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

人口变化趋势预测——因素分析Pt=Po+B-D+I-E Pt 预测期末人口总数Po 预测期初人口总数

B 预测期内出生人数D 预测期内死亡人数I 预测期内迁入人数E

预测期内迁出人数如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人口数量变化,上述公式可简化为:

N t+1=N t +B-D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年平均人口数=(年初+年末)/2

◆土地的分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其他土地)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出生率是指一个区域一年中新生婴儿数与总人口数的比率,它受人口年龄构成、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国家卫生水平及婚姻状况、宗教、风俗习惯、教育及就业等因素的影响。

◆死亡率是指一个区域一年中死亡人数同总人口数的比率,它受性别、年龄构成、自然环境、战争、饥馑或营养缺乏、医疗卫生条件及其他社会因素影响。

◆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即区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它反映了区域人口在出生和死亡相互作用下的人口自然增减状况。

◆适度人口和人口容量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一定条件(生产力水平)、一定的人均消费(或占有)水平下的适度人口和资源人口承载力。因地、人口的消费标准、经济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而异。

◆人口承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口容量的定义)是指一国家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技术扩散的概念:技术进步过程分为发明、创新和扩散,扩散发生在发明和创新之后,指的是技术创新通过市场传播的过程。从地理角度看,技

术扩散是技术在空间上的流动和转移,由新技术的供方、受方、传递渠道构成。

◆技术引进指通过各种方式把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所需要的技术和技术装备,从技术供应方转让过来。若只购入软件技术或与此同时又附带购进一些设备,这种行为才能称为技术引进。

◆技术选择是指对创新技术对象、水平、结构及其发展过程的预测和确定。

◆功能区分类: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按开发内容,分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按层级,分为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

◆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区域发展战略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性全局意义的谋划。

◆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关系:

区域发展方向和区域发展战略目标是统一的。发展方向通常是定性描述,而发展目标除定性描述外,还有着量的规定。

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部分。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就其实质来说,基本上是围绕着发展方向、战略目标来展开的。方向是否准确,目标是否合理,是决定该战略的价值能否实现的关键。

◆战略目标系统:一、经济目标

⑴经济总量指标:如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

⑵经济效益指标: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及主要物资消耗定额等。

⑶经济结构指标:如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三个产业之间的产值比例,社会总产值的内部构成等。

二、社会目标

⑴人口总量指标:主要指人口发展规模。⑵人口构成指标:如城乡人口比例、人口就业结构、文化结构等。

⑶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指标:如人均居住面积、人均食物消费量、人均寿命、每万人平均医生数量、婴儿成活率等。

⑷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指标:普及教育程度,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量,每万人拥有各类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等。

三、建设目标

⑴空间结构指标:如城镇首位度、城镇集中指

数、经济发展均衡度、各类建设用地结构等

⑵空间规模指标:如各类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等。

⑶建设环境质量指标:如建筑密度、容积率、人口毛密度、人平均绿地面积等。

◆第一、二、三产业

⑴第一产业一般是指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

的产业,其中主要是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采矿业。

⑵第二产业是以矿产品或农副产品为原料的

加工、深加工的产业部门,包括原材料工业(初步加工业)、加工制造(组装)业以及高新技术工业等部门。

⑶第三产业广义是指为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满足更多需要的产业,又称服务业。服务业为人们提供可满足多方面服务和各种精神需要的有形或无形产品。包括传统服务业(商服业)、现代服务业(金融、信息业)、流通服务业(物流业及物流中心)和闲暇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

◆布局影响因素

◆影响产业结构布局的影响因素

⒈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反映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总和价值。

【辨析】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核算社会生产成果和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GDP 是按国土原则来核算的,主要是指一个国家范围之内,按所有的生产者所创造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来统计的,无论它是否属于本国的公民,都是要核算的;而GNP是按照国民原则来核算的,因此只有本国国民创造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才能加以核算。两者的差距,在于国外净要素收入。(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GNP是一个收入概念,而GDP 是一个生产概念。

⒉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区域优势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包括社会、自然资源等)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

区域分工指相互联系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异。

⒊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一般认为主导产业是具有一定规模,能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是产业结构的核心内容和产业结构演化的中心。

支柱产业:是指净产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

⑴从产业寿命周期理论来看,一般情况下主导产业处于幼稚期到发展期之间,而支柱产业则处于成熟期,有些已经步入衰弱期,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导产业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支柱产业则走上了下坡路。

⑵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各自强调的目标利益也不相同。主导产业着眼于未来的长期发展,强调创新,未来的发展优势和带动效应;而支柱产业则立足于现实经济的效率和规模,注重可靠性和效益。主导产业未必是当前经济中有较大影响的产业,其当前资源利用效率也可能较低,投人产出比率也难人意;而支柱产业则一定是在现实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对GDP的贡献率较高、投入产出比较好的产业。

⒋建筑密度与容积率

建筑密度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容积率是指一般情况下指某一基地范围内,地面以上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总和与基地面积的比值。

【辨析】建筑密度与建筑容积率考量的对象不同,相对于同一建筑地块,建筑密度的考量对象是建筑物的面积占用率,建筑容积率的考量对象是建筑物的使用空间。

⒈生态农业规划主要包括

⑴农业生态环境状况的分析,突出主要农业环境问题。

⑵选择适当的生态农业建设指标及指标体系。

⑶合理进行生态农业规划。

⑷规划生态农业工程,优化生态农业技术。

⑸落实生态农业建设对策和措施。

⒉区域规划的内容

⑴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⑵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⑶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⑷基础设施规划;

⑸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

⑹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⑺区域空间管治;

⑻区域发展政策。

⒊(P115)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技术进步与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①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

②技术的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

⑵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发展。

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

⑶技术进步与区域劳动就业。

技术进步为区域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出路。

⒋(P020)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①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必要的自然资源,决不可能出现某种生产活动。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⑵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③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⒌(P126)技术扩散的类型

根据技术空间传递方式,技术扩散可以分为空间梯度式、跳跃式和双向书等三种类型。

⑴空间梯度扩散是指以发源地为核心呈放射状向周围地区渐次转移的技术扩散过程,空间距离远近是影响技术扩散强度的主要因子。

⑶跳跃式技术扩散是指技术从一地呈跳跃式传播到另一距离较远的地点。

⑷双向对流式是指技术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经改造发展后又传回到甲地的技术扩散过程。

⒍(P129)技术引进或转移的优点。

⑴可以避免漫长的探索过程,为发展赢得时间。

⑵可以节约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试制费用。

⑶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⑷有助于培养科技人才。

⒎(P130)简述技术引进的障碍性因素

从技术引进方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需求障碍;

⑵资本障碍;

⑶自然资源障碍;

⑷劳动就业障碍;

⑸技术人力资源障碍;

⑹规模障碍;

⑺基础设施障碍;

⑻文化障碍;

⑼时序障碍。

来自技术转让方的障碍主要是指某些政治因素或政策考虑、专利及商业保密措施、技术及产品垄断、知识产权保护等。

⒏(P132)适用技术选择的原则

①所选技术必须适应当地的技术基础和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提高当地的技术水平。

②所选技术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资源特点,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所选技术应适应当地人力资源基础,并满足劳动就业需要,充分利用地方人力资源。

④新技术的引进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并同时考虑市场容量问题。

⑤新技术的选择应满足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要求。

⒈(P077)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举例并展开分析)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从这两个方面体现。

⑴作为生产者,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区域劳动人口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古代文明中心分布在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这几个人口相对稠密的地方)

②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情况。(文化素质高的人异域学习和掌握甚至创新各种生产技术)

③人口的迁徙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解放以后,北大荒成了米粮仓,戈壁滩上建起了石油城)

⒉作为消费者,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的供给。(我国由于人口过快增长,使每年新增国民收入的25%为新增人口消费掉,大大降低了我国扩大再生产的投资能力)

②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新闻出版、印刷、报纸、影视等集中分布在区域中心城市)

③人口的迁徙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

⒉(344)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措施

⑴因地制宜安排各业用地。

⑵适宜的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

⑶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的生物技术措施不断丰富和发展。如营造防护林,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调节农田小气候;利用害虫的天敌防治害虫,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逐步取代化学农药,是发展无公害农业、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不受污染的重要措施。此外,种植绿肥,开发生物肥料,扩大肥源,改良土质,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和发展的潜力。

⑷合理用水。

水体是土地构成因素之一,水量和水质使用是否恰当,对土地质量会产生显著影响。合理用水,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①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供水期与需水期吻合,供水量与需水量吻合,水质符合要求;

②推行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如滴灌、喷灌等形式是很好的节水措施;

③防止水质污染,大力保护水资源的纯洁性,保护农田不受污染水的危害。

⑸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等。工程措旗基本是治标,生物措施才能治本。在水土治理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措施,标本兼治。

⑹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①健全土地管理法规,如制定土地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等;

②切实执行土地管理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附加:

◆规划师:通过对土地质量、性质的分析评价,确定土地最佳利用方式。

◆农民:

◆决策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⒊对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这门课程的认识与理解。

⒋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对城市规划有什么帮助?

⒌如何理解本课程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了解

⒈城镇体系规划内容:

⑴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建设条件;

⑵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⑶确定区域城市发展战略,有条件的可划分城市经济区;

⑷提出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⑸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⑹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⑺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⑻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⑼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⑽提出实施规划的对策和措施。

⒉(P375)高新技术产业区位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高新技术产业所需原材料与传统产业相比要少得多,对资源的依赖性不像传统产业那么强,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运输方便。所以这些都使得选址不必像传统产业那么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但是它要求较高的智力资源,对信息的依赖性强,对资金的需要大,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高,对各种服务的需求多。

综合各国的经验,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选择,应考虑下列各因素:智力密集程度、开发性技术条件、信息资源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生产和生活环境。

这里说的智力是一种资源,不仅包括个人的才智,更主要的是指智力资源的组织形式,即是否具有一些有组织的具备相当科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人才所构成的研究机构或开发部门,也就是说是否具备高水平的研究和开发能力。

⒊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各理论的内容

㈠增长极理论的概念内容及其评价

增长极理论:社会经济区域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内涵:意识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工业;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的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

该理论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

增长极理论的基本点包括:

⑴其地理空间表现为一定规模的城市;

⑵必须存在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和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

⑶具有扩散和回流效应。

对增长极理论的评价:增长极理论对对于区域开发和区域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增长极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极化中心本身的经济增长;二是计划中心对周围地区的影响。

前者是聚集效果,后者是增长极的扩散效果。聚集效果是有关的生产和服务职能在地域上的集中而

产生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主要是通过规模经济和生产协作,生产联合,城市建设,资源合理利用等外部经济的节省而实现的。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既表现在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上,也表现在区域的经济部门结构的变化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上,是通过区内的乘法作用和区际乘数作用来实现的。

实践价值:应用增长极理论时应注意:

⑴增长极与城镇的关系;

⑵增长极类型与规模的选择;

⑶选择适宜的地点培植增长极;

⑷充分发挥增长极的功能;

⑸增长极的体系;

⑹对增长极要素要集中投资。

㈡核心——边缘理论

任何空间经济系统均可分解为不同属性的核

心区和外围区。该理论试图解释一个区域如何由互不关联、孤立发展,变成彼此联系、发展不平衡,又由极不平衡发展变为相互关联的平衡发展的区

域系统。该理论的核心强调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必然伴随经济空间结构的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空间结构的变化可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一是前工业化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产值比重小于10%,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小。城镇发展速度慢,各自成独立的中心状态。区际之间经济联系不紧密,城镇的产生和发展速度慢,城镇等级系统不完整。

二是工业化初期阶段:城市开始形成,工业产值在经济中的比重在10%一25%之间,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差异扩大。区域内外的资源要素是由经济梯度较低的边缘区流向梯度较高的

核心区。核心区域经济实力增大,必然导致政治力量集中,使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发展不平衡进一步扩大。

三是工业化成熟阶段:快速工业化阶段,工业产值在经济中比重在25%一50%。核心区发展很快,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存在不平衡关系。在工业化成熟期,核心区的资源要素开始回流到边缘区,边缘区工业产业群开始集聚。

四是空间相对均衡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出现资金、技术、信息等从核心区域向边缘区域流动加强。整个区域成为一个功能上相互联系的城镇体系,形成大规模城市化区域,开始了有关联的平衡发展。

依据核心—边缘理论,经济活动空间结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四种,即离散型、聚集型、扩散型、均衡型。

㈢论述点—轴扩散理论的内容及其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⑴据点开发理论和轴线理论

①据点开发理论是区域计划理论的一种。该理论认为,由于资金的有限性,要开发和建设一个地区,不能面上铺开,而集中建设一个或几个据点,通过这些据点的开发建设来影响与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轴线开发或称带状开发是据点开发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区域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密切相关,可以避免孤立发展几个城市,又可以较好地引导和影响区域的发展。

⑵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核心:是社会经济客体大都在点上集聚,通过线状基础设施而联成一个有机的空间结构体系。

该理论的主要依据是:

①生产力地域组织的演变过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

②事物相互引力和扩散方式的普遍性。

⑶点—轴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是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工作步骤是,首先,在区域范围内确定若干具有有力发展条件和开发潜力的线状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予以重点开发,其次,在各条发展轴线上确定若干个点,作为重点发展的城镇,并且要明确各个重点发展城镇的地位,性质,发展方向和主要功能,以及它们的服务,吸引区域。再次,确定点和轴线的等级体系,形成不同等级的点轴系统。最终,形成由不同等级的发展及其发展中心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点轴系统,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⑷重点开发轴和重点发展点的选择:

重点开发轴的选择:

①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有水陆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

②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

③水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资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

重点发展城镇的选择:

①城市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

②城镇的发展规模;

③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

⑸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①有利于发挥集聚经济的结果;

②能够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镇的作用;

③有利于把经济活动结合为有机整体;

④有利于区域开发式发展。

㈣圈层结构理论:

内涵:市是一个不断变动着的区域实体,从外表形态来说,它是指有相当非农业人口规模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范围。城市和周围地区有密切的联系,城市对区域的作用受空间相互作用的“距离衰减律”法则的制约,这样必然导致区域形成以建成区为核心的集聚和扩散的圈层状的空间分布结构。由建成区至外围,由城市核心至郊外,各种生活方式、经济活动、用地方式都是从中心向外围呈现圈层状的有规律变化的。

圈层结构理论的基本特征:圈层实际上意味着向心性,层体现了层次分异的客观特征。圈层结构反映着城市的社会经济景观由核心向外围呈规则

性的向心空间层次分化。世界城市和周围地区,由内到外可以分为内圈层、中圈层和外圈层。

①内圈层:即中心城区或城市中心区,该层是完全城市化了地区,基本没有大田式的种植业和其他农业活动,以第三产业为主,人口和建筑密度都较高,地价较贵,商业、金融、服务业高度密集;

②中圈层:即城市边缘区,既有城市的某些特征,又还保留着乡村的某些景观,呈半城市、半农村状态,居民点密度较低,建筑密度较小,以二产为主,并积权发展城效农业;

③外圈层:即城市影响区,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农业活动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与城市景观有明显差别,居民点密度低,建筑密度小,是城市的水资源保护区、动力供应基地、假日休闲旅游之地。外圈层中也许会产生城市工业区、新居住区的“飞地”,并且一般在远郊区都有城市卫星镇或农村集镇或中小城市。

理论评价及实践意义:圈层理论总结了城市扩张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对发展城市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尤其是我国及我省正在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城市化水平,这对我们合理规划和发展城市经济、合理规划小城镇的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圈层结构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空间规划实践。圈层结构理论在日本已成为国土综合规划的重要指

导思想,并且发展成为大城市经济圈构造理论。

城市圈层向外扩展往往表现出周期波动性和方向性的特征:城市圈层向外扩展往往表现出周期波动性与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现象密切相关。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使城市的圈层扩张出现相应的周期性变动,形成加速,停滞、稳定等变化状态。城市圈层扩展是在城市张力和外围地区吸引力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城市张力和外围地区吸引力在边缘区和外圈层各个方向是不均等的,在城市对外交通干线方向上,引力最大,张力最强,因吸食城市圈层向外扩张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⒋(P474)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程序

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程序与区域规划相似,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㈠规划工作准备阶段

作为甲方的政府主管部门,一般要提请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并在规划局(建设局)设办公室。请各有关部门准备相关的资料并提出对规划编制的要求,

准备必要的地形图和相关图件。

作为乙方的编制单位,主要是组织规划工作队伍,查阅规划区域的背景资料;选择与规划区域相适应的规划理论和方法,准备调查提纲和表格;准备区域的工作底图,供实地调查和方案构思用。

㈡实地调查阶段

实地调查包括现场踏勘、资料收集、访问座谈、问卷调查等内容,全面、翔实地了解区域情况非常重要,关系到规划的质量深度。这一阶段一般要占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1/3的工作量,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㈢资料分析和专题研究阶段

主要分析城镇发展的各项条件,分析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并进行城镇发展条件综合评价。调查内容的分析要做到宏观、中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在发展战略、目标和城镇化水平预测等大的方向性问题上要注重宏观分析,与高层次的乃至全国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预测指标相衔接。中观分析是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工作领域一既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部门分析,也需要进行综合归纳的特点分析。微观分析主要是根据一些有代表性城镇的典型调查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中、观的和宏观的分析内容。

根据资料分析和现状分析的情况进行重要问题的专题研究,如发展战略专题、城镇化进程专题、经济发展专题、用地用水专题等。

㈣发展预测阶段

主要是进行经济社会发展预测,人口与城镇化

水平预测,用地、用水、用电以及环境变化预测。预测在征求意见阶段应当有2~3个结果进行分析。

㈤规划方案的构思和规划大纲编写、论证阶段

根据发展预测构思规划方案,把规划的主要内容写成规划大纲。通过规划大纲的专家和各有关部门领导论证,协调本级政府各部门的意见和上级政府、下级各地方政府的意见,统一思想,取得共识。书面会议纪要反馈给编制单位。

㈥规划方案的拟定和规划评审稿编写、论证阶段

主要是请一些专家来进行规划成果的论证,并与地方领导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协调对规划方案的认识。书面论证(评审)意见反馈给编制单位。规划论证成果的文件要齐全,包括文本、附件和图纸。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并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附件是对文本的具体解释,包括规划说明书、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

㈦上报审批阶段

规划成果论证评审后,可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文本、附件与图纸形成报批稿,在报送上级政府审批之前,还要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通过。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组成部分的城镇体系规划一般与总体规划成果一起论证、审查和报批。

⒌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编制过程,是为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而对环境污染控制、环境综合整治以及人类的生产、消费、决策和管理做出时间和空间上的科学安排和规定,是一个正确认识社会、经济、环境相互关系、运动变化及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基本分为3个阶段,即准备阶段、编制阶段、报批阶段。结合具体情况可划分若干工作步骤组织实施。

一、准备阶段

㈠明确编制任务,落实编制计划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一般受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委托,接受任务后,应组成编制工作组,成立领导小组,组建编制组、技术协调组和重点项目科研组,分别负责主体规划的编写工作、横向、纵向及内外技术联系与协调,开展生态与环境现状评价、环境预测、生态预测和对策研究等。

㈡调查研究,弄清问题

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的发生和解决是生态环境规划的发端和归宿。生态环境规划涉及面广、指标繁多、指标体系完整,体现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调查研究应突出如下几个方面:①收集和掌握相关资料与文件。包括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规划,已有的或全国一级环境规划纲要、生态规划纲要,前期生态环境规划和执行情况及总结分析等。②区域自然环境条件。③区域污染源状况,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的发展趋势,主要污染行业及污染动态变化。④环境现状及评价。⑤有关生态环境科研成果等。

㈢拟定生态环境规划编制技术大纲

根据区域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确定规划重点,拟定技术大纲,经过论证和审定,作为规划编制的行动纲领,并报上一级管理部门批复,下达规划任务。

㈣部署编制任务

主要指由领导小组对各行政部门、行业部门分解、下达生态环境规划任务和要求,并举办规划学习班,统一规划技术大纲中的方法、概念等。

二、编制阶段

㈠确定规划目标与指标

环境目标与生态建设目标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纲领,是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是生态环境规划的核心。生态环境目标要求与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相协调,与城市、区域的功能性质相适应,与当前和今后的环境状况及经济实力相适应。一般而言,规划总目标的确定,可用定性的描述,将环境的主要问题、生态的主要问题及其在规划期所要达到或解决的程度用文字做结论性说明;而分项目标,带有全区域共性的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则以具体目标设栏,可用定量概念分别描述,如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万元产值的“三废”排放指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水、气环境质量指标值等环境状况水平的指标及重要的生态建设指标。生态环境目标的提出需要经过多方案比较和反复论证,经不同方案及具体措施的论证之后才能确定最终目标与指标。

㈡环境预测及生态预测

环境预测指在对环境质量过去和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科学手段和方法,推测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的变亿情况。生态预测的德重点是对未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状况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估计和推测,并为此制定必要的措施,防止自然环境中因人类的干扰而造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退化及经济上的损失等种种不利后果。生态环境预测是环境决策和管理的基础,是制定生态环境规划目标和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区域生态环境预测包括:

⑴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对规划期内人口、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等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生态压力;环境质量的变化;区域污染物发生量与人口、生产布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之间关系的预测。

⑵资源、能源消耗、土地利用等的规模、速度对环境影响分析。

⑶环境污染状况及环境容量的预测。预测各类环境要素中各种污染物的总量、浓度及分布;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污染物的种类、数量,预测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削减量;分析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预测环境容量的变化等。

⑷区域开发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破坏。

⑸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达到不同环境目标所需环保投资及其效益分析。

㈢编制规划方案

拟定规划方案是制定达到目标的具体途径。编制规划方案是环境调查、生态调查,筛选主要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生态环境目标与指标的建立,生态环境预测与对策等。一般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方案,拟定多个(二三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然后进入投资估算和可行性分析。规划方案根据技术政策、法规、标准进行评估,研究各类方案达到的后果,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及方案本身的可行性,比较各方案,推荐较满意的方案供决策。

㈣生态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规划对策与措施是生态环境规划的重要内容,是落实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具体对策有:

⑴把生态环境规划纳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是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得以实现的首要对策。

⑵保证资金渠道畅通,逐年增加生态建设投入和环保投入。落实规划资金是规划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

⑶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强化环境管理。强化环境管理是投资最少、见效最明显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发挥各项管理制度在规划中的作用,是推进规划方案实现的重要保障。

⑷正确处理长、中、短期环境规划的关系,重点放在短期规划。

⑸发挥科技进步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规划措施应具体,在区域内落实到各行政区,各部门行业,并汇总编制规划措施执行表、规划措施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㈤投资估算与可行性分析

对规划方案,按照规划对策措施的内容,测算生态环境规划总投资需求,对具体的工程措施应包括治理投资、生态修复投资与运转费用。对照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生态建设与环境建设的投资安排、投资需求估算,分析财力对投资的承受能力,决定采纳哪种规划方案,经过反复协调,不断反馈,直至基本达到规划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对策和措施,以求投资效益基本最优,环境资源利用基本合理可行。

㈥完成规划文本

三、报批阶段

这是完成审批,履行法律手续二编制的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经由专家论证、修改、补充、完善后。分别报国家或者省、地、市等环保部门、计划、规划部门综合平衡,进一步修改定稿。该规划应与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区域总体规划等相协调,有机联系。生态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具有独立完整性和综合协调的职能。规划方案内部和各部分亦必须协调。经上级政府、人大审批后,由计委、环保部门、城建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⒍恩格尔系数与基尼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恩格尔系数越大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其具体含义是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所占的比例。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王铭铭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 ——认识论范式的概观与评介 王铭铭 在中国研究中,长期存在规范社会科学范式与中国文化独特范式之争。鉴于这一争论 对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本文对在中国社会研究范式建构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诸种社会人类学理论逐一加以评介,并论述了中国学(汉学)社会科学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识论与解释问题。 作者王铭铭,1962年生,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 近年来,汉学界 出现了大量有关“范式”(paradig m )的讨论。这些讨论针对的是传统汉学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汉学研究是否存在自身独特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2)作为区域性研究类别的汉学与一般社会理论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探讨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者那里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从本质上讲,社会人类学综合了两种探讨,即区域性的社会-文化知识的探讨和社会人文学科的理论探讨。在这一社会人文学科中,一部分学者专攻中国社会研究,他们被称为“汉学人类学者”(sinolog ical anthro polo gists)。汉学人类学者一直面临如何使其在中国社会中发现的地方性事实与一般社会-文化理论形成对话的问题,向来十分关注地方性知识与社会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鉴于他们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对回答汉学研究的上述 参见W illiam Row e,1990,“T he public spher e in mo der n China ”,M oder n China ,16∶3∶ 16—19世纪,欧洲各国统治者为了达到侵略和掠夺的目的,鼓励教会、学者、探险家致力 于中国的研究,组成不同的“东方学”研究团体,使中国成为西欧学界的研究对象,于是产生了中国学。最早的中国学就是注重汉语研究的“汉学”。后来,它扩大成了一门关注一切中国事物如地理、风物、语言、哲学、社会、军事等等的区域研究学科。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西方文论选读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判断选择题 (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将答题卡上该小题的“[A]”涂黑,错误的将“[B]”涂黑。 1.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

发展变化。 2.恩格斯曾说“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这是对巴尔扎克的批评。3.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英国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 4.《阴谋与爱情》被恩格斯称为是“德国第~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5.恩格斯虽然反对“倾向文学”,但不反对文学倾向。 6. 英国的“救世军”是农民阶级的宗教慈善团体。 7.《城市姑娘》是哈克奈斯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作品。8.恩格斯曾指出“浪漫主义的最伟大胜利”是巴尔扎克的最重大的特点之一。9.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10.聂赫留朵夫是托尔斯泰著名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的男主人公。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11.《(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成于 ________年9月。 12.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代表作有《哈姆雷特》、《麦克佩斯》、《李耳王》、《________》。13.1838年,英国掀起了向国会请愿的运动,史称________运动。 14.被恩格斯称为“革命的平民”的是l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领袖________。 15.《神曲》的作者是________。 16.被恩格斯称为“悲剧之父”的是古希腊悲剧作家________。 17.《人间喜剧》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 ________、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 18.沙皇的“沙”字,是由拉丁文——转化而来的。 19.“一切左拉”指________主义文学流派。 20.19世纪初叶,以欧文等人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在欧洲流行,他们的理论脱离工人运动,是建立在________主义基础上的。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4

(完整word版)2013年10月本科自考《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3年10月《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个小题,共10分)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 D )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王尔德 D、柏拉图 2、认为诗高于其他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D ) A、海涅 B、雪莱 C、华兹华斯 D、锡德尼 3、巴尔扎克是(C ) A、英国人 B、法国人 C、德国人 D、美国人 4、诗歌的“他者”理论是( A ) A、象征主义范畴 B、形式主义范畴 C、新批评范畴 D、存在主义文论范畴 5、马尔库塞是( C ) A、批判现实主义文论家 B、存在主义文论家 C、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D、自然主义文论家 6、接受美学的代表是(A ) A、尧斯 B、伽达默尔 C、利奥塔 D、瑞恰兹 7、“通感”是( C ) A、人与人的感情沟通 B、人有共同的感情 C、五官感觉的转换通融 D、对什么都有感觉 8、扬画抑诗的是( B ) A、莱辛 B、达·芬奇 C、马拉美 D、英伽登 9、提出“寓教于乐”主张的是( C )

A、阿多尔诺 B、本雅明 C、贺拉斯 D、席勒 10、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在自然的主宰,这是谁提出来的 (D) A、雪莱 B、巴尔扎克 C、海涅 D、歌德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个小题,共10分) 11、弗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A B C ) A、历史批评 B、伦理批评 C、原型批评 D、技巧批评 E、社会批评 12、哪些内容是布瓦洛对新古典主义理论原则和理想的概括(修辞批判) A、崇尚理性 B、摹仿自然 C、皈依古典 D、三一律 E、荒诞 13、弗莱总结出哪几种文学的叙述和神话的原型( A B C D ) A、与春天对应的喜剧叙述程式 B、与夏天对应的传奇叙述程式 C、与秋天对应的非剧叙述程式 D、与冬天对应的反讽叙述程式 14、利奥特理论的实质在于( A B C D E ) A、解构中心 B、容忍多元 C、反叛现代理性与既有的文化束缚 D、反对用统一的整体性来规范世界 E、反对用固定不变的逻辑与规则来说明世界 15、费什的读者反应理论批评有哪些内容( C D E ) A、本质还原 B、作家已死 C、意义即事件 D、解释团体 E、反对理论 16、费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ABC )

自考资料《西方文论》模拟试题

自考资料《西方文论》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创立文艺理论独立体系的是(A) A、亚里斯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席勒 2、属于狄德罗著作的是( D ) A、《诗艺》 B、《诗学》 C、《悲剧的诞生》 D、《绘画论》 3、华滋华斯呼呈诗人采用语言( C ) A、贵族 B、书面 C、日常 D、古典 4、布瓦洛( C )人物理论为后来的典型化人物理论作了有力的铺垫 A、个性化 B、独特化 C、类型化 D、共性化 5、莱辛认为诗歌运用的( B ) 符号 A、自然 B、人为 C、天然 D、抽象 6、在柏拉图看来,创作的动力是(D ) A、理性 B、想象 C、幻想 D、灵感 7、提出“意图廖见说”的是(B ) A、俄国形式主义 B、英美新批评 C、语义学 D、精神分析学派 8、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主角应( A ) A、由顺境转入逆境单 B、由有逆境转达入顺境地 C、处于顺境 D、处于逆境 9、歌德认为,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 A )的掌握和描述。 A、个别 B、一般 C、共性 D、集体 10、俄国形式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D) A、《词语的复活》 B、《散文理论》 C、《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 D、《作为手法的艺术》 11、席勒认为,人对纯朴自然的兴趣是有( C ) 条件的。 A、主观 B、客观 C、主客 D、先天 12、在狄德罗那里,严肃戏剧采取的是( C ) 题材。 A、农民生活 B、宫廷生活 C、市民生活 D、下层生活 13克罗齐主张,直觉就是(B) A、再现 B、表现 C、确认 D、判断 14、布瓦洛的理性原则要求(A) A、形式服从内容 B、内容服从形式 C、形式等于内容 D、内容等于形式 15、尼采认为要重振悲剧艺,就要复活( D )精神。 A、理性 B、感性 C、日神 D、酒神 16、海德格尔指出,诗以(D )确立存在。 A、形象 B、意象 C、意境 D、语词 17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是尼采在( A )中提出的 A、《悲剧的诞生》 B、《权力意志》 C、《人性的、太人性的》 D、《查拉图斯特拉如斯说》 18、柏拉图主张文艺模仿的对象是(C ) A、自然现象 B、人的精神生活 C、感觉世界 D、数的和谐

《影视鉴赏》期末考试(20)答案

《影视鉴赏》期末考试(20)答案 姓名:周** 班级:默认班级成绩:95.0分 2016年7月16日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电影《维洛尼卡的双重生命》开启了现代主义电影经典的叙事模型,即()。 1.0分 ?A、倒叙 ?B、自我分裂 ?C、时空穿插 ?D心里独白 ? 我的答案:B 2 下列电影中,不含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是()。 1.0分 ?A、《厨师大盗和她的情人》 ? ?B、《燕尾蝶》 ? ?C、《大话西游》

? ?D、《黄土地》 ? 我的答案:D 3 库勒的“游戏冲动说”中,能够缓和感性、理性冲动间矛盾的“游戏”是指()。 1.0分 ?A、艺术创造 ? ?B、辩证思维 ? ?C、社会交往 ? ?D、阅读和体验 ? 我的答案:A 4 格里菲斯的代表作有()。 1.0分 ?A、《放大》 ?

?B《爱情三部曲》 ? ?C、《39级台阶》 ? ?D、《一个国家的诞生》 ? 我的答案:D 5 下列关于希区柯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0分 ?A、他是一名电影摄影师。 ? ?B、他被称为悬念大师。 ? ?C、他受弗洛伊德影响,其电影里有很多精神分析因素。 ? ?D、他有一个喜好,其所有电影中他都会露脸。 ? 我的答案:A 6 下列主张,不属于中国80年代新纪录电影运动中第四代导演倡导的是()。

1.0分 ?A、电影语言现代化 ? ?B、电影要反映现实本身 ? ?C、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 ? ?D、长镜头理论 ? 我的答案:C 7 下列关于巴赞的电影思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0分 ?A、巴赞反对长镜头理论。 ? ?B、巴赞认为电影的产生来源于我们的木乃伊情结。? ?C、巴赞赞同人道主义精神和理想。 ? ?D、巴赞提出了“总体现实主义”说。 ?

中国人类学

人类学研究 一、人类学(Anthyopological)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研究对象: 1、人(man)——生物人organism、文化人cultrate[k?lt??'rɑ:ti]、社会人 2、文化——人所创造的文化(Culture)包括物质文化(包括受人活动影响的生态环境)、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3、广义具象——包括体质人类学(人体学)、考古学(史前学)、语言学、文化(社会)人类学 狭义具象——包括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4、各国的本土特征不同:(英美)(欧洲) 狭义具象: 北美:文化人类学 英国:社会人类学 欧洲:民族学 因此,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只是各国的称呼不同,其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一样的。即: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 体质人类学==人体学 史前学==史前考古学 中国——先后受到欧洲和北美的影响,学科名称和术语使用一直没能统一。各种划分出入较大。 1)学科分类上:一度将人类学划归生物学。1992年,人类学被划为民族学下,成为其七个二级学科之一。后经修订,人类学又被划归社会学之下,成为社会学的二级学科。其中一些独立学科被打散在不同一级学科之下。不同称呼但内容相同的学科被划分在不同学科之下。如:民族学仍然为一级学科文化人类学放在民族学的括住内。 2)误解也比较多。如:民族学被等同为“民族研究”、少数民族研究。汉人社会研究则被拉入社会学之中。 3)公众形象与认知度非常低。 中国长期把人类学等同于“古人类学”。古人类学主要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这个印象与我们中国50年来知识谱系的规定有关。人类学还给外界一种接近于“ 考古学”的形象。似乎只是对古物或原始的东西感兴趣,有一种好古主义的心态。这恐怕来自以前中国人类学的“南派”(蔡元培),他们上个世纪30-40年代,以中研院为中心,做古语言、古文化、古民族研究。考古学家张光直在哈佛大学担任过人类学系主任,因而考古成了中国人类学的一种公众形象。人类学的第三种形象可能是“少数民族的原始社会形态研究”,这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和学科依据。人类学的这三种形象,不能说是公众对于人类学的歪曲。可对行内人来说,我们所做的,与人们印象中的,还是有所不同。 对人类学的认知也比较低,不仅不被公众认知,也不为大学、学者认知。 4)学科内部缺乏共同学术语言和价值观,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大家公认的基本阅读书目,缺少共同关注的概念体系。 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历史原因。学科命名实际上也是一种秩序构建。人类学被介绍进中国就形成了当时中国的学科秩序。以民族学(欧洲大陆)、文化人类学(美国)或社会人类学(英国)的名称进入中国的人类学,形成了不同学术特点的南派与北派。新中国建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理论约公元前580~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基本哲学观点:宇宙万物的本原是“数”。文艺思想:运用自然科学观点研究艺术美学,把事物的一种属性“数”作为艺术原则,从数量比例上探寻艺术的形式美,认为“美是和谐统一”。例证:音乐具有高低音;大小两个宇宙赫拉克利特“对立和谐”理论公元前530~前470,西方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基本着观点:宇宙自然有地、水、风、火四大元素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火”。文艺思想:艺术摹仿自然;美是和谐统一的,这种“和谐统一”是“互相排斥的东西的结合”。例证:绘画在画面上混合着黑、白、红、黄的颜色,“从而造成与原物相似的形象”。德谟克利特摹仿说公元前460~前370,西方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从而探寻美和艺术的本质的艺术家。基本哲学观点:宇宙万物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文艺思想:艺术是对于自然的摹仿,不只摹仿人的身体,而且摹仿人的才智、行为和心灵;认为文艺的创作“不能不竟研究而得”,又认为诗人是靠灵感和天才来写作;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大的快乐来自对美的作品的瞻仰”,这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例证:“从天鹅 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

了歌唱”。苏格拉底摹仿说与功用说公元前469~前399,西方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哲学中心思想:神学目的论。文艺思想:“艺术摹仿自然”的内涵变化: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从社会角度观察研究文艺;提出如何创造“美的形象”的问题:判断美的标准是“功用”,有用即美,无用即丑;美具有相对性;一个事物的善恶美丑不在于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在于它和人的关系即是否符合人的功利的目 的。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理式论摹仿说公元前427~前347。哲学思想:“理式”(Idea)论是他哲学体系的基石。它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 关考点及试题答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8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会饮》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布瓦洛 C、柏拉图 D、康德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 A、完全一致 B、不一致 C、相似 D、在似与不似之间 3、贺拉斯是哪个时期的文论家()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罗马 D、启蒙时代 4、谁将“太一”作为宇宙和艺术的本原() A、普罗提诺 B、高尼罗 C、托马斯·阿奎那 D、但丁 5、哪一位文论家的文化可称为“教父神学”的文论() A、托马斯·阿奎那 B、维柯 C、奥古斯丁 D、柏拉图 6、下面哪一位文论家的文艺思想是以神学的本体论为前提的() A、普罗提诺 B、奥古斯丁 C、托马斯·阿奎那 D、锡德尼 7、卡斯特尔维屈罗是哪个国家的文论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8、下面哪一篇文论讨论了“严肃剧”() A、《论戏剧诗》 B、《拉奥孔》 C、《悲剧的诞生》 D、《拉辛与莎士比亚》 9、为实证式文学研究开辟道路的是() A、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 B、泰纳的《艺术哲学》 C、桑克蒂斯的《论但丁》 D、兰波的《致保尔·德梅尼》 10、下面哪一位文论家说“文学史就是灵魂史”() A、海德格尔 B、叔本华 C、尼采 D、勃兰克斯 11、谁把酒神精神作为悲剧的起源() A、王尔德 B、莱辛 C、萨特 D、歌德 12、《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的作者是() A、萨义德 B、肖沃尔特 C、萨特 D、费什 13、哈桑是() A、现代主义文论家 B、唯美主义文论家 C、神学文论家 D、后现代主义文论家 14、认为小说的形式结构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具有同源同构性的是() A、歌德 B、哥德曼 C、萨特 D、弗洛伊德 15、新历史主义是哪个世纪兴起的一股文论思潮()

2016尔雅影视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1
下列哪部电影是要表现工业文明对人的压抑?()
1.0 分
?
A、
《浮华世界》
?
B、
《放大》
?
C、
《红色沙漠》
?
D、
《爱情三部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所谓“戏剧的戏核”是指()。
1.0 分
?
A、
演员精彩的表演
?
B、
设置矛盾与冲突的技巧
?
C、
视觉、听觉的高度配合

?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学习影视鉴赏的三种境界:()
1.0 分
?
A、
知电影之其然
?
B、
电影就是我们的生活
?
C、
知电影知所以然
?
D、
艺术修养、人文素质、审美情趣、综合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理论界认为,电影和喜剧两个体系的分水岭是()。
1.0 分
?
A、
是否承认第四堵墙和是否利用假定性
?
B、

怎样改变第四堵墙和是否呈现真实性
?
C、
是否承认第四堵墙和是否呈现真实性
?
D、
怎样改变第四堵墙和是否利用假定性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
口号“电影要与戏剧离婚”在中国提出的原因是()。
1.0 分
?
A、
电影产业日渐衰落,不得不改革
?
B、
新的电影技术带来更多形式
?
C、
市场自由化经济的影响
?
D、
第四五代导演寻求电影的独立性价值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下列电影中,张艺谋没有担任摄影师,而担任主演的是()。
1.0 分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石建华 学号:2008241068 中国人类学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引介进来,至今已经走过100年的历程了。20世纪5年代之后我国出现的人类学研究机构中不少是从已有的社会学或者民族学研究机构中析分出来,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92年原北京大学社会学所改名为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尽快改变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在费孝通等老一辈人类学学者的推动下,从90年代后期开始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先后独自或者与国内的厦门大学等其他几所高校的人类学研究机构联合,连续举办了五届人类学高级研讨班,有力地推进了人类学的发展。 虽然90年代之后,随着80年代留学西方国家的新一代社会学年轻学者的陆续学成归国,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开始重视使用统计学的方法(特别是SPSS、统计软件包)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但是与此同时,“运用西方人类学方法和其他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本土培养的年轻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学者,他们似乎更能熟练地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社会。有的学者认为,人类学的学科理念和研究范式有助于研究者加深对被研究对象的理解和认识,部分学者不满足于单纯的理论学术研究,他们试图利用“人类学的知识、概念和策略来解决人类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性的问题”,

借以提高人类社会的福祉,这样就出现了应用人类学。而此时,人们也发现人类学在处理某些社会问题上有其独到的策略和方法,人类学家因之享有“解决麻烦的能手”的声誉。况且现在的人类学家也普遍意识到,人类学虽然一直标榜自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可是以往的人类学所关注的只是小型的非西方社区,因此有必要重构人类学的研究视野,把整个人类社会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与此同时,其他学科包括社会学、经济学都发现人类学学科研究所具有的独特视角有助于人们认识这些学科自身所意识不到的问题。人类学因之而开辟了另一片新天地。 遗憾的是,在中国目前的人类学界,真正从事“应用人类学”研究的学者还很少。这在客观上又限制了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作为一个文化非常多元的社会,中国正在经历的急剧的现代化社会变迁为人类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研究场景。针对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于社会学的事实,人类学应该主动积极地融入对社会主流的变迁趋势的研究,以扩大其学科影响力。由于人类学惯于应用定性研究方法来研究小规模的社区,而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传统的乡土社会和现代的城市社会相互并存的典型二元结构社会,事实证明,要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使用定性研究方式更为合适。实际上,人类学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不仅为农村社会学者,而且也被其他学科比如农村政治学者、历史人类学者所广泛采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目前中国人类学者就完全停留在自己学科的领地里,陶醉于本学科的

完整版自考西方文论选复习笔记资料

我西方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1.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公园前387年在雅典城外建立学园开始授徒讲学,撰写对话。柏拉图的作品即《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讨论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较多的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德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 ▲柏拉图《伊安》和《斐若德》内容:主要阐述了"迷狂说"和"灵魂回忆说":柏拉图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灵凭附",一是"灵魂回忆"。当诗人获得了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诗神的作品就是在这样一种情感状态下创作出来的。这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柏拉图《理想国》阐述的问题(1)("模仿说"):文艺模仿现实事物,现实事物模仿理念,因而文艺与真理隔着两层,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2)文艺的这种属性,使得它无原则地同情和滋长了人的不良心理和原始情欲,颠覆了人的理性,成为一种低贱的东西。这也正是柏拉图要在他所构想的理想国中驱逐诗人的理论依据。 2.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17岁到雅典,成为柏拉图高足。公元前335年创办吕克昂学院。现存著作47种,文艺理论著作只有《修辞学》《诗学》及对话《格律罗斯》论文《忒俄得克忒亚》。 ▲亚里士多德《诗学》内容涉及诗的起源、分类、真实性、以及悲剧观念等问题。(1)艺术模仿说:①亚里斯多德认为诗或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因模仿对象不同,而有悲剧和喜剧;因模仿方式不同,而有史诗、抒情诗和戏剧。②艺术模仿是创造性的,模仿出来的是可能发生的事;艺术所模仿的对象是真实的,艺术体现的“可然律和必然律”,是一种富有哲学意味的高度真实性。(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不一致: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效果是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悲剧成分(形象、性格、思想、情节、言词、歌曲)中,情节是最重要的,人物性格居第二位。一个不好不坏的善良人是悲剧人物的最佳选择。 3.贺拉斯:罗马帝国时代著名诗人和文艺理论家。一生创作了多种诗歌,留下多种书信,其中一封名为《诗艺》。 ▲文艺观:(1)诗歌应讲求“合式”,要合情合理,人物的语言应和他的身份相符,人物年龄应与他的心理和行为方式相符合。(2)创作要借鉴传统,要效仿希腊范例。(3)要尊重天才、理智和感情。(4)提出"寓教于乐"。文艺应能够指示人生,寓教于乐,给人以益处和乐趣。这些文艺观共同体现贺的古典主义思想倾向。 4.朗吉弩斯《论崇高》:公元前3世纪,雅典修辞学家。 (1)《论崇高》是罗马时期朗吉弩斯的一篇文论;主要讨论了崇高的含义,崇高的构成因素,崇高与社会文化背景等问题。朗的文艺观与《诗艺》有相似的古典主义倾向,但《论崇高》更具有批判性和超越性。他尊重古代传统,突出天才、激情和想象,推崇强烈的艺术效果,具有某种浪漫主义观念的成分。 (2)朗吉弩斯认为崇高语言的主要来源有五个。①最重要的是庄严伟大的思想。②强烈而激动的情感。③运用(思想、语言)藻饰的技术。④高雅的措词(恰当的选词、使用比喻和其他措词方面的修饰)。⑤整个结构的堂皇卓越 5.普罗提诺:又名普洛丁,是古罗马哲学家,希腊人。是古希腊最后一位重要美学家。他对古代柏拉图以来的文艺美学思想作了较大的改造与发展,所建立的理论体系被后人称为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课程代码0815)2005年十月附答案

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西方文论选读试卷 (课程代码0815)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马克思在《_________》中,提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不 平衡关系。 2.马克思说:“胡登过多地一味表现“兴高采烈”,具体指剧本中胡登所作的大量激昂慷慨的_________。 3.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_______,而且是它的________。 4.恩格斯说:“如果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通过______________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这部小说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5.列宁说:“就出身和所受的教育来说,托尔斯泰属于俄国上层地主贵族,但是他抛弃了这个阶层的_________。 6.列宁说,作为艺术家和思想家的托尔斯泰,是在________这个时期完全成熟的。 7.列宁指出,托尔斯泰的观点和学说中的矛盾是19世纪最后30多年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 8.斯大林在谈到苏维埃文艺作品的创作时说:“问题不在于__________,而在于通过竞赛。9.恩格斯是从________观点和___________观点来衡量拉萨尔的《济余根》. l0.列宁说:“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因为它不是为___________服务,不是为___________服务,而是为___________,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托尔斯泰的世界观经历了【】 A.由贵族地主到宗法制农民的转变B.由贵族地主到资产阶级的转变 C.由贵族地主到工人、农民的转变D.由资产阶级到宗法制农民的转变12.“如果作者过分欣赏自己的主人公,那总是不好的”。这一提法是针对【】A.拉萨尔在《济金根》中的缺点 B.敏。考茨基在《旧人和新人》中犯的毛病 C.玛。哈克奈斯在《城市姑娘》中的不足 D.“青年德意志”文学派别的创作倾向 13.“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提出这个论断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2018影视鉴赏期末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电影《红高粱》中“我爷爷”长大成人的仪式是通过()来表达的。(1.0 分)
1.0 分
?
A、
写入家谱
?
B、
性爱
?
C、
烈火永生
?
D、
杀死日本鬼子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下列关于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分)
1.0 分
?
A、
他们都支持当时的苏联革命。
?
B、
普多夫金的风格是有些诗化的。
?
C、
1

爱森斯坦是理性的蒙太奇。
?
D、
普多夫金主张蒙太奇是冲突的。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八、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划分情况是()。(1.0 分)
1.0 分
?
A、
中国电影被划分为精英电影和主旋律电影
?
B、
中国电影被划分为商业电影和非商业电影
?
C、
中国电影被划分为艺术电影、主旋律电影和商业电影
?
D、
中国电影被划分为主旋律电影和非主旋律电影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下列中国电影中,不是现代主义电影的是()。(1.0 分)
0.0 分
?
A、
《月蚀》
2

?
B、
《小武》
?
C、
《苏州河》
?
D、
《周渔的火车》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5
电影作为造型艺术,它的特点是()。(1.0 分)
1.0 分
?
A、
时间需要停止
?
B、
画宽不能变化
?
C、
造型是暂时的
?
D、
在运动中造型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下列电影中不是希区柯克作品的是()。(1.0 分)
3

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渊源及学术取向

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渊源及学术取向 黄泽 =提要>我国的人类学与民俗学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渗透,并在异文化、本文化的学术取向上有所交叉。民俗学以人类学为背景学科,人类学亦借鉴民俗学方法、材料与调查手段以把握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研究主体透视人类学的民俗学取向,并从学术史的视角描述两个相关学科的互动过程:渗透、交叉、融合。 =关键词>人类学民俗学渊源互动 =作者>黄泽,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昆明,650091 =中图分类号>C91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01)01-0017-06 人类学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三十年代后获得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民俗学自二十年代后,以歌谣运动肇始,应和着/五四0新文化运动,也在北京、广州、浙江等地传播。分析中国人类学从20年代到90年代的研究主体及其论著,其研究对象、方法、关注重点及研究兴趣体现出兼顾民俗学研究的学术旨趣。而民俗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人类学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两个学科平行发展,但可看到两条时而交错、时而分离的轨迹。 一、中国人类学研究主体兼顾民俗学的传统 11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的内外视野、前后视野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类学,亟需从学术史的角度总结以往的历史经验,这就需要内外视野与前后视野相结合。何谓内外视野?内即学科理论建设,涉及对象、性质、结构、方法等。一门成熟的学科,必须构建规范的学理、术语及共同话语,这是立身之本。外即本学科与他学科的关系,与社会历史环境、人文传统的关系。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不能不因应社会发展、时代背景的需求,并在各个阶段有所转化、调适。人类学本土化的命题,就揭示了内外视野结合关系。从内视野来看,对象的本土性及中国多元文化、族群众多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来自西方的人类学理论框架、命题面临重构、转述而予以适应对象的变通。从外视野来看,研究中国、建设中国的社会使命感,中国作为几千年封建文明国家的悠久积淀和人文传统,研究本土文化业已成型的既有理念和分析范式也会对人类学研究主体产生或隐或显的影响。 何谓前后视野?前即前瞻学科发展,探索前沿问题、学科方向、新领域、边缘学科动态、国外最新成果等。人类学作为研究人类及其群体文化普同性的学科,建立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是必要且可能的(当然必然存在国家、学派特色),与人类学本土化是相反相成的。后视野则强调回顾学术史,尤其是通过学科的确立,机构、人员建置、变动的分析,进而探求学术思想史。学术史研究应从机构、人员等表层深入到学术思想、思潮的层面,这是学术史的核心。学术思想史则需从学术思潮,代表性流派、学者,代表性论著,有价值的观点等方面着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人类学家具有学科本土化的意识,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学术大众化、经世致用、重视民间文化成为人类学民俗学的社会思想背景,民俗学家普遍具有通过歌谣运动反封建礼教、面向民间文化的旨趣,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8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会饮》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布瓦洛 C、柏拉图 D、康德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 A、完全一致 B、不一致 C、相似 D、在似与不似之间 3、贺拉斯是哪个时期的文论家()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罗马 D、启蒙时代 4、谁将“太一”作为宇宙和艺术的本原() A、普罗提诺 B、高尼罗 C、托马斯·阿奎那 D、但丁 5、哪一位文论家的文化可称为“教父神学”的文论?() A、托马斯·阿奎那 B、维柯 C、奥古斯丁 D、柏拉图 6、下面哪一位文论家的文艺思想是以神学的本体论为前提的() A、普罗提诺 B、奥古斯丁 C、托马斯·阿奎那 D、锡德尼 7、卡斯特尔维屈罗是哪个国家的文论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8、下面哪一篇文论讨论了“严肃剧”?() A、《论戏剧诗》 B、《拉奥孔》 C、《悲剧的诞生》 D、《拉辛与莎士比亚》 9、为实证式文学研究开辟道路的是() A、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 B、泰纳的《艺术哲学》 C、桑克蒂斯的《论但丁》 D、兰波的《致保尔·德梅尼》 10、下面哪一位文论家说“文学史就是灵魂史”?() A、海德格尔 B、叔本华 C、尼采 D、勃兰克斯 11、谁把酒神精神作为悲剧的起源?() A、王尔德 B、莱辛 C、萨特 D、歌德 12、《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的作者是() A、萨义德 B、肖沃尔特 C、萨特 D、费什 13、哈桑是() A、现代主义文论家 B、唯美主义文论家 C、神学文论家 D、后现代主义文论家 14、认为小说的形式结构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具有同源同构性的是() A、歌德 B、哥德曼 C、萨特 D、弗洛伊德 15、新历史主义是哪个世纪兴起的一股文论思潮?()

《西方文论选读》自学考试大纲

《西方文论选读》期末考试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论崇高》侧重与内在灵魂的涵养提高,重视作家的心智;列举崇高的五个来源;这五个来源的关系;《论崇高》还提出了美的范畴问题;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标志着一个新的美学范畴的诞生。 2.三一律 所谓“三一律”,指行动的单一性、时间的单一性和空间的单一性,它在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中,是作家必须遵守的铁律,来自16世纪《诗学》的意大利注释家之手。卡斯特尔维屈罗认为只有单一的空间与单一的时间和行动相适应,才能使观众信服。三一律对此后的戏剧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3.黑格尔的情境·情节·情致 为了实现艺术美的理想,黑格尔探讨了文艺创作的具体问题,如人物、环境、冲突等问题,并且提出和论述了情境、情节、情致这样一些重要概念。分别介绍情境、情节、情致。 4.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原则 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和论证了形式主义理论的一条重要原则——“陌生化”原则。所谓“陌生化”,是针对习惯化、机械化、自动化和潜意识化而言的,是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的感知方式的一种反作用,目的是加强印象,把熟视无睹的东西凸现出来,用新的陌生的世界代替潜意识化了的世界。陌生化属于文本的范围,而且重点不是文本的意义,而是它的形式,涉及的对象主要是诗歌。 5.阿多诺的否定的美学 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大体上可以用“否定的美学”来加以概括,其主要观点主要有:1.反艺术。反艺术就是否定的艺术,是用“反其道而行之”的艺术手法,或曰反讽手法,对资本主义社会主流艺术的否定;从正面讲,就是艺术通过自我否定来改头换面从而确立自身新的坐标。2.文化工业。这指的是在工业资本主义这个“管理化的社会”里,从流行艺术中自发产生出来的大众文化的总称。3.音乐社会学。他认为音乐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以自己特殊的形式规律提出社会问题,反映社会整体的矛盾和分裂。 6.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的继承者,他在美学上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个唯物主义命题。他是在批判当代的美学思潮,特别是德国唯心主义美学思潮的过程中提出这个命题的。他对“美是生活”作了这样的解释: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这个命题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恢复了现实的权利;其次是它揭示了美对生活的依附关系;三是它在唯心主义美学思想泛滥的情况下,为美学的研究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二、简答题(每题1 0分,共40分) 简答题除说到要点外,还应展开论述。光有要点不能给及格分。 1. 简述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开始的。它的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对教育的改革,把人文学科放在对神学学科的优先地位。其次是知识的发展,或知识的世俗化,主要是对古典文化的崇拜,以及随之而来的古典文化的再生。最后是文艺的全面繁荣。(上述内容需展开论述)

语言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一)

语言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一) 【摘要】语言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在人类学的学科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的语言人类学经历了田野工作、比较分析、理论概括几个阶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语言人类学的发展有其广阔的基础,加强语言人类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同时对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语言文化族群相互尊重以及和谐对话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言人类学;文化;学科建设 一、语言人类学的学科发展 语言人类学(linguistic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人类学与语言学的一个交叉学科。但由于世界各国的学科渊源不尽相同,语言人类学的学科界定以及学科归属不尽相同。在前苏联所体现的欧洲大陆体系中,人类学主要指体质人类学,它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构成关系密切但又相互平行的学科。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体系中,语言人类学与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考古人类学等一起构成人类学的学科体系。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语言人类学是人类学研究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一个学科,有时也可当作人类语言学。不管是人类语言学还是语言人类学,都涉及到“传统的历史比较、亲属关系构拟,到‘认知语言学’(cognitiveanthropology)、‘说话民族志’(ethnographyofspeaking)、语用学和语言规划”。 ①语言人类学旨在通过语言的研究或借助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达到深化认识人类文化的目的,同时也使不同的语言族群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 语言人类学的学科渊源可以追溯至西方的“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的思想。18世纪末,德国学者海德尔(G.Herder,1744-1803)指出语言与民族之间存在着同一关系。他认为,一种民族的语言就是本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就是他的语言。语言学家冯堡特(WilhelmvonHumboldt,1767-1835)进一步发展了海德尔的观点,他认为语言是全部灵魂的总和,语言是按照精神的规律发展的。“语言的所有最为纤细的根茎生长在民族精神力量之中,民族精神力量对语言的影响越恰当,语言的发展也就越合乎规律,越丰富多彩。”②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有比较完善的和比较不完善的,但是“即使是最野蛮部落的语言也不应该受到谴责或轻视,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人类原有的创造语言能力的表现。”海德尔和冯堡特都认为民族的语言是特殊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世界观和语言才能的体现。”③在这些观点中,语言作为“中间地位”的看法已基本式微,而语言作为特殊的民族文化,语言等同于民族精神这些思想,让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这就是语言的文化性质;语言的文化价值主要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民族都会把自己的各种文化放在用语言作为标识的贮聚库里,通过语言可以来透视民族的文化以及民族的心理素质。 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1857-1913)是真正把人类学与语言学结合起来研究的第一人。为了回答语言对于人类学、民族学和史前史能否有所阐述,索绪尔从语言与种族、民族统一体、语言古生物学、语言的类型和社会集团的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索氏树立了从语言的角度来探索人类历史上文化现象的典范,为以后语言与民族,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开了先河。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索氏通过“回顾法(retrospectivemethod)”进行语言重建的方法为人类学开展史前史的研究提供了借鉴。20世纪初期,索绪尔的追随者即社会心理语言学派代表人物梅耶和房德里耶斯(J.Vendryes)也比较注重语言与民族以及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学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B.K.Malinnowski1884-1942)早年从事人类学研究,出版大量的人类学著作,为功能学派的开创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他晚年却转向语言学研究。马氏的学科转向加强了人类学与语言学的结合,强化了语言研究对于了解和揭示人类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西方文论 期末复习

一、亚里士多德《诗学》 (一)悲剧理论:悲剧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诗学》第六章)悲剧论要素a戏景,又叫形象,包括演员形象、舞台布景、模仿方式b思想,人的思考,体现在人物语言中c台词d歌曲e情节f性格.情节的要求:a情节必须完整,有适当的长度。所谓完整指有头、有身、有尾。b情节具有整一性,单一而完整的行动。(情节有机统一)c情节要体现普遍性,必然和可然性。d情节要引起恐惧和怜悯之情。情节成分,突转、发现、苦难..性格:A人的性格必须表明他们(人)的属类,性格和思想决定人的属性,性格是人自然的东西B性格决定人的某种品质,决定人在某种情态下的行动,决定其幸福与否。原则:1)性格应该是好的,关键是在选择时作出适当的行动。好人不仅仅是指品质的高尚和低劣,而是在做选择时作出好的选择(不仅仅指好的结果)。每一种人中都有自己的好人。2)性格应该适合,适合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3)性格应该相似。与原型相似,在求得相似时,把人物刻画的更美,写成好人;与一般人相似,人是有缺陷的,神和人一样不完美,有缺陷。4)性格必须一致,不要前后矛盾。诗人应做到寓一致中不一致,人的性格中有主导的,但也要有变化,同中见异,异中显同。5)刻画性格应该“求其合乎自然律或可然律”事件中不应有不合乎常规的,若有应放在局外。 (二)悲剧人物过失说:亚说,人之所以犯错误是因为德性欠缺,伦理知识的欠缺。人应该完善自己的德行。悲剧主角:比一般人好又有缺点的人,好人犯了错误;不具有十分的美德;犯错。三个“不应”:1)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2)不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3)不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因此,“悲剧完美的布局应是单一的布局”——有缺点或错误的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关于犯错:1动机,行为的性质不是邪恶的2选择有充分正当的理由,强调事后发现犯错3发现犯错了,中断了行为就不是后果。关于行动:自愿-----不自愿:A受外力逼迫的行动a纯粹的外力逼迫(自然灾害)b有外力逼迫,但行为当事人经过思考选择、斟酌、作出的行动B无知的作出行动a强烈的情感所导致(胆怯、懦弱),缺乏理智b对历史时势,缺乏普遍原则,认识不清c强调事后的追悔。过失说的意义:亚把过失放在人性内部去阐述,人性缺陷导致了错误。悲剧里的人是和我们一样的人,都会犯罪,故能产生恐惧,但他们本身不是邪恶,故能引起人怜悯。亚对悲剧探索更有深度。 (三)悲剧效果——卡塔西斯说:悲剧通过人动作“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怜悯界定为一种痛苦的感觉,其原因是由于人看见一种足以引起破坏和痛苦的灾祸落到不应受难的人的头上,平且认为这种灾祸也会在最近期间落到自己或亲友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