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热情作品分析

贝多芬热情作品分析
贝多芬热情作品分析

贝多芬第二十三钢琴奏鸣《热情》OP57 第一乐章

作曲家生平简介

贝多芬(Ludwig-van Beethoven,1770-1872)

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大约到1802年,这一时期是他吸收海顿和莫扎特的古典传统时期。此时的作品有弦乐四重奏、第一交响曲和三首最早的钢琴奏鸣曲。第二个时期是创作的成熟时期。作品主要有另外七部交响曲、歌剧《费德里奥》以及钢琴奏鸣曲《热情》等,充分显现了他的英雄性格。晚期,由于遭受各种困苦,他的作品很少,主要有第九交响曲,以及越来越抽象的后期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音乐逐渐走向自省,充满对世界哲理性的沉思。

他的创作不仅体现了他巨人般的性格,而且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斗争和希望,因而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和深刻的哲理性。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新约全书”。

贝多芬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OP57 第一乐章

此乐章为奏鸣曲式结构其简单图示如下:

呈示部

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

1—16 17—34 35—50 51—65

f f - b A b A b A

展开部

(可分为三个段落)导入部中心部先现段

66—78 79—122 123—135

b a e –c-b E-b A-b D b D-f

再现部

主部连接部副部结束部

136—150 151—174 175—189 190—204

f F F - f f

尾声

(可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落第二段落第三段落第四段落

204—210 211—217 218—238 239—262

f - b D b D- C大-f f f

此乐章结构为奏鸣曲式,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呈式部、展开部、再现部、另外还有尾声。

一、呈示部(1-65)

可分为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共65小节。

1、主部—(1—16)

主部是4个乐句的开放性乐段,建立在f小调上,停留在属和声的背景上。主部由四个动机组成。动机a(1—2)小节,这是分解和弦向上冲的动机,具有高度紧张感,潜在发展可能的动机。主要是在低音区,两手相隔八度的齐奏形式弹奏出的分解式的三和弦形式。动机b(3—4)小节,运用了颤音的动机,表达了“犹豫”的思想感情,似乎有一些疑问,也包含着期待。动机c(第十小节的左手旋律)安静的动机,这一动机加深了第二动机的犹豫疑问,非常类似《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里“命运敲门”的主题动机。动机d(14)小节,右手的华彩。主部16小节落在D开放性和声上,以半终止为结束的手法,四个动机使得这个主部主题本身蕴含着强烈的矛盾冲突和内在张力,预示着后面会对其有所发展,也体现了贝多芬所特有的动机式的主题发展。

2、连接部—(17—34)

作为主部和副部间的桥梁,为副部的出现做了调性准备。可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17—24)这是一个转调性的乐句。 17小节动机a1,柱式和弦向上冲的动机是主部主题动机a 的发展,23小节由f小调转入了降A大调,左手的三连音是主部命运动机c的发展,预示了副部三连音的织体,并停留在降A大调的属和弦上以引入副部。第二段落(25—34)为副部做了准备,力度变化并不大,基本上是p或pp的力度。左手采用三连音的织体代表“命运”的音型,形成一定的紧张气氛,并为副部引入了降E做持续的低音。

3、副部—(35—50)

这是一个乐段结构,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35—40),调性转入到了降A大调上,节奏类似主部主题,采用主部主题第一动机附点节奏,采用八度重叠的技法,旋律优美和谐,庄重明朗,宁静安详,音乐形象显得坚定而自信,给人以对现实美好的愿望充满信心与力量的感受,表现出对光明的向往。第二乐句(41-50),为副部的转折,42小节采用意外的和声进行打破原来歌唱性的主题,与前面的抒情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戏剧性,调性上转入降a

小调。42小节开始,出现了突强的力度,似乎是一种惊呼的情绪,44小节运用了b1颤音的动机,47小节开始音乐从键盘的高音区逐渐半音下行,剧烈的震荡开始。副部的结束也是开放性的。

4 、结束部—(51—65)

这是一个乐段结构,可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51—54),第二乐句(55—65)。调性降a小调,主题材料是副部中的转折的展开,有副部主题动机的影子。此结束部是对主部主题的强烈情感的强调,将主部的第三动机做了相当大的展开。似乎这个结束部并不意味着真正的结束,而是通过力度的强烈对比,孕育着新的发展,新的事物。整个呈示部没有做反复,而是直接导入展开部,具有了一定的展开性,直接导致了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二、展开部(66-135)

它是矛盾冲突的主战场,是呈示部主题的冲突与发展。这一呈示部分为四个段落,即三个层次:导入,中心,再现准备。

导入部(66—78),这是一个转调性的乐句,是整个展开部的续奏,第65小节结束部的结束和弦是两个降A音,相隔六个八度之远,力度为pp。在展开部还用等音的转调手法即(降A= 升G),来转入E大调,材料上看是主部材料发展而成,主题动机是主部主题a 和b的发展,最后停在E调属和弦的半终止上。这似乎是意味着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

中心部(79—122)中心部可分为三个段落。

一是运用主部主题展开段(79—92)

这是展开部矛盾冲突的中心部分,运用主部主题材料第一个动机a发展而成。此时E

大调变成了e小调,力度p变为f。在16分6连音及5连音的伴奏下,旋律动机在高音部

与低音部做戏剧性的发展变化,左右手交替的16分音符琶音和旋律分别上下行,形成了此起彼伏、上下交错的音型。调性布局是e—c—降E-降A,最后停留在降D大调的属和声上。

二是运用连接部材料的发展段(93—109)

织体采用持续的三连音低音,为将要在降D大调出现的副部做准备。结尾比呈示部扩大了一些。从105—109小节,应用了对位手法,没有半音,几乎全用自然音。体现出贝多芬用对位织体的写法来保持三连音和属音(降A)音的持续。

三是运用副部主题材料发展段(110—122)

分别为3个乐句,即110—113小节,114—117小节,118—122小节。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副部主题进行展开。织体上为分解和弦震音,调性多次转换,并采用等音的转调方式,为副部主题逐渐变形,为下一段落做好铺垫。

先现段(123—135)

开始进入音乐的高潮点。主题动机一是主部华彩动机d的发展,二是主部三连音“命运”动机c的发展。调性为降D大调,建立在导七和弦上,最后出现f小调的属音。从低音看第123—124小节是每2拍移高一次,第125小节是每一拍移高一次,步伐逐步加快,情绪逐渐推向高潮。从126—130小节线条在下降,节奏重音加快。第126—129小节都是每半拍来一个强音,直到130小节“命运动机”以ff的力度进入。在高低音区中上下交替出现,似乎发出了胜利的呼喊。当“命运动机”最后一次出现时,末音落在了第134小节的C音上,而134小节的力度为p,力度上有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产生了不平衡性,意味着随着pp 的到来,似乎有新的东西产生,三连音引入了再现部。

三、再现部(136—204)

1、主部再现(136—151)

用八度加强的手法,调性建立在f小调上,分别为四个乐句:136—139小节,140—143小节,144—148小节,149—151小节。这四个乐句与呈示部的主部大致相同,只是力度为p,增强到了f。主部再现保持了三连音的进行,具有明显的动力性再现特征。

2、连接再现(152—174)

大调色彩,情绪迸发,。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152—163)主题动机是主部主题动机a的发展,调性建立在F大调上,结束在F大调的属音上。第二乐段(164—174)主题动机为主部主题“命运”动机c的发展,为副部的出现做了准备。

3、副部再现(174—189)

建立在F大调上。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174—178),第二乐句(179—189)。除调性之外,其他与呈示部中的副部没有区别。第二乐句在中断后转入主调f小调。

4、结束再现(190—204)

调性建立在f小调上。在结构上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190—193),第二乐句(194—204),除调性之外,其他与呈示部中的没有区别。

四、尾声(204—262)

常被称作第二个展开部,可分为四个段落。这里所谓的第二个展开部主要展开了第一动机,达到了音乐的第二个高潮,最后又再次将副部展开,之后,才做了结束。

第一段(204—210)这是尾声的序奏部分,从f小调到降D大调的转调性乐句。是对主部主题动机的发展,旋律动机在低声部。开始四个小节,是每两个小节一个和声。到了第208小节,动机分裂,成为一个小节一个和声。第209小节的动机再次分裂,展开,就这样步伐逐步加快,第210小节进入到了降D大调。

第二段(211-217)这是一个乐句结构,是对副部主题材料的展开。一开始调性在降D 大调上,带有抒情性。从214小节开始,表现出了一种战斗性,调性并有C大调转入了f 小调。

第三段(218—238),这个段落是整个乐章的第二个高潮,是华彩乐段,十六分音符琶音推动了感情的升华。从和声方面看,是一个f小调的终止式,以半终止结束。从218—221小节,是每两个小节一个和声节奏,222—223小节是每半个小节一个和声节奏,224—226是每一拍一个和声节奏,227—235小节是一个高潮点。此时的斗争如汹涌的大海,波涛起伏,这第二个高潮长达17个小节。在第238小节出现“极慢”(柔板)这种突变似乎给人以思考的机会。

第四段(239—262)这段是真正的尾声。在这一段中,主部主题又进一步得到发展。尾声在曲式、调式、调性上都服从了再现部的要求,但却抛弃了那种抒情性的表达,完成了对坚定信念的肯定。

此曲是贝多芬中期奏鸣曲创作的代表作品,它以生动而深刻的音乐形象概括出了当时欧洲人民在反抗侵略爱国的英雄面貌,它充分体现出了贝多芬成熟时期的思想感情,表明了贝多芬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有着复杂的体会和不满。他在这部作品中以无比巨大的热情寄希望于新的未来,这部作品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一样,深深地打下了贝多芬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深度。

贝多芬的创作特点、风格及历史贡献

贝多芬的创作集德奥优秀音乐传统之大成,自巴赫、亨德尔、到格鲁克、海顿到莫扎特的音乐成就在贝多芬这里汇集,并融入了时代的音响与德奥民间音乐的养料,他的音乐成为古典时代的最后高峰。

贝多芬的音乐风格体现为:旋律简介质朴、含蓄深沉;节奏运用灵活,这也是造成贝多芬果断与紧张风格的重要手段;和声调性的不协和、不稳定、转换的频繁形成了强大的动力特征;乐队配置上,重视铜管和打击乐的作用,乐队编制也逐渐在增大。

贝多芬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奏鸣—交响套曲结构形式的发展和创新上,他将奏鸣曲式广泛地运用到自己的各种体裁与套曲的各个乐章中,将它的篇幅和内涵极大地扩充以适应宏大的构思,不仅奏鸣曲式各部分的独立性与对比性加强,而且展开部作为动力性发展最集中、最强烈的部分。动机成为生成戏剧性冲突的核心。套曲的各乐章突出了各自不同特性,乐章之间形成了及对比并置又彼此关联的辩证关系,音乐材料相互渗透,使整个套曲达到高度统一。

贝多芬作为18-19世纪之交的作曲家,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理想,适应当时社会的巨大变革,其音乐体现出博爱精神与世界大同的理想。他的创作保持着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体风格、结构比例与统一的逻辑性,但“自由和进步”是贝多芬的艺术目标与人生追求。他的音乐象征着力量、意志并充满着激情。这一切成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启蒙精神。

贝多芬的《田园》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赏析 此曲为贝多芬在乡村养病期间,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印象,透过音符流露其回忆及感情的作品。——题记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又叫F大调第六交响乐,一般来说,古典的流派的作曲家是不会直接命名曲目的。我们熟悉贝多芬的“悲怆”、“月光”、“热情”奏鸣曲和“命运”交响曲等,这些题目都是出版商或者是后人添加的。有些是与其内容有关,有些则不然,懂古典音乐的人应该知道月光奏鸣曲所表达的内容跟月光毫无关系,而这首第六交响曲“田园”是贝多芬自己命的名。不过那时候给交响曲命名还不是一个常见的事情。为交响曲命名要等到浪漫主义后期的时候才普及。从这样的一个观点出发,我尝试分享欣赏贝多芬著名的第六号交响曲“田园”。我个人认为,这首交响曲并没有具体用音符描述各种田园对象,我们是透过音乐得到如此的感觉,无以名之,恰好很类似田园风光,故名之为田园。我想既然作者亲自为其命名,那我们就遵循他的思路,去感受心中的田园气息。 贝多芬有标题的音乐作品往往只能勉强说是从一种与标题有关的情绪出发,而不能说是真正标题音乐。田园交响曲固然可以如动画名片《幻想曲》那样把整个田园风光完全白描出来,然而小提琴绵延不断并且与一个富节奏性的主题同时进行,这里就绝对不可能与田园风光有任何白描意含了。 “田园交响曲”分为五个乐章,分别为初到乡村的愉快感受、溪畔小景、乡民欢乐的聚会、暴风雨、暴风雨过后的愉快情绪。

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一开始以第一小提琴演奏、竖笛、双簧管、乐团逐渐加强音量到达一个高峰,接着是长笛,这样子的乐曲风格,会想成田园风光是很自然的事。提琴奏出优雅、愉悦的旋律;木管吹起一缕轻风,一阵阵优美的旋律迎面袭来,眼前的一切渐渐开阔起来。 我最欣赏《田园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感觉自己常常能直接走进这音乐造成的境界之中,那旋律有一种美丽的忧伤情绪,仿佛就是我自己伫立和漫步在田园中久久沉思的心境。贝多芬在这里用长笛、双簧管和单簧管来模仿描绘鸟儿的歌唱,其轻盈的声音会使人立即联想到可爱的小鸟和美丽的大自然风光。 第四乐章狂风暴雨,是田园交响曲“很不田园”的部份,也说明了田园交响曲并不是一首白描田园风光的标题音乐。贝多芬固然以优美的第二乐章与轻快的第三乐章充分表达田园式的心境,但第四乐章呈现的是“人”与“自然”因为风暴而产生的对立,充分显示隐藏在贝多芬田园风格下的心灵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而非人与自然的融合。 第五乐章重新回到温和的曲风,在这里,贝多芬一开始呈现出极为单纯的愉悦乐念。 于是,透过整首田园交响曲从第一乐章到第五乐章之整体结构,我们主观性的认为这是潜藏在温和的曲风下,一种“人”与“自然”的对立,一种“与自然融合”或“与自然对话”的张力。

贝多芬作品《欢乐颂》五线谱

欢乐颂钢琴谱欢乐颂钢琴谱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1=F调,4/4拍。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 欢乐颂中文德文歌词 O Freunde, nicht diese T?ne! 啊!朋友,何必老调重弹! Sondern lasst uns angenehmere 还是让我们的歌声 Anstimmen, und freudenvollere. 汇合成欢乐的合唱吧! Freude, sch?ner G?tterfunken, 欢乐,欢乐,欢乐女神圣洁美丽 Tochter aus Elysium, 灿烂光芒照大地! Wir betreten feuertrunken, 我们怀着火样热情 Himmlische, dein Heiligtum! 来到你的圣殿里! Deine Zauber binden wieder, 你的威力能把人类

Was die Mode streng geteilt; 重新团结在一起, Alle Menschen werden Brüder, 在你的温柔翅膀之下Wo dein sanfter Flügel weilt. 一切人类成兄弟。Wem der grosse Wurf gelungen, 谁能作个忠实朋友,Eines Freundes Freund zu sein, 献出高贵友谊, Wer ein holdes Weib errungen, 谁能得到幸福爱情,Mische seinen Jubel ein! 就和大家来欢聚。 Ja, wer auch nur eines Seele 真心诚意相亲相爱 Sein nennt auf dem Erdenrund! 才能找到知己! Und wer's nie gekonnt, der stehle 假如没有这种心意Weinend sich aus diesem Bund! 只好让他去哭泣。

十则经典广告赏析与分析

十则经典广告赏析与分析

十则经典广告赏析与分析 评论1 安泰人寿,到底想干什么? 看美国安泰人寿的这两则广告,我认为是对 智力和眼力的挑战。 这两则广告,创作者试图借助公益宣传到达宣传安泰人寿关注社会资源,致力于公益的企业形象.版画的风格,长文案,手法还算新颖.但是是否很恰当?作者用洋洋三百多字讲水资源的重要,就单从文字传达的信息,就让我不知道安泰要干什么?公益广告——让人珍惜水资源?安泰自己的标志、电话、网址一应俱全,安泰很显然不是环保署。创作者并不关心节约水资源究竟和安泰有何关系,或者说这样做能达到树立安泰形象的目的吗?还是产生更大误解?形象广告——蔡志忠式加日本式的绘图风格无可厚非,但从“找到水比喝水更艰难”到“可能是迅猛龙灭绝原因之一”或“淋到雨比躲雨更享受”到“绝对是地球人灭绝征兆之一”,让人去想到安泰人寿,在逻辑上或许能通但的确费劲,消费者

会怎么理解呢? 所以看似新鲜的做法,如果掌握的分寸有问题,就会失去原来的策略初衷! 评论2福特汽车《过天晴篇》平淡中见真实 广告片的视角独特,画面单纯,通篇采用俯拍镜头。小雨过后,7个人拥上一辆停在露天的房车,故事虽然平淡却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广告创意的高明在于巧妙利用了雨后车痕这一人这一视而不见的现象,两三个简捷的镜头语言就戏剧性地表达了福特车小而载人多的广告诉求。 美中不足的是,片中的人声欢笑,分散了受众对这则以视觉语言说话的广告片对视觉元素的注意力,使雨后车痕这一核心元素往往被忽视,从而给人不知所云的第一印象,对观众的智商提出了过高的要求,限制了广告诉求对目标消费群体的周延度,从而使广告的有效性打了折扣。为了弥补不足,广告用了一个3D制作画面,图解福特车5座加2座的功能特性,落入生硬广告的俗套,破坏了这贞广告如纪实片一般浑然天 成的整体调性.

电影音乐鉴赏——《复制贝多芬》

永恒的旋律 《复制贝多芬》电影音乐鉴赏摘要:在电影中,音乐与电影中情节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既可以抒情,又 可以渲染气氛,还可以让人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关系,更可以塑造完美的银幕艺术形象,而通过研究电影本身这样一个画面与音乐共存的载体,也能看出音乐与叙事的关系。本文从《复制贝多芬》入手,分析电影音乐是怎样在影片中参与,烘托和强化叙事的。值得一提的是,《复制贝多芬》通篇采用贝多芬的作品作为电影音乐,本文也将着重分析这些作品在电影中的作用。 关键词:《复制贝多芬》《大赋格曲》《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一.剧情简介 1824年,音乐大师贝多芬(Ed Harris饰)正在赶制自己的新作《第九交响曲》,在乐章完成的最后阶段,他的御用抄谱员施莱默突然病入膏肓,将要不久于人世。为了让贝多芬的杰作如期上演,施莱默向维也纳音乐学院求助,希望能有位高才生来接替自己的位置。不久,23岁的才女安娜(Diane Kruger饰)出现在施莱默的面前,施莱默告诫安娜,贝多芬是个暴君,和他一起工组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耐心,并将没抄写完的乐谱交给了安娜。 安娜乐于为这位脾气暴躁的狂人抄写乐谱,而作为音乐天才,安娜也不安于抄谱员的工作,她要让贝多芬品评自己的作品。当安娜将完成的《第九交响曲》交给贝多芬时,还告诉他替他修改了错误。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贝多芬对安娜的态度由最初的怀疑逐渐转变成信任和依赖。 虽然贝多芬在人前风光无限,但生活中也有难言之隐。他非常宠爱侄子卡尔(Joe Anderson饰),期望他能出落成优秀的钢琴家,但卡尔偏偏好逸恶劳、嗜赌成性,甚至窃取叔叔的钱财。关键时刻,安娜总能在贝多芬的身边给予抚慰和帮助,贝多芬开始离不开安娜,甚至与安娜的男友马丁(Matthew Goode饰)争风吃醋。他毫不留情的嘲笑安娜的作曲,又跑到修道院下跪去求得安娜的宽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安娜陪在他身边,如贝多芬所说,他们灵魂相通…… 二.音乐分析 开篇是安娜·霍兹乘马车去探望贝多芬的路上光景,典型的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乡村和街道,孩童,田野,农民,羊群,马匹,同车的婴儿,被风吹走的帽子……背景音乐是贝多芬《降B大调大赋格曲》①,紧凑而挣扎的旋律,锯条一样拉动的小提琴,充满跳跃的运动感镜头音乐配合地完美,也奠定了全片的基调,阴郁,紧张,积蓄待发。正像贝多芬所说:暴风雨就要来了。《大赋格曲》是贝多芬晚年充满了现代意识的作品,如影片中说,表现的是耳聋后的贝多芬听到的所谓“上帝的声音”。而这首曲子曲子在当时因其革命性而饱受诟病,如片中大公在听完后毫不客气的说“贝多芬,你比我想象的还要聋”。而现在,《大 ①“赋格”愿意为“遁走”,是一种使用对位法的作曲格式,由不同乐器,不同时间,不同音高,演奏同一旋律——作者注。

贝多芬作品列表

贝多芬全部作品目录 作品, 贝多芬, 目录 贝多芬作品集全套介绍(一) 一: 作品类型作品名原名作品编号创作时间调式 交响曲第一交响曲 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调 交响曲第二交响曲 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交响曲第三交响曲 (英雄) 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交响曲第四交响曲 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降B大调 交响曲第五交响曲 (命运)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调 交响曲第六交响曲 (田园)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调 交响曲第七交响曲 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调 交响曲第八交响曲 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调 交响曲第九交响曲 (合唱)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调 交响曲第十交响曲 Symphonie No.10 遗稿 交响曲战争交响曲 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序曲莱奥诺拉 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序曲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序曲科里奥兰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调

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 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斯蒂芬国王 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序曲向大厦献礼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调 骑士芭蕾音乐 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序曲命名日庆典序曲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调 雅典的废墟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舞曲 12首小步舞曲 12Menuette WoO.7 1795 舞曲 12首德国舞曲 12 Dertsche Tanze WoO.8 1795 舞曲 12首对舞曲 12 Kontratanze WoO.14 1800-1802 舞曲 6首兰德勒舞曲 6 Landlerische Tanze WoO.15 1802 D大调 舞曲 11首维也纳舞曲 11 Wienertanze WoO.17 1818-1820 舞曲庆贺小步舞曲 Grarulations Menuett WoO.3 1822 进行曲为乐队而作的进行曲(6首) Marsh for Orchetra WoO.18-22,24,29 1809-1810 协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调 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调 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调 协奏曲第四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调 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5 Op.78 降E大调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

扼住命运的咽喉 --《命运交响曲》欣赏 摘要:当命运向人们发出狂虐的咆哮之时,是选择逃避,还是进行无畏的抗争,音乐巨匠贝多芬通过他的经典作品《命运交响曲》为我们诠释了他对抗争的赞美。《命运交响曲》以宏大的气势,昂扬有力的节奏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不懈斗争,他对命运的不屈服,他对生命的热爱。本篇文章即尝试走进这一音乐巨作,领略其艺术魅力。关键字:命运交响曲精神,乐曲全章赏析,对命运的斗争。贝 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整部作品表达了人类积极进 取不被现实所压迫的奋斗精神,将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 达到胜利”是指从黑暗到光明, 从苦难和斗争上升为欢乐和胜利。表达了作者“通过斗争, 获得胜利”的光辉思想。乐曲的开头个4个FF音符更是形象印证了“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这一说法。 在整个《命运交响曲》作品中,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作品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澎湃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十二级的风暴袭来!就算我是听过几次的,但是每一听到,还是禁不住为之震动!那“当当当当”的敲门声仿佛敲在我的心门。眼前好象出现了一个狰狞的死神,在肆无忌惮的狂笑,粗大的手掌缓缓地掐住了人们的喉咙,仿佛快要窒息了。一点也没有反抗的能力。总体上,第一章节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

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而第二乐章,音乐有舒缓的地方。让人在振颤中舒缓下来。在那激昂的音乐中缓了一口气。仿佛是生命已到最后,人的气息只有那么一口似的。那是小提琴悲哀的鸣叫。他似乎放弃了与死神的对抗,无奈的接受了事实。人,最终还是对抗不了命运的安排。他甘心放弃挣扎,对命运的捉弄无可奈何。但是,它仍然抒发了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转调的非常频繁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到了第三,四乐章,生命的顽强体现出来。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振奋人心的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他不能向命运低头!他不能屈服于命运!他要战斗,战胜命运!他不是命运的奴隶!到了这里命运已被他战胜了!这时候命运的威吓声,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于是,辉煌、明亮的音乐再次响起,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的欢乐。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第五交响曲的斗争主题原是启蒙运动时期悲剧的典型。但贝多芬改革这个传统的主题,加以新的处理,使人的意志付诸行动。从他的交响曲中,我们不难读到,人的胜利是靠与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而恰恰,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但是贝多芬又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他迫不及待的想去建立功勋。这仿佛就像一位英雄试图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我想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一部名符其实的“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

贝多芬作品赏析教案

《贝多芬作品赏析》教案 松滋市实验初级中学王本菊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生平; 2:记住贝多芬主要作品的体裁和名称; 3:感受作品,理解作品。 教学重点:欣赏贝多芬四部标题交响曲。 教学难点:贝多芬四部标题交响曲名称和序号的正确对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在我们熟知的音乐家当中哪一位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 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贝多芬,了解贝多芬。 二,贝多芬简介 1,贝多芬的出生地?【德国】 2,贝多芬的第二故乡?[奥地利] 3,同学们知道他哪些作品? 4,有谁知道他的性格特点? 三,作品欣赏 〈一〉,钢琴小品 1,《致爱丽丝》 课件展示:“特蕾泽———爱丽丝” 老师介绍:这首钢琴小品在贝多芬去世十年之后才被人发现,在草稿上曾有这样的题词:“为爱丽丝而作,一八一零年四月二十七日。贝多芬。”由于爱丽丝这个人在史籍中没有记载,人们对题词是否为贝多芬亲笔产生了怀疑,由此人们推测该曲是贝多芬四十岁时,为一个名叫特蕾泽的十七岁少女创作的。 欣赏作品,想象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少女形象? 2,《G大调小步舞曲》 贝多芬创作的著名的通俗钢琴小品,除了《致爱丽丝》之外,另有一首与之齐名的、就是这首《G大调小步舞曲》。(欣赏)听到这首小步舞曲,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十八世纪法国宫廷盛大舞会的场面。 〈二〉,奏鸣曲欣赏 1,《月光曲》 老师:关于贝多芬这首乐曲有一个非常动人的传说,有哪一位同学能够为我们讲述这个美丽的故事?…… 欣赏 老师:其实这个故事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它是一个小报记者为了出名而杜撰的,它真正的名字叫:《#c小调钢琴奏鸣曲》,由于这个故事能够表现贝多芬的善良与仁慈,且能让我们在欣赏时产生美丽的遐想,所以我们依然称之为《月光曲》。 比较欣赏其他作曲家的同主题的音乐作品: <<月光>> [法]德彪西 <<月光水岸>> [瑞士]班德瑞 2,《热情奏鸣曲》 小故事:一八零九年五月十日,法国重新占领维也纳,李希诺夫斯基公爵要求贝多芬为居住在他家的法国军官演奏。贝多芬严词拒绝了他的要求,带着《热情奏鸣曲》冒雨跑回家,临走还说出这样的名言: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 3,《田园奏鸣曲》 小结;以上三首奏鸣曲是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三〉,交响曲欣赏 学生讨论回答:贝多芬的交响曲一共有几部?(九部)几部有标题?(四部) 重点欣赏贝多芬的四部标题交响曲,请学生边欣赏边记住是哪几部有标题,它们的标题分别是什么? (一)b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课件展示:从“拿破仑”到“英雄” 1,老师讲解:贝多芬向往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因为拿破仑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打着的旗号正是自由、平等、博爱,在贝多芬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所以他为拿破仑写了一部交响曲——第三交响曲,封面上写着献给拿破仑的题词,当他正准备送往巴黎的时候,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贝多芬的耳中,贝多芬很气愤,当即把题词给撕了,后来在出版时换上了这样的题词: 英雄交响曲 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2,欣赏作品,思考:这部交响曲是否有一种英雄的性格? (二)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1,课件展示: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恩格斯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 2,老师讲解 贝多芬在26岁的时候,耳朵开始聋了,对于音乐家来说耳聋是致命的打击,所以有一天他走到莱茵河畔准备自杀,正在这时,他的耳边突然出现了这样的音乐 03 33 1- ,他说这是命运敲门的声音,随即决定

贝多芬作品集全套介绍

贝多芬作品集全套介绍(一) 一: 作品类型作品名原名作品编号创作时间调式 交响曲第一交响曲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调 交响曲第二交响曲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调 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 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调 交响曲第四交响曲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降B大调 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命运)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调 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田园)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调 交响曲第七交响曲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调 交响曲第八交响曲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调 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合唱)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调 交响曲第十交响曲Symphonie No.10 遗稿 交响曲战争交响曲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调 序曲莱奥诺拉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序曲艾格蒙特Egmond 1809 序曲科里奥兰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调 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斯蒂芬国王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序曲向大厦献礼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调 骑士芭蕾音乐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序曲命名日庆典序曲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调

贝多芬交响乐赏析

贝多芬交响乐赏析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历时近七年的时间,完成于1824年春,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丽史诗,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总和。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

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重现贝多芬》影视艺术赏析

影视艺术概论《重现贝多芬》的影视艺术鉴赏

摘要:在本电影中,音乐与电影中情节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既可以抒情,又可以渲染气氛,还可以让人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关系,更可以塑造完美的银幕艺术形象,而通过研究电影本身这样一个画面与音乐共存的载体,也能看出音乐与叙事的关系。本文从《复制贝多芬》入手,分析电影音乐是怎样在影片中参与,烘托和强化叙事的。值得一提的是,《复制贝多芬》通篇采用贝多芬的作品作为电影音乐,本文也将着重分析这些作品在电影中的作用。 关键词:复制贝多芬音乐电影音乐与镜头艺术性 一.电影概述 1824年,音乐大师贝多芬(Ed Harris饰)正在赶制自己的新作《第九交响曲》,在乐章完成的最后阶段,他的御用抄谱员施莱默突然病入膏肓,将要不久于人世。为了让贝多芬的杰作如期上演,施莱默向维也纳音乐学院求助,希望能有位高才生来接替自己的位置。不久,23岁的才女安娜(Diane Kruger饰)出现在施莱默的面前,施莱默告诫安娜,贝多芬是个暴君,和他一起工组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耐心,并将没抄写完的乐谱交给了安娜。安娜乐于为这位脾气暴躁的狂人抄写乐谱,而作为音乐天才,安娜也不安于抄谱员的工作,她要让贝多芬品评自己的作品。当安娜将完成的《第九交响曲》交给贝多芬时,还告诉他替他修改了错误。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贝多芬对安娜的态度由最初的怀疑逐渐转变成信任和依赖。虽然贝多芬在人前风光无限,但生活中也有难言之隐。他非常宠爱侄子卡尔(Joe Anderson 饰),期望他能出落成优秀的钢琴家,但卡尔偏偏好逸恶劳、嗜赌成性,甚至窃取叔叔的钱财。关键时刻,安娜总能在贝多芬的身边给予抚慰和帮助,贝多芬开始离不开安娜,甚至与安娜的男友马丁(Matthew Goode饰)争风吃醋。他毫不留情的嘲笑安娜的作曲,又跑到修道院下跪去求得安娜的宽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安娜陪在他身边,如贝多芬所说,他们灵魂相通。 二.影视分析 开篇是安娜·霍兹乘马车去探望贝多芬的路上光景,典型的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乡村和街道,孩童,田野,农民,羊群,马匹,同车的婴儿,被风吹走的帽子……背景音乐是贝多芬《降B大调大赋格曲》①,紧凑而挣扎的旋律,锯条一样拉动的小提琴,充满跳跃的运动感镜头音乐配合地完美,也奠定了全片的基调,阴郁,紧张,积蓄待发。正像贝多芬所说:暴风雨就要来了。《大赋格曲》是贝多芬晚年充满了现代意识的作品,如影片中说,表现的是耳聋后的贝多芬听到的所谓“上帝的声音”。而这首曲子曲子在当时因其革命性而饱受诟病,如片中大公在听完后毫不客气的说“贝多芬,你比我想象的还要聋”。而现在,《大赋格曲》因其中革命性的现代音乐萌芽而被音乐界一致认为是贝多芬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而饱受赞誉。天才注定不被世人理解。 影片倒序至1824年的维也纳,喧闹的街道,安娜独自一人走在前往施莱蒙公司的路上。这里巧妙地插入了《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的几个小节。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第四钢琴协奏曲》低沉的弦乐部分一直被当做粗鲁的贝多芬的象征来使用。粗声弦乐被安娜的敲门声打断,至此,贝多芬和安娜的人生都开始了重要的改变…… 《在第九交响曲》合唱部分前奏的紧凑旋律中,安娜的抄写工作开始了。如果说弦乐声部象征粗野的贝多芬,那温柔的钢琴声部就是安娜的化身。片中有一段安娜与施莱蒙谈论贝多芬的风格的情节。施莱蒙先弹奏了贝多芬早期的作品《致爱丽丝》说“这才是贝多芬”,接着抱怨“他本来很浪漫,后来变了。镜头转换,第二天,贝多芬指挥乐队排练《第九交响曲》,另一边,在《C小调第五号钢琴奏鸣曲》轻快,忙碌的背景下,安娜开始打扫贝多芬脏乱不堪的家。善良的姑娘,她一心一意地崇拜着这位大师并维护着他。 为了寻求灵感,贝多芬独自到考林堡森林散步。舒缓的大提琴响起,静谧的自然抚慰了他焦

经典广告之摄影作品赏析

经典广告摄影作品赏析(2) 广告摄影作品鉴赏(一) 广告摄影作品鉴赏(二)

广告摄影作品鉴赏(三)

广告摄影作品鉴赏(四)

不同的商业摄影领域需要进行不同的准备工作,一般而言,摄影师需要选择设备、布置场景、准备道具、制作时间排期表等所有繁琐的工作,还要以最完整的方案防止计划的临时改变,例如发生意外情况时所增加的费用由谁来承担,拍摄是不是有序进行,是不是需要调整拍摄方案,在拍摄的前期一定要协商到位。在拍摄准备阶段,摄影师与策划人员的沟通非常重要,当然有时摄影师本身就是策划者,如果把摄影拍摄想象为电影拍摄,策划者就像是整部电影的制片人,负责很多繁杂的工作,对于所有的细节都要全部考虑周全。 对于场景的制作,一般分为移动与固定场景,置景的空间、材料的质地纹理是置景效果的衡量要点,一般来讲,为了追求丰富的画面效果,摄影师对于场景的陈列效果与肌理细节十分重视,另外考虑到便于摄影师选取角度,也便于控制成本,在商业摄影前期的拍摄准备阶段,一般选择专业的有一定审美标砖的置景团队完成前期的场景制作。

广告摄影作品赏析(五) 商业摄影的拍摄必须符合一个规则,即摄影师与客户需要在摄影创意、风格、角度等达成共识。在商业摄影拍摄流程中,从摄影师与客户进行沟通、制定方案、签订合同、到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一般比较大的摄影项目或者有条件的客户会给摄影师试拍的机会和时间,以便进一步确定拍摄的成片效果,顺利完成最终拍摄。 商业摄影的拍摄并不是取景、构图、按下快门的简单动作,为了在合作上取得成功,往往需要摄影师与客户方不断的沟通、磨合和融合。另外,摄影师即使与客户的意见达成共识,并制定了让客户十分满意的拍摄方案,最终的拍摄结果也有可能和客户所期望的有一定偏差,毕竟对于摄影来说,拍摄计划与草图终归是有些纸上谈兵。 摄影师的试拍需要方案确定后客户的签字,根据之前的商讨计划和拍摄方案进行,以此避免客户中途所进行的一些意见性干扰。拍摄过程中,摄影师的拍摄要有步骤,灯光、背景、道具等即时到位,有条理的进行,和其它团队成员的配合要默契,尤其在拍摄杂志片和人像的时候,摄影师要会与模

音乐鉴赏论文——贝多芬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7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1770年12月17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贫穷家庭。父亲是当地碌碌无为的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一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宫廷大厨师的女儿。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贝多芬显露出了音乐上的才华,但贝多芬常常遭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在5岁时患上中耳炎;8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贝多芬在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当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13岁的贝多芬参加宫廷乐队担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 1781年贝多芬跟随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学习钢琴和作曲,贝多芬还跟弗兰兹·安东·里斯学习小提琴,在新老师的指导下使得贝多芬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刚开始的时候,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让他演奏音乐,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也跟随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列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达到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迅速。贝多芬在此期间创作《F 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等。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在音乐史上立下了难以逾越的丰碑,其中以附有标题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

贝多芬--合唱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赏析

合唱交响曲---贝多芬赏析 Ⅰ.第一乐章 庄严而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D小调,2/4拍子描写了巨大而紧张的斗争面开始深沉、失望、孤寂的引子是复辟时期令人窒息的空气的写照。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宏伟的乐章,仿佛在描绘无限的宇宙,序奏部非常精采。瓦格纳评论道:“这明暗的、失去了欢乐的气氛好像巨人似地膨胀,它在那包容一切的祟尚和庄严之中,占据了现有的世界,也就是占据了为了神的欢乐而创造的这个世界。” 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Ⅱ.第二乐章 极活泼的快板 D小调,3/4拍,庞大的诙谐曲式 紧接着的,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主旋律中具有精力充沛的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但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二主题悲叹的音调表现了苦难、悲哀和同情的形象。展开部中各种矛盾的形象交织在一起,并与再现部联结起来,如同一场暴风雨般的激战。结尾悲壮的气氛再一次体现了艰苦斗争的坚强意志。在第一乐章悲剧性地结束后,为更好的体现英雄主义创作思想作者有意打破以往慢板乐章的程式,将第二乐章定成急速活跃的诙谐曲,表现出明朗振奋的情绪和积极的行动。这一乐章是三段体结构。第一段为奏鸣曲式,主题坚毅、激动;乐章中段安静柔美,同前后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田园般的梦幻境界。极为快速的谐谑曲。这是非常卓越的谐谑曲,但是,它有些接近狂乱。“几乎是被绝望追逐着,又从绝望中脱逃,在不间断地、无休止地努力之下,想要获得新的、末知的幸福。” ——瓦格纳与之相反,中间部(trio)却非常快活。木管流水般的旋律发出诱人的音响。也许那就是年老的贝多芬心中燃烧的爱情的圣火吧。本乐章表现人类

贝多芬作品列表

贝多芬作品列表(按编号) 贝多芬最重要的作品包括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三重协奏曲和晚期弦乐四重奏。 贝多芬作品的编号是由他作品的出版商编制的。因此,编号是按照作品出版的先后顺序,而不是按照写作的顺序排列。比如,1792年创作的木管八重奏为作品103号,而作品102 和104号分别创作于1815年和1817年。编号135号以前的作品为贝多芬在世时所出版。其他则是在他去世后出版的。 作品1 no 1 (1795) 钢琴三重奏No. 1 降 E 大调 作品1 no 2 (1795) 钢琴三重奏No. 2 G 大调 作品1 no 3 (1795) 钢琴三重奏No. 3 C 小调 作品2 no 1 (1796) 钢琴奏鸣曲No. 1 F 小调 作品2 no 2 (1796) 钢琴奏鸣曲No. 2 A 大调 作品2 no 3 (1796) 钢琴奏鸣曲No. 3 C 大调 作品3 (1794) 弦乐三重奏No. 1 降 E 大调 作品4 (1795) 弦乐五重奏降E 大调 作品5 no 1 (1796)奏鸣曲钢琴和大提琴No. 1 F 大调 作品5 no 2 (1796)奏鸣曲钢琴和大提琴No. 2 G 小调 作品6 (1797) 四手联弹钢琴奏鸣曲 作品7 (1797) 钢琴奏鸣曲No. 4 降 E 大调 作品8 (1797) 弦乐三重奏(小夜曲)No. 1 D 大调 作品9 no 1 (1798) 弦乐三重奏No. 2 G 大调 作品9 no 2 (1798) 弦乐三重奏No. 3 D 大调 作品9 no 3 (1798) 弦乐三重奏No. 4 C 小调 作品10 no 1 (1798) 钢琴奏鸣曲No. 5 C 小调 作品10 no 2 (1798) 钢琴奏鸣曲No. 6 F 大调 作品10 no 3 (1798) 钢琴奏鸣曲No. 7 D 大调 作品11 (1798) 钢琴三重奏No. 4 降B 大调 作品12 no 1 (1798) 小提琴奏鸣曲No. 1 D 大调 作品12 no 2 (1798) 小提琴奏鸣曲No. 2 A 大调 作品12 no 3 (1798) 小提琴奏鸣曲No. 3 降E 大调 作品13 (1799) 钢琴奏鸣曲No. 8 C 小调"悲怆" 作品14 no 1 (1799) 钢琴奏鸣曲No. 9 E 大调 作品14 no 2 (1799) 钢琴奏鸣曲No. 10 G 大调 作品15 (1795) 钢琴协奏曲No. 1 C 大调 作品16 (1796)五重奏钢琴和管乐器 作品17 (1800) 圆号奏鸣曲F 大调 作品18 no 1 (1800) 弦乐四重奏No. 1 F 大调 作品18 no 2 (1800) 弦乐四重奏No. 2 G 大调 作品18 no 3 (1800) 弦乐四重奏No. 3 D 大调 作品18 no 4 (1800) 弦乐四重奏No. 4 C 小调

音乐鉴赏论文-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 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

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 第九号交响曲在速度和力度上,都让人想起尼采的那句名言:“欢乐——比心中的忧伤更为深沉。”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欢乐颂》的乐队几乎没有一个人会笑出声来,连听众都一个个神情严肃,沉浸在一种精神享受之中,其情绪与在听悲歌时是一样的。,这个杰作是贝多芬给人类做好的礼物。

新整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8篇)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第1篇: 这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是贝多芬应对严酷的命运绝不屈服的顽强精神和勇猛的斗志。贝多芬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隐忍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十一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命运交响曲》所表现出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感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能感受到期望的力量,这就是人士的动力。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c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乐章的开始由单簧管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动机,并发展为第一主题,即命运主题,极富男性粗壮的气息(片段1)。经过圆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片段

2)。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降A大调,38拍子,自由变奏曲。第一主题抒情、安祥、沉思,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片段3)。与之对应的第二主题先由木管奏出,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的英雄凯旋进行曲,表现了战士的信心和勇气(片段4)。 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34拍子。诙谐曲形式。在这一乐章中,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片段5),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引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片段6),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列中,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强声中,不间断地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片段7),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第2篇: 贝多芬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语:Ludwigvan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华文世界,贝多芬被尊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