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包装行业(纸包装、塑料薄膜)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调查问卷

中国包装联合会

2012年11月

20

包装行业(纸包装、塑料薄膜)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20

20

20

20

20

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程序文件 评估与诊断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两化融合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与诊断,以满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为明确持续改进的重点和方向,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两化融合评估与诊断过程,定义了评估方法、评估实施,适用于本管理体系内所有部门与单位。 3 术语 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定义: a)起步建设阶段:企业已经开始建设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具备一定条件,但其单项应用尚未开展或刚刚起步; b)单项覆盖阶段:企业具备了一定的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单项应用对企业业务覆盖和渗透逐渐加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综合集成尚未有效实现。 c)集成提升阶段:企业基础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单项应用基本成熟,综合

集成有效实现,但其协同与创新尚未有效开展。 d)创新突破阶段:企业基础建设趋于完备,单项应用和综合集成趋于成熟,且协同与创新得到有效实现。 4 职责 4.1信息化领导委员会 4.1.1负责评审《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4.2信息化管理中心 4.2.1负责编写《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4.2.2负责审核、汇总各部门上报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内容。 4.2.3负责组织编写、上报《两化融合现状评估报告》。 4.3各部门 4.3.1负责填写本部门《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5 流程图

6 程序内容 6.1建立评估体系 6.1.1信息化管理中心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公司两化融合现状进行评估。 6.1.2信息化管理中心负责按照GB/T23020-2013要求,制定公司《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从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等方面建立评估指标,报信息化领导委员会相关成员批准后开展评估工作。 6.1.3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应由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以及数据采集项组成。一级指标应包含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依据公司业务现状、两化融合现状分别制定相对应二级、三级指标。 6.1.4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守系统性、可操作性、目的性的体系建立原则。 6.1.5《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文件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此):

企业“两化融合”典型案例考前复习

企业“两化融合”典型案例考前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信息产业的主体有:信息技术制造、信息内容生产和( B ) A、信息咨询 B、信息服务 C、信息检索 D、信息管理 2、最初产生信息的事物被称为( C ) A、媒体或媒介 B、主体 C、源事物 D、客体 3.按产品类型和生产工艺组织方式分,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属于( D )生产行业。 A. 流程 B. 离散多品种中小批量 C. 混合 D. 离散大批量 4. 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各项关于电子商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为(D )。 A. 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B. 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企业通过业务流程的数字化、电子化实现产品交易的手段。 C. 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的一种产物。 D. 电子商务是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对企业的部分活动进行持续优化的过程。 5.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 A )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 A. 信息技术应用 B. 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C. 信息化人才 D.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6、知识管理是更高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其尤为强调( D ) A、技术应用 B、信息资源利用 C、标准化管理 D、技术与管理决策融合 7、组织信息化工作的重心是( B ) A、事务处理的自动化 B、管理决策的智能化 C、管理控制的系统化 D、业务流程的标准化 8、价值链分析法认为在组织的战略牵引上起关键作用的是( C ) A、组织结构 B、信息资源 C、信息技术 D、组织行为 9、较早提出战略数据规划的是( C ) A、Hartley B、Shannon C、J·Martin D、N.Wiener 10、决策支持系统(DSS)主要功能是成本分析、定价决策、投资分析等,它属于( B ) A、战略层 B、管理层 C、知识层 D、操作层 11、对人员管理的重点在于人员组织机构建设、培训和各种( B )

江苏企业两化融合示范项目

江苏省企业两化融合示范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及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财务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及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制 项目申报书编写内容说明 第一部分:项目申报书正文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项目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项目申报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现有工作基础) (一)申报单位概况:资本性质、组织结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 (二)管理水平:高管和项目参与人员资历背景、管理制

度等; (三)技术水平:研发队伍、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能力和条件等情况; (四)行业优势:在相关行业或区域已具备的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已有的应用基础和取得的经济、社会、环保或安全效益。 四、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一)项目实施内容(包括技术和系统方案、所提供的示范内容和方式、产学研合作情况、采用自主创新产品情况、项目规划和推广措施、技术保障和系统维护措施等) (二)项目实施计划及时间安排; (三)实施后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 (四)主要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五)项目实施后形成的示范点、创新点; (六)人才队伍建设; (七)其它。 五、经费预算 (一)项目总投资预算、各项任务经费分配及年度经费需求; (二)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含申请扶持资金)。 六、实施机制

资料2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 系及评估方法 一、评估指标体系 为科学衡量全国各地“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准确把握“两化”融合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各地方政府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基于系统性、可比性、可测度、可扩展的原则,制定了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见表1)。 该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三类23个指标。第一类是基础环境,共8个指标,涵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应用普及、“两化”融合政策环境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工业企业信息化环境建设等方面;第二类是工业应用,共8个指标,涵盖工业企业重要信息系统应用、电子商务应用、生产装备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工业园区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第三类是应用效益,共7个指标,涵盖工业生产效益和水平、创新能力、节能减排水平以及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

表1 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 2

3

①上表中所有调查数据均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行业应为当地总产值排名前4位的重点工业行业,调查企业应为上述每个行业中产值排名前10位的企业和10家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参考《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中小企业的选取由各地自行确定)。 ②装备数控化率是指数控装备占生产装备的比例。 4

二、指标测算方法 根据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基本指标体系,采用无量纲化处理和综合评分法,计算出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一)指标无量纲化 为了消除各指标单位不同的问题,首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出无量纲化后的相对值。各评估指标原始值记为ni X (n=年份,i=指标),无量纲化后值记为ni Z 。为了避免某年数据变化过大造成无量纲化值突变,消除数值突变对评估效果的影响,这里采用取对数的方式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考虑到综合计算结果能满足各地自己时间维度上的纵向比较需求,需设定指标基期。选择2010年作为基期,将2010年的全国各省数据的中间值记为(2010)n i Z ==50。2010年之后,第n 年无量纲化后的值为ni Z (n ≥2010): 正指标计算公式50*)]1([)2010(2i n ni ni X X Log Z =+ = 逆指标计算公式50*)]1([)2010(2ni i n ni X X Log Z =+= 其中,对指标体系中“两化融合专项引导资金”指标做特殊处理,“有”则100ni Z =,“无”则0ni Z =。 (二)指标权重确定 指标权重确定采取专家打分法(即Delphi 法)。根据专家意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包装行业(纸包装、塑料薄膜)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调查问卷 中国包装联合会 2012年11月

包装行业(纸包装、塑料薄膜)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子项数据采集项备注 基础建设 资金投入 自动化投入企业自动化设备投入占比 企业设备资产总值______万元; 企业自动化设备资产总值______万元; 信息化 建设投入 信息化建设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三年均 值) 2009年销售收入______万元; 2010年销售收入______万元; 2011年销售收入______万元。 2009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2010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2011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信息化建设投入:当年新建和升级 信息化系统的投入(主要体现在资 产负债表中的数据)。 信息系统 运维投入 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三年 均值) ①2009年信息化运维投入______万元; ②2010年信息化运维投入______万元; ③2011年信息化运维投入______万元。 信息化运维投入:包括升级、维护、 更新 研究开发 (R&D)投入 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①2009年R&D投入______万元; ②2010年R&D投入______万元; ③2011年R&D投入______万元。 参照国家统计局关于R&D投入的 统计口径标准 组织和规划 人员队伍建 设 信息化专职人员占企业年末人员总数的比例 ①2011年末职工总数______人 ②2011年末信息化专职人员总数______人 信息化专职人员:包括正式编制、 外聘、劳务派遣等全时服务于企业 信息化相关工作的人员。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生产人员占企业 年末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 ①2011年末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生产人员 数量____人 ②2011年末生产人员总数____人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管理人员占企业 年末管理人员总数的比例 ①2011年末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管理人 员数量___人 ②2011年末管理人员总数____人

【两化融合案例】宝钢集团:不断深化两化融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两化融合精选】宝钢集团:不断深化两化融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两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推进“两化”融合应该牢牢掌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长远出发,将推进“两化”融合的重点放在促进工业发展上。宝钢在“两化”融合方面的体会,就是要将“两化”融合的理念落到实处,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化应用目标。 自建厂来,宝钢从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建设钢铁产品生产线的同时完成了工艺设备和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实现了从各过程控制系统到公司级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实现了“集中一贯”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手段的高效整合。 纵观宝钢的发展,每一个阶段的管理创新,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的支撑,没有信息化建设,就没有宝钢今天的快速发展。同时,在持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宝钢进行了信息技术领域产业化能力的孵化和培育,对“两化”融合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一、宝钢两化融合概述 建厂三十年来,宝钢一直坚持信息化与工程同步的理念,坚持信息化创新与企业管理创新同步并支撑管理创新的原则,形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局面,为钢铁行业探索了一条从现场到市场、从制造到经营管理,逐步发展、逐步提高的“两化”融合新道路。 1、信息化在钢铁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从原料、高炉、炼钢,一直到最后的轧钢以及轧钢的后处理线,各工艺线基本都会配备基础自动化和过程控制系统。彻底解决管理和现场“两张皮”问题,是信息化真正与工业化融合的最终纽带。

多年来,宝钢十分注重基础自动化和过程控制系统的建设和提高,随着各产线的自动化系统形成完整体系,各种工艺计算机控制系统和过程控制数学模型广泛应用,既提高了宝钢自动化水平,提高制造过程的生产效率,改善生产工艺,也为宝钢信息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信息化在每个钢铁基地制造管理和经营管理上的应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宝钢建设了比较完整的制造基地级制造管理系统,从产线级基础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生产控制系统MES、到制造管理系统,建成了自下而上纵向集成的四级计算机体系。为国内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典型范例。 制造管理系统面向集中某个地理位置的生产制造单元,以全局的、整体的、一贯的管理理念,实现与产销业务主线相关的在线事务处理功能。系统面向整个制造过程的合同组织、计划控制、物料管理以及覆盖全制造单元产品的制造标准、工艺、技术、检验、判定、发货等制造业务。 生产控制MES是制造管理系统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之间的纽带,根据上层管理系统下达的生产订单,MES系统通过计划编制、作业调度、物料平衡等手段组织生产,对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进行指导,并且对执行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处理,实现全过程的一体化产品与质量设计、一体化计划与物流调度、一体化生产控制与管理,从而实现工序衔接,管控衔接,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管理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同步。经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和优化完善,宝钢MES已经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宝钢还牵头制定了MES规范,为国内MES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3、信息化在宝钢钢铁主业跨地域、多基地经营管理上的应用 随着宝钢的发展,生产基地不断增多,在钢铁主业的跨地域、多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包装联合会

中国包装行业(纸包装、塑料薄膜)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调查问卷 中国包装联合会

2012年11月

一级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 自动化投入 信息化 建设投入 基础建设 资金投入 信息系统 运维投入 研究开发 (R&D )投入 人员队伍建 组织和规划 包装行业(纸包装、塑料薄膜)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指标子项数据采集项备注企业自动化设备投入占比 企业设备资产总值万元; 企业自动化设备资产总值万元; 信息化建设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三年均 值 ) 2009年销售收入万元; 2010年销售收入万元; 2011年销售收入万元。 2009年信息化建设投入万元: 2010年信息化建设投入万元; 2011年信息化建设投入万元; 信息化建设投入:当年新建和升级 信息化系统的投入(主要体现在资 产负债表中的数据)。 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三年 均值) 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信息化专职人员占企业年末人员总数的比例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生产人员占企业 年末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 ①2009年信息化运维投入 ②2010年信息化运维投入 ③2011年信息化运维投入 ①2009年R&D投入 ②2010年R&D投入 ③2011年R&D投入 ①2011年末职工总数 万元; .万元; 万兀。 信息化运维投入:包括升级、维护、 更新 万元; .万元; 万兀。 ②2011年末信息化专职人员总数 ①2011年末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生产人员 数量 _____ 人 ②2011年末生产人员总数 参照国家统计局关于R&D投入的 统计口径标准 信息化专职人员:包括正式编制、 外聘、劳务派遣等全时服务于企业 信息化相关工作的人员。

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推进两化融合

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推进两化融合 本钢信息化工作经验介绍 前言 本钢的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总结各方经验的基础上,丰富自身的发展。经过企业内部技术改造、企业各项配套自动化改造工程的实施,冷轧汽车表面板、X80热轧板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相继研制成功,使本钢成为国际级精品板材基地,进入了现代化生产企业行列,为实施信息化工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本溪钢铁公司借鉴世界先进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经验,紧密围绕“坚持管理创新、科学发展、以精品化、多元化和国际化为核心,全力建设品种全、质量高的精品板材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了“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本钢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以L1基础自动化、L2过程控制PCS系统、L3生产制造执行MES系统、L4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L5客户关系和数据仓库决策系统的组成5级基本信息化架构体系。 本钢信息化工程总体规划 本钢ERP项目是在贴近本钢生产实绩、满足本钢管理要求、融合国际先进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规划的。 按照规划,本钢的制定了信息化系统“十一五”三期建设目标:

?一期工程包含:资讯作业管理系统、财务及会计管理系统、营业销售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购运储管理系统及设备系统七个部分; ?二期工程包含:特钢区域生产系统、三热轧MES系统、冷轧超薄板系统、铁焦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三期工程根据本钢“十一五”规划目标包含:转炉炼钢MES 系统、冷轧MES系统、特钢系统及能源管控中心等信息化建设项目。 本钢信息化工程实施情况 一、系统硬件及操作平台建设 2005年末完成了网络主体工程建设、机房建设,形成了以IBM590、IBM570为数据应用主机系统、覆盖公司主体产线的硬件环境。 2006年4月份资讯作业管理系统投入运行。本钢ERP系统的操作平台,采用JSP开发技术及多层次的数据访问模式,通过IBM的Websphere中间件技术,实现客户应用与数据分离;通过安全授权管理、操作保密,实现每个客户分权管理,保证不同业务、不同职能的信息操作安全。 二、以质量为桥梁、建立集中一贯的质量管理系统 根据本钢的产品特点编制炼钢板坯、特钢钢锭、热轧钢板、冷轧钢板、镀锌钢板、彩涂钢板和棒材等大类、产品形态;根据国际标准、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精品文档 中国包装行业 ( 纸包装、塑料薄膜)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调查问卷 中国包装联合会 2012 年 11 月

精品文档 包装行业(纸包装、塑料薄膜)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子项 指标 自动化投入企业自动化设备投入占比 信息化信息化建设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三年均 建设投入值) 资金投入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三年 基础 运维投入均值) 建设 研究开发 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R&D)投入 信息化专职人员占企业年末人员总数的比例 人员队伍建 组织和规划 设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生产人员占企业 年末生产人员总数的比例 数据采集项 企业设备资产总值______万元; 企业自动化设备资产总值______万元; 2009年销售收入 ______万元; 2010年销售收入 ______万元; 2011年销售收入 ______万元。 2009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2010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2011年信息化建设投入______万元; ①2009 年信息化运维投入 ______万元; ② 2010 年信息化运维投入 ______万元; ③ 2011 年信息化运维投入 ______万元。 ①2009 年 R&D投入 ______万元; ②2010 年 R&D投入 ______万元; ③ 2011 年 R&D投入 ______万元。 ①2011 年末职工总数 ______人 ②2011 年末信息化专职人员总数______人 ①2011 年末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生产人员 数量 ____人 ②2011 年末生产人员总数____人 备注 信息化建设投入:当年新建和升级 信息化系统的投入(主要体现在资 产负债表中的数据)。 信息化运维投入:包括升级、维护、 更新 参照国家统计局关于 R&D投入的统 计口径标准 信息化专职人员:包括正式编制、 外聘、劳务派遣等全时服务于企业 信息化相关工作的人员。

xxx企业两化融合2018

附件1 2018 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推荐表推荐单位(盖章): 注:1、推荐试点企业排名有先后; 2、推荐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上限 推荐单位联系人: 手机: 邮箱:

2016 年5 月6 日附件2 201X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贯标试点企业申报书 申报企业:徐州XX企业家具有限公司(盖章)

推荐单位:(盖章) 申报日期:201X年5月6日

填报说明 1.申请书包含四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申请表,第二部分是企业两化融合现状与水平的文字材料,第三部分是企业两化融合管理现状与水平的文字材料,第四部分可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2.请如实填写申报书各部分内容,力求逻辑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精炼、详略得当。 3.请用A4 幅面编辑。除申请表以外,申报书正文字体为3 号仿宋体,单倍行距。一级标题3 号黑体,二级标题 3 号楷体。 4.请双面打印纸质版提交材料。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申请表

徐州 XX 企业家具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徐州市, 成立于 2013 年,为民营企 业,是一家集家具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互联网 “ +”制造企业。公司拥 有一流的家具生产设备和标准的厂房。 拥有徐州市最大的电子商务家具生产基 地。主要产品为实木家具,现已形成了卧室、客厅、书房、餐厅、儿童等特色 家具以及天然椰棕床垫, 形成七大品牌、 二十多个家居系列产品, 其中香世源、 旭宜锦居已发展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家具行业知名品牌, 天然椰棕床垫始终保持 全国网络销量领先,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公司以信得过的产品质量、良好的声誉获得了多种奖项。 2015 年被评为 徐州市名牌产品”称号、 2015 年“徐州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徐州市 动奖”、 2017 年评为“贾汪区富民增收工作示范点”、 2017 年巾帼电商服务 示范基地、 2017 年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审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 2018 共青团年贾汪区“学雷锋先进单位”、 2018 年共青团年贾汪区“五四红 旗团支部(总支)”、 2018 年被评为徐州市模范和谐劳动关系“幸福企业” 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技术求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 企业理念, XX 企业家具致力于创造优质产品,提升生活品味,做百年品牌。 多年来,公司业绩每年保持 50%以上的速度高速递增。 201 年实现销售收入 0.6703 亿元、位居家具电商行业前列。 2018 年经营目标是:实现销售收入超 2 企 业 基 本 情 况 青年商会会员单位”、“徐州市电子商务协会理事单位”、 创业之星、 2016 年获得“贾汪区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单位”、 之星、 2016 年获得“徐州市创业创新促进会副会长单位”、 2015 年徐州十大 2016 年徐州双创 2016 年度徐州贾 汪区“诚信单位”、 2017 年青年农民创业之星、 2017 年获得“徐州市五一劳

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总结2

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总结2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 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总结 我司信息化是将印刷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加工生成公司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公司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公司全面、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我们一直在并且也将持续下去的一项重点工作。 再生产方面,我司ERP系统已经全面实现了从原材料购进、投产,产品印刷、入库,设备维护,人事信息等各种企业经营数据的一体化和数据化;实现的生产数据的清晰、流畅。生产数据的信息化使我司可以及时更加市场情况调整产品的生产,减少了库存物资资金占用量,提高了公司对市场的反应力。同时,生产信息的数据化,还大大提高了管理者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不仅保障了公司生产的顺利进行,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做 --------------------------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