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重汽装配工考试题库含答案

[全]重汽装配工考试题库含答案
[全]重汽装配工考试题库含答案

重汽装配工考试题库含答案

我国要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其最根本的保证就是( )。

党的领导(正确选项)

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宪法至上

实行社会主义民主

新修订的立法法规定,政府以后收取哪些税,怎样去收取,应该由( )。全国人大立法通过(正确答案)

全国人大授权通过

国务院根据授权立法

财政部在国务

院的授权下制

定法律条例

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可以

应当(正确答案)

需要

无须

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对于被继承人生前的合法债务()

应当负责全额偿还

可以负责全额偿还

可以不负责偿还

应当在遗产的

实际价值范围

内负责清偿(√)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伤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

害的,()处罚。

可以免除

应当减轻(正确答案)

可以减轻

应当从轻

某甲,1983年4月5日生人,1998年3月28日,其故意将一人打成重伤,某甲对于其行为,()。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

减轻处罚(正确答案)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

或减轻处罚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

或免除处罚

不负刑事责任

因签订、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

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向劳动

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60天内(正确答案)

30天内

90天内

1年内

按照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规定,职工个人的缴费工资基数如何确定()

本人当月工资

本单位职工当月平均工资

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正确选项)

本单位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

下属哪一个不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

单位缴费

个人缴费

财政补贴

社会捐赠(正确选项)

企业职工某甲上班期间擅离岗位与他人聊天,致使价值10万元的机器因无人照看而烧毁。其行为已构成()

失火罪

破坏生产经营罪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重大责任事故罪(正确选项)

用人单位自()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用工之日(√)

签订合同之日

上级批准之日

用工第二日

我国选举法规定,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人大代表候选人,可以由哪些方式提名推荐?()

选民5人以上联名推荐

选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名(正确选项)

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单独提名

推荐(正确选项)

各政党、各人

民团体联合

提名推荐(正确选项)

犯罪集团的主要特征有()

主体必须由3人以上组成(正确答案)

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固定性(正确答案)

具有共同实施某种犯罪的目的

性(正确答案)

其行为具有严

重的社会危害性(正确答案)

有明显的首要人物

保护人身权的责任方式是()

停止伤害(正确答案)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正确答案)

赔礼道歉(正确答案)

赔偿损失(正确答案)

法定继承人第二顺序是()

父母

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

已满14周岁的公民,犯以下()应承担刑事责任故意杀人(正确选项)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正确选项)

强奸(正确选项)

抢劫(正确选项)

贩卖毒品(正确选项)

放火(正确选项)

爆炸(正确选项)

投毒(正确选项)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

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事项(正确选项)

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正确选项)

工作岗位的操作规程

为从业人员办

理工伤社会保

险事项(正确选项)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醉酒导致伤亡的(√)

自残或者自杀的(√)

在上班途中非

本人主要责任

的交通事故

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的情形有()

女方怀孕期间(√)

女方分娩后一年内(√)

女方分娩后两年内

女方终止妊娠

后六个月内(√)

下列哪些财产属于刑法所指的“公共财产”()

国有公司的财产(正确选项)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正确选项)

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

专项基金的财产(正确选项)

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

业和人民团体运输、管理或使用中的私人财产(正确选项)

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可导致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有()

错误(正确选项)

依法治国是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正确(√)

错误

我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是平等的。()

正确

错误(√)

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公民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正确

错误(√)

盗窃犯得手后又将原物送回去,其行为也构成犯罪中止。()正确

错误(正确选项)

共同犯罪就是指各个犯罪人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正确

对于胁从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正确(正确答案)

错误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一般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正确(√)

错误

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

正确

错误(√)

利用他人实施的行为而进行犯罪的是不作为形式的犯罪。()

正确

错误(正确答案)

企业文化评价有多个维度,其中具有范围广和外在强制性特点的是行业规范维度

传统习俗维度

内在信念维度

社会舆论维度(√)

沃尔玛公司把低层主管变成企业文化“代理人”,让他们明晓公司文化精髓并传播给其他员工,这体现了企业文化传播过程的

外传播

内传播(正确选项)

由外向内传播

由内向外传播

受传者在接受活动中,将认知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地扩展到其他方面去,从而得出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这是传播的一种

投射效应

从众效应

晕轮效应(正确选项)

自己人效应

联结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纽带是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正确选项)

组织文化

企业文化教育要取得成效,关键是启发员工进行企业文化修养的创造性

独特性

自觉性(√)

持续性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

个人价值

企业价值观(√)

满足客户需求

顺应市场趋势

企业精神不包括以下的

参与精神

协作精神

领导精神(正确答案)

企业创办网站向社会传播企业理念,这是在进行企业文化的

外传播(正确答案)

内传播

循环传播

新闻传播

在跨文化管理中,母公司认识到子公司所在地域文化与母公司文化特征的差异,在尊重这些文化的前提下所采取的管理方式是

移植

合金

同化

嫁接(正确答案)

以下不属于企业文化负向功能的是

变革创新的障碍

多样化的障碍

彼此区分的障碍(正确答案)

兼并和收购的障碍

企业文化建设一般要经过①定个设计、②调查研究、③完善提高、④实施巩固等四个环节,正确的工作程序是

①②③④

②④①③

②①④③(正确选项)

①②④③

企业文化整合的基本原则是

领导意志原则

全员负责原则

冒险激进原则

求同存异原则(正确答案)

开创企业文化变革理论先河的是

《Z理论》(正确选项)

《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

《企业文化生存指南》

《追求卓越》

以下不属于“约法三章”内容的是

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正确答案)

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当“太平官”

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为企业干实事、为职工办好事

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要求职工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不允许职工做的,领导坚决不做

企业文化调研中,调研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受访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这种方法是

问卷法(√)

调查法

访谈法

观察法

《企业文化一现代企业精神支柱》一书的作者是

特雷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正确选项)

威廉.大内

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

劳伦斯.米勒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精神,通过内刊、广播等方式被广大职工了解,这是企业精神培育的一种

目标激励法

领导垂范法

舆论宣传法(正确选项)

形象教育法

以下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是

富强民主

清正廉洁(√)

爱国敬业

自由平等

下列不属于企业文化内在机制影响因素的是

规范机制

监督机制(正确答案)

目标机制

环境机制

企业文化不但包括一系列要素,还要求这些要素具有结构层次,这说明企业文化具有

系统性(√)

根生性

功能性

共识性

在企业文化的各个层次中,()具有决定作用

行为层

精神层(正确答案)

制度层

物质层

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从而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所体现的功能是融合功能

塑造功能

约束功能

激励功能(正确答案)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不可避免受到社会制度、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以上诸因素属于企业文化的

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

价值观差异因素

个体差别因素

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首先做好

策划提案

项目实施

调查研究(√)

实践巩固

普遍存在于员工身上的文明素养、劳动素养等属于企业文化要素中的

中心要素

品质化要素(正确选项)

物质化要素

习俗化要素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软约束机制,引导其成员的行为,这体现了企业文化的

凝聚

激励

导向

规范(√)

IBM公司的管理者人人都穿蓝色西装,因此IBM有“蓝色巨人”之称,这体现了企业文化的()功能

规范

激励

对外辐射(正确选项)

凝聚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整个组织产生影响,员工在从众心理压力和动力的作用下自觉遵守企业规范,这是指企业文化的

激励功能

导向功能

约束功能(正确选项)

渗透功能

迪尔和肯尼迪的企业文化五要素说,不包括

企业价值观

英雄人物

文化网络

经营战略(√)

企业文化是一个外显—内隐的深层结构,有学者用“冰山图”予以展现,位于水平面之上的是

具体行为(√)

观念

行为标准

共同价值观和宗旨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具体表现为

规定企业行为的价值取向(正确选项)

明确企业的行动目标(正确选项)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吃喝穿住 (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 C.物质生产活动(√) D.社会关系的形成 ( ) 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 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方式(√) B.传统意识 ( ) C.政治制度 ( ) D.阶级关系 (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 (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

(完整word版)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六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六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 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 ( ) 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 ( ) D.共产主义者同盟上 ( ) 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 D.阶级斗争学说和共产主义思想 ( ) 3.“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 A.社会主义很难实现 ( ) B.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 ) C.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D.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 ) 4.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 A.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 ) B.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进程 ( ) C.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 )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A.社会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 B.资本主义才是正道 ( ) C.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D.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过时了 ( ) 6.无产阶级要使自己获得最终解放就必须:() A.让资产阶级变成无产阶级 ( ) B.让无产阶级变成资产阶级 ( ) C.让无产阶级变成统治阶级 ( ) D.解放全人类(√) 7.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 A.满足无产阶级的需要 ( )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二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二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一种:() A.怀疑论 ( ) B.不可知论 ( ) C.唯灵论 ( ) D.可知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能动的反映论(√) B.经验论 ( ) C.先验论 ( ) D.直观反映论 ( )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 ) B.实践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 )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 ) 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 )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 )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 ) 5.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 ) C.科学实验 ( )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 )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 7.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可知论学派 ( )

B.不可知论学派 ( ) C.唯理论学派(√) D.经验论学派 ( ) 8.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 A.唯理论学派 ( ) B.经验论学派(√) C.唯物主义阵营 ( ) D.唯心主义阵营 ( ) 9.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 10.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 ( ) 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 ( ) 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 ( ) 11.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是:() A.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 ) B.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 ) C.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D.经验论的认识路线 ( ) 1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 )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 ) 13.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 )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 ) 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 ) 14.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可以是可知论的观点,也可以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 ) B.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 )

马原考试复习题_(带全答案)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绪论: 有一道选择题选C 可知论 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C A 阶级斗争理论 B 社会主义学说 C唯物史观 D辩证法理论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 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 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 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B D 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第一章: 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 B 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是机械唯物主义 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七章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 )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 ) 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 )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 )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 ) 3.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 )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 )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 )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 ) 5.“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二.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 B.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 C.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考试题库 马原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生产方式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1、社会革命根源于( )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3、“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BF[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同是由碳原子构成,只是由于原子间的排列结构不同,就可以形成金刚石.石墨和碳三种不同的物质。这说明() A.事物数量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 B.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状态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的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正确答案】D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正确答案】ABCD 3.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 A.因地制宜 B.掌握火候 C.注意分寸 D.适可而止 【正确答案】BCD 4.与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 A.政治上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 B.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C.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 D.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 5.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6.垄断利润是() 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 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 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7.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正确答案】ABCD 8.造大楼先在图纸上设计,然后根据图纸造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D.意识可以创造世界 【正确答案】BC 二、单选题 9.价值形式的发展依次经过 A.简单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 正确答案:D, 10.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 B.生产资料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马原期末考试题库的答案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B ) A.封建主义经济的发展 B.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D.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 2.当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是从它的( A )。 A.阶级属性讲 B.研究的对象讲 C.研究的主要内容讲 D.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 C ) A.《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发表 B.《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发表 4.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即他的( C ) A.唯心主义 B.辩证法 C.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 5.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他的( B ) A.唯心主义 B.辩证法 C.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 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共产主义 C.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与时俱进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C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共产主义 C.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共产主义 C.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B ) A.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无产阶级专政 D.大同世界 10.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彻底的( B ) A.历史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实践性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BC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自然辩证法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ABD )。 A.经济社会根源 B.思想渊源 C.客观精神的原因 D 实践基础. 3.马克思最伟大的两大发现是(AC )。 A.唯物史观 B.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 D.辩证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主要包括(ACD )。 A.德国古典哲学 B.中国儒家思想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5.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就要做到:(BCD )。 A.用科学的态度也就是历史的具体客观而非机械的一知半解的和断章取义的对待马克思主义 B.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C.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D.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完全是因为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样的天才人物。(╳)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年代已经过去,对现在的社会问题已经没有指导意义。(╳) 4.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5.早期无产阶级的斗争是盲目的,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6.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7.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 8.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9.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10.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更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动指南。(√)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2018年11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计算机考试试卷生成要求 1、总成绩满分为30分 2、总题量为60道;其中单项选择题40道,每道0.5分;多项选择题10道,每 道0.5分;判断题10道,每道0.5分。 绪论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B.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科学理论()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理论() 3.马克思主义从它的研究对象上讲是:()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考试题库马原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 )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 地位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 说明( 4 、 A 、 )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 、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 、 A 、 生产力 )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上层建筑是指 (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社会形态是 (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体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 、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11、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 ) 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 社会革命根源于 ( ) A 、人口太多 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 、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 、社会基本矛盾 的尖锐化 12、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实现社会公平 13、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 A 、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B 、 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哲学是:() A.一切科学之科学 ( ) B.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 )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特定时代人们的世界观 ( ) 2.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 A.矛盾现象与和谐现象 ( ) B.运动现象与静止现象 ( ) C.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 D.进步现象与倒退现象 ( ) 3.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 )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 ) 4.从哲学上看,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 A.建设活动和破坏活动 ( ) B.自由活动和不自由活动 ( ) C.生存活动和发展活动 ( )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 ( ) B.结构性 ( ) C.运动 ( ) D.客观实在性(√) 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 )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 )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 ) 7.哲学物质概念与关于具体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 )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继承和汲取了:() A.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B.以往唯心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 C.以往辩证法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 D.以往可知论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 9.我们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前提是:() A.对哲学的正确理解 ( ) B.对物质的正确理解(√) C.对意识的正确理解 ( ) D.对宇宙的正确理解 ( ) 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一论断是:() A.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 ( ) B.辩证唯物主义解释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 ( ) D.把意识与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 ) 11.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人脑的进化 ( ) B.动物心理的形成 ( ) C.语言的产生 ( ) D.劳动(√)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 ) B.各种实物的总和 ( ) 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 ) 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13.实践是( )既区分又统一的基础 A.运动和静止 ( ) B.时间和空间 ( ) C.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 14.《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时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 )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复查人 核分人 三、名词解释(共20分) 1. 物质: 2. 实践: 3. 经济基础: 4. 人民群众: 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8分) 2.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4分)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4分)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15分) 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 一、单项选择 (每题1分,共30分) 四、简述(共20分) 五、论述(20分)

复查人———— 核分人———— 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D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 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 主体性的观点 C 反映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1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哲学是( )。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 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C 意识本质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 A B 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C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A 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B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10.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1.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 A 直接认识 B 全面认识 C 理性认识 D 感性认识

马原机考题库

1.BCDE 2.ABCD 3.BD 4.ABCDE 5.B 5.ABCDE 6.CDE 7.ABCE 8.A 8.CD 10.BCD 12.ABDE 14.BCD 15.ABE 16.ABCD 17.N 18.AD 1 9.N 19.ACD 20.Y 20.ABDE 21.N 21.ADE 22.ABCDE 23.BCDE 24.BCDE 25.ABCDE 26.C 26.ABCE 28.BE 29.ABCDE 30.BE 31.ABDE 32.BCD 33.ABCDE 34.ACE 35.BDE 36.N 36.DE 37.ABD 38.N 39.BCDE 40.BCE 41.ACD 42.ACE 43.BD 44.ACDE 45.C 45.AB 46.CD 48.BC 49.ADE 50.ACDE 51.CD 52.N 52.AE 53.BC 54.CDE 55.ABCD 56.CD 57.BE 58.ACDE 59.AC 60.C 60.AB 61.A 62.Y 62.BC 63.ABC 64.ABD 65.ADE 66.ABCD 67.N 68.ABDE 69.AC 70.BCD 71.AC 72.AB 73.ACE 74.A 74.ABCD 75.CD 76.Y 76.ACD 77.ABCDE 78.A 78.ABCDE 79.BD 80.D 80.BCDE 81.ACDE 82.D 82.ACDE 84.BC 85.AD 87.BC 88.ABD 89.ACDE 90.ABC 91.BD 92.CDE 93.ABCD 94.CE 95.BCD 96.N 96.ABD 97.BD 98.CDE 99.ABE 100.ABCDE 101.ABCD 103.ABCDE 104.ABCDE 105.ABCDE 106.ABE 107.D 107.BC 108.BDE 109.BD 110.ABDE 111.ABCD 113.BCD 114.AD 115.ACD 116.ABCD 117.AB 118.ABDE 119.ACE 120.ABCE 121.ABC 122.Y 122.BD 123.ABCDE 124.N 124.CDE 125.ABCDE 126.BC 127.ABCE 128.ABCD 129.ABCDE 130.BCD 131.D 131.ABCDE 132.ABDE 133.ABCE 134.BCE 135.C 136.ABCDE 137.A 137.ABCDE 138.ACD 139.BC 140.ADE 141.ABCD 142.ABCD 143.ACDE 144.AC 146.ABDE 147.ACD 148.BCD 149.ABD 150.ABCD 151.ACD 153.ABCD 155.ACD 156. B 157.ABD 158.ADE 159.CD 160.N 160.ABCDE 163.N 163.ABD 164.ABCD 165.ABCDE 166.ABE 168.ABCD 169.ABCD 170.BCDE 171.ABD 172.ABD 173.ACE 174.BCE 175.D 176.CDE 177.BCDE 178.ABC 179.BCD 181.BC 182.AE 184.ACD 185.D 185.BCDE 186.ACDE 187.ABCD 188.ABE 189.BDE 190.ACD 191.ACD 194.BCE 195.AC 196.AD 197.ABCD 198.AC 199.ACD 200.ABC 201.ABDE 202.DE 203.ABCD 204.ACD 207.AD 208.BDE 209.ABC 210.BC 211.ACD 212.BCDE 214.ACE 215.ABE 217.BC 218.ABD 219.BCDE 220.BD 221.BCDE 222.BCDE 224.ABCE 225.CD 226.ACD 227.ABCDE 228.ACE 230.ABD 232.ACDE 233.ABD 234.ABD 235.ABE 236.ABCD 237.ACE 238.D 238.ABDE 239.BDE 240.ABCD 241.ABCE 242.ABC 243.C 243.ABE 244.BD 245.ABC 246.ABCDE 247.BCD 248.ACDE 249.ADE 250.AB 251.BCE 252.BCD 253.CD 254.ABC 255.CDE 256.ABCDE 258.ABD 259.B 259.BCD 262.AB 263.ACD 264.ABCD 265.ACD 266.ACD 267.BD 269.ACDE 270.ACDE 271.ABD 272.BC 274.AB 275.ABCDE 276.ABC 277.ACD 278.BD 279.ABCD 280.ABCD 281.ABDE 282.ACD 283.BD 284.AC 285.ABC 286.AD 287.CE 288.ABD 289.ABCD 290.ACE 291.ACD 292.ACDE 294.AC 295.AB 296.ABCE 296.C 297.BD 298.AC 300.ABD 301. 302.ACD 303.AB 304.BCD 305.ABD 306.CE 307.ABD 309.ABD 310.AD 311.ADE 312.ABE 313.ABC 314.ACD 315.ABDE 316.AD 317.ADE 318.ABD 319.ABCE 320.ACE 321.ABD 322.AD 324.ABC 325.BD 326.AC 327.ABCD 328.ACE 329.ABDE 330.AC 332.BCD 333.ABC 334.AB 335.CE 336.AC 337.CD 338.ACE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2018年5月)

第四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A.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 ) B.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 )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D.计划经济和自然经济 ( )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A.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 ) B.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 ) C.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 ) 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3.商品经济是:() 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 ) 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 )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 ) 4.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 A.自由商品经济和垄断商品经济 ( ) B.农业商品经济和工业商品经济 ( )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 ) D.简单商品经济与发达商品经济(√) 5.商品经济最早出现于:()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 ) B.原始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晚期 ( ) D.封建社会全盛期 ( ) 6.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 ) B.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 )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 )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7.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 )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 )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 ) 8.决定商品之间交换比例的是:() A.商品的需要程度 ( ) B.商品的有用的程度 ( ) C.商品的使用价值 ( ) D.商品的价值(√) 9.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创造新价值 ( ) B.创造剩余价值 ( ) C.创造必要价值 ( ) D.创造使用价值(√) 10.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有用物品都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 ) B.任何有用物品的有用程度,都取决于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之和的大小( ) C.任何有用物品都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 D.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它才具有价值(√) 11.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由:() A.价值构成的 ( ) B.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C.资本构成的 ( ) D.货币构成的 ( ) 12.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的统一的,这对矛盾解决有赖于:() A.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 ) B.货币的出现并充交换媒体(√) C.商品的出现 ( ) D.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 ) 13.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他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 ) 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 )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 )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 1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A.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 ) B.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劳动 ( )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

1.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是指矛盾双方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就是矛盾双方中都包含着对方的因素。二是矛盾双方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矛盾的斗争性既包括矛盾双方的激烈冲突,也包括矛盾双方的区别和差异。正确理解矛盾的斗争性,第一,不要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仅仅归结为社会领域的斗争,甚至只看成敌我之间的对抗和冲突。第二,有矛盾就有斗争。第三,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一个从差异、对立到矛盾解决的过程。差异就是矛盾,就包含着斗争。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立双方既同一又斗争,使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引起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讲斗争性不讲同一性,只讲同一性不讲斗争性,都不符合事物矛盾的本性。我们必须善于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做好矛盾转化工作。 2..1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理解。 答: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称基本原理)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2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理解。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基本原理同中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理论对实践的认识并丰富 和发展理论的过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实践中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从而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具体行动。○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在人民群众实践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从而不断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也就是毛泽东强调的要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照搬,也不是对中国文化的复制,而是将马克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