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美术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影响

西洋美术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影响
西洋美术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影响

西洋美术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影响

――在93东京·日中美术研讨会上的基调演讲

近两三年来,由下中日两国的美术评论家在互相访问的过程中,曾经共同探讨了一些有关美术理论上的问题。中日双方美术界的叫友都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意见,这些意见在中日两国的美术界也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特别是在中国,由于近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大量引进西方美术作品和理论,更加深了我国美术界尤其是青年美术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我们认为,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对侍这方面的问题,将影响我国的美术是否沿着正常健康道路去发展.而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我始终坚持这样的观点.一个国家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要得到发扬光大,必须遵循两个首要的原则,一方面要继承,发扬本民族固有的优秀艺术传统,另一方面又要广泛吸取其它国家艺术的有益因素。二者不可偏废。正如同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30年代便指出过的:继承传统与学习外国是发展我国新兴木刻的两翼。鲁迅的观点不仅是适用于当时正在兴起的水刻版画,我认为也适用整个美术甚至整个文化。可是长时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总会受到来自两方而不同意见的干扰。一种意见是认为只有自己民族固有的艺术是最好的艺术,拒绝向外国的艺术学习;另一种意见是认为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对自己的传统艺术却不屑一顾。前者是狭隘的固步自封的民族主义立场,后者是盲目崇外、主张全盘西化的世界主义观点。两者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在文化艺术上一向采取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立场,既热爱自己民族的艺术,也尊重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艺术,而且主张不同国家的艺术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互相补充,共同促进,才能形成国际艺术百花同中万紫千红的灿烂局面。如果按照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的主张,固守传统的既定成规,不敢越出雷池一步,不接受新的艺术思想的表现力法,必然会导数艺术的僵化和停滞不前,民族艺术电不会显得丰满和具有新的活力。如果依照全盘西化沦者的主张,仅仅满足于学步效颦于西方艺术模式,而丧失了自己民族艺术的特色,最终只会为别国的艺术所同化,而导致民族艺术的消失。

我们对于接受外来文化艺术影响的认识,并不是在很早以前就十分清醒的,而是经过近百年来的实践,得出了正反两方而的经验,才逐步明白了一些这方面的道理。但是目前对这个问题也在着各种不同的见解。我们认为,有关学术上的问题,可以各存其异,有分歧,有争论,就能促进问题讨论的深入,也更有利于接近真理。

为了阐明我上述的观点,不妨大略地举出我国近百年来在学习、吸收西洋美术影响的史实,以供在座诸位明友的参学。中国美术接受西方美术的影响,是由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政策而开始的。如果要追根溯源,应该说,早在16世纪中叶(即我国明代)欧洲出现了第一个对抗宗教改革的集团“天主教耶酥会”,便以传教的方式向其它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明万历年间,意大利天主教教士罗明坚便来到中国传教,带来了一些四方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其中的“圣母像”可说是第一张由四方传入中国的西洋画。不久又有传教士利马窦来华。他不但学习中国的四书五经,还向中国的官员传授西方的数学知识,同时还带来更多的西方彩色画片都是意大利著名画家的油画复制品。据不完全统汁,在我国明清之际,由西方传教士带人中国的图书就有七任余卷,罗明坚教士还是把这些复制品图片举办过展览。

另一位意大利传教士郎士宁,他本人便是画家,作为清廷的宫廷画师长达五十余年,他最早试行中西画法的结合,还培养了一批运用洋画的中国画家。在郎土宁的影响下,一位深

受西画愿望启示的中国人年希尧便编写了一本名为“视学”的著作,传播西方透视学的理论。郎士宁对当时一些中国画家在中西画法的结合上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有相当影响的人物。但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平等互惠互相尊重的状态中,才能得到正常、健康地发展。像当时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封建统治的腐败,清延的闭关自守政策,当然不可能在文化上实行对外开放。到了鸦片战争以后,列强的炮舰政策才打破了清朝闭关自守的门户,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才意识到“变法图强”的重要性,要使国家高强.必须向别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学习,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艾化艺术,特别是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更是问题的关键。可是由于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守旧思想的根深蒂固,兴起一时的“洋务运动”,被归结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八字。实际上是企图把西方观代的先进技术和中国固有的封建思想结合起来,学了外国的本领.仍要保存中国的旧习。这样的改革,仍然不能触动国民精神的根本,无助于国民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继之而起的“戊戍维新”,才注意到改革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次革新运动虽然受到封建保守势力的压力而夭折,但却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的新局面的到来,为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新美术运动的开展作了一定程度上的思想准备。

在19世纪末,“戊戌维新”前后,由于大量介绍西方文化艺术。在美术上所受到的影响,表现在不少画家开始直接学习西洋画的写实技法和画法。以“点石斋画报”为代表的一些画报上发表的作品,不但在画法上注意到环境的远近透视关系和人物的解剖,开始突破了过去绘画上的墨守成规,而且在题材内容上,也从画家个人闲情逸致的抒发、扩火到对周围社会生活现象的关注。把单纯的山水、花鸟、人物和社会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促进了风俗画的发展,也可说是美术创作上富有前进意义的一种变革。在这些风俗画中,有一部分作品的题材内容还带有反封建和揭示社会阴暗面的性质。这类作品后来演变成为独立的画种——“讽刺画”(即漫画),它在中国新美术运动中居有重要的位置。此外,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大城市,以为工商业作广告宣传为宗旨的“月份牌画”,也可说是西画传入中国后兴起的另一个画种。由于它的通俗性.在表现方法上要求真实而易于理解,所以它不能不采用西洋画的写实技法。由于漫画必须依附着新闻报纸出现,月份牌画必须与商业广告相结合,所以两者都是重要的宣传媒介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也刺激了一部分有志于美术的年轻人学习洋画的渴求,在某种程度上起了普及画教育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一次变革。争取“科学”和“民主”的浪潮席卷全中国的知识界。当叫有一位对我国新文化运动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就是蔡元培。他在提任教育总长的时期,对我国的新美术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的美育思想,直接影响了当时我国美术教育的几位先驱如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大家,同时也大力支持帮助过他们的美术教育事业。这几位美术教育的开拓者都是曾经游学欧洲,在西方美术的薰陶下成长起来的人物。他们不但自己勤奋地学习西洋画技法,在博物馆临摹过西方古典美术名作,还考察了西方国家的美术教育状况和教学方法,把这些经验带回国内,实施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当时由徐悲鸿主持的中央大学教育学院美术系,刘海粟主办的上海美专,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以及后来由颜文梁主办的苏州美专,唐义精主办的武昌艺专等机构,在引进和传播西方美术知识和技法上都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些美术学校的老师,一部分是游学欧洲(主要是法国),一部分是游学日本,但他们去日本并非学习日本画,也是向日本的洋画家学习西洋画。与此同时,各种西洋画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应用而生,其中较有影响的如“天马画会”、“决澜社”、“白鹅画会”,“独立画会”等。这些美术学校和美术组织,各自体现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形式不同的艺术流派。有的以西方古典的写实主义为圭臬,有的以西方现代诸流派为崇奉对象。他们举办画展,出版美术刊物,形成了我团美术界学习西洋画的高潮。在西方已有

三百年以上历史的油画艺术,首次在中国的土地上得以传播,由于时间短促,热衷于油画的中国美术家,在技巧上当然不会很快成熟,摹仿之风在所难免,谈不上有什么创造性的发挥。从整体上看,题材范围也显得狭小,除了人体、风景、静物以外,很少涉及社会生活,成熟的风俗画和历史画是难得一见的。所以,这时期的大部分油画都带有必作的性质。

令人注目的是这时期新兴的创作木刻在鲁迅的倡导下,以异军突起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画坛上,这显然是与西方绘画影响有关。这显然是与西方绘画完成的,和创作木刻是两回事。现代的创作木刻是取法于欧洲,与中国古代的复制木刻并无关系。当时鲁迅把介绍外国木刻版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他亲自举办外国的版画展览,编印外国木刻版画画集,在自己和友人编印的文艺刊物上介绍外国版画怍品。早期木刻版画接受外国木刻影响较大的是德国表现派出家的木刻,还有女版画家凯绥·阿勒索支的作品,比利时版画家法郎士·麦绥莱勒的作品,稍后又有苏联木刻家的作品。木刻在当时成了富有生命力和战斗性的艺术,与广大人民群众结合,在革命斗争中发挥厂巨大的作用,它表现中国下层人民的生活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场面,但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仍然有较多的摹仿外国作风的倾向,缺乏中国的民族特色和作者个人的艺术风格。看来从摹仿到创造,夫抵是画家在接受外来影响中难以避免的过程,特别是当把别国的新的画种最初传播到本国来的时候更是如此。

西方绘画对原来固有的传统中国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富于革新精神的国画家,吸收了西洋画的技术因素,和中国画的笔墨技巧相结合,改革了中国画在一个时期以仿古为能事的陈陈相因的习惯,使国画的面貌出现了新的生机,扩大并丰富了中国车的表现技法和审美领域。像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本来就是中国画兼长的全面型的画家,他们笔下的中国画就显得别开生面。至于以传统笔墨功底见胜的大家如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以及岭南派的高剑父、高奇峰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吸取了洋画法的某些因素,使自己的艺术突破了前人的窠臼。形成了自成一家的艺术风格。特别值得提起的是中国的人物画,由于吸取了西洋画法的明暗效果和解剖知识,使中国画上的人物在形体塑造和感情刻划上,更显得生动和富有立体感。西画技法的动用促进了中国人物画表现技巧的丰富与提高,这种积极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一类新型的中国人物画家,当以后来在40年代以“流民图”而驰名艺坛的蒋兆和为其代表,并在其后继者如黄胄、周思聪。刘文西那样出也的人物画家笔下,得到发扬光大。

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由于全面抗战形势的发展,美术要肩负起宣传教育的使命,首先要求在表现形式上要为广人群众所理解。于是,美术的大众化和中国化的问题,便成为久家所热烈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版画、漫画、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比之其它画种更有优越的条件。传统的中国画和外来的油画,由于工具材料的匮乏而难以普及,只有少数的画家仍然默默地耕耘,不断在艺术上进行新的探索,出现了像傅抱石、关山月那样出色的新型的山水画家,他们以行万里路的精神,以写生为基础手段,描写大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而令人瞩目,在笔墨技巧上更以新颖独特的画风而饮誉艺坛。油画家有吴作人、司徒乔等陶醉于西北风光题材的描写,在油画技法上努力于中国风的探索并获得可喜的成就。

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会上的讲话》发丧,提出了文艺作品要强调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新鲜活泼的中国作风的创造,这一精神首先从延安的版画作品上得到体现。以古元、彦涵等为代表作家的作品,便是在这时期问世而博得国内外的声誉。版画这一外米输入的画种,才摆脱了早期的洋化影响,而吸收了中国民问美术(剪纸、窗花、木板年画)的特色,结合新的生活内容和作者的新思想感情,在画面上形成了新的生气勃勃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个性特色的艺术风格,这是中国新美术的巨大成就,将以重要的篇幅载入美术史册。

从抗战时期到全国解放前的中国美术,西画的技法在中国画家的笔下得到创造性的运用,并和中国固有的传统技巧相结合。庄思想内容上是民族民主意识的进一步深化,在形式上是中国气派和大众化的努力追求。两方面都获得长足的发展。

1949年以后建国初期,中国美术对待外国美术的态度是与国家的政策同步,“一面倒”是单方面接受苏联和19世纪俄罗斯美术的影响,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现代美术,基本上是采取全面抵制的态度,尤其是把西方现代诸流派都看成是腐朽、没落的艺水而加以排斥。由于高等美术院校聘请苏联专家来我国进行教学,便培养了一批较系统地掌握油画基本技法的学生,成为新中国第一批有成就的油画家。他们区别于过去旧中国时代油画家的最大特点.便是有独力处理庞大人物群体构图的创作能力,在革命历史画和风俗画、肖像画方面都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艺术上远远超过了过去油画的水平,董希文、罗工柳、靳尚谊、詹建俊、何孔德、侯一民、陈逸飞、罗中立等都是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同时,火掣的纪念碑似的群像雕塑,在50年代初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领衔创作的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群和后来在四川的“收租院”以及各夫城市的纪念性雕塑上,显示了中国雕塑艺术的新水平,涌现了像潘鹤、叶毓山等优秀的雕塑家。这时期在油画和雕塑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西欧、苏联的影响和我国传统精神互相融会贯通的范例。

50年代中期,提出了“二百”方针。接着又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才逐步解除了对西方美术的禁锢政策。美术家明确地意识到“必须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适当地吸取外来美术的有益因素,用以补充、丰富自己的美术”以此定下了如何对待外来美术影响的基调。也即是说,对外来美术主要是借鉴,是批判地吸收,而不是摹仿,不是全盘照搬。民族艺术要开花结果,必须植根于传统艺术的土壤,同时又要吸收现代外国艺术的阳光和雨露。一部分富于革新精神的画家,通过艰苦的实践体现出这样的原则精神而获得巨大的成就,李可染就是其中一例,他独创一格的山水画,既保存了浓厚的传统绘画的根底,又吸取了西洋画的可取因素,从画面上开拓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艺术境界。还有一些出色的画家如石鲁、吴冠中、丁绍光,在艺术风格上是各显千秋,但在东西方艺术的结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和谐、统一的途径,都是同样取得成功的例证。

“文革”的十年动乱,对文化艺术的摧残与损失是难以估计的。极“左”分子把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一律扣上“封、资、修”的帽子打入冷宫。美术和其它文艺部门同样走入前所未有的低骨。直到80年代初,由于清算了“四人帮”的极左路线后,我国的文艺才出现新的苏醒。

改革开放给美术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对外国美术的全面开放,大量引进了西方国家的美术作品和理论。和二三十年代一样,迎来了西方美术第二次的大冲击。面对这样的形势,也存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主张全盘西化,认为只有西方现代派美术才是与时代合拍的艺术。中国的美术要走向现代化,就必须走四力现代派的道路。持这种观点的美术家,他们出了良好的观愿望在艺术上勇于开拓创新,对自己的民族传统艺术表示贬低和否定的态度,他们的作品也出现了较多的摹仿现代派的倾向.这种情况与二三十年代的情况有类似之处。持另一种观点的美术家,由于他们经历过半个世纪以上的曲折历程。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能在艺术的二次冲击面前保持较清醒的认识,对西方美术的影响能采取冷静的对待态度。

西方现代派美术的二次冲击,对我国美术的影响仍然是正、负两方面的。从积极的方面看,它打破了过去美术创作上的单一模式。在题材、形式和艺术风格上,出现更加丰富多彩

的局面,艺术家主观能动性加强,个性特点突出,新工具材料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艺术语言的扩展和变化。从消极的方面看,由于引进外国的美术作品和艺术理论,把西方社会流行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艺水观也带了进来,冲击了我们既定的文艺方针路线,助长了艺术脱离人民群众,脱离民族传统、脱离社会生活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为艺术上的世界主义提供了理论根据。基于这样的现实,所以荧术的传统与现代问题,仍然是我国美术界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借此机会,我想大略谈谈中日两国近百年来美术交往的情况。

大家知道,日本比中国更早接受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日本美术家也比中国美术家更早学习、掌握了西洋画的技法和知识。所以,由于一衣带水的关系,中国美术家从学校开始接受西洋画技法知以的叫候,是以日本美术家为启蒙老师,却很少人知道中国的西画蟮砌技法也是由日本的美术家最初传授的。早在1902年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校首先设西洋画课程,当时的教师便是日本画家盐见竟和亘理宽之助,这两位日本友人为我们培养了第一批掌握西画技法的学乍。到了二三十年代,中国美术家去日本留学的人比去欧洲的还多,他们从日本的洋画家学习西洋画技术,回国后,除了在美术学校任教以外,还把日本美术理论家有关西洋画知识的著作翻译或中文出版,留日画家丰子恺、倪贻德,陈之佛等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和日本作家建立起浓厚友情的鲁迅,更是不遗余力地介绍日本文艺理论家的著作,其中对美术家影响最大的是由他翻译出版的坂垣峰穗的“近代美术史潮论”,还有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三本著作.当时我本人便是这些著作的忠实读者。我和其它许许多多美术青年一样,把上海的内山书店作为了解西欧美术现状和接受洋画知识的窗口,由日本平凡社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成了美术青年必备的工具书。我们正是从内山书店购得的日本美术出版物上才熟知了日本著名画家梅源龙三郎、黑田青晖、石井柏亭、藤田嗣治、浅井忠、青木繁以及日本画家横山大观、川端龙子、坚山南风、伊东深水等的名字

由于鲁迅认识内山完造的弟弟内山嘉吉。在1931年鲁迅主持木刻讲习班上,请内山嘉吉担任教师,向我国第一批木刻学员传授了木刻制作技法,从此内山兄弟俩便和中国的版画界结下了数十年的深厚友谊,使版画成了联系中日两国美术界的丰要纽带。40年代末,中国的木刻版画多次在日本展出,列日本的小划板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二次大战以后,日本人民的处境,加深了民族自立和爱国意识觉醒,因而对中国木刻版画所表达的题材内容与思想感情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中国版画家麦杆的一幅作品“被释放回来的爸爸”在1950年日本人民的游行队伍中,印成数十万张复制品出现在标语牌上。

50年代初期,日本的现代木刻版画在中国各大城市展出,引起我国美术界的广泛注意,日本版画家铃木贤二、北冈文雄、上野诚、新居广治等人的作品在中国的报刊上广为传播。北冈文雄还受聘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讲学,受到青年版画家热烈欢迎。之后,通过中日双方有关文化艺术机构的努力两国版画艺术的文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盛况,尤其是中国版画展览(无论是集体的或个人的)在日本举办是数以百计。应该说,自建国40多年来的巾日美术交流,版画居有首要地位。特别是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圈片砭画家多次访问日本,与日本版画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日本还成立了不少专门研究中国版画的机构,也出现了不少研究中幽版画的国家.继内山嘉吉之后,小野田耕三郎也有专门论述中国版画的著作出版。

值得提及的是,地道的日本绘画在中国美术家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在建国以后。

南于前后多次大规模的日本绘画展和日本出家的个人作品展在中国举行,才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许多日本画家的名字。最初有纪念世界文化名人的日本画家雪舟等扬画展、尾形光琳画展和葛饰北斋画展,使我们得有此难得的机会欣赏到这三位火师的精品,领略到迥然不同于西方艺术风范的体现了东方精神的日本民族艺术的精华。

以“原子弹爆炸”一画闻名于世界的日本画家赤松俊子和丸木位里夫妇,连同他们的作品来华展出时,在我国美术界和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当是意料中事。

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先后在北京举行的三次大规模的日本现代绘画作品展和一部分日本著名画家的个人作品展,使我国美术界人士.对日本现代美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那些丰富多彩的作品上,体会到日本民族精神和艺术家心灵、个性、创造性的充分显示。当我们正在努力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作品时,日本现代画家的创作经验和成果,给我们以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我个人在欣赏了高山辰雄、平山郁夫、东山魁夷、加山又造、斋藤清及其它日本现代名家的作品后,深感这些独具风范的艺术,既是艺术家个人的.也是日本民族的,因而也是国际性的艺术。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统一的国际性的艺术。所谓国际性的艺术,都是由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艺术共同构成的。那种企图取消不同民族特色的统一的国际性艺术,过去和现在都不曾有过,将来也不会有的。

美术上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美术创作家和美术理论家共同努力去探讨。近儿年来中日两国美术家和美术评论家的互访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将中日美术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中日两国的美术家和美术评论家应在国际美术界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将为发展小本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而努力奋斗。我们主张在艺术上要“立足本国,放眼世界”。在继承、发扬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世界各国艺术的有益因素,来发展本国的具有独立品格的艺术。我们两国都以出现过许多这方面的美术大师而感到自豪,我相信,经过我们的美术家、评论家今后在理论与实践上继续努力,我们两国将会出现更多的具有这样独立品格的艺术大师。

2l世纪的世界艺坛,将不再是西方艺术界独领风骚的时代。东方艺术家应在未来的世界艺坛上占有光荣的地位。我应有这样的自信心。

1993年3 月26日于东京

1993.5.《美术》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发展史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发展史 一、清末期美术教育 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摧残了中国人的肉体,也重创了中国人保守的思想。当人们从民族落后的反醒中寻求解答时,人们开始重视经世致用,以物质生产为目的实用知识,重视科学,重视以美术教育的形式培养为洋务实用的美术人才。 应科学与实业的需求近代学校教育应运而生。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其教学科目除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外,还包括画法。1867年又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才。随后,开设有图画(制图)科的新式学堂日渐增多。 我国近代教育活动家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1904年正式开学)两江师范学堂(初名三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图画成为所学课程中的必修课程。1906年,学堂监督(校长)李瑞清奏请获准,创办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第1个美术系科——图画手工科。“学科以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科,兹单以图画言之,西洋画(铅笔、木炭、水彩油画),中国画(山水、花卉),用器画(平面、立体)、图案等。”图画手工科的设立采用了资本主义国家美术教育体制,所设课程全面而完备,并且注意突出美术师范教育的特点。图画手工科开设的课程为:教育为总主科;图画、手工为主科;音乐为副主科;国文、英文、日文、历史、地理、数学、体操为副科。学生须通过预科文理普修方可进入图画手工科学习。 自此,保定优级师范学堂、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广东优级师范学堂、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设有图画手工科(班)。辛亥革命后,一些已建的师范学校,如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成都高等师范、通州师范相继开办了图画手工专修科。 1852年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内开始附设“土山弯画馆”。画馆属工艺工场的一部分,但主要是为天主教培养宗教画人才。学生是中国的天主教徒,教师是法国传教士。教学采取工徒制,内容包括擦笔画、木炭画、铅笔画、钢笔画、水彩画和油画等技法,课堂作业主要是范画临摹。该画馆还于1907年出版了《绘事浅说》、《铅笔画贴》等书,影响较大,对中国的美术教育,对西画在中国的传播有一定推动作用,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培养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西画画家,徐悲鸿先生称之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 清末,一些有志于美术教育的知识分子,模仿日本和欧美的美术教育体制,开始尝试新的美术教学方法,编写出版“美术教科书”。俞复创办的“文明书局”1902年印发了一套学堂蒙学课本,其中就有丁宝书编写的《新习画帖》5种、《铅笔画帖》4种,《高小铅笔画帖》3种。商务印书馆也出版了徐永清编绘的《中学用铅笔画帖》8册,这些教材对我国新式美术教育的普及起了重要作用。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管学大臣张百熙以吴汝纶等人到日本的考察报告为基础,草拟了《学堂章程》,同年8月15日奏准颁布,也就是《钦定学堂章程》,也称“壬寅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近代学校系统,虽已公布,但并未执行。 1904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合作对《钦定学堂章程》修改,,于1904年1月(农历癸卯年底)由清政府正式颁布,即《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它是我国经法令公布,正式在全国实行的第一个完整的近代学校体系。它对整个国家的学校教育系统、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癸卯学制”将学前教育的“蒙养院”划出学校系统之外,将小学到大学分为三等六段。其中,第一为初等教育,内分为初等小学堂(学制为5年)和高等小学堂(学制4年)二段;第二为中等教育,设中等学堂一段(学制为5年);第三为高等教育,内分三段,初步构筑了以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与实业教育为三条主干的国民教育体系。 《奏定学堂章程》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思想下,决定: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1、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出国学习美术的留学生是关作霖。 2、留法画家林风眠赞成东西融合论,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笔墨创作仕女画,表达形式美和意境。 3、中国画《流民图》的作者是兆和。 4、在解放区新兴木刻运动中,《怒吼吧,中国》是桦创作的版画作品。 5、《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乐平的作品,“三毛”形象家喻户晓,人人喜爱,深受儿童的欢迎。 6、前海派的第一位重要的画家兼书法家、篆刻家是之谦,他的书画艺术开海派风气之先。 7、近代书法家康有为极力提倡北碑,行书用笔凝重稚拙,圆浑苍厚,结体舒展开,气势非凡,笔力苍劲,一扫帖学中靡弱之风。 8、在近代建筑发展中,外滩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9、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一次是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 10、南北宗论中,画论家以禅喻画,其中北宗主渐修,以神秀为代表,南宗主“顿悟”,以慧能为代表。 11、清代绘画中,《渔翁渔妇图》是黄慎的作品,该绘画以狂草入画,信笔挥写,用笔流畅,线条大胆泼辣,画面视觉效果格外生动精神。 12、近代绘画中,“海上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和任伯年,他具有极强的写生本领和创造精神。 13、近代画坛中,由于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供不应求,艺术家请人代劳,即出现了代笔现象。 14、海上画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吴昌硕,他的篆刻上溯汉,笔力古厚;绘画上学习青藤、白阳、八大和画派,气势奔腾,设色古艳,别具一格。 15、在留日学习美术的画家中,叔同在美术、戏剧、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

就,中年出家名弘一法师。 16、徐悲鸿创造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想联系的创作理论,其代表作为《泰戈尔像》、《奔马》等。 17、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其画风具有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村野的特点,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传统花鸟画的象征手法。 18、建国以后,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的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对我国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9、创作于1980年的油画《父亲》是罗中立创作的作品。 20、《百骏图》的作者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他采用了明暗和透视的画法。 21、在社会主义写实风格雕塑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院集体创作的收租院和鹤创作的艰苦岁月。 22、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借鉴传统“六法”的基础上提出“新七法”,“新七法”的容主要是指位置得当、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姿态天然以及轻重和谐、性格必现、传神阿堵等容。 23、天寿的绘画观念可概括为一味霸悍,他在构图、设色、形式感等方面具有明显突破。 24、清代金石学的兴起使得文人治印的风气达到全盛,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浙派和徽派两派风格。 二、名词解释: 25、觉澜社 答:觉澜社是由倪贻德、王济远等于1932年10月在发起的美术社团,其主是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和现代设计艺术,向西方现代绘画流派学习,试图探索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作接近巴黎画坛的画风。代表艺术家有:秋人、阳太阳、弦等。 26、现代艺术运动 答:20世纪初,学习西方艺术的“洋画”逐渐普及,形成了所谓的“洋画运动”。很多留学过来的青年美术家通过创办学校,投身教育,传播西方文明,“洋画运动”也属于现代化过程之一,在这里统称为现代艺术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周湘、海粟等。 30、清代宫廷绘画 答:这里主要指的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绘画,此时的宫廷绘画正值顶峰,其特点是

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名录

郑昶午昌(1894~1952) 郑午昌(1894-1952)浙江嵊县人。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美专等校教授。 梅兰芳畹华(1894~1961)(1894-1961)江苏泰州人。著名戏曲表演大师,雅爱丹青,擅人物、花卉。 邓芬(1892-1868)广东海南人.诗、书、画、乐,无所不精。 邓芬(1894~1964) 吴琴木(1894-1953) 上海人.工山水.人物.花卉.号冷枫居士. 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曾为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任教于无锡美专. 吴湖帆(1894~1967)(1894~1968)吴湖帆(倩庵)(1894-1968)画中九友现代画家。(1894~1977) 邓昙殊(1894-?)画中九友现代画家。 汪亚尘(1894~1983) 汪亚尘(1894-1983) 浙江杭州人.曾任上海美术学校教授,上海美专教务长,中国画会常务理事等. 徐悲鸿(1895年-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6年入震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课余苦修素描。1919年,赴法车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1927年,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1929年,由蔡元培推荐担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提倡中国画革新,反对保守主义,倡导现实主义。新中国成立后,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1895~1953)(1895-1953)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北平艺专校长,中央美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一生创作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一生致力美术教育,有自己一套明确、完整美术教育主张。他强调师造化,重视绘画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科学。所采取办学体制是学年制、年级制、学分制和画室制的结合体,要求学生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深厚、文化修养丰富。在教学法上,他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动的创造精神,全面发展。亲自培养一批有成就美术家,所建立起来美术教育体系,在中国一直延续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有强大的力量。 俞剑华(1895~1979)山东济南人。历任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擅画山水,亦工花卉,尤长于美术史论。 俞建华 陈之佛雪翁(1896~1962)(1895-1963)浙江余姚人。历任南京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等职。“流憩庐”、“养真庐”。 陈之佛(1896~1962),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中国画家。又名陈绍本、陈杰,号雪翁,浙江省余姚县浒山镇(今慈溪县)人。陈之佛先后任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学院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曾出访东欧,进行学术交流。程十发,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原名程潼,1921年3月17日生于江苏省松江县。9岁开始学画,临摹木版或画谱。18岁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习山水和花鸟,同时临摹人物画。指导教师有王个簃、汪声远、李健等。书法教师李健为他取名十发。1941年毕业后在银行当雇员,不久失业,回家乡从事中国画创作,1949年开始创作连环画、插图和年画。1952年因创作《葡萄成熟时》等,被聘为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1956年参加上海中国画院的筹备工作,并被聘为画师。现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名誉理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袁松年(1895-1966) 广东番禺人.擅画山水,层次分明,别具一格.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陶冷月(1895-1985)江苏苏州人。先后在暨南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任教授。尤擅月夜景色。

中国绘画近代名家名作(三)

中国绘画近代名家名作(三) 中国绘画近代名家名作(三) 王正鹏(土家族)/编辑 近日,在澳大利亚中文网上发现《中国绘画之近代名家名作》(上、中、下篇)之博文,发现博文中图片作者说明不明,作者介绍不明,这对于传播与欣赏中国绘画产生了极大的误差,据此修改之。 《高竹鸟鸣》赵少昂 赵少昂(1905~1998 )字叔仪,广东广州人,原籍广东番禺。1925年在广州创办岭南制版所从事广告设计、印刷制版,1930年设岭南艺苑,教授绘画。1937年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系主任。1948年起任广州大学美术科教授。《高竹鸟鸣》是具有典型的赵少昂风格的作品。画中物象极为简洁,而章法破格。古人画竹均以竹叶竹枝为主,此作却以竹竿为主。画家以没骨法阔笔画出的青竹,圆浑重实,运笔时墨分五彩,增加了竹竿的质感,竹竿节节而为,顿挫有力。前人画竹叶重视起笔运锋的书法规则,而赵少昂的竹叶却于随意挥洒、漫不经心中显出一种天然的清趣。上部竹梢画一鸟俯身高鸣,打破了竹林的宁静,也使画中多了一层诙谐、自然的凤趣。

《归兴》郭味蕖 郭味渠(1908~1971),山东潍坊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归兴》,一条扫帚与两只土筐放在地上,一支娇美的山花放于土筐中,画家描绘的是人们在劳动归来之后的小景。此幅画作工写结合,使土筐、扫帚与山花共处于画面中,朴实与艳丽,粗糙与娇嫩,笨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对比强烈却又和谐优美,显现出一种特殊的境界美。土筐和扫帚代表着艰苦的劳作,美丽的山花则抒写了浪漫的情怀。也许,土筐扫帚的主人经过一天的劳作,在归途中发现了这簇美丽的山花,一时兴致所至,随手采撷回家。这样的《归兴》可以激起人们多少的联想啊! 《荷》张大千 张大千(1899一l985),原名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番禺。《荷》即如此。此图荷花素质清香,露濯风摇,呈盈盈玉洁之姿,荷叶全用泼墨挥扫,着墨浑融而摇曳多姿,轻盈中有力度,浓淡里出变化。 《荷叶海棠》高冠华 高冠华(1915~1999),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

西方美术史参考书目

西方美术史参考书目 美术史的形状(2卷),范景中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3月。 西方美术史学史,陈平,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05月。 美术史的观念,邵宏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年。 艺术史的视野:图像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意义,麦克尔?波德罗 (作者), 等 (作者), 曹意强主编,2007年。 艺术史终结了吗?,(德)汉斯·贝廷,常宁生译,湖南美术出版社。 艺术史的历史,【美】温尼·海德·米奈,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方美学史(七卷),蒋孔阳,朱立元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范景中 / 林夕《艺术批评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艺术批评史,(意)文杜里,迟轲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新艺术的震撼[美] 罗伯特·休斯,刘萍君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西方现代艺术史》,[美]阿纳森著,邹德侬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现代绘画简史》,[英]赫伯特·里德著,刘萍君等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美术史与观念史》(Ⅰ-Ⅵ卷),范景中曹意强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古代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柏拉图 《上帝之城》,奥古斯丁 文艺复兴: 莱奥纳多:《莱奥纳多·达·芬奇笔记》 丢勒,《版画插图丢勒游记》 《意大利艺苑名人传》,(意)乔尔乔·瓦萨里著,刘耀春译,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 《文艺复兴:西方艺术的伟大时代》,贡布里希,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 《文艺复兴的艺术进步观及其影响》(文章) 贡布里希:《莱奥纳多论绘画科学:评<绘画论>》(文章)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佩特:《文艺复兴:艺术与诗的研究》 古典主义: 佩夫斯纳:《美术学院的历史》 贝洛里:《现代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传》 皮莱:《绘画的基本原理》

《西方美术史》期末测验题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西方美术史》期末测验题 一、名词解释(1—4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古希腊三柱式 答:古希腊的庙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希腊建筑在长期的推敲改进中稳定了一整套做法后即形成了不同的柱式,各有自己强烈的特色。共有5种: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罗马式(塔司干式、复合式)。 2、拜占庭艺术 答:所谓拜占庭艺术,就是指东罗马帝国的艺术。大体来说,所有拜占庭的艺术都充满了精神的象征主义。重视心象,不容有写实主义的存在。 3、浪漫主义 答:浪漫主义是开始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文学及文化运动,发生于1790年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后。浪漫主义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并且开始强调如不安及惊恐等情绪,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壮丽时所表现出的敬畏。浪漫主义是对于启蒙时代以来的贵族和专制政治文化的颠覆,以艺术和文学反抗对于自然的人为理性化。浪漫主义重视民间艺术、自然以及传统,主张一个根基于自然的知识论,以自然的环境来解释人类的活动,包括了语言、传统、习俗。浪漫主义受到了启蒙运动的理念影响,也吸收了中世纪文化复古的艺术成分。“浪漫”一词来自于“romance”,代表了源于中世纪文学和浪漫文学里颂扬英雄的诗赋风格。

4、后印象主义 答:后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后印象主义一词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用来描述梵高、高更和保罗·塞尚等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以及画风的。该词由英国艺术评论家并曾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福莱提出的。“后印象主义”是一个方便的术语用来突出这三位后来的画家,而且他们也确实与该群体十分不同。 这三位画家都是在去世后很久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们三人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在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观念影响下产生了野兽主义、主体主义、变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是他们彻底地改变了西方绘画面貌,由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并使之走向现代,他们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 严格意义讲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画派,他们之间不是团体,也没有联合开过画展,更没有什么宣言,只是三人都脱胎于印象主义又有着共同创作倾向而已。后来的美术史家们发现他们既有与印象主义联系又不同于印象主义,便称他们是“后印象主义者”。 二、简答题(5—7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5、古埃及的浮雕与绘画的共同的程式是什么? 答:在古埃及浮雕和壁画有着共同的程式: (1)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2)横带状排列结构,用水平线划分; (3)根据人物的尊卑安排比例大小和构图位置; (4)填塞法,画面充实,不留空白; (5)固定的色彩程式:男子皮肤为褐色,女子为浅褐或淡黄,头发为蓝黑,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重点及名词

扬州八怪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般指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另外,也曾列入八怪的画家还有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李勉、陈撰、杨法等人。由于人数众多,故有“扬州画派”之称。其实,扬州画派诸家在艺术上面目各不相同,但也共同之处:首先,由于他们大多都出身于知识阶层,虽有人任过小官,但最终都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苦,故多借画抒发不平之气;其次,他们都注重艺术个性,讲求创新,强调写神,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画面主观感情色彩强烈,并以书法笔意入画,注意诗书画的有机结合。这些因素使得他们能够形成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以标新立异的精神给画坛注入生机,并对后世水墨写意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决澜社 决澜社”画会组织酝酿于1930年,1932年正式成立面世,至1935年,共举办四次“决澜社”画展,其基本成员十名,而参加过“决澜社”活动及画展的盟友众多。“决澜社”的基本成员为:庞熏琹、倪贻德、王济远、周多、周真太、段平右、张弦、阳太阳、杨秋人、丘堤(其中王济远于第二回展后退出,丘堤却于1933年日本回国后加入)。“决澜社”第一回展时,发表了由倪贻德撰写,经庞薰琹、王济远同意的“决澜社”宣言,表明了他们对当下的艺坛状况的看法及自己的使命的确认。 决澜社"在当时吸引着一批不甘于被时风所困而随波逐流的新进的画家,他们虽然艺术观念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却以狂飙运动来冲破庸俗陈腐的画坛沉寂的局面,掀起一个新兴艺术运动的愿望,把他们连续在一起了。"决澜社"在一定程度上,团结西画家去作多方面的探索,创造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气,并且也促进了对西方近现代绘画诸流派的研究和借鉴,为中国现代艺术开拓了一片疆士。 3、新木刻运动 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鲁迅倡导的新木刻运动代表了“为大众而艺术”的思潮。这个“左联”领导的美术活动在思想上广泛吸收了欧洲版画特别是麦绥莱勒、珂勒惠支和苏联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和革命精神,在形式上也借鉴了外来版画。因此,强烈的思想性和明显的欧式技法是30年代“左翼”木刻的特征。它发挥了美术作为革命斗争武器的功能,在民众中起到了宣传革命真理、鼓舞革命斗志的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木刻家们以刻刀为武器,投入抗敌救亡宣传。原先分散的木刻社团在武汉共同成立了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简称“全木协”),领导和推动全国木刻界的抗敌宣传活动。各抗日根据地,由于广大青年美术家的到来,美术力量加强,木刻创作也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艺术样式。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木刻工作者们纷纷奔赴农村、工厂及抗日前线,深入生活,创作了一批具有很高思想性、艺术性的木刻作品,涌现出许多木刻家,如古元、彦涵、李桦、力群、朱宣咸、王式廓、夏风、郭钧、石鲁、罗工柳等。 4、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汉族,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代表作品《奔马图》、《群马》、《珍妮小姐画像》、《九方皋》、《田横五百士》、《负伤之狮》、《愚公移山》

西方美术史答案

西方美术史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 1.《掷铁饼》的作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 2.巴黎圣母院是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 3.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两位画家是丢勒和霍尔拜因。 4.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最著名的两位画家是乔尔乔内和提香。 5.《阿尔卡迪牧人》的作者是法国画家普桑。 6.法国“罗可可”画家华多的一生的转折点以其作品《舟发西苔岛》为标志。 7.法国画家米勒以其质朴平凡的笔调深刻地表现了田间劳动者的生活面貌,最有代表性的 有《播种者》、《拾穗者》和《晚钟》等。 8.法国立体主业美术的创立者是毕加索,其油画作品《亚威农少女》,被认为是传统美术 与现代美术的分水岭。 9.在西班牙油画史上,唯一的两幅裸体肖像画是:一是委拉斯贵支《镜前的维纳斯》,二 是戈雅的《裸体的玛哈像》。 10.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主将是卢梭,而另一位画家杜比尼,则被誉为“画水的贝多芬”。 11.“印象主义”一词由莫奈所作的《日出·印象》一画的标题而来。该画派中善于描绘舞 女题材的是德加,而注重表现农民和农村景色的画家是毕沙罗。 12.原始社会最著名的女性浮雕,是在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学发现的《举牛角杯的裸体女人》。 13.古埃及的吉萨三大金字塔旁有一座狮身人面像,高20米,长73米,一般认为是根据哈 夫拉法老的面貌来雕刻的。 14.巴黎圣母院建于12世纪后半叶,他所代表的建筑样式在美术史上称“哥特式”。 15.今天耸立在意大利的比萨教堂,是属于罗马式建筑的典范。 16.《劫夺吕西普的女儿们》是鲁本斯的代表作之一。 17.康斯太勃尔的作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成名作是《干草车》。 18.新古典主义有两位大师,前一位是大卫,后一位是安格尔。 19.《格尔尼卡》是比加索创作中最杰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整幅画描绘了五个成人,一 个婴儿,一头牛在德军轰炸下惨死德可怕情景。 20.超现实主义社团是从达达社团内部分化出来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恩斯特、马格利特和 达利等。 21.十九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的三位代表画家是亨特、米莱斯和罗塞蒂等。 22.欧洲第一个喜欢画农民生活的画家是尼德兰的勃鲁盖尔。 23.十七世纪荷兰绘画创造的一种新的肖像画形式是团体肖像画, 24.其代表画家是哈尔斯和伦勃朗。 25.漫画《高康大》的作者是法国画家杜米埃。 26.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作品《马拉之死》,表达作者对遇刺战友的崇敬。 27.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的是意大利画家马萨乔。 28.十九世纪英国的两位杰出的风景画家是透纳和康斯太勃尔 29.古希腊建筑以神庙为主,其典型形式是围柱式。 30.希腊瓶画的三种绘画样式是黑绘式、红绘式和彩绘式。 31.希腊雅典卫城建筑群中,主要建筑是帕特农,而伊克瑞翁神庙则以有一组女像柱而著称。 32.拜占庭式教堂的典型代表是圣菲索亚教堂。 33.哥特式教堂的突出标志是玻璃窗画。 34.古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镶嵌画和壁画。

美术南通现象从未缺席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重要节点

“美术南通现象”从未缺席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重要节点--南艺院长刘伟冬为“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成果助力 日前,南通籍著名美术史论家、油画家,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在美术权威期刊--《美术》杂志6月刊上发表专文《当代美术的南通现象》,这也是刘伟冬院长为近日即将出版的南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立项的重点课题,“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成果《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文集》撰写的序言。 南通自明清及至当代,产生了众多画家,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名家迭现,佳作纷呈、成就突出;一批杰出美术家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南通美术家艺术修养深厚,对中国美术、书法事业贡献突出。这一现象引起美术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被称为“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这也引起南通籍著名艺术家们的强烈共鸣。 在文章中,刘伟冬院长首先对“中国美术南通现象”命题的提出给予充分肯定和客观评价:“中国美术南通现象”概念之提出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依据。在梳理和研究这段历史时,南通没有落入“画派打造”的窠臼,而是把它作为一种现象提出并进行梳理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这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南通的画家始终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具有创造力的群体,实在无法用所谓画派这一单一的概念去加以囊括,二是我们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是客观、科学的。 刘院长认为,本次课题研究就是通过对精彩纷呈现象的分析

来寻找到它的内在动因,从而为“中国美术南通现象”赋予一种符合逻辑的阐释。“美术南通现象”,波澜不惊,风轻云淡,既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也没有惊世骇俗的宣言,但“南通现象”从未缺席过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的许多重要节点,而且每一种类型都能提供最为经典的画家榜样,“美术南通现象”就是在星星点点、反反复复地被感受、被认知,最终被确认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化现象,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传奇。 在文章中,刘伟冬院长从节点和类型两个维度上分析了南通籍画家们的卓越表现,如赢得国际声誉的赵无极,孤独求真、坚守传统的尤无曲,唱响生命赞歌的袁运生,成就非凡的范曾,自学成材的沈启鹏,以及袁运甫、沈行工、范扬、周京新、徐累、冷冰川等雄踞当今中国画坛、各领风骚的杰出画家,以及艺术史论家张蔷、凌继尧和设计学家许平、徐艺乙、邬烈炎等令人瞩目的艺术理论家和教育家,当这一个个人物和故事一一梳理出来并落脚在一个支点上——南通籍的时候,你就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和感受“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的份量和意义了。 在追溯“美术南通现象”的历史渊源中,刘伟冬院长引导我们将眼光聚焦在一个历史人物的身上,他就是张謇。这位甲午年间的状元,实业救国的领袖以他的宏伟构想和伟大实践彻底改变了南通这座城市的地位与格局,使南通赢得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殊荣。开放和创新成为这座城市的性格,也成为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的性格。他们崇尚教育,热爱文化,血脉之中流淌着艺术的基

西方美术对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影响

在93东京·日中美术研讨会上的基调演讲 近两三年来,由下中日两国的美术评论家在互相访问的过程中,曾经共同探讨了一些有关美术理论上的问题。中日双方美术界的叫友都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许多值得重视的意见,这些意见在中日两国的美术界也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特别是在中国,由于近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大量引进西方美术作品和理论,更加深了我国美术界尤其是青年美术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我们认为,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对侍这方面的问题,将影响我国的美术是否沿着正常健康道路去发展.而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我始终坚持这样的观点.一个国家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要得到发扬光大,必须遵循两个首要的原则,一方面要继承,发扬本民族固有的优秀艺术传统,另一方面又要广泛吸取其它国家艺术的有益因素。二者不可偏废。正如同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30年代便指出过的:继承传统与学习外国是发展我国新兴木刻的两翼。鲁迅的观点不仅是适用于当时正在兴起的水刻版画,我认为也适用整个美术甚至整个文化。可是长时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总会受到来自两方而不同意见的干扰。一种意见是认为只有自己民族固有的艺术是最好的艺术,拒绝向外国的艺术学习;另一种意见是认为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对自己的传统艺术却不屑一顾。前者是狭隘的固步自封的民族主义立场,后者是盲目崇外、主张全盘西化的世界主义观点。两者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在文化艺术上一向采取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立场,既热爱自己民族的艺术,也尊重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艺术,而且主张不同国家的艺术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互相补充,共同促进,才能形成国际艺术百花同中万紫千红的灿烂局面。如果按照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的主张,固守传统的既定成规,不敢越出雷池一步,不接受新的艺术思想的表现力法,必然会导数艺术的僵化和停滞不前,民族艺术电不会显得丰满和具有新的活力。如果依照全盘西化沦者的主张,仅仅满足于学步效颦于西方艺术模式,而丧失了自己民族艺术的特色,最终只会为别国的艺术所同化,而导致民族艺术的消失。 我们对于接受外来文化艺术影响的认识,并不是在很早以前就十分清醒的,而是经过近百年来的实践,得出了正反两方而的经验,才逐步明白了一些这方面的道理。但是目前对这个问题也在着各种不同的见解。我们认为,有关学术上的问题,可以各存其异,有分歧,有争论,就能促进问题讨论的深入,也更有利于接近真理。 为了阐明我上述的观点,不妨大略地举出我国近百年来在学习、吸收西洋美术影响的史实,以供在座诸位明友的参学。中国美术接受西方美术的影响,是由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政策而开始的。如果要追根溯源,应该说,早在16世纪中叶(即我国明代)欧洲出现了第一个对抗宗教改革的集团“天主教耶酥会”,便以传教的方式向其它国家进行文化渗透。明万历年间,意大利天主教教士罗明坚便来到中国传教,带来了一些四方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其中的“圣母像”可说是第一张由四方传入中国的西洋画。不久又有传教士利马窦来华。他不但学习中国的四书五经,还向中国的官员传授西方的数学知识,同时还带来更多的西方彩色画片都是意大利著名画家的油画复制品。据不完全统汁,在我国明清之际,由西方传教士带人中国的图书就有七任余卷,罗明坚教士还是把这些复制品图片举办过展览。 另一位意大利传教士郎士宁,他本人便是画家,作为清廷的宫廷画师长达五十余年,他最早试行中西画法的结合,还培养了一批运用洋画的中国画家。在郎土宁的影响下,一位深受西画愿望启示的中国人年希尧便编写了一本名为“视学”的著作,传播西方透视学的理论。郎士宁对当时一些中国画家在中西画法的结合上从理论到实践都是有相当影响的人物。但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平等互惠互相尊重的状态中,才能得到正常、健康地发展。像当时

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绘画艺术学案

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绘画艺术学案 【学习目标】: 1、美术作品的三种基本语言形态(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的特点) 2、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知识网络】 绘画 雕塑 按艺术门类分建筑 设计(工艺) 书法(篆刻) 美术作品摄影 的分类 特点:目的在于真实性或客观性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具象艺术情节性又称叙事性 分辨是肖像 作品还是主 题性作品按形式语言的 不同特征分怎样鉴赏具象艺术分析作品环 境表现(典型 形象与典型 环境的关系) 特点: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重在 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倾 向于心理的真实艺术形象更典 型、集中 超越了时空的限制 意象艺术: 如何理解意象艺术:艺术家按照我感 觉到的样子来 表现世界 艺术家根据“我 想”表现得意图 表现世界 抽象艺术:冷抽象和热抽象

形势与色彩构图与笔触 艺术美的表现材料与肌理空间 与透视 光影与运动 中国古代人物画传神写照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特点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中国古代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课前预习】 1、美术作品的分类: 根据艺术门类划分:、、、、 、、 2.中国画的分类: 技法的不同:工笔画写意画 题材的不同: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其画幅形式多样:壁画卷轴册页扇面等 【导入新授】 3.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 4.文人画:亦称“士大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画的画,以区别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所做的画。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标榜画家高尚的自我人格,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唐代王维为其创造者,明代董其昌成为“文人画”。 “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竹梅松。

中国近代美术的特征表现及成因分析

近代美术的特征表现及成因分析 兴湘学院财务管理2班学号2012961622 王珊珊 提起近代人们不由自主地想到鸦片战争后的那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改革的历史,近代美术的产生与次有着必然的联系。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透过鸦片战争,西方的侵越,人们幡然看到了西方科学文化的强大,痛彻地感到一个民族要强盛,就必须重视科学,重视经世致用的以物质生产为目的的实用知识。一些有识之士敏锐地看到中国教育之弊端,科举制之误国误民,改革旧教育之呼声日甚。“新学”如雨后春笋般在奇石怪岩中倔犟地生长起来。与帝国主义军事入侵结伴而来的文化人侵,使得教会学校在中国大量出现。另外,中国原有的传统教育也并未消声匿迹。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就是在这一背景中诞生的。 近代美术的出现与教育,科学,实业的发展紧密相连。首先是教育可分内因和外因两种。内因是废科举,兴学堂。科举教育是以私塾教育为特征的,私塾教育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模式,作为封建社会的主要授课方式,它在传承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方便有着重大的贡献,但是同时它具有局限性,一般普通平民接触不多,受封建等级影响,受教育的人群不多并且集中为世家子弟,同时它传达的是传统思想教育,排斥艺术教育,但是近代学校教育则包括艺术教育,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的废除是中国近代教育出现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教育走向大众改革的开始。外因是由于西洋人传教和通商的关系。洋教和洋货的大量进入,使西洋的艺术为国人所认识。直观性很强的艺术,甚至成了“欧化”的主要原因,“须知最易感受欧化的,莫先于艺术,莫捷于艺术,莫普遍于艺术,亦莫深刻于艺术”。在教育的与艺术的迅速发展下,中国近代美术觉醒。 然后便是科学与实业的发展。西方近代人文科学的传人,声、光、化、电等实用科学的普及,使国人看到西方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大多与“绘事”相关,比如,“算学”要大量使用图画,“地理”须使用各种地图,地质学得依靠测绘图,“植物学”则离不开标本图。人们从科学和实业的角度认识到了美术作为促进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工具性价值,这最早在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中反映出来,例如,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船政学堂。其教学科目除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外,还包括画法。1867年又设马尾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才,内分2部:一部学习船图,一部学习机器图,学生被称为“画图生”。随后,开设有图画(制图)科的新式学堂日渐增多,其中主要有:天津电报学、江南水师学堂和天津中西学堂。要发展教育,兴学育才,培养新式师资,就成为关键问题。这自然导致了我国师范教育的萌芽。其中为人显著的是我国近代教育活动家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的两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其中便包括了图画功课并为必修功课,这也促进了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接着,众多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画图也走进人们视线。1852年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内附设的“土山弯画馆”值得一提。教学采取工徒制,内容包括擦笔画、木炭画、铅笔画、钢笔画、水彩画和油画等技法,课堂作业主要是范画临摹。该画馆还于1907年出版了《绘事浅说》、《铅笔画贴》等书,影响较大,对中国的美术教育,尤其是西画教育有一定推动作用,以至被徐悲鸿先生称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在上述众多原因的促进和国人意识觉醒下,中国近代美术迅速发展壮大并出现徐悲鸿、齐白石等著名画家。 中国近代美术虽然是受到西方冲击而产生发展,但是它与西方美术为艺术观念与形式创造的转换的表现方式不同,受中国传统思想技艺与但是中国复杂形势和急需改革的现状影响,充满了新旧交替、中西混融、变化发展的特色。 在这种特殊的时候,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时代和革命的要求与艺术自身规律间的矛盾,启蒙需求与救亡主题的相互制约等历史文化和包括革命斗争在内的社会运动的种种

近现代美术史简介

内容简介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包括:中国美术的近现代化、中西美术的混流、现实主义美术的鼎盛等。 目录 第一篇中国美术的近现代化(191l-1927) 第一章西洋画的引进与西方艺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一、西方绘画东渐三条途径 (一)传教士与明代西方绘画传入中国 (二)清代帝皇的御用与西方绘画在中国宫廷的发展传播 (三)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与清代南方通商口岸西洋画的盛起 二、近现代西洋画的引进与传播 (一)土山湾画馆与西方绘画东渐 (二)拓荒者的步履 (三)近现代美术的先驱 三、美术教育史上的一大转机 (一)师范艺术学堂的创立 (二)上海美专崛起 (三)新艺术教育昌兴 (四)中华美育会与《美育》月刊 四、美育泰斗蔡元培 (一)教育泰斗、万世楷模 (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贡献 (三)蔡元培与民初新艺术运动 五、日本美术教授(习)与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兴起 (一)日本美术教授(习)来华的历史背景 (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和日本美术教习的关系 第二章社团蜂起与变革中国画的论争 一、社团的蜂起 (一)清末民初美术社团的肇兴 (二)民初主要美术社团 二、中国画的革新及论争 (一)美术革命及中国画改良论 (二)国粹派新论 第三章三足鼎峙的画坛 一、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岭南画派 (一)风姿卓异南天一雄 (二)岭南画派开创者高剑父 (三)天风楼主高奇峰 (四)陈树人的艺术新风 二、海上画派

(一)海派渊源 (二)群伦领袖吴昌硕 (三)海派巨子王一亭 (四)名噪一时的海派诸家 三、弘扬国粹的北京画坛 (一)国粹精英聚北京 (二)一代天骄陈师曾 (三)“南画正宗”金拱北 (四)北京画坛其他几员宿将 (五)“古物陈列所”与北京画坛 第四章风行一时的通俗美术 一、通俗美术的兴起 (一)通俗美术的产生 (二)时事画报 (三)月份牌的缘起及画家 (四)从回回图到连环画 二、初露锋芒的漫画艺术 (一)时事漫画的出现 (二)“泼克”及几位漫画高手 第五章书法篆刻艺术的复苏 一、民初书风的递变 (一)尚古与出新 (二)书学演革 二、民初四大书家 (一)沈曾植 (二)吴昌硕 (三)李瑞清 (四)曾熙 三、繁星闪烁的民初印坛 (一)印坛新风与三分鼎足 (二)海上印坛 (三)北京印坛 (四)广东印坛 第六章工艺美术的变迁 一、刺绣业的突起与丝织印染工艺的原地踏步(一)纺织印染工艺的原地踏步 (二)刺绣工艺的突起 二、雕塑正艺的式微 (一)雕塑工艺概述 (二)天津泥人张 (三)惠山泥人

中国现代美术

第十四课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xx现代美术 教学方法: 互动法、启发式教学、分工合作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通过作品的比较,了解中国现代美术所具有的时代特征,感受中国现代美术的时代精神。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感受,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 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学习画家如何用艺术手法表达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等名词和作品分析、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分钟) 1.课件展示课题《第十四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

2.检查课堂常规,安定学生情绪,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二、导入新课: 1、讨论: 什么是xx现代美术? 2、总结: (1)一般是指19年“五四运动”起至今的美术。 (2)在20世纪社会变革和发展特点奠定了该时期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 讨论: 中国现代美术包括什么?中国现代绘画又有哪些内容?总结: 中国现代美术可分为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和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中国现代绘画包括中国画、油画和版画。而中国画又可分为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画。 3、导出课题: 这节课来学习: xx现代美术。 三、新课讲授: 1、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传统型的中国画。 A、作品欣赏: xx水墨画《蛙声十里出xx》 a.艺术家简介:

现代绘画艺术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喜欢网购的请加群,285010202,保证让大家买到物美价廉的宝贝。 出生于浙江金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学者型画家。他同任伯 指的是居住

,体 现了画家对北宋画一贯的推崇。而在墨法的使用 ; ; 。这幅晚年作 主体的很有代表性的大幅杰作。画的是雁荡山中的一个不知名的角落,这样的景 《记写雁荡山花》是画家数十年生活经历的 集中的抒情写照。画上爬在岩石上的两只青蛙很为别致,它们的出现增加了画面 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

为题创作的这幅作品, ,反映了君王的昏庸和时政的腐败,无疑,傅抱石在作品中所指是显而易见的。 全画分为五组,每组人物多有不同,并以不同的树木相隔,表现了作者的匠心。在一幅有37

足食图》以其强烈的装饰风格、红黄蓝的色彩和剪纸特色的刻画,表现了大生产运动给边区人 月接受中国革命博物馆将《血衣》画成 油画的任务,立即动身去河南搜集素材。因劳累过度手握画笔倒在油画架旁。 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

版画:有传统版画画家作稿,刻工刻板的复制版画发展成画家自画、自刻、自印的创作型版 ,耳畔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 野,前景有一湾解冻的湖水,湖边有一群活跃的野鸭,中景是一排两组 疏密有致的树,透过两组树间是远处密密的树林,层次分明。然画家手 调子和中景一排齐根的树干,造成白雪皑皑的原野和地面纵深起伏的视觉效果。前景湖面水波倒影,野鸭在湖边或歇息或飞翔或追逐戏耍,使寂静的雪原增添了春之将至的活跃气息。该画体现了画家融合中西版画技巧,注重意境和韵味的营造,是突出东方美学情趣的重要代表作。

中国艺术史之恐慌——对比西方艺术史之后的中国艺术观念略谈

Yi Shu Ping Jian 中国艺术史之恐慌 —— —对比西方艺术史之后的中国艺术观念略谈 邓功誉刘笑含大连起跑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刘坛国大连舰艇学院 摘要:中国的艺术史研究受到了西方学术话语的深刻影响,在解构与中国传统哲学和人文思想密切相关的艺术作品和文化现象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随着近年来人类社会因科技进步给艺术创作领域带来的冲击,西方传统的艺术史研究理论和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融入了更多科技元素、层出不穷的崭新创作形式和文化思潮,中西方艺术史研究都面临着何去何从的考验。本文对比西方艺术史,分析中西方艺术观念的差异,探讨在当前的文化艺术发展背景下,在不断引入西方先进的艺术史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针对中国艺术独特的传统和其人文内涵,形成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话语体系。 关键词:中国艺术观念西方艺术史艺术思想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4-0028-02 艺术史研究的对象广义上而言就是在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艺术创作和相关思想与文化现象的发展和风格演变规律,探究艺术作品主题与风格形成的过程与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为新的艺术创作总结实践经验和提供理论依据,使各种艺术创作形式得以传承和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形成日臻完善的艺术研究理论和方法体系,对当代社会不断涌现的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创作形式加以分析和研究。而中国艺术史学科的构建是建立在近代引入的西方学术体系基础上,在中国艺术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却始终受到西方艺术史学术思想发展的左右,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一、中西方艺术史研究发展概述 艺术史的研究与社会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的理论发展密不可分,是人们探究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轨迹时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这是由于艺术是所有人类文明成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艺术创作形式和作品的内容与当时的社会物质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紧密相关,蕴含着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审美理想和价值观。因此,艺术史研究既是针对艺术本身的发源、发展和演变的回溯和展望,也是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精神轨迹的追寻和探究。 (一)中国艺术史研究体系的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发端于辛亥革命后,但是实际上早在魏晋时期中国就有了艺术史研究的经典专著,从顾恺之的《论画》到米芾的《画史》,都对中国古代书画艺术进行了系统研究。据近代中国学者的统计,仅汉代至清代的画学研究专著就超过了三千部,因此,中国艺术史研究并非常人认为的那样在近代才开始,而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和很多传世经典专著。但同时不得不承认中国传统的艺术史和近现代艺术史研究相比,存在理论和方法以及研究主体、对象、目的的根本区别。首先中国传统的艺术史研究对象比较单一,局限于绘画这一艺术形式,而对于有着极高艺术造诣的中国传统建筑、雕刻和工艺美术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记述,这是由艺术研究领域传统的价值观决定的。在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念里,书画的艺术价值才真正体现了人们的审美理想,承载了古代人对美的追求,反映了中国人传统的宇宙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次,中国传统艺术史著作的作者基本都是书画大师和收藏家,对艺术创作有着丰富的亲身经验或广泛的了解,其研究对象重在作品的人文内涵和艺术表现手法,而非运用特定的理论和方法总结创作的规律和分析各种风格流派的产生和发展,因此通常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