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腹痛中医诊疗方案

妇人腹痛中医诊疗方案
妇人腹痛中医诊疗方案

妇人腹痛中医诊疗方案

妇人不在行经、妊娠及生产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称为妇人腹痛。

一、临床症状

少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劳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甚至不孕。

二、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为冲任亏虚,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冲任瘀阻,胞脉失畅,“不通则痛”。临床有肾阳虚衰、血虚失荣、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及寒湿凝滞等型。

1)肾阳虚衰先天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命门火衰;

或有经间期摄生不慎,感受风寒,寒邪入里,损伤

肾阳,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血寒则凝,致血

行迟滞,发为腹痛。

2)血虚失荣素气血虚弱,或忧思过度,或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脾胃受损而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耗气

伤血,冲任方虚,胞脉失养,气血虚弱,运行无力,

血行迟滞等均发为腹痛。

3)气滞血瘀素性忧郁,或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气

机不利,滞而血瘀,淤血阻于冲任、胞脉。

4)湿热蕴结素有湿热内蕴,流注下焦,阻遏气机,血行不畅,瘀阻冲任;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摄

生不慎,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与血相搏结,致冲任

胞脉血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腹痛。

5)寒湿凝滞经期产后余血未尽,冒雨涉水,感受寒湿之邪,或久居寒湿之地,寒湿内侵,损伤胞脉,

血为寒湿凝滞,血行不畅,发为腹痛,不通则痛。

三、诊断要点

1)育龄妇女,曾有流、生产史,宫腔内手术探查史,或置宫内节育器

2)少腹部疼痛,每在劳累久站,性交后加重,可伴

有带下量多,色黄,有臭味,或有经量过多或频发。疼

痛伴发热,经前或经期加重,身体倦怠易疲劳,严重者

可伴有高热寒战。

3)妇科检查见宫颈肥大,充血或糜烂,子宫体略增大,有压痛,活动受限,粘连固定,如猛一触动子宫颈或

后穹窿,立即引起严重的盆腔及腰骶部疼痛。宫旁或

附件区有明显压痛,附件区增厚,有条索状物或包块

等急慢性盆腔炎症改变。

4)生殖器官急性炎症病变,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增高,盆腔B超、盆腔及输卵管碘油造影、盆腔静

脉造影均可协助诊断。

四、鉴别诊断

1)与宫外孕鉴别宫外孕患者多有停经史,腹部一侧突发撕裂样剧痛,向盆腔扩散,多伴有休克,后穹

窿穿刺可抽出不凝血液,妊娠试验阳性,腹部B 超

可协助诊断。

2)与肠痈鉴别肠痈患者持续性腹痛,多为转移性,盆腔检查无异常发现,白细胞计数多升高。

五、临床常见证型

1)湿热蕴结

主要症候少腹疼痛,或有积块,低热起伏,带下量多,黄稠,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证型确定:湿热下注与气血相搏结,阻遏气机,血行不畅,阻于冲任胞脉,故少腹疼痛,或有积块,低热起伏,带下量多,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气滞血瘀

主要症候小腹或少腹胀痛,胸胁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时欲太息,舌紫暗,脉弦涩。

证型确定:肝失疏泄,气机升降不利,血行不畅,气滞血瘀,阻于冲任胞脉,故小腹或少腹疼痛,胸胁乳房胀痛,烦躁易怒,舌紫暗,脉弦涩。

3)血虚失荣

主要症候小腹隐痛,心悸少寐,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证型确定:血为气之母,血虚则气弱,气血不足,冲任胞脉失于濡养,故小腹隐痛,心悸少寐,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六、治疗

1)饮食治疗

要求忌食辛辣油腻之品,饮食宜清淡。

2)辨证论治

a.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当归芍药散加减

当归9克川芎6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

茯苓9克白芍20克黄芩6克甘草6克

热毒甚者,加败酱草12克,紫花地丁12克;湿邪

甚者,加厚朴6克。

b.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桃仁12克川芎6克丹皮9克当归9克

赤芍12克枳壳6克元胡6克乌药6克醋柴胡6克五灵脂12克甘草6克白芍30克

有炎症结块者,加莪棱各12克;带下量多加白芷6克;疲乏无力食少加党参12克,白术12克;有湿热滞留者,加蒲公英12克,柴胡6克。

c.血虚失荣

治法:补血养营,和中止痛

方药:四物汤加味

当归9克川芎6克生地20克白芍20克

阿胶9克(烊化)黄芪30克甘草6克

少寐者加夜交藤18克,茯神12克;虚热未清加天门冬15克,陈皮6克,生地改为30克。

3)中成药治疗

妇炎康片两粒每次,三次每日,口服。

抗宫炎软胶囊两粒每次,三次每日,口服。

4)中药灌肠治疗

当归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败酱草15克

蒲公英20克鱼腥草20克乌药15克

水煎300毫升,每日排便后灌肠,目的是使局部用药

时间尽量延长,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5)微波治疗

每日微波治疗25分钟,功率为15。对于采取灌肠治疗的患者在灌肠后进行微波治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