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作者:闫兴丽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ce17214886.html,/Conference_7431843.aspx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们的国粹在近代受尽了摧残,在当前世界回归自然的大趋势下,天然药物风靡全球的时代,中医药的发展有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资助中医药的发展,但由于中医药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医学,与现代西医学的思维方式、理论等有很大的区别,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所以,保护、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不得不成为所有中医学子在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如何有效地保护、继承中医药文化和发展创新是当前摆在所有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加大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将其列入重点保护范畴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在群众圈里面。这也许与他被重视的程度多少有些关系,认为应该是时候将其列入保护范畴。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统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2.建立中医研究机构与学术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 积极建立于继承中医药文化有关的学术组织,建立中医中药联合会,组织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首先,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仅有其自身的医学因素,更重要的是需要有适合的文化氛围。另外,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有别于西医的一整套医学理念。要善于吸纳、学习与交流,才能在不断的丰富、充实与完善中实现新的突破,并保持永恒的生命力与魄力。 3.加强相关学科联合攻击

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重要和深远,是一项巨大浩繁的工程。因为它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是含有许多人文科学内容的自然科学。它不仅包括了中医药各科知识,而且还涉及哲学、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门学科。联合不同学科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突出重点和主攻方向,有计划的开展所涉及的内容与相关学科联合攻击是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有效措施。 4.普及中医药传统文化,使其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中医的教育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和魄力,要让中医药文化从孩子时期就得到充分的重视,培养兴趣。喜欢是关键,我们可以将中医的发展史、历史上对中医药发展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物、中医的治病理念、等理念写成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小文章放进中小学生的课本里,甚至可以选一些医古文里的优秀篇章作为学古文的教材。经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我相信祖先创造出的中医药灿烂文化,是可以得到尊重、爱惜、并且发扬光大。 5.中医药发展要走自己的路 中医是复杂性科学,中医的科学性是复杂系统的范畴。它的理论体系经历了几千年的验证。 自古以来医药就不分家,悬壶济世就指此而言。因为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离开中医理论指导,那就不是中药了。例如,我们每天吃的各种动植物也被收进了《本草纲目》。如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甘麦大枣汤”虽然是我们吃的食品,但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治疗某一症候,那就是中药了。现行政策强迫中医中药“离婚”,研究医的不重视药,研究药的不重视医;中医中药分家管理就脱离了中医药的理论和经验。例如,安宫牛黄丸中有朱砂,而朱

传承中医文化打造健康生活(精)

传承中医文化打造健康生活 ——市中医院举办第三届膏方节暨中医肿瘤科开诊大型义诊活动 11月8日,市中医院“第三届膏方节暨中医肿瘤科开诊大型义诊”在工人文化宫隆重举行,大批市民冒雨赶来参加这场传统中医药盛宴。本次膏方节得到了市领导和卫生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副市长苏梅林以及市卫生局党委书记罗祖均,局长周文萍等亲自参加该活动。在活动开幕仪式上,苏梅林副市长还现场为获得“湖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学术继承人”的中医院老专家冯文忠、严金林颁发证书,并宣布“黄石市中医医院(传染病医院第三届膏方节暨中医肿瘤科开诊大型义诊活动”开始。 上午9时许,市民们就陆续来到设在工人文化宫的义诊现场。很快,冯文忠、祁朝香、罗运淑等知名老中医的诊桌前就排起了长队,夏元清、范华、何功名等十几名专家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通过“望、闻、问、切”,为每一位前来参加义诊的市民朋友量身打造他们的专属膏方。“我平时总怕冷,尤其冬天经常手脚冰凉,我这种情况膏方能调理好吗?”“我的孩子每年支气管炎发作好几次,吃膏方能有所改善么?”……咨询台前,一拨又一拨的市民纷纷驻足询问膏方的有关事宜,医务人员逐一详细解答。 据介绍,膏方历史文化悠久,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方剂,它是在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定的不同处方,经浸泡、煎煮、浓缩、收膏等工序,精制加工而成稠厚的膏剂,因其显著的滋补作用,广泛地使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等科疾患及大病后体虚者。 作为传统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膏方可用来增强体质,防病治病,尤其是“冬令进补”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认识和接受。市中医院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自2009年启动首届膏方节,大力推介中医药适宜技术,安排专人在重点时段对重点人群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复习课程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 访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王旭东教授 王旭东,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医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医史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申遗专家。主编出版《中医美学》、《医史与文明》、《中医文化导读》、《中医养生康复学》等著作与教材。在中医养生康复、中医文献、中医文化等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宗明:近些年来,随着“文化遗产热”的兴起,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究竟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为何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问题不仅大众对此 不明,就是中医界对此也是褒贬不一。您是中医申遗专家,

能否请您谈谈这个问题? 王旭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其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进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从这一定义中不难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护文化多样性,留住更多随时代变迁而容易湮没的文化记忆,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识。 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2004年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1年、2003年,我国的昆曲和古琴相继入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目录。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正如陈至立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确

智慧树知到《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中医药,科学还是巫术? 1、学术界一般认定中国2000多年前就实现了“医”和“巫”分离,其标志是()提出的“六不治”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正确答案:扁鹊 2、中医认为人体脏属阴,腑属阳,某些脏腑呈阴阳表里对应关系,下面说法错误的有?() A.肝与胆相表里 B.心与小肠相表里 C.肺与膀胱相表里 D.肾与大肠相表里 正确答案:肺与膀胱相表里; 肾与大肠相表里 3、“科学”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 A.理性客观 B.普遍必然性 C.可证伪 D.存在适用范围 正确答案:理性客观; 普遍必然性; 可证伪 ;

存在适用范围 4、以下被认为是伪科学的有() A.人类遗传学 B.无产阶级遗传学 C.星占学 D.经济学 正确答案:无产阶级遗传学; 星占学 5、现代科学体系包括()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形式科学 D.伪科学 正确答案:自然科学 ; 社会科学 ; 形式科学 见面课:怎样才能学好《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1、被尊称为中医医祖的是哪位名医?() A.伏羲 B.黄帝 C.扁鹊 D.神农

正确答案:扁鹊 2、被称为医祖的主要理由是() A.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巫术”分离的第一人 B.正史记载其为发明针灸疗法第一人 C.正史记载其为切脉诊断第一人 D.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哲学”分开的第一人 正确答案:正史记载其为提倡“医学”与“巫术”分离的第一人 3、下列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说法,正确的有() A.肯定是神农本人所撰写的 B.假托神农所著 C.承认药物毒性的存在 D.否认中药有毒 正确答案:假托神农所著 ; 承认药物毒性的存在 4、以下哪些医疗活动不属于中医学范畴( ) A.刮痧 B.测量体温 C.观察舌象 D.检查血象 正确答案:测量体温 ; 检查血象 5、利用五行生克制化原理,可以适度调节人体情志过度,以下哪些说法符合该原理()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与创新 【摘要】中医药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当下仍有举足轻重的医学地位,其临床较高的实用性建立在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础上。本文将围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概念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在现代服务中的优势以及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与现代发展相互结合。其次,拓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创新模式,内容包括建立中医药健康社区、保证公民主体性、提升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以及提高非政府部门的主动参与性四方面内容。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创新 伴随社会的进步,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与其他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相互融合,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形成了我国医疗界独具一格的意识形态与生命观。保证当下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扬,就要求我们孜孜不懈、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对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方式进行创新,这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木本水源。 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 我国的中医药文化起源于农耕文明,经历数千年的岁月

积淀不断传承并积极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与知识,将道家、儒家等各个领域的思想融会贯通,在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上不断升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最终形成自身独特的自然观、生活观与健康观。我国中药局颁布的《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明确提出: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调和致与中天人合一等方面,其整体观可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概括[1]。创新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的过程中的必要条件。总的来说,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就是中医药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有价值的实践结果进行传播的 过程。不难看出,实践中的论证、启发与完善赋予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新的活力。中医药文化贯通古今,其核心价值包括医疗中的辨证论治、整体施治以及人文上的仁心仁术、悬壶济世等,育人以情,授之以渔,培养了古往今来中医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 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传承方式 2.1 明确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 随着时代发展,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公共产品界定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始终将提供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作为主要内容,并补充了市场的配置。例如,中医院以及中医卫生社区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都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在公众使用与分享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中的公共产品作用界限进行明确规定。传统公

-传播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精)

传播中医文化传承中医国粹——市中医院庆祝建院五十八周年 有奖知识征答 1、本溪市中医院服务品牌是: A 千年一脉 B 杏林春暖 C 继承创新 D 绿色医疗 E 以上都不对 2、中医学的基本特征是: A 整体观念 B 辨证论治 C 急则治标 D 缓则治本 E 以上都包括 3、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 A 《黄帝内经》 B 《本草纲目》 C 《伤寒杂病论》

D 《金匮要略》 E 《千金要方》 4、中医药具有的特色优势是: A 简单 B 方便 C 价廉 D 有效 E 以上全是 5、下列不属于中医五脏的是: A 心 B 肺 C 肝 D 胃 E 肾 6、下列哪项是旧时对医生的称呼: A 杏林 B 梅林 C 梨园 D 桃李

E 以上都不对 7、阴虚证患者的典型面色应是: A 满面通红 B 两颧潮红 C 面红若妆 D 面青颊赤 E 面部发青 8、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颁布的药典出现在: A 东罗马帝国时期 B 印度孔雀王朝 C 中国唐朝 D 日本德川时代 E 以上都不对 9、《伤寒杂病论》是谁的著作? A 张仲景 B 扁鹊 C 华佗 D 孙思邈 E 李时珍

10、肾与膀胱病变可反映在舌的什么部位上: A 舌尖 B 舌根 C 舌中 D 舌侧 E 以上都不对 11、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中医上认为这是: A 恐则气下 B 悲则气消 C 惊则气乱 D 喜则气缓 E 怒则气上 12、下列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A 营气 B 卫气 C 宗气 D 元气 E 精气

13、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下午 C 后半夜 D 中午 E 傍晚 14、阳虚与气虚的主要区别: A 有无少气懒言 B 有无神疲乏力 C 是否出现寒象 D 小便是否清长 E 以上都不对 15、胃气上逆可导致的临床表现有: A 呕吐 B 嗳气 C 呃逆 D 恶心 E 以上都是

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

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打造低碳医疗 中医--最天然的医疗保健模式中医从亘古的历史长河中走来,历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已成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一部分,她以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医学理论,采用天然药物疗法、独特的针灸技术、原生态的导引按跷疗法,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繁衍生息,提供了最天然、最低碳的医疗保障。现在她正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可,服务于世界人民。 治病求本,道法自然,低碳医疗—中医是你健康的明智之举。 鹿邑县中华医院是我县唯一一所以中

医为特色,及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公益性二级综合医院,我院秉承“厚德精业,仁术济世”光荣传统,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诚信、为民”的服务理念,为全县人民提供简、便、效、廉,低碳、天然的医疗保健服务。 目前我院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关怀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引进了高性能螺旋CT、彩超,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等一大批高精设备,改造升级了中药房及煎药设备,充分发掘、发挥中医药优势在中风偏瘫、骨伤骨病、肛肠病、精神病、外科、妇科等方面疾病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创造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怎么样预防感冒疾病中医经络按摩有奇招

推肺经:用双手分别由中府、云门穴起,沿腋前,经上肢内侧推至拇指上的少商穴。感觉胸前发热即可。捏喉部: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由喉结至天突穴做轻柔的拿捏。每次拿捏5遍,每天1~2次。拍上背:用右手虚掌拍打左侧上背部,用左手虚掌拍打右侧上背部;各10次。此法有疏风散寒、行气活血的功效。擦大椎:用一手的食、中、无名指的指腹在大椎穴做左右往返的横向擦动。以局部透热为度,每天1~2次。揉风池:用两手拇指的指腹按于两侧风池穴上,做向内向上方向的按揉。每次按揉30次,每天1~2次。拿肩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用力拿揉肩井。每次拿揉10次,每天1~2次 这套感冒预防操是根据中医学的经络按摩理论,结合古供养生术所创,在感冒多发的季节坚持做,可有效预防感冒疾病。 中医妙法解疲劳 一直以来,中医针对疲劳都有着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包括推拿、拔罐、药膳、药浴等等。希望以下介绍的几种简易疗法对您解除疲劳有帮助。 推拿疗法是:首先坐或站好后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揉10—20次。也可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双侧太阳穴上,力度以稍用力使人微感疼痛为宜,手法及次数同上。每日不拘时治疗,自我感觉轻松即可。该法可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解除疲劳、振奋阳气、止痛醒脑,还可以促使注意力的集中。 药膳疗法是:取活甲鱼1只(大小适中),大红枣15枚(干品为佳),料酒、葱、姜、蒜等调味品适量。先将宰杀并处理干净的甲鱼肉剁成4大块,再与已用水泡开的红枣共入大汤碗中,加水适量,并放入各种调味品少许。上笼后隔水蒸1—2个小时即成,可佐餐常食。该药膳方可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对四肢乏力、食欲不振,或疲劳所致免疫力下降者,具有滋阴养血,益气健脾,温阳补肾之效。 拔罐疗法是:用市售的“真空拔罐器”(该拔罐器为塑料制成,操作十分简单,且一般都附有常用穴位图),在肩背部的肩井、大椎、大杼、天宗、风门等穴吸附。每次留罐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3—5日为1疗程。也可以到中医院针灸科就诊治,根据自身情况辩证施治。该法可改善肌肉、经脉的气血运行,对因过分劳累,气滞血瘀所致的肩部、背部、颈部肌肉酸痛、不堪重负、肢体乏力者。具有活血化瘀,解痉止痛之功效。 药浴疗法是:陈皮(鲜品)、薄荷(鲜品)各适量(用量可视水量而定)。放进浴缸中,先加入热水少许浸泡2味药,几分钟后再将水温调至适宜并浸泡、洗浴,每晚临睡前1次。该法可驱除疲劳,释放压力,对因劳累过度所致的入睡多梦、头昏脑胀、肢体困倦等不适症状有帮助。

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1

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西医之别 西醫是科學;中醫既是哲學,又是科學。 西醫是形而下;中醫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合一。 西醫只見“人”,不見“天”,中醫是“天人合一”。 西醫把人看成一台機器;中醫把人看成一個有機整體。 西醫認為人只有生理病,中醫認為好多生理病源於心理病。 西醫僅僅是治療;中醫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西醫治療是“圍堵、抗擊”,中醫治療是調理、和諧。 ……中医药学有系统整体的哲学思想,……,既是中医药长期发展的宝贵历史积累,也是未来系统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衍生息,中医药的作用功不可没……(原科技部长徐冠华) ……目前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仍然局限在局部细节上,尚没有从整个生命系统角度去研究,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应当上升到一个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因为生命是一个整体。”……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当是西方科学方法与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结合,中国古代科学方法重视从宏观、整体、系统角度研究问题,其代表是中医的研究方法……(坎贝尔博士谈世界科技发展) 1980年,德国著名汉学家满晰驳为庆祝英国李约瑟博士八十高寿而发表的论文告诫我们: “中国的学者应该觉醒,要认识到不应不加批判地接受和使用西方殖民主义传教士塞给他们的方法学。” “传统中医学是超越西医学范围的、内容丰富而最有条理、最有成效的一套医学科学,但迄今只有很少一部分治疗潜力被发掘。 ●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21世纪“健康”理念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继承、发展、传播中医药文化 ●内容 ●中医药基本理论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基本理论 ●辩证论治 ●整体观念 ●阴阳五行

●和谐平衡 ●预防为主 ●天人合一 ●辩证论治 ●阴阳、八纲、虚实、寒热 ●头痛医脚 ●个性化治疗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 ?形体:筋、脉、肉、皮毛、骨 ?情志:怒、喜、思、悲、恐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化:生、长、化、收、藏 ?五岳:泰、衡、嵩、华、恒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宫:青龙、朱雀、拱极、白虎、玄武?道、天、地、将、法(智/信/仁/勇/严) ?五音:宫、商、角、徵、羽 ?福娃:贝贝、妮妮、晶晶、欢欢、迎迎 ●和谐平衡 ●秩序创造和谐 ●热力学?进化论 ●耗散结构理论 ●吐故纳新 ●预防为主 ●上医上品攻心 ●中医中品外交 ●下医下品攻城 ●天人合一 ●人定胜天? ●尊重、认识自然、和谐相处 ●构建和谐社会 ●人是细菌和病毒的寄主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医药就是我国的国粹,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就是我们的国粹在近代受尽了摧残,在当前世界回归自然的大趋势下,天然药物风靡全球的时代,中医药的发展有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资助中医药的发展,但由于中医药就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医学,与现代西医学的思维方式、理论等有很大的区别,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困难。所以,保护、继承与发展中医药不得不成为所有中医学子在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如何有效地保护、继承中医药文化与发展创新就是当前摆在所有中医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加大保护中医药传统文化,将其列入重点保护范畴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就是少之又少,特别就是在群众圈里面。这也许与她被重视的程度多少有些关系,认为应该就是时候将其列入保护范畴。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统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 2、建立中医研究机构与学术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 积极建立于继承中医药文化有关的学术组织,建立中医中药联合会,组织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 首先,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仅有其自身的医学因素,更重要的就是需要有适合的文化氛围。另外,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有别于西医的一整套医学理念。要善于吸纳、学习与交流,才能在不断的丰富、充实与完善中实现新的突破,并保持永恒的生命力与魄力。 3、加强相关学科联合攻击

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重要与深远,就是一项巨大浩繁的工程。因为它不就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就是含有许多人文科学内容的自然科学。它不仅包括了中医药各科知识,而且还涉及哲学、史学、人类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门学科。联合不同学科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突出重点与主攻方向,有计划的开展所涉及的内容与相关学科联合攻击就是继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有效措施。 4、普及中医药传统文化,使其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中医的教育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与魄力,要让中医药文化从孩子时期就得到充分的重视,培养兴趣。喜欢就是关键,我们可以将中医的发展史、历史上对中医药发展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物、中医的治病理念、等理念写成通俗易懂、活泼生动的小文章放进中小学生的课本里,甚至可以选一些医古文里的优秀篇章作为学古文的教材。经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我相信祖先创造出的中医药灿烂文化,就是可以得到尊重、爱惜、并且发扬光大。 5、中医药发展要走自己的路 中医就是复杂性科学,中医的科学性就是复杂系统的范畴。它的理论体系经历了几千年的验证。 自古以来医药就不分家,悬壶济世就指此而言。因为中药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离开中医理论指导,那就不就是中药了。例如,我们每天吃的各种动植物也被收进了《本草纲目》。如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甘麦大枣汤”虽然就是我们吃的食品,但它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治疗某一症候,那就就是中药了。现行政策强迫中医中药“离婚”,研究医的不重视药,研究药的不重视医;中医中药分家管理就脱离了中医药的理论与经验。例如,安宫牛黄丸中有朱砂,而朱砂

传承中医文化推广整脊疗法(精)

传承中医文化推广整脊疗法戴国文苏明霞许世雄王艳平李志强曾毅 (湖南省湘潭市中西结合医院湘潭 411300 我院中医整脊康复科成立于 2007年 6月, 2007年 11月成为湘潭市重点中医专科, 2008年 7月被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列为湖南省“ 十一五” 特色中医专科建设单位。是湖南省首家中医整脊专科和全国中医整脊科示教单位。 科室现有医护人员 16名。其中副主任医师 1名, 主治医师 3名,医师 4名,副主任护师 1名,主管护师 2名, 护士 5名。现有病床 30张, 病床使用率在 90%以上。我科注重发扬中医整脊的特色优势,以中国整脊学的“ 一圆一说两论” 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四大无痛无创疗法, 采取上病下治, 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和医患合作八大应策,采用四维牵引调曲法诊治脊柱病及脊源性疾病患者上万人次,已成为一个中医特色突出,集中医整脊、物理治疗、针灸、康复训练于一体的特色中医专科。 一、推广整脊新理论、新技术的具体措施 1.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专科建设工作。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 2.重视省特色中医专科的创建和科研工作,明确了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继承人。成立了专科科研、创建办公室。 3.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2009年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之机,投资 20余万元,将门诊四楼改造为专科诊室和治疗区,从布局上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为病人提供了舒适、优美的诊疗环境。 4.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和培训。科室医生人手一本《中国整脊学》和一套《中国整脊学》系列教材。掌握理论,联系实际,配合科研课题的实施,加深对中医整脊的认识。形成严谨、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科室医生均参加了全国整脊学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其中 3人次参加了中国整脊学师资班的学习。

浅谈中医药传统文化

想当年风流年少 ——浅谈中医药传统文化 【摘要】以古代文献为依据,研究中医的形成发展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间的密切联系。认为易文化孕育了中医,并与之相伴相通。儒家的中庸思想丰富了中医治疗和药方制剂原理。道家是中医养生理论主要的思想来源,佛家的慈悲平等的观点对医德的构建起到补充作用。中医在古代文学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传统文化与传奇中医之间相互碰撞、交融,最终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中医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中医古代文化哲学养生诗词 【正文】 中医是诞生于华夏大地的,一门古老而又神秘的科学。纵观其的发展的漫漫历程,就像一位风流的少年郎,一举手一投足,莫不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暗香。所以,想学好中医就必须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常识有所了解。 易文化与中医 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它中提出了气的观点和阴阳的概念。古代哲学家认为气是宇宙的本原,是构成一切事物的物质基础。万物均是阴阳两分,又可以划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中属性。阴阳五行学说是祖国中医的理论核心,可以说不懂阴阳,勿论中医,不晓五行,莫谈中医。 《周易》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中有着难以替代的引领作用。可谓是百学之源,诸子之宗。而易医更是紧密相关,易为中医之本。 中医与周易的这种关联,历来被医学家所重视,从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医学《易》学之间水乳交融的紧密关系。药王孙思邈也在他的《备急千金药方》中写到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熟《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到明代张介宾写成《医易义》一书,便形成了独特的医易学。易经中本身就有一些零散的中医知识和养生保健的医学思想,而《周易》所阐述的阴阳学说,更是全部贯穿于中医学之中。如张介宾所说“医道虽繁,可以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 2.儒释道与中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种悠久的文化传统,使得中医在自身发展中,不断地

传承中医国粹

传承中医国粹,共享健康生活 ——中医药文化走进校园活动金风玉露,秋高气爽,群扇挥舞,艾草飘香。为广泛普及宣传中医科学文化知识,为充分运用“中医中药中国行”的活动平台,全省开展了“中医中药中国行,文化科普宣传周”活动。由山西省卫生厅,省中医学院主办,院团委学生会协办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我园隆重举行。山西省中医学院的同学积极响应,本着“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兴中医,继承中医”的口号来我院积极宣传。 活动于10月27日在我院7号楼前小广场举行。场地周边中医宣传活动展板内容丰富,详细介绍了中医起源,治病理念,历史价值及特色优势。我院学生热情浏览,丰富了文化知识,了解了中医之道。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国际影响力。周恩来就曾说:“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活动现场,山西中医学院的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传统保健表演。如易筋经和八段锦等。身着武术锦服的表演者气沉丹田、飘逸大气、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不断赢得在场同学热烈的掌声。伴随着《梁祝》《一剪梅》等名曲,为我们带来了一种古典享受,古韵十足。在场同学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此同时,在临时搭建的体验场地中,我院学子纷纷参与,亲身体验了按摩、刮痧、针灸、理疗等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充分享受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现场还有同学为大家讲解了人体穴位、按摩手法,治疗方法等。到场同学仔细聆听、热情咨询、活动气疯,其乐融

融。宣传人员还为同学们准备了大量的宣传资料,帮助同学了解中西医区别,祖国传统中医学,中医学的科学性等。使青年学子受益匪浅。 中医不仅是我们中华名族宝贵的科学遗产,而且是一门正在发展的东方科学。中医人士实在应为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扬而担忧,更为我国传统医疗产业而焦虑。为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文化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像珍惜古迹那样珍惜中医,像保护国粹那样保护中医。 传承中医精髓,弘扬传统文化。通过这次活动,我院广大同学近距离的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并为大家体验我院传统中医学的博大精深提供了条件。此次活动成功的推进了我省中医药宣传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我院同学对中华传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为推进“健康生活,和谐校园”的理念做出了重大努力!

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9-09-20T15:23:15.2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8期作者:梁婷 [导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中医药理论以及治疗疾病的方法。 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省濮阳市 457000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中医药理论以及治疗疾病的方法。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提升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发扬中华人文精神以及扩大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中医药学教育、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社会宣传等多方面着手。 关键词:中医药;中国传统文化;问题及原因;建议与策略; 1 中医药文化的文化价值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简称,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药物、针灸、推拿、导引等方法预防和治疗疾病、保障健康的一门科学,涵盖了基础理论、诊断、药物、方剂、针灸、推拿和临床各科。作为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职业道德、技术方法等各方面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和专业特点。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具有巨大使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应用科学。长期以来,中医药为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又因为其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浓厚的文化和哲学气息而受世人瞩目。作为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使用价值的传统医学,以及由于它在中国古代和现当代科学技术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人们逐渐意识到,中医药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她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也具有显著的人文科学特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随着“文化遗产热”在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 现阶段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西方科学主义崛起的冲击 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19世纪三大发现以及20世纪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人们开始用科学观念来审视人自身及宇宙。尽管中医药与现代医学都是以人体客观的生理、病理现象为研究对象,以防治疾病、促进健康为研究目的,但是中医药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历来都是以司外揣内、取类比象的认识和思维方法为主,而不是采用逻辑推理、数学描述和实验检验的方法。中医药文化的价值显然并不符合西方近现代的思维。 2.2 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思潮使传统文化土壤瓦解 新文化运动对专制主义背景下传播民主自由思想、科学理性精神、促使民众的文化觉醒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也存在矫枉过正的效应。在传统文化土壤被不断批驳的过程中,中医同样失去自己独特的符号系统,失去自己的话语权,走向“失语”状态。 2.3 中医药文化自身的不足 中医药理论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数千年中不断被后世学者注疏、诊释,不断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加之中医药文化自身也存在许多保守、落后的甚至糟粕的内容,阻碍了中医药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 2.4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机制及路径未突破自身固有的枷锁 中医自身缺少有意识的文化创新建设,缺乏主动向社会公众积极推介中医药文化传播。当前中医药文化传播形式过于单一、内容过于专业化,质量良秀不齐,缺乏长效机制,严重阻碍了中医药文化价值的社会认同和传承、传播效果。 2.5 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缺陷 主要原因有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突出不够、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达成度不高、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发展创新不足、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保障度不完善等。 2.6 科研“西化”的倾向 中医药工作者在基础理论、医史文献、临床诊疗、中药制剂、针灸原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是大多数科研却偏离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指导。动物实验几乎成了中医药科研的最主要方法,忽略了符合中医药学科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将导致中医药学术的整体“西化”。 2.7 中医药文化的科普力度不够 中医药科普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中医药科普不全面、宣传内容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足、中医药科普人员数量和专业素养不足、有些中医药科普书籍粗制滥造、中医养生畅销书籍良莠不齐、热播养生电视剧鱼龙混杂、政府对养生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中医药科普缺乏资金投入、我国人民对中医药科普知识总体认知水平低、城市与农村中医药知识普及率差距大等[1-3]。 3 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的必要性 3.1 中医药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情感、以及存在感的基本依托。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展现在人们面前更多的是多样性的文化和不同的价值观,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日益卷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文化面临着失去自己文化主体地位的危险,传统文化由此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2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发扬中华人文精神 中医文化体现着以人为本、仁爱等人文精神,所以继承中医文化中的”以人为本”、“大医精诚”、“悬壶济世”等仁爱精神,不仅仅是传承中医药文化也是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3.3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扩大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 中医的疗效正在为世界医学界所认可,在进行中医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中医药学和中医技术的跨文化传播,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念与核心内容的传播和推广。这不仅能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也搭建了让世界人民熟识中医文化背景、底蕴的桥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人才培养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人才培养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摘要]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及人文精神彰显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是吸引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因素,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必然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从国家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视扶持以及中医药人才储备培养现状着手,探讨如何以中医药文化吸引中医药人才,以及如何以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传承;人才培养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医药人才,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 1 中医药文化概念及其建设和传承 何谓中医药文化?首次明确中医药文化的含义是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 医药文化研讨会上: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医文化仅指与中医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技能和医疗实践活动,广义的中医文化涵盖了整个中医学科体系及与之密 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1]。 国家十分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国家中医药局陆续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等相关文件。我国在2008年10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2010年针灸率 先申遗成功。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医药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视的,而中医药也正逐渐获得世界的认可。 2 中医药人才储备和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不断增长,各级中医院得到了长足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中医药人员配备不合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偏低,有些甚至持续减小,部分中医医院领导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中医药文化教学文案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中 医药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中医药文化 12级骨伤一班 杨慧、郑楠、席金涛、赵彩云、陈亦鹏、刘紫奕、黄金 摘要: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紧密联系经久不衰,我们从中国古代五大传统节日中的经典民俗活动,论述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活动蕴涵的中医药文化。在这些传统节日习俗中,主要体现的就是人们的“治未病”思想。 关键词:传统节日民俗;中医药文化;治未病思; 中国传统文是我国独有的宝贵文化,是从数千年的生活实践中积累出来的。在当时先进哲学思想指导下,对大量的实际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整理、研究,从中引出规律性的结论,并使之升华到理论高度,并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体现在经久不衰的传统节日之中。这些节日中蕴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现在我们从春节、清明、端午、重阳、冬至来论述中医药文化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以及我们从民俗文化中学到的中医药知识,其中最为突出的就算是“治未病”思想。 1、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春节的习俗除了有我们熟知的贴红春联、红窗花、放爆竹、守岁等习俗,还有饮屠苏酒。王安石在《元日》中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以看出传统的春节中饮屠苏酒也是春节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所谓屠苏酒,其实是一种椒酒。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

九伤寒上有:“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岁旦屠苏酒方:大黄十五铢,白术十八铢,桔梗、蜀椒各十五铢,桂心十八铢,乌头六铢,菝葜十二铢,(一方有防风一两),此七味咀碎,袋盛,以十二月晦日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日平晓出药,置酒中煎数沸,于东向户中饮之。大黄排各种滞浊之气,被称为药中的将军;白术健胃、利水、解热,久服能轻身延年;桔梗补血气、除寒热、祛风痹、下肿毒;蜀椒解毒、杀虫、健胃;桂枝活血化瘀、散寒止疼;乌头祛风痹祛痞、温养脏腑;菝葜驱毒、防腐、定神。综上所述,此配方对人体裨益甚多,诚可谓兼滋补保健、防病疗疾、驱邪避瘴等多种功能之良方。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据《保生秘要》云:“和其肝气,勿食诸肝,以免死气入肝伤其魂也。宜烧苍术香,清晨饮屠苏酒、马齿苋,以祛一年不正之气。”可见屠苏酒还可以养肝护肝。 2、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它既是我国传统祭祀的节日,是人们扫墓和祭祖的日子,又是草木生发,万物生发的时候,神州大地一片生机盎然,这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节。中医认为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大,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此时养生重在养肝。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 踏青就是春季养肝最好的选择,出门踏青能起到养肝的效果。人在春天适当增加运动,有助于人体肝气疏泄,阳气生发。肝开窍于目,肝气越旺盛,目也就越清明。春天还可以郊外踏青,可以使人气血冲和,心宁神安。此时天气

传承中医药文化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传承中医药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解说毛主席曾经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也曾盛赞中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了古老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推动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而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宣传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最佳载体,在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古老而神奇的中医药学,激发他们爱科学、懂科学,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共同领略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博物馆建成于2010年,占地面积6300㎡,陈列展出面积4100㎡,年接待量24000人次。博物馆由序厅、校史馆、中国医史馆、中药标本馆组成,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旨在弘扬华夏文化,展示国医辉煌,增加民族自信,启迪后昆智能,弘文励教,道业两昌。 走进博物馆,穿越神农尝百草、医圣张仲景、李时珍采药三幅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图绘,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校史馆。校史馆通过图片文字、实物史料展示了我校在“厚德博学济世日新”的校训指引下,50多年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 走过五十年悠悠校史,中国医史馆以古朴、厚重的风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医史馆以中医药发展历程和成就为主要展示内容,包括中国医史、安徽医药(北华佗,南新安)和芜湖近代医药发展三部分。中华医药起源于远古,经历了早期的医药卫生实践、初步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医药学的全面发展、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等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2009年,包括我省“新安医学”研究领域奠基人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内科”第十四代传承人——李济仁在内的30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包括民族医药)的老专家获得了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提起李

传承中医演讲稿

传承中医演讲稿 全民健康中医复兴人人知医天下无医 ---大医传承 导读:一直有人问我大医传承是什么?大医传承目的是什么?大医传承传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大医传承?今天我把大医传承的演讲稿找了出来,相信大家读完以后会对大医传承有一个新的认识。 各位领导、各位女士、先生们:你们好! 我们必须面对今天这样一个现实:全国人口总数的95%是有病的人!任何国家政府都无力支付这笔医疗费用!这种状况正在逐年增长。面对这个健康危机怎么办?这是人人的问题,人人都有责任去思考怎么办? 这个健康危机是从哪里来的?会是什么恶果?怎样去解决,政府在思考,医学界在思考,人民也在思考。今天我们没时间说造成健康危机的历史原因。我想只用一句话说:我们离开自然规律越远,我们的灾难便越多。医学离开生命规律越远,疾病便越来越多!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回归自然!我今天说的回归自然不是复古,不是离开文明!不是!是文化的复兴,人类文明的大发展,诠释生命本能的中医学问世。 提到中医,我们不能不提到近百年中医遭到的三次封杀,五十年改造。这四个事件看似没有联系,然而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有一股势力在操纵着这一切行为。今天我

不讨论这个问题。我只想问一句:全国中医院有多少位中医还在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治病?中医药大学毕业的朋友们对中医还留有几分自信?还有几分感情?我们今天也 不讨论这些。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今天中医的局面是昨天造成的。我们不知道昨天的原因怎么能知道如何改变今天、创造明天的新格局呢?请诸位注意:我们把精力放在创新,不在于惩旧! 这十数年来,特别是科技部贾谦教授开始做中医药发展及战略研究课题以来,我便听到“挽救中医”、“思考中医”、“救救中医”。其实,一个文化体系的兴衰,自有它自身内在的原因在,任何神仙皇帝也不可能生杀一个文化体系。中医也一样。封杀也罢,改造也罢,无论阴风鬼火,暗剑明枪,中医以其五千年的根文化,没有任何动心任性,在五十年默默的思考,在冻土中孕育着生机,等待着泰来,静待着春信。“构建和谐社会”,“科学治国”,“自主创新”,“春风”已经发动!一个新的中医体系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高疗效,低成本,无药源性疾病,无医源性疾病,无终身服药疾病,无不可治的疾病,而且一方多治、多人一方。中医出现了融合中医大小流派、各个辨证体系的,医家认识自己、能说明白自己,也能使人人明白中医是怎么治病、是怎么治愈病的系统理论。而且穿越地域,无分时序、国界、人种,世界人类所共同的生命本能医学。同时中医传统的传承方式比之分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