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航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航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航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行业污水

摘要: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一般包括疏浚工程、炸礁工程、护岸工程、桥梁拆除及跨过河管线改建工程、航标工程、配套设施工程及环境保护工程。其中疏浚工程、炸礁工程等将会对河道内的水生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分析施工期施工活动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渔业资源的影响,特别是关注工程炸礁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对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洄游通道的影响分析,并按照预防、减轻、修复和补偿的顺序提出针对性地水生生态保护措施,以避免和减轻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其他内河航道整治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航道整治工程;河流生态环境;影响

AbstractThe navigation channel regulation in inland waterway ordinarily includes dredging works,reef blasting,revermene works,spit catting works,aids to navigation,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mong these,the dredging works and reef blasting will make some influence to aquatic ecosystem. Through analyzing the influences of the constructing to phytoplankton,zooplankton,benthos and fishery resources,especially the focu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reef blasting to aquatic ecosystem,and the constructing to the habitat of rare aquatic ecosystem and to the migration pathway,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preventing,alleviating,restoring and compensating,the measures of the aquatic ecosystem protectingwere put forward to avoid and alleviate the

influences of the navigation channel regulation in inland waterway to aquatic ecosystem,so as to provide some experiences in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ng of the the navigation channel regulation in inland waterway.

Key wordsnavigation channel regulation;aquatic ecosystem;effect

河流生态修复方面,目前我国仍处于起步和技术探索阶段,河流整治工作基本处于水质改善和景观建设阶段。缺乏传统水利、生态系统栖息地和景观的有机结合。多数地方的河道整治,尤其是中小型河流,其理念仍停留在渠道化、衬砌等已被发达国家舍弃的做法[1]。内河航道整治使自然河流渠道化,从而破坏水生生物的产卵场、栖息地和河流形态的多样化,以及减弱河流的自然净化能力和破坏其生态环境,因此应做好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水生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2-4]。

1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施工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藻类是一群具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是自然水体的原始生产者,多数藻类是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对浮游植物的影响主要是航道整治阶段,因新建堤坝、旧堤坝拆除、水流发生变化等引起局部水域水质浑浊,影响阳光透射,使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暂时降低,不利于藻类生长繁殖,数量减少。待工程结束后,水深相对增加,水体透明度增大,有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可促进藻类繁殖,受影响河段藻类的数量可很快恢复到

原有水平。

1.2 施工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水域中的浮游动物是许多经济鱼类和几乎所有幼鱼的重要饵料。浮游动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能量转换中,浮游动物与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浮游植物一起,各占有重要位置。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一样,在航道整治阶段,因施工影响而使其数量减少,因工程结束逐步得以恢复。航道整治前,碍航特征为急、浅、险,整治后水流趋于平缓,流速降低,则泥沙含量减少,水深增加,水体透明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原生动物、轮虫及浮游甲壳动物的繁殖。预计整治后河段中的浮游动物数量会有所增加,但种群结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5]。

1.3施工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底栖动物是长期在水域底部泥沙中、石块或其他水底物体上生活的动物。自然水体中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与底层杂食性鱼类有着极大的关系。航道整治工程对底栖动物较大的影响是直接改变了其生活环境,从而使其种类、数量、分布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挖泥和抛投过程对其影响较大。底栖动物随着挖出的底泥,从挖泥区被人为地转移到深水区抛泥,使挖泥区的数量明显减少;抛投区底栖生物因遭疏浚弃土和礁石覆盖而死亡。喜浅水急流的种类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逐渐死亡,少部分适应性强的种类则存活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部的原有平衡被破坏后,由于生态效应作用将会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新的平衡。水下炸礁、疏浚、抛泥都是人为地改变底栖动物的生活环境,仅

改变了部分河段的底质环境,对整体底栖动物的影响并不大。

1.4施工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疏浚和抛投工程对鱼类的影响方式较为相似。由于鱼类的游泳活动能力较强,在疏浚机械或施工船舶的扰动作用下,鱼类将会被驱赶出施工水域,因此疏浚和抛投工程对鱼类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如果影响底质面积较大,则将对施工后的底质和生境恢复产生不利影响。一般内河航道疏浚施工过程中,对暴露于设计水深之上的岩石采用水下爆破的方法予以清除,对渔业资源会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与疏浚和抛投工程相比,水下炸礁在对渔业资源和底栖生物的影响方式上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因此水下炸礁施工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炸礁是施工中用来保证设计水深的常见方法,所采用的工艺通常为打孔(8~10个孔)、起爆、清除,一次起爆药量8~12 kg,所采用的炸药多为防水硝铵炸药。现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参照“辽东湾双台子河口利用水中放炮进行石油地震勘探(使用4 kg硝铵炸药)”的相关试验结果,预测水下炸礁对水环境及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1.4.1工程炸礁对水环境的影响。水下爆炸后,爆炸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一是重金属的变化状况。爆破未引起江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变化,原因是调查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低,爆炸后,沉积物中重金属与江水混合,不会产生明显的溶出现象。因此,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直接影响到爆破后重金属的变化。二是有机物的变化。COD和TOC的浓度是江水中有机物含量多少的直接反映。结果表明,这2项均有所增加,但对水环境影响不大。三是水下爆炸对江水的影响主要是浑浊度和悬浮

体的增高,如在某水域长期进行水下爆炸,产生的高浑浊水团由于水流产生的输移、扩散和沉降作用,会影响周围生态系统,威胁水生生物资源。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版) 摘要: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迫使我们追溯和反思,如何在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由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采取适宜措施,来解决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水利工程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影响 0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广泛,许多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应引起高度重视。生态工程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是我国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艺技术。为解决施工中的环境问题,工程建设必须服从生态经济区域的整体规划,并从系统思想出发,

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特别是生态工程这一重要工艺技术以及传统工程管理的有效经验,以期获得较高的工程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不但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还丰富了水利工程施工理论和生态工程理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非常广泛,并且十分具体。 1水利工程的投入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兴修水利工程对生态平衡以及环境的影响开始重视始于50年代后期。为此,国务院专门规定今后凡规划大型(中型)水利工程,必须同时要考虑到环保问题。 1.1水资源承载力问题。长江流域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经不起无节制地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到底有多大,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得还很不够。因此,“十一五”规划首先要研究透这个问题,否则,整个水利建设的布局就无从谈起。在摸清楚水资源家底的基础上,要对水资源配置有一个初步的说法。所谓配置,也不是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2.通过对信息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判断是非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且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教学重点: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生活着很多的生物,但是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生物,这是为什么呢而现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远古的人类,这又是为什么呢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怎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些都是本堂课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1、在19世纪初世界人口为,到了2011年世界的人口突破了 。 2、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 3、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 5、湖泊污染导致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6、科学家把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新的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做。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我国的人口形势 讨论

1、什么时侯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侯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为什么 探究二: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实例 1、森林遭到严重的滥伐后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对生物圈有什么影响 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地球之肺”,森林遭到破坏,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滥伐森林将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减弱,不能为森林中的消费者提供营养和食物,影响到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平衡,轻者导致依靠森林的生物的生活环境受到威胁,重者导致生物灭绝、森林消失。 2、工厂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直接导致空气污染。还会通过大气循环,影响降水,导致江河湖海污染。如果浓烟中含有大量硫酸物质,还会形成酸雨,从而影响建筑物、农作物。也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3、近些年来,我国不少湖泊发生严重污染现象,导致蓝藻大量滋生,形成水华,湖水变臭鱼虾难于生存。请你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当地的一名负责人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还湖泊以清澈秀美的貌 湖区里滋生了大量的蓝藻,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4、有人认为,植树造林就是为了获取大量木材。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近几十年来,我国植树造林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不赞同这种看法。近几十年来,我国植树造林的重要成果有“三北”防护林等等。 5、对受伤的野鸟进行救治和喂养,待鸟康复后,将它放归大自然。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简介: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为了支持经济发展,水利工程在发挥发电、防洪、航运、灌溉等优势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了空前关注。本文对水利工程所引起的主要环境影响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字: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阿斯旺大坝三峡工程 1引言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近一百多年来人类对河流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利用,兴建了一批蓄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一方面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另一方面也极大的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兴利弊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为人类造福的优势,减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广大水利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自然环境方面:水利工程的兴建对水文情势的改变,对泥沙淤积和河道冲刷的变化,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地震、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对动植物、对水域中细菌藻类、对鱼类及其水生物的影响,对上、中、下游及河口的影响等(2)社会环境方面:水利工程兴建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人群的健康和文物古迹的影响以及因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等产生的环境效益等。 2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1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1.1工程建设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和结构。在河流上建坝,使上游水流速减缓、水深增大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库区水体增大后,水温结构也会发生

变化对水体密度、溶解氧、微生物和水生生物都产生影响,下游河道的径污比和鱼类繁殖条件发生变化;水库蓄水后可引起周围地区的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环境变化等。 2.1.2工程建设对泥沙淤积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将改变库区和下游河道泥沙的输移和沉积模式。例如,三门峡工程为了使黄河下游“地上河不再淤高,设计时想把黄河的泥沙全部拦截在三门峡水库内,使黄河下游变清,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上游的渭河,并且设计中没有设置底孔排沙系统,后经两次改建渭河下游泥沙仍大量淤积,这不仅使蓄水库容减少而且形成了“地上河”经常引起洪涝灾害。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和前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呼吁“三门峡水库停止蓄水不再发电”可见,三门峡水库的教训是深刻的。另例,1964年苏联为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的阿斯旺大坝,在大坝建成前尼罗河每年向地中海输送泥沙并使之向海岸淤积的速度和海水对岸边的侵蚀速度大致相等。大坝建成后,泥沙被截留在水库内,地中海岸的冲刷得不到补偿,固有的自然平衡状态受到破坏。 2.1.3工程建设对局地气候、水库水温结构、水质和地震的影响 大型水库的建设使库区微气候环境条件有所改变,包括气温、风速、湿度、降水等。水库的水温结构分为分层型和混合型两种。混合型的水温结构对环境的影响比分层型小。水库水温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温的分层温度高低的变化。水库下部的低温水对农作物、水生生物、人类生活等产生危害:①造成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减产。②影响水生生物(主要是温水鱼类)的生长和繁殖。③不利于工作、学习和娱乐。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水体经过长距离的输送或一定时间的贮藏,都会使复氧过程充分,从而丰富了水体潜在的环境容量资源。另一方面在库区内水位抬高,水流缓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水库中由于大量水

生态及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10 生态及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分析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项目,可做生态影响分析。故本次环评将进行生态影响分析。 10.1 生态环境现状 10.1.1 拟建场址 10.1.1.1 生态环境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 本项目位于济宁市北郊李营镇北尧村北,济宁至宁阳公路以东,日东高速公路北侧,距济宁市城市规划区边界约11km,厂区地理位置详见图2.1-1。厂区地形相对较平坦。 本项目所在厂区土地利用性质为公共设施用地,用地性质符合要求。项目国有土地使用证见附件11。 2、生物分布现状 (1)植物现状 该区域受人类干扰历史长、强度大,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 (2)动物现状 在长期和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下,该区域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已达到了较高的程度,自然生态环境已遭到破坏,野生动物失去了较适宜的栖息繁衍场所。据调查,境内大型野生动物已经消失。目前该地区常见的野生动物主要有昆虫类、鼠类、蛇类、蟾蜍、蛙和喜鹊、麻雀等鸟类。家禽家畜、养殖种类有猪、牛、狗、鸡、鸭、鹅等传统种类。区域主要动物资源情况见表10.1-1。 表10.1-1 主要动物资源情况表 鸟类喜鹊、大山雀、大杜鹃、楼燕、家燕、鹌鹑、大嘴乌鸦、黄雀、灰燕、小嘴乌鸦等 兽类黄鼠狼、野兔、刺猬、老鼠、野猫等 两栖动物青蛙、蟾蜍等 爬行动物壁虎、蛇等 节肢动物蜜蜂、蜻蜒、螳螂、蚱蜢、蝉、蚊、蝴蝶、萤火虫、臭虫、三化螟、黄蜂等

(3)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分布情况 依据《中国稀有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经逐一对照查询,评价区无珍稀濒危植物分布,现场踏勘亦未见珍稀濒危植物。评价区及周围也无国家保护动物。 3、生态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根据调查可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风景区、水源地等生态敏感保护目标。 10.1.1.2 土壤类型及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山东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山东省土壤图》(1990年3月)中的具体划分,厂址范围内土壤类型主要为褐黄色耕土。通透性较好,褐土肥力一般,适种性广。 项目区所在地区土壤侵蚀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降雨、地形、土壤和植被,其中降雨和地形处于非常不利的状态。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乱挖乱采、乱堆乱放以及陡坡开荒、铲草皮、乱砍滥伐、乱牧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产生或加剧了水土流失。 根据国家关于全国土壤水蚀和风蚀按6级划分的原则和指标范围,具体见表10.1-2。评价区土壤侵蚀为轻度侵蚀,侵蚀模数为680t/km2·a。评价区每年土壤流失背景值为65t。 表10.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程度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剧烈 侵蚀模数(t/km2·a)<200 ~2500 ~5000 ~8000 ~15000 >15000 流失厚度<0.15 ~1.9 ~3.7 ~5.9 ~11.1 >11.1 10.1.1.3 景观生态现状 区域内景观生态体系的质量现状因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生物及人类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决定。评价区为本项目一期工程现有厂址,评价区附近主要为本项目东侧的济宁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填埋区以及济宁市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均为明显受到人类干扰痕迹的区域。 评价区内的道路、沟渠作为景观内的人工廊道,起到分割景观、增加景观异质性的作用。总体看来,拟建项目区的景观异质性较低。 综合分析认为:评价区人类干扰比较严重,人工化现象比较突出,生物组分异质化程度较低。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11-07T18:03:06.99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作者:吴强 [导读] 本文主要从水利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保护对策。 广东森裕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在发电以及抗洪等多个方面带来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应,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因该工程建设具有特殊性,会对附近的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特别是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建设,牵涉的范围相对广泛,如没有尽快将出现的问题解决,那么就会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本文主要从水利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影响,措施 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河流不断地开发及利用。不断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及蓄水库,它们都能够带给社会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那么将水利工程的优势充分发挥降低其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危害是水利工作人员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1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一般体现在两点上,其一是给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其二是给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 1.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首先,水文环境影响。水利工程一般通过水资源的优势来建设,通常而言,根据水文条件和河道结构的改变,应用自然河流完成目标。在变化时期,会对水文环境造成直接影响。比如在堤坝修建时,会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另外还会减慢水流速度。若是在大型水库修建的过程中水位持续升高,会不利于水中微生物的生存。另外水库在蓄水时,地下水位不断上升,会影响到土壤环境。其二,影响植被和土壤。因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非常大的施工规模,且有着非常长的周期,那么在施工时会影响到附近环境,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及废水,若未尽快清除,那么就会污染环境。废水进入河流,会影响到水中生物的生存,随意堆放废渣以及废水会对植物生存造成影响并污染土壤,另外还会另河流发生堵塞现象。其三,水环境生态系统失调。建设水利工程会改变原有水域自然结构,对植物、陆地生物及水生生物带来非常大的影响。一般在河道中心出现大量的生物群落,若是水域结构发生改变,那么原有生物链就会发生变化,甚至还会导致动植物灭绝,进而影响到水环境的生态系统。 1.2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其一,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会被环境等多种因素所影响,例如施工构成中出现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等,对附近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在水利工程开展时会将原有病原体改变进而不利于人体健康。其二,影响自然景观以及文物。建设水利工程时可能会淹没古迹及自然景观。我国珍贵的财富就是文物古迹,能够体现出历史的社会习俗、制度以及军事等内容。另外还便于对古代科学技术的研究,那么在建设水利工程时要将重要的古迹保护好。例如祁连山保护区当中的文物就使用了有效的保护手段,不但使旅游环境得到改善,同时还存留了原有外貌。其三,工程建设环境效益。水利工程不会对环境造成直接污染。其能够提升抗洪、发电等工作的综合效益,还能够将灾害的程度和频率进行有效控制。水电能够替代核能及化石燃料,对比火电站而言,水电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降低温室效应,另外还使北煤南运的运输压力增加。对比陆运系统而言,水运的运输成本不高,另外能够更好地推动开发景点、渔业养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使中下游水质优化。 2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保护手段 2.1强化各个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 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需要有目的地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需要确定环境污染的施工现场以及有关责任,另外给予可行的处理方案,将污染指标严格制定,确保有关工作能够全方位落实。另外,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设置环境保护监测制度,降低噪声、水质以土壤方面带来的影响。对比各种施工时期得出结果,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之后进行有关调整。工程竣工阶段,一般是保护被破坏的景观和植被,另外防止发生耕地被碾压的情况,对植被和耕地尽快修复,全方位实施绿化规划,确保生态环境能够持续发展。 2.2强化管理力度 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要想使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能够健全,就需要与我国水利、环境保护等方面相联系,从而保护生态环境。比如施工时,需要严格监督空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以及噪音污染方面,若出现违反的情况,需要根据程度进行惩罚。对于污染环境的情况应用有效手段调整,强化保护生态环境。 2.3强化监理单位环境管理工作 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需要设置总监负责制的监理制度,健全其中的环保方面要求,并编制有关制度,严格执行,对施工单位环保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与建设单位相互合作将环境监测工作做好。 2.4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要想使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更好地促进融合,就需要明确自然和人之间的关系,与具体情况相结合,研究二者情况,把水利工程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尽可能降低,保障生态环境及经济能够和谐发展,合理利用施工资源,对施工过程中制造的垃圾尽快解决,废物利用,提升工程经济效益还能够保护施工环境。使环境和施工的互补性加强,不但可以很好地防止出现资源浪费,同时还能够减少工程施工成本投入,提升工程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分析水流速度,能够减少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编制可行的施工方案,使其和环境和谐发展。 2.5了解环境给水利工程的制约 水利工程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水利工程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另外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水利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问题和上游区域污染会影响到水利工程建设,在工程开展钱,需要了解附近环境状况,水利工程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生态环境,那么就需要使其中的环境因素以及水利工程带来的新的环境互相平衡发展,进而使水资源系统能够和谐生存。当前,水利工程需要有环境保护意识,

水利工程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水利工程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农业是所有产业中的第一产业,我们从几千年前就开始发展农业,农业提供给我们吃穿用度,满足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农业在我们国家甚至全世界都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农业的发展依赖于水源的充足,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兴修各大水利工程以保证农业的顺利发展,直到如今,各个农业大国仍在在不断的兴修各种水利工程,以保证农田的供水充足,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但是在兴修各种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的水利工程的同时,这些水利工程也较为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所以如何保证修建的水利工程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有尽可能的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是我们如今要研究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与农业生态环境概述 1.水利工程概述。水利工程有多方面的应用,在运输、养殖、农业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又起到各不相同的作用和影响。这里主要研究的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水利工程。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水利工程和应用于其他方面的水利工程

有很多方面都有区别,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水源的流向和流量进行再次分配,保证农田中的作物能够摄取到足够的水源,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了保障,保证了农作物的高产量等等。俗话说“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话是有它的道理的,水源对于任何生命都是很重要的,人身体中有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分,植物的含水量比人身体中的更多,只有水分的充足才可以保证植物的生命的正常延续,农作物当然也不例外,农作物生活环境中的水源充足才能保证农作物正常存活,才可以进一步提到产量的高低等。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还是农业大国,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不兴修水利工程,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都难以得到保证,人们吃不饱饭必将会引起社会动荡,这就导致了社会不稳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就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一个小的原因将导致一个有害的诱导因素,这个诱导因素又将导致更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重视农业生产中的水利工程问题。 2.农业生态环境概述。农业生态环境与普通的生态环境并不相同。一般的生态环境中植物是生产者,数量多,品种丰富,作为消费者的动物品种也较多。但是农业生态环境中动物和植物都比较单一,从名字

第八章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第八章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8.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1.1生态背景调查 (1)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功能区划 依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属于黄土丘陵东部强烈侵蚀农业生态功能区。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域生态功能主要为农业生态区。 (2)区域内的主要动物分布 区域内主要的鸟类有:雉(野鸡、山鸡)、石机(嘎拉鸡)、啄木鸟、麻雀、燕子(家燕)、鸽子(白鸽、灰鸽)、小杜鹃、戴胜(臊布谷)、斑鸠(斑斑扑鸽)、鸿雁(咕噜雁)、红嘴山鸦、乌鸦、猫头鹰、凤头百灵(铜铃儿)、大杜鹃(布谷鸟)、云雀(渐渐高)、地雀等。 区域内主要的小型哺乳动物,主要有:花鼠(居里猫)、刺猬、中华鼢鼠(瞎瞎)、达乌尔鼠兔(青台子)、达乌尔黄鼠(黄鼠)、褐家鼠(老鼠)、小家鼠(耗子)、蝙蝠(野别狐)、旱貂(崖獭子)、黄鼬(黄鼠狼)、蒙古兔(野兔)、五趾跳鼠(跳鼠儿)。 区域内主要的昆虫有:马蜂、麻子蜂、蝶、蛾、蝉、螳螂、蜘蛛、蚯蚓、蜈蚣、蚰蜓、蜻蜓、蝎、促织、蜗牛、蚊、蝇、天牛等。爬行动物主要有黑脊蛇、枕纹棉蛇、乌稍蛇、黄脊蛇。两栖类动物:花背蟾蜍(癞蛤蟆)、青蛙(田鸡)。 (3)区域内主要植物分布 乔木:白杨树、核桃、柳树、榆树、椿树(香椿、臭椿)、槐树、柏树、松树、桐树。 灌木:樱树、花椒树、沙棘、山毛桃。 草的品种:苦苣菜、白黎(灰条)、野胡麻、马莲、艾蒿、白茅(倒生)、蒺藜(八楞)、荠菜(荠荠菜)、腺茎独行菜(辣辣)、狼柴草(绵蓬)、骆驼蓬(臭蓬)、鹤虱(羊然然)、宾草、苋麻、苦荬菜(马苦苣)、黄花、狗尾草、大蓟(驴杏儿刺)、桃叶蓼(燕儿草)、地肤(简简扫竹)、细果角茴香(牛延水)、羊胡草、天旋子、野葵(小七花)、小车前、丝叶芽葱(黄鼠草)等,人工种草主要草种是苜蓿。 农作物有:小麦、洋芋、玉米、胡麻、豌豆、扁豆、油麦、谷子等等。 经济树种有:苹果、桃树、李子树、杏树、梨树。 药材主要有:甘草、冬花、地骨皮、艾叶、秦艽、地黄、天仙子、茵成、蒲公英、

论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论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1103班胡磊波学号:201190250326 摘要:水利工程最近这几十年发展的很快,有效的控制了洪涝灾害,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它的产生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众多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建设过程中、更体现在了建成后的现在给我们的地球气候、环境带来的种种问题。 一、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这是天涯论坛列举的几条影响: 1、三峡大坝蓄水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提发生严重崩岸; 2、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 3、三峡工程开工以来,三峡库区一直是中国社会最不稳定地区; 4、到2006年年初,上报批准的三峡工程移民113万人已安置完毕,批准的400亿元人民 币移民安置费已经全部用完,但是还有数十万移民需要搬迁安置; 5、所谓的排混蓄清措施无法解决水库的淤积问题; 6、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远超出论证报告所估计的范围和强度; 这条消息在百度的首页,现在虽然有几条被否定了,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可能这些问题可以被三峡现在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效益所忽视,但是,从长远来看,起给我们中国带来的巨大有形无形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自然灾害、暴雨洪涝、地质灾害、雷击事件、大风、冰雹、等都是最近几年频繁发生的,很多人都说这是三峡建成的影响,我的想法没有那么的偏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该问题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特点,且目前仍处于试验性蓄水阶段,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蓄水以来已经出现的库区部分支流局部水域阶段性“水华”现象、大坝下游“清水”冲刷影响等,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与工程相关联的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自然过程本身的变化,其次是各种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峡工程仅是后者的一个方面。就工程的环境影响而言,大多数情况下难以定量辨识工程影响的贡献率,这是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难点所在,也是今后需要逐步解决的技术难题。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行是百年大计,生态环境问题将伴随工程长期存在,环境影响评价应该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深入的过程。 工程的影响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控制影响的大小,用最合理、自然的方式去开发我们的水利资源,使其产生最大的效益。 二、合理水利水电工程开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对策 (1)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四周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猜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实现经济建设、水利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发展的主要手段,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但要进行经济评价,而且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科学地分析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题目,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公道选址提供依据,防止由于布局不公道给环境带来难以消除的损害。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对当地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研究 的

题目: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与控制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特点,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并通过举例说明了兴建具有水库的水利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做到了有理有据,以此引出了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对策措施的必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具体的补救措施。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工农业大力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相当的影响。我国的水利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它工程相比,水利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从普遍意义上讲,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方面的影响主要归纳为两方面:自然环境方面和社会环境方面。 关键词:水利水电、环境影响、社会影响、控制对策、补救措施。

目录 内容摘要 ........................................................................................................................... I 目录 .................................................................................................................................. I I 绪论 . (1) 1 水利水电工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 1.1 水利对气候及空气质量的影响 (2) 1.2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的特点 (2) 1.3 研究课题的提出 (3) 2 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4) 2.1 对移民的影响 (4) 2.2 对人群健康影响 (4) 2.3 对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及文物景观的影响 (4) 2.4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4) 2.5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5) 2.6 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环境的影响 (5) 3 推广环境水利学科研进展与应用 (7) 3.1 水资源保护规划 (7) 3.2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8) 3.3 对流域规划环境影响 (8) 3.4 流域面上各种水利措施对流域的环境影响 (9) 3.5 环境水利工程设计落实环境影响报告 (9) 3.6 施工环境监理 (10) 3.7 水库库底清理 (10) 3.8 景观恢复 (10) 3.9 流域管理原则 (10) 4 关于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控制及对策措施 (12) 5 其他补救措施 (14) 6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论文

摘要:水利是属于国家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指标,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更是关乎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水资源蕴含量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为6.76亿kw,可能开发利用的达3.78亿kw,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水资源开发程度只达到19.30%,与发达国家60%的开发程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水力资源开发仍显得任重而道远。但是水利工程的兴建,特别是大型水库的形成,将使周围环境发生明显改变。因此避免或减轻不利影响,充分利用水资源,是水利工作者在进行水利规划建设时必须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资源开发程度环境影响 0 引言 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工业大力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相当的影响。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它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 1 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或同一工程的不同区域,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环境影响的特点各异。水利水电工程通常不直接产生污染问题,属非污染生态项目,其影响的对象主要为区域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区域一般可分为库区、大坝施工区、坝下游区。库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受影响最大和最为重要的通常是生物多样性、水质、水温、环境地质、景观、人群健康、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因子,受影响的性质多数为不利影响;坝下游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大坝调蓄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受影响的主要是水文、河势、水温、水质、水生生物、湿地资源、入海河口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因子,影响的性质有利有弊,影响的时间一般是长期的,影响的范围因区域的特点不同各异,有时可延伸至河口区。 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小。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管理是避免或减小工程不利环境影响的有效方式,而环境监测则可为工程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因此,制订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是工程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初步设计中均需要详细地拟订并列出有关内容。 2 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一般来说,兴建具有水库的水利水电工程会产生下列环境问题: 2.1 因水库淹没,库区移民安置中毁林开荒将造成水土流失。因安置不当及生活环境改变,移民生活不安定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在我国人多、耕地少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水库的淹没损失,对库区内尽在高水位时才被淹没的土地适当采取措施加以利用。 2.2 水库蓄水后,有可能引起库岸崩坍,诱发地震等。此外,河流情势变化对坝下与河口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潜在影响。岸坡浸水后,岩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在水库水位降落时,有可能因丧失稳定而坍滑。将给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运行带来极为不利的后果。 2.3 水库蓄水后,会引起库周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土地盐碱化等。 2.4 水库蓄水后,因水流变缓,水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库尾与一些库湾易发生富营养化。 2.5 一些水库蓄水后,水温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出现分层,对下游农作物产生危害。 2.6 水库淹没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活环境;修坝对水生生物特别是洄游性鱼类将产生直

试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试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9-04T10:26:25.1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作者:罗红保 [导读]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 摘要:现阶段,随着水利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它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时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用科学发展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实现水利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应对策略 1.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 1.2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 1.3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 2.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型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使命。许多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往往只注重事中保护,轻视或忽视了事前、事后保护,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它需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共同入手。 2.1水利工程事前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事前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做好对施工地点的环境考察工作,评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制定出一些必要的环境保护预案。其次,要做好对设计图的审核工作,力求工程设计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将对周围自然环境的改变降至最小。第三,要合理地进行工程规划,做好工期和工序的安排工作。 2.2水利工程事中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事中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在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同时,建立起相应的环境监测机制。一方面,通过严格施工现场的施工行为,保证工程有序正常进行,确保废水废物的排放处理工作按规定进行。另一方面,要通过环境监测机制,对工程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就要按照事前准备的环境保护预案进行及时处理,将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避免环境问题的扩大化。 2.3水利工程事后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时候环境保护工作,就是指要在水利工程在竣工投入使用后,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补和恢复工作。如,恢复当地的森林植被面貌等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起一个长期的环境观察机制,观察水利工程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长期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水利工程事后长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日后同类型工程提供历史性参考。 2.4全员贯彻环境保护思想 除了做好水利工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环境保护工作以外,施工人员应该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深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的行为中。树立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一方面有利于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工作深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避免施工人员个人行为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策略的研究 3.1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同时注重对河流生态的保护;对于已经建设好的水利工程,要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重点进行修复,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保护和修复河流多样化的原则。我们都知道每条河流都有不同的特点,具有多样性,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不能盲目的去效仿成功的案例,而是要根据每条河流的不同特征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二是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修复的能力。河流能进行自我修复能力,这种修复能力不仅能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的消极影响和破坏,还能减少人们对河流破坏之后的人为修复,对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经济促进作用;三是以修复整个水体系统为主要目标。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和城镇相互联系,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关系。 3.2加强污染源头控制 推行循环经济、循环社会、循环城市,推行污水、污物的综合利用,逐步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推行清洁生产和强化工业污染物源头、工业污染物点源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量:重污染企业逐步分类进入各类工业园区或开发区,然后进行分类污水处理;根据城镇用水水质的不同要求,推行中水回用,节约用水并减少污水排放量;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 3.3总结生态修复成功经验,分阶段全面推广 总结生态修复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制定规划,分阶段全面推广水体的生态修复,充分运用湿地、水生动植物、微生物修复被污染水体和水生态系统。合理地分阶段地实施生态清淤,减少淤泥中污染物对水体的释放量,控制藻类暴发。清除水生植物残体,减少内源污染。 3.4加快建设,合理调整水系布局,为改善水生态、水环境服务 对河道、湖泊岸线尽可能采用自然形态,增加绿化植被,恢复滨水生态,并与景观、风景旅游相结合;注重人水和谐,将历史文化与城市水资源优势相结合,强调功能的完整性、开放性及共享性,充分体现滨江滨湖特色。对水系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强水系和江湖连通,加强水体流动。改善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发展水文化、水经济,创造良好水环境.加强水系形态控制。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资料

9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 依据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于2016年3月编制完成的《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拉拉铜矿落凼矿区深部矿段采矿工程陆生生态调查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9.1区域概况 9.1.1区域生态功能定位 根据《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2006年5月),落凼矿区所在的绿水乡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生态区→ 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生态区→ 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稀树- 灌丛- 草地生态亚区→ 金沙江下游资源开发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按照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三级区特征表,项目区为II 3 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稀树- 灌丛- 草地生态亚区,II3 – 1 攀西矿产- 水力资源开发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该区域受山地地形和干热气候影响,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自下而上有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亚热带针叶林、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亚高山灌丛与草甸等。河谷区生态脆弱,土壤侵蚀敏感性程度高。该区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存在着一定的土地退化和裸岩化的现象,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发,外来物种紫茎泽兰的入侵与蔓延十分严重”;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冶金工业、水电业和旅游业,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保护植被,防止有害生物入侵。注意防止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不利影响,减少入江泥沙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等”。 根据《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川府发〔2013〕16号),矿区位于所属会理县属于四川省重点开发区→ 点状开发城镇,该区域为省级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同时也是四川省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安宁河流域;区域矿产,生物、水能资源丰富,优势产业国内外竞争力强,是国家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地区。该区域的生态特点是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能力,适度推进点状开发优势矿产,水能资源,促进资源加工转化,推进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优势矿产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该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的钒钛和稀土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开发基地、全省重要的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要求该区域在加强资源综合勘探,合理利用的同时,也提出了“以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干热河谷和山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和环境恢复治理”。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课程辅导 (第六期) 编者的话 为了帮助做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环境水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我们编写了这份课程辅导材料,在中国教育网上发布,供学员和辅导教师参考。 课程辅导材料采用问答方式,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作了讲解和提示。 课程辅导材料按照文字教材各章的顺序编写,依课程进度分为八期发布,其中第一期对应于文字教材第1章,第二期、第三期对应于第2、3章,其余各期分别对应于文字教材的第4章至第7章。在辅导材料的最后对课程考核作了简要说明。 第六章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1.水资源开发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特点是什么? 答:从时间看,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时期是直接的、短期的;而在运用期则是间接的、长期的。施工期对环境产生的各种污染,主要是施工废水、废渣、粉尘、噪声、震动等;施工清场也会破坏一些文物古迹,殃及施工区的生态平衡。工程建成后对水资源调配引起的环境的变化,库周环境变化对陆生生态与水生生态关系的影响,对环境地质的影响(诱发地震、滑坡、坍岸、地下水位变化等);对河流演变的影响,介水传播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等则是长期的、影响深远的。 从空间看,水利建设工程环境影响的显著特点是:其环境影响通常不是一个点(建设工程附近),而是一条线、一条带(从工程所在河流上游到下游的带状区域)或者是

一个面(灌区)。水电工程的影响往往长达几百公里,甚至影响河口。例如南水北调总 干渠众多的穿越河道工程不仅影响交叉工程处河道,而是沿河上下游几公里至十几公 里范围都受影响。灌溉工程的影响则不仅是点、线、带(输水渠),而是整个大面积的 灌溉区域。 2.简述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与影响评价的特点? 答: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有: 回顾性评价,主要对研究水体的水环境历史状况予以评价。 现状评价,主要对研究水体的水环境现状予以评价。 影响评价,主要对研究水体的水环境未来状况予以预测性评价。 3.简述蓄水工程在环境地质方面的影响? 答:蓄水工程在环境地质方面的影响主要有: (1)诱发地震 (2)山体滑坡 (3)岸壁坍塌 (4)地下水上升等 4.何谓水库的临界库容?如何通过调节库水位来满足水库环境容量要求? 答:满足水库环境容量要求的水库最小水体体积; 当污染负荷超过环境容量要求时,通过提高库水位,增加临界库容,直至达到 水库环境容量要求。 5.跨流域调水工程总干渠沿程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答:跨流域调水工程总干渠沿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1)沿线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2)介水传染 (3)沿线交叉建筑物与河流环境的相互影响 (4)移民搬迁的环境影响 (5)施工期环境影响 6.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调出区环境的影响有哪几方面? 答:对水量调出地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调出地区在枯水系列年,河流径流不足时,调水将影响调出地区的水资源调度使用,

浅议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议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广泛,许多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应引起高度重视。生态工程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是我国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艺技术。为解决施工中的环境问题,工程建设必须服从生态经济区域的整体规划,并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特别是生态工程这一重要工艺技术以及传统工程管理的有效经验,以期获得较高的工程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不但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还丰富了水利工程施工理论和生态工程理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非常广泛,并且十分具体。 1水利工程的投入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兴修水利工程对生态平衡以及环境的影响开始重视始于50年代后期。为此,国务院专门规定今后凡规划大型(中型)水利工程,必须同时要考虑到环保问题。 1.1水资源承载力问题。长江流域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经不起无节制地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到底有多大,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得还很不够。因此,“十一五”规划首先要研究透这个问题,否则,整个水利建设的布局就无从谈起。在摸清楚水资源家底的基础上,要对水资源配置有一个初步的说法。所ν配置,也不是计划经济下的“一平二调”,要按照市场机制来进行,不能无偿调用一个流域

的水资源。如果大家头脑里都?有经济的概念,调水越多,越助长资源配置不公,也会助长资源浪费。而按照市场机制来配置,一个最根本的前提是要明确水权。现在,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还有起步。许多同志总是对长江流域要不要搞初始水权的分配有犹豫。现在不能犹豫了,要抓紧开展工作。明确初始水权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有现状因素,有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节水行为的影响,更有这个流域最大可用水量的制约。在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时,要把节水考虑进去。 1.2生态环境承载力问题。长江治理开发不能破坏生态,因此,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首先是要维持河流自身的生态需水量,这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条件。生态需水量包括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即维持河流系统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功能所需要的最少水量;包括河流输沙排盐需水量,即维持河流形态和盐分的动态平衡,在一定输沙、排盐要求下所需的水量;还包括湖泊洼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即维持湖泊洼地水体功能而消耗于蒸发的水量。生态需水与河流流量变化高度相关,美国1978年在估计?一个水资源分区内水生生物用水量时,以分区河流出流点的月流量作为判断,提出评判标准:①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60%,这是为大多数水生生物提供优良至极好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②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30%,这是保持大多数水生生物有好的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③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10%,这是大多数水生生物短时间生存条件所推荐的瞬时径流量。在水能资源开发上,过去的规划,按照流域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