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一、知识梳理

(一)文学的繁荣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文革以后,出现一些反思“文革”的作品,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作品,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二)艺术的发展:影视艺术、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迅速发展。

(三)走向体育强国

群众体育: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体育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竞技体育: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⑴新中国文学艺术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的著名文学作品

改革开放后的著名文学作品:反思文革的《班主任》,深情讴歌数学家陈景润的著名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冬天里的春天》《李自成》《东方》等。

建国以来的优秀艺术作品

⑵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

群众体育: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体育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竞技体育: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中国将举办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上获得男子单打冠军,他是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的获得者。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为中国夺得了第一块奥运会金牌;中国女排是第一个在三大球比赛中获得世界冠军的集体,并创记录地获得“五连冠”。

2.教学难点

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文学是一种虚幻的存在,文学必须进行虚构、夸张、变形,但无论怎么虚构、夸张、变形都不可能是天马行空的,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据,从生活出发。文学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的源泉。但文学作品不可能是一种自在之物,而是带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具有某种价值,适应人类的某种需要。这样,文学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就必然会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文学发展史上,大多数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或者给人以精神启示,或者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或者丰富人们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文学作品源于社会又反映社会、取之于民又奉献于民,这是文学家获得成功的历史经验。

三、学法指导

1.读图学习法:通过《首届矛盾文学奖部分获奖作品》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剧照》感受我国文学艺术作品的繁荣。通过部分体育活动组图了解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技体育发展的状况。

(完整word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领先于我镇其他兄弟学校。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六个单元,共二十四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广泛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完整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内容: 八年级下册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史学界又称为中国现代史。 在这五、六十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建设成就,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历史课程标准按照新 二课标的三维目标作了如下要求: l、知识与能力方面。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或书面表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使学生逐步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材重难点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分析 李艳红 冀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叙述的是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共3个单元、25节正课,供七年级下学期使用。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时段:6—10世纪(581-960年,共380年的历史)。隋唐时期的历史。 二、主要特点: 1.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期。2.位居世界前列,亚洲地区中心。3.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隋唐时期是世界上最繁荣发达、最文明先进、最富庶的国家: (1)社会制度先进,是封建制度最为繁荣昌盛时期。(日本大化改新学中国)。 (2)生产发展水平高,农耕文明发展。(粮食单产是欧洲的十倍)。 (3)是世界上惟一保持长期统一的国家。(中国由分立走向大治。当时大食帝国、西欧处于分裂状态)。 (4)文化繁荣发达、开放、开明,吸收了大量外域文化。(儒家文化传播、道教文化受扶持,佛教文化达顶峰,中国成为世界佛教中心)。 (5)是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长安成国际大都会。(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丝绸、瓷器、造纸术外传)。 (6)是亚洲的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巨大影响,如对日本、印度、阿拉伯、朝鲜。日本有人希望 三、教学重点。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本课有两个子目,它们分别是:“隋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其中以大运河的内容为重点,这是因为大运河的开凿不仅仅是隋朝一代的历史内容,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不仅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展现了中华文明史的光辉与灿烂。 第2课贞观之治 本课有三个子目,即“唐王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第一子目的设置是为第二子目服务的,所以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因为它是初唐政治繁荣的重要表现,而且贞观之治还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中少有的清明统治。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有因果关系,但学生不易弄清,教师需要加以指导、明确,这个问题可以作为难点来处理。 第3课“开元盛世” 这一课有两个子目:“开元盛世”“盛世经济的繁荣”,正是因为武则天和唐玄宗重用人才,锐意改革,重视社会生产,才使唐朝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其表现就是社会经济高度繁荣。教材的安排与以往不同的是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衰败只以小字形式提出,供学生阅读;从整个隋唐阶段的历史看,也只讲繁荣不讲衰落,其主要原因是符合单元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全课有三个子目:“科举制的诞生”“科举制的完善”“科举制的影响”。隋唐科举制的内容是重点。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了以才能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它是在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它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影响着当时人们衣食住行和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它对唐朝社会生活的繁荣和进取的社会风貌的形成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5课“和同为一家” 本课有三个子目,其中“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是重点,其余为选学内容。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本课有三个子目:“遣唐使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与新罗的关系”。重点是前两个子目,突出了国际交往中的中外交流。 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内容包括:“雕版印刷”“诗坛”“赵州桥”。这三个子目都是重点。 “书法和绘画”、“观者如山”的乐舞、“满壁风动”的敦煌艺术。三子目在课标中属于最低层次要求。 隋唐时期繁荣的原因: (1)以曲辕犁、筒车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2)地主阶级冲破豪门大族世袭垄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以科举制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制度的确立,巩固了社会变革在成果,焕发了社会的活力。(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隋律、唐律疏议)。 (4)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唐朝皇帝励精图治、以教化代刑罚)。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时段:960——1368年(400年历史)。 包含三个阶段的历史:1.宋与辽和西夏并立。2.南宋与金对峙。3.元朝大一统局面。 二、主要特点: 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 (1)总的趋势是由一统走向分立,再由并立走向统一。 (2)从地域上说,由中原向四周;从东北到西北,从北方到南方;表现在宋辽夏金元在军事上的战与和,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相互交融。 地域上也有中国向世界扩散,东西方的文化得到进一步交流,中国在此时仍处在先进地位。中国的政治改革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 地域上也包括从陆路到海洋,中华文明通过陆路、海路向外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化典籍也向外国输出。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教,马可?波罗到中国。阿拉伯文化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 (3)从文明形态上说,由游牧文明、渔猎文明到农耕文明。 (4)从碰撞的范围讲,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多元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名校名师整理)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名校名师整理) 5.1.1 明清帝国的兴替 1. 明朝(1368-1644) 2. 清朝(1616-1636-1912): 5.1.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 明清典型民族政策:明:防御政策(增修长城); 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册封达赖、班禅等); 2. 明至清前期,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奠定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5.1.3 农耕文明的繁盛 明至清前期,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 农业 ① 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技术的进步,如“多熟制”种植制度,农业 的形成,大量新品种的培育等 ②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如甘薯、玉米); 手工业 ①工具、技术、产品质量、行业种类、规模、产量超过前代,棉纺织业(松江)、制瓷业(景德镇)特别发达;(了解即可)②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③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商业 ①工商业市镇兴起;②商帮形成(徽商、晋商)③海外贸易活跃(表现:商品大量出口;白银大量流入) 设置台湾府( 意义: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联系 (女真) 17世纪初 1636 1644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5.2.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5.2.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明朝中期,一部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清朝,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5.2.2 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 1. 晚明科技发展的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科技的发展; 3. 科技特点: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4. 整体表现:与西方相比,已远为逊色,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1 皇权膨胀 明清时期,皇权高度膨胀,帝王与大臣之间完全是主奴、主仆关系: 1.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第1套真题)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 . 帝国的繁盛 B . 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C . 近代的曙光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2. 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 . 废分封立郡县 B .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C . 郑和下西洋 D . 戚继光抗倭 3.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A . 宋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4. 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 A . 司母戊鼎 B . 金瓶(金奔巴瓶) C . 锦衣卫印 D . 开元通宝钱 5.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下列对我国古代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 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 ③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④是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进攻而修建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 某地考古发现的古墓随葬品中,有丝织品、景德镇瓷瓶、唐三彩马、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是()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7. 关于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A . 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高 B . 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 C . 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 D . 工商业发达,市镇繁荣 8.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 . 社会秩序动荡 B . 边疆防御巩固 C . 专制皇权强化 D . 地方权力膨胀 9. 十五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A . 他相信天主教旨意 B . 他相信地圆学说 C .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D . 他拥有航海地图 10. 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画中的主人公正对你微笑,人物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力。下列选项与这幅名画匹配的是() A . 《神曲》——但丁 B . 《大卫》——米开朗基罗 C . 《蒙娜丽莎》——达·芬奇 D . 《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2018年南湖中学 八年级207.209班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林怡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所任教的八年级207.209班大部分学生的历史成绩有所提高,消灭了低分生,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①有些学生有偏科思想,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②部分学生求知欲不强,思维不灵活,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③有些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④有些学生综合分析归纳史实的能力低。 三、教学目标 继续加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 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

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四、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叙述了我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是中国 历史现代史部分。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一课。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 目标与要求。 1、教学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新中国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以及新中国的曲折的外交历程。 五、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 观感。

2019秋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第1课鸦片战争 【材料研读】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P4) 答:白银外流,威胁政府的财政;摧残人们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 【问题思考】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P6) 答: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鸦片战争失败的具体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者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课后活动】1.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P7) 答: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社会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略。(P7)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问题思考】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P9) 答:会。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法等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对中国开战的借口,即使没有这两个事件,英、法也会找其他借口开战。 【材料研读】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P10)

答:火烧圆明园无疑是历史上最为恶劣的文化毁灭行径之一。一代名园圆明园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也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愤英法联军的暴行,恨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叹一百五十年的积聚随火而逝,再也无法恢复。 【课后活动】1.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P12) 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表 2.略。(P12)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研读】这段话说明了什么?(P14)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 一、单项选择 1.1948年三大战役中首先展开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下列战役中,被陈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三大战役中“关门打狗”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在辽沈战役中,被比做“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的一条扁担”是指() A.营口 B.沈阳 C.长春 D.锦州 6.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三大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参加的有() ①辽沈战役② 渡江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在____________之后 ()

A.辽沈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淮海战役 9.下列对淮海战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A.是由中原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合力实行的战役 B.是以俆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 C.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 D.为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 10.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由*参与指挥的战役是 () ①平型关大捷②百团大战③辽沈战役④淮海战役⑤平津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二、简答题 11.结合课本《辽沈战役示意图》,分析辽沈战役关键是什么战役?这个战役胜利后达到了什么战略意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对全国战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12.淮海战役由哪两支野战军参战?主要领导人有谁?这个战役围绕哪一中心城市展开?根据战役过程你能概括一下主要采用什么战术?淮海战役的胜利对全国战局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3.平津战役制定“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是在什么基础上制定的?该原则是如何实现的?傅作义的贡献是什么?平津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何在? 答案:1.A 2.B 3.C 4.A 5.D 6.B 7.B 8.C 9.A 10.D

最新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这本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打破了历史发展时序性的格局。旧教材对共和国史的编写分成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文化大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四个阶段的划分是按时间发展顺序编写的。而新教材打破了这种编写格局。前三个单元基本上还是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编写,接下来的四个单元则完全不是这样。 这本教材高度浓缩,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极大挑战,同时也带来自由发展和自主创新的巨大空间。正文内容极少,教师和学生都会有大量的不知做什么的剩余时间。这是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最伤神的事情。如果换一种角度思考和处理的话,又会给教师和学生一个自由发展和创新的空间 这本还有一处非常值得一提就是自由阅读卡。每一课的自由阅读卡都是与那一课有一定联系、或富有知识性、或富有趣味性、或极富时代气息极令时人关注的点点滴滴。如国旗的诞生趣味性知识性很强;“三八线”、香港和澳门区微极具知识性,是文革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再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申奥成功、希望工程等,这些刚刚发生的事情,十分富有时代气息。 在处理教材上,由于没有教过,这里只能是纸上谈兵,做一点大

胆的设想而已,望教过这本教材的教师能诚挚地提出严厉的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如能受到点滴启迪,我会永远感激。 一、利用教学时间较充裕的优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我在教学中观察到,学生学习七年级上、下册时发言踊跃,互不相让,而从学习八年级上册开始,学生变了,变得安静多了。经调查分析,排除因年龄增长而引起的生理、心理变化的因素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学生对近代史及现代史知之甚少,有的几乎什么都不知道,究其原因是缺乏课外阅读。由于学生对近代史、现代史缺乏了解,当然很多问题就无法谈论,更不用说陈述自己的观点了。 二、利用教材给出的弹性空间,让学生“动”起来 所谓“说教”其实就是缺乏生动具体的事例,生硬地让人们接受某种观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一般都比较简单扼要。其实,这种简要反而给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和知识素养的教学弹性空间,为教师的不断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如: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关于“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一目,教材总体上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了周总理出席万隆会议的重大成就,介绍了周总理在大会上即兴发言的经典故事。现代史中之所以选用万隆会议,是因为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的里程碑,这项重大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周总理灵活、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对于八年级的孩子们而言,学习中国现代史,主要使他们形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我将从“单元课程结构”、“单元知识梳理”这两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以供大家在实际教学中参考。 一、单元课程结构 1.单元地位 八年级下册是学生系统学习中国现代史的阶段。中国现代史的时间跨度,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一直到今天。《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讲述了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到抗美援朝结束的历史,时间从1949年9月到1953年7月。 2.单元主题 《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从历史认知的角度而言,这是建立新中国和恢复经济、巩固政权的历史。 在这近70年的历史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

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史发展的主线。尽管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曾有过曲折发展,但最终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单元是中国现代史的起始部分,也是中国历史发展长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学好第一单元为今后的学习能够起到奠基作用。 3.单元结构 《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在课程安排上共有三课。这三课分别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2课《抗美援朝》、第3课《土地改革》。这三课以专题形式呈现,在时间上既有先后又互相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巩固了人民政权。 政治上:x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军事上: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经济上: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教学计划

2019年八年级历史下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

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八年级下册历史计划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及补充、增删、改进意见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二、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及非智力因素分析: 八年级现有学生51人,2个教学班。后进层也很多,在学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3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 4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5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岳阳市平均水平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3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4通过课上小测验、提问,早自习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和巩固 5继续实行少讲多练当堂掌握的这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重点讲解 6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让学生系统掌握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议一仪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课上讲到、练到,课下辅导到、检查到不丢掉一个环节以提高成绩。 另外,本学期对于历史学科将开展讲历史故事、讲历史评人物讲演、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等活动,以达到增强学习兴趣的目的。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校园广播、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 六、教学时间安排:见附表 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 第一课

2020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八年级下册答案

2020历史与社会作业本八年级下册答案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 1.意大利小作坊工厂 2。A 3.B 4.填表: 生产 方式规模大小产量高低是否分工合作业主是否参加劳动是否雇佣工人 小作坊小低否是否 手工工场大高是否是 5.手工工场生产效率更高,手工工场中出现了不同于封建社会的新生产关系。 6.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下令取消关卡,接纳有技术的外国工匠,在政府中重用商人,让他们直接参与财政政策的制订等。 7.贸易 8.D 9.②③①④ 10.连线: 工匠手工场主资产阶级 贵族商人 农民雇佣工人无产阶级 11.连线: 贵族有钱没地位开始经营工商业

商人没钱有特权地位步步提升 农民没钱没地位勉强维持生活 雇佣工人 12.(1)哥伦布赞美金子,莎士比亚批判金子,一褒一贬。() 金子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金子不但能提升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而且金子是动力,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发展生产力。比如开辟新航路、促动对外贸易等。另一方面,很多人把追求金子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使那个社会出现了很多丑恶的拜金现象。()略。 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 1.14 意大利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宗教愚昧 2.德国 3.马丁路德新教德国罗马教会 4.理性启蒙运动 5.B 6.B 7.A 8.A 9.文艺复兴前,人们畏惧大自然,在自然现象面前,人类难以有 什么作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自然是理解也发 生了变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认为只要理解自然,掌握自然 的规律,就能够征服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10.(1)面对事实,追求真理,永远向前,持续进取。(2)发 展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指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宇宙是无 限的。 11.C 12。D 13。C 14. 领域人物国别贡献 文学 艺术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 5-1工商业的兴起 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最早出现于14世纪的意大利,后来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织者和管理者,不再进行全过程的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生产力变化: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生产关系变化:1.作坊主——富商(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早期资产阶级 2.失地农民——雇佣工人——早期工人阶级 手工工场时代,是由农耕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时代过渡和准备阶段。手工工场时期,农业仍然是主要产业。5-2冲破思想的牢笼

代表、观点、影响: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天赋人权;卢梭:人民主权思想;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狄德罗:百科全书派1、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2、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3、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4、激励了中日等国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5-3世界开始走向整体1、首先发现新大陆的是航海家哥伦布,美洲原有的居民是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首先发现西欧通往印度的航线是达·伽马,首先完成环球航行是麦哲伦。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荷兰人。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①15世纪末,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和交换的不断扩大,使黄金成为商品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东方各国的黄金成了西欧人梦寐以求的东西。②但这时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东西方贸易要道,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那些炽烈追求东方财富(黄金、珠宝、香料、丝绸等)的西欧各国贵族和新兴商人,急切需要探求一条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③地处欧洲西南部濒临大西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较早开始了海外冒险和殖民活动,掌握了较先进的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拥有了一定的财力,成为开辟新航路的起航地。总的来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追求财富获得利益;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3、产生的影响:正面: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为人们迁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产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总之,世界开始走向整体。负面:欧洲国家对美洲、非洲、亚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土地和财富;毁灭印第安文明;贩卖黑奴。总之,造成了亚、非、拉美长期的落后与贫穷。 4、率先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强占殖民地最多的国家是英国。 5-4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革命爆发背景:查理一世为了加强王权采取的措施,不仅招致了广大民众的普遍不满,更使国王同议会中的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矛盾迅速激化,从而导致了查理一世为了加强王权采取的措施,不仅招致了广大民众的普遍不满,更使国王同议会中的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矛盾迅速激化,从而导致了革命的爆发。2. 经过:1、1640年,查理一世企图解散议会2、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3、1649年,议会军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取得胜利。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4、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5、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3.结果: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由议会限制王权的政体)4.历史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开始的标志)美国独立战争:(1.背景:英国殖民当局对北美13个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和压迫,北美人民要求独立。2.经过:1、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2、序幕: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3、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4、胜利:1781年,美国人民在华盛顿的带领下最终打败了英国军队,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5、1787年制定美国宪法,确定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原则。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3结果:总统共和制4.历史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路易十四和路易十六的君主专制统治 2.经过: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并颁布了《人权宣言》2、1792年,

XX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XX年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彖、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不高。上学期初二学生历史期末测试成绩平均分为,合格率为%,优秀率为% ?略高于东莞市平均水平.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和世界上古史、中

古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五个单元, 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种,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三十八分种。我打算将课堂内的三十八分种分成三份: 前三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种教学新课;后十分种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

八年级下册历史书人教版

山东省东营市恳利县八年级历史上学 期期中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及试卷的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Ⅱ卷必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留范围。 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右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 段。此雕塑是为了纪念在这里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 外国毒品走私的运动。这一雕塑应该建在 A.厦门 B.虎门 C.澳门 D.江门 2.“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仿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一内容应出现在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这里“大变局”是指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4.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说:“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指圆明园)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这则报道反映了

八年级历史上册 教材知识归纳

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2)爆发:1840年,英军发动侵华战争。 (3)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4)《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5)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展。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王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列强罪行:①英、法: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②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4.太平天国运动 (1)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3)1856年秋,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洋务运动 (1)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2)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3)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5)影响: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通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 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 一、 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1、 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 2、 中国手工工场出现在明清时期 3、 手工工场的特点: (1) 出现了雇佣劳动,工场主不再亲自参加生产 (2) 工人多,分工合作 (3) 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4、 手工工场的发展和社会影响: (1)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 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3) 促进了社会阶级、社会结构的变化 二、 商人的地位变了 1、 商人地位的变化 (1) 身份的变化:他们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 (2) 经济地位的变化:经济实力超过了王公贵族 (3) 政治地位的变化:商人可以担任市长 2、 新诞生的社会阶层 手工工场主——早期资本家 雇佣工人——工人阶级的前身 3、 没落的阶层——贵族 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 一、 文艺复兴运动 1、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2、 主要代表 (1)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代表作品:《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2)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代表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3) 但丁:意大利作家,代表作品《神曲》 4、 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将人尊奉为世界的中心 三、 欧洲的宗教改革 1、 赎罪券——罗马天主教会为聚敛钱财而兜售

2、 “教皇的奶牛”——德国 3、 宗教改革: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拉开了宗教改革序幕,主张:宗教信仰人人平等 4、 宗教改革使欧洲各国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四、 近代科学的诞生 1、英国科学家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2、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3、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宇宙无限,没有中心 4、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天空中的哥伦布” 5、 英国科学家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五、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法国 1、 宗旨:宣扬自由、平等、民主,反对宗教愚昧和封建专制,张扬理性的力量。 2、 主要代表 (1) 伏尔泰 法国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2) 罗梭 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提倡人民主权思想 (3) 法国的《百科全书》派 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 第三课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一、 新航路的开辟 1、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 欧洲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欧洲人对贵金属的狂热追求 (2) 《马可.波罗游记》激起欧洲人追求财富的强烈愿望 (3) 东西方传统商路被阻断,欧洲人迫切需要开辟新商路 2、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 西欧人已能制造适合远航的大船 (2) 积累了丰富先进的航海技术 (3) 罗盘针已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 (4) 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3、 新航路的开辟 1487—1488 迪亚士(葡) 葡萄牙—非洲好望角 1492—1502 哥伦布(意) 西班牙—美洲大陆 1497—1498 达伽马(葡) 葡萄牙 印度 1519—1522 麦哲伦(葡) 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