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上)

大纲

第一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一:自我超越

一、自我超越的涵和前提

二、组织中个体如实现自我超越

三、自我超越不分年龄

第二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二:改善心智模式

一、“心智模式”的涵和特点

二、怎样改善心智模式

第三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三:建立共同愿景

一、共同愿景的涵义、要素

二、愿景的层次

课件知识点汇总

T01:自我超越

T02:改善心智模式

T03:建立共同愿景

T04:愿景的层次

正文

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了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二十年来五本最有影响的管理书籍之一,他本人也被称为继彼得?杜拉克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教授在研究了大量企业兴衰史和参加了大量的企业管理实践后总结出:企业要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迈向学习型组织,必须具备两个本领即应变和适应的能力以及有远想、创造未来的能力。就和人一样,企业不仅是为了生存而简单地适应世界,而且还要为更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创造和改造世界。对企业而言,要达到如此境界,

必须具备五项修炼的技能。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指的是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新技能的组合,被管理界称为圣吉模型。它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本章主要介绍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和共同愿景等三项修炼。“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模式”这两项修炼为以后的修炼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自我超越”使我们认清个人愿景,并努力实现它;“改善心智模式”则使我们开放自己的心灵,学会把问题摊开,与别人共同检视并加以改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进入五项修炼中的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第一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一:自我超越

一、自我超越的涵和前提

(一)什么是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自我超越是一项关注个人成长的修炼。追求自我超越,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是鼓励人们做事要精益求精,努力实现心灵深处的愿望。

此项修炼兼容并蓄了东和西的精神传统。彼得?圣吉举例说:“对于想改变组织,但是又觉得自己人微言轻,成就不了什么大事的人而言,自我超越提供了一个选择——你永远可以努力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具有自我超越意识的人,能够认知其自身真正的愿望,并为实现此愿望不断扩展其能力。不断“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

稻盛和夫倡导“敬天爱人”,强调不断追求完美,并且反省自我。美国Hanover保险公司总裁Bill Brien认为,管理者的基本工作是“提供员工追求充实生活的工作环境。”福特(Henry Ford)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智慧而完整的实体,都愿意为崇高的使命发挥精神力量。但我们缺少等待结果的耐心。我们所需要的是以这股期待实践崇高使命的精神力量,来强化这样的心。我们轻率地把自己跟这精神力量隔断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挖掘出这种创造未来精神力量的来源!”

(二)自我超越的两个前提

自我超越有两个前提:一是认知自己的“愿景”;二是认知自己当前的真实状况。愿景是发自心的终极目标,它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结果。如“我想从事真正喜爱的职业”,而当前的状况却可能是“我不得不另谋他职以求度日”。具有自我超越意识的人就会致力于掌握从事喜爱的职业所必需的技能、知识。

自我超越必须先弄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其次要学习“更清楚地看清目前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愿景已经建立,余下的就是如努力去实现这个愿景。愿景和现状的差距可能是一种将你朝愿景推动的力量,也就是“创造性力”。只有认知了这两面的差距,才能够清楚自己需要扩展哪些面的能力。

我们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很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

先得超越自己!因此要强调自我即个人的超越。如果一个员工认为工作是为了发挥自我才能、创造美好人生、创造美好事业,那么他就一定有发挥创造力的潜能。

(三)组织中个体如实现自我超越

1、组织中个体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面:

①建立个人愿景:一种期望的未来景象或愿望;

②保持创造性力:愿景与现实的差距,是创造力的源泉;

③看清结构性冲突:愿景和现实的差距带给人们心理影响,即人性的意志力能否战胜阻力;

④诚实地面对真相:根除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

⑤运用潜意识:使心真正关注的目标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超越自我,首先要从心理上战胜自己。人的大脑中有两种思维支配着我们,一是惰性,一是超越。所以当人们从意识上决定去做某件事情时,他的脑海中已经经过了惰性与超越的斗争。尽管有时自己并不满意现状,总感到有更高的理想在前等着,但却舍不得放弃头顶上美丽的光环。这时我们就应从心理上战胜自己,拨开眼前的迷雾,放弃暂时“光环”。不学会放弃,永远看不到另一片天地,永远得不到理想上的突破,前进的脚步也因此而放慢节奏,甚至停滞不前。超越自我,充分挖掘和发挥潜能,让自己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

[案例]

韦尔奇在通用电气提出了一个“扩展”的概念。它的涵是不断向员工提出似乎过高的要求。“扩展”的意念为:当我们想要达成这些看似不可能的目标时,自己就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展现出一些非凡的能力;而且,即使到最后我们仍然没有成功,我们的表现也会比过去更加出色。

在通用电气,扩展项目只是一种激励的手段,而并非考核的标准,“年终时,我们所衡量的并非是否实现了目标,而是与前一年的成绩相比,在排除环境变因的情况下是否有显著的成长与进步。当员工遭受挫折时,我会以正面的酬赏来鼓舞他们,因为他们至少已经开始改变。若是因为失败而受到处罚,大家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2、“三要”:

实现自我超越,要使员工实现自我的超越,就必须做到“三要”:

●一要开展境界教育

●二要从“工具性”的工作观转变为“创造性”的工作观

●三要向极限挑战

(1)开展境界教育

有些人认为当前是市场经济时代,思想教育已是过去时,它是属于革命时代的产物。其实,无论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思想教育都是很重要的。

[案例]

日本星火制药株式会社很重视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其“星火”二字即是取意于毛泽东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告诫员工“只要我们有志气,就

一定能够成功。”公司还曾多次组织员工追寻当年红军的长征之路。

星火制药株式会社就是通过开展境界教育,在员工的心中树立了一个信念。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员工敢于向自己心中的“愿景”不断前进。

(2)从“工具性”的工作观转变为“创造性”的工作观

传统上,员工与企业结成的是契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员工工作是为了赚取收入,而赚取收入是为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工作是员工实现自己愿望的一种工具。

实现自我超越,必须摆脱“工具性”的工作观,把工作视为美好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正如在松下公司,“工作本身好像被看作某种神圣的事情。”

(3)向极限挑战

“妨碍你成功的最大障碍,既不是你的对手,也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自己。”人们往往在心中给自己设置障碍,这是自我超越的人所要极力避免的。

3、游戏

☆第一步:在空杯子里倒满水;

☆第二步:继续加水至高出杯沿少,水没有溢出杯外;

☆第三步:往杯里加曲别针,水面更高,水依然没有溢出杯外。

◆游戏的启示

这个简单的游戏告诉我们:你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却往往会出现奇迹。你告诉自己:“杯子已经满了,再加水就会溢出来。”而事实上,由于表面力的作用,水面可以高出杯沿一定的高度。

有句话是如此表述的:“你认为不行,那就不行。”这说明人们容易陷于自我设置的障碍里,比如以下两种情况:

(1)力有余而心不足

有的人在尚有余力的情况下,就认为自己不行了。如“在2000米长跑中,我觉得自己也就跑个800米左右,所以我跑着跑着也就停下来了。”

(2)不敢接受新事物

有的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就不敢接近。历史上多伟大的人物,诸如富兰克林、贝多芬、达?芬奇、爱因斯坦、伽利略、罗素、萧伯纳、丘吉尔,大多数是敢于探索未知的先驱者。其实他们在多面与普通的人一样平常,惟—区别只不过是他们敢于走常人不敢走的路罢了。另一位文艺复兴时人物施策尔曾经说过:“人类的一切都不会使我感到陌生。”如果你充分相信自己有能力进行任活动,那么,你实际上就能获得成功。一旦你敢于探索那些陌生的领域,便有可能切实体验到人世间的种种乐趣。人们只有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打开心灵的窗户,尝试那些自己一向认为力所不能及的活动;否则,只会以固定的式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直到生命终结。而伟人之所以伟大,往往体现在其探索的品质以及探索未知的勇气上。

(四)自我超越不分年龄

超越自我,最重要是落实到行动上。有些人知道要超越自我,但害怕失败,

从而一拖再拖,始终不肯迈出那最关键的几步。当然,超越自己,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在于恒心与毅力。其实,漫长人生就是自我不断超越的轨迹。人生在世,最大的敌人不一定是外来的,而可能是我们自己。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遭遇到的极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自我极限、常规极限、死亡极限。自我极限指的就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极限。

其实,多数人的创造高峰有两个:28岁与55岁。

[案例]

有统计表明:全世界

61%科学家第一项发明都

是在25岁之前做出的。

事实证明,年轻不是事业成功的障碍,而“借

用年轻为理由”才是成功的障碍因素。年轻人一定要勇于打破自我设置的极限,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当然,年纪大的人也要向“极限”挑战。人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是在55岁左右,甚至有“三十而立,六十二立”的说法。琦教授荣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那时候他是57岁。

第二节 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二:改善心智模式

一、 “心智模式”的涵和特点

在工作过程中,多好的构想往往有机会付诸实施,或者有些小规模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有时会感到无法全面将此成果继续推广,获得更有效的进展。研究表明,这不是我们做事的能力弱,意志力不够坚强,或思考不全面,而是来自“心智模式”。因此,学习如将我们的心智模式摊开,并加以反思和改善,有助于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所以说,一个不断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的人,做事会更有效果。

(一)心智模式的涵

心智模式是认知心理学上的概念,指那些深深固结于人们心中,影响人们认识围世界, 以及采取行动的多假设、成见和印象,是思想的定式反映。

心智模式不仅决定我们如认知世界,也影响我们如采取行为。心智模式是—种思维定势,我们这里所说的思维定势并非是一个贬义词,而是指我们认识事物的法和习惯。不同的心智模式,导致不同的行为式。当我们的心智模式与认知22岁 发明微积分 牛顿 22岁 《物种起源》 达尔文 29岁 发明留声机、电灯 爱迪生 30/40岁 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 政道/振宁

26岁 提出“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 30/28岁 发表《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

事物发展的情况相符,就能有效地指导行动;反之,当我们的心智模式与认知事物发展的情况不相符,就会使自己好的构想无法实现。所以,我们要保留心智模式中科学的部分,纠正不科学的部分,以取得好的成果。

在组织中,心智模式具有多面的体现,对心智模式的检视是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工具。组织行为理论认为,组织中也存在拟人化的集体思维或组织的心智模式。组织的心智模式的主要特点有二:一面它是心智模式,另一面它存在于群体之中,影响着群体的成员。

(二)心智模式的特点

(1)根深蒂固,深植于人们的心中

(2)难以被发现,多数人自我感觉良好

(3)每个人的心智模式必有欠缺之处

心智模式是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而形成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事情在头脑里形成的印象、假设就是心智模式,因而心智模式与个人的成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此外,性格也是影响心智模式的重要因素,“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格是难以改变的。环境和性格的特性决定了心智模式这样的特点:根深蒂固,深植于人们的心中。它是人们心中较为固定的、难以改变的印象。

心智模式的关键问题是难以被发现的,人们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没有意识到他的心智模式可能存在欠缺之处。而实际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心智模式多多少少总存在一些欠缺之处。

二、怎样改善心智模式

改善心智模式,就是检视自己的心智模式,否定、抛弃旧有的心智模式。这项修炼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要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彼得?圣吉认为:“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的各种图像、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地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这项修炼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帮助我们看见挡在眼前的玻璃,创造出适合我们的新心智模式。”

—般在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统治地位的大企业,常常会滋生一种特有的思维模式:3C模式,即:自满(complacency)、保守(conservatism)、自大(conceit)。由于3c模式的存在,企业的心智模式大大强化,心智模式得以改善的途径被割断,企业的发展将会遇到难题。因此,从心智模式的角度分析大公司病,就成为一个新的视角。改善心智模式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把改善心智模式提到更高的层次加以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讲,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加速改善心智模式的新时代。

(一)对自己心智模式的反思和对他人心智模式的探询

1、对自己心智模式的反思

●学会把镜子转向自己

●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

●敞开心扉

“把镜子转向自己”,正与“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相近,是审视自我、自我反思,是对自己的心智模式进一步地检视。借此,我们学习发掘心世界对外界

事物的反映,使这些反映浮上表面,并加以审视。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反思的技巧,放慢思考过程,使我们更容易发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是如影响我们的行动。

有效表达的标准是对能够正确理解。敞开心扉才能够容纳、接受他人的观点。“自我超越”比较强调个人的健全发展,而“改善心智模式”是以开放、交流的形式,从个体行为到集体开放、交流的过程。因此,只有亮出自己的心智模式,才能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

2、对他人心智模式的探询

在与别人进行面对面的互动,特别是处理复杂与冲突的问题时,我们可以用“相互探询”的法,这样能够产生最佳的效果。相互探询,是指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思考明白说出来,接受大家的检验。当一个人能勇敢地亮出自己的心智模式,他就会先述自己的看法与理由,并以诚恳的态度邀请集体的成员对自己的心智模式进行检视,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集体中的每一员工都会敞开心胸,深入探询彼此的看法,进而发现全新的看法,从而有了创新。

在练习“相互探询”这项修炼时,应牢记以—下准则:

①要使自己的推论明确化。(例如说明你产生这个想法的依据。)

②鼓励他人探究你的想法。(例如“你看我的推论有没有破绽?”)

③鼓励他人提供不同的想法。(例如:“你是否有产生这种想法的不同依据或结论?”)

④主动深入探询他人不同于自己的想法。(例如“你的想法如?”、“你如产生这样的想法?”、“你是否有不同于我所产生这种想法的依据?”) 凡愿意承认自己思考上的缺陷,有错必改的人,就能诚心诚意亮出自己的观点,也能得到别人真诚的帮助,从而使自己不断学习,超越自我。

(二)成功人士心智模式的“三点要求”

●修炼气度

●学会沟通

●修炼3Q

1、修炼气度

管理者必须有领导的气度,才能对下属发挥其影响力。所谓气度,就是领导对下属缺点的容忍程度。领导气度大小与企业规模大小息息相关。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领导用人既要善于发挥他的长处,同时还要包容其缺点。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领导对下属的缺点看得太清楚,就必然会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注意,而掩盖了下属的很多优点。这样,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必然受到打击,这对组织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领导在用人过程中,始终不要忘记:用人是为了事业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让自己看得顺眼,所以,用人所长,容人所短,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2、学会沟通

著名领导行为研究专家明兹伯格通过现场跟踪研究发现,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活动时的言语活动(含书面的)要远远多于其他活动。一位胜任的管理者在发布信息、商谈、劝阻、激励等信息交流活动中所花费的时间必然要多于花在其他活动面的时间。心理学家霍华?贾德纳在其1995年出版的《领导大师风云录》

(Leading Minds)一书中主:“领导的核心是……故事的有效传播”。在他对某些知名与不知名管理者的测验过程中发现,那些知名的管理者,绝大多数在孩童时代便发现自己具有叙述故事的特殊才能,“他们中的多人都具有说服别人的天赋,或是通过滔滔的雄辩,或是通过谨的书面文字来表达他们的目标”。

学会理解、注意倾听、有效发问、极富激情的演说等沟通技能已成为管理者胜任工作的必备条件。它对管理者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甚至组织的高效运行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沟通,也只有通过沟通,管理者才能把自己的理想告诉员工,让员工了解组织未来的目标,即组织的愿景。多研究结果显示:管理者创造一个共同的理想,并通过有效的沟通使组织成员达成共识,形成组织的愿景,对企业来说,可谓如虎添翼,不但会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而且也会使员工对组织充满着期望并产生强烈的感情依附。

学会沟通的要点是记住:沟通的责任100%在于自己。

3、修炼3Q

3Q指的是智商IQ、情商EQ和逆境商AQ。智商的修炼主要是提高知识水平。

智商是人类成功的指数,但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惟一的成功指数。现代管理科学和人才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成功最重要的指数是人的情绪商数——情商。情商是一种心灵的力量,是一种为人的涵养,是一种性格因素,因而是一种促使人的事业成功的重要力量。研究表明,情商与领导才能和实绩有着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情商,控制情绪,培育情商,对于提高领导素养做好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情商指人的综合心理能力,包括五个面的能力:

●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

●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

●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逆境商是一个人面对逆境的能力,也就是我们说的挫折商。当面对逆境或挫折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逆境商高的人在面对逆境时,不退缩,把逆境当作激励自己前进的推动力,并发挥最大潜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逆境商低的人在困难面前,沮丧或迁怒别人,败下阵来。研究证实,一个人的逆境商越高,越能化危机为转机。

逆境商是美国学者保罗?史托兹提出的。它既是预测谁会成功的指标,也是对每个人面对和超越困境能力的心理素质的量化指标。史托兹提出的逆境商理论将人们对待逆境的态度划分为三个层次:知难而退;半途而废;攀登。自我超越要修炼的是达到攀登的这个层次,也就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第三节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之三:建立共同愿景

一、共同愿景的涵义、要素

(一)共同愿景的涵义和意义

很多人都熟悉远景,多企业都有中长期的远景规划。

学习型组织理论提醒我们:远景规划得再好,如果仅仅是锁在各级领导的办公桌里面,也只能成为—纸空文。要使远景规划能成为凝聚员工、激发员工创造的力量,学习型组织理论建议:你应该想尽办法使远景规划变成员工心目中的愿望。

共同愿景是组织中全体成员的个人愿景的整合,是能成为员工心中愿望的远景,它遍及组织全面的活动,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合起来。

共同愿景是个人、团队、组织学习和行动的坐标。它对学习型组织至关重要,能为学习聚集、提供能量,只有当人们致力于实现共同的理想、愿望和共同的愿景时,才会产生自觉的创造性的学习。杰出的企业由于有共同愿景,职工们就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运作协调,人员素质和企业文化的品位较高,因而生产与管理进行得有条有理,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品质、企业形象一定是优秀的。

在建立共同愿景之前,组织要鼓励个人自由地发展个人愿景。由分享个人的愿景进而建立共同的愿景,组织一面能将其成员紧密地结合起来,全心投入创造共同理想;另一面亦使其成员透过真正的参与而对组织产生归属感,成为有良好默契的工作伙伴。此一愿景兼顾理想与现实,藉着共同愿景与真实情况间的差距所产生的创造性力,使组织成员为创造未来而努力。

(二)共同愿景的要素

共同愿景由三大要素组成:

●目标

●价值观

●使命感

“共同愿景”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一个可以描绘的确定的图像,是一个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一个企业光有目标还不行,还必须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感来作为实现目标的强大的支撑。

这里的重点是价值观。因为多企业领导都已经很重视共同的目标了,但很多企业忽略了价值观。价值观是保证目标实现的重要的理念基础。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的灵魂。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得如,不仅要看它各种活动开展得如,如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环境布置等等,更重要的是要看这个企业的价值观是否能引导整个企业健康地发展。企业是否达到了它理想的目标,就是要看这个价值观是否已经深入到员工的心中。否则,价值观定得再好,如果不能进入员工的心中也是无效的。

二、愿景的层次

愿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组织大愿景

●团队小愿景

●个人愿景

1、组织大愿景

很多企业领导都很重视组织的大愿景,例如2005年进人世界500强企业是宝钢的大愿景。

2、团队小愿景

团队是指组织中的各个子部门、一个车间、一个班组。多企业的领导有很好的决策思想,能提出很好的组织的大愿景,但是往往疏忽了团队的小愿景。聪明的学习型组织领导不但要涉及整个组织大愿景,同时也非常注意团队小愿景的建设,让团队小愿景来支撑组织大愿景的实现。

上海宝钢在这面做得很好,这里有三个案例。

[案例1]三声铃响,必有应答

三声铃响,必有应答——这是宝钢总机班的团队小愿景。

如果你给宝钢的总机打,一般一声铃响后就会答应:“你好! 宝钢。”如果四声铃响后总机才答应,你可以再打一个——宝钢的用户热线——进行投诉,如果核查属实,宝钢会肃处理。

[案例2]一切为了3’18"

一切为了3'18"——这是宝钢炼钢厂炉前化验室的团队小愿景。

宝钢的炼钢炉是世界上最大的炼钢炉,每炉钢300吨。一炉钢水能否出钢,要取钢样送到炉前化验室,化验合格才能出钢。日本的君津钢厂是世界上先进的钢厂之一,这道工序最快用时在君津钢厂是3分19秒。宝钢提出3'18"的目标。(注:化验室自接到炼钢炉前操作工送来的钢样起,3分18秒拿出化验结果并交到操作工手中。) 目前,这道工序的时间已达到2分28秒。

[案例3]1010

1010是宝钢钢管厂的检修部门提出来的团队小愿景。

第一个10是指当生产线出故障时,通知检修部门后,该部门应在10分钟赶到现场,如果超过一分钟则要肃处理。

第二个10中的1就是一次检修成功,0就是返修率为0。如果企业生产线出了故障后,维修人员会立刻赶到现场,并一次检修成功,返修率为0。那么领导就不需要再去救火了,第一线生产的员工也可以安心工作了。

3、个人愿景

“个人愿景”是人们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向或景象。“共同愿景”并不是找“个人愿景”中的共同点,而是将“个人愿景”中的实质加以提炼,汇聚而成的。因而“共同愿景”能反映每个人“个人愿景”中的实质。这样的“共同愿景”才能切合实际和每个人的“个人愿景”。如果“共同愿景”不切合“个人愿景”的实际,这样的“共同愿景”会显得空洞,而失去了人们的热情和支持,也不会让人真正地投入其中,为之奋斗和奉献,这样的“共同愿景”便失去了意义。我们要建立“共同愿景”就必须先鼓励“个人愿景”,如果人们缺乏“个人愿景”的话,就更谈不上建立“共同愿景”了。

实现“个人愿景”的力量源自于一个人对愿景的深度关切,即依靠个人的力量去实现“个人愿景”,而实现“共同愿景”的力量源自共同的关切,即用集体的力量去实现“共同愿景”。显而易见,众人的力量比个人的力量大得多,实现愿景也会更快、更好。既然“共同愿景”包含了“个人愿景”的实质,那么在

实现“共同愿景”的同时,“个人愿景”很自然也得以实现。换言之,我们每个人在努力实现“共同愿景”或帮助他人实现“共同愿景”时,我们借助群体的力量同时实现了“个人愿景”。

整个企业有组织的大愿景,各个团队有团队的小愿景来保证大愿景的实现,个人还有个人的愿景。学习型组织的愿景要求三个层次的愿景能综合为一体,这样企业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信息

[案例] 海尔:工作学习化的典型。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和企业文化管理面,海尔更注重学习化的工作,即管理者和员工整个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工作学习化,海尔员工经过几年的工作之后养成了与其它企业或团体中的人员不一样的素质和做事的习惯。海尔的CEO瑞敏博学、善思、活用,是一位有战略家眼光、哲学家深度和管理家执行力的杰出企业领袖,海尔所反映出的学习型组织最大特征是:理念先导,即海尔不论有什么新的做法,必然先有一个新的观念在引导着。

1.海尔的掌舵人最爱学习、善于活学活用。瑞敏尽管很忙,但他总是设法挤时间学习,即阅读古今中外经典思想、文化名著,也解剖当代中外知名企业案例,还利用出差、交流等机会实地考察与交流。关于动态的学习,瑞敏向管理层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二是应该充分研究竞争对手;三是要紧跟集团步调,有问题尽快解决,不要积压。关于学习的容,瑞敏从学习得来的新观念管理企业。

海尔CEO瑞敏,是一位崇尚终生学习并且善于思考的具有哲学家头脑的企业家,从泰勒那里学到流程管理与科学管理。从《老子》中学习到企业经营的大局意识和“柔弱胜刚强”的人生哲理,从《论语》中获得刚健进取、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从《子》中学到了多竞争谋略,此外还向毛泽东学习战略与战术的关系,从杰克?韦尔奇那里学到“概念先导”,从松下学到制度体系化,从彼得?圣吉那里学到一种新思维的式,从西点军校学到执行力,从IBM那里学到服务至上观念,从德国人那里学到质量意识与精细化管理…..

2.用文化环境熏人。海尔善于为员工营造一个具有文化个性和文化品位的工作环境,早期注重厂容厂貌,通过环境改善和纪律约束改变员工行为。后来创建现代化的海尔工业园,花园式的工厂和绿化优美的办公区充满文化色彩,让员工在优雅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海尔广场上矗立着12层的海尔大厦,象征着一年12个月的轮回和海尔事业常青,大厦外圆的造型体现着海尔人“思行圆”的人文理念,四形楼体造型和八根擎天的圆柱寓意四面八,大楼围绿水环绕相通,寓意活力之源和企业创新,广场上用绿树与草坪植就的《世界地图》寓意海尔人胸怀世界;广场上的乾泉之“乾”源于《易经》“君子终日乾乾”,比喻海尔人的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雕塑《五龙塔》上的海尔龙寓意腾飞五;海尔兄弟雕像和背后瑞敏《海尔是海》的宣言文章寓意海纳百川;还有广场正中的雕塑――《一本打开的书》与古朴典雅的海尔大学遥相呼应,标示着海尔是一个永远倡导学习,崇尚文化的企业;这些环境,再加上车间外的墙体、标牌文化标语《海尔

人报》、海尔、海尔产品展示馆以及各类经营管理类图书光盘等文化传媒,构成了海尔文化生动的立体场,使身在其中的员工无时无刻不受到熏。难怪美国名记者迈克尔?D?波顿参观后赞叹瑞敏是“文化符号大师”。这些文化符号都会对员工思想与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类似教育学中的“情景教学法”,整个大工厂就是一座优美的大学校。

3.通过讲故事使管理生动化。海尔从瑞敏到普通员工都是讲故事的高手。故事中有情节吸引人的兴趣,也有管理的理念甚至人生哲理。十多年来,在国外名类媒体及出版物上,有上百篇海尔人的故事在传播和传颂,在多论坛和讲坛上,海尔的管理故事被作为经典案例被专家、学者、评论家、企业家所津津乐道。比如《76台冰箱砸出的名牌》、《海尔人大年三十为用户修彩电》、《为上海人修好了不是海尔牌电视》、《德明千里迢迢深夜赴修好村全村的闭路电视》、《海尔生产出可以洗地瓜的洗衣机》等故事读起来非常生动感人。不仅激发海尔人的自豪感,也增加了消费者对海尔品牌的好感度和信赖感。

4.员工素质的提高是领导不可推卸的责任。瑞敏有这么一种管理思想:员工的素质就是领导的素质。只能说干部素质差,不能说员工素质差。部下的素质低下不是你的责任,但不能够提高部下的素质,就是你的责任。“管理者必须自己善于学习和提高,还要带动部下学习与提高素质,否则自己首先被确定为不合格领导”,在海尔如果不学习不提高,不论干部职工,有随时被淘汰的紧迫感。

5.从古今中外的知识中吸取智慧与经验,改进工作,提高效率。瑞敏十分善于学习和吸收,更善于“思考和领悟”,总结出多与中国企业家不同的观念并付诸经营管理之中,比如“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产品”;“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有缺陷的产品是废品”;“用户永远是对的”;“通过努力尽力使用户的烦恼趋于零”;“部下的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但不能够提高部下的素质,就是你的责任”;“创新目标就是创造有价值的订单”;“创新的途径是创造性地模仿”;“海尔生存理念: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真诚到永远”……等等,这些新概念或理念不仅一度成为瑞敏的口头禅,而且成为成千上万海尔人的行为指南,还成为财经类、生活类媒体出现率很高的语句,加速了海尔成为国际化品牌的进程,这些效果的取得有赖于瑞敏致力于将海尔打造成一个具有永久学习力与创新力的企业。

6.海尔学习的特色在于“活学活用”。每个企业和个人都会学习,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有的企业会学习但不善于应用,浪费了大量的学习资源。海尔不仅善于学习,更善于活学活用。(1)1984年就瑞敏到德国参观学习,发现德国制造的汽车、电器质量之所以好,与他们的“精细化管理”有关,瑞敏产生了通过“OEC”模式提高管理的想法,1985年接到用户反映冰箱质量问题的投诉,才一怒之下举起大铁锤一口气砸碎了76台不合格冰箱。之后海尔推进精细化管理和OEC模式,冰箱质量大大提高。(2)提倡向西点军校学习。在创业期,海尔员工的纪律性差,瑞敏颁布了肃纪律的《十三条》,后来为了加强纪律性和提高执行力,倡导向西点军校学习,学习军人做事有头有尾,设法完成任务而不寻找借口,做事有原则有纪律的良好作风,倡导“部队化管理”,下级服从上级,组织领导力得到强化,执行力明显提高。(3)“6S大脚印管理”来源于日本管理的“5S运用”,大概意思为摒弃不必要的东西,按照使用顺序摆放工具,保持工

作场所洁净,保持自我整洁,遵守车间纪律(五个单词第一字母均有S)。海尔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条:安全。此外,美国波音公司也有“5S”管理显示牌:整理、清扫、简化、标准化和自我约束(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开头)。海尔学习借鉴,改变成按以上6S容每天下班前进行班组总结,划出6个脚印,让员工站在脚印上对六个面的工作一一检讨当天的失误。后来这种管理就被命名为“6S大脚印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法在美国遭到不尊重人格的文化冲突,改为让工作优秀的人站在大脚印上讲6面工作的成绩和体会。这种法的每天煅练、学习、强化,长年坚持下来,使员工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7.通过“轮班体验”训练系统思考能力。瑞敏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主“让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活力”。提倡员工“自主管理”。发起“自主管理班组”活动,让各层次上的工作更多地运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实行“25分钟班长轮换制”,每天上午10分钟、下午15分钟这25分钟时间班长换位,让工人轮流换在班长岗位上行使班长职权,该工人在当天可以当“25分钟班长”,巡视整个流水线,检查工位是否整洁,帮助员工,代领物品,到其他岗位学技术等。通过此类活动“换岗学习”养成员工“换位思考”或“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系统思考”,有利于加深对管理的感性认识,加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化解矛盾与摩擦,提高团队和谐度、团队智商和工作效率。

8.在学习中让员工养成重视细节管理的良好习惯。瑞敏为了纠正员工行为,使员工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纠正中国人做事不认真、不到位、每天欠缺一点的马马虎虎的工作作风,特意借鉴外国管理经验,设计了“OEC”管理模式:“O “是OVERALL全面的,“E”是EVERYONE每个人和“EVERYDAY”每一天,即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C”是CONTROL AND CLEAR意为“控制和清理“,做到“日清日毕,日清日高”,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并且要求每天的工作质量都有一点(1%)的提高。这样才能实现瑞敏概括的五句话: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

9.倡导人人能成材,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理念。瑞敏倡导人人能过努力都能成为企业有用之才,只要会用人,人人都是人才,如同民间俗语所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人才只有放在一定的岗位上才能显示出其价值。海尔的人才机制是“三岗轮换”,“优胜劣汰”。在这里没有临时工、固定工、干部三种固定的身份,业绩干上去了临时工可升固定工、固定工可升任干部、基层管理者可升迁到中高层管理者,这是“三工向上转”;干不好了,“三工向下转”,干部降工人,工人降为临时工,身份与岗位的转换,工资、奖金、福利、分房、劳动与医疗保险等也跟着变。常年进行岗位比武、班组竞赛,优者提升,劣者淘汰。在海尔,每月都有30人左右因无法适应企业要求而被淘汰。这就激励员工边学边工作,边干边学,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及自身综合素质。

10.通过“海尔国际星级服务”提升员工素质与服务质量。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海尔倡导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星级标准。要求响两声必须接听;24小时必须解决客户问题;上门服务不能弄脏客户地板、不能使用客户人家的东西、不能喝客户一口水,服务直到客户完全会用满意为止;售中,在有条件的地实行“无搬动服务”,送货上门、安装到位、现场调试、月回访等;售后跟踪,要在规定时间追踪回访,解决客户问题必须达到百分之百满意。后来售后服务又制订

了格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服务目标实现产品零缺陷、客户零抱怨、服务零烦恼。

11.对员工最大的激励是给予公平感、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一般企业的激励大多是长工资、加奖金,而海尔除此之外,更注重对员工的精神激励,比如鼓励员工搞小发明、小革新,利用员工名字命名项目,“云燕镜子”、“晓玲扳手”、“启明焊枪”、“马男军垫块”等均以改进发明人的名字命名。《海尔企业文化手册》中有明确的奖励制度,包括海尔奖---奖励本集团员工对企业所做的贡献;明星员工奖---奖励创星级生产与服务标兵;海尔希望奖---用于奖励企业员工小发明,小改革及合理化建议;命名工具---把员工发明的工具用发明人名字命名等等,都能体现“劳有所得”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第五项修炼》的读书心得体会.

《第五项修炼》的读书心得体会 2019-05-19 踏入大学校门让我为之新奇的是外国语学院独特的班级自组织管理。经过一学期的亲身体验,它以岗位制调动了团体中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整体办事效率,深感其模式新颖、高效。而后得知这样的组织模式借鉴了“学习型组织”的相关概念,所以在寒假悉心拜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深入阐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 首先通览全书,了解到了前四项修炼的大致内容――第一项:自我超越;第二项:改变心智模式;第三项:建立共同愿景;第四项:团体学习;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系统思考”。 由于这本书的专业性较强,我挑选出与目前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几个部分,并结合个人读书思考,把分为四步一一阐述。 起步――核心挑战。 学习《第五项修炼》指导置身于组织集体生活肥沃土壤中的我们,如何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更加有效地运作。这是读此书的目的。首先推进学习型组织的战略思考至关重要,而其中最危险的阶段是受到尊重。一个人在社会中应当有尊严,一个组织同样如此。就近纵观中国社会经历的变革,当人们尝试改变社会时,大家通常先是漠不关心,然后嘲笑,跟着是辱骂、迫害。最后将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受到尊重。怎样顺利的完成这一阶段,这要从思考所在团体面临的核心挑战着手,它的深入要靠对聚焦点的理解和时机的把握。比如我们大学班级,聚焦点就是如何增强大家的凝聚力然后在此基础上使学习和工作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变革往往不是一蹴而就,所以必须耐心,在等待中抓住大家积极性高且意愿统一的时机促成变革的完成,也就是学习型组织建立的初步。然后我认为深层学习环路要素是起步时应当经历的过程。技巧能力,认识和感知,态度和信念,这三个要素形成环路。一个团体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更有能力创造他们正真想要的东西。这些要素中大家会忽视的是:反思与交流,聆听整体。就我自己而言在这两方面很欠缺,就拿第一学期中组织的圣诞晚会来说,虽然准备充分,大家也认真对待了,但是还是缺乏了预想中的高积极性,整场圣诞晚会略显拘束,参与者似乎并没有乐在其中。晚会结束觉得有些遗憾,但就此为这个活动画上句点。其实那时候最需要的是集体的反思与交流,道出各自观点,如何改进、有何意见,同时也要让每个成员及时了解到集体的总的.想法。这样才会一步步地增强成员的向心力。 迈步――自我超越 十二年的苦读让我们了解到,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火花,人们只是被动接受培训,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自我超越至关重要。自我超越强调创造性张力。要想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必须把自己在学习型组织的角色定位为教

读第五项修炼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读第五项修炼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读第五项修炼心得体会范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整理的读第五项修炼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第五项修炼心得体会1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我对新时期的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教师作为指导者,已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受了,知识结构的单一,与眼前飞速发展社会的脱节,它在警示我们:要继续学习、完善自我,只有终生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才能胜任今天的教育。 《第五项修炼》第三部分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第三部分各项核心修炼:建设学习型组织分别从: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能够自我超越的人,

总是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因此,只有自我超越愿望强烈,才能保证学习的动力。 2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3.共同愿景。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我想我们学习型团队的共同理想就是利用我们的教学知识来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炼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范文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范文 《第五项修炼》是一本经典商业教材。它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行动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下面是整理的一些关于《第五项修炼》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借鉴。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范文 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我又从新的角度认识了教育,书中给我我们五项修炼,让我们来看一看。 第五项修炼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自我超越, 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是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植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 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我们心中,并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思维方式,甚至可以是图像、或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然而不同的心智模式处理问题的角度会有很大的不同。 建立共同愿望,在人类群体活动中,很少有像共同愿望能激发出这样强大的力量。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望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或使命。

团体学习,团体智商远远大于个人智商。但也可能出现,在一个团体里,个人智商往往都在120 以上,而整体智商却只有62 ,以至造成三个诸葛亮,变成一个臭皮匠。 系统思考,人由看片段到看森林。从对现状作被动反应,转为创造未来。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中,到掌握动态的均衡搭配。系统思考让我们看见续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能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他们是一个整体,“系统思考”是需要“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它的潜力。“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会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团体学习”展示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过个人力量的技术。“自我超越”则是不断反映个人对周围影响的一面镜子,缺少自我超越的修炼,人们将陷入“压力——反应”式的结构困境。同时我们要具有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就我国而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完善。而改革的本质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体制的创新。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在团队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每个人都应该有些大局意识,通过提高自己,进而提高整体。同时整体的提高也应该给我们压力,我们作为集体中的一员也要随波永进,发挥更高的水平。

2020《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我阅读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悄然掩卷,让我收获颇多。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五项修炼”及其重要性;也让我懂得了个人素质的提高需要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用新眼睛看世界,逐步学会自我超越,学会心灵的转换,学会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学会用系统思考解决各种问题;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在整个修炼的重要性:它是整合其它修炼成为一体的理论与实务。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让我爱不释手,不是鱼就是熊掌. 我特别喜欢那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大部分动态性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已经为时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质是突然变坏的?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孩子是突然变坏的?…… 许多问题已比较清晰的出现在脑中,是啊,《第五项修炼》帮助人们重建一种新的看问题的方式,从习惯看世界、看环境、看别人,改变到向里看、看自己、看自己的内心;从看局部,到看全局、看系统。从而能看到存在与内的智障,寻求到克服它们的可能。《第五项修炼》的成功和杰出之处不仅在于它的理论,而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对实践的有效指导性。它可能帮助你在弄清为什么的前提下,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自我开发、自我超越的能力;改善心智、提高认知的能力;团队学习和团队建设的能力;系统思考、掌握未来的能力。 《第五项修练》顺应了信息化时代大潮,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完全符合我国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家庭的发展目标。 《第五项修炼》是一部能够让我们在信息化时代大潮中仍然具有竞争力的宝典……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能够才能始终保持着竞争优势呢?终身教育,社会中人的再教育,出国深造等等。接受教育成为自我提升的手段。即使人们早已走出校园,可是知识的力量却伴随人们的一生。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也是因为知识的力量。我们要成为社会中的强者,就应该学会不断地学习,也就需要学习型组织。这也就是《第五项修炼》所提出的观点。 老师要我们在3个星期内读完《第五项修炼》这本管理学的书。阅读完后其实大多数人都是似懂非懂的。百度一下才知道这本书并不简单,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这是一本开拓性地倡导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巨作。作者是彼得·圣吉是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对 0多家企业的调研而创立的一种具有巨大创新意义的理论。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试述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是什么?(要求有简单阐述) 答: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为:。二、自我超越。三、改善心智模式。 四、建立共同愿景。五、团队学习。 一、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就是整体与动态思考。钱学森对系统的定义为: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这个定义十分严密。系统思考的艺术在于看到复杂背后引发变化的结构,因此系统思考绝非忽视复杂性,而是要把许多杂乱的片段结合成前后一贯的故事。系统思考的两个关键点:一是系统的观点与动态的观点。二是相互联系的观点。系统思考理论强调认识系统主要在于认识系统的结构,不应被表象所迷惑,即应处理问题动态性复杂。 二、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胜过自己的意思,是指自我极度实现,达到自我高峰。目标确立后,就是自我实现的问题。目标与实现可能有差距,甚至差距还很大,如何利用这种差距激励就成为自我超越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指根深蒂固于每个人或组织之中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它影响人或组织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甚或是图像、印象。改善心智模式就是发掘人们内心世界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及时修正,使其能反映事物的真相。

四、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一个期望的未来景象和意象,是一种召唤及驱使人向前的使命,能不断扩展他们创造生命上真正内心所向往的能力。作为一个组织,以一个人为单元的组织,建立一个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景,以这个共同的愿景感召全体组织成员,使之为这一愿景而奋斗,则是第四项修炼。 五、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的修炼要求组织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非个人。企业职工的合力如何通过有效的整体合作,取长补短融汇成强劲的组织力量,个人卓越的集合,如何成为组织的卓越,如何使组织的智商高于个人的智商,这是团队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 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合作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是通过开放型的交流,发现问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目的的过程。 深度汇谈有三个基本条件:第一是悬挂假设;第二是视彼此为工作伙伴;第三是深度汇谈精义与架构的制定。 团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激发群体的智慧。这种团队最能体现团队工作方式的特点,它为实现企业管理机构的扁平化,为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五项修炼心得体会.doc

五项修炼心得体会 篇一:《第五项修炼》学习心得体会 《第五项修炼》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院、部门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我有幸读到了彼得·圣吉博士的管理巨著《第五项修炼》。 《第五项修炼》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五个部分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能够自我超越的人,总是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因此,只有自我超越愿望强烈,才能保证学习的动力。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在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3.建立共同理想。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

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 4.团队学习。团队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 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是试验的真正含义。 5.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 通过学习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在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发展学习型团队是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保证学校的生存,促进学校的发展,也是为了实现教师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教师在工作中享受生命的意义,更可以引导出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挖掘潜能,努力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业绩型组织五项修炼

中国业绩型组织第一品牌——智元集团 中国第一、唯一一家专注于探索中国企业业绩突破的服务机构。集团独有的“通心路、谋思路、练套路”的培训理念和“业绩专家”的品牌定位始终引领行业前沿。 集团以企业为第一服务对象,以企业经营者和市场营销从业人员为两大分支服务对象,以业绩为品牌核心链接词,专注原创系统研发,专注提升业绩价值。从2003年至今,已成为集研发、培训、咨询、传播、投资、项目外包、职业训练学院、网络学院为一体的智力产业集团。 集团以《业绩型组织五项修炼》为核心服务产品,以总裁圣王学府、MCD业绩商学院、智元天骄训练营、中国营销训练学院、智元网络学院五大系统为依托,全面聚焦业绩价值,完成从业绩型素质、业绩型能力、业绩型人才、业绩型组织到达成业绩竞争力的完整服务循环,全方位构建了从大学生就业训练、营销职业训练、网络培训、企业人才训练到总裁训练的智力产业模式。 智元集团,八年磨一剑,以“爱成就未来”为企业品牌核心价值,打造中国广大民营企业心中的业绩神话-------业绩问题的终结者、业绩价值的推动者、业绩型人才的锻造者、业绩型组织的缔造者!成为了中国最具使命感和创造力的智力服务机构。 集团先后为可口可乐、诺基亚、三星、中国惠普、松下电工(中国)、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南孚电池等世界五百强及近千家中国各行业的龙头企业提供服务,满意度为业内前列。 我们的优势 作为咨询培训“实实阶段”的领航者,我们在大量的实践和实战中总结出“1个中心、2个基本点、3项竞争力、5项修炼、11大操作系统”的业绩服务体系。 1.一个中心 以“业绩”为中心从组织的角度看,业绩是组织存在的依据,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组织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从员工的角度看,业绩是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是员工在组织之中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因此,无论是何种组织,也无论是哪一个岗位的员工,都必须始终牢记一个概念——以业绩为中心。 2.两个基本点 营销、服务从结构的角度,我们可以将企业组织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营销,他们为组织直接创造业绩、创造资源;另一类是服务,他们间接为组织创造业绩、沉淀资源。这两类岗位的价值同样重要,不可偏废,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两个基本点。 3.三项竞争力 共识力、成果力、持续力组织要想创造业绩,必须首先具备三项竞争力:共识竞争力、成果竞争力、持续竞争力。共识力解决的是思想的问题——心往一处想,成果力解决的是产出的问题——劲往一处使,持续力解决的是发展的问题——持续创造业绩。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是一本开拓性地倡导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著作。书的作者彼得·圣吉在研究中发现,要使企业茁壮成长,必须将企业变成一种学习型的组织,并使得组织内的人员全心投入学习,在本职岗位上提升能力并获得成功。作者指出从长远来看,一个企业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比对手更快更好的学习能力。书中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策略和行动,即五项修炼来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铸就事业的成功。这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第一项修炼是“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深刻了解自我的真正愿望,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对客观现实正确的判断,通过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激发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并全心投入工作、实现创造和超越。个人的修炼是自愿的选择,一个组织的领导者不能强行推动成员自我超越,而是要创造鼓励和支持自我超越的氛围,并带头承诺和实践自我修炼。 第二项修炼是“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对事物作出价值评价,沉积在自我心灵深处的印象等。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然而不同的心智模式处理问题的角度会有很大的不同。在组织中,改善心智模式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一个组织要改善心智模式就要开发反思和探寻心智模式修炼的方法,把心智模式的修炼制度化,提倡探寻挑战思考方法的氛围。

第三项修炼是“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 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并具有渴望实现目标的 内在动力,将自己与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进行建立共同愿景的修炼首先要放弃传统观念, 即总是由领导人或通过正规的计划发布愿景,其他人仅是执行。真正共同的 愿景要通过个人愿景的交流与沟通而逐渐浮现。这就要求领导人有非常开放 的心胸,愿意聆听与理解各种各样的想法,以找到超越和整个各种愿景的最 佳行动路线。 第四项修炼是“团队学习”。团体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体智慧,团体拥 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 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它的学习方式要快。团队学习要发掘个 人的思想潜力,以超越个人的心智;需要有创新、协调的行动,建立一种 “操作信任”,成员之间相互依赖,互补互助。尽管包含个人技能和理解力,它是一项集体修炼。掌握团队学习的修炼方法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关键一步。 第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企业是一个组织系统,受到细微且息息 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影响着,因此必须进行系统思考修炼。系统思考的 修炼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系统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与“自我超越”四项修炼来发挥其潜力。 第五项修炼高于其他四项修炼,是整合其他修炼的修炼,并且要在开发其他 修炼的情况下才能发挥自身的潜力。开发共同愿景会促进对长期性目标的承诺,心智模式的修炼主要在于开发我们的心胸,团队学习能够培育超越个人 视角局限、以看清更大图景的集体技能,而自我超越则激发一种个人动机,

《第五项修炼》心得体会

《第五项修炼》心得体会 【内容摘要】 第一项是自我超越,第二项是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是建立共同理想,第四项是团队学习,第五项是全局思考,《第五项修炼》帮助人们重建一种新的看问题的方式,从习惯看世界、看环境、看别人,改变到向里看、看自己、看自己的内心。 《第五项修炼》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的管理学著作,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并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 本书主要阐述了“学习型组织”这样一个概念,作者彼得·圣吉所说的“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突破自己的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的,前瞻性的开阔的思维方式,共同努力实现抱负并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并指出,学习型组织应具备的五项修炼是: 一、自我超越, 二、改善心智模式, 三、共同愿景, 四、团体学习,

五、系统思考。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第一项是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就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从此书我进一步地认识到“诚实地面对真相”是“自我超越”的一个了不起的策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已。在逆境中我们将伴随着焦虑和压力,但是作为一个相信超越自我的人绝不会被眼前的问题所迷惑,而停滞不前。对于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就好像雕刻家一样,全心投入,不断的创新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我认为这是走向成功的警告讯号,勇往直前。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清自己真心向往的事情为起点,为达到最高的愿望而不懈努力。诚实地面对真实的情况,充满一颗挑战自我的心,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在逆境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项是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从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协调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以使个人与组织不断革新、不断磨合、不断成长,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 自我超越,自我超越以磨练个人才能为基础,以精神成长为目标,以创造现实来面对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将自己融入整个世界。自我超越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组织的学习具体到个人的学习,组织的超越具体到个人的超越,每个人都要不断的给自己制定新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有动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将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增值。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每年、每月、每周我们都会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完成个人、部门和公司的全面超越。心智模式,不良的心智模式会妨碍组织学习,而健全的心智模式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形成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光有积极进取的激情是不够的,在工作中,都会受到自己固有思维模式的限制,我们要开阔思路,广开言路,积极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的完善个人的心智模式,才能往正确的方向快速地前进。因此我们才会有周列会,月列会,总场月列会,鲜花交流会等,还要求每月都要读书学习,还有参观学习等。共同愿景,共同愿景为组织学习提供了目标和能量。在缺少愿景的情况下,组织充其量只会产生适应性学习,而有当人们致力于实现他们深深关切的目标时组织才会产出创造性学习。一个公司只有拥有共同的理想才能真正地通力协作,将所有的力往一处使。如果我们在价值观上没有共同点,对公司未来缺乏信心,那么公司这座机器显然无法发挥出最大的工作效率,这会使员工对于公司的信心越发动摇,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需要通过塑造公司的共同愿景,使员工们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让公司高速运转,那么员工们会为实现公司的美好愿景而更加积极努力,公司也将越办越好。团体学习,团队学习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未能整体搭配的团队,其成员个人的力量会被低效浪费掉。团体是个体的总和,一个优秀公司能够发挥出的力量要远大于各个个体的总和。团队学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队而不是个人,只有团队进行了学习,组织才能学习。而在现代社会,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团队合作,把团队的智慧放在一起,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系统思考,它可以帮助公司以整体的、动态的而不是局部的、静止的观点问题,为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了指导思想、原则和技巧。系统思考将前四项修炼融合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用联系的方方面面去考虑问题。只有全面系统地

读第五项修炼有感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超越

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超越 ——读《第五项修炼》有感 能接触《第五项修炼》,机缘于以“文化周末”活动为主要载体的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开展,也缘于对管理学经典名著的油然敬仰,更缘于自身对学习型组织一探究竟的兴趣使然。从始读时的索然,到深读时的怡然,到将尽时的释然,至读完后的自然,我被其深深吸引,我惊叹于作者睿智而缜密的思考方式,特别是在《自我超越》中,作者从分析学习型组织入手来阐述并讨论“自我超越”,不仅角度新颖,而且将个人的自我完善放在组织的经营管理中去分析,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具有莫大的实践意义。 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曾有过美好的梦想和希望,以及潜在的自信与自我发挥能力;然而现实中,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种种经历的不同,这些美好的内在,都逐渐湮灭于不得不面对的日常俗务和看上去无法抗拒、无法左右的真实之中。当人们因此而陷入低落与茫然的情绪之中,很多人会选择用情绪化的反应措施来应对,比如通过树立坚强、奋进等人生态度激励和鼓舞自己等等。不可否认,这样的做法是对的;然而,仅仅如此,却不一定有效,正如文中所言,“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以创造,而不是反应的观点,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因为,我们还需要采取更实际的行动,选择更实际的行为方向,从而真正的解决问题。我们要挖掘我们本质里那些美好的内在,就需要不断地自我超越。 所以,《第五项修炼》中把“自我超越”视作一项人生修炼,一个不断的学习过程,可以说是再正确不过了。通过阅读《自我超越》,我认识到,修炼与学习,作为一种过程,需要依附于一个详尽而系统

化的计划,然后依赖于坚韧的毅力不断地向一个选择好的方向前进。 首先,方向是行动的原动力。选择好了的方向,在书中被作者称为“愿景”。 借鉴很多成功者对其奋斗经历的自叙,我认识到,真正的兴趣、永无止境的快乐和幸福感是在朝向目标努力拼搏时才能品尝到的,只有不断明确的、具体化的目标,才会有不变的斗志和进取心,面对挑战,才会有坚持下去的勇气。文中说,“当自我超越成为一项修炼、一项融入我们生命之中的活动,它的背后包含两项动作,首先就是不断厘清到底什么对我们最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我总是会感觉到,当我们将精力沉湎于忙碌与被动的应对问题的时候,往往就会忽略掉了我们前进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要向前走?什么才是我们的目标?其实这个问题,每一个追求自我超越的人都会在行动之前询问一下自己。确实,这很重要;因为事实上,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才能不断地从答案中汲取动力,不断向高层次迈进;文中将这种动力称为“创造性张力”,即看到方向后与现实状态作比照从而在心中产生差距时所形成的张力。我很欣赏书中作者这样说:“自我超越的精义便是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性张力”,我认为这句话是真真正正的抓住了自我超越的本质内涵。 方向的明确,可以使我们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来;我们走在路上,会遇到很多风景,那是诱惑、负担抑或收获的果实,这个时候,方向作为衡量行为的尺度,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孰是孰非、孰好孰坏、孰轻孰重,从而决定精力该如何分配。 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向、美丽的愿景,可以说是在实现自我超越之前,思想上的一个飞跃;因为抉择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历练,是向迷惘告别的决定,是向惰性告别的宣言。确定好方向,才是真正吹响了

《第五项修炼》心得体会

《第五项修炼》心得体会 《第五项修炼》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的管理学著作,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并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 本书主要阐述了“学习型组织”这样一个概念,作者彼得·圣吉所说的“学习型组织”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突破自己的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的,前瞻性的开阔的思维方式,共同努力实现抱负并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并指出,学习型组织应具备的五项修炼是:一、自我超越,二、改善心智模式,三、共同愿景,四、团体学习,五、系统思考。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第一项是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就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从此书我进一步地认识到“诚实地面对真相”是“自我超越”的一个了不起的策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已。在逆境中我们将伴随着焦虑和压力,但是作为一个相信超越自我的人绝不会被眼前的问题所迷惑,而停滞不前。对于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就好

像雕刻家一样,全心投入,不断的创新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我认为这是走向成功的警告讯号,勇往直前。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清自己真心向往的事情为起点,为达到最高的愿望而不懈努力。诚实地面对真实的情况,充满一颗挑战自我的心,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在逆境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项是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第三项是建立共同理想。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就好像我们国家的乒乓球事业,由于乒乓球属于国球,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很喜欢这项运动,从中我们就能发现很多优秀的选手。同时国家也大力支持这项运动,人人都希望把这项运动办好,这种凝聚

实践五项修炼打造学习型团队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J O URNAL O F Q I NGHA I JUN I O R TEACHERS ’COLL EGE (Educa ti on Sc i ence) 2008年第4期 No4.2008 收稿日期:2008-01-30 作者简介:1.王 涌(1975-),男,陕西三原人,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天然气开发公司经济师; 2.李积良(1974-),男,青海乐都人,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人事处经济师。 文章编号:1007-0117(2008)04-0092-04 实践五项修炼 打造学习型团队 王 涌1  李积良 2 (1.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人事处,甘肃敦煌736202) 摘 要:本文论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对构建和谐企业的重大意义,阐述了通过实践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打造学习型团队,并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结合实际,重点对如何有效实践五项修炼,打造学习型团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实践;修炼;学习型组织;团队;和谐企业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B 一个和谐的企业必然是职工的思想业务素质、文明程度有明显的提升,队伍更加团结和谐,拥有共 同的价值追求,充满创造性活力。 学习型组织是由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催生的,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对顾客负责的扁平化的横向网络系统。学习型组织能够有效克服传统组织中的各类学习障碍,促进自我超越,使员工在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中共同学习,增强组织的适应和创新能力。它的建立在于以“根本解”而非“症状解”来解决组织发展中的各类问题,而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企业正是解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治本之策。所以,学习型组织必然是一个和谐的组织。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意义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实施。构建和谐企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其内容包括建设学习型、文明型和谐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与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目的、要求相一致的,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创建学习型组织将有助于强化对构建和谐企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更根本性地思考和解决在构建过 程中的各项重要议题,更有效地做好各方面工作,实现科学发展;有助于形成工作生活中和谐开放的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凝聚全体员工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更好地保持员工队伍的高昂士气和激发创造性活力。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创建学习型组织将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不竭的学习动力。(这里的学习是一种更广义、更根本性的学习,学习必然伴随思想及行为的不断改 善。 )二、实践五项修炼,打造学习型团队 要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不竭的学习动力,就必须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实践五项修炼,打造学习型团队。 领导组织成员只有掌握和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才能真正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代最前沿的两大管理理论之一(另一理论是企业再造),是一个宏观的、人类共创、共识的现代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并非单一的,而是有许多创建模型,其中管理大师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模型是人们最熟悉和应用最广的。五项修炼是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及系统思考。按照彼得?圣吉的理论,组织经由五项修炼(修炼即“一种透过实际应用来验证的一系列练 ? 29?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总

读《第五项修炼》有感 何为修炼?在过去的岁月里,大多数的人都有着凡事只需听从战略大师的指挥就可以了的思想,甚至于在目前,这种想法仍然占据着一部分人的思想。但是在如今信息技术变化迅速、商业活动复杂多变的社会,这种思想已经被驱逐出境,现在的社会要求每个人的工作富有学习性。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各种各样的能力。 通过对彼得·圣吉博士《第五项修炼》的学习,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修炼是一种最重要的思维方式,通过不断的修炼,获得成功的组织,这也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最重要的原因。 书中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团队合作为中心。指出面对竞争愈来愈烈的环境,调动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方能在林林总总的企业中脱颖而出。这五个修炼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首先自我超越是站在个人的角度上说的,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自己。只有实现自我超越,才能使自己得到最佳发展。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自我超越是个人成长的学习修炼,从个人追求不断学习为起点,形成学习型组织的精神。 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在打开自己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对个人来讲,要勇于和善于敞开心扉,并且能够倾听吸纳别人的想法和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 对于学习型组织而言,共同愿景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共同愿景,一个组织难以长期存活下去。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并有衷心渴望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将自己与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

第五项修炼

《第五项修炼》的阅读与思考 【内容摘要】本文系统的描述了自己阅读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的所得与所想,并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与深刻感悟提炼出许多有待实践检验的想法与原则,相信这些心得必将对自己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心智模式系统思考学以致用 Fifth disciplines Reading and Thinking 【Abstract】This system describes his reading of Peter Senge's " fifth disciplines " income with the thought, and through their own consideration and profound insights to extract many remains to be proven ideas and principles, believe that these experiences will of their futur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have a profound effect. 【Key words】Learning organization ;Mental model;System thinking;Learn in order to practise; 据《春秋》记载,在修建长城时的计划不仅计算了城墙的土石方量,还对所需的人力、材料,以及从何处征集劳力,他们往返的路程、所需口粮、各地应担负的任务也都明确分配;宋真宗年间昭君宫被烧毁,大臣丁渭全权负责修复时的系统方案一举三得,高效率地解决了烧砖瓦、运材料、修复原来街道三个问题。《孙子兵法》、《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著作中也有许多关于领导艺术、管理国家政治、经济的思想。 管理日益成为当下社会的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或者说作为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个行当:一个要求诸多能力汇聚于一身的行当。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之父(The father of the learning type organization theory) 彼得圣吉,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并于1970年在斯坦福大学获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弗瑞恩特教授,研究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搭配的管理理念;197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圣吉留在斯隆,继续致力于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读后感【可编辑版】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读后感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读后感《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以下简称《第五项修炼》)这本书,当八月份我们女工主任刘主任把它给我们的时候,因为忙于事务性工作,也就“里所当然”地将这本书束之高阁了。九月份当我想起再将这本书拿出来翻看的时候,真的有点爱不释手了,又里所当然的加班加点将这本书读完,好久没有这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了。深夜,我静静地将这本书合上: 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不知不觉中,它净化了我的心灵,把我从心浮气躁的环境中拉出来,让我懂得了工作原来可以如此快乐。悄然掩卷,让我收获颇多。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五项修炼”及其重要性;也让我懂得了个人素质的提高需要打破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用新眼睛看世界,逐步学会自我超越,学会心灵的转换,学会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学会用系统思考解决各种问题;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在整个修炼的重要性: 它是整合其它修炼成为一体的理论与实务。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让我爱不释手,不是鱼就是熊掌,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部《新思考、新视野》中的第七章“纵观全局掌握重点”这一章节,下面我就个人理解谈谈它给我带来的启发。“纵观全局掌握重点”这一章节举了两个真实的例子: 一个是60年代中期,美国的一家电子公司——神奇科技公司的兴衰;一个是最引人注目、但同时也最令人遗憾的美国人民航空公司的

兴起与衰亡。举这两个例子,该书作者运用了系统思考的九项基础模型中三项: 成长上限、舍本逐末、成长与投资不足。虽然人民航空和神奇科技两家公司所经营的项目完全不同,前者的人员服务能量和服务品质逐渐恶化的问题,跟后者的生产能量不足与交货服务逐渐恶化的问题,却有微妙的类似之处: 那就是为客户服务的症结上出了问题。尽一切可能地坚持某些最关键的标准是极为重要的。这些重要的标准都是客户最关切的事情,例如产品品质、服务品质、交货准时、信誉以及服务人员的友善与关心。但以上两家公司都犯了同样的错误: 那就是舍本逐末,通俗地说就是放弃了关键的东西,而抓住次要的东西不放,掉进自己造成的“市场限制”中。其实,他们的命运是应当可以扭转的,他们拥有竞争者难以匹敌的产品和价位优势,如果公司能维持高服务品质,竞争者很难打击他。但他们忽略了服务这一点,使其它的优势在面临竞争攻击时就显得非常脆弱,陷入一种不可自拔的恶性循环中,导致最终的失败。由此,我想到了我们中国电信服务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中国电信来说,早已从最初的垄断地位走出来,进入一个全新的竞争格局。虽然存在恶性竞争,但我们在发展的同时遇到挫折应多从自身找原因,这就用到“第五项修炼”的十一项微妙法则之一: 没有绝对的内外。对于我们的问题,我们倾向于外,是“别人”(竞争者、市场的改变、政府)所造成的。然而系统没有绝对的内外之分;造成问题的“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短期来看,“价格”战策略占一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