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证券投资分析模拟实验报告

报告内容:税收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

班级:金融本1304班组次:第八组

成员:官敏,张育华,唐游超,熊希文,洪云鹏

前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日趋重要。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证券投资将越来越流行。无论从市场调节的角度看,还是从财政收入的角度考虑,对证券市场的征税越来越重要。证券税制的建设是否得当,设置税制是否规范,税率确定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健康与否。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发展快,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者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股市波动与宏观经济脱节,股价不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业绩等问题,日益暴露出证券税收制度建设的不足。作为规范证券市场的证券税制越来越不适应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如何调整证券税收制度,对于引导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证券市场税收制度的经济效应,比较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证券税收制度,探讨我国现行证券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税收制度的初步设想。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研究证券市场税收制度:证券发行环节,证券交易环节,证券所得环节和证券财产转移环节.以鼓励投资,抑制投机,公平税负,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提出了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税收制度的若干政策建议。

税收制度与证券市场

证券税收制度是指与证券市场的行为主体或其行为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其制度规定。具体来说,它是指对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发行、转让、投资、赠与以及继承等所课征的各种税收。

税收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税收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两者存在辩证关系。经济增长带来税收的增加;宏观税负影响经济增长。

税收制度与证券市场的关系

证券市场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一国证券业发展的经济因素很多,税收政策便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一个因素。证券市场与证券税制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证券市场是证券税制存在的基础

证券课税伴随证券市场产生而产生,证券交易税就是随着证券交易而产生的一个新兴税种。证券税制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完善,例如西方国家一般都已形成了证券交易税,证券交易所得税,证券投资所得税,以及证券遗赠税等较完善的证券税制。证券市场的兴旺直接影响证券税制的收入的规模,繁荣的证券市场可以为国家提供丰厚的税收收入。

(二)证券市场发展要求证券税制的配合

要推进证券市场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消除其的投机性对经济不稳定的副作用,政府就必须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通过设立合理的证券税制,引导和规范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税收作为国家进行调控经济的手段之一,对证券市场的调节相当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国家财政资金的来源,而且也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兴衰及社会经济的稳定。证券税制中的各类税种对证券市场的发展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税种数量的多少,税种设置的时期,税负的高低等税收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极为明显。过重的证券税收会提高资金成本,特别是二级市场上的资金成本,这将导致资金回报率降低,导致金融资产价格下降,最终导致大量资金套现离场,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税收改变了不同种类证券的相对交易成本,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偏好,改变资金的流向和证券的供求状况,在调控不当的

情况下,会破坏证券市场的自然平衡状态,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从近年出现的全球证券市场不稳定来看,适当的税收政策对于市场经济复苏应付未来证券不稳定是至关重要的。税收政策应该确保不阻碍擦汗能够企资本的流入,不鼓励短期的投机资本(游资)的发展,适合于有秩序的,流畅的和透明的证券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从我国证券市场来看,在低迷期与亢进期,国家都运用了暂缓征收股票利得税与调整印花税税率等税收手段调控证券市场。因此,在建立和发展证券市场的同时,构建合理的证券税制,对于防范与降低金融风险,支持和促进证券市场向健康稳定规范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证券市场税收制度的分析

证券市场税收制度是指与证券市场的行为主体或其行为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制度规定。具体而言,它是指对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发行,投资,赠与以及继承所征收的各种税收。根据证券市场的运行特点,证券市场所涉及的税收内容一般在以下四个环节:证券发行环节,证券交易环节,证券所得环节和证券财产转移环节。

(一)证券发行环节课税

证券发行环节的课税是指对一级市场上发行的证券征收印花税。证券发行环节的成本主要由发行费用和印花税构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印花税税负高低会增加或降低证券发行成本,从而引起证券价格的变动,导致投资者收益的变化,由此影响参与证券市场申购的投资者数量,影响投资者购入证券的数量和品种,进而缩小或扩大证券市场的规模,达到收缩或扩张证券市场的目的。总之,调整证券发行环节印花税税率可以发挥税收政策的杠杆作用,影响证券市场的规模。

对证券发行环节征收印花税的作用:(1)增加国家税收收入;(2)提高发行成本,降低购买欲望;(3)抑制过度投机,平衡供求矛盾

(二)证券交易环节课税

证券交易税是对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按买卖成交额所课征的一种流转税.该税以交易额为计税依据,定率全额计征,只要发生交易,无论盈亏都要承担税负。它与证券交易费用一起构成交易成本,对证券交易行为有较大的影响。

我国的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实质就是证券交易税。证券交易印花税是1990年为抑制股票交易过热而设立的。我国从一开始就把有价证券作为一种法定权益证书列入印花税的征税对象,并长期用征收印花税来取代交易税。它的由来带有了30年来计划经济体制因素与市场经济体制因素二元并存格局下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浓厚色彩。这也就使得证券交易印花税成为一个法律依据有所缺失的特殊税目。非常奇怪的是,1994年,我国开始进行税制改革,(证券交易)印花税却从此依照《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由地方税改成了中央地方共享税,并从此在官方文件中正式由“印花税”改称为“证券交易印花税”。此后,我国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几经变更,但这个套用印花税之名、实质应该为证券交易税的特殊税目却一直延续到今天。

过去18年来,我国股市印花税税率曾经有过数次调整。深圳市政府在开征股票交易印花税

后半年不到的时间内,改单向征收买卖双向征收6‰的交易印花税,以平抑暴涨的股价。1991年10月,鉴于股市持续低迷,深圳市又将印花税税率下调为3‰。在随后几年的股市中,股票交易印花税成为最重要的市场调控工具,1997年5月9日,为平抑过热的股市,股票交易印花税由3‰上调至5‰;1998年6月12日,为活跃市场交易,又将印花税率由5‰下调为4‰,1999年6月1日,为拯救低迷的B股市场,国家又将B股印花税税率由4‰下降为3‰。2001年11月16日,财政部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2‰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突然宣布将两市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千分之一上调至千分之三,引发市场著名的5 30大跌,不到10个交易日内沪指由29日收盘的4334点跌至3404点。2008年4月24日,财政部又出手“救市”,将印花税下调至千分之一,当日沪指暴涨9.29%(即著名的4 24行情)。同年9月19日,财政部又将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当日两市A股全线涨停报收(即9 18大救市)。2014年5月30日,证券(股票)印花税率由1%。提高到3%。,股票市场在随后的几个交易日内出现大幅下跌。而从去年11月以来,在短短的不到130个交易日内,股指下跌了50%。

(三)证券所得环节

在当前证券市场上,可供投资者投资的争取拿资产主要有股票,债券和共同基金等.证券所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证券交易所得,也叫资本利得,就是证券买卖的转让价差收益;二是投资利得,包括利息,股息与红利收入。

证券交易所得税是对投资者因买卖证券而取得的交易价差增值所得课征的税收,也就是对资本利得课征的税收.

证券投资所得税是指因证券投资获得的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对证券投资所得的征税.

(四)证券财产转移环节

对有价证券因继承或赠与发生产权转移时,对其征税。

作用:避免财产过度集中,一直社会浪费,平衡纳税人心理等作用。

证券税制的国际经验

()发挥证券税制的宏观调控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

1.投资导向引导投资向税率低的金融产品转移

2.倡导长期投资,抑制短期投机通过对不同投资期限所取得的投资所得税课征不同税负的税收

3.调控交易方式设计水平不等的差别税率

4.鼓励资本积累

5.调节收入分配

()从轻课税,采取多种措施尽量避免重复课税

结论:1.缺乏完整,系统的证券税收政策

2.税收对证券市场的调节乏力

3.税收负担分布不均,不符合税收公平

4.重复课税现象严重

5.强化征管,堵塞漏洞

证券发行市场的含义与作用

证券发行市场的含义与作用 证券发行市场是发行人向投资者出售股票的市场。证券发行市场通常无固定场所,是一个无形的市场。证券发行市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为资金需求者提供筹措资金的渠道。证券发行市场拥有大量的运行成熟的证券商品供发行者选择,发行者可以参照各类证券的期限、收益水平、参与权、流通性、风险度、发行成本等不同特点,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选择拟发行证券的种类,并依据当时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确定证券发行数量和价格(收益率)。发行市场上还有众多的为发行者服务的中介机构,它们可以接受发行者的委托,利用自己的信誉、资金、人才、技术和网点等资源向公众推销证券,有助于发行者及时筹措到所需资金。发达的发行市场还可以冲破地区限制,为发行者扩大筹资范围和对象,在境内或境外面向各类投资者发行证券、筹措资金,并通过市场竞争逐步使筹资成本合理化。 2.为资金供应者提供投资的机会,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可能出现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证券发行市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投资机会,实现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储蓄转化为投资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3.形成资金流动的收益导向机制,促进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都跟随着资金流动,只有实现了货币资金的优化配置,才有可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证券发行市场通过市场机制选择发行股票的主体,那些产业前景好、经营业绩优良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更容易从证券市场筹集所需要的资金,从而使资金流入最能产生效益的行业和企业,达到促进资源优化的目的。 (二)证券发行市场的构成 证券发行市场由证券发行人、证券投资者和证券中介机构三部分组成。证券发行人是资金的需求者和证券的供应者,证券投资者是资金的供应者和证券的需求者,证券中介机构则是联系发行人和投资者的专业性中介服务组织。 1.证券发行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需求者筹集外部资金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向银行借款和发行证券,即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发行证券已成为资金需求者最基本的筹资手段。证券发行人主要是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 2.证券投资者。证券投资者是指以取得利息、股息或资本收益为目的而买入证券的机构和个人。证券发行市场上的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后者主要是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社保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信托投资公司、企业和事业法人及社会团体等。 3.证券中介机构。在证券发行市场上,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信评级公司、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为证券发行与投资服务的中立机构。它们是证券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的中介,在证券发行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第18期2011年9月 企业研究 Business research总第384期 由于先天的制度性缺陷和监管部门监管能力的不足,中国证券市场仍远没有达到公平、公开和公正原则的要求,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十分普遍,并带来了大量的系统风险。而且,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还面临两个大背景:一是面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体化趋势,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二是我国进入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发挥提出新的要求,市场的变化对监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我国今后证券市场监管工作不仅要考虑中国的实际,同时要兼顾国际证券市场监管发展的趋势。如何加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促进市场的公平和效率,是摆在中国证券监管部门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选择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而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对于一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证券市场监管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证券市场监管,是指证券管理机关运用法律的、经济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证券的募集、发行、交易等行为以及证券投资中介机构的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证券市场监管是一国宏观经济监督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一是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保障广大投资者权益的需要。二是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维护市场良好秩序的需要。三是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发展和完善证券市场体系的需要。四是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进行发行和交易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年来,证券市场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持。截至目前,在上海市场上市的公司已达892家。目前最新数据显示,沪深两市证交所今年上半年总共有175家公司实现IPO(首次公开募股),平均一天1.5个,融资总额超过3238亿元。截至2010年12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8.4万亿元,当日成交额达到1099.06亿元,是20年前的2.2万倍还多。在证券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曾暴露出很多问题,如“银广夏事件”、“中天勤事件”、“基金老鼠仓”、以及普遍存在“庄家”等。但是,在众多相关利益团体的作用下,以及中国特殊国情的影响。证券市场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多年积累的问题,许多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及时、彻底的解决,因而延长了证券市场规范的过程。 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市场发展迅猛,且证券市场上新生事物多,法律规范和制度建设跟不上。政府监管部门既要培育、扶持和发展这个市场,又要进行法制监管,规范市场。这就形成一个矛盾,扶持和监管之间的矛盾。而且监管部门为了解决一些短期凸显的问题,往往采取急救办法,甚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调控市场,虽然暂时缓和了事态,但是很可能为日后的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隐患。监管存在滞后性和弱效性。尽管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大了对欺诈与操纵的打击力度,但行政监管往往是事后监管,监管存在显著的滞后性和弱效性。从违规行为的发生到监管机构做出处罚,往往历时弥久,监管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另一方面,监管力量相对有限,调查费用不菲,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成为漏网之鱼,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实际上,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却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并无过错的中小股东往往受害最深。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违规公司的高管人员处罚过轻,弱化了监管效果。 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决定了中国证监会是证券市场的唯一监管机构,一方面提高了证券监管决策实施的权威性,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有损决策的科学性。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作为政府代表,除了承担监管职责以外,还担负着培育和完善证券市场的职能,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问题—— —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 —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些背景决定了不同领域的金融法规政策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和制约性。比如,证监会的某项措施可能符合单一证券监管目标的最优化,但由于与其他金融管理机构处于分割状态,其监管决策未必能达到国家整体金融及经济发展的最佳效果,因此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所难免。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投资者教育机制。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教育,尤其是加强市场风险教育,有利于投资者熟悉市场、认识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就像对适龄儿童进行系统的免疫接种一样,打预防针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大有好处。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叶艳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证券市场又是一个风险高度 集中的市场,具有风险来源广、传导性强和社会危害巨大等特点。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与飞速发展的现实要求还存 在很大的差距。实践表明,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可以提高运行效率,防范和化解风险,使证券市场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关键词: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发展趋势 125 ··

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国家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直接而迅速的。 其一,货币政策操作直接作用于货币市场,影响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由此使企业和居民持有的货币市场工具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企业和居民对证券市场的投资决策。 其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和其他贷款便利)可直接增加经融机构的可贷资金,促使其降低贷款利率,放松贷款条件,增加对企业和居民的贷款发放。贷款利率一旦降低,也使一些原来处于边际开发的项目变得有利可图,使企业对银行贷款需求会相应增加。 其三,在传导渠道畅通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利率的下调,会促使资金向转移证券市场,致使证券市场的资金成本有所下降,资产价格趋于上升。因此,企业的重置成本相对降低,证券发行价格趋升,从而产证券市场扩容的动力,相应的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 上述影响过程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最终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当货币市场和银行体系资金增加时,通过金融中介,最终通过企业、居民相应增加证券市场资金;当证券市场收益上升或资金增加时,会反过来促使有关企业减少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甚至增加企业存款或货币市场投资。 2、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国家的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缓慢而低效的,但也是深远的。 其一,国家预算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可以对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产生影响,财政的投资力度和投资方向直接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家预算

的重点支出项目的行业的发展前景较之一般行业更具有优势,在企业内部的表现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在证券市场的表现就是该公司的股票一般会上涨并伴随着大成交量。另外,财政赤字还具有扩张社会总需求的功能,可以让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相对充裕,促进证券市场的繁荣发展。 其二,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税收制度可以调节和制约企业间的负税水平,税收还可以根据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同对象设置税种或在同一税种中实行差别税率。税收主要通过两方面影响证券市场,企业和消费者。如果一国的税负增加,将会影响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影响居民的投资热情,进而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如果一国的税负减少,直接引起证券市场价格上涨增加投资需求和消费支出又会拉动社会总需求,而总需求增加又反过来刺激投资需求,从而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利润;利润增加,又将刺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利润总额,从而促进股票价格上涨。 其三,国债是国家按照有偿信用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也是实行政府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债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政府通过发行国债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另外,国债的发行对证券市场资金的流向格局也有较大的影响。国债是证券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券种,国债发行规模的缩减使市场供给量减少,从而对证券市场原有的供求平衡发生影响,导致更多的资金转向股票,推动证券市场上扬。 其四,财政补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通过对发行债券、股票公司的影响来实现。财政补贴是公司实现扭亏的捷径从而影响该公司的股票,再者财政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社会总需求和刺激供给的增加使整个证券市场的总体水平

浅谈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和利润的影响

浅谈“营改增” 对企业税负和营业利润的影响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的热点“营改增”的背景和原因的认识,分析了税制改革后对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影响和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认清了营改增对各行业的税负的不平衡影响。【关键词】营改增重复征税税负分析利润影响 一、“营改增”的背景及原因 如何减税为企业减负,如何促进企业的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成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难题之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11月16口,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经国务院同意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等文件,自2012年1月1口起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可以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主要是由于营业税的缺点和增值税的优点决定的。营业税存在着重复征税和累计税负、阻碍服务业发展、切断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和征收管理困难等缺点,这也是营改增的主要原因。 二、营改增后税负分析 1.对小规模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分析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由于小规模纳税人是按不含税销售额依3%的征收率计算征收增值税,因此,对小规模纳税人而言,其税收负担是增加还是减少,关键看增值税的征收率与原来课征营业税时的税率

谁高谁低。除了交通运输业为3%,其他6个服务业的营业税率均为5%,高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因此,即使不考虑价外税因素,其他6个服务业的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负担都会比原来课征营业税时的营业税负担要低。虽然交通运输业的营业税率和实行增值税后的征收率都为3%,但增值税是价外税,征收增值税后,运输业的销售额要换算成不含税销售额,即要从其销售额中剔除增值税后作为计征依据,因此,交通运输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负担也要比课征营业税时低。也就是说,“1+6”行业改征增值税后,其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很明显,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此次“营改增”是个极好消息,为企业降低了税负,增加小规模纳税人的生存机会。 2.对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分析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分别适用11%和6%两档税率,如果一般纳税人没有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的话,由于这两档税率均高于原来征收营业税时的税率,因此,其税收负担明显增加。假设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销售额分别为X 和Y,则改革前,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缴纳的营业税分别为5%X 和3%Y。改革后,缴纳的增值税分别为5.66%X[公式:X/(1+6%)×6%]和9.91%Y[公式:Y/(1+11%)×11%],税收负担分别增加13.2%和230.33%。 但是,通常纳税人都有外购项目,其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包括外购的机器设备、水费和电费所含的进项税额等,因此,营业税改征增值

文献综述---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调查研究知识讲解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要求:新课改的全面推行,特别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施新课改的基本途径在课堂,课堂是个微观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中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化社会的逐步生成,迫切需要教育改变原有的形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新课标是新的教学观念向传统教学的挑战。由于人才需求的不同,使人们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和研究日益活跃起来。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如引导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小学课堂教学互动的调查研究就刻不容缓。 二、课堂互动教学的概念 互动理论的创始人当说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米(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而将互动论真正合理利用于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当属布列克里局(Blackledge,D)等人的师生互动模式研究。他们运用自我概念、认识、解释、磋商等,对课堂中师生互动何时发生、师生在互动中的角色与地位等给予了较好的解释。 课堂互动教学是在课堂情境下,发生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对话及其相关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体现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极大潜力与作用。 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教学,他是机遇对教与学关系的审视和思考。互动教学的具体情景可能发生在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游戏、生活和交往中。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三、国外关于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 在西方教育社会学中,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速度很快,在互动类型的分析方面呈现出不同学科的学者以多学科方法相结合研究的特点,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 1.艾雪黎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 英国学者艾雪黎(B.J.Ashley)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 2.利比特与怀特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 利比特与怀特(R.Lippitt & R.K.White)等人把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行为分成三类: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由于互动行为的依赖性特征,相对于教师行为的不同,学生的行为也表现出差异性,由此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教师命令式,师生协商式,师生互不干涉式。 四、国内关于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 适应国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国内学者对师生课堂互动行为从教育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工程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吴康宁等人从互动主体角度提出的类型 吴康宁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行为种类繁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1)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划分为三种类型: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师组互动。在我国目前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类型中,师班互动和师个互动是主要形式。 (2)根据师生行为属性划分为三种类型: A、控制—服从型 B、控制—反控制性 C、相互磋商型

促进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促进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以赣州稀土产业为例 江西省国税局课题组 摘要:我国稀土产业大而不强,在中国乃至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赣州稀土产业亦受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相关产品研发核心技术缺乏、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国家现行有关稀土产业的税收政策措施不利等问题长期困扰,严重制约了赣州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要促进赣州乃至全国稀土产业做大做强,国家应该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坚持国内与国外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快稀土行业整合,优化稀土产业结构,加强稀土资源储备,严厉打击稀土行业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减轻稀土行业负担,控制稀土源头开采和低附加值的稀土初级原料出口,保护国家稀缺战略资源和环境,提高稀土应用技术水平,保障我国稀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上,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和稀土产业企业所得税政策,调整稀土资源税制度,实施稀土资源“费改税”,并强化稀土专用发票信息分析利用。 关键词:稀土税收政策建议赣州 稀土被誉为“工业黄金”,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2011年,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占

世界稀土总产量的90%以上。尽管近年国外加大开采力度,并且加快稀土废料再生利用,但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撼动中国产量老大的地位。然而,我国稀土产业大而不强,一方面出口遭遇欧美投诉,另一方面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相关产品研发核心技术缺乏等问题长期困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税收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如何完善税收政策措施助力稀土产业解困和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在中国乃至世界稀土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赣州 稀土产业为例进行研究,并提出若干促进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赣州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据了解,在全世界已探明的稀土储量中,美国的稀土储量至少有1300万吨,约占世界储量的13.13 %; 以俄罗斯为中心的独联体稀土储量有1900万吨,约占19.19 %; 澳大利亚约占5.46 %;其他国家约占25%;中国稀土储量为3600 万吨,约占36.36 %。①中国的稀土分北方稀土和南方稀土,北方稀土以包头的白云鄂博矿为代表,以轻稀土为主,主要成分是镧、铈、镨、钕四种元素;南方稀土在江西(主要是赣州)、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省均有分布,以中重稀 ①杨斌清、张贤平:《世界稀土生产与消费结构分析》,《稀土》2014年2月第35卷第1期

股票市场的形成与意义

一:股票的产生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即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为了融资,他们发行股票,不过不是现代意义的股票。人们来到公司的办公室,在本子上记下自己借出了钱,公司承诺对这些股票分红,这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筹集资金的方法。 二:证券交易所的产生: 东印度公司没有付任何的利息,因为投资者喜欢把钱投到造船、造房子,以及在亚洲建立一个贸易王国上面。做完这些,十年后,公司第一次给股东派发了红利。连续十年不给股东们分红利。这样的经营方式为什么能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这是因为:荷兰人同时还创造了一种新的资本流转体制。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愿意,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可以随时通过股票交易所,将自己手中的股票变成现金。1608年,荷兰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个证券交易所,即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三、美国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 在18世纪中期,美国一开始都没有股票交易所,实际上是大家坐在咖啡馆里交易股票,甚至在树底下,大家围成一个圈,互相了解怎么转让股权,还有所谓的在街边台阶上,大家站着互相交流。 1、纽约交易所 1817年纽约交易所诞生,这个阶段中,交易所仍然是私人俱乐部的形式。新的会员要加入,只要3个老会员反对,新会员就不能得到批准,所以它具有封闭性和自我保护性,这样,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纽约交易所的交易量比场外交易少许多,尽管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2、道琼斯指数 1896年的时候,道琼斯指数诞生。第一天是40个点。后面资本市场的标准化和不断改善跟标准化指数的推出联系密切。同年是在纽约州率先立法通过注册会计法案,就是上市公司一定要用注册会计师通过财务审计。这个时期交易所的交易量才超过了场外交易。 3、纳斯达克

中国证券市场如何进行有效监管

中国证券市场如何进行有效监管? 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公司己成为证券市场上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证券业在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集中等各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论述了如何对证券市场进行适度监管,以保证我国证券业的健康发展。 证券市场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及市场失灵的问题决定了在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情况下,证券公司容易出现经营者利用自身了解证券市场行情的优势和代理客户的便利,挪用客户资金、操纵市场、违规谋利,损害股东和广大投资者利益危险。加之金融系统风险传递性的存在,这些风险一旦得不到有效控制,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引发全局性、系统性的金融危机,殃及整个经济生活,甚至导致整个国家经济秩序混乱与政治危机。因而,对证券业进行适度监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证券业行业组织自律监管职能缺位。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等是中国主要的证券行业组织,是最值得重视的证券市场监管层面。然而,多年来行业组织的自律监管作用的发挥不尽如人意。 第一,证券业协会的行政色彩浓厚。这表现在其主要职位一般都由证监会官员兼任,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中国的证券业协会通常被看作是政府性机构,实行的自律管理也经常被理解成行政监管的延伸。而且证券业协会的权限不够明晰,尤其是在与证监会的监管分上不明确,这种监管权力边界不够清晰的情形,容易造成监管的缺位或越位。 第二,证券业协会的组织体系缺乏统一性、协调性。各地方证券业协会从机构设

置、人员组成到内部管理各有差异,不利于集中、统一的证券市场自律管理,这大大增加了上市公司和证券经营机构的经营成本。 第三,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主体作用未得到足够重视。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行业的自律性监管组织,同中国证监会和地方证券监管部门一起,构成了中国的证券监管体系。证券交易所处于证券监管的第一线,承担着不可替代的监管责任,是证券监管的基础。但证券交易所作为自律监管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2、监管机构对市场的直接控制较多。中国证监会是法定的证券监管机构,经历了从地方到中央,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政府集中监管具有体现监管权威、防止相互扯皮的作用。但是,由于在证券市场创设之初就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政府集中监管往往体现为监管机构对市场进行全面而直接的控制。关于证券发行与上市的联动机制就是一个例证。事实上,证券市场确实存在政府监管所不能够及的“死角”,政府监管不能解决所有的市场问题。自律组织及市场参与主体始终置身于市场之中,在监管者监督下的行业自律往往更具有效率。另外,在证券发行中,实质审核、证券承销的通道制度等方面都还存在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的过度干预。审批制转变为核准制之后,同样执行实质性审查,监管机构“内部掌握”的发行标准仍然存在。这些都是政府对市场的直接控制。 二、如何完善我国证券市场适度监管 目前在中国,由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中的行政权力惯性的存在,提倡“适度”的监管是必要的。所谓“适度”,即指对证券的监管执法不是也不应是管制。适度监管原则要求证券监管者应当遵循证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监管行为不能干涉市场主体的自主权,而要通过制度和规则使证券业稳健经营。只有当出现严重问题时,才对其采取某些强制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证券市场的适度

“营改增”对于企业影响利弊分析

“营改增”对于企业影响利弊分析 摘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已被确定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税制改革的重头戏和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实施“营改增”,可以通过增值税具有的抵扣机制避免重复征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但由于这项重大税制改革将可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多意想不到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实施这一税制改革时,应全面评估“营改增”对其的利弊影响。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利弊 一、“营改增”对企业有利影响的分析 “营改增”试点改革实施至今已将近两年。当前,我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完善税制的关键时刻,“营改增”改革对企业的影响无疑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1.“营改增”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受“营改增”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主辅分离、专业化协作的方式,重新寻找产业链的定位。武汉工贸有限公司是湖北省地方家电连锁企业,“营改增”之后,该公司于2013年9月底成立独立的物流子公司,通过主辅业分离进一步扩展市场。通过对外提供服务后,该公司增值税抵扣范围更大,营利前景更广阔。 除了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营改增”对于整个行业的细化、升级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往业务环节越多税负越重,“营改增”消除了重复征税。企业从以前不得不外包,到主动寻求外包。以IT行业为例,“营改增”后IT行业更加集群化,从市场测算情况来看,“营改增”后不少IT软件企业的外包比例达到20%以上。这样既能提高收益水平,也给小公司发展壮大的空间,有利于整个行业集群化发展。

“营改增”后,由于企业外购的设备和服务都可以允许抵扣,而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允许抵扣更是吸引企业加大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力度。网易公司财务总监刘正俊介绍说,从2012年底实施“营改增”以后,网易公司加大对增值税抵扣链条上相关固定资产和服务的采购。从8月份的增值税申报情况来看,该公司固定资产进项所抵扣的税额就达到了218万元,这说明公司在8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1500万元。此外,2013年上半年,浙江有代表性的试点企业普遍加大了对固定资产设备的投入,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分别达到6980万元、3402万元、3390万元。 “营改增”从制度上促进了试点纳税人加速设备的更新与改造,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2.“营改增”有利于部分企业减轻税负 无论是试点行业和企业、还是购买服务的制造业,其税负都由此而减轻。以上海市为例,通过一年“营改增”的试点,2012年,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累计减轻有关企业税负高达170余亿元,且服务业减税效果最为明显,实现10%以上的增长。同样,“营改增”后,青岛市一些交通运输企业、电视广告企业税负有较为明显的减轻。经测算,青岛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将减税2000万元,青岛广播电视台预计年税负降低14.3%,对当地服务业和制造业形成互动良性循环起到积极作用,也为促进青岛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 具体就统计数据而言,2013年9月-10月两个月时间里,青岛市增值税纳税人整体减税已达2.45亿元。其中,“营改增”效果明显,试点纳税人减税1.29亿元,减税幅度为 22.2%;非试点一般纳税人则增加抵扣1.16亿元。此外,多数试点纳税人税负均有所下降。试点的一般纳税人中,4037户税负减轻,占一般纳税人的37.7%,减少税额2.25亿元;不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论文_毕业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变动因素的研究 1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2012年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的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投资”(如购买理财、股票、基金等)分别占31.5%,34.5%,26.0%;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分别占36.0%,30.5%,35.5%;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分别占32.5%,35.5%,38.5%。由此看出,投资与消费起伏跌宕,而储蓄存款一如往日的呈上升趋势。尽管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居民储蓄形式趋于多样化,但银行存款依然是储蓄的绝对主体部分。我国居民存款储蓄率比较高,这与我国的特殊国情有一定的联系,考虑到住房,未来子女教育,养老,医疗,和不确定性支出。然而高额储蓄扮演了双刃剑的角色,它虽然曾经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重要保障,但现在又成为国内投资消费的软肋,甚至成为了外部经济失衡的症结。 高储蓄导致国民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国内消费持续疲软。受市场化水平和金融发达程度的制约,居民高储蓄存款成为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阻力之一,使居民部门这一原本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一方面,中国居民的投资渠道狭窄,难以通过财富效应来增加消费支出,强烈的谨慎性储蓄动机导致银行体系储蓄压力长期存在。另一方面,大量沉淀在银行体系的居民储蓄存款未能通过投融资渠道顺利地流向资金需求方,社会投资资金的需求缺口无法得到填补,造成资金利用率低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关键所在,这要调整城市居民的储蓄形式,来减少银行储蓄的规模。鉴于中国居民银行储蓄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研究其决定因素十分必要。 1.1.2研究意义 学术界对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更多地是以资产价格与消费的财富效应 为理论基础,所选取的对象及研究的因素不相同,导致得出的结论存在不确定性。消费理论及实证技术的最新发展还是给中国问题的研究带来了巨大的空间,本文作此选题是为了从居民银行储蓄的角度来窥探中国高储蓄问题,并尝试将理论研究向前推进。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问题及其完善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问题及其完善 证券市场监管是证券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我国的证券监管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产生发展而不断发展演变,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形成了目前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但现有的监管体制中还存在着部分环节存在缺陷、法律制度滞后、行政干预过多、自律功能未充分发挥等问题,需要通过不断转变监管理念,健全法律制度,明确监管目的和范围,规范完善政府监管手段,加强证券监管自律等途径,健全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以保证证券监管职能的充分发挥,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平稳运行。 标签:证券市场;监管;完善 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发展历程 证券市场监管又称证券监管,是监管主体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严格规制证券市场主体及证券发行、上市、交易等活动,从而纠正市场失灵导致的证券产品和证券服务价格扭曲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本配置效率下降,提高证券市场透明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所采取的所有活动和过程。证券监管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和促进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证券监管一般由民间自律和政府监管两部分组成。民间自律监管同非官方的机构根据机构成员普遍认可的行为准则对行业内部的行为自我约束和管理而政府监管是指政府机构对证券市场主体及市场活动的管理与监督。纵观我国证券监管的发展历程,可将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这是我国证券监管的初始萌芽阶段。1990年、1991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设立,两地部分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股票公开发行和上市交易试点。1992年少数上海、深圳以外的股份公司到两家交易所上市。这一阶段证券市场的监管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司负责,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等其他政府机构参与管理,主要进行宏观层面的协调与指导。上海、深圳的地方政府则是证券监管的直接主体,两地政府分别建立起地方的证券监管机构,制定了一些关于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交易的地方性法规,我国以地方监管为主的证券监管体制初步建立,但始终处于落实于证券市场规模发展的状态。 第二阶段是1992年10月至1998年8月,这是我国证券监管的探索阶段。在总结沪深两地区域性证券市场试点及地方监管模式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股票发行和上市试点,证券市场由区域性市场逐步转变为全国性市场。1992年10月,国务院决定设立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承担对全国证券市场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标志着全国性证券监管机构的正式设立。同时,经证监会授权,部分省(市)成立了专门的证券监管机构,在证监会授权的范围内履行相应监管职能。我国以证券委、各部委、地方政府等主体共同参与证券监管为特征的多部门证券监管组织系统初步建立。在此阶段,我国的证券市场在探索中发展,市场监管体系发育仍不成熟,监管效率也不高。

宏观经济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南京邮电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室开放项目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项目名称: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学生人数:30(计划指导30)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王青 评定等级: 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015年11月22日

前言 此次社会调查主要包括通过网络以及文献调查法收集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经济政策、证券市场发行数据以及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信息,对照相关的证券市场走势,分析其内在联系,检验宏观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政策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其种类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具体而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这将会直接增加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而推动股价的上涨。——扩大财政支出,加大财政赤字。这将会直接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提高产出水平,改善经营业绩;同时还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使其投资和消费能力增强,进一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此时上市公司的股价也趋于上涨。 ——减少国债发行(或回购部分短期国债)。国债发行规模缩减,使市场供给量减少,将导致更多的资金转向股票,推动上市公司股价的上涨。 ——增加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往往使财政支出扩大,扩大社会总需求、刺激供给增加,从而改善企业经营业绩,推动股价上扬。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社会的总需求,将刺激经济发展,而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则在于调控经济过热,对上市公司及其股价的影响与扩张性财政政策所产生的效果相反。 货币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其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货币政策的工具可以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中央银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小需求。反之,央行将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手段以增加需求。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央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率,改变货币乘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最终影响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如果

营改增对工业企业的影响

为了适应新时代下产业结构发展对流转税的征收影响,我国于2012年首先在上海开始试点“营改增”的变革。随着“营改增”的推广和实施,2014年6月,“营改增”正式进入到电信行业中去。这一变革对电信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流转税种的变化带来了以往的会计核算的变化,行业内的管理也面临巨大挑战;另一方面,税种的改变,需要电信业做出调整来适应这种变化,例如对资源的分配管理等。目前,“营改增”对电信业的实施已经四年,从整体上看在逐步地推广发展中,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营改增”对电信业的影响,以期望能够为电信行业全面实施“营改增”提供帮助。 一、电信业“营改增”概述 (一)“营改增”的内涵 (1)营业税和增值税。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征收率在20%以内,不同行业在税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营业税的征收范围比较广,涉及应税劳务、无形资产及不动产三大类,税率低易计算。营业税收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构成了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增值税是对商品(含应税劳务和应税服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増值额进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征税范围主要包括为销售和进口的货物提供的应税劳务(指修理修配劳务)以及提供的应税服务(“营改增”新增)。1994年,我国出台增值税相关法律法规,从而奠定了增值税在我国纳税的地位。“营改增”的实施,又进一步地促进了我国税制的改革和发展。(2)电信业“营改增”内涵。“营改增”,简单地说就是对以往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征增值税,而不对课税商品和服务进行区别对待。2014年6月,“营改增”正式进入到电信行业领域。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是我国三大电信企业,本文主要以中国联通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二)电信行业“营改增”相关政策 自2014年至今,我国对电信业“营改增”基本上实现了全方面改革。主要是对电信业应纳税内容的调整,对缴纳营业税的内容全部改征增值税,对涉及以营业税和增值税为纳税基础的税种同步调整。此外,“营改增”以后对混合销售行为做了重新地解释,进而影响到电信业的计税方法发生了改变。具体如下:(1)“营改增”把电信行业分为了基础电信业和增值电信业,“营改增”之前,通信业所适用的营业税率为 3%,而“营改增”之后,对基础电信实施10%的征收率,而增值电信实施6%的征收率。(2)现代服务业务,在实施“营改增”之前按照3%征收营业税,而实施“营改增”之后,则按照6%征收增值税。(3)对一些零售终端和促销业务,在“营改增”之前,按照3%征收营业税,并作为混合销售行为处理,而在实施了“营改增”之后,则区分对待:①提供电信业服

论着综述调查研究

论著 “开心营”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金依群,李玲(1) 8所医学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研究生能力期望现状调查……唐小璐,牟绍玉(4) 医护人员对ALL患儿化疗期疲乏症状的体验调查……卜秀青,周雪贞,刘悦新,等(7) STEMI护理工作流程图在急诊PCI术患者中的应用……姜玫,吕明,段元秀,等(10) 中医情志护理路径干预对中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冯凤,李平,牟善芳,等(13) 希望理论在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王伟,陈爱民,张玉梅(15)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李丽,豆桂军(18) 心理护理干预联合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乔霞,钱志梅,李谦(21)集体偏瘫康复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蒋芙蓉,李国民,冯芳(23) 苏州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刘琳,顾洁(26) 针对性康复训练在脑卒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黄小琼,曾秋萍,段鸿露(29)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技能应用现状调查分析……薛冬群,刘月仙,王秋琴,等(32) 护理门诊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汪必会(35) 心理干预在尘肺患者中的应用……贾秀云(37)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影响的Meta分析……仲金丹(40) 膏方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腹泻30例疗效观察及护理……盛英丽(44) 中医辨证护理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郑艺(46) 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在手足口病救治中的作用……杨红梅,李亚红,罗娟荣,等(48) 护理干预对低视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张海平,谭伙连,吴伟霞,等(50)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的影响……刘庆梅(52) 综述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进展……黄莉(54) 无线移动信息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展……袁修银,任俊翠,孙瑛(57) PICC拔管困难的相关因素及应对策略护理现状……梁敏,何金爱(58) “211”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杨庆爱,王若维,李风燕,等(61) 调查研究 南通市7所养老机构抑郁状况调查分析……顾桐语,宋红玲,陈志红,等(63) PICC置管患者携管期间自我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董惠娟,商丽艳,徐晓婉,等(65) 外科住院患者参与护理安全管理需求现状调查……闫燕,邵院玲,张青青(67)

农业产业化中的税收政策研究

农业产业化中的税收政策研究

————————————————————————————————作者:————————————————————————————————日期:

农业产业化中的税收政策研究-会计 农业产业化中的税收政策研究 田莉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农业的产业化中,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税收政策的措施,以期其能够在农业的产业化中发挥出应有作用。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研究;税收政策 一、农业产业化的税收政策问题分析 财政税收的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里最重要的一个经济杠杆,且在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化中税收政策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现行的税收政策不益于农产品的深加工 在我国农业的产业化中,现行的税收政策涉及到的主要是养殖、种植等初级农业生产的方面,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极为不利,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的问题是增值税的税率比较高,减税的范围界定的不够科学、税收的优惠政策不平等且比较单一等。另一方面是农业企业购进的农副产品在进项税的抵扣上存在问题,抵扣是按照13%交税,而销售是按照17%,对农业企业的竞争不利。 2.税收优惠的范围较窄 农业的产业化主要过程是养(种)殖、收购、初次加工、深层次加工和经营。虽然现行的增值税的优惠政策有利于征免范围的明确,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已逐渐显露出其的弊端。如:在加工的环节,税收的政策普遍倾向于农产品在简单加工后免征的增值税,这样的税收政策对农产品从初加工到深加工的转变极为不利,且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型的转变机制,大大增加了农业企业在税

会计信息在证券市场中的作用

——信息观、计价模型观和计量观西方学者对会计信息在证券市场中的作用所进行的研究集中体现在如何验证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上面,并由此形成了信息观和计价模型观这两大基本理论,并于近几年衍生出了一种新理论,即计量观。本文拟对这三种理论进行初步探讨。一、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理论依据之一:信息观股票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它们具有投资者所希望的某类属性,如代表了对未来股利的要求权。按照通行的财务理论观点,一家公司的股票价格是由其未来的现金流量(即股利)按一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的现值。而会计信息在这其中的作用就是改变投资者对未来股利支付能力的信念,进而改变股票价格,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观。然而,会计信息为何能改变投资者对企业未来股利支付能力的信念,进而改变股票价格呢?一般认为,这可以通过引入以下三个关键性链条来加以说明:(1)未来会计盈余与现行会计盈余链;(2)未来股利与未来会计盈余链;(3)股票价格与未来股利链。首先,是未来会计盈余与现行会计盈余链。会计盈余信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会计信息,也是使用者最关心的信息。当期公布的会计信息中的会计盈余数据直接影响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会计盈余的判断,现行会计盈余是对本期经营成果的反映。由于在现实世界中(不完善或不完全市场),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项及其概率分布,所以我们只有依赖历史资料预测未来。会计盈余虽然是对历史成果的反映,但它提供了预见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基础。会计盈余项目按照可持续性大小可以分为两类:永久性盈余项目和暂时性盈余项目。永久性盈余项目预期可持续下去,因此它不但对当期的会计盈余有影响,亦会影响公司未来的会计盈余。如公司对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造,引入新的管理方式,削减职工人数,成功地降低了公司的管理费用,提高了经营效率。这体现在利润表上就是当期的收入增加,成本降低,利润提高。同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公司取得的这一部分利润会一直持续下去。而暂时性盈余项目只影响当期的会计盈余,但不会影响公司未来的会计盈余。所以,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当期的会计盈余信息来判断哪些是永久性盈余项目,哪些是暂时性盈余项目,从而来确定未来会计盈余的预期值。其次,是未来股利与未来会计盈余链。影响未来股利的因素很多,然而在影响未来股利的众多因素中,未来会计盈余是影响未来股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学者认为,未来会计盈余是未来股利支付能力的指示器。有关经验证据显示,盈余变动和股利变动是相互关联的(Leftwich and Zmijewski,1994)。因此,一般情况下,未来会计盈余与未来股利之间是具有相关性的。最普通也是最简单的假设之一是未来会计盈余与未来股利是通过一个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股利支付比率联结起来的,虽然未来股利与企业所采用的股利支付政策有很大关系,但是不管企业采用何种股利支付政策,未来会计盈余与未来股利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是毋庸置疑的。[!--empirenews.page--] 最后,是股票价格和未来股利链。未来股利与股票价格通过股票计价模型联系起来。按照通行的财务理论观点,一家公司的股票价格是由其未来的现金流量(即股利)按一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的现值。所以,股票价格可以被看成是未来股利预期价值的一个函数。总之,现行会计盈余能影响预期未来会计盈余,未来会计盈余与未来股利相联系,而未来股利又与股票价格相联系。这样,现行会计盈余与股票价格就具有了紧密的联系。同样,现行会计盈余的变动能影响未来会计盈余的预期,未来会计盈余与未来股利相联系,而未来股利又与股票价格相联系。这样,现行会计盈余的变动与股票价格的变动就具有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信息观下,对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验证均是围绕着会计信息特别是会计盈余信息的发布或变动在何种程度上会导致股价也发生同方向变动而展开的。二、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理论依据之二:计价模型观在信息观下,人们探讨的仅仅是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相关程度,不考虑市场是怎样把信息转换到股价中去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股票价格的形成是一个黑匣子。与此同时,信息观有一个重要假设,那就是市场对股票的定价是有效的,即股票价格反映了公司的经济价值。在信息观产生之后的数十年中,该理论在证券市场研究中一直占据主导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