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M课程设计

PCM课程设计
PCM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专业《通信仿真综合实践》研究报告

基于MATLAB的PCM仿真设计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信息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院专业学号:姓名:

一、课程设计课题:

基于MATLAB的PCM仿真设计

二、课程设计工作日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三、课程设计进行地点:

四、程设计任务要求:

1.课题来源:

通信专业老师命题。

2.目的意义:

(1)培养我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的能力。

(2)培养我熟练掌握MATLAB,运用此MATLAB软件工具进行通信系统仿真的能力。

(3)培养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我对通信系统各个不同方面的理解。

(5)培养我们系统设计和系统开发的良好的思想。

3.基本要求:

1:使用matlab 编程完成pcm 编码与解码

2:阐述pcm基本理论

3:最终给出信号的仿真结果

课程设计评审表

基于MATLAB的PCM仿真设计

概述:

数字通信系统己经成为现今通信发展的方向,但是经过传感器的转换以后自然界中的很多信息,大多数依旧为模拟量,PCM(脉冲编码调制)它是一种调制方式就是把模拟信号转换作数字信号。重点运用在语音传输,并且在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当中得到了广阔的运用,通过凭借MA TLAB软件,能够更便捷、直接的来仿真与计算。

因此可以通过运行出的结果,分析系统特性。

MATLAB能够进行绘制函数与数据、运算矩阵、用户界面的创建、算法的实现、matlab 的开发工作界面连到其它编程语言程序等等。它重点运用在控制设计、工程的计算、金融建模分析和设计、检测信号、处理图像、信号通讯和处理等方面。

第一部分原理介绍

●PCM的基本原理

脉冲编码调制(PCM)简称脉码调制,它是一种用二进制数字代码来代替连续信号的抽样值,从而实现通信的方式。因为此种通信方式抗干扰能力强,因此在光钎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中均获得了极为广泛的运用。PCM信号的形成是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实现的。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根据CCITT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律和μ律方式,我国采用了A律方式,由于A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13折线法编码。

●抽样

抽样,即是对模拟的信号所进行的周期性的扫描,将在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为在时间上离散的信号。这个模拟信号经过抽样以后还应要包含原有信号当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够无失真的恢复原有模拟信号。抽样定理可确定其抽样速率下限。于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内的时间连续信号f(t),若以1/2 f h的时间间隔对它进行抽样,以此能完全恢复有原信号依靠这些个抽样值。也就是说,要是一个连续信号f(t)的频谱当中其最高的频率不大于f h,在抽样的频率f s≥2f h时候,原有连续的所有信息也就包含于抽样后的信号。

这就是抽样定理。

●量化

抽样信号虽然是时间轴上离散的信号,但仍然是模拟信号,其样值在一定的取值范围内,可有无限多个值。显然,对无限个样值一一给出数字码组来对应是不可能的。为了实现以数字码表示样值,必须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样值分级“取整”,使一定取值范围内的样值由无限多个值变为有限个值。这一过程称为量化。

量化后的抽样信号与量化前的抽样信号相比较,当然有所失真,且不再是模拟信号。

这种量化失真在接收端还原模拟信号时表现为噪声,并称为量化噪声。量化噪声的大小取决于把样值分级“取整”的方式,分的级数越多,即量化级差或间隔越小,量化噪声也越小。

模拟信号的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均匀量化

均匀量化,即量化间隔相等,均匀量化输出与输入关系为均匀阶梯关系。在非过载区内,量化值随信号变化,在过载区内,量化值不随信号变化,保持在最大量化值。

设过载量化电平u ,在非过载区内[u u ,-],量化电平数N ,N 且个量化电平数可以用n 个二进制数进行编码n

N 2=,均匀量化的量化间隔是

N u v ÷?=?2

1

2

3

4

5

6

7

图1 均匀量化原理图

如图1所示,在非过载区,当原电平数m 满足1+≤≤n n m m m 时,M 就被量化为量化电平1+n q ;在过载区,原电平被量化成最大值。 非均匀量化

非均匀量化的量化间隔是依据信号的不同的区间来定的。信号取值大的区间,它的量化间隔△v 大;在信号的取值小的区间,它的量化间隔△v 小。将它和均匀量化作比较,它有俩主要好处。首先,在信号具非均匀的分布概率密度(现实中经常如此)时当在输入量化器的时候,能够取得比更加高地的平均信号的量化噪声的功率比在非均匀量化器输出端上;第二是,量化噪声功率的它均方根值大体上和信号的抽样值成比例在非均匀量化的时候。所以说大信号和小信号在量化噪声影响下大体是一样的,也就是改良小信号的时候其量化的信噪比。

在实际中,非均匀的量化的办法通常是将获得的抽样值经过压缩然后再均匀量化。广泛被采用的两种对数压缩律是μ压缩律和A 压缩律。在设计中我们使用A 压缩律。

所谓A 压缩律也就是压缩器具有如下特性的压缩律:

A

x A Ax y 1

0,ln 1≤<+=

(1-1)

11

,ln 1ln 1<≤++=

x A

A Ax y (1-2)

A 律压扩特性是连续曲线,A 值不同压扩特性亦不同,在电路上实现这样的函数规律是相当复杂的。实际中,往往都采用近似于A 律函数规律的13折线(A=87.6)的压扩特性。

00.20.40.60.81

图2 13折线图 图3 A=87.6压缩特性曲线

00.1

0.20.30.40.50.60.70.80.91

-0.4

-0.2

0.2

0.4

0.6

0.8

1

图4 A=87.6时A 律压缩曲线和13折线的比较图

如图4所示,当A 律压缩A=87.6时,A 律压缩曲线和13折线图基本重合,具体数据比较件见表1所示。

表1 13折线时A律的x值与折线x值的比较表

编码

所谓编码就是把量化后的信号变换成代码,其相反的过程称为译码。当然,这里的编码和译码与差错控制编码和译码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属于信源编码的范畴。

在现有的编码方法中,若按编码的速度来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低速编码和高速编码。通信中一般都采用第二类。编码器的种类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类:逐次比较型、折叠级联型、混合型。在逐次比较型编码方式中,无论采用几位码,一般均按极性码、段落码、段内码的顺序排列。下面结合13折线的量化来加以说明。

在13折线法中,无论输入信号正还是负,都依8段折线(8个段落)来编码。要是输入信号抽样量化值由8位折叠二进制码表示,在此间量化值极性就要用第一位表示,抽样量化值其绝对的大小就要用其余七位(第2至8位)来表示。详细的做法是:用第2到第4位表示段落码,八个段落的起点电平由它的八种可能状态来分别表示。其它四位表示段内码,每一个段落它的16个均匀的划分地量化级由它的16种可能状态来分别的代表。这样处理的结果,8个段落被划分成128个量化级。

PCM编码8位二进制码的具体组成结构如下:

M1M2M3M4M5M6M7M8

M1是极性码,“1”表示正极性,“0”表示负极性;M2M3M4这3位二进制码表示段落码,3位二进制码共可以表示8个段落;剩余的4位二进制码,M5M6M7M8表示的是每一段内的16个量化电平,每一段内的量化电平是等间隔分布的,但是量化电平间隔的大小是随着段落序号的增加而以2倍的速度增加的。其中段落码和段内码分别如下表2和表3所示。

表2 段落码表

表3 段内码表

第二部分直接用MATLAB编程仿真编码过程如图4所示:

图5 编码过程框图

译码过程如图5所示:

图6 译码过程框图

设计方案如图6所示:

图7 设计方案框图

在主函数中,先产生一个模拟信号,再经过抽样后得到抽样值,将抽样值通过13拆线法转换成对应值,将转换后的值经过量化和编码后得到0、1比特流,完成信源编码。信源编码不能直接在通信系统内进行传输,需要经过数字调制,在经过借条得到信源译码,再经过A 侓公式反转成原始模拟信号。

利用MATLAB 进行调制与解调的仿真的程序,以下是建立的M 文件:

图8 MA TLAB 的界面

主程序:

clc clear all t=0:0.1:6*pi;

a1=4*sin(3*t)+cos(2*t);

c=abs(a1);

figure(1)

plot(t,a1);

t1=0:2*pi/32:6*pi;

a=4*sin(3*t1)+cos(2*t1);

figure(2)

plot(t1,a);

stem(t1,a);

y4=zhexianlianghua(a);

n=256;

bitstream=bianma(y4,n);

figure(3)

plot(y4);

y2=xinyuanyima(bitstream,n);

y5=Ayi(y2,87.65);

y5=y5*max(c);

figure(4)

plot(y5);

stem(y5,'r')

figure(5)

plot(y5,'r');

hold on

plot(y5,'.b');

02468101214161820

图9 原始信号

图10 抽样信号

量化子程序:

function y1=zhexianlianghua(x)

x=x/max(x);

z=sign(x);

x=abs(x);

for i=1:length(x)

if((x(i)>0)&(x(i)<1/64))

y(i)=16*x(i);

else if((x(i)>=1/64)&(x(i)<1/32))

y(i)=x(i)*8+1/8;

else if((x(i)>=1/32)&(x(i)<1/16))

y(i)=4*x(i)+2/8;

else if((x(i)>=1/16)&(x(i)<1/8))

y(i)=2*x(i)+3/8;

else if((x(i)>=1/8)&(x(i)<1/4))

y(i)=x(i)+4/8;

else if((x(i)>=1/4)&(x(i)<1/2))

y(i)=1/2*x(i)+5/8;

else if((x(i)>=1/2)&(x(i)<=1))

y(i)=1/4*x(i)+6/8;

end;

end;

end;

end;

end;

end;

end;

end;

y1=z.*y;

end

运行结果如下:

0102030405060708090100

图11 非均匀量化后的信号

编码子程序:

function bit=bianma(y4,n)

m=2/n;

for i=1:n+1

q(i)=min(y4)+(i-1)*m;

end

t=length(q);

ttt=[];

tt=[];

e=1;

tt(1)=-1;

for x=2:length(q)

tt(x)=(q(x-1)+q(x))/2;

end

tt=[tt,max(y4)];

b_duan=[];

for x=1:length(y4)

if y4(x)==q(t)

b_duan(x)=length(tt);

else

if y4(x)==min(q)

b_duan(x)=1;

else

for y=1:t-1

if (q(y)<=y4(x))&& (y4(x)

b_duan(x)=y+1;

end

end

end

end

end

nu=ceil(log2(n));

code=zeros(length(y4),nu);

for i=1:length(y4)

for j=nu:-1:0

if (fix(b_duan(i)/(2^j))==1)

code(i,(nu-j+1))=1;

b_duan(i)=b_duan(i)-2^j;

else

code(i,(nu-j+1))=0;

end

end

end

bit=[];

for i=1:length(y4)

bit=[bit,code(i,:)];

end

运行结果如下:

g =

0 1 1 1 0 0 0 1

0 1 1 1 1 1 0 1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1 0

0 0 1 0 0 1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1 1

0 0 0 1 1 0 0 0

0 1 1 1 0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1

0 1 1 1 1 1 1 0

0 1 1 1 0 1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1 1 0 信源译码子程序:

function a3=xinyuanyima(y,n)

m=2/n;

for i=1:n+1

q(i)=(-1)+(i-1)*m;

end

tt=[];

tt(1)=-1;

for x=2:length(q)

tt(x)=(q(x-1)+q(x))/2;

end

tt=[tt,1];

nu=ceil(log2(n));

decode=[];

for i=1:length(y)/(nu+1)

decode(i,[1:(nu+1)])=y((i-1)*(nu+1) + 1 : i*(nu+1));

end

ab=[] ;

[w,z]=size(decode);

for j=1:w

L=nu;

value=0;

for i=0:L

value=decode(j,i+1)*(2^(L-i))+ value;

end

ab(j)=value;

end

decode;

w;

a3=[] ;

for i=1:w

a3(i)=tt(ab(i));

end

运行结果如下:

h =

Columns 1 through 9

0.7428 0.9354 0.9976 0.9763 0.8788 -0.4447 -0.8990 -0.9856

-0.9928

Columns 10 through 18

-0.9182 -0.6474 0.8388 0.9646 1.0000 0.9511 0.7939 -0.7428 -0.9354

A律还原原信号子程序:

function y5=Ayi(y,A)

for i=1:length(y)

if((abs(y(i))>=0)&(abs(y(i))<=(1/(1+log(A)))))

y1(i)=y(i)*(1+log(A))/A;

else if((abs(y(i))<=1)&(abs(y(i))>(1/(1+log(A)))))

y1(i)=(1/A)*sign(y(i))*exp(abs(y(i))*(1+log(A))-1);

end

end

end

y5=y1;

end

运行结果如下:

图12 译码之后的信号

图13 还原出原信号均匀量化的程序:

function average()

t=[0:0.01:4*pi];

y=sin(3*t)+2*cos(t);

w=jylh(y,1,64);

plot(t,w);

xlabel('时间');

ylabel('幅度');

axis([0,4*pi,-1.1,1.1]);

function h=jylh(f,V,L)

n=length(f);t=2*V/L;

p=zeros(1,L+1);

for i=1:L+1,p(i)=-V+(i-1)*t;end

for i=1:n

if f(i)>V,h(i)=V;end

if f(i)<=-V,h(i)=-V;end

flag=0;

for j=2:L/2+1

if(flag==0)

if(f(i)

h(i)=p(j-1);

flag=1;

end;

end;

end;

for j=L/2+2:L+1

if(flag==0)

if(f(i)

h(i)=p(j);

flag=1;

end

end

end

end

nq=V^2/(3*L^2);

运行结果如下:

024681012

图14 均匀量化后的信号

第三部分设计过程和体会

通过这次课设我认识到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仅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还要有创新精神,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定要用心去学。而在本次课程设计在刚开始时,由于对MATLAB的应用不太熟,觉得做起来有些棘手,当发现可以用软件仿真来实现PCM的编码过程后,我便去图书馆查阅了相关书籍,进一步熟悉了MATLAB编程方法和PCM的MATLAB实现原理,这是我最终顺利完成PCM系统设计的前提。随着设计的完成,我也逐渐掌握了PCM编码的工作原理及PCM系统的工作过程,通过应用软件仿真来实现各种通信系统的设计,进一步地,可以完成硬件上的实现,以增强动手能力和学业技能。总体来说,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受益匪浅。在摸索该如何设计PCM系统使之实现所需功能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了动手的乐趣,而且培养了我的设计思维,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在让我体会到设计艰辛的同时,更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今后,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寻找通信专业方面进行软件仿真及硬件设计的机会,通过实践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均匀量化输出波形图清晰地显示处均匀量化的特征,每个量阶都是均匀分布的,每个间隔都是相等的。由于量化级数是64,所以从图中看到的结果不是那么明显,和输入波形相比几乎没什么变化。将A律非均匀量化的结果和A律13折线近似量化进行比较,两者压缩特性很接近。13折线输出的码组序列也符合要求。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较系统地掌握有关PCM脉冲编码调制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主要对MATLAB的仿真方法,开发环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其进行测试和加以应用的知识得到学习。掌握了用程序对信号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并画出波形图。以前对PCM编码的方法只是在理论上,经过这次课设,加深了对PCM编码的基本原理理解,并对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有了一定了解。

参考文献

[1]《通信原理》(第5版)樊昌信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年

[2]《MA TLAB信息工程工具箱技术手册》魏巍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年

[3]《MA TLAB通信仿真开发手册》孙屹主编李妍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年

[4]《MA TLAB通信仿真及应用实例详解》邓华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2003年

[5]《现代通信系统仿真及应用》李仲令曹世文葛造坤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西安1997年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设计与仿真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信04-6班 姓名:朱明录 学号: 0402020608 指导教师:赵金宪 教师职称:教授

摘要 : SystemView 仿真软件可以实现多层次的通信系统仿真。脉冲编码调制(PCM )是现 代语音通信中数字化的重要编码方式。利用SystemView 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仿真,可以为硬件电路实现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仿真展示了PCM 编码实现的设计思路及具体过程,并加以进行分析。 关键词: PCM 编译码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信号的用于通信系统的动态仿真软件SystemView 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满足从底层到高层不同层次的设计、分析使用,并且提供了嵌入式的模块分析方法,形成多层系统,使系统设计更加简洁明了,便于完成复杂系统的设计。 SystemView 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通过分析窗口和示波器模拟等方法,提供了一个可视的仿真过程,不仅在工程上得到应用,在教学领域也得到认可,尤其在信号分析、通信系统等领域。其可以实现复杂的模拟、数字及数模混合电路及各种速率系统,并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基本库和专业库。 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利用SystemView 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 )。系统的实现通过模块分层实现,模块主要由PCM 编码模块、PCM 译码模块、及逻辑时钟控制信号构成。通过仿真设计电路,分析电路仿真结果,为最终硬件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2、系统介绍 PCM 即脉冲编码调制,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PCM 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根据CCITT 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 律和μ律方式,我国采用了A 律方式,由于A 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PCM 编码示意图见图1。 图1 PCM 原理框图 下面将介绍PCM 编码中抽样、量化及编码的原理: (a) 抽样 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 (b) 量化 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如图2所示,量化器Q 输出L 个量化值k y ,k=1,2,3,…,L 。k y 常称为重建电

通信原理PCM编译码实验

实验一PCM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2、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系统的动态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3、了解脉冲编码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4、熟悉了解W681512。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模块、3号、21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图1-1 21号模块W681512芯片的PCM编译码实验

图1-2 3号模块的PCM编译码实验 图1-3 A/μ律编码转换实验 2、实验框图说明 图1-1中描述的是信号源经过芯片W681512经行PCM编码和译码处理。W681512的芯片工作主时钟为2048KHz,根据芯片功能可选择不同编码时钟进行编译码。在本实验的项目一中以编码时钟取64K为基础进行芯片的幅频特性测试实验。 图1-2中描述的是采用软件方式实现PCM编译码,并展示中间变换的过程。PCM编码过程是将音乐信号或正弦波信号,经过抗混叠滤波(其作用是滤波3.4kHz以外的频率,防

止A/D转换时出现混叠的现象)。抗混滤波后的信号经A/D转换,然后做PCM编码,之后由于G.711协议规定A律的奇数位取反,μ律的所有位都取反。因此,PCM编码后的数据需要经G.711协议的变换输出。PCM译码过程是PCM编码逆向的过程,不再赘述。 A/μ律编码转换实验中,如实验框图1-3所示,当菜单选择为A律转μ律实验时,使用3号模块做A律编码,A律编码经A转μ律转换之后,再送至21号模块进行μ律译码。同理,当菜单选择为μ律转A律实验时,则使用3号模块做μ律编码,经μ转A律变换后,再送入21号模块进行A律译码。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测试W681512的幅频特性 概述:该项目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频率,观测信号经W681512编译码后的输出幅频特性,了解芯片W681512的相关性能。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PCM编码】→【A律编码观测实验】。调节W1主控&信号源使信号A-OUT输出峰峰值为3V左右。将模块21的开关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基于FPGA的时分多路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指导老师:戴慧洁武卫华 班级:通信111班 组长:徐震震 组员:胡彬、韦景山、谢留香、 徐勇、周晶晶、张秋红 日期: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是一门综合设计性实践课程。使大家在综合已学现代通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可编程逻辑器件及EDA技术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意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符合实际需求的通信系统电路设计与调试任务。 它不仅能够提高大家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和挖掘大家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较好的“能力”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 时分多路数字电话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三、课程设计要求任务 1、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编译码器的开发设计 2、PCM 30/32一次群时分复接与分接器的开发设计 3、数字基带编码HDB3编译码器的开发设计 4、同步(帧、位、载波同步(可选))电路的开发设计

四、小组分工 小组成员负责项目 徐震震同步(帧同步、位同步) 谢留香PCM 30/32一次群时分复接 韦景山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编码 胡彬PCM 30/32一次群时分分接 徐勇64Kb/S的A律PCM数字话音译码 周晶晶数字基带编码HDB3译码 张秋红数字基带编码HDB3编码 五、时分多路数字电话基带传输系统框图

PCM编码设计 一、设计要求 1、PCM编码器输入信号为: 一个13位逻辑矢量的均匀量化值:D0,D1…D12 其中:D0为极性位,取值范围在-4096~+4096之间; 一个占空比为1/32的8K/S的取样时钟信号; 一个占空比为50%的2.048Mb/S的合路时钟信号; 2、PCM编码器输出信号为: 一个8位逻辑矢量的13折线非均匀量化值:C0,C1…C7 其中:C0为极性位.C0=1为正,C0=0为负; 一个占空比为1/32的8K/S的取样时钟信号; 一个占空比为50%的2.048Mb/S的合路时钟信号; 二、PCM编码分析 脉冲编码调制(PCM)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是一种对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取样技术,将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特别是对于音频信号。PCM 对信号每秒钟取样8000 次;每次取样为8个位,总共64kbps。PCM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根据CCITT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 律和μ律方式,本设计采用了A律方式。 在13折线法中,无论输入信号是正是负,均按8段折线(8个段落)进行编码。若用8位折叠二进制码来表示输入信号的抽样量化值,其中用第一位表示量化值的极性,其余七位(第二位至第八位)则表示抽样量化值的绝对大小。具体的做法是:用第二至第四位表示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doc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十一:PCM编译码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制 实验十一 PCM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PCM编译码原理。 2. 掌握PCM基带信号的形成过程及分接过程。 3. 掌握语音信号PCM编译码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一台 2. 通信原理Ⅵ型实验箱一台 3. M3:PCM与ADPCM编译码模块和M6数字信号源模块 4. 麦克风和扬声器一套 三、实验步骤 1.实验连线 关闭系统电源,进行如下连接: 非集群方式 2. 熟悉PCM编译码模块,开关K1接通SL1,打开电源开关。 3.用示波器观察STA、STB,将其幅度调至2V。 4. 用示波器观察PCM编码输出信号。

当采用非集群方式时: 测量A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A(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A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 A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测量B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B,(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B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 B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当采用集群方式时:将示波器CH1接SL0,(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0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分别接SLA、PCM A OUT、SLB、PCM B OUT以及PCM_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所处时隙位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以及PCM信号的帧结构(注意:本实验的帧结构中有29个时隙是空时隙,SL0、SLA及SLB的脉冲宽度等于一个时隙宽度)。开关S2分别接通SL1、SL2、SL3、SL4,观察PCM基群帧结构的变化情况。 5. 用示波器观察PCM译码输出信号 示波器的CH1接STA,CH2接SRA,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差)。 示波器的CH1接STB,CH2接SRB,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差)。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1)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MATLAB 的M-QAM调 制及相干解调的设计与仿真班级:通信工程1411 姓名:杨仕浩(2014111347) 解博文(2014111321) 介子豪(2014111322) 指导老师:罗倩倩 成绩: 日期:2016 年12 月21 日

基于MATLAB的M-QAM调制及相干解调的设计与仿真 摘要:正交幅度调制技术(QAM)是一种功率和带宽相对高效的信道调制技术,因此在自适应信道调制技术中得到了较多应用。本次课程设计主要运用MATLAB软件对M =16 进制正交幅度调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从理论上验证16进制正交幅度调制系统工作原理,为实际应用和科学合理地设计正交幅度调制系统,提供了便捷、高效、直观的重要方法。实验及仿真的结果证明,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解调易于实现,且性能良好,是未来通信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正交幅度调制系统;MATLAB;仿真

目录 1引言 (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1) 1.3仿真平台Matlab (1) 2 QAM系统的介绍 (2) 2.1正交幅度调制技术 (2) 2.2QAM调制解调原理 (5) 2.3QAM的误码率性能 (7) 3 多进制正交幅度(M-QAM)调制及相干解调原理框图 (9) 4 基于MATLAB的多进制正交幅度(M-QAM)调制及相干解调设计与仿真 (10) 4.1系统设计 (10) 4.2随机信号的生成 (10) 4.3星座图映射 (11) 4.4波形成形(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 (13) 4.5调制 (14) 4.6加入高斯白噪声之后解调 (15) 5 仿真结果及分析 (20) 6 总结与体会 (23) 6.1总结 (23) 6.2心得体会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 (26)

通信原理课设-基于Systemview的通信系统的仿真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第2章 SystemView的基本介绍 (2) 第3章二进制振幅键控 2ASK (4) 3.1 2ASK调制系统 (4) 3.2 2ASK调制解调系统 (6) 3.3 2ASK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9) 第四章二进制频移键控 2FSK (10) 4.1 2FSK调制系统 (10) 4.2 2FSK调制解调系统 (12) 4.3 2FSK仿真结果分析 (17) 第5章二进制移相键控 2PSK (18) 5.1 2PSK调制系统 (18) 5.2 2PSK调制解调系统 (19) 5.3 2PSK仿真结果分析 (23) 第6章二进制差分移相键控 2DPSK (24) 6.1 2DPSK实验原理 (24) 6.2 2DPSK仿真结果分析 (29) 第7章实验总结 (30) 第8章参考文献 (30) 第9章谢辞 (32)

第1章绪论 通信按照传统的理解就是信息的传输,信息的传输离不开它的传输工具,通信系统应运而生,我们此次课题的目的就是要对调制解调的通信系统进行仿真研究。 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基带传输和带通传输。为了使信号在带通信道中传输,必须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以使信号与信道特性相匹配。在这个过程中就要用到数字调制。 在通信系统中,利用数字信号的离散取值特点通过开关键控载波,来实现数字调制,这种方法通常称为键控法,主要对载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进行键控。键控主要分为:振幅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三种基本的数字调制方式。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学习以上三种调制的基础上,通过Systemview仿真软件,实现对2ASK,2FSK,2PSK,2DPSK等数字调制系统的仿真,同时对以上系统有深入的了解。 Systemview是美国ELANIX公司于1995年开始推出的软件工具,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设计、仿真与分析的可视化软件环境,能进行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的分析设计,可对线性系统进行拉氏变换和Z变换分析。 SystemView基本属于一个系统级工具平台,可进行包括数字信号处理(DSP)系统、模拟与数字通信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并配置了大量图符块(Token)库,用户很容易构造出所需要的仿真系统,只要调出有关图符块并设置好参数,完成图符块间的连线后运行仿真操作,最终以时域波形、眼图、功率谱、星座图和各类曲线形式给出系统的仿真分析结果。 在此次课程设计之前,先学会熟练掌握Systemview的用法,在该软件的配合下完成各个系统的结构图,还有调试结果图。 Systemview对系统的分析主要分为两大块,调制系统的分析和解调系统的分析。由于调制是解调的基础,没有调制就不可能有解调,为了表现解调系统往往需要很高的采样频率来减少滤波带来的解调失真,所以调制的已调信号通过波形模块观察起来不是很清楚,为了更好的弄清楚调制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在这里,我们把调制单独列出来,用较低的频率实现它,就能从单个周期上观察调制系统的运作模式,更深刻地表现调制系统的调制过程。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信息工程学院 2014 / 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专业班级:统本电信1201 学生学号:12610304152213 12520527151362 学生姓名:陈钰康 夏涛 指导教师:田亚楠

摘要 8PSK(8 Phase Shift Keying,8移相键控)是八进制相移键控,它是一种相位调制算法。相位调制(调相)是频率调制(调频)的一种演变,载波的相位被调整用于把数字信息的比特编码到每一词相位改变(相移)。 8PSK中的“PSK”表示使用移相键控方式,移相键控是调相的一种形式,用于表达一系列离散的状态,8PSK对应8种状态的PSK。如果是其一半的状态,即4种,则为QPSK,如果是其2倍的状态,则为16PSK。因为8PSK拥有8种状态,所以8PSK每个符号(symbol)可以编码3个比特(bits)。8PSK抗链路恶化的能力(抗噪能力)不如QPSK,但提供了更高的数据吞吐容量。本次课程设计过程中,利用了MATLAB7.1仿真实现了8P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并仿真8PSK载波调制信号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误码率及误比特率性能,并用MATLAB仿真出了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及已调信号的波形图和频谱图。并在高斯白噪声下,讨论了8PSK 误码率及误比特率性能。 关键字:8PSK;载波的调制;解调;

目录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PSK信号的仿真) (1) 二.相关理论知识的论述分析 (1) 2. 1.1、8PSK的概念 (1) 2. 1.2、8PSK的特点 (1) 2.2.1、 PSK的调制 (2) 2.2.2、调制的概念 (2) 2.2.3、调制的种类 (2) 2.2.4、调制的作用 (3) 2.2.5、调制方式 (3) 三.系统原理框图及分析(8PSK的原理) (3) 四.完整的设计仿真过程 (4) 五.仿真结果输出及结论 (6) 六.仿真调试中出现的错误、原因及排除方法 (7) 七.总结本次设计,指出设计的核心及应用价值,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 (7) 八.收获、体会 (7) 九.参考文献 (8)

Pcm编译码实验报告

Pcm编译码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学院 :靳家凯 专业:电科 学号:20141060259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2、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系统的动态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3、了解脉冲编码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4、熟悉了解W681512。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模块、3号、21号模块 2、双踪示波器 3、连接线 三、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图1 21号模块w68 1 5 1 2芯片的PCM编译码实验 图2 3号模块的PCM编译码实验 图3 ~μ律编码转换实验 2、实验框图说明 图1中描述的是信号源经过芯片W6815 12经行PcM编码和译码处理。 w681512的芯片工作主时钟为2o48KHz, 根据芯片功能可选择不同编码时钟进行编译码。在本实验的项目一中以编码时钟取64K为基础进行芯片的幅频特性测试实验。图2中描述的是采用软件方式实现PcM编译码, 并展示中间变换的过程。 PcM 编码过程是将音乐信号或正弦波信号, 经过抗混叠滤波 (其作用是滤波 3.4kHz 以外的频率, 防止A/D转换时出现混叠的现象) 。抗混滤波后的信号经A/D转换,

然后做PcM编码,之后由于G.711协议规定A律的奇数位取反, μ律的所有位都取反。因此, PcM编码后的数据需要经G.711协议的变换输出。 PcM译码过程是PcM编码逆向的过程,不再赘述。 A/μ律编码转换实验中,如实验框图3所示,当菜单选择为 A律转μ律实验时,使用3 号模块做 A律编码, A律编码经 A转μ律转换之后, 再送至21号模块进行μ律译码。同理, 当菜单选择为μ律转 A律实验时,则使用3号模块做μ律编码,经l,转A律变換后,再送入21号模块进行 A律译码。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测试 w68l512的幅频特性 概述:该项目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频率,观测信号经 w681512编译码后的输出幅频特性, 了解芯片 w681512的相关性能。 1、关电,按图1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PCM编码】→【A 律编码观测实验】。调节 w1主控&信号源使信号 A_0UT输出峰峰值为3V左右。将模块21的开关 Sl 拨至“A-Law”, 即完成 A律PCM编译码。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设置音频输入信号为峰峰值3V,频率1KHz正弦波; PCM编码及译码时钟 CLK为64KHz方波;编码及译码帧同步信号 FS为8KHz。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调节模拟信号源输出波形为正弦波,输出频率为50Hz,用示波器观测A-out,设置A_out峰峰值为3V。 (2)将信号源频率从50Hz增加到4oooHz,用示波器接模块21的音频输出,观测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基于Matlab)

2DPSK调制与解调系统的仿真 设计原理 (1) 2DPSK信号原理 1.1 2DPSK信号原理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定义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数字信息“0”; →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 DPSK信号相位:0

或 : 1.2 2DPSK 信号的调制原理 一般来说,2DPSK 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图1.2.1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 2DPSK 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1.2.2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 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1.3 2DPSK 信号的解调原理 2DPSK 信号最常用的解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极性比较和码变换法,另一种是差分相干解调法。 码变换 相乘 载波 s(t) e o (t)

实验4-PCM编解码实验(DOC)

实验4 PCM编解码实验 1.1实验目的 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课上所学的有关PCM编码和解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实验内容 利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设计一个PCM编码与解码系统.用示波器观察编码与解码前后的信号波形;加上各种噪声源,或含有噪声的信道,最后根据运行结果和波形来分析该系统性能。 2 实验原理-脉冲编码调制 2.1 PCM简介 现在的数字传输系统都是采用脉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体制。PCM最初并非传输计算机数据用的,而是使交换机之间有一条中继线不是只传送一条电话信号。PCM有两个标准即E1和T1。 我国采用的是欧洲的E1标准。T1的速率是1.544Mbit/s,E1的速率是2.048Mbit/s。 PCM:相变存储器(Phase-change memory,PCM)是由IBM公司的研究机构所开发的一种新型存储芯片,将有望来替代如今的闪存Flash和硬盘驱动器HDD。 PCM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中传输的是二进制光脉冲"0"码和"1"码,它由二进制数字信号对光源进行通断调制而产生。而数字信号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产生的,称为PCM(pulse code modulation),即脉冲编码调制。这种电的数字信号称为数字基带信号,由PCM电端机产生。 PCM可以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既可以提供从2M到155M速率的数字数据专线业务,也可以提供话音、图象传送、远程教学等其他业务。特别适用于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较高,需要更高带宽的用户使用。 PCM线路的特点: ?PCM线路可以提供很高的带宽,满足用户的大数据量的传输。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院(系):通信工程系 班级:通信10-1班 姓名: 学号: 1 课程设计要求

产生两路模拟语音信号,经过pcm编码、时分复用、DPSK调制经过同一个信道单向传输到对应的接收端。常用的三个模块;simulink、通信模块、信号处理模块。 2 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说明 通常,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相应的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又因数字通信系统拥有如下特点:⑴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⑵保密性能好。⑶便于组成现代化数字通信网,便于实现多媒体通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实现数字通信,首先必须使发送端发出的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这个过程称为“模数转换”。模拟信号数字化最基本的方法有三个过程,第一步是“抽样”,就是对连续的模拟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可以以相等的时间间隔来抽取模拟信号的样值,也可以不等间隔抽取。第二步是“量化”,将模拟信号样值变换到最接近的数字值。因抽样后的样值在时间上虽是离散的,但在幅度上仍是连续的,量化过程就是把幅度上连续的抽样也变为离散的。第三步是“编码”,就是把量化后的样值信号用一组二进制数字代码来表示,最终完成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数字信号送入数字网进行传输。在传输数字信号时候,为了提高传输质量,提高传输的可靠性,通常要进行调制,调制的方式有多种,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差分二进制相移键控2DPSK 等等。为了提高传输是新到的利用率,在调制之前,可将多路信号进行复用,包括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等等,通常数字通信系统中常用的的是时分复用。在接收端则是一个还原过程,把接收到得信号进行解调制,解复用申城多路数字信号。再把每一路数字信号解码变为模拟信号,即“数模转换”,从而再现原始信号。数字通信系统模型如图所示。 3 PCM基本原理

PCM编译码实验

PCM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2、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3、了解脉冲编码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二、实验内容 1、观察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的结果,分析调制信号与基带信号之间的关系。 2、改变基带信号的幅度,观察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信号的信噪比的变化情况。 3、改变基带信号的频率,观察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信号幅度的变化情况。 4、改变位同步时钟,观测脉冲编码调制波形。 三、实验器材 1、信号源模块一块 2、②号模块一块 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4、立体声耳机一副 5、连接线若干 四、实验原理 (一)基本原理 模拟信号进行抽样后,其抽样值还是随信号幅度连续变化的,当这些连续变化的抽样值通过有噪声的信道传输时,接收端就不能对所发送的抽样准确地估值。如果发送端用预先规定的有限个电平来表示抽样值,且电平间隔比干扰噪声大,则接收端将有可能对所发送的抽样准确地估值,从而有可能消除随机噪声的影响。 脉冲编码调制(PCM)简称为脉码调制,它是一种将模拟语音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脉码调制的过程如图5-1所示。 PCM主要包括抽样、量化与编码三个过程。抽样是把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时间

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信号;量化是把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离散的数字信号;编码是将量化后的信号编码形成一个二进制码组输出。国际标准化的PCM 码组(电话语音)是用八位码组代表一个抽样值。编码后的PCM 码组,经数字信道传输,在接收端,用二进制码组重建模拟信号,在解调过程中,一般采用抽样保持电路。预滤波是为了把原始语音信号的频带限制在300Hz ~3400Hz 左右,所以预滤波会引入一定的频带失真。 在整个PCM 系统中,重建信号的失真主要来源于量化以及信道传输误码。通常,用信号与量化噪声的功率比,即信噪比S/N 来表示。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ITU-T )详细规定了它的指标,还规定比特率为64kbps ,使用A 律或μ律编码律。下面将详细介绍PCM 编码的整个过程,由于抽样原理已在前面实验中详细讨论过,故在此只讲述量化及编码的原理。 图5-1 PCM 调制原理框图 1、 量化 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如图5-2所示,量化器Q 输出L 个量化值k y ,k=1,2,3,…,L 。k y 常称为重建电平或量化电平。当量化器输入信号幅度x 落在k x 与1+k x 之间时,量化器输出电平为k y 。这个量化过程可以表达为: {}1(), 1,2,3,,k k k y Q x Q x x x y k L +==<≤== 这里k x 称为分层电平或判决阈值。通常k k k x x -=?+1称为量化间隔。 图5-2 模拟信号的量化 模拟入 y x 量化器 量化值

2FSK调制解调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2FSK调制解调仿真实现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设计名称:2FSK调制解调仿真实现 起止日期: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学生日志

课程设计考勤表 课程设计评语表

2FSK 的调制解调仿真实现 一、 设计目的和意义 1、 熟练地掌握matlab 在数字通信工程方面的应用。 2、 了解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3、 理解2FSK 调制解调的具体实现方法,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实现2FSK 的调制解调,画出各个阶段的波形。 4、 学习信号调制与解调的相关知识。 5、 通过编程、调试掌握matlab 软件的一些应用,掌握2FSK 调制解调的方法,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二、 设计原理 1.2FSK 介绍: 数字频率调制又称频移键控(FSK ),二进制频移键控记作2FSK 。数字频移键控是用载波的频率来传送数字消息,即用所传送的数字消息控制载波的频率。2FSK 信号便是符号“1”对应于载频f1,而符号“0”对应于载频f2(与f1不同的另一载频)的已调波形,而且f1与f2之间的改变是瞬间完成的。 其表达式为: { )cos() cos(212)(n n t A t A FSK t e ?ωθω++= 典型波形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2FSK 信号可以看作两个不同载频的ASK 信号的叠加。因此2FSK 信号的时域表达式又可以写成: ) cos()]([)cos(])([)(2_ 12n s n n n n s n FSK t nT t g a t nT t g a t s ?ωθω+-++-=∑∑ z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

编号:FS-DY-20764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十一:PCM编译码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制 实验十一PCM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PCM编译码原理。 2. 掌握PCM基带信号的形成过程及分接过程。 3. 掌握语音信号PCM编译码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一台 2. 通信原理Ⅵ型实验箱一台 3. M3:PCM与ADPCM编译码模块和M6数字信号源模块 4. 麦克风和扬声器一套 三、实验步骤

1.实验连线 关闭系统电源,进行如下连接: 非集群方式 2. 熟悉PCM编译码模块,开关K1接通SL1,打开电源开关。3.用示波器观察STA、STB,将其幅度调至2V。 4. 用示波器观察PCM编码输出信号。 当采用非集群方式时: 测量A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A(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A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 A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测量B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B,(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B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 B 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当采用集群方式时:将示波器CH1接SL0,(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0的周期, 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分别接SLA、PCM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对讲机

1任务书 设计并制作一个无线对讲机,要求采用调频方式工作,至少10米以上通话距离。2设计方案选择 方案一:发射试用调频无线送话器,接收采用集成电路KC538,具有中频放大、鉴频和音频功率放大等功能。KC538中频放大器采用三极管差分放大器,故有增益高和调配抑制比较好的特点。 方案二:采用集成电路D1800,它作为收音机接收专业集成电路,功放部分则用D2822电路具有体积小、外围元件少灵敏度极高、性能稳定等优点。 方案选择:综上电路,接收频率和工作电流都在要求范围之内,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经过比较,方案二更具有简洁性,电路布复杂。因此本系统采用方案二设计。 工作原理 该对讲收音机的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分为接收部分和发射部分,发射部分电路采用本级振荡经调制差频后中频发射。接收部分采用相干解调方式放大输出。

接收部分原理:调频信号由TX接收,经C9耦合到IC1的19脚内的混频电路,IC1第1脚内部为本机振荡电路,1脚为本振信号输入端,L4、R6、C10、C11等元件构成本振的调谐回路。在IC1内部混频后的信号经低通滤波器后得到10.7MHz的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由IC1的7、8、9脚内电路进行中频放大、检波,7、8、9脚外接的电容为高频滤波电容,此时,中频信号频率仍然是变化的,经过鉴频后变成变化的电压。10脚外接电容为鉴频电路的滤波电容。这个变化的电压就是音频信号,经过静噪的音频信号从14脚输出耦合至12脚内的功放电路,第一次功率放大后的音频信号从11脚输出,经过R10、C25、RP,耦合至IC2进行第二次功率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对讲机接收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PCM编译码实验

硬件实验二 一、实验名称 PCM 编译码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PCM 编译码原理 2. 掌握PCM 基带信号的形成过程及分接过程 3. 掌握语音信号PCM 编译码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 法。 三、 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一台 2. 通信原理切型实验箱一台 3. M3:PCM 与ADPCM 编译码模块和M6数字信号源模块 4. 麦克风和扬声器一套 四、 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 1 ?实验连线 关闭系统电源,进行如下连接: 2.熟悉PCM 编译码模块,开关K1接通SL1或SL3 SL5 SL6,打开电源开 关。 3?用示波器观察STA STB 将其幅度调至2V 。 4. 用示波器观察PCM 编码输出信号 当采用非集群方式时: 源端口 目的端口 正弦信号源:0UT1 PCM&ADPCM 编译码单元:STA 正弦信号源:0UT2 PCM&ADPCM 编译码单元:STB PCM&ADPCM 编译码单元:PCM A OUT PCM&ADPCM 编译码单元:PCM A IN PCM&ADPCM 编译码单元:PCM B OUT PCM&ADPCM 编译码单元:PCM B IN PCM&ADPCM 编译码单元: PCM_IN PCM&ADPCM 编译码单元: PCM_OUT 集群方式

测量A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A(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A 的周期,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f接PCM A OUT观察编 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测量B通道时:将示波器CH1接SLE,(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 SLB的周期,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2接PCM B OUT 观 察编码后的数据与时隙同步信号的关系。 当采用集群方式时:将示波器CH1接SLQ(示滤波器扫描周期不超过SL0 的周期,以便观察到一个完整的帧信号),CHz分别接SLA PCM A OUT SLB PCM B OUT以及PCM_OUT观察编码后的数据所处时隙位置与时隙同 步信号的关系以及PC M信号的帧结构(注意:本实验的帧结构中有29个时 隙是空时隙,SL0 SLA及SLB的脉冲宽度等于一个时隙宽度)。开关S2分 别接通SL1 SL2 SL3 SL4,观察PCM基群帧结构的变化情况。 5. 用示波器观察PCM译码输出信号 示波器的CH1接STA CH2接SRA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 差)。 示波器的CH1接STB CH2接SRB观察这两个信号波形是否相同(有相位 差)。 6. 用示波器定性观察PCM编译码器的动态范围 将低失真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1KHZ正弦信号从STA-IN输入到MC145503 编码器。示波器的CH1接STA(编码输入),CH2接SRA(译码输出)。将信号幅度分别调至大于5V P-P等于5V P-P,观察过载和满载时的译码输出波形。再将信号幅度分别衰减10dB、20dB、30dB、40dB 45dB 50dB,观察译码输出波形(当衰减45dB 以上时,译码输出信号波形上叠加有较明显的噪声)。 7. 定量测试PCM编译码器的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测试框图如图所示。将输入信号电压调至2V p-p左右,改变信号频率,测量译码输出信号幅度,将测试结果填入表中。 频率特性测试框图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2

¥ 课程设计报告? <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设计题目 DSB与2ASK调制与解调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 …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DSB与2ASK调制与解调 设计内容与要求: 设计内容: 1.根据DSB的调制原理设计线路,进行仿真模拟调制DSB的调制和解调过程,并通过仿真软件观察信号以及的调制过程中信号波形和频谱的变化。 2. 根据ASK的调制原理设计线路,进行仿真模拟调制DSB的调制和解调过程,并通过仿真软件观察信号以及的调制过程中信号波形和频谱的变化。 3.在设计过程中分析信号变化的过程和思考仿真过程的设计原理。 ; 设计要求: 1.独立完成DSB与ASK的调制与解调; 2.运用仿真软件设计出DSB与ASK的调制线路 3.分析信号波形和频谱 指导教师:范文 2012年12月16日 课程设计评语 ( 成绩: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一.调制原理: 调制: 将各种数字基带信号转换成适于信道传输的数字调制信号(已调信号或频带信号); 时域定义:调制就是用基带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个或几个参量的变化,将信息荷载在其上形成已调信号传输,而解调是调制的反过程,通过具体的方法从已调信号的参量变化中将恢复原始的基带信号。 频域定义:调制就是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信道通带中或者其中的某个频段上的过程,而解调是将信道中来的频带信号恢复为基带信号的反过程. 根据所控制的信号参量的不同,调制可分为: 调幅,使载波的幅度随着调制信号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调制方式。 调频,使载波的瞬时频率随着调制信号的大小而变,而幅度保持不变的调制方式。 调相,利用原始信号控制载波信号的相位。 调制的目的是把要传输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这就意味着把基带信号(信源)转变为一个相对基带频率而言频率非常高的代通信号。该信号称为已调信号,而基带信号称为调制信号。调制可以通过使高频载波随信号幅度的变化而改变载波的幅度、相位或者频率来实现。调制过程用于通信系统的发端。在接收端需将已调信号还原成要传输的原始信号,也就是将基带信号从载波中提取出来以便预定的接受者(信宿)处理和理解的过程。该过程称为解调。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

PCM编译码的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及基本内容 1.点到点PCM多路电话通信原理 脉冲编码调制技术与增量调制技术已经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当信道噪声较小时一般用PCM,否则一般用△M。目前速率在155MB以下的准同步数字系列中,国际上存在A律和u律两种编译码标准系列,在155MB以上的同步数字系列中,将这两个系列统一起来,在同一个等级上两个系列的码速率相同,而△M在国际上无统一标准,但它在通信环境比较恶劣时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点到点PCM多路电路通信原理可用11—1表示。对于基带通信系统,广义信道包括传输媒质、收滤波器、发滤波器等。对于频带系统,广义信道包括传输媒质、调制器、解调器、发滤波器、收滤波器等。 本实验模块可以传输两路话音信号。采用MC145503编译器,它包括了图11—1中的收、发低通滤波器及PCM编译码器。编码器输入信号可以是本实验系统内部产生的正弦信号,也可以是外部信号源的正弦信号或电话信号。本实验模块中不含电话机和混合电路,广义信道时理想的,即将复接器输出的PCM信号直接送给分接器。 2.PCM编译模块原理 本模块的原理方框图及电路图如图11-2及图11-3所示。 BSPCM基群时钟信号测试点 SL0

PCM基群第0个时隙同步信号 SLA 信号A的抽样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测试点 SLB 信号B的抽样信号及时隙同步信号测试点 SRB 信号B译码输出信号测试点 STA输入到编码器A的信号测试点 STB输入到编码器B的信号测试点 PCM_OUTPCM基群信号输出点 PCM_IN PCM基群信号输入点 PCM A OUT 信号A编码结果输出点 PCM B OUT 信号B编码结果输出点 PCM A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时分解复用原理 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使多路已抽样的信号组合起来沿同一信道传输而互相不干扰,称时分多路复用。时分复用的解调过程称为时分解复用。目前采用较多的是频分多路解复用和时分多路解复用。频分多路解复用用于模拟通信,而时分多路解复用用于数字通信。为了实现TDM传输,要把传输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隙,在每个时隙内传输一路信号,将若干个原始的脉冲调制信号在时间上进行交错排列,从而形成一个复合脉冲串,该脉冲串扰码后经信道传输到达接收端。时分解复用通信,是把各路信号在同一信道上占有不同时间间隙进行通信分离出原来的模拟信号。由抽样定理可知,将时间上离散的信号变成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其在信道上占用时间的有限性,为多路信号沿同一信道传输提供了条件。时分解复用是建立在抽样定理的基础上的,因为抽样定理连续的基带信号由可能被在时间上离散出现的抽样脉冲所代替.具体说,就是把时间分成一些均匀的时间间隙,将各路信号的传输时间分配在不同的时间间隙,以达到互相分开,互不干扰的目的。抽样脉冲占据时间一般较短,在抽样脉冲之间就留出间隙.利用这些空隙便可以传输其他信号的抽样,因此,就可能用一条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个基带信号,并且每一个抽

样值占用的时间越短,能够传输的数据也就越多.时分解复用信号在接收端只要在时间上恰当地进行分离,各个信号就能分别互相分开,互不干扰并不失真地还原出原来的模拟信号。 在通信系统中,同步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信系统能否具有有效、可靠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无良好的同步系统。同步可分为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和网同步几大类型。他们在通信系统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时分解复用通信中的同步技术包括位同步和帧同步,这是数字通信的又一个重要特点。时分解复用的电路原理就是先通过帧同步信号和位同步信号把各路信号数据分开,然后通过移位寄存器构成的并/串转换电路输出串行的数据,把时分复用的调制信号不失真的分离出来。 位同步 位同步的目的是确定数字通信中的个码元的抽样时刻,即把每个码元加以区分,使接受端得到一连串的码元序列,这一连串的码元列代表一定的信息。位同步是最基本的同步,是实现帧同步的前提。位同步的基本含义是收、发两端机的时钟频率必须同频、同相,这样接收端才能正确接收和判决发送端送来的每一个码元。因此,接收端必须提供一个确定抽样判决时刻的定时脉冲序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