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外感性:六淫邪气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而发病。

2.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

寒病等。

3.地区性:六淫致病常与居住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如西北高原多寒病,燥

病,东南沿海多湿病,温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高温作业多患火热燥病。

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致病,亦可两者以上兼夹同时侵犯人

体而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寒湿痹等

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其症候可发生转化。如寒邪入里可以化

热热邪不解可以伤阴化燥.

如何理解“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是外邪致病的先导,六淫中其他病邪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热、风湿等。因风邪为外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又多与其他邪气相合而致病,故称风为“百病之长。”

何谓七情内伤?七情内伤的共同致病特点是什么?

七情内伤指在人的喜、怒、哀、乐、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生理活动调节范围,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等疾病的发生。

七情的致病特点:

(一)直接伤及内脏: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七情的刺激均可损及于心,心神受损又常影响其它脏腑而发病。

肝藏血,主疏泄条畅情志: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

故临床上情志所伤的病症,以心、肝、脾、多见。

(二)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血运行紊乱(1)怒则气上: 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疏泄太过,而致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2)

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方面。(3)悲则气消:

是指过度被忧,可耗伤肺气,出现胸闷气短,意志消沉,情绪低

落等症。(4)恐则气下:是指过度恐惧,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以

下。(5)惊则气乱: 是指突然受惊,损伤心志,导致气血紊乱。(6)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过度,可使脾气郁结,以致脾不健运,出现

纳呆,腹泻等症。

(三)影响病情变化:若患者受七情刺激而引起较剧烈的情志活动,往

往会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

何谓瘀血?试述瘀血形成原因及瘀血致病的症状特征?

1、瘀血: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或血液运行不畅,阻滞

于经络及脏腑内的血液。

2、原因:1)气虚:气虚运血无力,血性瘀滞;或气虚不能统血,血溢脉外而为

瘀血。

2)气滞: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3)血寒:寒邪客于血脉,则血液凝滞,运行不畅而成瘀。

4)血热:热入营血,血热搏结,使血液粘滞而运行不畅;或热灼脉络,迫血妄行,均可导致瘀血。

5)出血;因各种原因致脉管破裂而出血,成为离经之血。

3、特征:1)疼痛:瘀血阻滞经脉,不通则痛

2)肿块:瘀血阻内,凝聚不散,会形成肿块。

3) 出血:血色多呈紫黯,或夹有血块。

4)发绀:面色紫黯,肌肤甲错,口唇,爪甲青紫。

5) 舌象:舌紫,或有瘀点、瘀斑,舍下脉络青紫、曲张、迂曲。

6)脉象:多见脉细涩、沉弦或结或代等

什么是“六淫”致病及共同特点

什么是“六淫”致病及共同特点 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或 “六邪”。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 居住环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 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 湿易感湿邪等。 风邪 凡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的特点的外 邪即为风邪。 风邪的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轻扬、向上、向外、升散,风邪侵犯机体可致机体腠理疏泄开张,表现为汗出恶风之症;从病位而言,风邪多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阳位。2、风性善行数变。风邪具有行无定处、病位游移的特点。善行,是指风邪致病病位游移不定,易导致四肢关节疼痛,即为“行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 3、风性主动。即风邪具有善动不居的特点。 4、风为百病之长。原因有二:其一,风邪最易兼他邪合而伤人。其二,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寒邪 凡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寒邪的致病特点:1、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邪凝滞。寒邪侵袭易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滞阻塞而不通。“不通则痛”,因此,寒邪易引起“痛痹”。身体“得温则行,得寒则凝”。3、寒性收引。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临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寒邪侵犯肌表,可致腠理闭塞,汗孔闭合,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二是寒邪侵犯经络,引起筋脉收缩挛急,气血不通,见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湿邪 凡具有重着粘滞等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湿邪的致病特点:1、湿邪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2、湿性重着。湿邪具有重着的特点,是指湿邪致病易使人体产生重着、沉重的特点。3、湿性粘滞。其中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症状上的粘滞,如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其二,指病程的缠绵性。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致病易伤人体下部。 燥邪 凡具有干燥收敛、肃降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中医基础指导:火邪致病(中医六淫致病)

火具有炎热特性,旺于夏季,从春分、清明、谷雨,到立夏四个节气,为火气主令。因夏季主火,故火与心气相应。但是火并不象暑那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也不受季节气候的限制。 (2)温、暑、火、热的关系:温、暑、火、热四者性质基本相同,但又有区别。 温与热:这里的温和热均指病邪而言。温为热之渐,热为温之甚,二者仅程度不同,没有本质区别,故常温热混称。在温病学中所说的温邪,泛指一切温热邪气,连程度上的差别也没有。 暑与火(热):暑为夏季的主气,乃火热所化,可见暑即热邪。但暑独见于夏季,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而火(热)为病则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同时还包括高温、火热煎熬等。 火与热:火为热之源,热为火之性。火与热,其本质皆为阳盛,故往往火热混称。但二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热纯属邪气,没有属正气之说。而火,一是指人体的正气,称之为“少火”;二是指病邪,称之为“壮火”。这是火与热的主要区别。一般地说,热多属于外感,如风热、暑热、温热之类病邪。而火则常自内生,多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如心火上炎、肝火炽盛、胆火横逆之类病变。 就温、热、火三者而言,温、热、火虽同为一气,但温能化热,热能生火,所以在程度上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温为热之微,热为温之甚;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 (3)火的含义:中医学中的火有生理与病理、内火和外火之分。 ①生理之火:生理之火是一种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阳气,它谧藏于脏腑之内,具有温煦生化作用。这种有益于人体的阳气称之为“少火”,属于正气范畴。 ②病理之火:病理之火是指阳盛太过,耗散人体正气的病邪。这种火称之为“壮火”。这种病理性的火又有内火、外火之分。 外火:外火,一是感受温热邪气而来;二是风寒暑湿燥等外邪转化而来,即所谓“五气化火”。五气之中,只有暑邪纯属外来之火,我们称之为暑热。其余风、寒、湿、燥等邪并非火热之邪,之所以能化而为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郁遏化火。风、寒、湿、燥侵袭人体,必须|湿得热而难解,郁而化火,或者湿蕴化热,湿热极甚而化火。火就燥,故燥亦从火化。第二,因人而异,阳盛之体或阴虚之质易于化火。第三,与邪侵部位有关。如邪侵阳明燥土,则易化火,寒邪直中人脾,则化火也难。此外,五气能否化火,与治疗也有一定的关系。内火:内火,多因脏腑功能紊乱,阴阳气血失调所致。情志过极亦可久郁化火,即所谓“五志化火”。

木火土金水五种邪气致病特点解析

木火土金水五种.| 中医讲究辨证论证,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也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调养.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带领的体质研究课题组,历时3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人的体质主要有9种,其中,比较健康的平和体质占32.75%。 平和体质 “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再加上睡眠好、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典型的平和体质。此体质的人不爱得病。 调养方式:吃得不要过饱,也不能过饥,不吃冷也不吃得过热。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上,年轻人可选择跑步、打球,老年人则适当散步、打太极拳。 气虚体质 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经常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这种人容易感冒,生病后抗病能力弱且难以痊愈,还易患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调养方式: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以柔缓运动,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平时可按摩足三里穴。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预防。 湿热体质 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还容易生粉刺、疮疖,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属于湿热体质。这种人还容易大便黏滞不爽,小便发黄。 调养方式:饮食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绿豆、空心菜、苋菜、芹菜、黄瓜、冬瓜、藕、西瓜等。少食辛温助热的食物。戒除烟酒。不要熬夜、过于劳累。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运动。日常可服六一散、清胃散、甘露消毒丹。 阴虚体质 如果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那就是阴虚体质。 调养方式: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绿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性温燥烈的食物。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剧烈运动,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可酌情服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气郁体质 多愁善感、忧郁脆弱的气郁体质,一般比较瘦,经常闷闷不乐,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失眠。 调养方式:多吃小麦、葱、蒜、海带、海藻、萝卜、金橘、山楂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的食物。睡前避免饮茶、咖啡等提神醒脑的饮料。可以服用逍遥散、舒肝和胃丸、开胸顺气丸、柴胡疏肝散、越鞠丸调节。 阳虚体质

六淫致病的特点

什么就是“六淫”致病及共同特点所谓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就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六邪”。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湿易感湿邪等。 风邪 凡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的特点的外邪即为风邪。 风邪的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轻扬、向上、向外、升散,风邪侵犯机体可致机体腠理疏泄开张,表现为汗出恶风之症;从病位而言,风邪多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阳位。 2、风性善行数变。风邪具有行无定处、病位游移的特点。善行,就是指风邪致病病位游移不定,易导致四肢关节疼痛,即为“行痹”。数变,就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 3、风性主动。即风邪具有善动不居的特点。 4、风为百病之长。原因有二:其一,风邪最易兼她邪合而伤人。其二,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寒邪 凡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寒邪的致病特点: 1、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邪凝滞。寒邪侵袭易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滞阻塞而不通。“不通则痛”,因此,寒邪易引起“痛痹”。身体“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3、寒性收引。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临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就是寒邪侵犯肌表,可致腠理闭塞,汗孔闭合,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二就是寒邪侵犯经络,引起筋脉收缩挛急,气血不通,见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湿邪 凡具有重着粘滞等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湿邪的致病特点: 1、湿邪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重着。湿邪具有重着的特点,就是指湿邪致病易使人体产生重着、沉重的特点。 3、湿性粘滞。其中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症状上的粘滞,如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其二,指病程的缠绵性。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致病易伤人体下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