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15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15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主题: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第E版第0次修改

颁布日期:2011年10月31日

1.目的

对实验室的环境设施进行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和测量准确性。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本中心所有实验室环境设施的控制和管理。

3.职责

3.1 行政办公室负责环境设施的配备、维护及环境状态的管理和考核。

3.2 业务办公室负责对实验室各种设备的环境管理,协助检测科室搞好环境设施方面的配置与维修。

3.3 各检测科室负责设施的正确使用、维护控制,保持正常的工作环境,使环境设施处于良好的状态。

3.4 各检测科室在现场监测中或携带仪器外出检验时,应负责确保测试场所的环境条件能够满足该测试工作的标准要求。

4.工作程序

4.1 各检测科室根据检验工作的需要,提出对实验室环境设施的配置或维修要求,填写“建设报告”或“故障报告”,报业务办公室,经分管主任审核,报中心主任审批。

4.2 行政办公室负责实施实验室环境设施的建设及改造。

4.3 在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根据实验要求将环境状况,认真记录在原始记录中,对有特殊环境要求的实验室,还应对环境设施进行连续监控,并详细做好控制记录。

4.4各检测科室的内务管理员应经常就检测工作中的环境设施状况实施监督。

4.5 各检测科室主任要定期对实验室环境的监测、控制及记录进行检查。

4.6 行政办公室要对各检测科室环境、设施(包括水、电、光、热和通风等)的卫生状况、实验室内务管理按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其洁净整齐,达到安全保密的要求。

5.特殊实验室要求

5.1 大型精密仪器室

5.1.1 防尘:室内无粉尘、作业门窗密封性能好、经常保持清洁卫生。

5.1.2 防湿:室内通风良好,有干、湿度计,以备随时检查室内湿度,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0%。

5.1.3 防腐蚀:精密仪器室不准进行化学分析操作。

5.1.4 无强电磁场: 有单独的稳压电源接地良好,实验室内及其周围不得安放能产生强电磁场的设备,如变电设备、无线通讯设备等。

5.1.5 防震:仪器必须安放在牢固的工作台上,不得摇晃,仪器室及其周围不得装有冲击机等产生强震动的设备。

主题: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第E版第0次修改

颁布日期:2011年10月31日

5.1.6 避光:仪器室必须有适当的光强。仪器必须安装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地方。仪器室必须安装窗帘。

5.2 天平室

5.2.1 天平应安放在平稳防震的仪器台上,最佳温度为20℃±5。

5.2.2 天平室应安装窗帘,便于避光和称量读数。

5.2.3 天平室保持干燥,在天平内放置变色硅胶并经常更换,相对湿度≤80%。

5.2.4 天平室应保持清洁。称量完毕后天平应恢复原状,并及时清除杂物。

5.3 化学实验室

5.3.1 化学实验室应安静、洁净,有合理的采光,通风良好。

5.3.2 化学实验室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设施如操作台、试剂橱、水槽、电源、通风柜等。

5.3.3 从事有毒有害气体操作的通风柜风量不小于0.6m3线速度。

5.3.4 化学实验工作人员应有与实验室分隔的办公室。

5.3.5 化学实验室必须备有防火、防腐蚀的设施。

5.3.6化学实验室必须备有个人防护的急救用品、药品。

5.4计算机室

5.4.1计算机室一定要保持环境整洁。

5.4.2不准将各种化学试剂或药品带入计算机室内。

5.4.3电源稳定。

5.4.4机房内不准吸烟、会客及进行与计算器工作无关的活动。

5.5无菌室

5.5.1无菌室应保持清洁、防潮,按时消毒(采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法)。

5.5.2无菌室内的超净工作台应根据其功能注意效果,定期洗涤过滤板,自动启动后20分钟至2小时应无菌。

5.5.3无菌室应建筑结构密,室内有温度计。

5.5.4无菌室外应设缓冲间,备有衣帽钩或衣帽柜。

5.5.5室内必须备有紫外线杀菌灯、照明灯。工作台上方安装紫外灯管,距台面1—1.2米高度。

5.5.6无菌室应定期用空气菌落总数检测方法进行监测,以保证其环境符合检测工作要求。

5.6微生物实验室

5.6.1微生物实验室应有较好的采光,包括自然光和日光照射。

5.6.2清洁区与污染区应有明确区分,以避免交叉污染。

主题: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第E版第0次修改

颁布日期:2011年10月31日

5.6.3实验室一定要保持整洁、环境肃静。

5.6.4实验室面积可根据实验具体要求规化,其每一部分设计应减少潜在的污染和对人员的危害。

5.6.5实验室备有水、电,要保持通风,有条件时应装空调设备。

5.6.6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有与实验室分隔的办公室。

5.6.7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消毒器皿,如消毒缸,消毒面盆等。

5.6.8进入实验室应穿工作服并保持清洁。

5.6.9所有使用过的吸管、滴管、培养皿须用消毒剂或高压灭菌消毒。

5.6.10储存设备应考虑足够保留所有的样本,冰柜和冰箱必须有足够的容量。

6.相关文件

6.1 DLCDC-CX-11-E-2011 记录控制程序

S-LAB-004-A0 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管理程序

程序文件文件名称: 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S-LAB-004 版本:A0 生效日期:2019年06月01日页码:1/ 8 批准:审核:编制: 文件变更申请单编号版本生效日期内容(变更叙述)

生效日期2019.06.01 1.0 目的 1.1 对检测中心用于检测的设施和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检测设施和环境不 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不良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同 时使检测中心保持整洁、有序、安静、卫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0 适用范围 2.1 本程序适用于对检测中心开展工作所需要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控制。 3.0 定义 3.1 设施:指检测中心区域内适合于检测工作而建立的机构、系统、组织、建筑 等,包含检测区域、办公区域、工作台以及其它特殊用途的区域。 3.2 环境条件:指用于检测工作的条件,包含但不局限于电力、通风、照明、温 度、湿度。 4.0 支持及引用文件 4.1 CNAS-CL01-A003《检测和校准检测中心能力认可准则在电气检测领域的应 用说明》 5.0 责任 5.1 检测中心主任:确保设施和环境条件满足测试要求所需的资源配置。 5.2 质量负责人:监督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措施的实施,审批相关环境和设施监 控记录表。 5.3 技术负责人:组织建立设施及各项环境条件。 5.4 各区域人员: 5.4.1 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例行工作,执行环境控制规定。 5.4.2 在自己的工作区域内识别和监控环境条件。 5.4.3 做好环境清洁和内务整理。 6.0 作业程序 6.1 设施和环境条件的建立根据检测技术规范要求,由技术负责人制定 S-004-F01《设施和环境条件明细表》,根据S-004-F01《设施和环境条件 明细表》中要求组织建立适合于检测活动的设施和环境条件。 6.1.1 检测中心应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装置,以确保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6.1.2 检测中心应配置急救箱, 如有任何工作安全意外产生, 应立即向技术负 责人报告, 并采取必要处置措施。 6.1.3 检测中心内应于方便、明显处配置灭火器, 以备出现火灾时使用。

实验室质量管理

一、科室必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设质量监督员一人,质量监督员必须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日常工作记录,科主任全面负责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二、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质量监督员、质量管理员组成,监督实验室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 三、由科主任或质量监督员组织质控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控制监督会”,并作好记录。 四、质量监督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各项指标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科室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各专业实验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室室内质控是否按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工作。 六、室内质量控制:对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二)各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三)检测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组内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 (五)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样本进行验收和不合格样本处理;样本接收人员收到样本后,要及时分发样本至相应专业组,相应专业组及时对样本进行处理,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检测人员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规范化的编号,防止检测过程中或检测后出现错号;在血液样本分离过程中要正确选择离心速度和时间,尽可能避免样本溶血。样本采集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 (六)对所用检测方法、校准品、试剂、质控品及仪器等进行选择和评价。 (七)检验人员的资格和经历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八)检测人员根据检验项目及对质控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控物,与常规样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分析质控结果。若失控,则不能发出该分析批次的病人结果。纠正失控状态,重新分析当批次的病人样本。 (九)室内质控结果失控后由具体操作人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内质控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九、室间质量评价:参加省级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样本同时进行。对检验科参加室间质量的全过程,包括室间质评计划的制定、质评项目的确定;质控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结果回报后质评结果的分析以及不合格项的处理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一)检验科主任批准质评计划和质评项目。 (二)技术负责人负责质评计划的制定和质评项目的确定。 (三)各专业组组长负责组织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和质评报告总结。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过程。 (五)各专业组组长根据本组工作情况,选择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各组计划,确定本科参加质评的项目,制定质评计划,并报检验科主任批准。 (六)各专业组组长协助检测人员按常规样本完成室间质评项目的检测,填写报告并签名。然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核,经科主任签字后送报结果。原始结果由各专业组负责保存。 (七)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由组长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间质评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八)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质评报告总结、整改等过程。 十、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评价:对省级临床检验中心未组织室间质评的项目,应该积极开展实验室室间的比对。建立和实施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计划和程序,以确保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应用不同的程序或设备,或在不同地点,或以上各项均不相同时同一项目的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试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要求

附件四: 试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要求 一、水泥试验 1、水泥比表面积测定:试验室相对湿度不大于50%。 2、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1)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2)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3)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1℃范围内。 3、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 (1)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2)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二、水泥混凝土试验 1、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硬化水泥混凝土现场取样养护: (1)试件成型后,用湿布覆盖表面(或其它保持湿度方法),在室温20℃±5℃,相对湿度大于50%的环境下静放一个到二个昼夜,然后拆模并作第一次外观检查、编号,对有缺陷的试件应除去,或人工补平。 (2)将完好的试件放入养护室进行养护,标准养护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试件宜放在铁架或木架上,间距至少10—20cm,试件表面应保持一层水膜,并避免用水直接冲淋。当无标准养护室时,将试件放入温度20℃±2℃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 2、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件从试模内脱出并称重后,应立即放到密封湿气箱和恒温室进行保温保湿养生。但中试件和大试件应先用塑料薄膜包覆。有条件时,可采用蜡封保湿养生。养生时间视需要而定,作为工地控制,通常都只取7天。整个养生期间的温度,应保持20℃±2℃。湿度95%以上 三、钢筋试验 1、焊接接头弯曲试验:除非另外有规定,试验环境温度应为23℃±5℃。 2、焊接接头拉伸试验:除非另外有规定,试验环境温度应为23℃±5℃。 3、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一般在10℃—35℃范围内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5℃。 四、沥青试验 大部分沥青原材试验均有试验温度要求,为使沥青试验尽可能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要对试验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在沥青室中应装冷热空调。

实验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

实验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 李正东(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教授)编 1质量管理的原则 1.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1.1 概述 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期望。 1.1.2 理论依据 组织只有赢得和保持顾客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 1.2 领导作用 1.2.1 概述 各级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全员积极参与的条件,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1.2.2 理论依据 统一的宗旨和方向的建立,以及全员的积极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1.3 全员参与 1.3.1 概述 在整个组织内各级人员的胜任、被授权和积极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 1.3.2 理论依据 为了有效和高效的管理组织,各级人员得到尊重并参与其中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表彰、授权和提高能力,促进在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过程中的全员积极参与。 1.4 过程方法 1.4.1 概述 将活动作为相互关联、功能连贯的过程系统来理解和管理时,可更加有效和高效的得到一致的、可预知的结果。 1.4.2 理论依据 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理解体系是如何产生结果的,能够使组织尽可能地完善其体系和绩效。 1.5 改进 1.5.1 概述 成功的组织持续关注改进。 1.5.2 理论依据 改进对于组织保持当前的绩效水平,对其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反应并创造新的机会都是非常必要的。 1.6 循证决策 1.6.1 概述 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决策,更有可能产生期望的结果。 1.6.2 理论依据 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总是包含一些不确定因素。它经常涉及多种类型和来源的输入及其解释,而这些解释可能是主观的。重要的是理解因果关系和可能的非预期后果。对事实、证据和数据的分析可导致决策更加客观、可信。 1.7 关系管理

实验室环境条件的实现及控制措施

实验室环境条件的实现及控制措施 在建设实验室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需要采取技术措施,对环境条件进行控制,本文分别从温度、湿度、电磁干扰、隔振四个角度进行阐述,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控制实验室环境条件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温度湿度电磁干扰隔振 测量人员、测量所需的仪器设备、技术规范规定的测量方法和环境条件是测量必备资源,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对计量标准器及其配套设备的计量性能、检定或校准方法及操作步骤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在环境条件方面仅规定了温度、湿度条件,对振动、电磁干扰、照明、通风等影响量没有量化指标,由于不能对影响量充分估计,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准确评价。所以,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给出各影响量的技术指标,使检测机构在实验室建设、日常管理中,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环境条件的实现和控制。以下分别介绍温度、湿度、振动等影响量的技术指标和控制措施。 1 温度和湿度 砝码、精密压力表等检定规程规定温度、湿度要求为(20±2)℃、45%RH~75%RH,要满足上述条件,必须建设恒温恒湿实验室。恒温恒湿系统包括室内外空调机组以及通风、保温、控制等系统,根据系统性能和特征,实验室内部空间温度、湿度可控技术指标为均匀性和波动性,其准确性取决于空调设备、室内温度精调装置、温湿度传感器的精度,取决于保温材料及性能、通风组织形式和风量大小,取决于室内设备负荷、测量人员数量和出入频率。因此,要达到技术规范规定的温、湿度条件,在建设或改造实验室前,应依据实验室功能和条件进行策划,选择专业设计单位根据机构提出的条件进行设计,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指标、控制方式、功耗标准、维保能力选择空调和控制仪器设备,考虑技术参数和物理性能、燃烧等级选择保温和通风管道材料,根据温、湿度条件,选择采用上送下回还是上送侧回通风组织方式。 另外,温湿度控制系统还应具有显示、记录功能,按技术规范的要求设定温湿度采样时间,满足部分检定或校准项目需要控制温度变动性的要求。恒温恒湿实验室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定期对室内温湿场状况进行检测,根据室内空间大小,布置精密温湿度传感器,采用多通道温湿度巡检仪进行温湿度均匀性和波动性测量,以评价实验室是否满足规定的温湿场条件,而不能以一点温、湿度代表室内温湿场状态。 2 隔振 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仅仅要求实验室不能有影响精密仪器计量性能的振动,没有规定具体的量化指标,缺少控制依据,振动对精密仪器的影响表现为:

实验室管理制度有哪些

实验室管理规则制度有哪些 目录 1. 实验室管理制度 2. 检验员岗位职责 3.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4. 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5. 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6. 微生物检验操作规程 7. 实验室卫生制度 8. 化验员更衣室规章制度 检验员岗位职责 1. 检验人员应系统掌握检验方法和检验所依据的标准,了解检验过程。 2.做好检验的一切准备工作(包括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标本等),并保证达到检验要求。 3. 对所领用的精密贵重仪器要加强管理,经常检查,精密贵重仪器要记录档案,明确责任。要熟悉实验室有关仪器,设备的功能,特点和操作方法,要具备维护,保养的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维修,因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仪器者,应酌情处理。 4. 遵守实验室制度,按时上、下班,工作时要坚守岗位,配合主管加强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5. 实验室人员要经常打扫和保持实验室的环境卫生,使用的仪器、药品要经常洗涤、擦拭,做到窗明几净,台面整洁,放置有序,标志分明,使用方便。 6. 加强仪器设备和器材的管理,保证帐、卡、物相符,如有损坏、丢失,必须上报主管领导研究处理。对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损坏严重无法修理的仪器、设备和失效药品,实验室统一上报,经批准后进行妥善处理,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拿用。 7. 检验人员要本着节约精神,严格控制实验中各类药品的使用量,不得随意浪费,对损坏的仪器将按个酌情进行处理。 8. 一般常用的仪器和药品的领用由检验人员填写领用单,上级主管签字后,在库房领取,精密贵重仪器领用须主管和总经理签字。任何人不得将实验室任何物品转送他人,公司其他部门借用仪器药品,须经主管同意后,并办理借用手续。外单位及个人借用须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办理借用手续。 9. 加强工作,确保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中毒、爆炸等危险事故发生,下班时要认真检查各实验室门窗、水、电是否关好,发现有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报告,对废液要倒在统一指定的地方,及时销毁处理。 10. 完成上级主管交给的其他任务。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 所有药品、标样、溶液都应有标签,绝对不要在容器内装入与标签不相符的药品。 2. 禁止使用实验室的器皿盛装食物,也不要用茶杯、食具盛装药品,更不要用烧杯等当茶具使用。

工作环境条件要求的控制程序2

1目的 产品形成过程中,为确保洁净区的洁净度,对进入洁净区的过程设备、所建立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环境中的人员等进行控制,确保洁净区环境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医疗器械生产过程及生产环境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生产区(含洁净区)管理制度》的制订。 3.2 工程部负责生产设备、器具的采购。并负责生产设备管理及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测量装置的管理。 3.4 生产部负责工艺纪律的检查及工作环境的管理。 3.5 品保部负责生产环境监测和监视。 3.6生产部负责设施及工作环境的管理、策划、确认。 3.7生产部负责本部设施的维护保养及进入洁净区人员的卫生管理工作,组织各项工艺卫生管理规定的实施。 3.8车间主任负责洁净区消毒管理,组织操作人员做好洁净区的环境、器具等清洁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4程序 4.1在产品实现中人员的控制 4.1.1洁净区的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无传染病、皮肤病、结核病等疾病,公司每年组织一次对在洁净区工作人员的体格检查,符合健康规定方可进入洁净区工作。办公室负责将所有体检表收入健康档案。 4.1.2洁净服应的选材、质地应按《工作服装管理制度》执行。 4.1.3洁净区操作人员的进出必须按《人员进出一般生产区及洁净区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4.1.4进入洁净区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洁净作业、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4.1.5对来访和临时进入现场的工作人员,在公司指定人员批准及陪同下方可进入现场。 4.1.6洁净区操作人员工作服的管理,按“洁净服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4.2物料的控制 4.2.1进入洁净区的器具须经过清洗、消毒,方可使用。 4.2.2物流的控制:物料进入洁净区,必须在脱外包装室脱去外包装,由传递窗/门进入洁净区,物料进出流程按《物料进出一般生产区及洁净区管理制度》执行。 4.3 清场的控制 清场按《清场管理制度》执行。 4.4工作服控制 按《洁净服管理制度》执行。 4.5洁净区设备、工具的清洁、消毒及器具的控制 按《生产设备、容器具、工具卫生管理制度》执行。 4.6在产品实现中洁净区的环境控制 4.6.1根据工艺文件规定,配备符合要求的一万级和局部百级的净化车间。 a)生产部按“设备控制程序”责净化负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b)品保部按“生产环境控制程序”规定对洁净区的指标进行监测。 c)生产车间按“洁净区管理制度”负责洁净区的清洁卫生工作。

实验室质量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 规范实验室管理,确保在组织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工作中所进行的检验、测量、试验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快速准确的完成各项质量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2.0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用于检测、测量和试验活动所涉及到的实验室的全过程管理控制。 3.0术语及定义 3.1实验室 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化学、冶金、尺寸、物理、电性能或可靠性试验在内的检验、测量、试验和校准的机构,包括人员、设施和环境。 4.0职责 4.1过程质量管理部 4.1.1负责实验室测量设备的检定/测量归口管理,对外部实验室能力及进货检验的性能试验进行监控; 4.1.2负责整车检测线委外检测、整车路试、三坐标测试及日常管理。 4.2人力资源部 负责组织对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资格确认。 4.3试制试验部 4.3.1负责编制实验室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 4.3.2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4.3.3负责对生产制造过程和新产品研制开发过程中的零部件、发动机、白车身和整车等依据技术文件标准进行检验、测量和试验工作。 5.0工作程序 5.1工作流程:见附件。 5.2试验范围

5.2.1实验室有资格进行的特定试验、评价和校准。本公司实验室试验项目:检测线整车检测试验、整车性能与排放性能试验、整车安全性能试验、发动机性能试验、传动系统性能试验、电驱系统性能试验、混合动力系统性能试验、电池性能试验、环境与材料性能试验。 实验室设备及试验项目一览表

应建立相应的方法并经试验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并在试验记录中说明。 5.2.3用来进行上述活动的设备、方法和标准的清单详见《实验室设备及试验项目一览表》。 5.3实验室人员资格确认 5.3.1实验室应由技术、测量、试验人员组成,技术人员对技术负全面责任,测量、试验人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完成测量/试验任务,确保测量、试验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5.3.2监控与测量装置的有关人员(包括计量检测、计量管理以及其使用操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格,以确保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5.3.3实验室试验人员的资格参见实验室组织架构及人员资质,试验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有检测/试验资格证书。 5.4实验室环境控制 5.4.1测试的环境条件应按照国家校准规范或校准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控制,以消除或减少环境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5.4.2对检测/试验结果有影响的环境条件应予以监测、控制和记录填写《实验室环境监控记录》,并对检测/试验结果做相应校正。

。。。。。。有限公司 实验室环境要求

目的:为保证检验设备的稳定性,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特制定本要求。 范围:适用于各实验室检测活动过程中环境管理。 职责 : 1. 检验人员应遵守本规程要求,自觉做好实验室环境保护和自我保护工作; 2. 质量经理及质量主管负责对检测室相应设施的完好性和环境条件的符合性、安全性进行监督和检查。 3. 质量主管负责对本规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 质量经理及质量主管对各实验室的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如发现有违反本管理规程,按违反程度对其责任人及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 内容: 1.实验室环境条件控制 1.1 实验室环境条件基本要求 1.1.1 实验室的标准温度为20℃,一般检测间及试验间的温度应在20±5℃, 线值计量标准间为20±2℃,电工与无线电专业的标准间和线值计量的计量检测仪器间为20±3℃。 1.1.2 实验室内的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50-70%。 1.1.3 实验室的噪音、防震、防尘、防腐蚀、防磁与屏蔽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在室内开展的检定项目之检定规程和计量标准器具及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室内采光应利于检定工作和计量检测工作的进行。 1.2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出现异常,例如温度和湿度超过规定范围且明显影响检定或检测结果时,应及时报告室主任,并逐级报告质保部领导及公司有关领导。当环境条件经常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能满足计量检定工作与计量精密检测工作时,应据实书面报告公司有关领导,采取适当措施给予解决。在已有的条件下,试验室要采取积极措施保管维护好计量仪器设备和计量标准器具。 1.3 实验室环境条件的日常控制与管理 1.3.1 实验室应保持整齐洁净,每天工作结束后要进行必要的清理,定期擦拭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使用完后应将器具及其附件摆放整齐,盖上仪器罩或防尘布。一切用电的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后均应切断电源。 1.3.2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吃零食、喝水和存放食物等,非试验室人员未经同意不得进入室内。经同意进入的人员在人数上应严格控制,以免引起室内温度、湿度的波动变化。 1.3.3 实验室应有专人负责本室内温、湿度情况的记录。有空调和除湿设备的室内不应随便开启门窗,应指定专人负责操作空调设备或除湿机。室内温、湿度情况记录由各计量、试验室保存,保存期五年。 编制: 审核: 批准: *** *********有限公司 实验室环境要求 文件编号 版本号 修改号 ZKB.170701 A/0 0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加强小学科学实验室的管理,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小学科学实验室应以符合配备标准的仪器设备和科学规范的管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每学期末实验室应根据教学要求编制好下学期仪器设备、器材补充计划报学校审批购置,并在开学后根据任课教师实验计划安排编制好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室使用安排情况表 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应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必须具有区统一印制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总帐》、《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明细帐》、《教学仪器(器材)添置流水帐》、《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报废帐》、《低值易耗品明细帐》等管理帐册。在帐务管理中,应做到记帐及时、流程规范、填写完整、准确无误,逐步实行帐册资料电子化管理。 四、仪器设备的存放应分门别类,入橱存放,科学有序,排列整齐,定橱定位。要做到一橱一号(仪器橱号)、一橱一卡(仪器橱内仪器存放目录卡),保证物卡一致,帐卡相符。

五、仪器设备的保管应注意防火、防潮、防霉、防腐蚀、防变形、防碎裂等。 六、仪器设备借出或使用归还后,要及时登记、清点、检测、擦净、归位,发现短缺、损坏,要按有关赔偿规定处理。 七、仪器设备借用、使用、损坏、维修必须及时记录。?仪器设备应经常处于随时可使用状态。实验室应设有《借还物登记簿》、《仪器设备损坏维修登记簿》等簿册。 八、严格执行报废规定,凡损坏而又不能维修或失去维修价值的仪器设备,应予报废。单价在800元以下的,由校长审批;单价在800元以上物品,或单价在800?元以下但同一物品一次报废批量价值超过800元的,报区教育局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审批。所有报废物品,均须记入《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报废帐》。 九、加强档案资料的建设管理。实验室应做好财产帐务、教学业务、技术资料(说明书等)、文件资料(计划、总结、报表、申购报告、上级文件等)各类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年末按档案管理要求,分类装订,装盒存放。 十、做好实验室的净化、美化、防火、防盗工作。?实验室应保持科学、文明的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消防设备、?电器线路应定期检查,保证师生人身安全。 十一、以上制度未尽事宜,由学校主管部门研究酌定。

生产环境控制程序

欢迎阅读1.0 目的 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确定和实施工作环境所需的人和物理因素,使产品符合要求。 2 范围 3 职责 3.1 行政部定期抽查各车间的工作环境情况。 3.2 各部门主管负责分管范围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3.3 公司应提供适宜的工作场所。 4 5. 5.1 的环境能够: 满足生产要求,保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归属感及提升企业形象。 5.2 工作环境的要求 5.2.1 人员控制要求 所有参加生产作业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能够适应其岗位工作的环境和资格要求; a) 进入洁净区的所有人员,应符合人员卫生管理规定的条件; b)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 ,应执行人员进入生产区的规定; c)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应符合工作着装管理的规定 5.2.2生产环境的控制

a)根据产品质量要求,针对生产过程中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环境、设备、人员的健康、洁净区及服装等的控制,由生产部编制?洁净区管理制度?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其中对在环境控制区域内临时工作的人员须接受必要的培训或在训练有素的人员的监督下工作,进入洁净区前要在“进入洁净区人员记录表”上记录并有生产科长监督确认签字。 b)行政部按?培训管理程序?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正确理解,掌握。 c)生产控制区域与非生产控制区域均需要有明确标识,人员进入生产控制区域后,则严格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控制。 d)生产车间环境卫生按30万级净化车间环境的要求,严格执行?洁净区管理制度?。 e)空气压力保持正压,没有空气紊流现象。 f)生度, 相对 g)各消毒等动 h)操污染造成 i)车照? j)区域内的定要求, k)员过程中发可进行原 l)生 m)其 n)生 5.2.4 5.2.3 6.0 ? ?洁净 7.0 7.1 7.2 车间菌落数检测记录 7.3 风速检测记录 7.4 员工手、工作台面菌落数检测记录 7.5 净化车间尘埃粒子数检测记录 7.6 净化系统运行记录 7.7 场所清洁消毒记录 7.8 车间设备清洗记录 7.9 管道清洗记录 7.10 工作服清洗记录 7.11 清场记录 7.12 消毒液配置记录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1.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变更进行控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符合ISO9001:2008、CNAS-CL01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满足客户和法定管理机构的需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变更。 3.职责 3.1 实验室主任组织制定《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3.2 质量负责人组织监督《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3.3 质量管理室组织实施和归口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4.程序 4.1 组织结构 4.1.1 实验室主任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明确实验室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4.1.2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命和授权,实验室主任负责从实验室当前任务和中期发展需要出发,策划建立或变更质量管理体系,确定组织结构,包括质量管理室,检测室设置,岗位设置及其职责和任职要求,确定主要管理人员,配置资源。

4.1.3 实验室设置质量管理室、生产管理室和标准计量室、制样室和2个检测室,实验室内部机构图见《实验室内部机构图》 4.1.4 实验室管理岗位设置主任、技术负责、质量负责、《检测报告》意见和解释人员、检测方法主管、授权签字人、质量管理室负责、生产管理室负责、检测分析室负责。操作岗位设置检测员。核查岗位设置监督员、内审员。岗位职责见《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支持文件《工作说明书》。 实验室主任组成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 实验室主任、技术负责、质量负责组成实验室领导层,负责实验室重大问题的决策。 4.1.5 质量管理室负责编制《实验室内部机构图》、《实验室平面布局图》、《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职责分配表》,实验室主任批准。4.2 质量管理体系 4.2.1 质量管理体系 1)根据从事检测活动的范围,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包括ISO9001:2008除7.3条款、7.5.2条款外的全部条款、CNAS-CL01包含的25项、《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19项要素,符合CNAS-CL10要求。 2)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实验室从事的检测活动及所有部门、场所、检测设备和人员。 3)实验室将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的所有制度,规定,程序,计划,指导书制订成文件,成为实验室内部法规,传达至有关人员,便于其理

实验室管理程序

实验室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确保实验室具备所从事检测和校准活动的能力,健全实验室管理,以提供及时、准确、公正、严谨的服务,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性能)实验室、精密检测实验室、校准、理化实验室的范围、程序、人员要求、过程控制及外委过程的确定。 3术语 3.1实验室:检验、检测和校准的设施,可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冶金、尺寸、物理、电子或可靠性的测试。 3.2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3.3检测:按照规定的程序,为确定给定的产品、材料、设备、生物组织、物理现象、工艺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的技术操作。 3.4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立计量仪器或计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计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3.5实验室范围:包括以下内容的受控文件: ?实验室有资格开展的具体测试、评估和校验 ?开展上述活动的所需的设备清单 ?开展上述活动的方法和标准清单 3.6实验室认可:权威机构给予某实验室具有执行规定任务能力的正式承认。3.7非标准试验:指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没有规定的试验方法。主要是指本企业自己确定的试验方法。 4职责 4.1产品工程处为本程序主管部门,负责产品(性能)试验室的管理。 4.2质量保证处计量检测中心负责产品检测及校准和理化实验室的管理。 4.3铸造分厂负责本单位实验室的管理。 4.4人力资源处负责实验室试验、检验人员的培训、建档工作。 5内容 5.1工作流程

责任部门 管理策划处 工业工程组 各实验室 人力资源处各实验室各实验室 各实验室 各实验室 实验室 各实验室 各实验室 各实验室 各实验室发展规划处各实验室采购供应处各实验室0 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 1 12 13 流程图输出文件 实验室编制和岗位描述,组 织机构图 质量方针 人员名单和技术档案 试验项目清单 标准设备清单,标准清单,标准物 质清单 试验标准清单 文件记录目录借阅记录 非标准试验规程确认记录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报告 试验设施环境的需求报告,实验 室环境监试测 检测设备采购立项申请 设备档案,维护计划,维护记录 使用维护说明书

组织环境分析控制程序(含记录)

组织环境分析控制程序 (ISO9001-2015/ISO14001-2015) 1.0目的 为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识别、评价。 3.0职责 3.1 人事部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3.2 品质部负责技术风险分析、质量风险分析。 3.3 业务部负责市场风险分析。 3.4 涂装/注塑部负责经营风险分析。 3.5财务部负责财务风险分析。 4.0工作程序 4.1 风险识别时机: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企业宗旨变化、战略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及其背景、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 4.2 参与风险管理的人员应经过人事部组织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 4.3 需考虑的风险有: 4.3.1质量风险

a直接质量风险: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退货、换货、修理等风险。 b间接质量风险:产品使用过程,损坏了顾客的其它财产权或人身权,应负民事赔偿责任。 4.3.2环境风险 a产品销售淡季与旺季,影响顾客的采购,也间接影响公司产品生产,考虑库存。 b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消费习惯不同。c政策环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个地方的相关政策的变动会间接的影响到企业资金融入以及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 d经济环境: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同伙膨胀或通货紧缩等。 4.3.3经营风险 a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的价格、质量和送货时间的变化、采购过程的欺诈行为,采购人员的疏忽,导致原材料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达标等。 b员工风险:采购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生产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疏忽导致的风险,以及各岗位主要人员的离职等风险。 c设备:生产设备出现意外的故障,甚至损坏等。 d供销链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及顾客违约,以及供应或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风险。 e法律纠纷:消费者投诉等潜在的法律纠纷。 4.3.4市场风险 a市场容量:对市场容量的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不合适,没有准确的弄清市场对象对产品的用量,使得产品的产量大于实际需求,而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

实验室检测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

实验室检测有效性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为确保检验检测机构检测工作质量及可信度,评估和监督检验检测机构能力维持的状况,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本公司能够满足对检测质量的要求,本公司实施有计划的检测质量控制活动,以便于及时发现和消除导致不符合检测的各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质量提供保证,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本公司内部各检测室的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 3.职责 质量保证人组织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检验室组织实施,各部门质量监督员负责实施中的监督。 1)质量保证人负责检测结果质量控制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的制定,并对实施质量控制技术进行确认。根据过程质量监督和结果质量监督,对检测结论进行签字确认。 2)各检测室人员(包括检测、校对人员)严格按照检测报告审核制度执行; 3)质量监督员负责检测过程的现场确认,核对并签字确认; 4)质量保证人负责进行结果质量审核并签字确认; 5)项目负责人负责对委托检测项的评审并验收,负责查验管理; 7)技术总工负责检测结果质量控制计划的批准执行。 4.质量控制活动 要点概述 ①所有检测报告必须严格按照检测报告审核制度执行; ②参加检验检测机构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 ③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抽查,核验检测数据的复现性或差值复现性; ④对检测项目进行再检测或重复检测,其判据是En值; ⑤分析一个项目参数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⑥对公司内部人员、设备等进行比对。 4.1 质量控制活动分为内部质量控制活动和外部质量控制活动。内部质量控制 活动以检测报告审核制度为主,外部质量控制活动以参加检验检测机构之间的比对和能力验证方法为主。 4.1.1检测报告审核制度 4.1.1.1检测报告的格式、内容及编制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很重要 在实验室的监控项目中,不同实验室对温湿度都有要求,大部分实验都是在明确的温湿度环境中展开。在医药、生化、仪器校准、农业、建筑与电器等领域中,实验室环境条件直接影响着各种实验或检测的结果,每项实验的进行都需要精确可靠的监测仪器来提供准确的环境参数数据。 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实验室要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内的小气候,包括气温、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对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和仪器设备有影响。夏季的适宜温度应是18-28℃,冬季为16-20℃,湿度最好在30%(冬季)-70%(夏季)之间。除了特殊实验室外,温湿度对大多数理化实验影响不大,但是天平室和精密仪器室应根据需要对温湿度进行控制。 环境条件温湿度的控制方面考虑的要素就是保证实验操作的环境温湿度是能够满足实验程序各个过程的需要。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实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 首先,识别各项工作对环境温湿度的要求。 主要识别仪器的需要、试剂的需要、实验程序的需要,以及实验室员工的人性化考虑(人体在温度18-25℃ 相对湿度在35-80%范围内总体感觉舒适,并且从医学角度来看环境干燥和喉咙的炎症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四个方面要素综合考虑,列出对温湿度控制范围要求的清单。 第二,选择并制定有效的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从以上各要素所有要求清单中摘取最窄范围作为该实验室环境控制的允许范围,制定环境条件控制方面的管理程序,并依据该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SOP。 第三,保持和监控。通过各项措施保证环境的温湿度在控制的范围内,并对环境温湿度进行监控和做好监控的记录,超过允许范围及时采取措施,开空调调节温度,开除湿机控制湿度。 试剂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样品存放室温度10-30℃,湿度35-80% 天平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水分室温度10-30℃,湿度35-65% 红外室温度10-30℃,湿度35-60% 中心实验室温度10-30℃,湿度35-80% 留样室温度10-25℃,湿度35-70% 各个领域实验室的温湿度最佳范围 1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 为了规范本实验室的检测作业技术活动,严格控制好质量体系运行的各种因素,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检测质量,特制定检测质量控制计划。 一、内部质量控制计划 1、实验室全体人员认真系统学习《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做好新增工作的岗前培训,严格按照质量手册和程序规定要求完成检测任务;集中举办国家新颁布有关实验室检验标准的宣贯和地方实验室检测规范等业务培训学习;聘请有关仪器厂家技术人员讲解仪器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操作演示,进一步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操作水平。 2、按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维护规定和计划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并做好记录,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控并记录。 3、质量监督员实验室的日常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监督仪器设备、试剂药品、检测过程、报告记录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控制并及时予以纠正。 4、年内安排一至两次内审和一次管理评审。内部审核计划应包括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并重点审核监督评审和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有影响的重点区域。实验室负责人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年底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活动进行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改进完善,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 5、仪器管理员按计划于今年9月份对仪器设备进行送检,

并定期自校和做好期间核查。 6、各类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填报严格执行授权签字人审核制度。 7、按照规定程序做好采样现场和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工作,努力提高检测水平。 二、外部质量控制计划 积极参加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上级单位举办的能力验证、比对试验和考核活动。 三、结果质量控制 1、定期采用下列方式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1)进行盲样考核:当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盲样考核时,检测结果在证书标示值及其不确定度范围内为合格。 (2)参加一至两次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当实验室之间或能力比对时,2个同等条件实验室各自测定的平均值间的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否则为不合格。(中心目前只有一间实验室,要在外找一家同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协助比对) (3)进行留样检测或再校准:当进行留样再测时,前后2次测定结果绝对差值不得大于方法规定的2次重复测定结果间的值,实验室在12月对全年内质量控制情况作出评审,评审结论及资料由办公室归档。 (4)做好同一样品的人员比对:当进行人员比对时,2人各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版次: 受控号: 受控状态: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生产产品的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环境的条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为确保产品质量创造条件。 2. 范围 凡与本公司产品质量有关的办公场所、生产现场、车间、仓库和厂房区域等均适用之。 3. 职责 3.1.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仓库的工作环境执行、维持和管理:各相关部门。 3.2.生产现场、车间区域、厂房区域的工作环境检查和监督:生产部、安环部。 4. 工作程序 4.1.工作环境管理流程图(见附件)。 4.2.为确保公司的工作环境对人员的能动性、满意程度和绩效/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的业绩,公司对产品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和员工作业的工作环境进行策划和规划;当公司有新的工作环境需求时,由需求部门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提出,经管理者代表核准后,由部门主管和各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策划和规划,并营造适宜他们的工作环境,如: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组合,同时考虑以下因素: 4.2.1.创造性的工作方法和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发挥公司人员的潜力; 4.2.2.安全规则和指南,包括防护设备的使用; 4.2.3.人机工程; 4.2.4.工作场所的位置; 4.2. 5.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4.2.6.热度、湿度、光线、空气流动; 4.2.7.卫生、清洁度、噪声、粉尘、振动和污染。 4.3.工作环境区域划分:

以管理者代表为主导召集相关部门根据各部门实际的工作区域使用情况划分各部门的工作环境、责任区域,明确各部门工作环境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员,并赋予其职责和权限。 4.4.组建5S检查小组和工作环境卫生定期检查: 以管理者代表为主导召集各部门工作环境责任区域的负责人员组成5S检查小组,选出小组组长,对公司内所有的生产现场、车间、厂房(包括办公室)等工作环境区域按公司工作环境区域规定的项目和内容每周进行至少一次不定期5S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记录于“5S管理检查表”中,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事项当场或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于下次进行5S检查时对其执行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效果进行确认、验证,直至其符合规定要求,5S管理内容详见集团《5S管理制度》。 4.5.工作区域的环境要求: 4.5.1. 地面上的环境要求: 4.5.1.1.没有“死角”或凌乱不堪的地方; 4.5.1.2.没有闲置或不能使用的叉车、机器、设备、物品等; 4.5.1.3.没有闲置于各生产区域的清扫用具、垃圾桶、包装袋、容器、油桶等; 4.5.1.4.工作场所没有不该有的东西,如:衣服、拖鞋、雨伞、皮包、空盒子、花盆、纸屑、杂物等。 4.5.2.通道的环境要求: 4.5.2.1.通道宽度要求: A)人行通道:1.0米以上; B)消防通道:1.8米以上; 4.5.2.2.通道规划的颜色要求: A)通道线颜色:黄色。 通道线表示法:用黄色胶带粘贴或黄色油漆涂刷。 B)通道线颜色度宽: a)主通道:10; b)次通道或区域线:57。

实验室环境条件控制

实验室环境条件控制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实验室环境条件控制 一、目的: 为了确保分析检测的质量,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二、基本要求: 实验室环境条件基本要求 2.1.1 实验室的标准温度为20℃,一般检测间及试验间的温度应在 20±5℃,天平室应为20±3℃,样品室温度≤32℃。 2.1.2 实验室内的相对湿度一般应保持在40-70%。 实验室的噪音、防震、防尘、防腐蚀、防磁与屏蔽等方面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在室内开展的检测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室内采光应利于检测工作的进行。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出现异常,例如温度和湿度超过规定范围且明显影响检定或检测结果时,应及时报告室主任,并逐级报告质保部领导及公司有关领导。当环境条件经常出现异常情况检测工作时,应据实书面报告公司有关领导,采取适当措施给予解决。在已有的条件下,试验室要采取积极措施保管维护好计量仪器设备。 实验室环境条件的日常控制与管理 实验室应保持整齐洁净,每天工作结束后要进行必要的清理,定期擦拭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使用完后应将器具及其附件摆放整齐,盖上仪器罩或防尘布。一切用电的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后均应切断电源。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吃零食、喝水和存放食物等,非试验室人员未经同意不得进入室内。经同意进入的人员在人数上应严格控制,以免引起室内温度、湿度的波动变化。 实验室由专人负责本室内温、湿度情况的记录。仓库由仓库挂管理员专人记录;标准溶液室由试剂配制人员记录;样品室由样品管理员记录;有空调室内不应随便开启门窗,指定专人负责操作空调设备;常规室、样品室由检测组长负责、仪器室有仪器操作员负责、标准溶液室由试剂配制人员负责、天平室由检测组长负责、仓库由仓库管理员负责。室内温、湿度情况记录由各计量、试验室保存,保存期三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