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麓山国际学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 人口迁移 教学设计

湖南省麓山国际学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 人口迁移  教学设计
湖南省麓山国际学校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 人口迁移  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湘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a面,本节的人口迁移即人口机械增长是引起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本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第二部分讲述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②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③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④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②通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③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

运用举例、分析法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运用讲练结合法,将课本图像与本课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学习人口迁移的分类。运用记者采访、趣味故事、典型例题法,让学生讨论探究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五、教学用具

投影仪,课本插图,课堂练习等投影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我国“民工潮”和“春运”的画面,人口的大量移动。

承转过渡:这些人的移动是人口流动,还是人口迁移呢?什么是人口迁移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6正文第二段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第二阶段:出示问题“什么是人口迁移“,引导、组织学生思考。

①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人口自然增长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人口迁移是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②教师展示问题: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在学生讨论、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按人口迁移的方向分类,可以分为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农村到农村,城市到城市。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按人口迁移方式分类,可以分自发性与计划性。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教材17页“活动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正确答案,并就学生的难题进行分析。

第三阶段:投影展示:课本插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学生讨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迁移的原因?

根据学生的讨论,转折进入下一个问题的学习,

投影展示:“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示意图。

第四阶段:出示问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记者采访。让课前准备的5名同学上台表演下面的一段采访:

要求:学生甲扮演主持人,学生乙扮演记者,学生丙、丁、戊扮演移民。

学生甲:据统计,我市近年来迁入了不少的移民,那么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移民到我市的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有关记者的采访。

学生乙:你是从哪里迁来我市的?

学生丙:我是从四川来的。

学生乙:一个人来的吗?

学生丙:不,我全家人都来了。

学生乙:为什么千里迢迢跑到我们这里来呢?

学生丙:我们那里农村人多地少,收入不高,所以跑到广东来打工。

学生乙:你来这里找到工作了吗?收入还好吧?

学生丙:我在这里承包了10多亩的渔塘,还养猪,一年收入比我们四川好多了。

学生乙(转向学生丁):你为什么移民到这里呢?

学生丁(哭泣)我是贵州人,去年我们村子被滑坡冲毁了,我们只好随老乡来这里安身。

学生乙(拍拍丙的肩膀):别哭,别哭,这里就是你的家。

学生乙:(转向学生戊)你呢?

学生戊:我是湖北人,因为三峡水库的修建,把我们的田地都淹没了,所以政府组织安排我分流到这。

学生乙:啊,原来这样,你来这里习不习惯?

学生戊:这里跟湖北的气候等各方面总体相差不大,我早就习惯了!

学生甲:根据刚才几位同学的表演,请大家讨论一下“影响他们三人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呢?”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四大因素,即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通常,人们对迁入地和原居住地各种因素的评价,会受到主观感受和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个人生命周期的影响。

◆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吸引人的迁入的因素和某些排斥人口迁入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很多,诸如住房、健康、心理因素、对事业的追求、对改造落后地区的责任感等。

第五阶段:、教师给学生介绍“丁肇中一家搬迁”的故事:丁博士曾说自己的童年是一部难民史,不停地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丁家的故事。丁肇中的祖籍故里是日照,1934年其父亲和母亲一起留学美国,1936年其父思念故土,独自回国在河南焦作工学院工作,同年丁肇中出生于美国,后来随母回国与父团聚,但由于战火纷飞,一家人四处辗转,终留在重庆。战后,母亲在国民政府任职留在南京,49年春季,丁肇中一家随国民政府迁居台北市。1956年8月,丁肇中登上了飞往美国的客机,出国学习。后留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执教。

故事读完后学生合作探究:①他们一家经历了几次人口迁移?②分析每一次迁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因素”指哪些方面,并举例:三峡工程大移民是经济因素,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并让学生阅读课本21页“印巴分治与人口迁移”,增进理解。

第六阶段:学习评价。

采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问题解决的过程。

七、反思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通过这样的学习,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愉快的气氛中,带着积极的热情,寻找新的知识点。同时教师也做到了“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人口迁移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2湘教版必修

1.3 人口迁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媒体与教具] 图片、资料、录象、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第三节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阅读思考】阅读课本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什么是人口迁移?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 【点拨】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活动】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判断】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②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③我国当代人口迁移。判断以上所属人口迁移类型。 【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 【活动】针对课本活动2判断哪些为国际人口迁移,哪些为国内人口迁移?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教案

第三节人口迁移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及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的重点是列举实例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例,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或先提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每一条原因,使用人口迁移的实例进行实证和说明。通过学习,学生可能会发现,历史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人口迁移则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教学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复习提问) 1.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有怎样的增长?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自然环境对人口增长有哪些限制性? 3.何为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多少? 生复习回顾,回答。 推进新课 师(投影材料,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展示: 材料一:联合国报告:印度人口将在2030年前超过中国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根据联合国2005年2月24日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到2025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3.95亿,而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5.93亿。而目前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2025年人口将达到14.41亿,而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回落到13.92亿。另据《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65亿增长到91亿,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欧洲的人口将继续下降。据统计,到2050年,欧洲人口将从目前的7.28亿下降到6.53亿(包括俄罗斯,不包括土耳其),意大利和德国的人口将继续下降,而法国和英国的人口将有所增长。到2050年,日本人口将从目前的1.28亿下降到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