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

{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
{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

(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

基础知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

1、什么是信息?

答:信息是现实世界中能够被感官直接或间接感知的壹切有意义的东西。

2、什么是信息技术?

答:信息技术是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计算机技光纤通信技术、有线电视技术等均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信息技术包括俩面二个方面:壹是硬件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二是软件技术,即信息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检测、储存、传递、处理、显示检索、控制信息的技术等)

3、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答:因特网、计算机辅助教学、远程教育、信息高速公路等领域。

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答:信息处高速公路的正式名称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实际上,它是由通信网、计算机、数据库和形形色色的多媒体终端组成的,能向人们提供数据、声音、图形、图像等快速传输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完善网络。

5、信息技术的展望,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指的是什么?

答:数字化将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力、信息技术使大量高新技术产品进入社会生活、光纤传送网将成为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芯片的集成度发展快,将产生光学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智能化信息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超级智能机器人将产生、计算机上网将更加简单和方便。总之21世纪信息技术将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壹般是指利用计算机及计算机及其他辅助方式,将人们于科学院、生产和经济等活动中获得的大量信息,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及时地进行记录、整理、计算、统计和分析,加工成符合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排版论文、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6、计算机的重要作用是什么?计算机硬件系统指的是什么?

答:计算机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设计等领域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计算机硬件糸系统是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或物理装置,它包括组成计算机的各种部件和外部设备。

7、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答:计算机均是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这种体系结构是由美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所以当下的计算机又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

8、什么是CPU?

答:运算器和控制器被集成于壹个称之为中央处理器、简称为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当下比较常见的CPU有英特尔公司的奔腾系列和AMD公司的K系列。

9、计算机配置广告中的PⅢ800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答:表示计算机的CPU是PⅢ型,其时钟频率是800兆赫(MHz)。

10、什么是存储器?存储分哪几种?

答:存储器用物存放信息或临时数据。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也叫内存和外存。内存储器以分为只读内存储器(ROM)(只读内存)和随机内存储器(RAM)(随机内存)俩种。壹般我们说的内存指的就是随机内存。

11、常见的外存储器有哪几种?

答:软盘、硬盘、光盘、优盘等。

12、什么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常见的输入设备有哪几种?

答:计算机输入设备是用来把指令和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去的,我们常见的键盘和鼠标就是输入设备。输入设备仍有:如CD-ROM、手写笔、扫描仪、手柄、摄像头、数码照相机、游戏杆、麦克风等。

13、什么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常见的输出设备有哪些?

答:输出设备是用来将计算机的运算结果或反馈的执行信息显示出来,把数据输送出来的设备。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CD-RW、绘图仪、声卡等。

14、什么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分为哪几类?。

答:计算机软件就是存储于计算机上的程序或数据,它们均是以壹个人的“文件”形式存于。计算机软件分为俩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5、什么是系统软件?常见的系统软件有哪些?

答:系统软件是指用于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它的任务是管理、控制、维护、运行计算机。常见的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计算机语言俩类。

⑴操作系统是壹种用来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软件系统,是计算机软件系统中最关键和最重要的壹部分。常见的操作系统软件有:DOS、Windows、LinuxUNIX等。其中DOSWindows是主要的操作系统。

⑵计算机语言包括机器语言、低级语言和高级语言。高级语言诞生于是1956年,第壹信高级语言是FORTRANY语言。目前常有见的高级语言有:QBASIC、PASCAL、C、VisualBasic、VisualC语言等。

16、什么是应用软件?常见的应用软件有哪些?

答:应用软件是指为解决各种实际应用问题而编制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及其于关资料。常见的应用软件有:排版软件、财务软件、辅助设计软件、辅助教育软件和各种工具软件等。于众多的应用软件中,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PS是计算机文字处理软件中的中国名牌。

17、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壹个整体。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没有软件的支持,硬件不过是堆废铁;若没有硬件,则软件再好也无用武之地。

18、启动计算机的实质是什么?

答:启动计算机的实质就是启动为计算机配备的操作系统。

19、简述操作系统于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

答:操作系统于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作用表当下:

⑴、指挥和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设备。⑵、管理和配置计算机的各种资源;有序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同时帮助你管理存储于计算机中的文件。⑶于人和计算机之间架起了壹座相互沟通的“桥梁”。

20、于Windows98环境下,直接关闭计算机电源行吗?

答:不好。因为于Windows98运行过程中,会同时运行很多关联的文件,如果我们于没有退出Windows98的情况下,直接关闭计算机电源,有可能损坏某些正于运行或打开的文件,致使Windows98不能正常运行。所以于Windows98环境下,直接关闭计算机电源不好,应当先退出Windows98系统,然后再关计算机电源(有些用ATX电源的计算机于退出Windows98后,会自动关闭计算机电源)。

21、Windows桌面最下面的壹行是任务栏,它由左边的“开始”按钮、中间的窗口切换区和右边的布告区三部分组成。它们用于启动应用程序、切换应用程序及设置操作环境等。

22、Windows98的关闭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是用鼠标单击“开始”按钮,选择“关闭系统”选项,选择“关闭计算机”选项,然后单击“是”按钮。

23、鼠标的基本操作有:单击(通常指单击鼠标左键)、双击、拖动、单击右键。

24、构成Windows98窗口的基本元素有:标题栏、菜单栏、工作区、滚动条和边框线。所有程序均是以窗口形式出现的,窗口中的菜单包括了所有和该程序功能有关的命令。25、Windows98允许用户同时打开多个窗口,但于任何时候均只有壹个窗口是活动窗口,活动窗口的标志是窗口的标题栏呈现蓝色。

26、语言是人类互相交换信息的第壹载体;文字是人类传递信息的第二载体;电磁波是人类传递信息的第三载体。1946年计算机的诞生,开辟了壹个新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和快捷。

27、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叫信息社会?

答: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关联的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信息社会又叫知识社会或智力社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社会。

28、信息工具的诞生于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传感器是用于捕获和认识信息的器件,传感技术是科学技术的集成。

29、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答:计算机网络就是于壹定的区域内,俩台名俩台之上的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按照网络通信协议进行连接,以供用户共享数据、程序、信息、外围硬件设备以及进行于线通信的壹种组织形式。

30、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答:⑴按照网络的大小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按照组网方式网络可分为总线形网络、星形网络、环形网络等;⑶按照传输介质网络可分为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等;

⑷按照通信方式网络可分为点对点传输网络和广播式传输网络。

31、除了IE浏览器,你仍用过其他的游览器吗?二者之间有哪些差别?

答:除了IE游览器外,仍有TencentExplorer游览器。IE游览器是美国微软公司出的,TencentExplorer游览器是深圳腾讯有限公司出品的;二者的使用是大同小异的。

32、Internet的主要作用体当下哪些方面?

答:传播信息、通信联络、专题讨论、资料检索、网上购物、网上教学、网上娱乐、网上求职、网上炒股等。

33、WWW是什么意思?作用是什么?

答:WWW是英文WorldWideWeb(全球广域网)的缩写,中文译为“万维网”、“环球网”,简称Web。WWW是当前Internet上最受欢迎的信息检索服务程序,是实现全球信息共享最实用的工具。是壹种以“超文本”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查询工具。

34、解释下列名词:主页;网页;链接。

答:WWW文件主要是以Web(网页)的形式显示内容,通常每单击壹次链接所调出来的文件内容就是壹页,壹个网站壹般有很多页面,其中,第壹页通常介绍信息的提供者和能从这个站点获得的信息的内容简介,所以这壹页通常能够是“主页”。其他页统称为”网页“。链接文件的内容能够是文字、壹幅图片、壹幅动画、壹段音乐甚至壹段电影。

35、什么是超文本?

答:超文本(简称链接)是指通过文字、图片、图像链接到其他文件上去的壹种方法。它能把全世界Internet上不同地点的关联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超文本的链接功能。36、URL是什么意思?

答:URL是WWW文件的地址的表示方式,意为“统壹资源定位”。典型的URL地址由5部分组成。如:

http:///为著名搜索引擎Yahoo!的中文站点。它收录了数万中文站点,兼容性和功能最强,支持简体中文(GB编码)和繁体中文(BIG5编码)俩种中文版本。

44、电子邮件有哪些功能?

答:主要功能是让电脑当邮差,通过网络帮助用户送信,是传统邮件的电子化。电子邮件的功能除发邮件外仍能够同时向多个有关人员发送同壹内容的邮件的电子;能够召开分散于全球各地的网上会议,通过瞬时交换电子邮件来进行这种会议会,图片、音乐、程序文件也能够嵌入到E-mail中发送。

45、谈谈你对免费邮箱和收费邮箱的见法。

答:免费邮箱是不收费的,可是容量有限,没有什么附加服务(如杀毒、短信提示等),服务质量壹般。

收费邮箱服务质量好,能提供各种附加服务,容量大,但要收取壹定费用。

46、简达电子邮件账号设置的过程。

答:单击“工具”菜单中的“账号”选项,于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邮件”选项,出现Interner 邮件设置向导,按照向导提示进行设置,主要是电子邮件地址、服务器、账号和密码等。如有多个账号需设置,可按上述步骤创建多个邮件账号。

47、网络论坛的作用是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答:网络论坛是壹种很好的信息交流方式。我们能够于网络论坛中互相交流,共享信息,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通过网络论坛热心地帮助他人。

48、谈谈你对BBS的理解。

答:BBS是英文BulletinBoardSystem的缩写,即“电子公告牌”的意思,实际上它就是计算机网络上设立的壹个或多个电子论坛。BBS站能够提供诸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新闻组等服务。信息方面的内容则包括社区服务、气象服务、股票信息、人才供求信息、地方政府公告、联机书目、各种讨论区、聊天室、法律服务、校园信息、多人联机下棋,以及和其他信息服务系统的转接服务等。

49、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它有哪些特点。

答: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于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且能自我复制的壹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传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

50、于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哪些?

答:于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①、要尊重别人的劳动,不使用盗版软件,使用盗版软件本身就是壹种盗窃行为,

这是有道德的青少年应该抵制的行为,另外,盗版软件里面常常夹带有计算机病毒,很容易对计算机造成破坏。

②、对于外来软盘、光盘要严格检查,确认无毒后方可使用。

③、要养成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的习惯,且对重要数据所于磁盘进行写保护,以防

止数据丢失。

④、定期查毒杀毒,同时壹旦发现计算机系统染上病毒,要立即使用:KVW300、

瑞星、KILL、金山副经理霸等等。

⑤、于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不有意破解其他用户的口令,尊重他人的权利,以免其

他用户的权利造成损害面构成计算机犯罪。

51、计算机是怎样处理文字的?

答:于汉字字信息处理系统中,无论中文仍是西文最终均要以字形的方式输出处理结果。计算机音乐会汉字图像预先分割为许多小方块,组成壹个“点阵”。这个点阵字形用0和1的代码表示,汉字字形壹般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然后将汉字编码,且通过敲击键盘上的相应的键将汉字输入到计算机中,再以计算机系统能够接收的形式存储和处理汉字。科研人员利用现有的键盘的字母、数字及其他符号作适当的组合,转换相应的汉字,也就是键相应的键位,汉字系统就把它转换成计算机的内码,以达到输入汉字的目的,这就是种类繁多的汉字输入码了。

52、谈谈你对Word和WPS的见法。

答:Word是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壹个专门用来处理文字信息的大型工具软件,它的功能强大,能够灵活设置纸张大小,每页行数/文字的多少、位置;提供了完整的格式设定功能,除能够设置文字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外,仍能够为文字增加边框、花边和其他壹些立体效果。此外,仍能够设置段落的对齐、段落之间的距离、文章分栏告示;系统提供了现成的样式和模板,可根据需要加以套用;能够根据情景需要插入图形或图片,图文且茂;能够插入表格;能够制作网页。

WPS是中国金山公司推出的壹个专门用来处理文字信息的大型软件,它除了具备Word提供的文字处理功能外,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特别表当下壹些数学、化学公式的输入、处理上具有独特的优点。

53、世界上第壹台电子计算机名叫埃尼阿克(ENIAC)。它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54、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它们主要使用的电子元器件分别是电了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

55、计算机发展的总趋势是智能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

56、按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分类,可将计算机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你于学校使用的计算机是通用计算机。

57、计算机的四大特点分别是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高度自动化。

58、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人工智能、信息高速公路。

59、什么是图像,图像有哪些种类?

答:图像是景物于某种介质上的再现。于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中将图像分成俩类。壹类是模拟图像,另壹类是数字图像。

60、计算机是如何处理图像信息的?

答:计算机中的图像是由输入设备捕捉的实际场景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的任意画面。计算机将整幅画面划分为壹个个相邻的像素点,如壹幅图像像素点数为640×480,则表示将该图像横向分为640行,纵向分为480列。同壹幅图像,如果像素点越多,则分辩率越高,图像质量越好。于计算机内部,每个像素点用壹组“0和1”组合的二进制编码表示,这些二进制编码定义了像素点的位置、颜色、亮度等参数,这种图像称为点阵图,其图像文件称为位图文件。计算机中的图像以文件形式存储。

61、图像处理技术于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答:图像处理技术于通信科学、生产和管理、多媒体技术、高清晰度电视、医用图像处理、商品电子化、目标跟踪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图像数据是壹种重要的信息资源。随着以计算机和计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科学的发展,图像信息的处理于通信、管理、医学、地震、气象、航空航天及教育等领域,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62、试比较“画图”和“金山画王”这俩种画图软件的异同。

于“画图”程序里作图,需要壹定的美术基础,不是人人均能画好的。“金山画王”自身提供了背景、人物、动物、花草、物品等模板,供我们任意调用和组合使用,我们能够轻松地创作出更漂亮、更复杂的作品。

63、图片导游ACDee的作用有哪些?

答:图片导游ACDee不但能浏览各种常用格式的图片,同时支持多种音频、视频、Flash 文件及包含之上内容的ZIP等压缩文件,它能从影像文件中提取图像和为图像增加声音等,它仍具有便捷的图像组织和管理功能,如对图片进行剪切、缩放、旋转、羽化、滤镜和图片特效等等壹系列简单的处理。使用它,我们就能够轻松地进行常用的图片浏览和处理了。64、请谈谈你对PhotoShop的认识。

答:PhotoShop是图像处理的佼佼者,于图像制作、图像修饰、彩色绘图、网页制作方面有着更强大的功能。使用它创作作品时,只的想不到的,没的做不到的。

65、什么是媒体、多媒体、多媒体计算机?

答:媒体:用来存储、表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手段或载体,也称为“媒介”或“媒质”,如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

多媒体:壹般是指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单壹媒体有机地融合于壹起

面形成的综合性信息传播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是指能够处理、传递和存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计算机。

66、声卡和光驱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声卡的作用是把外部的声音信号转化计算机能接受的数字信息,或者把存储于计算机中的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声波信号。光驱的作用是从光盘中读取信息。

67比较壹下多媒体素材工具和多媒体创造工具的不同?

答: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为多媒体创造工具提供各种媒体信息素材。多媒体创造工具将多媒体素材组合壹起成为壹个完整的、生动的、具有交互功能的多媒体作品。

68、壹般情况下“录音机”壹次只能录60秒,如要连续录更长的声音,应该怎么办?答:如果要录制超过60秒可通过连续按录音和停止按钮来实现。

69、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主要区别于哪里?

答:局域网壹般限定于较小的区域,如小于10km的范围内,通常采用的线的方式连接;广域网网络跨越国界、洲界,甚至到达全球范围。因特网属于广网。

70、为什么说光纤是高安全性网络的最佳选择?

答:光纤网采用光导纤维作传输介质。光纤的中心是光传播的玻璃芯,光纤传输距离长,传输率高,抗干扰强,不会受到电监听设备的监听,是高安全性网络的最佳选择。

71、谈谈你对Internet的认识。

答:Internet的中文意思是“国际互联网”,中文译文为“因特网”。Internet是由数千万台计算机组成的全世界最大、覆盖面最广、跨越全球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是不同国家、地区和区域的互联计算机的集合。Internet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实验网络发展而来的,20世纪70年代是Internet的孕育时期。我国利用Internet资源的早期阶段为1978-1993年。从1994年起,我国开通了Internet的全功能服务。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全册教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什么是信息? 答:信息是现实世界中可以被感官直接或间接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 2、什么是信息技术? 答:信息技术是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计算机技光纤通信技术、有线电视技术等都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信息技术包括两面二个方面:一是硬件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二是软件技术,即信息处理方法(包括获取、检测、储存、传递、处理、显示检索、控制信息的技术等) 3、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答:因特网、计算机辅助教学、远程教育、信息高速公路等领域。 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答:信息处高速公路的正式名称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实际上,它是由通信网、计算机、数据库和形形色色的多媒体终端组成的,能向人们提供数据、声音、图形、图像等快速传输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完善网络。 5、信息技术的展望,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指的是什么? 答:数字化将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力、信息技术使大量高新技术产品进入社会生活、光纤传送网将成为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基础、芯片的集成度发展快,将产生光学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智能化信息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超级智能机器人将产生、计算机上网将更加简单和方便。总之21世纪信息技术将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一般是指利用计算机及计算机及其他辅助方式,将人们在科学院、生产和经济等活动中获得的大量信息,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及时地进行记录、整理、计算、统计和分析,加工成符合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排版论文、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6、计算机的重要作用是什么?计算机硬件系统指的是什么? 答:计算机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设计等领域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计算机硬件糸系统是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或物理装置,它包括组成计算机的各种部件和外部设备。 7、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答:计算机都是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组成,这种体系结构是由美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所以现在的计算机又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 8、什么是CPU? 答:运算器和控制器被集成在一个称之为中央处理器、简称为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现在比较常见的CPU有英特尔公司的奔腾系列和AMD公司的K系列。 9、计算机配置广告中的PⅢ800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答:表示计算机的CPU是PⅢ型,其时钟频率是800兆赫(MHz)。

(完整word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 一、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素养在课程目标的不同维度均有体现。其中,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强调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思想,以及常用工具、手段、技术的基本操作与应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强调通过具体操作或应用过程,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强调理解信息技术的技术思想,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产生感悟与内化,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积极、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在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各不相同,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水平上各有侧重。其中,小学阶段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强调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的体验和感悟,以基础入门为标志,以感悟信息文化为目标;初中阶段侧重对信息技术基本特征的总结能力的培养,注重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方法的熏陶,关注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的培养,以迁移应用为标志,以顺应信息文化为目标;高中阶段强调领域应用,以多样化的应用技术领域的能力训练为主,既可以强调学生在不同领域方向上的个性化能力塑造,又可以强调某特定领域对其后续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即以个性化能力培养为标志,以内化信息文化为目标。 二、课程内容架构 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的方式进行设计。小学阶段设一个“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其中含“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共72课时,适宜在三、四年级开设;设两个拓展模块,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入门”和“机器人入门”,各36课时,适宜在五、六年级开设。初中阶段设一个“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含“硬件与系统管理”“信息加工与表达”和“网络与信息交流”三个专题,共36课时,适合在七年级开设;设两个拓展模块,分别是“算法与程序设计”和“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各36课时,适合在八、九年级开设,也可以在七年级开始开设。基础模块是各地各校必须完成的内容,拓展模块是可以根据条件选择开设的内容。不同学段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互衔接、各有侧重。以“算法与程序设计”为例,小学阶段以体验为主,强调借助积木式编程工具,通过对对象、模块、控制、执行等概念及作用的直观操作体验,感受编程思想;初中阶段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通过尝试设计与实现基本程序结构,将实际问题解决与算法思想形成联结;而高

五年级下册全册信息技术教案南方出版社

山门镇市镇完全小学 五 年 级 下 册 信 息 技 术 教 案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WINDOWS 操作技能。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脑的广泛用途,并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3、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 二、学期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及认识和计算机鼠标的操作。 2.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3.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4.认识键盘与指法训练。 5.认识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绘图工具的用法。 6.掌握利用适当的工具编辑加工图形。 7. Internet的学习。运用分类查找和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申请、回复、转发电子电子邮箱,建立自己的博客等等。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内容:

(1):综合运用键盘与指法训练、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电脑操作。 (2):掌握基本绘图工具的用法及能用适当的工具绘图。 2.教学(训练)要求: 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第了解、掌握“键盘与指法训练”“画图软件绘图”等 的基础知识,并能针对相关的练习进行上机操作,进而以点带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做到学以致用。 3.教学重点、难点: (1)、基础知识的掌握。 (2)、各种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 (3)、实践训练、操作的有机、灵活运用。 四、教法设想和措施: 1、设想: 以“综合运用键盘与指法件”和“画图工具的用法”等为学习重点,适当辅之于游戏、组织竞赛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2、措施: A、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B、注重辅差、培优、提中 C、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 D、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第掌握所学的知识。 E、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习材料

初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习材料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等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信息与信息处理、信息与数据、信息与计算机的关系,并能够从信息处理的角度认识计算机的结构,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特点,掌握计算机的系统构成,特别是微机的系统构成,以及信息存储容量的单位概念及各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一、知能点睛 1.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是事物存在的表达形式,指通过物质载体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的数据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可交换的内容。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已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 信息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其中,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的基础。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信息的处理。计算机正是人们进行信息处理的工具,是信息社会的信息处理机。 计算机具有高速的运算能力,计算结果精密准确,强大的存储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工作自动化等五大特点。其应用包括: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信息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l)、多

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模拟等。 3.计算机的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设备,软件则是计算机工作所需要的程序和有关文件。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同样也是由上述五大部分组成的。 在硬件设备具备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软件才能让计算机工作。根据软件的功能和用途,可以将计算机软件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4.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在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是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计算机存储信息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写为B),一个字节包含八位二进制码。如果要存放一个汉字的信息,则需要两个字节。除字节外,信息存储容量的单位还有千字节(KB)、兆字节(MB)和吉字节(CB),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5.计算机安全与道德法规 为了有效地保证计算机中存储的信息不遭破坏,防止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种故障的发生,必须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Vires)是人为制造的隐藏在计算机系统可存取信息资源中的、能自我复制和传播的程序,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等特征与生物病毒相似。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不受病毒的攻击,最有效的办法是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堵塞传播病毒的各种渠道。

信息技术 课程标准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解读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阶段教学目标理解为各学段各单元各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制订阶段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在各阶段有所侧重,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要贯穿本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 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信息技术: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作为当今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网络强国的战略支撑。信息技术涵盖了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和加工信息在内的各种技术。自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沿着以计算机为核心、到以互联网为核心、再到以数据为核心的发展脉络,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推动了社会难息化、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催生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的信息社会,并逐步构建出智慧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已经超越单纯的技术工具价值,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公民的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变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捑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培养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二)基本理念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 课程标准面对网络和数字化工具不断普及的现实,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

教科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自我归纳

一、 第一章 信息论创始人——香农 ,信息就是不确定性的消除量 控制论创始人之一——维纳 揭示信息的特质 信息的主要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可度量性 信息论发展阶段:狭义信息论,一般信息论,广义信息论 随机事件所含的信息量为自信息量-log2P (x ),自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越大,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大,它发生后提供的信息量越小 信息熵 信息科学体系的三个层次:信息哲学层,基础理论层,技术应用层 现代通信技术:数字,卫星,微波,光纤 图灵机:带子,命令,控制器 维纳首先提出采用二进制编码形式,确保计算机的可靠性,稳定性及高速性 Bit 是最小信息单位,byte (字节)最常用,也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基本单1byte=8bit 任意一个图形字符都次用两个字节表示 与* 或+ 抑或输入相同为1,不同为0 第五章 数据库组成:数据库,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核心)功能:描述管理维护,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用户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可实现数据共享,可减少数据冗余,可实施标准化,可实施标准化,可保证数据安全,可保证数据完整性 三级模式: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 E-R 图 关系模型的性质 22111 ()log log (12)n n i i i i i i H X p x p x p x p x === =--∑∑ ()()()()

(1)关系中每个属性值是不可分解的。也就是表中元组分量必须是原子的。 (2)关系中每个元组代表一个实体,因此不允许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元组。 (3)元组的顺序无关紧要,可以任意交换,不会改变关系的意义。 (4)关系中各列的属性值取自同一个域,故一列中的各个分量具有相同性质。 (5)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不改变关系的实际意义,但不能重复。 关系模型的三种基本运算:选择,投影,连接 关系完整性:实体,参照,用户定义 数据库系统设计:需求分析、概念数据库设计、逻辑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创建与维护 第六章 算法的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输入,输出 算法的表示:自然语言,程序流程图,伪代码,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列举,归纳,递归,分治,回溯 算法的评价:正确性,可读性,健壮性,复杂性 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问题描述,算法设计,代码编制,调试运行,编写程序文档 二、 第二章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现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采用电子管计算机的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采用晶体管的第二代电子计算机1958-1965;采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高性能计算机,天河一号 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 CPU内部结构:控制器,运算器,寄存器 CPU一条指令执行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译码)——执行指令 用二进制位的位数bit来表示CPU字长 计算机总线: 数据总线:用来传送数据信息,是双向的(输入和输出) 地址总线:传送CPU发出的地址信息,是单向的;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的最大寻址能力 控制总线:发送控制信号、时序信号和状态信号 主存储器简称主存或内存,存储单元的总数是2的方幂 1KiB(Kilobyte)=1024B , 2^10字节,“千字节” 1MiB(Megabyte)=1024KiB,2^20字节,“兆字节” 1GiB(Gigabyte)=1024MiB,2^30字节,“吉字节” 1TiB(Terabyte)=1024GiB,2^40字节,“太字节” 1PiB(Petabyte)=1024TiB,2^50字节,“拍字节” 1EiB(Exabyte) =1024PiB,2^60字节,“艾字节”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7版)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6) (一)课程性质 (6) (二)基本理念 (6)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6)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7)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7) 4.培育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7) 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7)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8) (一)学科核心素养 (8) 1.信息意识 (8) 2.计算思维 (8)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8) 4.信息社会责任 (9) (二)课程目标 (9) 三、课程结构 (9) (一)设计依据 (9) 1.以立德树人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9) 2.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课程结构与内容 (9) 3.参照国际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 (10) 4.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发展特征 (10) (二)结构 (10) (三)学分与选课 (11) 四、课程内容 (11) (一)必修课程 (11) 模块1:数据与计算 (11) 【内容要求】 (11) 【教学提示】 (12) 【学业要求】 (13) 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 (13) 【内容要求】 (13) 【教学提示】 (14) 【学业要求】 (14)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15) 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 (15) 【内容要求】 (15) 【教学提示】 (15)

【学业要求】 (16) 模块2:网络基础 (16) 【内容要求】 (16) 【教学提示】 (17) 【学业要求】 (17) 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 (18) 【内容要求】 (18) 【教学提示】 (19) 【学业要求】 (19) 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 (19) 【内容要求】 (20) 【教学提示】 (20) 【学业要求】 (20) 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 (21) 【内容要求】 (21) 【教学提示】 (21) 【学业要求】 (22) 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22) 【内容要求】 (23) 【教学提示】 (23) 【学业要求】 (24) (三)选修课程 (24) 模块1:算法初步 (24) 【内容要求】 (24) 【教学提示】 (25) 【学业要求】 (25) 模块2:移动应用设计 (25) 【内容要求】 (26) 【教学提示】 (26) 【学业要求】 (27) 五、学业质量 (27) (一)学业质量内涵 (27) (二)学业质量水平 (27) 水平1质量描述 (27) 水平2质量描述 (28) 水平3质量描述: (29) 水平4质量描述: (29)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30) 六、实施建议 (30)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30) 1.教学建议 (30) (1)领会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31) (2)把握项目学习本质,以项目整合课堂教学 (31) (3)重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 (33)

初中信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情况

初息技术会考复习知识点汇总 ◇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容。 1、什么是信息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信息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 4、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 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方法;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在发展中,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它们是: 1语言的形成,2文字的产生,3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无线广播、电视的发明,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1、有效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为: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多渠道获取信息→保存信息 2、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1)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获取信息 (2)通过媒体(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网络等)获取信息 (3) 通过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3、常用的信息采集工具 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机、计算机(利用多种软件工具,把来自光盘、网络、数码设备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 4、保存信息 计算机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不同类型的信息。 常用的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类型存储格式特点及适用围 文字 .txt 纯文本文件,不携带任何文字修饰控制格 式,一般字处理软件都能打开。 .doc Word文档。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 于网页制作。 .pdf Adobe系统公司开发的一种便携式文档格 式。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试用稿)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文化基础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技能基础课程。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要根据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本的思想。它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性、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适应专业学习、劳动就业和继续发展的需要。 2、课程理念 (1)以“任务驱动”,突破系统学习应用软件的理论和操作的框架,应用多项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以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为主线的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2)采用“分层教学”,改变教学要求过于统一的状况,实施课程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评价分层的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基础、不同发展方向学生的不同需要。 (3)提倡“多种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具有一定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4)强调“过程评价”,改变单一的总结性评价的方式,采用学习过程记录、成果展示、作品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3、课程设计

(1)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概论、信息获取、信息(文字、数值、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处理、网络初步、信息发布(多媒体报告的制作、网页的制作)等五大模块。 (2)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个层次。 (3)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认知、操作、情感三个领域,各作如下描述: ●认知领域 认知领域的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知道: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 理解:对已学过的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操作进行表达、判断和直接应用。 掌握:能用学过的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解决新问题。 ●操作领域 操作领域的要求分为学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 学会: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 比较熟练:能进行习惯的、效率较高的、有差错能自我纠正的上机操作。 熟练:能进行正确的、迅速的、较少差错的上机操作。 ●情感领域 情感领域的要求包括思想道德行为、态度、习惯、意志等方面,其表现水平分为感受、体验、接受三个层次。 感受:愿意感知,注意学习的内容。 体验:愿意进行学习,并愿意在实践中去体验。 接受:自觉进行学习,并愿意在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究。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步具有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发布等应用能力,能运用常用的信息处理软件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

2020年中考基础知识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信息概述 一.信息定义 信息是通过文字.数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进行传播的内容。 可以解释为信息=内容 信息.物质与能量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二.信息的表示 信息是需要一定的载体,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传播。 载体: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 途径:书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 在现在信息技术中,信息处理最主要的工具是计算机。计算机处理的是数据,而数据就是信息的载体。 三.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传递性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普遍性。 载体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语言文字声音图像以及照片胶片磁带光盘等甚至人的大脑都是信息的载体。 共享性:信息本身可传递,具有扩散性它是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传递性:信息可借助一定的载体传递,使人们感知并接受。 价值性:信息本身是有价值的,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一是精神上的满足,二是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与使用 时效性:信息具有生命周期,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因此信息的效用以信息价值为前提,信息需不断更新。比如红绿灯的变化天气预报 真伪性:信息有真伪之分,而衡量信息准确与否的标准是信息客观反映现实世界事物的程度。 如手机获奖信息 qq求助信息。 普遍性:信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有的。 四.信息的来源 信息的采集工具: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五.信息的获取 主要途径:感官感受调查研究实践活动文献检索广播电视浏览网络。 获取的过程: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保存信息---评价信息-----反馈信息。 从因特网获取信息的方法 1文件下载 2网页保存 保存网页中的文字 保存网页中图片 保存当前页 不打开网页或图片而直接保存 3收藏夹的使用 利用收藏夹收藏网页地址 “收藏夹”菜单,选择“添加到收藏夹”命令;弹出收藏夹设置提示窗口,设置收藏网页的名称;选择“创建到”按钮,设置书签所在的分类目录;单击“确定”。 快捷键CTRL+D 收藏夹的整理 1、点击“收藏夹”菜单,选择“整理收藏夹”命令调出整理窗口;创建“新建文件夹”,用鼠标 点选出一个文件夹或一条记录,点击“重命名”按钮,再重新输入新名称,回车确定。保存网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素养在课程目标的不同维度均有体现。其中,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强调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思想,以及常用工具、手段、技术的基本操作与应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强调通过具体操作或应用过程,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强调理解信息技术的技术思想,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产生感悟与内化,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积极、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在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各不相同,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水平上各有侧重。其中,小学阶段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强调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的体验和感悟,以基础入门为标志,以感悟信息文化为目标;初中阶段侧重对信息技术基本特征的总结能力的培养,注重主动

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方法的熏陶,关注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的培养,以迁移应用为标志,以顺应信息文化为目标;高中阶段强调领域应用,以多样化的应用技术领域的能力训练为主,既可以强调学生在不同领域方向上的个性化能力塑造,又可以强调某特定领域对其后续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即以个性化能力培养为标志,以内化信息文化为目标。 课程开设建议 本标准针对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进行整体设计,小学为“零起点”或“低起点”,初中和高中阶段为非零起点。对于部分地区中学生存在“零起点”或“低起点”状况,建议各校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小规模短时间补课、课间开放实验室、个别指导、分类教学和异质分组教学等各种针对性措施,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假设某个模块的学习需要低学段相关模块的学习作为基础,而学生缺乏这种基础,地方或学校还可以参考低学段的相关模块开设课程。例如,若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则在高中阶段可以参照初中阶段的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设计自己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小学阶段中,课程设置的起始年级建议为小学三年级。较迟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地区或学校,应考虑到小学高年级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的情况,采取适当调整课时等方法来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结束时达到规定要求。一些确有条件在一年级或二年级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地区或学校,建议在让学生“入门”和“感悟”的原则基础上,

山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一册全册备课

信息技术备课 学校: 年级:四年级 姓名: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全册分析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课标)》的要求,在总结原通用教材和实验教材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这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1. 认识电脑

2. 学习使用键盘 3. 电脑小画家 4. 画出多彩的图画 5. 有趣的集合图形 6. 画图技巧大比拼 共计六课。 二、教材分析: 1. 简明实用、内容生动。注重介绍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内容简明准确、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顺畅的看懂学会,感受学习的快乐。 2.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中,学习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学科,是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同时成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体会到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课,而且是学好其他功课乃至将来做好工作的工具。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将担任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共有四个教学班。多数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对计算机学习很有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信息技术课,所以对这门课程并不陌生,他们喜欢上信息技术,因为信息技术贴近大家的生活,而且又有很多功能,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的积极主动。但同时学生的知识水平、起点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深计算机知识的难度,提出要求,加强操作的熟练程度。对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从基础讲起,循序渐进,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树立信心。 四、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操作计算机 2?掌握鼠标的5种基本操作 3?学会输入英文 4. 使用“画图”软件中的画图工具,绘制简单的图画 5?学会保存和打开文件 6?学习给图画上色 7. 学习用几何图形组成作品 8. 学习取色、移动、复制、剪切、缩放、变形等技巧,绘制较复杂的图画 9. 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与使用的能力 10. 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 11.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思考,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12. 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1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色彩搭配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4.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学会分享。 15.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定等良好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 1?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能力,在教学中我将遵循以下原则:(1)实践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量力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启发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如任务驱动法教学、情景法教学、小组协助式学习等。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注意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亲自动手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

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汇总

初中信息技术中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信息的概念:用语言、文字、符号、情景、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 二、载体:即媒体, 多种形式的媒体称为多媒体。(包含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形式的媒体)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人类社会经历了六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形成,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的发明,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经历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种。 注意: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分,上述中声音、文字、语言、图像、动画、气味是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是人类社会的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声波、纸张、电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它们负载的内容(如语言、文字、图像等)才是信息。 信息的基本特征:(1)依附性;(2)共享性;(3)时效性;(4)相对性;(5)可伪性; 三、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与输入、存储、加工(如计算、统计等)、传输、输出、维护和使用等。 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处理、保存、传播过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统称。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五. 信息技术的特点 ⑴数字化;⑵网络化;⑶高速化;⑷智能化;⑸个人化。 六、信息技术的功能 ⑴人工辅助功能;⑵开发功能;⑶协同功能;⑷增效功能;⑸先导功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管理;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七、多媒体技术:强调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的技术,交互性是重要的特点之一。现在的计算机、Vcd等机器能同时处理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八、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收集→处理与存储→输出 九、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由通信技术、电脑技术、声像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构成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如同一种电子的高速公路,故称“信息高速公路”。) 八、信息技术的影响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DOC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 1.比特(bit,binarydigit)即二进位,只有0和1两种取值,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 一般用小写字母b表示。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是字节(byte),用大写字母B 表示。换算关系:1B=8b,八个比特(八位二进制数字)构成一字节。 一个触发器可以存出一个比特。中央处理器中的寄存器可以存储一组比特。 在内存储器中使用2的幂次作单位:1GB=1024MB=10242KB=10243B;在数据通信和计 高,极限工作频率就越高。 摩尔定律:单块集成电路的及成都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是采用非接触式IC卡制成的,进一步改善了防伪性能。 第二章计算机组成原理 7.计算机应用模式的演变:集中计算模式、分散计算模式、网络计算模式。 根据前文所述的计算机划代标准,计算机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一共可分为四代。 计算机分类: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服务器、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巨型和大型计算机的区别在于巨型计算机的CPU个数是大型计算机的成百上千倍。

计算机逻辑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通称I/O设备)。它们通过总线相连。CPU、内存储器、总线等构成计算机的“主机”;I/O 设备和外存储器通常称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或“外设”。 8.CPU的根本任务是执行指令。包括:寄存器组(暂时存放计算结果)、运算器(ALU,进 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存放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组成。不同品牌的CPU大多数指令系统各不相同。 CPU性能指标:字长(能够同时进行运算的二进制位数即寄存器的宽度,32位或64位等)、主频(内部数据传输和操作速度快慢)、总线速度、高速缓存cache容量和结构、指令系统、逻辑结构、内核个数。 9.PC主机机箱组件 10.扫描仪:手持式、平板式、胶片专用、滚筒式。其中家用办公用途通常为平板式。 数码相机工作原理:先将影像聚焦在成像芯片CCD或CMOS上,在经过A/D转换变成数字图像并经过一定的数据压缩和图像处理。 常见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 1.程序是软件的主体,软件指设计比较成熟、功能比较完善、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程序。 软件和程序本质上是相同的。 软件按功能和作用划分可分为系统软件(如BIOS)和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按开发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