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的政治经济学(上)

沙尘暴的政治经济学(上)
沙尘暴的政治经济学(上)

沙尘暴的政治经济学(上)

摘要:封面主题2004-5-9 4:08:49□本报记者赵民望/文

■不仅仅是北方地区,即便南方沿海城市的蓝天白云、鲜花盛开的灿烂景象现在也都有被尘土封存的威胁。一个显著的焦点总是在每年这一段时间出现:沙尘暴随春天滚滚而来,抱怨与困惑也随之徘徊心头

■人们可能知道威胁来自何方。但是,当人们知道这样的灾害天气“自古就有”,并将与我们长期共存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自己:我们到底做了些什么?我们还将怎么做?

与春天的约会,从来没有迟到

应该说,每年到了4月中下旬,北京等许多城市的人们将远离沙尘天气的影响,由沙尘暴而起的这种灾害性天气,留给人们的只是记忆。但是西北地区还将忍受沙尘暴在今年的最后几次肆虐,而在某些局部地区,沙尘暴就像南方地区刮风下雨一样平常。

无论人们对于沙尘暴引发的恶劣天气有着怎样的心理感受,普遍的心态总是希望它不要再发生、少发生。遗憾的是,遭到沙尘暴袭击的日子总是准时来临,初春的阳光在年复一年的沙尘暴里不堪一击。

今年3月9日,记者到达花城广州后的第三天,原本阳光明媚的城市到中午时突然灰蒙蒙起来。起初,记者还以为这是广州特有的景象,广州的朋友说:“你把兰州的沙尘暴带来了!”的确,一种熟悉的土腥味正弥漫在广州城,青翠的树木、艳丽的花朵,被蒙上了一层尘雾。记者很是惊愕,尽管知道起于西北的沙尘暴可以使扬沙天气飘洋过海,然而,在远离西北数千里之外的地方,感受扬沙天气却别有一番滋味。朋友在兰州生活过不短的时间,他的判断不错,从3月8日开始,兰州市遭受了今年第一次强沙尘天气的扫荡。

不久之后的3月31日,沙尘暴又一次光临兰州市,狂风肆虐,黄沙飞扬,遮天蔽日,一时间又是漫天阴霾。

4月9日,一场大面积的沙尘暴和扬沙天气再次突袭甘肃等地区。

有关统计说,仅今年一季度,大规模的沙尘暴已达9次,沙尘暴席卷了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并波及华东等11个省区。

其实,有关沙尘暴的记忆不用走出很远。

2000年6月4日,甘肃省安西县遭受沙尘暴的侵袭,沙尘暴肆虐3小时41分,使

该县16.6万亩农作物严重受灾;2000年“4·12”沙尘暴掠过甘肃省民勤县,埋填麦苗15万亩,摧毁日光温室165座及小棚西瓜、蔬菜850亩,约有5万亩瓜沟被沙埋没,损失达720万元;2001年4月8日下午3时,大风卷着浊黄的沙尘滚滚袭来,兰州10年以来最强沙尘暴暴发了。短短几十分钟,沙尘暴袭击下的兰州一时显现“黄昏”景象,日光黯淡,行人稀少。在此之前,甘肃省自西向东出现了大风、扬沙、沙尘暴和降水天气。兰州气象部门的消息说,从4月7日下午开始,甘肃自西向东就出现了大风、扬沙、沙尘暴和降水天气,到4月8日下午4时,全省已有14个测量站出现沙尘暴天气,其中金昌市瞬间风速达到每秒28米,能见度为0米,兰州市8日下午3时多出现沙尘暴,能见度仅30米。

不过,制造了死人事件的却是上个世纪的那场沙尘暴:1993年5月5日,沙尘暴导致千里河西死亡85人、伤264人、失踪13人,牲畜死亡12万头。此次沙尘暴让甘肃人刻骨铭心。

尽管对人类来说,沙尘暴是令人惊恐和厌恶的灾难,然而来自科学界的声音告诉我们,沙尘暴如同洪水、地震和火山喷发一样,是大自然万物消长中的一环。在地球上百万年的尺度中,沙尘暴从未停止,亦永无消歇。沙尘暴这个词汇被频繁使用,虽然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

代,我国北方地区就经历过了一个沙尘天气的高发时段,在河西走廊,黄尘漫漫,对面不见人影的情景当时即存在,只是到了8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明显减少。直到最近两三年,沙尘天气才再次呈上升趋势。从而,在几年前的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沙尘或者扬沙天气开始被预报。

致力于沙尘暴研究的专家杨根生认为,沙尘暴的活动基本上是10年左右一个大周期,5年左右一个小周期。2000年,我国沙尘暴活动比较频繁,到2004年刚好迎来一个小周期,因此今年沙尘暴活动会比去年多。因为,今年沙尘暴刚好处在一个小周期上。

“作为自然规律,沙尘暴不是现代社会独有的,而且无法根治,大的气候趋势不可违背。”长期从事沙区第四纪地质研究的中科院研究员董光荣就明确指出,沙尘暴由来已久,很可能在地球诞生初期就已存在。

专家的观点可以找到“文物”方面的证据。2002年4月25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敦煌汉代悬泉遗址出土的一块汉简上,找到了记载有关当时敦煌地区发生沙尘暴的事件,从而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件“沙尘暴文物”。专家在研究这块西汉时期的汉简时发现,该汉简上记录有“遗车失马”事件,其中部分内容提及一种灾害性天

气,正是当今广受全球瞩目的沙尘暴天气。

据介绍,这块写有沙尘暴的汉简是一封官方文书,其内容大致是关于一个丢失车马事件处理情况的记录。汉简上详细写有某官府派一人出行执行公务,并配备有一车一马,后该人中途归返,向上级禀告说他在路过敦煌地区时突然遇到很强的沙尘暴,大风和沙土刮坏了车,还使架车的马受惊跑丢,该人也因此受伤,只得步行返回。

这是一个有关沙尘暴的历史故事,它告诉我们沙尘暴自古就有;同时,沙尘暴通过它的威力,一次次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真理:存在意味着合理,沙尘暴只是大自然万物消长中的一环,它不愿意抛弃人类。

绿了一条线,黄了一大片

承认沙尘暴不可能被消除需要勇气。然而,这并不是说人们面对沙尘暴不能有所作为。

真正意义上沙尘暴让西北以外地区强烈反弹的事情出现在2001年1月的北京以及随后在北京召开两会的时候。当时,沙尘伴随着新年光临北京,使不少人担心沙尘暴天气可能更多、更严重。其实,人们更担心的是沙尘暴会不会影响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努力。当时,北京为申办奥运会已经在治理环境、改善交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沙尘暴天气却成为北京无法控制的变数。国际奥委会将在2月21日派团考察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准备情况,如果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在北京期间遇到了沙尘暴,北京提出“绿色奥运”的口号恐怕要大打折扣。北京是幸运的,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官员所期待的“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到京时,应该不会遇到这种糟糕天气”的愿望实现了。

此时,更多的人们发现,中国的首都受到了沙尘暴的威胁。于是,当年国家林业局主管荒漠防治

的官员宣称:今后10年内中国将投巨资治理北方的沙漠化土地,重点是针对环北京的风沙源,仅此一项的投入将达60多亿元。虽然“环北京地区将是中国政府防沙治沙工作的重点,但环北京地区实际只是防沙治沙工程很小的一部分”。事实上,只有在中国西部开始沙漠化治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缓解沙尘暴对中国首都的威胁。于是,国家提出沙漠治理的九大工程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周边地区、环北京地区、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黄河下游古道、柴达木盆地和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

早在这些工程启动之前,就已经有不少针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工程在实施。直到今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因为众多生态工程效益的发挥而受到庇护。查阅甘肃省有关方

面的统计,近6年来,甘肃省林业部门相继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国家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该省依托这些工程,促使甘肃省林业生态建设和投资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其中,全省人工造林任务从20世纪80年代至1997年年均200万亩,提高到2002年的510万亩,截至2003年,全省累计完成人工造林近9000万亩。

甘肃省在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中,广泛吸纳各方资金投入

林业建设。仅1998年至2002年甘肃省先后争取国家和省上林业投资41.08亿元,特别是去年以来,全省共争取各类林业建设项目30多个,林业建设投资达22.98亿元,是1998年的近7倍。先后实施了中韩合作白银市大环境绿化造林等7个林业外援项目,受援资金达1100多万元,吸纳省内非公有制经济资金13亿多元,完成了全省三北四期工程重点区域建设等多个项目的实施方案。

记者看到的一份来自甘肃省林业厅的消息称:经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对甘肃省33个县(市区)21.3万亩造林面积采用GPS定位、随机抽样综合核查结果排名,甘肃省营造林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居西北五省之首,其中甘肃省1999年度人工造林更新保存状况综合评分在全国排名第二。天保工程营造林综合评分全国排名第二,三北工程营造林综合评分全国排名第三,退耕还林工程人工造林综合评分全国排名第四。

为了西北地区生态的改善,甘肃以及西北地区其他省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在甘肃45.4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森林覆盖率仅有9%,也就是说,我们每年都在植树造林,持续栽了50多年树,森林覆盖率只比解放初期的6%提高了3个百分点。

那么,要想使覆盖率达到40%的低水平目标,每年造林规模比原来再大一倍,需要250多年时间。

更何况,西北干旱区由于降雨量极少,大都在300毫米以下,而蒸发量往往在3000毫米以上。基本上不适合木本植物特别是高大乔木生长,海拔超过了3000米的高寒地区也不适合人工造林,只能生长一些高山灌木和高原草甸植物。黄土高原丘陵干旱区,土壤含水量较低,树木本身需水量很大,一棵树就是一台抽水机,栽上树后,不但树长不大,变成了“老头树”,还影响地面草本植物生长。因此,通过植树造林、人工恢复植被,在短期内实现“山川秀美”是不现实的。

早在1960年,巴丹吉林沙漠的南缘还是一片戈壁荒漠,再往南便是稀稀落落的村庄。为了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永昌县利用3年时间在这里建造人工林场,主要以

沙枣防风固沙林为主,其中还有经济林、灌木林等,森林覆盖率达65%。林场建成后,方圆50里的荒滩变成了良田,结束了十种九不收的历史。

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林带逐渐萎缩,林地被沙漠化吞噬了。在喇叭泉林场,一些林木在干涸的土地上几乎变成了干柴。在林地附近的赵沟村,这里原有一股泉水也已干涸。一大片沙枣林由于干旱等原因,已枯萎死亡,其他经济林木也面临死亡。

人们一直在努力,尤其在沙尘暴频频降临的形势下。急于改变现状的努力,变成了一种倾向:大力植树造林。我们应该承认,上上下下的这种造林投资效果是显著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壮观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可以感受到来自一些生态林带对于我们家园的呵护。然而,当成千上亿元资金变成整齐成排的林带,风景足以使实施者赏心悦目的时候,有没有计算我们付出的代价?有没有把由此涉及的经济、社会、生态种种的账目全部算清楚?

更多的情形下,一些地方的绿化效果也许只有面积上的意义。一方面我们极力地使植树造林面积扩大,一方面我们对沙尘暴无可奈何。这就是对政治经济学的一种盗版!

当然,对于一个人工绿洲、一个城镇、或一个小地区来说,可以建设一个有别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新的子系统,但是这些人工子系统的建设必须以不破坏天然生态大系统的整体性为原则。当前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仍存在一些误区。简单地以为生态环境建设就是绿化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结果是:年年植树造林不见树,为了土地上面的绿色而超采地下水,从而“绿了一条线,黄了一大片”。

民勤,走在“第二个罗布泊”的路上

对于任何一个关心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人来说,甘肃河西走廊的一个县,是不能不予以特别关注的。这就是处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夹击下的民勤县。虽然该县绿洲面积仅占总面积的9%,但正是这个东、西、北三面被沙漠包围的绿洲,抵挡着两大沙漠对于河西走廊的围困,甚至使这两大沙漠近在咫尺却无法完全会合。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的下游,追溯历史该地原是一处土沃泽饶、可牧可渔的滨湖绿洲,后来由于垦植农业序幕的拉开,移民规模迅速扩大,人工农业生态逐步代替了原来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气候慢慢趋于干旱,境内部分河流、湖泊干涸,水干风起,沙逼人退,由昔日的阻沙天堑变成了沙源。

对于民勤,记者有着多样的体会:这个处在风沙最前线的县,曾经使记者领教了什么是风沙弥漫,什么叫沙进人退;同时,这里更有面对生存威胁的民勤人压沙造林的不屈抗争。

无风的一个艳阳日,一种少见的风光将记者吞没的时候,记者明白了所谓绿洲的全部含义。前往县城的路上,非常显眼的林带,以它高大、威武的姿态,整齐地切割了这片广阔的绿洲。已经拓宽的“民武”公路旁是一条笔直的水渠,从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流出的生命之水,流淌在绿洲之上。在它的滋润下,不久之后,民勤特有的蜜瓜、籽瓜的瓜秧将尽情地在绿洲上舒展,一段香甜的日子,就要短暂地弥漫在这里。

许多有关“人定胜天”、沙退人进的故事演义在这块土地上,在欣赏这些绿洲时,记者无法不敬仰那些为此奉献了毕生心血、汗水的造林治沙英雄们。但是,英雄们的壮举,依然不能证明什么,民勤绿洲处在最危险的时刻。因为,依靠抽取地下水所维持的绿洲,终不能摆脱全部枯萎的命运。

“十地九沙,非灌不殖”,民勤是一个“地尽水耕”的灌溉绿洲,有水即为良田,无水便成荒漠。在这儿,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1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则是2640毫米,二者相差达25倍之多。由于降水极少且多为5毫米以下的无效降雨,不能形成雨养农业,因而农业生产和绿洲生存都极大地依赖于水资源。而石羊河的水汇流入红崖山水库,成为民勤县30万人生活、生产的主要依靠。上世纪50年代,石羊河流域进入民勤绿洲的水量为5.47亿方米、60年代则减至4.31亿立方米、70年代为3.15亿立方米、80年代为2.29亿立方米。到1996年为1.4亿立方米、1998年为0.93亿立方米、1999年只有6300万立方米,现在仍以每年1000万立方米的速度递减。

在石羊河流入民勤的水量逐年减少的情势下,自60年代初开始,民勤县农民开始靠开采地下水来维持农业生产。起初,地下水水位高,用柴油机抽水即可;70年代柴油机抽不上来了,就用人工打锅锥井,当时井口直径为0.8米,深30-40米;70年代中期到末期,开始像钻油一样打井,用电机打60-70米;80年代中后期,用深井泵打井,井深为80-100米;现在是用钻机钻井,井深已达300米,目前全县300米的深井已有100多眼。

由于长时间、大范围地超采,导致该县地下水位大幅下降,自然植被根系层严重缺水,现存人工林草只生不长或枯萎衰败:胡扬林已经在该地区灭绝,五六十年代种植的13.5万亩人工沙枣林基本毁掉,35万亩天然灌木白茨已经枯萎。沙漠植被的大量枯萎,使已经封住的沙丘重新活化,沙丘每年平均以3-4米的速度向民勤县城逼近,最多的地方可达8-10米,民勤人民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对石羊河水的倚赖和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得民勤这个昔日以防风固沙、人进沙退闻名的地方不得不面临着沙进人退的尴尬。现在的绿洲,民勤县沙尘暴年平均日数近30

次,最多年份达58次之多,是甘肃省沙尘暴发生最频繁的地方。年降雨量仅110毫米,而年蒸发量就达2644毫米的民勤县,由于地表水资源急剧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使之已成为目前中国最干

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四大发源地之一。

民勤作为中国西北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如果这块绿洲不能保全,随着生态环境的演变,甘肃的河西走廊可能被拦腰截断,同时也将进一步对甘肃的中部地区、内蒙古河套平原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环境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民勤危在旦夕,其后果显然不是一个区域能够承担的。

河西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引起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重视,他先后几次对民勤生态问题做出重要批示,其核心内容是:“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总理的批示,现在被做成一块警示牌,竖立在进入该县境内的显著位置。

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近年来该县动员全县人民保卫绿洲,建设生态家园。截至目前,该县人工造林面积已达142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了长达330公里的防护林带,初步形成了一个外镶边、内建网的防护林体系。不过,日益加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并没有因为他们采取封机井、衬渠道、大力发展退耕还林等节水工程而改变,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势头仍在持续。

民勤人现在处在两难境地:绿洲是他们的家园,为保卫家园,他们需要更多地建起绿色的屏障;但是,更多面积的绿洲,又需要更多的水维系。对于民勤来说,似乎已经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实际上,大面积开发利用地下水,已经使民勤人尝到了今天农田撂荒、植被大面积死亡、荒漠化日趋严重的苦果。如果现在还是为保护绿洲而建设绿洲,那么,民勤必将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不仅仅是民勤。一些生态专家对近年来中国西部生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提出,西部地区应科学处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关系,特别是要警惕因生态建设不当而导致生态退化的现象。尤其绝对不能盲目大规模抽取地下水,进行社会经济建设或植树造林。

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研究室主任王建华博士说,在过去二三十年中,西北地区由于通过生态建设,大力发展人工绿洲面积,从而导致了生态的演变:在人工绿洲面积扩大的同时、荒漠化面积扩大,绿洲与荒漠间过渡带缩小。他们通过对西北地区人工绿洲、天然绿洲和过渡带单位面积耗水量对比分析后发现,西北一些地区单位面积上人工绿洲的耗水量大约是天然绿洲的数倍,是过渡

带的10倍以上,这就意味着西北地区造一个单位面积的人工绿洲,就可能以缩小几倍天然绿洲或是十多倍过渡带面积为代价。

原国家水利部部长钱正英率中国工程院承担的国务院重大咨询项目组成员多次来甘肃考察。她指出,不同的地下水位可以支持不同类型的植被。过去我们忽视了内陆地区洪水的生态功能,大量拦蓄洪水,减少了下游地下水补给。同时为了维持生产生活,又继续抽取地下水,进一步加速了地下水位的下降,致使大面积植被衰亡,最终导致荒漠化。只有保证一定的地下水位,在人工绿洲和沙漠之间保持一个天然绿洲和荒漠植被的过渡带,才能避免城市绿洲直接面对沙漠。

民勤之存亡具有西部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一块绿洲的生死,昭示的是生态、社会、政治、经济上的战略课题。(9E1)

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沙尘暴问题越来越严峻,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众已经意识到了沙尘暴所带来的危害。本文主要讲述了沙尘暴的形成原因、我国沙尘暴的现状、危害以及沙尘暴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沙尘暴原因现状危害防治措施 前言: 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形成需具备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大风和不稳定的空气状态等条件。沙尘暴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并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近几年,春季频繁发生的沙尘暴给我国工农业生产、航空、运输、公路交通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事沙尘暴的远距离传输现象尽达东亚的韩国、日本远及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和加拿大,已发展成为区域性环境问题和全球性环境问题。 正文: 1、沙尘暴天气行程的原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总之,沙尘暴的形成需要这三个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

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过度放牧、开荒破坏草场、破坏绿化,无法有效的阻挡风沙,也是沙尘能够形成沙尘暴的原因之一。 2、我国的沙尘暴现状 根据沙尘暴发生频率、强度、沙尘物质组成与分布、生态现状、土壤水分含量、水土利用方式和强度,结合区域环境背景将中国北方划分出4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1)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2)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3)内蒙古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4)蒙陕宁长城沿线。上述沙尘暴多发地区的沙尘也常随西风和西北气流输送到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形成沙尘天气。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的 3—5 月, 以午后为多,其伸展高度一般为 1 000—2 500 米, 严重时可达2 500— 3 200米。 3、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中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

世界各国军事实力排名

世界各国军事实力排名 最新各国军力排名 1、 美国:全球战略进攻型军队,公认的超级大国,其建立在最发达的工农业生产上,地缘环境好,抗制裁能力超强,其良好的硬件和形象对世界各地精英有强大的吸引力。凭借2战和战后中东地区的冲突,在5大洲都有驻扎大量精锐部队,控制了欧亚多国的政局。(海军和空军武器质量总体领先全球,数量是西欧和日本的总和),信息技术先进,空间技术一流,具有太空战实力,海空军实力优势明显,作战理念先进,特点是先发制人,深入敌国作战,把威胁(包括对本土利益和海外利益的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中俄实行谈判-遏制政策,尽量避免直接作战,对其他国家,实行非友即敌政策,设法尽量军事打击敌对国,此战略在911后在国内受到更多支持。在做为头号强国的几十年内,在全球范围内多次发动中小规模的军事行动,胜多败少,有时陷入泥潭,但对其自身利益不构成致命影响。 2、 俄罗斯:亚欧大陆战略进攻型军队,技术基础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数量上仍跟美国不相上下,但是工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国内资源非常丰富,抗制裁能力超强,军人素质一流,且能吃苦耐劳,纪律严明,空间技术优势明显,但近年落后于美国。本土外作战的能力一直偏弱,海空军因为多国的战略包围而活动受限制。 3、 法国:全球性军队,微型超级大国,工农业非常发达,体系完整,但因为国小人少,战略资源缺乏,抗制裁能力较弱,北约内部独立的军事大国,海空军队战斗力强而灵活,空间技术在欧洲优势明显,国内精英渴望制定政策协调欧盟各国的利益使欧洲一体化最终统一,以遏制大国对西欧的控制,(2004-2005年独力控制非洲一个跟伊拉克实力相当的国家, 这点较美国成功)。 4、 英国:全球性军队,但军工业体系欠完整,太空作战发展相对落后,故常担当美、法等国的追随者,工业发达,国内战略资源比较丰富,抗制裁能力在西欧各国中最强,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空间、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总体实力有回升势头,军队作战思想非常先进,文化底蕴深厚,重视情报收集,持久战、反游击战历史悠久。 5、 德国:欧洲地区性的军队,工业生产力非常强,技术尖端,但因美、法的双重控制体系欠完整,因为国小封闭,抗制裁力很弱,其国民素质一流,文化深厚,战斗意志和战术思想闻名世界而富有创造力,陆军战斗力在欧洲首屈一指。 6、 日本:地区性军队,战后在美国的重点支持下,工业生产非常发达,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但抗制裁能力较弱,在未被完全孤立的情况下能在短时间内武装为亚洲超强的战斗

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现在的天气是变化多端,沙尘暴是属于一种比较恶劣的天气了,这会使得我们感到十分的震惊,因为这个时候会有数百米的沙尘在滚动着,在恶劣的天气下是很容易导致我们患上一些呼吸道的疾病的,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保健的工作,那么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呢? 沙尘跟风暴的组合,就成了沙尘暴的发生,大陆西北地区干旱且多沙漠,一旦有强冷空气过境,紧贴地表产生强风,非常容易引起沙尘,此即为造成沙尘暴发生之特殊条件,所以大陆北方地区是沙尘暴的多发区域。沙尘暴源于新疆东部戈壁、高原北部及蒙古杭爱盆地。一般是发生在春季,因为此时沙漠地方的土壤消冻,表皮较松软,加上早晚温差极大,形成较强的风势,挟带沙尘南下。受西风环流的影响,沙尘暴沿阴山北坡风蚀沙漠化区向东挺进,沿途继续卷起大量沙尘。根据美国卫星照片发现,大陆的沙尘暴可以在七天内,从华北一路“侵袭”到美国西岸。 由于沙尘暴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环保署前年便在马祖设置观测站预警。一般而言,健康的人不必过度担心沙尘暴,但空气中若悬浮微粒的浓度太高,正常人也会出现刺激感而受不了,如咳

嗽、眼涩或喉咙痒等,当PSI 值超过 200以上时 (以平时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市平时空气中悬浮微粒就在 100-200之间),连健康的人都应减少室外活动。 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在沙尘天气里,容易并发呼吸道疾病的都是老人和儿童,因为这类人群的体质相对较弱而且抵抗力差,通常会经过空气中的微粒吸入我们的体内,造成呼吸道疾病得产生,有时候还会引发旧病发作,所以这类人群应该及时地做好保健工作,在饮食方面应该多加强营养的均衡,提高我们身体的抵抗力,平时多吃鸡蛋鱼类,大豆制品比如常见的,木耳,丝瓜,核桃,蜂蜜,海带等食物,对我们身体的祛痰平喘,润肺止咳都有很好的功效作用,在日常的护理当中,如果遇到沙尘来袭,应该紧闭门窗,减少室外运动,对家里的空气进行消毒,清洁,净化,每天可以打开窗户保持气流畅通一到两个小时,如果非要到户外运动,应携带好各类防护措施,以防沙尘吸入体内,不过在沙尘天气,发现自身有不良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耽搁病情。 以上就是关于沙尘暴对人类的危害的一个介绍,我们在平时

沙尘暴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沙尘暴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沙尘暴的形成 (一)沙尘暴天气成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二)沙尘暴的人为成因: 很久以来,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很脆弱,其植被极易破坏而难以恢复,再加上这些年来的毁林毁草,开荒、过度放牧等人为破坏活动,造成了土地沙化不断扩展,这就为扬沙浮尘的天气提供了主要的土沙物质。 沙尘暴就是这样形成的。 二、沙尘暴的形成需具备4个条件。 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 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方的春季,而且降雨后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沙尘暴是很好的证据。 三、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

沙尘暴的危害

【篇一:沙尘暴的危害】沙尘暴是人类最顽强的敌人之一,人类也同它做过战斗。沙尘暴的危害,可以让整个人类吃惊,今年三月以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已7次发生大风扬尘和沙尘暴天气。强劲的西北风肆掠着大量的沙尘,席卷了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最严重的一次是四月六日的沙暴,波及西北五省区,以及东北的吉林。辽宁和江淮地区的江苏,安徽等,就是说,这一天半个中国的天空都是黄色的。那么,沙暴是怎么形成的呢?形成沙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我们可以找出种种理由,但是都改变不了形成沙暴的最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这一事实。由于人类增加和短期利益驱动,许多地方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无计划,无节制的开垦,导致土地沙化。到1973年,内蒙古已有两千多万亩土地沙化。根据全国农业区化办公室对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四省区的卫星遥控调查,至1996年,四省区调查区开垦的2912万亩土地中,有1433万亩因沙化被迫荒废,占开垦总面积的百分之49点2。防止沙暴的主要的办法是环保,所谓环保就是指环境的保护,只要再将原来的树植保护起来,沙尘暴是可以治理的。少砍一棵树就等于救活一个生命。【篇二:沙尘暴危害人体健康】气候规律表明,每年3~4月份,是我国北方地区强沙尘暴天气的高发时段。在强沙尘暴侵袭地域,水平和垂直能见度只有几百米甚至几十米。狂风卷着沙尘,不仅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危害,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恶劣影响。与一般风暴相比,沙尘暴除了大风之外,还混有大量的尘埃颗粒、花粉、细菌和病毒以及其他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因此,沙尘暴是传播某些疾病的媒介,而且因为波及的范围较大,会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例如当沙尘暴吹到下游地区变成浮尘天气时,仍有大量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微粒成分。另据医疗卫生部门提供的资料,沙尘暴可以把过敏原从遥远的地方传到本地,有些在本地不曾有过敏史的人,当有吹沙(指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的总称)发生时,就可能有许多过敏反应症状(如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瘙痒症等)。每当沙尘暴侵袭北方城市时,当地医院五官科的眼疾患者就会急剧增多。沙尘暴可直接引起眼睛疼痛、流泪,如不清除沙尘,或用手揉眼睛,均可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眼病。所以,当有吹沙天气时,出门应戴防尘眼镜;如沙尘进入眼睛,切忌用手乱揉,可用干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如没有效果,则要去眼科医院就诊。沙尘暴还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空气质量不好,使得一些呼吸道本来就不健康的人出现干咳、咳痰、咳血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高烧。此外,大风使地表面蒸发强烈,驱走大量的水汽,空气中的湿度大大降低,使人口干唇裂,鼻腔粘膜因干燥而弹性削弱,易出现微小裂口,防病功能随之降低,空气中的病菌就会乘虚而入。即使从物理属性上说,沙尘暴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当沙尘暴出现时,空气及沙尘的冲撞摩擦噪音,会使人们心里感到不适;特别是大风音频过低,能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使人头痛、恶心、烦躁。其次,猛烈的大风、沙尘常使空气中的维生素即负氧离子严重减少,导致一些对天气变化敏感的人体内发生变化,让人感到神经紧张和疲劳。第三,沙尘暴袭击时,能见度较低,光线阴暗,使得人的视野受到限制,让人产生一种压抑和恐惧之感。【篇三:沙尘暴的危害】[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说说风有哪些益处和害处,引出沙尘暴的话题。 2、教师:你们见过沙尘暴吗说说你的体验。引导幼儿从风沙的声音,风沙的速度,风沙吹在人脸上的感觉,当时空气中的味道等多方面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幼儿讨论情况给予小结。 3、教师简单介绍沙尘暴的危害。 4、教师:你们知道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吗?引导幼儿从植被的破坏,森林的大量砍伐等方面讨论。 5、请幼儿说说用什么方法才能减少和控制沙尘暴。教师从种植花草、保护树木、建防护林等方面提示补充。活动建议:1、可在有沙尘暴的天气开展此项活动。 2、在活动区摆放有关的图片或图书。 3、组织幼儿参加简单的种植活动。知识参考:近年来,沙尘暴波及的范围之广,危害之大,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沙尘暴主要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树木,无计划开荒,造成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所致。只有加强环保意识,退耕还草,种植大量的树木花草,建更多的防护林,才能减少沙尘暴。[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沙尘暴的成因,树立环保意识。

沙尘暴的危害及其防治

沙尘暴的危害及其防治 摘要:沙尘暴是指强风扬起地面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恶劣天气现象。在气象学中规定,凡水平方向有效能见度小于1km的风沙现象,称为沙尘暴。沙尘暴是风力侵蚀的一种极端现象,不同于浮尘和扬沙天气。它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也波及到半湿润乃至湿润地区。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天气出现时间之早,频率之高,强度之大,范围之广,为国内外所罕见。沙尘暴既是一种气象灾害,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征兆。沙尘暴形成的原因: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二是大风;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此外还有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沙尘暴的危害: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资源减少;人民生产生活受影响;影响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运行;影响农业生产;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沙尘暴治理对策:大力搞好植树造林和种草,加大植被覆盖率;增强防治意识,加强对沙尘暴天气的预警能力;遏制沙漠化的进展;减少人为破坏因素。 关键字:沙尘暴恶劣天气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沙尘暴是指强风扬起地面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恶劣天气现象。在气象学中规定,凡水平方向有效能见度小于1km的风沙现象,称为沙尘暴[1,2]。沙尘暴是风力侵蚀的一种极端现象,不同于浮尘和扬沙天气。它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也波及到半湿润乃至湿润地区。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天气出现时间之早,频率之高,强度之大,范围之广,为国内外所罕见。沙尘暴既是一种气象灾害,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征兆。 世界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分别位于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3]。我国的沙尘暴区属于中亚沙尘暴的一部分,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总的特点是西北多于东北地区,平原或盆地多于山区,沙漠及边缘多于其它地区。且主要集中在两大区域:一是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另一个是从巴丹吉林沙漠东部,南至甘肃河西走廊,经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至库布齐沙地和毛乌素沙地。另外在北疆克拉玛依地区、南疆的和田地区和青海的西北部地区是三个局地性沙尘暴区。 我国沙尘暴的季节和月份变化特点是:春季最多,一方面由于春季冷暖交替频繁、大风日数多、风速大;另一方面北方冬春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土壤表层含水量低、疏松;而且多分布于沙土地、植被少、大风多的半干旱干旱气候区域,所以春季沙尘暴约占全年总数的一半,夏季次之,秋季(新疆地区为冬季)最少;按月份来看,4月发生频率最高,3月和5月次之,9月(新疆为12月或1月)最低,另外沙尘暴也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发生在午后和傍晚,因为这是一天中空气最不稳定的时段。 沙尘暴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北方地区,每年沙尘都会侵占大量人类可使用的土地。因此,认识沙尘暴的危害,对其进行防治和利用已成为现今人类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1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中国的沙尘暴主要来自西部,那里是全球四大沙尘暴区之一的中亚沙尘区,为全球现代沙尘的高活动区之一。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为破坏,环境日益的恶化,造成沙尘暴灾害频繁发生。沙尘暴形成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沙尘暴形成的条件和物理机制 沙尘暴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四是干旱的气候环境。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5-7]。

沙尘暴

沙尘暴 沙尘来源及其路径 近4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53次( 1999年9次,2000年14次,2001年18次,2002年12次)沙尘天气,其中有33次起源于蒙古国中南部戈壁地区,换句话说,就是每年肆虐我国的沙尘,约有六成来自境外。这是7月2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向媒体公布的研究结果。他说,2002年春季,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具有出现时段集中、发生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3个特点。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源地,可分为境外和境内两种。分析表明:三分之二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地区,在途经我国北方时得到沙尘物质的补充而加强;境内沙源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发生在中亚(哈萨克斯坦)的沙尘天气,不可能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乃至华北地区。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境内的沙尘天气高发区,但一般不会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我国的沙尘天气路径可分为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西北1路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西北2路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或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偏西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区、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区,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偏北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 近年我国的大风沙尘天气 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现将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几次主要大风和沙尘暴天气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993年:4月至5月上旬,北方多次出现大风天气。4月19日至5月8日,甘肃、宁夏、内蒙古相继遭大风和沙尘暴袭击。其中5月5日至6日,一场特大沙尘暴袭击了新疆东部、甘肃河西、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地区,造成严重损失。1994年:4月6日开始,从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刮起大风,北部沙漠戈壁的沙尘随风而起,飘浮到河西走廊上空,漫天黄土持续数日。1995年:11月7日,山东40多个县(市)遭受暴风袭击,35人死亡,121人失踪,

当今国际军事排名前十的国家

评价一个军事强国不光要看其当前军队人数和装备,当然人数和装备这些“硬力量”是很重要也很客观的因素.此外,该国的文化,历史,人口,动员能力,军事谋略和战争史上的传统等这些“软力量”也是影响其军队实力乃至将来可能发生的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综合各方面考虑,当今世界的十大军事强国为: 1) 美国, 实力指数:100 当今世界毫无争议的唯一“超强”(hyper power). 唯一一个具有全球投放和控制能力的国家. 可以说美国陆军现在只是一个“空架子”: 规模较小仅10个师50万人左右, 但是装备精良建制齐全,如有必要可随时迅速扩充.其全球化威慑战略主要是由包括12艘10万吨级航母在内的超强海军来执行的. 这还是在其海军一再裁减的基础上,要知道二战结束时美国有包括20多艘舰队航母和70多艘护航航母在内的100艘航母. 可以说美国海军的作战能力比全球其他国家的海军加起来还强也不为过.至少其航母数量就超过了其他国家总和,更不用说质量.其他国家都是5万吨的中型或一两万吨的小型航母,而美国都是10万吨级的“巨无霸”. 美国的空军力量也是全球第一,拥有包括B2,F22,F117,F15在内的总多先进战机. 美国是少数拥有洲际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的“三位一体”全球核打击能力的国家.可怕的是,即使已经拥有了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美国的军费开支每年仍是世界第一,约为第二位的日本8倍,用于研发和维持其无可动摇的“老大”地位.美军的部署是“全球进攻”型. 2) 俄罗斯, 实力指数: 55 冷战中前苏联曾建立了庞大的军事帝国,但是的实力与美国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一度其势头甚至盖过了美国(因美国在越战中的衰败).但是解体后的俄罗斯长期动荡,失去了众多国土,经济长期处于崩溃状态,军力也一蹶不振.近来虽然有所好转,但元气尚未恢复,其实力估计只有鼎盛时的一半强.尽管如此,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光是那核弹头和坦克的数量就足以使人不寒而栗.其陆军与美国的海军一样,在二战结束时到达鼎盛,目前仅保留80万常备军,但仍是全球唯一一个坦克数量上万的国家.海军仍保持中等实力,拥有一艘中型航母和数艘巡洋舰,尤其是其核潜艇无论数量和质量均不可小视.进来西方国家有些排名往往将中国排在俄罗斯之上列第二位,但我认为俄罗斯仍不可小视,其军事研发也具有优良的传统,军事潜力仍在中国之上.但是由于其实力下降太多,已无力单独对抗美国,只有借助中俄联手. 目前俄罗斯已丧失前苏联曾具备的“全球进攻”能力,但仍具有“局部进攻”能力,车臣战争就是一例. 3) 中国, 实力指数: 45 毫无疑问,中国正处在49年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军队的现代化进程正在持续进行,航天,核力量也不容忽视.中国最强的是陆军,数量为全球第一.但是海军较弱,空军也是数量庞大但是高质量战机较少,自我研发能力相对美俄显不足.中国军队类型基本是“局部防御”型. 4) 英国, 实力指数: 35

全球最重要的十大军事要地(DOC)

1、琉球群岛:琉球群岛是西太平洋一系列岛屿,位于台湾岛与日本九州岛之间。呈东北-西南向。琉球群岛从北到南,包括大隅诸岛、吐噶喇列岛、奄美诸岛(统称“萨南诸琉球群岛岛”,属鹿儿岛县),冲绳诸岛和先岛诸岛(统称“琉球诸岛”,属冲绳县)。面积共4,600多平方公里。人口140多万(1985)。多低山,最高点宫之浦岳海拔1,935米(在大隅诸岛的屋久岛)。亚热带气候,为常夏岛,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多台风。甘蔗和菠萝是两大特产,还产甘薯。猪、牛亦多。近海渔业发达。主要城市有那霸、名濑等。旅游业甚盛。1875年被日军武力占领,1945年被美军占领,成为美国在远东最重要的海空军军事基地,驻有2.5万名美军,包括普天机场(海军陆战队直升机机场)、巴特勒海军陆战队基地、嘉手纳空军基地(美国远东最大的空军基地)。 点击图片进入下—页

2、关岛:关岛是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南端的岛屿,面积549平方公里,人口15.8万(2002年),夏莫罗人占绝大多数。首府阿加尼亚,在岛屿西部。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6—27℃,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8—9月有台风。地势南高北低,西南面的兰兰山是最高峰,海拔407米。西部沿海有肥沃平原,1565年起被西班牙占领。1898年美西战争后为美国所占。1941年被日本占领,1944年美国重行占领,成为美国在西太平洋重要的军事基地。美军在关岛的军事用地约27000英亩(包括已归还民用的部分),约占关岛陆地总面积的20%。关岛的安德逊空军基地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一个重要战略空军基地。美海军在阿加尼亚设有航空站,在阿卜拉港有潜艇基地。美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在岛上有驻军。1996年,岛上有美国空军人员2100人,海军人员4600人。2000年8月28日,五角大楼证实已于月初从本土调防60多枚AGM-86型空射巡航导弹至关岛,这是美国首次在其大陆以外部署这种先进导弹。美海军也开始就在关岛部署攻击核潜艇进行研究。主要有安德森战略空军基

沙尘暴简介

沙尘暴 沙尘暴 (sand duststorm) ,沙暴与尘暴的总称,是一种多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天气现象,由强风刮起干燥地表上的松软沙土和尘埃形成,其导致空气混浊,能见度变低。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沙尘暴源头曾经是草原而不是森林,因为那里降雨量少,不能长树。所以植树不植树和沙尘暴成因没什么关系。保护草原植被,禁止开垦和其他破坏草原的行为才是防治沙尘暴的根本办法。 基本简介——————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地表异常干燥松散,抗风蚀能力很弱,在有大风刮过时,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形成沙尘暴天气。遇到沙尘暴要少出门,出门要捂住口鼻,以免发生呼吸道疾病。 分布地区——————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源地主要有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天气的源地之一。1933一1937年由于严重干旱,在北美中西部就产生过著名的碗状沙尘暴。 亚洲沙尘暴活动中心主要在约旦沙漠、巴格达与海湾北部沿岸之间的下美索不达米亚、阿巴斯附近的伊朗南部海滨,稗路支到阿富汗北部的平原地带。前苏联的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都是沙尘暴频繁影响区,但其中心在里海与咸海之间沙质平原及阿姆河一带。 多发地区————————中国 有两大多发区 第一个多发区在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三片,即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吐鲁番-哈密盆地经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至陕北一线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 第二个多发区在华北,赤峰、张家口一带,直接影响首都北京的安全。

沙尘暴形成的原因

【篇一: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沙尘暴一般伴随着大风,其卷起的尘土,瞬间可以让天空一片灰蒙蒙,漫天黄沙,那么沙尘暴是怎样形成的呢?沙尘暴形成是需要条件的,大风和强风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因素,因为她们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而沙与尘源则是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总结: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除了以上原因,干旱也是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华北、内蒙古、新疆等沙尘暴多发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也是干旱,干旱少雨,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温床。而土壤、黄砂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当干旱少雨且气温变暖时,硅酸盐表面的硅酸失去水分,这样硅酸盐土壤胶团、砂粒表面就会带有负电荷,相互之间有了排斥作用,成为气溶胶不能凝聚在一起,从而形成扬砂即沙尘暴。沙尘暴本质上是带有负电荷的硅酸盐气溶胶。沙尘暴形成的三大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二是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傍晚说明了局地热力条件的重要性。【篇二:沙尘暴产生的原因】沙尘暴形成有三个要素:即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空气。强风足够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例如根据观测当强沙尘暴形成时,如果风速每秒达到30米(11级风),那么粗沙(直径0.5~1.0毫米)会飞离地面几十厘米,细沙(直径0.125~0.25毫米)会飞起2米高,粉沙(直径0.05~0.005毫米)可达到1.5公里的高度,粘粒(直径小于0.005毫米)则可飞到很高的高度。沙源我国是世界上沙漠较多的国家之一,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我国沙漠和沙地集中分布的地方,这里沙漠和沙地面积达70万平方公里以上,沙漠中各式各样的沙丘,依照它们的稳定程度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尘暴发生时,流动沙丘扬起沙尘的数量最大,半固定沙丘要小一些,固定沙丘最小。除沙漠和沙地外,我国北方地区多属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面多为稀疏草地和旱作耕地,植被稀少,加上人为破坏,当春季地面回暖解冻,地表裸露,狂风起时,沙尘弥漫,在本地及狂风经过的地带形成沙尘天气。不稳定的空气让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捅火炉的时候,炉火烧得正旺,轻轻一捅,常会使炉灰飞满屋子()。而当炉火熄灭后,你使较大的劲一般也不会扬起灰尘,这就涉及空气稳定程度的问题了。炉火熄灭后,火炉上下的空气温度相差不大,因而空气稳定。当炉火燃烧很旺时,靠近火炉上空的空气热,离火炉较远的空气比较凉,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容易上升,所以火炉上面的空气是不稳定的。这样,被捅动的炉灰很容易随着热空气向上升,然后飘飞满屋。在自然界里,沙尘暴起沙的道理也是这样的,如果低层空气温度较低,比较稳定,受风吹动的沙尘将不会被卷扬得很高;如果低层空气温度高,则不稳定,容易向上运动,风吹动后沙尘将会卷扬得很高,形成沙尘暴。实际上,我国沙尘暴一般在午后或午后至傍晚时刻最强,就是因为这是一天中空气最不稳定的时段。除上述三大因素之外,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也很重要。如人为破坏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大规模施工等对地表的破坏,为沙尘暴发生发展提供了细沙和尘土。【篇三: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形成的原因】由浮尘导致的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有哪些呢?刚才我们说到过,浮尘属于可吸入颗粒物,浮尘进入人体之后,就会进入肺泡和呼吸道等不同的部位,特别是直径不足5微米的颗粒大多滞留在上呼吸道。而滞留在咽喉、鼻腔和气管等部位的细微颗粒物,就很容易和进入人体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流合污,组团儿来损伤黏膜和纤毛,这不仅会增加气道的阻力,而且还能够引发炎症。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人们就容易患咽喉炎、慢性鼻炎和支气管炎。更严重的后果还在于,有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可使中风机率增加。这个结论,对于那些中老年人来说,可是一个危险信号啊!因此,我们提醒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遇到不好的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的次数,更不要到外面去锻炼身体。这时外出锻炼不仅没有益处,而且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顺便说一句,室外空气污染的危害不小,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更大。如今,肺癌的发病率挺高的,而且死亡率也是惊

沙尘暴的危害方式

沙尘暴的危害方式,大体可归纳为4种:沙埋、风蚀、大风袭击和污染大气环境。 沙埋 沙尘暴以排山倒海的势头向前移动,下层的沙粒在狂风驱动下滚滚向前。遇到障碍物或风力减弱时,沙粒落下来,就会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等。这种危害一般出现在有风沙入侵绿洲和戈壁滩的地段,也可出现在沙漠、片状沙地相连接的狭长地带。 风蚀 强大的风力对地表物 质吹蚀,就像是用刀子刮东西似 的。风蚀土壤不仅仅把土壤里的 细腻的粘土矿物和宝贵的有机物质刮跑了,而且还把带来的细沙堆积在土壤表层,使原来比较肥沃的土壤变贫瘠。 大风袭击 伴随着沙尘暴的大风,所到之处狂风怒吼,能把大树连根拔起,刮倒墙壁、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污染大气环境 由于风沙作用,整个地球每年散发到空中的尘土达每平方公里2~200吨。据观测,中亚地区的尘埃能够被西风气流搬运到l 万公里以外的夏威夷群岛。这些尘埃中含有许多有毒矿物质,对人体、牲畜、农作物、林木等产生危害,并可引起人们的眼病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沙尘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强沙尘暴更可以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1993年5月5日午后,西北地区出现了一次强沙尘暴天气,首先起金昌西北方出现了一堵风沙墙,l0分钟后,市区狂风大作、沙尘翻滚、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还不时发出沉闷的雷鸣声,天地间一时显现出极为恐怖的景象。这种状态在金昌市持续了近3个小时,并向东席卷了甘肃省武威、白银、内蒙古阿拉善盟及宁夏银川中部等地区,肆虐了方圆500公里的范围,前后持续5个小时,死伤、失踪人数几百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而且还引起了很多环境问题。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最新世界十大核国家排名3篇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器在革新,“核”的可怕体现在广岛和长崎,还有世界十大核污染地区,想想太可怕了,最小的有核国家是哪个?看看十大有核的国家。 10.伊朗 伊朗一直被各种各样的争议所包围,据说美国军队多次入侵伊朗的,查询是否拥有的核弹头,尽管如此,在伊朗没有任何具体数据可以证明的核力量,不过还是会怀疑。 9.朝鲜 据说朝鲜拥有10枚核弹头这点很可怕,最小的有核国家,不过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各国对朝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8.以色列 这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国家,据说还与其他穆斯林国家一直存在问题,据说他们有近80枚核弹头,并没有此前外界所认为的200到400枚那么多。 7.印度 据说有90到110枚核弹头,俄罗斯就是继承了前苏联的衣钵,可能是俄罗斯提供的优秀的核弹头,1998年进行了数次地下核试验,之后宣称拥有核武,外界估计其约有100枚左右射程在4000公里内的核导弹。 6.巴基斯坦 作为第二大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也是唯一一个真正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据说他们有100-120枚核弹头,据说是应对印度防御体系。 5.英国 作为欧洲第大四人口大国,也是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英国军队寻求自己的国防安全,据说有225枚核弹头,作为全世界的金融中心. 4.中国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人口大国,中国制造了自己的核弹头,据说有近250枚核弹头,目前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有核国家,而且在核大国中领先。 3.法国

据说法国军队在其核武库中拥有近300枚核弹头,法国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52年法国政府提出发展核武器的设想,1971年法国在南太平洋群岛摩罗瓦环礁进行核武器试验。 2.美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广岛和长崎的破坏,据说有7400枚核弹头,不过核弹的威力很大,据说在削减数量。 1.俄罗斯 众所周知,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拥有核的,据说有近8000枚核弹头,俄罗斯将单方面削减核武库,俄方已关闭了两家核武器工厂。 核武器是有史以来发明的最危险的武器之一,其摧毁性不容想象。核武器最大的特点是破坏力强、杀伤力大,在许多次战争中,一些国家都使用过核武器,也见识了核武器的毁灭性的。那么接下来呢就由探秘志小编为大家揭秘世界拥有核武国家排名,感兴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 世界拥有核武国家排名 1、俄罗斯 拥有库存最多的是俄罗斯,它拥有约7300个核弹头,当然这只是估计数字,因为确切数字是国家保密的。从1949年到1991年,这个国家生产了大约55000件武器。 2、美国 美国是唯一和第一个使用和生产核武器的国家,20世纪40年代,他们在曼哈顿计划;下秘密研制了很多武器,是发展氢和核裂变炸弹的先驱。截至1967年,它的库存为32040件,而2016年的可用库存为4670件。 3、法国 目前,该国拥有300个核弹头作为作战储备,是世界上核弹头最多的国家之一 4、中国 1964年,中国进行了核试验,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进入了拥有原子弹 能力的国家行列。 5、英国

世界十大战役

百年世界战史十大经典战役 ——在战争历史的坐标上 20世纪是战役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在战争历史的坐标上,人类由机械化战争走到高技术战争、信息化战争。作为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战役,也从陆地、海洋走向了天空、太空,从有形的战场走向了无形的空间。难以计数的会战、空战、海战、登陆战等构成了机械化战争时代战役的主要内容,千机轰炸,百舰聚首,千辆坦克大战,几百万人的军队厮杀成为它的典型画面。一个"大"字可以说是这一时代战役的最根本特征。 60、70年代新技术革命兴起后,战争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尽管临近世纪末,战争仍处于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过渡期,但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高技术战争中,仍显示出陆、海、空、天、电全维立体作战的信息化时代战役特征和高效、低耗、精确、灵敏、即时等战役特性。随着通讯、指挥、控制、打击等战争手段日益完备,一些战术、战役行为往往能达成战略目的,战略、战役、战术3者的界限更加难以区分,战役层次在战争中的轮廓日益模糊。即使如此,20世纪仍有许多战役犹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一、“大战中的大战”——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堑壕前的大厮杀。双方共伤亡130多万人。"陆战之王"初显神威。 1916年,德军对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阵地的枢纽——凡尔登进行重点进攻。英法联军为减轻凡尔登所受压力,在索姆河发动支援性进攻战役。2月21日,德第5集团军担任凡尔登主攻。德法两军前线兵力3∶1,火炮对比7∶1。为求胜利,双方不断加大兵力投入。 在正面15~30公里、纵深7~10公里战场上,双方共150万人的军队进行了激烈厮杀。战役第一天,德军就发射了200万发炮弹。7月1日,英法军队向驻守索姆河地区的德第2集团军发起进攻。双方共投入了153个师,约一万门火炮、1000架飞机。 英军在作战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在由堑壕和支撑点配系的3道防御阵地上,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英法联军以伤亡61.5万人的代价仅推进了5~12公里。德军损失65万人,失去240平方公里阵地,但打破了英法联军的计划。此役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阵地消耗战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此战德国大伤元气。战争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 二、激战英伦——不列颠空战 飞机问世后最大规模空战。"千里眼"帮忙。德国损失飞机1700余架。 为对抗希特勒发动的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英德之间爆发了空军诞生以来最大的空战。德空军此战严重受挫。丘吉尔评价说:"战争史上,从来不曾有过如此众多的人(英国民众)从如此少的人(皇家飞行员)那里获得如此多的好处。"

沙尘暴的形成和危害

沙尘暴的形成和危害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即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象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并加重了其强度和频度。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 沙尘暴多发生在每年的4—5月,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每年此时,在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亚洲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强烈的偏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控制大陆的蒙古高压开始由西向北移动,寒暖气流在此交汇,较重的西伯利亚寒流自西向东来势快,常形成大风。形成沙尘暴的风力一般8级以上,风速约每秒25米。此外,沙尘暴形成需要有充足的沙源,沙尘、沙粒能被风吹离地面。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森林覆盖率不高,大部分地表为荒漠和草原,沙荒地多,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况且,挖甘草、搂发菜、开矿这些掠夺性的破坏行为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沙尘暴灾害。裸露

的土地很容易被大风卷起形成沙尘暴甚至强沙尘暴。 在自然状态下,沙尘暴一般规模小。但由于人们乱垦草地和超载放牧,使大片草地变为荒地,加大了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本世纪30年代,美国在向西部大平原开发过程中,大量伐林毁草,致使大片草地沦为荒漠,导致了3次著名“黑风暴”的发生。据1934年席卷北美大陆的一次黑风暴事后估计,当时约有3亿吨沃土被吹走,其中芝加哥一天的降尘量达1242万吨。

TOP10.十大公务机公司

通航科普:世界十大私人飞机品牌 2015-01-07 21:00 TOP 1湾流宇航 湾流宇航公司(Gulfstream)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豪华、大型公务机的佼佼者。1999年被通用动力公司完全收购,美国《财富》杂志500家最大企业中有超过1/4的公司使用“湾流”公务机。当然很多世界名人、演艺明星、商贾富豪都是湾流飞机的客户。湾流主要生产中型、大型豪华公务飞机,性能超强、安全舒适、装饰奢华。 "世界最好的大中型公务飞机”中湾流(Gulfstream)就占了三个,分别是:大型远程公务飞机“湾流G550”、大型商务飞机“湾流G450”、中型商务飞机“湾流G150”。到目前为止湾流公司已生产了1300多架飞机,广泛应用于民用、商业、政府机构、私人、军用各个领域。 TOP 2庞巴迪 庞巴迪(Bombardier)是世界第最大的支线飞机制造商、世界第三大民用飞机生产商。总部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主要产品有支线飞机、大、中、小型公务飞机、铁路及高速铁路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等。庞巴迪(Bombardier)有69个生产与研发基地遍布在世界上23个国家,并拥有世界范围的服务网络。两种业界领先的业务分别为:宇航和轨道运输。

2011年全球顶级奢侈品研究机构“Robb Report”发布的“世界最好的公务飞机”中庞巴迪/Bombardier 就占了四个,分别是:大型超远程公务飞机“庞巴迪全球快车XRS”、大型商务飞机“庞巴迪环球5000”、中型商务飞机“庞巴迪挑战者300”、小型商务飞机“庞巴迪Learjet 45XR”。 TOP 3达索 达索航空(Dassault)是世界上唯一一家集设计、生产和销售战斗机和公务机为一体的企业。是世界奢侈品协会评出的“世界十大私人飞机品牌”第三名。也是世界主要军用飞机制造商之一。公司遍布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产品包括猎鹰公务机,“阵风”战斗机,以及神经元的UCAV(无人作战飞行器)。达索(Dassault)在法国和美国拥有组装和生产厂家,在多个大洲拥有维修中心,并拥有超过12,000名雇员。 2011年全球顶级奢侈品研究机构“Robb Report”发布的“世界最好的公务飞机”中达索(Dassault)就占了三个,分别是:大型远程公务飞机“达索/Dassault猎鹰7X”、大型商务飞机“达索猎鹰900LX”、中型商务飞机“达索猎鹰2000L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