过程也并无统一的程序模式。 一般来讲,一个完整的劳资谈判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 博锐 |29 1、提出谈判意向,明确要谈判的主要议题; 2、确定并相互告知双方参加谈判的主要成员; 3、确定谈判的时间、地点; 4、举行谈判,提出和交换劳资纠纷中的处理意见; 5、就焦点问题进行磋商、让步或变通,提出综合解决方案; 6、谈判达成一致意见,执行谈判成果; 7、谈判破裂,邀请第三方介入,继续谈 判或者寻求谈判外其他解决途径。 ● 策略 如同商务谈判一样,劳资谈判也需要讲究必要的策略。以下为劳资谈判中可以参 考的部分策略要点: 1、给自己留一定的余地。提出比自己的预期目标更高一些的要求,这样就等于 给自己妥协时留下了一些余地。目标定得高,收获便可能更多。 2、装一点小气。让步要缓,而且还要显得很勉强,争取用最小的让步去换取对 自己最有利的协议。

3、不要以“大在握”的口吻去判,而要常“如果我能做主的??”。要告方,自己 不能做最后的决定,或自己的最后决定有限。,就更有回旋的余地,使自己有推 后思考的和摸清方底牌的。 4、不要易亮出底牌。要使手自己的机、限以及最后期限知道越少越好,而自己在 方面方的情况知道得越多越好。 5、不要急于达成。除非自己的准工作十分充分,而方却毫无准,或者自己握有 百分之百的主,否,不必也不能不加思考就亮出自己的底牌。要有足的去考判 的各种。 6、改方法,出其不意。有要突然改方法、点或步,使方措手不及、陷入混乱而做 出步。如改的声、气、表情等,都可能使方改立和度。 7、要有耐性、性。不要期望方立即接受自己的新构思。持、忍耐,方或最会接 意。 8、不要逼得方走投无路,要人留点余地,及方的面子和利益。成功的判是使双 方都有好、双方都愉快地离开判桌的判。判的原是:没有哪一方是失者,而且每 一方都是利者。就是所的“双”。 9、判有完整的,要正确无。完后,双方同字。 ● 此外,关于双方的判,需要注意“十大”: 1、方尽量方人价高的工做代表参加;方尽量工意最弱的代表参加; 2、不要低估第一次准性的、无意的双方代表的会面,利用次机会将来的会制 定好基本; 3、在法律和礼允的范内,仔了解参加判的每位成的情况,收集、整理和熟悉与判有关的料,要努力做到能运用自如; 4、与那些受合同影响最大的群体和所的了解最深的人保持密切系; 5、判前,要和确定最方案、次方案和方案,并行内部分工,派

企业管理的五大方面

企业管理的五大关键是什么?组织有不同的属性,也因其承担不同的组织目标,使得其管理内容有着很大的差异。概括的讲,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一个好的企业管理,是需要这五个内容和谐发展,协同作用的,而这五项内容的协同就是企业的系统能力。一个具备了系统能力的企业才有希望具有核心能力。 一、计划管理:回答资源与目标是否匹配的问题 计划管理常常被人们和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这种偏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我们的管理处在无序状态。而对于计划本身的理解当中,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都认为计划是一组数据,是一个考核指标的指导文本,没有人认真的想过,计划本身是一个管理内容。计划管理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数据,不是年终的考核指标,更不是文本。计划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于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计划管理就是要目标与资源的关系处在匹配的状态,这是一个最为基础的管理内容,因此,计划管理由三个关键元素构成:目标、资源和两者匹配的关系。 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准。计划管理在管理理论中也被确认为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第一,高层强有力的支持;第二,目标要能够检验;第三,清楚目标是高层管理者的目标。

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计划管理事实上是管理资源,而不是管理目标。很多人对于计划管理的理解多是与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也通常会以为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其实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资源是目标实现的条件,如果我们超越变化让计划得以实现,唯一的办法是获得资源。目标与资源两者匹配的关系是计划管理的结果。也可以说两者的匹配关系是衡量计划管理好坏的标准,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的时候,计划管理得以实现,当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大过目标的时候,要么浪费资源,要么“做白日梦”。所以很多时候我并不关心企业确定什么样的目标,企业设立多大的目标,我只是关心这个企业有否资源来支撑它的目标。当我们的企业高调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我会看它是否拥有国际的人才、国际渠道、国际标准的产品,如果没有这些,空有一个理想,一腔鸿鹄之志也是徒劳。 二、流程管理:解决企业运营效率的问题 解决企业效率的问题,流程是关键。我总是想,为什么流程管理我们总是做不到位,也许文化是一个借口,因为中国人的行为习惯决定了我们更喜欢职位多过流程。可是,我们还是看到把流程处理的很好的中国企业,如海尔、华为、联想,归结起来,流程管理还是能够做得到。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管理的一些习惯,我简单归纳为三点:一个是打破职能习惯,二是培养系统思维习惯,三是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的五大步骤

企业管理的五大步骤 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这五方面内容是一个递进关系,顺序不能颠倒,也不能只强调一个而忽略其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常常被人们和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这种偏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在对计划本身的理解当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计划是一组数据,是一个考核指标的指导文本,没有人认真的想过,计划本身属于管理的一部分。计划管理要解决的是目标和资源之间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因此,计划管理由三个关键元素构成:目标、资源和两者的匹配关系。 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基点。计划管理也被认为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实现需要三个条件: 一、高层强有力的支持; 二、目标要能够检验; 三、目标是经过高层管理者确认的。 资源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很多人对于计划管理的理解多是与目标联系在一起的,通常会以为目标是计划管理的对象,其实计划管理的对象是资源,资源是目标实现的条件,要实现计划,唯一的办法是获得资源。 目标与资源匹配是计划管理的结果。也可以说两者的匹配关系是衡量计划管理好坏的标准。当所拥有的资源能够支撑目标的时候,

计划管理得以实现;当资源无法支撑目标或者大过目标的时候,要么是“做白日梦”,要么是浪费资源。所以我们不必关心企业确定什么样的目标,企业设立多大的目标,我们只需要关心是否有资源来支撑目标。当企业高调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是否拥有国际人才、国际渠道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呢?如果没有这些,空有一腔鸿鹄之志也是徒劳。 二、流程管理 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是流程。实现流程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管理的一些习惯:一是打破职能管理习惯;二是培养系统思维习惯;三是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打破职能习惯。中国企业中的职能部门很大程度上秉承古代官制沿袭下的“自利取向”而非“服务取向”。 在“自利取向”情况下,各职能部门特权膨胀,大家都只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由此导致企业总体效率下降。因此,必须打破职能区隔习惯。 培养系统思维习惯。流程导向侧重的是目标和时间,即:以顾客、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企业的行为视为一个总流程上的流程集合,对这个集合进行管理和控制,强调全过程的协调及目标化。每一件工作都是流程的一部分,是流程的节点,它的完成必须满足整个流程的时间要求,时间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时间作为基本坐标

实现流程落地管理的五个步骤

实现流程落地管理的五个步骤 2017-03-02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与企业流程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流程是公司战略、理念、策略和有效内部控制的载体。流程管理是企业最基础的管理行为。在企业内部控制解决方案的研究和设计过程中应以流程管理为基础。即做到规范流程、优化流程和再造流程,使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更加有效和便于实施。 实现流程管理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企业彻底改善以前传统管理模式,使企业内部控制跃上一个新台阶的必经之路。作为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内部控制系统更多的是与层级制的分权组织相适应,而较少有适应扁平化组织流程导向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成熟模式。企业要实现流程化管理,有必要完成以下程序: 首先,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企业在识别原有流程时,首先要收集大量的关于原有流程的信息。只有收集到准确和详细的信息,流程优化和设计的实施者才能够充分认识企业原有流程,了解原有流程的现状。发现原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今后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后,要识别与描述企业流程。大多数实旋流程改迸与设计的企业。在实施改进前。都是以职能的形式进行管理。企业在进行流程改进与设计前首先要识别企业中现有的流程。并且以一定的方式

描述出来,以利于发现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设计新的流程或改进原有流程,以达到大幅度提高企业效率的目的。 接着,选择关键流程。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内的流程有成百上千。这些流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围绕职能线形组织运转的子流程,从单个部门内进行投入,并在这个部门形成产出;一类是跨职能流程。这类流程横跨多个职能部门,没有一个人对整个流程负全责。我们所要选择的关键流程应当是第二类跨职能流程。 再接着就是选择需要改进的关键流程。每家企业都有很多关键流程,但并不是所有关键流程都存在问题,况且企业的资源有限,企业应当优先选择存在重大问题的关键流程进行改进。 最后就是确定需要改进的关键点。在确定了需要改进的关键流程后,就需要对这些流程进行诊断。每个流程都是由一系列活动组成的,但并不是每一个活动都需要改进。因此,需要找出这些流程中导致绩效低下的关键点。然后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从而开始流程的再设计。流程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图或者是一个标准操作程序就可以解决或处理的问题,而是必须通过公司决策机构、职能管理层及操作层不断摸索、不断提炼来得出的,是带有公司个性化的管理思路。

企业战略管理的五大阶段

企业战略管理的五大阶段 企业按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展现出来的管理水平和所处的阶段可以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 阶段一:无管理阶段 创业期的企业,大多表现在这个阶段。面对市场机会的招手,企业经营者一方面需要赚取足够的利润来积累资本,一方面又要面对其他同业的竞争。拥有优秀销售人员和销售手段的企业能够脱颖而出,赚取第一桶金。靠销售,只能解决交易问题,解决不了市场问题,企业需要系统化的营销解决思路。 阶段二:基础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等是企业经营者的焦点。基础管理体系,就是企业日常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体系化。如果说管理活动的基础部分像人的身体,那么战略就是指明人行动的思想。身体强壮,处于健康状态,你才可能走的远、走的久,实现你的目标。一般说来,基础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组织管理;计划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营运管理;奖惩管理;文化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九个方面,对于规范运作的企业缺一不可。 阶段三:战略管理阶段 当企业的基础管理体系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时,企业通过成长,将具有一定的规模,成为行业里不可忽视的一份子,这时候将面对着公司发展方向的选择。行业里的风水草动,都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企业的战略管理被提高上了日程。 企业经过了前二个阶段的积累,有自身的竞争优势,有一群可以依赖的人才,专业化的经营也初具规模,管理上也上了轨道,企业面临着总结过去,系统梳理,继往开来的战略转型)。 阶段四:职业化管理阶段 当企业明确未来的战略方向,经过探索和坚持,通过组织重组、业务流程再造、人才的培养与绩效管理系统的加强、激励机制特别是分配机制的完善,整个组织思想观念的转变,将慢慢的走向职业化与专业化的经营。 阶段五:文化管理阶段 当企业迈过职业化管理阶段后,企业的经营管理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在行业的方方面面,企业都充满竞争力。企业规模庞大,实力雄厚,依靠战略、制度、人才团队、机制等方方面面的建设,组织的领先地位较

企业管理的流程范文

企业管理的流程范文 企业流程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改革,改变企业职能管理机构 重叠、中间层次多、流程不闭环等,使每个流程可从头至尾由一个职能机构管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达到缩短流程周期、节约运作资本的作用。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合的企业管理流程相关知识。 一、流程梳理(以客户方内部团队,如部门经理为主) 企业流程,界定流程各环节内容及各环节间交接关系,形成业 务的无缝衔接,适合所有企业的正常运营时期。 1、组织流程调研 2、确定流程梳理范围 3、流程描述 1)明确流程的目标及关键成功因素 2)画出流程图 3)描述各环节规范 4、流程收集成册,作为日常工作的指导依据 二、流程优化(以顾问团队为主,内部团队确认) 适合企业任何时期,流程的持续优化过程,持续审视企业的流 程和优化流程,不断自我完善和强化企业的流程体系。 1、前提:实现流程描述 2、利用流程管理工具流程优化 3、优化后流程收集成册,作为日常工作的指导依据。 三、流程再造(以双方团队合作为前提,公司级领导确认)

重新审视企业的流程和再设计。适合于企业的变革时期与企业的变革阶段:治理结构的变化、购并、企业战略的改变、商业模式发生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新市场的出现等等。 1、组织流程调研 2、确定再造的流程范围 3、确立标杆 4、新流程设计 5、流程管理方法与工具 流程模式: 流程再造是企业流程管理的核心内容,流程再造决定着企业整个管理是否高效,上海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为您提供专业的流程再造相关知识。 (一)流程再造第一阶段,设定基本方向。分为5个子步骤: 1、明确组织战略目标,将目标分解; 2、成立再造流程的组织机构; 3、设定改造流程的出发点; 4、确定流程再造的基本方针; 5、给出流程再造的可行性分析。 (二)流程再造第二阶段,现状分析。分为5个子步骤: 1、组织外部环境分析; 2、客户满意度调查; 3、现行流程状态分析;

对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和对策—调研报告

对处理劳资纠纷的建议和对策—调研报告 一、当前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 由于我镇非公有制企业“多、小、散、杂”的特点,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家庭作坊式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用工制度不规范,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的劳资纠纷仍不容忽视。当前我镇劳资纠纷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特点: 1、劳资纠纷案件总量居高不下。随着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逐步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网络不断健全,劳动争议呈显性化,使近几年来我镇劳资纠纷数量明显上升。 2、非公有制企业劳资纠纷数量占绝大多数,主要是私营和个体户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引发劳资纠纷。 3、家庭作坊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资纠纷增多且处理难度大。我镇目前尚存在着大量家庭作坊,雇工人数少的几人,多则100多人,劳动用工极为混乱,是劳动争议产生和激化矛盾的源头之一。 4、因追索劳动报酬、保险福利、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经济利益争议居主导地位。劳动关系双方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高于对权利的重视程度,由于劳动者处于劳动关系的弱者地位,个人很难为权利与用人单位抗衡,因此多从经济利益方面找回损失,而用人单位对违约出走的劳动者,也大多以经济赔偿为由提出申诉。 (二)表现形式: 1、因用人单位拖欠、克扣、截留劳动者工资,压低计件工价引发劳动争议。一些用人单位未依法按月以货币的形式发放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每月只预借生活费甚至只发给餐菜票代生活费;有的用人单位接到生产订单后未公布计价单价就立即安排生产,在完成订单生产任务后也不公布计价单价,而在年终结算工资时压低计件工资;有的用人单位在春节期间截留一个月工资待春节过后劳动者回来工作才发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部分建筑企业因工程款不到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或劳动用工不规范,工程劳务层层转包分包,导致班组长侵吞工人工资后携款外逃,引发劳动者集体上访,造成恶劣影响;有的用人单位生产经营不景气,亏损严重,时常拖欠职工工资,个别企业主则采取携款逃匿的做法逃避支付职工工资。 2、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引发大量的劳动争议。《劳动法》颁布实施后建立了以签订劳动合同为主的新型劳动用工制度。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无故辞退职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擅自“跳槽”不支付违约金等情况屡有发生。 3、因工伤事故或职业病的医疗、理赔而发生的争议案件也是目前劳动争议的焦点之一。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劳动条件恶劣,缺乏必要劳动保护设施,直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