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细胞株中侧群细胞的检测和分选

血液肿瘤细胞株中侧群细胞的检测和分选
血液肿瘤细胞株中侧群细胞的检测和分选

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与五分类区别

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与 五分类区别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与五分类区别 血液细胞分析仪又名血细胞分析仪,目前市场上的血细胞分析仪主要分为全自动的和半自动的仪器。随着该仪器成为医院临床检验的必备仪器以及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也从三分群转向五分群,从二维空间转向三维空间,对于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与五分类仪器有何区别呢? 1、仪器检测原理的区别 三分类的仪器大都采用电阻抗检测技术,由信号发生器、放大器、甄别器、阀值调节器、检测计数系统和自动补偿装置组成;五分类的产品大都采用光散射检测技术,主要由激光源(多采用氩离子激光器,以提供单色光)、检测区(主要由鞘流形式的装置构成,以保证细胞混悬液在检测液流中形成单个排列的细胞流)、检测器(散射光检测器系光电二极管,用以收集激光照射细胞后产生的散射光信号;荧光检测器系光电倍增管,用以接受激光照射荧光染色后细胞产生的荧光信号)。 2、白细胞分类方法的区别 三分类产品是将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五分类的仪器则是将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中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 3、适用客户的区别 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主要适用于三甲以下的医院、妇幼保健院、诊所以及社区服务中心等,价格相对要便宜很多;而五分类的产品主要用于三甲以上的医院,价格以及试剂方面要贵很多。 随着当前临床检测的需要,各种血液细胞分析仪不断涌现,小编个人认为产品没有好坏之分,主要是选择合适自己的,客户可根据临床检测样本量的多少以及检测标准来选择

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与五分类区别

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与五分类区别 血液细胞分析仪又名血细胞分析仪,目前市场上的血细胞分析仪主要分为全自动的和半自动的仪器。随着该仪器成为医院临床检验的必备仪器以及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品也从三分群转向五分群,从二维空间转向三维空间,对于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与五分类仪器有何区别呢? 1、仪器检测原理的区别 三分类的仪器大都采用电阻抗检测技术,由信号发生器、放大器、甄别器、阀值调节器、检测计数系统和自动补偿装置组成;五分类的产品大都采用光散射检测技术,主要由激光源(多采用氩离子激光器,以提供单色光)、检测区(主要由鞘流形式的装置构成,以保证细胞混悬液在检测液流中形成单个排列的细胞流)、检测器(散射光检测器系光电二极管,用以收集激光照射细胞后产生的散射光信号;荧光检测器系光电倍增管,用以接受激光照射荧光染色后细胞产生的荧光信号)。 2、白细胞分类方法的区别 三分类产品是将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五分类的仪器则是将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中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 3、适用客户的区别 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主要适用于三甲以下的医院、妇幼保健院、诊所以及社区服务中心等,价格相对要便宜很多;而五分类的产品主要用于三甲以上的医院,价格以及试剂方面要贵很多。 随着当前临床检测的需要,各种血液细胞分析仪不断涌现,小编个人认为产品没有好坏之分,主要是选择合适自己的,客户可根据临床检测样本量的多少以及检测标准来选择购买三分类的还是五分类的产品。现在临床应用而言,三分类的仪器应用更为广泛,目前汉方的血液细胞分析仪均采用三分类的仪器,无论是在价格上、操作方法上,还是在检测结果上都不亚于五分类仪器。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是: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的能力,是机体对抗入侵病菌,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的最重要的防卫系统。当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时,机体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性,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并能对

抗组织胺等致炎因子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中有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与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抗原-抗体反应时释放出来。在人体的正常粪便中偶尔能见到少许白细胞,所以粪便检查中白细胞的多少可以作为肠道是否有炎症的一种依据,无颗粒白细胞无细胞质颗粒,但有圆形细胞核,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

的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 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成年人白细胞数为每立方毫米5000~9000单位,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50~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占0.005~0.01,单核细胞占0.03~0.08,淋巴细胞占0.20~0.40。幼儿血液中白细胞数高于成年人。不同生理状态(如妊娠期)会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变化。有炎症时,血中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加。各类白细胞的防御保护作用各不相同。 瑞氏染色外周血五种白细胞形态特征:细胞类型大小(μm)外形细胞核细胞质功能核形染色质着色颗粒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0~15 圆形弯曲呈腊肠样,两端钝圆深紫红色粗糙淡橘红色量多,细小,均匀布满胞质,浅紫红

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技术参数及规格要求

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技术参数及规格要求 1、测试参数:不少于31项,可提供23项基本参数WBC、LYMPH%、LYMPH#、NEUT%、NEUT#、 MONO%、MONO#、EO%、EO#、BASO%、BASO#、RBC、HGB、HCT、MCV、MCH、MCHC、RDW-CV、RDW-SD、PLT、PDW、MPV、PCT及四项研究参数ALY%、ALY#、LIC%、LIC%(异淋和巨大未成熟细胞检测)和WBC/BASO散点图、4DIFF散点图、RBC直方图、PLT直方图。 △2、测量原理:WBC五分类双通道检测,采用半导体激光散射、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无氰溶血剂测HGB。 △3、操作软件:全中文操作,无需外配电脑主机即可实现中文输入。 △4、样本模式:静脉全血、预稀释末梢血;样本量:静脉全血≤200ul,预稀释末梢血≤40ul 。△5、测试速度:不少于80样本/小时;配自动进样器,每次可装载40份标本以上。 △6、工作模式:全自动进样和手动进样兼备,并配有内置稀释器,末梢血预稀释模式无需手工加入稀释液,可用预稀释末梢血模式实现WBC五分类,并有急诊样本优先检测功能。 △7、分析模式:全血CBC模式,全血CBC+5DIFF模式;预稀释末梢血CBC,预稀释末梢血CBC+5DIFF模式。 △8、显示屏:彩色大屏幕TFT全中文触摸屏。 △9、资料储存:不外接电脑,主机可储存不少于40000份的样本完整结果,包括所有中文信息和全部散点图及直方图。 10、定量系统才有陶瓷分血阀装置,并且具备分血阀自动维护程序。 11、试剂:可提供原厂配套试剂,具备试剂预加温功能。 12、数据输出:具备USB接口和网络接口,可支持USB接口打印机、支持101标准键盘、 支持外接条码扫描仪,具备联网功能,可支持激光、喷墨、针式等多种打印机。 13、报告单格式:测量结果必须中文打印,多种报告格式可选。 △14、售后服务:本省有仪器厂家设立的售后服务中心和零配件中心,并有多名专业维修工程师提供服务,实现365天24小时全天候售后服务。 15、运行环境:电压:宽电源设计(100-240V),湿度:10%-90%,温度:10℃-40℃。 注:带“△”为重要技术参数。

血细胞分析仪发展史

血细胞分析仪50年的发展历史和展望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张时民 1590 年荷兰人米德尔堡和詹森设计制造了最原始的显微镜(图1),1610 年伽利略使用望远镜观察小的物体并将其放大,后来被列文霍 克改进成为原始的显微镜。1658 年意大利人马尔皮基应用最 原始的显微镜首先观察到了红细胞,他是第一个见到红细胞 的人,开始进行红细胞计数则是200 年后的事情了。而设计 并生产出第一台血细胞计数仪则又过了近100 年。 自从发明了显微镜以后,人们从微观世界中了解和观察到 了血液的组成,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分别将它们称为红细胞和 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以后的研究中,人们发现许多疾病的发 生和发展与血液中的细胞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依据对 疾病诊断的需求,人们开始寻求对血液中细胞的数量进行计数。1852 年就有人开始设计对红细胞的计数办法,1855 年发明了用于计数血细胞的计数板,目前仍然使用的改良Neubauer 计数板就是应用最为广泛和持续时间最为长久的 经典一种,虽然各种类型的血细胞计数仪已在广泛使用,但血细胞计数板法仍然是最为可靠和最为经典的计数技术,它不仅适用于血细胞计数,还可用于其他细胞、动物血细胞、微小粒子及需要在显微镜下计数的各种样品,因此计数板仍然是检验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是不应该忘记和放弃的手段。 随着对血细胞计数和分析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血细胞计数的方法进行改进,实现自动化、高速度、准确性、标准化和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的血液细胞分析技术与50 年前的发明虽然有着本质上的相同或相似,但已经有了显著的飞跃。作者力图通过有限的资料对细胞计数和分析技术的发展进程进行回顾,并对最新的进展进行介绍和展望,期望对关注这一领域和从事血细胞分析工作的同行有所帮助。 一、血细胞计数仪的发展历史 谈到血细胞计数仪的发展史,在这个领域首开先河的人是1912 年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一个小城的人Wallance H. Coulter (图2a,b),他年青时对电子学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 一、什么是循环肿瘤细胞(CTC)?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各类肿瘤细胞的统称,因自发或诊疗操作从实体瘤病灶(原发灶、转移灶)脱落,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 CTC非常稀少,每毫升血液中109血细胞只有几个CTC。大部分CTC在进入外周血后会发生凋亡或被吞噬,少数能够逃逸并发展成为转移灶,增加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 二、肿瘤的发生及检测诊断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2011年我国新增癌症病例约337万例,比2010年增加28万例——这相当于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情势似乎仍未到达峰顶,未来可能还会不断增加。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nmel 癌症中心的Bert-Vogelstein 等专家在2013年3月份的一篇综述文章中写道:在今年将死于癌症的一百万人里,绝大部分是因为他们的癌症没有在发生、发展的前90%的时间内被发现。因此,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它只是被突然发现,并非是突然发生的。我们需要尽可能早的发现它,从而提高治愈率。 伴随肿瘤的发生过程,肿瘤细胞的大小也随之增大。传统方法诊断出癌症的时候,大部分已经是晚期。晚期癌症的治愈率极低,其五年生存率也很低。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早期到中期之间是最佳治疗期,因此,如果在早期就可以发现肿瘤的存在,必然可以提高治愈率。临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发表的荟萃分析(Meta-analysis)证实CTC

在乳腺癌预测中的价值,结果表明早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是一个稳定的预测和预后工具。 如果将肿瘤易感性基因检测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完美结合,那么能够将肿瘤的早期发现率提高数倍。肿瘤易感性检测是对未来可能患有癌症的一种风险预测。如果风险等级高,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外,还可以定期做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即CTC检测,而且检查频率可以适当增加,每2-3个月检查一次,从而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 三、CTC 检测临床意义有哪些? CTC 检查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体外早期诊断,血液中肿瘤在1mm时,即可检出CTC,抓住最佳治疗期;另外还可以进行预后判断,根据治疗前后CTC个数判断预后与存活时间,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此外,还有肿瘤复发检测、耐药性检测、化疗药物的疗效评价以及新药的研发等。 四、哪些人需要做CTC检测? 1. 普通健康人:通过检查血液中是否存在循环肿瘤细胞来早期检测肿瘤的发生,建议每年检测一次,以期在肿瘤萌芽阶段就能检测到,从而保证早期治愈率。 2. 肿瘤易感人群:有癌症家族史人群,患有HPV阳性、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人群,长期吸烟者,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者,生活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的亚健康人群,以及基因检测肿瘤易感性风险等级高者,建议每3个月或者半年检测一次。 3. 癌症患者:已经确诊的癌症患者,通过CTC计数,用于预后判断、疗效评价、复发检测等;通过CTC单细胞基因组分析,选择精准治疗方案,实现真正的液体活检。

白细胞

白细胞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白细胞 英文名称: 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leucocyte 定义1: 淋巴细胞、多形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总称。 所属学科: 免疫学(一级学科) ;免疫系统(二级学科) ;免疫细胞(三级学科) 定义2: 血液中除红细胞和血小板外的各种血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多形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所属学科: 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 ;总论(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白细胞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目录[隐藏] 医学术语 白细胞的观察 白细胞的分类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数量的提高 医学术语 白细胞的观察 白细胞的分类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数量的提高 [编辑本段] 医学术语 【白细胞】 leucocyte 简称WBC(white blood cell) 补充介绍:(本资料为非专业资料,适合非专业人员阅读) 1单位:个/升(个/L) 2正常值范围:(单位为*10^9个/L) (1)成人为4.0到10.0 (2)新生儿为15到20 (3)6个月到2岁为11到12 (4)4到14岁为8 3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病毒感染;免疫系统衰弱;放化疗的影响。[编辑本段] 白细胞的观察 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直径在7~20μm之间。正常人 白细胞计数在4000~10000个/mm3范围内,平均为7000个/mm3。血涂片中白细胞,经复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可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 白细胞观察实验:慢慢移动血片,观察各种白细胞,白细胞数目虽然少,寻找较困难,但胞体大、细胞核明显,极易与红细胞区别开。 白细胞描述:数目少,胞体大,细胞核明显凸起。[1] [编辑本段]

关于循环肿瘤细胞(CTC)的一些认识

关于循环肿瘤细胞(CTC)的一些认识 摘要:通常把进入人体外周血的肿瘤细胞称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随着人们对循环肿瘤细胞研究的深入,尤其是伴随现代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CTC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可有效地应用于体外早期诊断,化疗药物的快速评估,个体化治疗包括临川筛药、耐药性的检测,肿瘤复发的监测以及肿瘤新药物的开发等。检测CTC 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这一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必将产生新的诊疗手段,从而使肿瘤的治疗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方法;临床意义 早在1896年,Ashworth曾报道1例因癌症死亡的患者外周血中发现了类似肿瘤的细胞,并首次提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的概念[1]。随着人们对循环肿瘤细胞研究的深入,尤其是伴随现代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CTC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1、概述 CTC指自发或因诊疗操作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部分细胞可以通过分泌一种抑制黏附因子表达的物质,增加其运动能力并使之与肿瘤母体脱离。这些脱落的肿瘤细胞再分泌一种蛋白溶解酶,以破坏周边宿主结缔组织并进入脉管系统。诊疗操作也可使肿瘤细胞扩散进入外周血循环。 2、检测方法 2.1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 ICC) 这一检测方法基于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利用单克隆抗体(McAb)与特异的肿瘤标记物结合,并通过酶与底物反应显色来判断肿瘤细胞的存在。检测的肿瘤标志物主要分三类:①上皮细胞角蛋白(CK),如CK19;②上皮细胞膜特异性抗原,如黏蛋白类,包括EMA、HMFG、HEA125等;③肿瘤相关糖蛋白(TAG),如TAG12。1980年,Sloane等首次 采用ICC的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骨髓中的肿瘤细胞。该方法可以进行形态学分析,但是检 测的细胞量少,敏感性只有10-4~10-5(即在1万~10万个单核细胞中发现一个肿瘤细胞),而且许多分化差的肿瘤不能表达目标抗原,而非上皮细胞中细胞角蛋白和上皮细胞抗原亦可能阳性,故特异性不高。Braun等[2]认为由于CTC不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采用CD45-/CK+双标技术可以提高ICC检测的特异性。 2.2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该方法的原理是特异性扩增出肿瘤细胞中因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或染色体重排而产生 的DNA异常。这类基因的改变应满足以下条件:①该基因的突变在待检肿瘤中发生率较高,至少应达50%左右;②基因内发生碱基突变的部位应相对集中,如果过分分散,目前临床 应用有困难。这一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的敏感性约1×10-6左右,比Southern印迹杂交法约提高10 000倍。应用PCR技术检测CTC受到缺乏肿瘤特异性和高表达标记的限制,该方法敏感度高,易出现假阳性,同时由于癌细胞的异质性亦可出现假阴性。目前多应用突变等位基因扩增(mutant allelie specific amplification, MASA)的PCR技术,检测大肠癌和胰 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具有K-ras癌基因突变的肿瘤细胞。 2.3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技术参数要求

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技术参数要求: 1.检测原理:多角度激光散射结合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独立嗜碱性粒细胞检测 通道; 2.*检测项目≥35项; 3.分析模式:CBC,CBC+DIFF; 4.测量模式:全血、预稀释全血、末梢全血; 5.*标本用量:全血模式:CBC≤12ul,CBC+DIFF≤15ul;预稀释全血≤20ul; 6.检测速度:≥60样本/小时; 7.*检测线性范围: WBC:0.00×109/L~400.00×109/L RBC:0.00×1012/L~8.00×1012/L HGB:0 g/L~250g/L PLT:0×109/L~5000×109/L 8.*重复性: WBC≤2.0% RBC≤1.5% HGB≤1.5% MCV≤1.0% PLT≤4.0% 9.*质控品、校准品:有仪器厂家原厂生产并通过省级SFDA注册的校准品、质 控物,保证仪器检测结果准确性,并提供注册证复印件; 10.*溯源性:投标时需提供五分类血细胞原厂生产校准品的国际溯源性检测报告复印件; 11.*配套试剂:有仪器厂家原厂生产并通过SFDA注册/备案的配套试剂,并提供注册证或备案凭证复印件; 12.*试剂种类:仅需两种溶血剂和一种稀释液和一种清洗液,降低使用成本; 13.显示类型:10寸以上彩色液晶显示屏,同屏显示全部参数,便于基层操作人员使用; 14.数据管理:4个USB接口,支持连接U盘、打印机、鼠标、键盘等;

15.质控方式:L-J质控和X-B浮动均值法质控; 16.工作环境:温度:10-30℃,湿度:20%-85%,气压:70kPa-106kPa; 17.中文软件与细胞分析仪同一品牌(或同一厂家),并提供证明材料。 18.*生产厂家具有血液分析标准化实验室(非检测中心),并且获得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标准化实验室认可证书,确保血液分析系统的溯源有效性和检测质量; 19*质评报告:投标设备系列产品参加安徽省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调查,PT评价合格,并提供医院安徽省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调查报告复印件; 20.售后:生产厂家在安徽省境内设有常驻办事处和维修点,并提供证明材料; 21.*售后服务人员:提供5名以上厂家售后服务工程师的本地社保证明(包括:社保卡正反面复印件及在合肥社保局查询截图),真实有效; 22.投标系列产品通过FDA认证。 参数说明: *项为关键项参数,每一*项不符合将导致废标;非*号项参数每三项(含三项)以上将导致废标;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CTC)仪器购买可行性报告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CTC)设备购置 可行性报告 一、制造商基本情况 美国强生(Johnson & Johnson)成立于1886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品多元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品及消费者护理产品公司。1999年全球营业额高达275亿美元。强生在全球60个国家建立了250多家分公司,拥有约11万5千余名员工, 产品销售于175个国家和地区。 强生公司是世界上最具综合性、分布范围最广的卫生保健产品制造商、健康服务提供商,产品畅销于175个国家地区,生产及销售产品涉及护理产品、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材及诊断产品市场等多个领域。 美国强生公司研发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CTC)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立即被运用于肿瘤科研和临床检测,并受到业界好评。二、项目意义 随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肿瘤临床实践以及肿瘤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CTC数目已经被证实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各种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密切相关,CTC已经成为转移性乳腺癌等癌种的一种全新的,独立的预后因子,并被作为一种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而广泛应用于新药开发,癌症机制研究等不同的领域。三、国内外研究 CTC是指存在于外周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其含量非常稀少(1ml血液中可能只能检出1个CTC)。CellSearch系统是目前为止唯一获得FDA批准的可以应用于病人管理的自动化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CTC越来越成为国内外癌症领域研究的热点。2004年,Cristofanilli等完成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治疗前

(基线期)和首次随访时的CTC水平对于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都是独立的预测指标。在177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CTC水平较高者(≥5个/7.5ml全血)的平均无进展生存期只有2.7个月,总生存期只有10.1个月;CTC水平较低者则分别为7.0个月(P<0.001)和超过18个月(P<0.001)。随后又有多个研究证明治疗期间任何时间点CTC水平的升高都提示着疾病的快速进展和较差的预后。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同癌种的关于CTC的研究,其结果也提示了CTC在前列腺癌,结直肠癌中也发挥了相同的预后作用。由于FDA 的批准,在美国CTC已经可以与传统肿瘤诊断检测方法相结合用于临床实践。国外也有较多的研究集中在了CTC的生物特性上,例如研究CTC表面的Her2抗体表达情况,进行CTC与原发肿瘤的抗体表达对照研究等。 此前,国内也有一些实验室开展了关于CTC的研究,但局限于手工磁珠法,PCR法等方法学问题,并没有取得国际认可的结果。不过随着CellSearch方法逐渐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开始了关于CTC的研究。国内正在进行CellSearch的注册临床研究,将会验证CellSearch系统在中国人群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一些国内的实验室也已经开始在CellSearch这一平台上进行不同的基础科学研究,包括CTC表面多重生物标志物分析,CTC分子生物学分析,CTC细胞FISH检测等,希望通过CTC这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得到更多关于癌症发病机制,癌症转移机制等问题的答案。 四、国内开展现状 基于CellSearch平台的CTC检测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被美国FDA批准的癌症临床辅助诊断技术,随着中国注册临床试验的进行,CTC检测将会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迎来更加广阔的临床及科研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已有解放军307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cellsearch循环肿瘤细胞ctc)试剂盒说明书自译中文版

7900001 16人份试剂盒 Cell Search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试剂盒 (上皮细胞) IVD 使用须知 本试剂盒仅用于体外诊断 CellSearch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试剂盒用于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的计数,这些细胞来源于上皮细胞,即表现为CD45阴性(CD45-),EpCAM阳性(EpCAM+),细胞角蛋白8,18阳性(CK8,18+)和(或者)CK19阳性(CK19+)的细胞。 用CellSearch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试剂盒检测的CTC,存在于外周血中,这类细胞与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转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相关。因此,CTC可以用来监控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是否发生转移。CTC应该进行持续检测,并与其他临床诊断方式联合起来监控上述肿瘤细胞的转移。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任何时间段,对CTC数量进行评估,可以预估肿瘤患者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在该研究中,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定义为血清标志物PSA在标准激素基准上,高于参考水平具有两次连续增加。这些患者通常描述为具有非雄激素依赖性,激素抗性,或去势抗性的前列腺癌。 摘要说明 肿瘤转移是指当肿瘤细胞从原发灶或转移灶剥落后,这些肿瘤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并在机体的远端定植生长的情况。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源自于上皮细胞,而这

类细胞在血液循环系统中是极罕见的。基于此,本公司推出的细胞自动化捕获仪(CELLTRACKS○R AUTOPREP○R System)通过预设程序并配合使用CellSearch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试剂盒(CELLSEARCH○R Kit)可以对样本进行标准化和自动化检测。用CELLTRACKS II分析仪或者CellSpotter分析仪,一种半自动荧光显微镜,可以对肿瘤细胞进行分析和计数。这种方法只计具有上皮细胞特性(EpCAM+, CK8,18+,和/或者CK19+)的细胞数量。 检测原理 CellSearch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试剂盒包括磁流体捕获试剂和荧光免疫试剂。磁流体试剂是一种具有磁芯的颗粒。其表面包被识别EpCAM抗原的抗体,EpCAM是CTC特异性抗原。因此,该磁微粒可以捕获CTC。经过免疫捕获和富集后,荧光试剂用来鉴定CTC和CTC计数。荧光试剂包括以下组成:抗CK-藻红蛋白(PE)的特异于细胞内蛋白质的细胞角蛋白抗体(上皮细胞特性);DAPI,用于细胞核染色;和抗CD45-别藻蓝蛋白(APC)白细胞特异性抗体。 试剂/样品混合物被CELLTRACKS○R AUTOPREP○R系统分配到一个插入在MAGNEST?细胞呈现装置的暗盒中。所述MAGNEST?装置具有强磁场,能吸引磁微粒标记的上皮细胞在暗盒的表面上。CELLTRACKS ANALYZERII?分析仪,或者CellSpotter?分析仪自动扫描暗盒的整个表面,获取图像并向用户显示所有事件,其中CK-PE和DAPI荧光染料进行共定位。图像进行最终分类,并以画廊格式呈现给用户。所检测分析的事件当其形态学特征与肿瘤细胞一致并表现出EpCAM+,CK+,DAPI+和CD45-表型时,才被分类为肿瘤细胞。 试剂盒提供的材料 试剂说明 1. 3ml 包被抗EpCAM抗体的磁流体:含有浓度为0.022%的磁微粒,这些磁微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

实用标准文案 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 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将全血用稀酸溶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后充入血细胞计数池内,原理一) ( 的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内的白细胞数。 显微镜计数法)方法 (二 参考值(三) 白细胞计数 109/L ×成人 4~10 109/L ×新生儿 15~20 白细胞分类 1%~5%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50%~70%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5% 嗜酸性粒细胞 0%~1% 嗜碱性粒细胞 20%~40% 淋巴细胞 3%~8% 单核细胞 临床意义(四) ,因此它的数由于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百分率最高 (50%~70%)1.中性粒细胞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值增减是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关键。 (1)中性粒细胞增多 ,分娩时疼痛和产伤可使其 109/L15×个月以上白细胞增多可达①生理性增多见于胎儿、新生儿,妊娠5 剧烈运动、严寒、暴热等刺激也可见白细胞增多。2症于产后周左右恢复正常;10进一步增高,如无合并 系边缘池内的白细胞过多地进入循环池所致,以上一过性白细胞增多在去除影响因素后不久则可恢复正常,而持续时间较长的白细胞增多则与贮备池加快释放等有关。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②病理性增多 反应性增多A. 最常见于急性化脓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其白细胞总数的增高视感染范围、严重程中度轻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正常,分类时可见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度及机体反应性如何而有所不同并出现个/L并可伴轻度核象左移;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明显增高常>20×109感染时白细胞多>l0×109个/L明显的核象左移。感染过于严重如感染中毒性休克或机体反应性较差时白细胞可不增高反而减低但伴有严重的核象左移。 严重的组织损伤如严重的烧伤、机械性损伤、较大手术后、心肌梗塞等均可见白细胞增高,并可借此来区别心梗与心绞痛。 ,×109/L)破裂或宫外孕破裂所致大出血,此时白细胞可迅速增高,达20大量血细胞破坏内脏(如肝、脾且可出现于血红蛋白降低之前。 尿毒症等也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中毒见于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安眠药、有机磷等中毒;增多。(中性粒细胞)常见白细胞

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1、白细胞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速度CBC/Diff ≥59 标本/小时。 2、测定参数包括细胞计数,细胞分类,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等,不少于26项, 其中研究用参数不得少于6项。 ★3、血小板检测要求有脉冲编辑、重叠校正、两次计数等至少3项技术确保检测准确 4、要有嗜碱细胞的检测通道 ★5、能用末梢全血检测白细胞五项分类,所需试剂种类为5种 6、CBC+Diff分析全血进样量要求:≤53 L 7、有废液报警功能 ★8、要求有原厂生产的校准品和质控品,要求校准品有溯源性,并提供溯源性证明文件。★9、免费提供的实验室质量保证活动(IQAP),达到实验室与国际接轨。 ★10、CAP认可的免日常维护,操作简便。 ★11、精密度要求达到 WBC <2% (10X103细胞/μl) RBC <2% (5X106细胞μl) Hgb <1% (15g/dl) HCT <2% (45%) PLT <5% (300X103细胞/μl) ★12、厂家在河南省有独立注册的服务机构(提供营业执照) ★13、中标单位须在中标通知书下发三日内,携带中标通知书与厂家授权书(或代理商授权书)与用户签订合同。

肺功能检查仪检测(便携式) 一、检测项目: 用力肺活量(FVC)、肺年龄、静息肺活量(SVC)、最大通气量(MVV)、支气管扩张试验(BD)、支气管激发试验(PC20) 二、测量指标: 1、FVC(用力肺活量):FVC、PEF、FEV0.75、FEV1、FEV3、FEV6、FEV0.75/FVC、FEV1/FVC、FEV3/FVC、FEV6/FVC、FEV0.75/FEV6、FEV1/FEV6、EVE、LUNG AGE 2、流速容积曲线:PIE、FIVC、FIV1、FIV1/FIVC 3、呼吸峰流速:PEFT、MEF75、MEF50、MEF25、FEF75、FEF50、FEF25、MMEF、FET25、FET50、MIF75(FIF75)、MIF50(FIF50)、MIF25(FIF25)、FEF50/FIF50(R50) 4、肺龄、肺器官年龄损害程度 5、VC/SVC(静息肺活量):VC/SVC、ERV、IRV、TV、IC、IVC 6、MVV(最大肺通气量):MVV、MVVF、MRF 7、支气管扩张试验(BD):VC/SVC,FVC,MVV 8、支气管激发试验:PC20 三、技术性能/指标: ★1、全中文操作界面及可选不同格式的打印报告,方便各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护人员操作使用 ★2、采用可调彩色6英寸触摸屏,薄膜按键方便选择、快捷操作 3、最新的LILLY型压差式双向流速传感器,测试精确度高重复性好 ★4、传感器采用航天纳米UM薄膜过滤技术,耐用且防止交叉感染,方便更换、清洗、消毒。★5、内置自动BTPS传感器,实时调整环境数据,实时校对传感器有效保障测试数据的精准度 ★6、专门设有特殊人群测试指导卡通动画,提高老龄及幼龄受测者的测试质量。 ★7、专门设有激发试验,扩张试验规程菜单,按不同测试要求自行编辑药物名称和剂量,检查结果自动计算,结果用不同颜色曲线标识,清晰明了,无需额外高额购买激发升级软件,检测质量稳定,性价比高,准确安全 ★8、全面的肺通气功能检查和一口气用力肺活量检查可供选择,医护人员可因临床检查或大规模体检的要求相互切换,提高工作效率。更适合体检中心与疾控中心

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

Detection of Androgen Receptor Mutations in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Highlights of the Long Road to Clinical Qualification Hans Lilja 1,2,3*and Howard I.Scher 3 There is evidence that androgen receptor (AR )4gene function not only is necessary for the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healthy prostate gland but also may contribute critically to treatment failure in progressive stages of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5(1–3).The mechanisms include AR overexpression,AR gene amplification,an increase in the levels of the androgen synthetic machinery leading to increased in-tratumoral androgens,ligand-independent activation,and gain-of-function mutations in the gene itself (2).The clinical importance of these findings has been val-idated in trials of the novel androgen receptor antago-nist MDV3100,which was developed in a cell-based screen for activity in cells with overexpressed AR,and of abiraterone acetate,a 17,20lyase inhibitor that blocks androgen synthesis in the testis,the adrenals,and the tumor (3,4).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reliable,repro-ducible protocols to accurately assess functional status,frequency,and functional relevance of mutations in AR could then be critical for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implementation of novel targeted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tages of prostate can-cer,particularly those with progressive CRPC.Al-though a recent study on the integrative genomic profiling of human prostate cancer was limited by the interrogation of only a modest number of genes and patient samples,the reported data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the overall rate of mutations may be low in pros-tate cancer (5).In particular,mutations were infre-quent among common,broadly mutated oncogenes,such as PIK3CA (phosphoinositide-3-kinase,catalytic, alpha polypeptide),KRAS (v-Ki-ras2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and BRAF (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Impor-tantly,however,the study reported a higher frequency of AR mutations.Alterations in AR ,including muta-tions,gene amplification,and overexpression,were common in the metastatic tumor samples analyzed but were notably absent in tumor samples representing un-treated localized disease (5).Assessing the frequency of specific molecular changes in CRPC,however,is lim-ited by the general unavailability of metastatic tumor samples for profiling,as well as by a lack of analytically valid assays for measurement.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isolated from blood have been hypothesized to be capable of fulfilling the unmet need for tumor tissue for molecular profil-ing for biomarkers that predict sensitivity to treat-ment.Biomarker qualification requires analytically valid assays that can then be studied in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s designed for a specific context of use.A variety of CTC assays are available and under study,but at present only 1,CellSearch ?(Veridex/Johnson &Johnson),has undergone full analytical validation for enumeration (6)and been shown in prospective trials to provide prognostic information at baselin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breast,colorectal,or pros-tate cancer (7–9).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clearance is as an “aid to monitoring”dis-ease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measures.The assay is not clear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predictive markers. A limitation of CellSearch is that CTCs are not detected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localized disease or in patients who are in the clinical state of increasing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10,11).To address this is-sue,we measured the mRNA copy number in 2AR -regulated prostate-specific genes [KLK3(kallikrein-related peptidase 3)and KLK2(kallikrein-related peptidase 2)](11)in blood prepared with the PAXgene Blood RNA System (PreAnalytiX).A direct compari-son of the 2assays revealed highly concordant results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skeletal metastases and with overall https://www.360docs.net/doc/ce14259940.html,bin-ing these measures,however,did not seem to contrib-ute importantly to enhancing the predictive accuracy 1 Departments of Clinical Laboratories,2Surgery (Urology),and 3Medicine (Genito-Urinary Oncology),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New York,NY. *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this author at: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1275York Ave.,Box 213,New York,NY 10021.Fax 646-422-2379;e-mail liljah@https://www.360docs.net/doc/ce14259940.html,. Received July 1,2010;accepted July 6,2010. Previously published online at DOI:10.1373/clinchem.2010.1508964 Human genes:AR ,androgen receptor;PIK3CA ,phosphoinositide-3-kinase,cat-alytic,alpha polypeptide;KRAS ,v-Ki-ras2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BRAF ,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KLK3,kallikrein-related peptidase 3;KLK2,kallikrein-related peptidase 2.5 Nonstandard abbreviations:CRPC,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TC,circulating tumor cell;FDA,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linical Chemistry 56:91375–1377(2010) Editorials 13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