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2 化学实验仪器、基本操作(含解析)

三年高考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2 化学实验仪器、基本操作(含解析)
三年高考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2 化学实验仪器、基本操作(含解析)

专题12 化学实验仪器、基本操作

1.【2018新课标1卷】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考查乙酸乙酯制备原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使用以及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

【试题点评】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装置的作用分析,注意从乙酸乙酯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点的角度去解答和判断。

2.【2018新课标2卷】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

A

配制0.4000 mol·L?1

的NaOH溶液称取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

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

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

的影响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涉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性质实验探究、气体的制备与净化、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

【试题点评】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特点、发生的反应和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设计或评价实验时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本题中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学生往往只考虑物质的浓度不同,而忽略了实验结论需要建立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

3.【2018新课标2卷】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考查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的原理、实验探究等。

【试题点评】明确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原理和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的关键,本题取自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验,难度不大,体现了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

4.【2018江苏卷】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答案】B

【解析】

精准分析:A项,灼烧碎海带应用坩埚,A项错误;B项,海带灰的浸泡液用过滤法分离,以获得含I-的溶

液,B项正确;C项,MnO2与浓盐酸常温不反应,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C项错误;D项,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用饱和NaCl 溶液吸收尾气Cl2,尾气Cl2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以从海带中提取碘为载体,考查基本实验操作、Cl2的实验室制备方法等等。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解答化学实验原理及实验基本操作题时,需要充分调用已有的相关化学知识,准确获取题中关键信息,综合分析和实验相关的要素。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再依据实验目的,全面分析必需的试剂和仪器、合理的装置、规范的实验操作、科学的实验条件控制以及绿色环保等方面。5.【2017新课标1卷】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答案】B

【名师点睛】该题通过氢气的制备以及性质检验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素养,明确实验原理和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化学实验的考查今后仍然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2017新课标2卷】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

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

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

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

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答案】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利用反应的实质,有无杂质对实验的干扰,进行分析判断,如本题的D选项,甲烷和氯气反应是取代反应,除有氯甲烷的生成外,还有HCl的生成,从而得出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石蕊试纸变红的原因是产生了HCl,体现考生对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的程度。

7.【2017新课标2卷】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现象结论

A.向2 mL 0.1 1

mol L-

?的

3

FeCl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

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2

Fe>Fe+

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

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

D.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

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sp sp

(AgI)(AgCl)

K K

<

【答案】C

【名师点睛】考查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本题的难度不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素养。

8.【2017新课标3卷】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操作

A.取20.00 mL盐酸

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

数为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B.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测定醋酸钠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D.配制浓度为0.0101

mol L-

?的KMnO4

溶液

称取KMnO4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

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答案】B

【解析】A.最大刻度到尖嘴部分还容纳有盐酸,所以滴定管中盐酸体积大于20.00 mL,故A错误;B.碘易溶于酒精,可用酒精清洗碘,又由于酒精与水互溶,再用水清洗即可洗净,故B正确;C.湿润pH试纸相当于稀释溶液,会造成醋酸钠溶液pH偏低,故C错误;D.容量瓶是定容容器,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KMnO4固体,故D错误。答案选B。

【名师点睛】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评价,涉及酸式滴定管的结构、碘的物理性质、pH试纸的使用和盐类水解及溶液的配制操作等,易错点为选项C,使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pH,水稀释了被测溶液,如果溶液为中性则没有影响,如果溶液显酸性,则pH测定值偏大,如果显碱性,测定值偏小,即使用湿润的pH试纸测溶液pH的操作不规范,测试结果可能有误差;另外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最大刻度在下方,但最大刻度到尖嘴部分仍有一定的体积无法确定,容易忽视。

9.【2016新课标2卷】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制备Fe(OH)3胶体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的FeCl3溶液中

B 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

C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加入稀硝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 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答案】D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名师点睛】借助实验考查物质的基本性质,涉及胶体的制备、盐类水解的应用、物质的除杂,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检验,难度不大,只要平时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复习时牢固掌握实验基础知识,有效结合题中的信息,准确答题即可。

10.【2016新课标3卷】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A.配制稀硫酸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B.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D.CCl4萃取碘水中的I2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浓硫酸稀释应该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错误;B、实验后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倒吸,故错误;C、气体产物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否则氯化氢气体不能除去,故错误;D、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所以先从下口倒出有机层,再从上口倒出水层,故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浓硫酸的稀释,气体除杂,萃取操作

【名师点睛】本试题考查化学实验安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设计内容是浓硫酸的稀释、氧气制备、物质除杂和分离、萃取实验等,要求考生在平时复习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熟记知识。稀释溶液过程中,我们往往都是把浓度大溶液加入到浓度小的溶液中,这样是为了防止混合放热,放出热量造成液体飞溅伤人,如浓硫酸的稀释、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等都是把浓硫酸加入到水或浓硝酸中。制氧气的装置中,应是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引起倒吸,炸裂试管伤人,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做到防爆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防倒吸、防污染,这样才能做到实验安全,不至于发生危险。物质的除杂和提纯中我们经常是后除去水,这样可以防止在后面的除杂过程中引入水蒸气。验证水蒸气时,先验证水蒸气的存在,防止引入水蒸气产生干扰,验证水蒸气常用无水硫酸铜,如果出现白色变为蓝色,则证明水蒸气的存在。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化学试剂的使用、分离方法及名称、操作的先后顺序等,这样才可以得心应手,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11.【2016浙江卷】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探究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若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并计时,再用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则测得的反应速率偏高

C.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馏装置

D.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安全与处理,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蒸馏和溶液的配制等知识。

【名师点睛】在出现火灾的时候一定要分清着火的物质是什么及其相应的化学性质,钠、钾等金属以及着火后生成过氧化物,都可以和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因此不能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镁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在蒸馏实验中,先停止加热,因为蒸馏烧瓶仍然是热的,还有物质出来,所以继续通入冷却水,待烧瓶冷却后再拆卸蒸馏装置。此操作遵循了先来后走的原则。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先通入氢气后加热,实验结束,先撤酒精灯,继续通氢气,待冷却后撤掉氢气。

12.【2016海南卷】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答案】B

考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常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气体的制取、除杂、收集、尾气处理、溶液的配制等操作。这就需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常见的仪器的名称、使用、化学试剂的使用、分离方法及名称、操作的先后顺序等,这样才可以得心应手,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13.【2016江苏卷】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又生成氯化铵固体,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备氨气,A错误;B、气流方向错误,应该从右侧导管通入CO2气体,B错误;C、从溶液中分离出碳酸氢钠固体用过滤的方法,C正确;D、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用该装置干燥碳酸氢钠,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等判断

【名师点晴】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解答时注意掌握氨气的制备原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化学实验等基本操作,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易错选项是B和D,注意洗气瓶的气体通入接口以及碳酸氢钠的不稳定

性。

14.【2016天津卷】下列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制乙炔的发生装置蒸馏时的接收装置除去SO2中的少量HCl

准确量取一定体积

K2Cr2O7标准溶液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名师点晴】解答综合性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的基本流程:原理→反应物质→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具体分析为:①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②所用各物质名称、状态、代替物(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③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仪器规格等。④有关操作:技能、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⑤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⑥实验结论:直接结论或导出结论。对实验方案的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的判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②实验操作是否完全、合理;③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④实验效果是否明显等。⑤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⑥反应速率较快;⑦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⑧合成过程是否造成环境污染。⑨有无化学安全隐患,如倒吸、爆炸、吸水、泄漏、着火、溅液、破损等。

2019全国一卷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2019年全国一卷化学试题解析 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答案】A 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 【解析】A项、氧化铁为棕红色固体,瓷器的青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铁,故A错误; B项、秦兵马俑是陶制品,陶制品是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故B正确; C项、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与水泥、玻璃等同属硅酸盐产品,故C正确; D项、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不与酸或碱反应、抗氧化的特点,故D正确。 故选A。 2.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 易溶于水及甲苯 【答案】B 2-苯基丙烯的分子式为C9H10,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解析】A项、2-苯基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能够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 B项、2-苯基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2-苯基丙烯,

故B正确; C项、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2-苯基丙烯中含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项、2-苯基丙烯为烃类,分子中不含羟基、羧基等亲水基团,,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2-苯基丙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甲苯,故D错误。 故选B。 3.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 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 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答案】D 在溴化铁作催化剂作用下,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无色的溴苯和溴化氢,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解析】A项、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利流下。打开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A正确; B项、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故B正确; C项、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C正确; D项、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故D错误。 故选D。

专题01化学与STSE—三年高考(2015-2017)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解析版)

1.【2017新课标3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答案】C 【名师点睛】考查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涉及环境污染的来源与防治,其中绿色化学的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3)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2.【2017北京卷】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答案】A 【解析】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而丝绸、茶叶、中草药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答案选A。 【名师点睛】明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义以及常见物质的组成是解答的关键,有机物是针对无机物而言,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需要注意CO、CO2以及碳酸盐等虽然含有碳元素,由于其结构和性质与无机物更接近,一般归为无机物。 3.【2017天津卷】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 ...的是

A .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 .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 .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 2+、Hg +等重金属离子 D .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从各种水处理技术方法等方面设计考核知识点,让考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 的应用,并正确地认识化学的价值和功能。展现学科价值,灌输绿色化学思想。 4.【2017江苏卷】2017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 活”。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A .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 B .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 .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 .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答案】C 【解析】A .设定温度很低时,空调会一直工作,浪费电能,A 错误;B .使用一次性塑料 袋和纸巾是浪费资源的行为,B 错误;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属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应该提倡,C 正确;D .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浪费资源,D 不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社会生活。解题的关键要抓住节能、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环保等要素。化学学习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化学在能源、材料、环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化学服务于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2016新课标1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 + 4 NH

2014年福建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word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6.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剂 B.盐类都可作调味品 C.铝罐可久盛食醋 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答案】D 【解析】生石灰用于做干燥剂,不能用作食品抗氧化剂,A错误;氯化钠可以用于调味品,B错误;铝与食醋反应,C错误;小苏打是面包发酵剂的主要成分之一,D正确。 7.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 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 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 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 【答案】C 【解析】乙醇可以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葡萄糖来制取,A正确;乙烯加成得乙醇,B 正确;乙醇分子式为C2H6O,乙醛分子式为C2H4O,C 错误;乙醇和乙酸发生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D正确。 8.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AlCl3、MgCl2、Na2SO4四种溶液 B.将NH4Cl溶液蒸干制备NH4Cl固体 C.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 D.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答案】D 【解析】氨水与氯化镁氯化铝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A错误;氯化铵溶液蒸干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B错误;酒精和水互溶,C错误;区分胶体和溶液用丁达尔效应,D正确。 9.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氢氧化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①正确;二氧化硅不与盐酸反应,②错误;氮气与氧气和氢气常温下不反应,③错误;铜与氯化铁反应,与浓硝酸反

应,④正确。 10.下列关于0.10 mol·L-1 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2- B.25 ℃时,加水稀释后,n(H+)与n(OH-)的乘积变大 C.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c(HCO3-)+c(CO32-) D.温度升高,c(HCO3-)增大 【答案】B 【解析】碳酸氢钠电离出碳酸氢根,A错误;温度不变,Kw不变,但物质的量增加,B正确;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HCO3-)+2c(CO32-),C错误;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D错误。 11.某原电池装置如右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AgCl +e-=Ag +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 mol离子 【答案】D. 【解析】正极反应为氯气得电子与银离子变成氯化银沉淀,A错误;放电时交换膜右侧不会出现大量沉淀,B错误;氯化钠代替盐酸,电池总反应不变,C错误;当电路中转移0.01mole时,左侧溶液中减少0.02mol离子,D正确。 12.在一定条件下,N2O分解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 (注: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c1、c2均表示N2O初始浓度且c1<c2)

2015年山东春季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5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春季)考试英语试题 卷一 (选择题, 共50分) 一、英语知识运用(本题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 ----Hi, Tom. ? ---- Fine, thanks. And you? A. How are you B. How do you do C. What are you doing D. Who are you 2. ----What’s the young lady like at the school gate? ---- . A. She is a teacher B. She is 18 C. She is beautiful D. She is a friend of mine 3. The more you practice, you will be. A. better B. best C. the best D. the better 4. ---- Oh! We’ve just missed the 7 o’clock bus· ---- . The next bus will come in half an hour. A. Excuse me B. Don’t worry C. Have fun D. With pleasure 5. It’s very cold outside. You’d better your coat. A. have on B. wear C. put on D. dress 6. ---- May I look at your new camera? ---- . Here you are. My mother bought it for me last week· A. Of course B. Good idea C. Thank you D. I’m sorry 7. ---- Please send my Christmas to your grandparents. ---- I will. Thank you. A. greet B. greeting C. greetings D. greets 8. ---- Don’t too late, or you will feel tired in class tomorrow. ---- I won’t, Mom. A. stay up B. put up C. wake up D. pick up 9. ---- Can you help me carry the box upstairs? ---- . A. Thanks a lot B. With pleasure C. You’d better not D. Yes, please 10. ---- First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I’m Bill Cart from Canada. ---- . A. I’m very sorry B. Nice to meet you C. It’s a pleasure D. Nothing special 11. ----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he post office? ---- Walk straight ahead and turn left at the first crossing. A. for B. on C. at D. to 12. ----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 Yes. I there last year. A. went B. have gone C. have been D. go 13. ---- Are you ready to order, sir? ----- . A. Not at all B. Yes, sit down please C. Sorry, I have no time D. Yes, a sandwich and a beef 14. ---- useful advice the teacher gave us! ---- Yes, it has helped us a lot. A. What B. What a C. How D. How a 15. you have dreams, something nice will happen.

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项解析专题 电化学基本原理

1.【20XX年高考北京卷】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实验一实验二 装置 现象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色;c 处无明显变化 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处 有气泡产生;…… A.a、d处:2H2O+2e-=H2↑+2OH- B.b处:2Cl--2e-=Cl2↑ C.c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 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 【名师点睛】化学反应主要是物质变化,同时也伴随着能量变化。电化学是化学能与电能转化关系的化学。电解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它可以使不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借助于电流而发生。与外接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为阳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连接的电极为阴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若阳极是活性电极(除Au、Pt、C之外的电极),则电极本身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若是惰性电极(Au、Pt、C等电极),则是

溶液中的阴离子放电,放电的先后顺序是S2->I->Br->Cl->OH->含氧酸根离子,阴极则是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放电顺序是Ag+>Hg2+>Fe3+>Cu2+>H+,与金属活动性顺序刚好相反。因此掌握电解池反应原理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注意依据实验现象分析可能发生的电极反应。2.【20XX年高考海南卷】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为电池的负极 B.正极反应式为2FeO42?+ 10H++6e?=Fe2O3+5H2O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D.电池工作时向负极迁移 【答案】AD 【解析】A.根据化合价升降判断,Zn化合价只能上升,故为负极材料,K2FeO4为正极材料,正确;B.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则正极电极方程式为2FeO42?+6e?+8H2O =2Fe(OH)3+10OH?,错误;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减小,错误;D.电池工作时阴离子OH?向负极迁移,正确;故选AD。 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及化学电源 【名师点睛】原电池原理是建立在氧化还原和电解质溶液基础上,借助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是高考命题重点,题目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主要围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与判断、新型电池的开发与应用等进行命题。 3.【20XX年高考上海卷】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2014年高考福建理综化学试题赏析

2014年高考福建理综化学试题赏析 6.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盐类都可用作调味品 C.铝罐可久盛食醋 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的主要成分之一 赏析:考察生活化学知识。生石灰没有还原性,不能用作食品抗氧化剂;有些盐类有毒,不能用作调味品;铝可以与乙酸反应,铝罐不能久盛食醋;小苏打是NaHCO3,是面包发酵的主要成分。选择D。 7.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 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 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 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 赏析:考察乙醇知识。乙醇与乙醛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选择C。 8.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AlCl3、MgCl2、Na2SO4四种溶液 B.将NH4Cl溶液蒸干制备NH4Cl固体 C.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 D.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赏析:考察实验基本操作。氨水与AlCl3、MgCl2都生成白色沉淀,NaCl、Na2SO4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NH4Cl溶液蒸干过程会分解;酒精与水互溶。溶液没有丁达尔现象,胶体有,可鉴别。选择D。 9(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赏析:考察物质反应情况。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即可以与NaOH反应,又可以与硫酸反应;二氧化硅可以与KOH反应,不能与HCl反应;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氢气反应,常温下不反应;Cu与氯化铁反应,也与浓硝酸反应。选择B。 10.下列关于0.10 mol·L–1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 = Na+ + H+ + CO32– B.25℃时,加水稀释后,n(H+)与n(OH–)的乘积变大 C.离子浓度关系:c(Na+) + c(H+) = c(OH–) + c(HCO3–) + c(CO32–) D.温度升高,c(HCO3–)增大 赏析:考察碳酸氢钠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碳酸氢钠是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 NaHCO3===Na++HCO3-;加水稀释,促使水解平衡正向移动,虽然K w不变,n(H+)与n(OH–)的乘积变大。电荷守恒关系为c(Na+) + c(H+) = c(OH–) + c(HCO3–) +2 c(CO32–);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HCO3–)减小。选择B。

2017年山东省春季高考英语试题

山东省2017 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 英语试题 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80 分,考试时间60 分钟。考生请在答题卡上答题,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共50 分) 一、英语知识运用(本题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 1. — Whose dictionary is this? — It's my_ She bought it yesterday. A. sister B. sister's C. sisters D. sisters' 2. — What a wonderful model car! — Thanks. I made it with a 3-D printer by_. A. it B. me C. itself D. myself 3. — It is reported that there are _ bike-sharing app users in China now. — Yes, bike-sharing service has brought us great convenience. A. five millions B. five millions of C. million of D. millions of 4. — Amy, what's the date today? — . A. Sunday B. A quarter to three C. May 14th D. Summer holiday 5. — I think students can have cell phones to help with their studies.

【三年高考】-年化学试题分项解析:专题11-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含答案)

专题11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2018新课标3卷】用0.100mol·L-1AgNO3滴定50.0mL0.0500mol·L-1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 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 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c(Cl-)=Ksp(AgCl) 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mol·L-1Cl-,反应终点c移到a 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0mol·L-1Br-,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 C.滴定的过程是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所以滴定的终点应该由原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决定,将50mL0.05mol/L的Cl-溶液改为50mL0.04mol/L的Cl-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0.8倍,所以滴定终点需要加入的硝酸银的量也是原来的0.8倍,因此应该由c点的25mL变为25×0.8=20mL,而a点对应的是15mL,选项C错误。

D.卤化银从氟化银到碘化银的溶解度应该逐渐减小,所以KSP(AgCl)应该大于KSP(Ag Br),将50mL0.05mol/L的Cl-溶液改为50mL0.05mol/L的Br-溶液,这是将溶液中的氯离子换为等物质的量的溴离子,因为银离子和氯离子或溴离子都是1:1沉淀的,所以滴定终点的横坐标不变,但是因为溴化银更难溶,所以终点时,溴离子的浓度应该比终点时氯离子的浓度更小,所以有可能由a点变为b点。选项D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沉淀溶解平衡以及图像分析等 【试题点评】本题应该从题目所给的图入手,寻找特定数据判断题目中的沉淀滴定的具体过程。注意:横坐标是加入的硝酸银溶液的体积,纵坐标是氯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本题虽然选择了一个学生不太熟悉的滴定过程——沉淀滴定,但是其内在原理实际和酸碱中和滴定是一样的。这种滴定的理论终点都应该是恰好反应的点,酸碱中和滴定是酸碱恰好中和,沉淀滴定就是恰好沉淀,这样就能判断溶液发生改变的时候,滴定终点如何变化了。 2.【2018北京卷】测定0.1mol·L-1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时刻①②③④温度/℃25304025pH9.669.529.379.25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H2O+OH? B.④的pH与①不同,是由于浓度减小造成的 C.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 D.①与④的Kw值相等 【答案】C 【解析】

2012年福建高考化学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福建卷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Br-80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A.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C.在50ml量筒中配置0.1000mol·L-1碳酸钠溶液 D.金属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答案】C 【解析】A项:燃烧过程是一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易燃试剂作还原剂,在强氧化性试剂存在下,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容易发生火灾,正确;B项:氨气是碱性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正确;C项:量筒不是精密仪器,配制0,1000mol/L碳酸钠溶液要用到容量瓶,不正确;D项:金属钠遇到水或二氧化碳都会发生反应,所以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正确。 7.下列冠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B.C4H10有三中同分异构体 C.氨基酸、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答案】D 【解析】A项: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而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中的一种,错误;B项:C4H10只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一种是正丁烷,一种是异丁烷,错误;C项:氨基酸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错误;D项:乙烯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正确。 8.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C.原子半径:T>Q>R 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示酸性 【答案】D 【解析】依题意可知;T是铝,Q是硅,R是氮,W是硫;A项:N的非金属性强于P,P非金属性强于Si,正确;B项:S的非金属性强于Si,正确; C项: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N的原子半径小于P,正确;D项:比如:偏铝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错误。 9.将右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2017年山东春季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英语

山东春季高考模拟试题---- 根据历年春季高考考试大纲出题https://www.360docs.net/doc/ce14612007.html, 2017年山东春季高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英语 II.词语释义(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找出与下列各题画线部分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项,并将其字母代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 ) 21. Is your mother in? A. in home B. at home C in the family ( ) 22. He has had the TV set for more than 10 years. A. over B. nearly C, almost ( ) 23. I' m sure we won't be late. Take your time,please. A. Lose no time.B Don't hurry. C Be on time. ( ) 24 She is badly ill We must send for a doctor. A. ask a doctor to come B send her for a doctor C send her to a doctor ( ) 25. He didn't study hard,so he failed the exam. A. missed B. forgot C didn't pass Ⅲ.单项填空(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代号填人题前括号内。 ( ) 26. We can't seesun on a rainy day. A. a B theC :不填 ( ) 27. —Where's your father? —At. A. Mr Green's B Mr GreenC. the Mr Green's ( ) 28. of us in our,class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A. Every one B Everyone C All ( ) 29. Shanghai is larger thancity in Sichuan.

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A正确;B、食用油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B 正确;C、高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杀菌消毒,C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判断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D.标准状况下,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答案】A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A 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B 正确;有4种同分异构体,C 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 错误,答案选B 。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 .将Cl 2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 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乙酸乙酯,A 错误;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 2,所以用排水法收集,B 错误;C.铁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因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C 正确;D.将Cl 2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只能除去氯气,但不能除去水蒸气,不能得到纯净的Cl 2,D 错误,答案选C 。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 2SO 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SO 42-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 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 B .该法在处理含Na 2SO 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 和H 2SO 4产品 C .负极反应为2 H 2O –4e –=O 2+4H +,负极区溶液pH 降低 D .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的O 2生成 【答案】B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 12.298K 时,在 1L -?氨水中滴入 mol 1L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mol 1L -?氨水的电离度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三年高考(2017-2019)化学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解析版)

专题15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1.[2019新课标Ⅰ]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回答下列问题: (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 还原为金属钴Co(s),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 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 B .0.25 C .0.25~0.50 D .0.50 E .>0.50 (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 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催化 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2H O p 和CO p 相等、2CO p 和2H p 相等。

2013福建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福建卷 6.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英只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B .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 .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D .“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7.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 2CO 3溶液加以区别 B .戊烷( C 5H 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 .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D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8.室温下,对于0.10 mol·L -1 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与AlCl 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 3++3OH - =Al(OH - )3↓ B .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 (NH +4)·c (OH - )变大 C .用HNO 3溶液完全中和后,溶液不显中性 D .其溶液的pH=13 9.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其中只有M 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

春季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英语阶段性测试一(春考班) 本试题共80分,考试时间是60分钟。请将第I卷的答案涂到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的内容写到答案页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Li Ming is a student. A. 17 years old B. 17-year old C. 17 year old D. 17-year-old 2. Liu Xiang is a great runner. He won his first gold medal the age of 19. A. on B. at C. in D. of 3. Uncle Wang is a friend of . He is reading newspaper now. A. me; today’s B. my father’s; today’s C. my father; today D. mine; today 4. Would you please my little dog when I am away? A. look after B. look at C. look up D. look down 5. ---How is your grandmother now? --- . A. She is old B. She is a nurse C. She is fine D. She is 80 6. Not only Mary but also her parents to another shopping center tomorrow. A. are going B. is going C. go D. goes 7. ---Did you meet the writer at the station? ---No. He by the time I got there. A. has left B. was leaving C. had left D. left 8. ---Hello, my I speak to John, please? --- A. It’s me. Who are you? B. I’m. Who’s that? C. Who’s calling? This Tony. D. Yes. Speaking. 9. He comes from Japan, but he _____ speak Chinese very well. A. could B. can C. should D. shall 10. I live in a room windows open to the south. A. whom B. that C. whose D. what 11. It is important for him this. A. understand B. understanding C. understood D. to understand 12. Tom was made _________ by his little sister. A. to cry B. cry C. crying D. cried 13. ---He can’t see the picture well from here. --- . A. Neither can’t I B. Neither can I C. Neither I can D. Nor I can 14. Tom, be quiet. The baby_____ in the next room. A. sleep B. slept C. sleep D. is sleeping 15. He refused to let us know the reason he didn’t go to the party. A. why B. which C. how D. that 16. ---May I take your order now? --- . A. No, I’m in trouble now B. Yes, I’d like a dish of chicken C. Yes, We obey orders D. No, I don’t have a choice of meat 17. The you study, the mistakes you will make. A. more careful; fewer B. more careful; less C. more carefully; fewer D. most carefully; fewer 18. You won’t pass the test __you work hard. A. since B. unless C. because D. in order that 19. He will show his new CD player to you as soon as he his letter. A. finishes writing B. will finish writing C. finishes to write D. will finish to write 20. This book is written in easy English beginners can read it easily. A. so; that B. so an; that C. such; that D. such an; that 21.---Must he come here tomorrow? ---No, he _____ . A.mustn’t B. can’t C. needn’t D. may not 22. Are you _____ in the job? A. interested B. interesting C. interest D. interests

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 S32K39Mn55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答案】C 【解析】C选项,应多吃富含碘元素的食物,如KIO3。高碘酸为强酸,对人体有很强的腐蚀性。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A 【解析】根据碳原子的四价原则补齐氢原子,直接查出C、H的原子个数,A选项正确;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B、C选项错误;含有甲基、醇羟基,所以可以发生取代反应,D选项错误。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W2-、X+B.X+、Y3+C.Y3+、Z2-D.X+、Z2- 【答案】C 【解析】A选项W在X的上一周期,所以X为第3周期,分别为O、Na;B选项X可能为Li或Na、Y可均为Al;D选项X可能为Li或Na、Z可能为O或S;上述选项中的Na+均不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C 选项Y 只能为Al 、Z 只能为S ,Al 3+ 、S 2-均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 2S 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 .银器为正极,Ag 2S 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 .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 +3Ag 2S===6Ag +Al 2S 3 D .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 2S 转化为白色AgCl 【答案】B 【解析】由“电化学原理”可知正极反应式为Ag 2S +2e -===2Ag +S 2-,负极反应式为Al -3e -===Al 3+;电解质溶液中发 生反应Al 3++3H 2O Al(OH)3+3H +,S 2-与H +结合生成H 2S ,使Al 3++3H 2O Al(OH)3+3H +的平衡右移,最终生成Al(OH)3沉淀,只有B 选项正确。 11.已知K sp (AgCl)=1.56×10-10,K sp (AgBr)=7.7×10-13, K sp (Ag 2CrO 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 -、Br -和2 4CrO -,浓 度均为0.010mol·L -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 -1的 AgNO 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 A .Cl -、Br -、24CrO - B .24 CrO -、Br -、Cl - C .Br -、Cl -、24CrO -D .Br -、24 CrO -、Cl - 【答案】C 【解析】因为溶液中Cl -、Br -、2 4CrO -浓度相同,假设滴加 AgNO 3溶液的过程中混合液中Cl -、Br -、2 4CrO -浓度不变,均为 0.010mol·L -1,则开始生成AgCl 、AgBr 、Ag 2CrO 4沉淀时溶液中 c (Ag +)浓度分别为 1.56×10-8mol·L -1、7.7×10-11mol·L -1、3.0×10-5mol·L -1,所以首先沉淀的是AgBr ,最后沉淀的是Ag 2CrO 4。 12.分子式为C 5H 10O 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 ) A .15种 B .28种 C .32种 D .40种 【答案】D 【解析】属于C 5H 10O 2的酯水解可生成的酸有甲酸、乙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