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勾股定理易错题总结(含答案)

八年级勾股定理易错题总结(含答案)
八年级勾股定理易错题总结(含答案)

八年级勾股定理易错题总结(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7.0分)

1.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AB=8,AD=17,折叠纸片使点B落在边AD上

的E处,折痕为PQ.当E在AD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着移动.若限定P,Q分别在边BA,BC上移动,则点E在边AD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A. 6

B. 7

C. 8

D. 9

【答案】A

【解析】解:如图1,当点P与点A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AE=AB=8,

如图2,当点C与点Q重合时,根据翻折对称性可得

QE=BC=17,

在Rt△ECD中,EC2=DE2+CD2,

即172=(17?AE)2+82,

解得:AE=2,

所以点E在AD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8?2=6.

故选:A.

分别利用当点P与点A重合时,以及当点C与点Q重合时,求出AE的长进而得出答案.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及勾股定理,求出特殊位置的AE值是本题的关键.

2.如图,在△ABC中,∠ACB=90°,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

连接BE,CD,若BC=5,CD=6.5,则△BCE的周长为()

A. 16.5

B. 17

C. 18

D. 2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和勾股定理,首先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E=BE,再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AB的长,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将△BCE的周长转化为BC+AC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

解:∵DE垂直平分AB,

∴AE=BE,AD=BD,

∵∠ACB=90°,CD=6.5,

∴AB=2CD=13,

∵BC=5,

∴AC=√AB2?BC2=12,

∴△BCE的周长为BC+CE+BE=BC+CE+AE=BC+AC=5+12=17.

故选B.

3.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点D在AB边上,AD=AC,

AE⊥CD,垂足为F,与BC交于点E,则BE的长是()

D. 3

A. 1.5

B. 2.5

C. 8

3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属于中档题.连接DE,由勾股定理求出AB=5,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CE=DE,由SSS证明△ACE≌△ADE,得出∠ADE=∠ACB=90°,设CE=x,则DE=x,BE=4?x,在Rt△BDE中,由勾股定理,即可得解.

【解答】

解:如图所示,连接DE,

∵在Rt△ABC中,∠ACB=90°,AC=3,BC=4,

∴AB=√AC2+BC2=5,

∵AD=AC=3,AE⊥CD,

∴AE垂直平分CD,BD=AB?AD=2,

∴CE=ED,

在△ACE和△ADE中,

{AC=AD AE=AE CE=DE

,

∴△ACE≌△ADE,

∴∠ADE=∠ACB=90°,

∴∠EDB=90°,

设CE=x,则DE=x,BE=4?x,

在Rt△BDE中,由勾股定理得:DE2+BD2=BE2,即x2+22=(4?x)2,

解得:x=1.5,

∴BE=BC?CE=4?1.5=2.5.

故选B.

4.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纸片的底和腰分别为m和n(m

图,作高线BD和AE,则下列错误的结论是()

A. AE=√4n2?m2

2

B. CD=m2

2n

C. BD=√4n2?m2

2n

D. AD=2n2?m2

2n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有关知识,

A.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E=1

2

m,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E的长;

B.根据勾股定理可求CD的长;

C.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BD的长;

D.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求AD的长.

【解答】

解:A.CE=1

2m,AE=√n2?(1

2

m)2=√4n2?m2

2

,正确,不符合题意;

B.CD=m2?(m√4n2?m2

2n )2=m2

2n

,正确,不符合题意;

C.BD=m×√4n2?m2

2÷2×2÷n=m√4n2?m2

2n

,原来的错误,符合题意;

D.AD=n?m2

2n =2n2?m2

2n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在△ABC中,AB=AC=m,P为BC上任意一点,则PA2+PB?PC的值为()

A. m2

B. m2+1

C. m2+m

D. (m+1)2

【答案】A

【解析】略

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6,点E为BC的中

点,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矩形内点F处,连接

CF,则CF的长为()

A. 9

5 B. 12

5 C. 165 D. 185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有关知识,综合性较强.

连接BF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BH ,得到BF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得到∠BFC =90°,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答案. 【解答】 解:连接BF ,

∵BC =6,点E 为BC 的中点, ∴BE =3, 又∵AB =4,

∴AE =√AB 2+BE 2=5,

由折叠知,BF ⊥AE(对应点的连线必垂直于对称轴) ∴BH =AB×BE AE =

125

则BF =

245

∵FE =BE =EC , ∴∠BFC =90°, ∴CF =√62?(245)2

=185

故选D .

7.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连结CE交

AD于点F,连结BD交CE于点G,连结BE.下列结论:

①CE=BD;②△A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③∠ADB=∠AEB;

④S

四边形BCDE =1

2

BD?CE;⑤BC2+DE2=BE2+CD2.

正确的结论个数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的性质,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AD=AE,然后求出∠BAD=∠CAE,再利用“边角边”证明△ABD和△AC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E=BD,判断①正确;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BD=

∠ACE,从而求出∠BCG+∠CBG=∠ACB+∠ABC=90°,再求出∠BGC=90°,从而得到BD⊥CE,根据四边形的面积判断出④正确;根据勾股定理表示出BC2+DE2,BE2+ CD2,得到⑤正确;再求出AE//CD时,∠ADC=90°,判断出②错误;∠AEC与∠BAE不一定相等判断出③错误

【解答】

解:∵△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C,AD=AE.∠BAC=∠DAE=90°,

∴∠BAD=∠CAE.

在△ABD和△ACE中,

∴△ABD≌△ACE(SAS),∴CE=BD,故①正确.

∵△ABD≌△ACE,∴∠ABD=∠ACE,

∴∠BCG+∠CBG=∠ACB+∠ABC=90°,

∴∠BGC=180°?(∠BCG+∠CBG)=180°?90°=90°,

∴BD⊥CE,,故④正确.

∵在Rt△BCG中,由勾股定理,得BC2=BG2+CG2,

在Rt△DEG中,由勾股定理,得DE2=DG2+EG2,

∴BC2+DE2=BG2+CG2+DG2+EG2.

又∵在Rt△BGE中,由勾股定理,得BE2=BG2+EG2,

在Rt△CDG中,由勾股定理,得CD2=CG2+DG2,

∴BE2+CD2=BG2+CG2+DG2+EG2,

∴BC2+DE2=BE2+CD2,故⑤正确.

②③无法证明.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3个.

故选C.

8.若△ABC中,AB=7,AC=8,高AD=6,则BC的长是()

A. 10+√13

B. 2√7+√13

C. 10±√13

D. 2√7±√13【答案】D

【解析】略

9.如图,在Rt△ABC中,∠C=90°,D为AC上一点.若DA=DB=15,△ABD的

面积为90,则CD的长是()

A. 6

B. 9

C. 12

D. √189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有关知识,根据Rt△ABC中,∠C=90°,可证BC是△DAB的高,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BC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DC的长.

【解答】

解:∵∠C=90,DA=15,

DA?BC=90,

∴S△DAB=1

2

∴BC=12,

在Rt△BCD中,CD2+BC2=BD2,即CD2+122=152,

解得:CD=9(负值舍去).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10.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8cm,

动点P从点A出发在射线AC上以2cm/s的速度运动.设

运动的时间为ts.当△PAB是等腰三角形时,则t的值是

__________.

【答案】5或8或25

8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分情况讨论,注意不要漏解.

当AB为底时,点P在AC上,AP=2tcm,CP=(8?2t)cm.作PD垂直平分AB,垂足为点D,交AC于点P,连接BP.可得62+(8?2t)2=(2t)2,解方程即可得解.当BP1为底时,点P1在AC的延长线上,AP1=2tcm.可得2t=10,则t=5.当AP2为底时,点P2在

AC的延长线上,AP2=2tcm,P2C=(2t?8)cm,即2t?8=8,可得解.

【解答】

解:①如图1,当AB为底时,点P在AC上,AP=2tcm,CP=(8?2t)cm.

作PD垂直平分AB,垂足为点D,交AC于点P,连接BP.

可得:BC=6,

∵PD垂直平分AB,

∴AP=BP=2tcm.

在Rt△BCP中,BC2+CP2=BP2,

即62+(8?2t)2=(2t)2,36+64?32t+4t2=4t2,

解得:t=25

8

②如图2,当BP1为底时,点P1在AC的延长线上,AP1=2tcm.

∵AP1=AB,

∴2t=10,

解得:t=5.

③如图2,当AP2为底时,点P2在AC的延长线上,AP2=2tcm,P2C=(2t?8)cm.∵P2B=AB,BC⊥P2A,

∴P2C=AC(“三线合一”),

即2t?8=8,

解得:t=8.

所以当△PAB是等腰三角形时,t的值为5或8或25

8

故答案为5或8或25

8

11.等边△ABC边长为8.P,Q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连结AQ,BP,交于点O.以下

结论:①若AP=CQ,则△BAP≌△ACQ;②若AQ=BP,则∠AOB=120°;③若AP=CQ,BP=7,则PC=5;④若点P和点Q分别从点A和点B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向点C运动(到达点C就停止),则点O经过的路径长为4√3.其中正确的________.

【答案】①④

【解析】

【分析】

本题是道易错题,综合的考查了全等的基本知识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第①个选项直接找到对应的条件,利用SAS证明全等即可;第②③结论都有两种情况,准确画出图之后再来计算和判断;第四个结论要先判断判断轨迹(通过对称性或者全等)在来计算路径长.

【解答】

解:①在三角形△BAP和△ACQ中

{AP=CQ

∠BAP=ACQ=60°AB=AC

,

则△BAP≌△ACQ(SAS),∴①正确

②如图,

题中AQ=BP,存在两种情况.在P1的位置,∠AO1B=120°;在P2的位置,∠AOB的大小无法确定.∴②错误

③如图,作PE垂直于BC于点E,

设CP=x,∵∠C=60°,∴CE=1

2x,BE=8?1

2

x,PE=√3

2

x,PB=7,

在Rt△PB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PB2=PE2+BE2,化简得x2?8x+15=0,

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可得(x?4)2=1,

解得x=3或5,∴PC=3或5.故③错误.

④由题可得:AP=BQ,由对称性可得(或者证明△ABP和BAQ全等)O的运动轨迹为△ABC中AB边上的中线,

如图,延长CO交AB于点E,由AB=8,∠BCE=30°,∴BE=4,运动轨迹为CE=4√3,

故答案为:①④.

12.如图,长方形ABCD中,AD=8,AB=4,BQ=5,

点P在AD边上运动,当△BPQ为等腰三角形时,AP

的长为______.

【答案】3或5

2

或2

【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90°,BC=AD=8,

当△BPQ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

①BP=BQ=5时,AP=√BP2?AB2=√52?42=3;

②当PB=PQ时,作PM⊥BC于M,

则点P在BQ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1所示:

∴AP=1

2BQ=5

2

③当QP=QB=5时,作QE⊥AD于E,如图2所示:

则四边形ABQE是矩形,

∴AE=BQ=5,QE=AB=4,

∴PE=√QP2?QE2=√52?42=3,

∴AP=AE?PE=5?3=2;

综上所述,当△BPQ为等腰三角形时,AP的长为3或5

2

或2;

故答案为:3或5

2

或2.

分三种情况:①BP=BQ=5时,由勾股定理得AP=3;②当PB=PQ时,点P在BQ

的垂直平分线上,则AP=1

2BQ=5

2

;③当QP=QB=5时,作QE⊥AD于E,则四边形

ABQE是矩形,由勾股定理求出PE=3,得AP=AE?PE=2即可.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注意分情况讨论.

13.如图,在Rt△ABC中,∠A=30°,DE垂直平分斜边AC,交

AB于D,E为垂足,连接CD,若BD=2,则AC的长是______.

【答案】4√3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

内角和定理有关知识,求出∠AC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AD=CD,求出∠ACD、∠DCB,求出CD、AD、AB,由勾股定理求出BC,再求出AC即可.

【解答】

解:∵∠A=30°,∠B=90°,

∴∠ACB=180°?30°?90°=60°,

∵DE垂直平分斜边AC,

∴AD=CD,

∴∠A=∠ACD=30°,

∴∠DCB=60°?30°=30°,

∵BD=2,

∴CD=AD=4,

∴AB=4+2=6,

在Rt△BCD中,由勾股定理得:CB=√DC2?BD2=√42?22=2√3,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AB2+BC2=√62+(2√3)2=4√3.

故答案为4√3.

14.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BC=6,E为BC中点,将△ABE沿AE折叠,

使点B落在长方形内部的一点F,连结CF,则CF的长为________.

【答案】18

5

【解析】略

15.等腰△ABC的腰长AB=AC=10,底边上的高AD=6,则底边BC=______.【答案】16

【解析】解:在Rt△ABD中,BD=√AB2?AD2=8.

∵△ABC是等腰三角形,

∴BC=2BD=16.

故答案为:16.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D的长,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BC=2BD.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及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表达式.

16.如图,P是等边△ABC外一点,把△ABP绕点B顺时

针旋转60°到△CBQ,已知∠AQB=150°,QA:QC=a:

b(b>a),则PB:QA=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

表示)

【答案】√b2?a2:a

【解析】解:如图,连接PQ,

∵把△ABP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到△CBQ,

∴△ABP≌△CBQ,∠PBQ=60°,

∴PA=CQ,PB=BQ,

∴△BPQ是等边三角形,

∴PQ=PB,∠BQP=60°,

∵∠AQB=150°,

∴∠PQA=90°,

∵QA:QC=a:b,

∴设QA=ak,QC=bk=PA,

∴PQ=√QC2?QA2=k?√b2?a2=PB

∴PB:QA=√b2?a2:a,

故答案为:√b2?a2:a.

如图,连接PQ,由旋转的性质可得PA=CQ,PB=BQ,∠PBQ=60°,可证△BPQ是

等边三角形,可得PQ=PB,∠BQP=60°,由勾股定理可求解.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把PB和QA转化到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是解题的关键.

17.将面积为2π的半圆与两个正方形拼接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则这

两个正方形面积的和为____.

【答案】16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关键是由面积为2π的半圆求出半圆的直径,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这两个正方形面积的和.首先由面积为2π的半圆求出半圆的直径,即直角边的斜边,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即是这两个正方形面积的和.

【解答】

解:已知半圆的面积为2π,

所以半圆的直径为:,

即如图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4,

设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x,y,

则根据勾股定理得:x2+y2=42=16,

即两个正方形面积的和为16.

故答案为16.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20.0分)

18.如图,点O为线段AD上一点,CO⊥AD于点O,OA=OB,OC=OD,点M、N

分别是AC、BD的中点,连接OM、ON、MN.

(1)求证:AC=BD;

(2)试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若AC=2,在图2中,点M在DB的延长线上,求△AMD的面积.【答案】(1)证明:∵CO⊥AD,

∴∠AOC=∠BOD=90°,

在△AOC和△BOD中,

{

OA=OB

∠AOC=∠BOD=90°

OC=OD

,

∴△AOC≌△BOD,

∴AC=BD.

(2)解:△MO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理由如下:由(1)得:△AOC≌△BOD,

则∠A=∠OBD,

在Rt△AOC中,

∵M是AC的中点,

∴OM=1

2

AC,

同理可得ON=1

2

BD,

因为AC=BD,

∴OM=ON,

∵∠A=∠AOM,∠NBO=∠NOB,∠A=∠OBD,∴∠NOB=∠MOA,

又∵∠AOC=90°,

∴∠MON=90°,

∵∠MON=90°,OM=ON,

∴△MO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解:由(1)得:AC=BD,

由(2)得:△MO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M,N分别是AC,BD的中点,且AC=2,∴AM=ND=BN=1,

∵在Rt△AOC中,点M是AC的中点,AC=BD,∴OM=AM=1,

∴ON=1,

在Rt△MON中,

OM2+ON2=MN2,1+1=MN2,

∴MN=√2,

∴MD=√2+1,

∵△AOC≌△BOD,

∴∠C=∠D,

又∵∠A+∠C=90°,∴∠A+∠D=90°,

∴∠AMD=90°,

∴△AMD是直角三角形,

∴△AMD面积为:1

2×1×(√2+1)=√2+1

2

【解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属于较难题.

(1)欲证明AC=BD,只要证明△AOC≌△BOD即可;

(2)结论:△MO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只要证明OM=ON,∠MON=90°即可;

(3)可得∠A+∠D=90°,得出△AMD是直角三角形,由此可得解.

19.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E为边AB上一点,过点E作DE⊥BC,交BC

于点D,在DE右侧作等边三角形DEP,记P到BC的距离为m1,P到AC的距离为m2.

(1)若BD=4

3

,试求线段DE的长,并求m1,m2的值;

(2)若BD=x(1≤x≤2),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m1,m2,并求P在∠C的平分线上

时x的值.

【答案】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B=60°,

∵DE⊥BC,

∴∠BDE=90°,

∵BD=4

3

∴DE=4√3

3

∵△DEP是等边三角形,

∴PD=DE=4√3

3

,∠PDE=60°,

过P作PF⊥BC于F,

∴∠PDF=30°,

∴PF=1

2PD=2√3

3

∴m1=2√3

3

延长DP交AC于G,

∵∠C=60°,∠CDG=30°,∴∠CGD=90°,

∴PG=m2.

∵BC=4,BD=4

3

∴CD=8

3

∴CG=1

2CD=4

3

∴DG=√CD2?CG2=4√3

3

,∴PG=DG?PD=0,

∴m2=0;

(2)∵BD=x,

同(1)可得,DE=PD=√3x,

∴PF=m1=1

2PD=√3

2

x,

∵BC=4,BD=x,∴CD=4?x,

∴CG=1

2CD=2?1

2

x,

∴DG=√CD2?CG2=2√3?√3

2

x,

∴PG=DG?PD=2√3?3√3

2

x,

∴m2=2√3?3√3

2

x;

当P在∠C的平分线上时,PF=PG,

∴√3

2x=2√3?3√3

2

x;

解得:x=1.

【解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60°,PD=DE=4√3

3

,∠PDE=60°,过

P作PF⊥BC于F,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m1=2√3

3

;延长DP交AC于G,根据勾

股定理得到DG=√CD2?CG2=4√3

3

,于是求得m2=0;

(2)同(1)可得,DE=PD=√3x,得到PF=m1=1

2PD=√3

2

x,求得CG=1

2

CD=2?1

2

x,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DG=√CD2?CG2=2√3?√3

2x,求得PG=DG?PD=2√3?3√3

2

x,

得到m2=2√3?3√3

2

x;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20.在△ABC中,点D在BC上,AB=AC=BD,点E在BC的延长线上,∠E=15°.

(1)如图1,若∠BAC=80°,求∠DAE的度数;

(2)如图2,若CE=CA,AD=2√2,求线段AC的长.

【答案】解:(1)如图1,

∵AB=AC,∠BAC=80°,

(180°?∠BAC)=50°,

∴∠B=∠ACB=1

2

∵BD=AB,

(180°?∠B)=65°,

∴∠BAD=∠BDA=1

2

∵∠E=15°,

∴∠DAE=∠BAD?∠E=65°?15°=50°;

(2)如图,作DF⊥AC于F,

∵AC=CE,

∴∠CAE=∠E=15°,

∵∠ACD=∠CAE+∠E=2∠E,

∴∠ACD=30°,

∵AB=AC=BD,

∴∠B=∠ACD=30°,∠BAC=120°,∠BAD=∠ADB=75°,∴∠DAC=∠BAC?∠BAD=45°,

∴∠ADF=90°?45°=45°,

∴AF=DF,

在Rt△AFD中,

∵AD=2√2,

由勾股定理得:AF2+AD2=AD2,

=2,

∴AF=√AD2

2

∴DF=2,

在Rt△DFC中,

∵∠ACD=30°,∠DFC=90°,

勾股定理单元 易错题同步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1号、4号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7,2号、3号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4,则a 、b 、c 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 ) A .11 B .15 C .10 D .22 2.如果正整数a 、b 、c 满足等式222+=a b c ,那么正整数a 、b 、c 叫做勾股数.某同学将自己探究勾股数的过程列成下表,观察表中每列数的规律,可知x y +的值为( ) A .47 B .62 C .79 D .98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30°,点E 为AB 的中点,DE ⊥AB ,交AB 于点E ,DE =3,BC =1,CD =13,则CE 的长是( ) A .14 B .17 C .15 D .13 4.如图是由“赵爽弦图”变化得到的,它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若S 1+S 2+S 3=15,则S 2的值是( ) A .3 B . 154 C .5 D . 152 5.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

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 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是a 、b ,那么2 ()a b + 的值为( ). A .49 B .25 C .13 D .1 6.A 、B 、C 分别表示三个村庄,AB 1700=米,800BC =米,AC 1500=米,某社区拟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要求这三个村庄到活动中心的距离相等,则活动中心P 的位置应在( ) A .AB 的中点 B .BC 的中点 C .AC 的中点 D .C ∠的平分线与AB 的交点 7.如图,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也称《赵爽弦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 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a ,较长直角边为b ,那么2 a b () +的值为( ) A .13 B .19 C .25 D .169 8.如图,在△ABC 中,AB=8,BC=10,AC=6,则BC 边上的高AD 为( ) A .8 B .9 C . 24 5 D .10 9.《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折竹抵地”问题源自《九章算术》中:“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高一丈,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竹子底部4尺远(如图),则折断后的竹子高度为多少尺?(1丈=10尺)( ) A .3 B .5 C .4.2 D .4 10.由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勾股定理易错题

勾股定理易错题 一、折叠 1、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 AC=6cm BC=8cm 现将△ ABC 折叠,使点B 与 点A 重合,折痕为DE 贝U BE 的长为 ________________ cm 2、如图,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直角,使点 C 落在AB 上的点E 处,已知AC=6 / B=30°, 则DE 的长是 _________________ 。 3、如图,Rt △ ABC 中, AB=9,BC=6 / B=90°,将厶ABC 折叠,使A 点与BC 的中点重合,折 4、如图,长方形纸片 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设点D 落在D '处,BC 交AD 于点E, AB=6crm BC=8cryi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5、如图,已知矩形ABCDft 着直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C'处,BC 交AD 于 E , A E F 痕为MN 则线段BN 的长为 E. A B AD=8,AB=4贝U DE 的长为

6如图,长方形ABCD 中, AB=3cm AD=9cm 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 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 EF ,则厶ABE 的面积为 ______________ 11、如图,在Rt △ ABC 中,/ B=90°,AB=3 BC=4将厶ABC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边 AC 上,与点B '重合,AE 为折痕,则EB' = __________________ . 7、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 AC=18cm BC=24cm 现将直角边 AC 沿直线AD 你能求出BD 的长吗? 8、如图,在 Rt △ ABC 中,AB=9,BC=6,/ B=90°, 将厶ABC 折叠,使A 点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 MN OAB 其中/ AOB=90,OA=2 OB=4如图,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 0B 交于点C,与边AB 交于点D 。若折叠后点B 与点A 重合,求点C 的坐 ,DE 是斜边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AC 、AB 于 D 、E 两 则线段BN 的长为 9、已知已知直角三角形纸片 系中,折叠该纸片,折痕与边 / ABC=60 点。若BD=2,贝U AB 的长是 B

八年级数学 勾股定理中的易错题辨析

勾股定理中的易错题辨析 一、审题不仔细,受定势思维影响 例1 在△ABC 中,的对边分别为,且,则( ),,A B C ∠∠∠,,a b c 2()()a b a b c +-=(A )为直角 (B )为直角 (C )为直角 (D )不是直角三角 A ∠C ∠ B ∠形 错解:选(B ) 分析:因为常见的直角三角形表示时,一般将直角标注为,因而有同学就习惯性的C ∠认为就一定表示直角,加之对本题所给条件的分析不缜密,导致错误.该题中的条件应转C ∠化为,即,因根据这一公式进行判断. 222a b c -=222a b c =+正解:,∴.故选(A ) 222a b c -= 222a b c =+例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求第三边长. 错解:. 5==分析:因学生习惯了“勾三股四弦五”的说法,即意味着两直角边为3和4时,斜边长为5.但这一理解的前提是3、4为直角边.而本题中并未加以任何说明,因而所求的第三边可能为斜边,但也可能为直角边. 正解:(1)当两直角边为3和4时,第三边长为 ; 5==(2)当斜边为4,一直角边为3时,第三边长为 . =二、概念不明确,混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例3 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可作为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2、3 (B ) (C (D 2223,4,5错解:选(B ) 分析:未能彻底区分勾股定理及其及逆定理,对概念的理解流于表面形式.判断直角三角形时,应将所给数据进行平方看是否满足的形式. 222a b c += 正解:因为,故选(C )222 +=例4 在B 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前60?进,乙船沿南偏东某个角度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甲船到M 岛,乙船到P 岛,两岛相距34海里,你知道乙船是沿哪个方向航行的吗? 错解:甲船航行的距离为BM=(海里), 8216?=乙船航行的距离为BP=(海里). 15230?= (海里)且MP=34(海里) 34=

勾股定理单元 易错题难题检测

一、选择题 1.如图,西安路与南京路平行,并且与八一街垂直,曙光路与环城路垂直.如果小明站在南京路与八一街的交叉口,准备去书店,按图中的街道行走,最近的路程约为( ) A .600m B .500m C .400m D .300m 2.△ABC 的三边的长a 、b 、c 满足:2 (1)250a b c -+-+-=,则△ABC 的形状为(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3.如图,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按图示方式依次翻折,若DE 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DC '平分BDE ∠;②BC 长为( ) 22a +;③BCD 是等腰三角形;④CED 的周长 等于BC 的长.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4.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1cm ,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两点,将ADE ?沿直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且点'A 在ABC ?外部,则阴影部分图形的周长为( ) A .1cm B .1.5cm C .2cm D .3cm 5.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的长分别为6cm ,8cm ,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 ( )

A.5cm B.10cm C.14cm D.20cm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AB=30°,点E为AB的中点,DE⊥AB,交AB于点E,DE=3,BC=1,CD=13,则CE的长是() A.14B.17C.15D.13 7.如图,在Rt△ABC中,∠C=90°,AC=4,BC=3,BD平分∠ABC,E是AB中点,连接DE,则DE的长为() A.10 2 B.2 C. 51 2 + D. 3 2 8.如图,已知AB AC =,则数轴上C点所表示的数为( ) A.3B.5C.13 -D.15 - 9.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236 、、B345 C347D234 10.下列四组数据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 ( ) A.6,8,10 B.5,12,13 C.3,5,6 D235二、填空题 11.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副“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

(人教版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易错题

勾股定理中的易错题辨析 江苏省通州市刘桥中学 吴锋 226363 一、审题不仔细,受定势思维影响 例1 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a b a b c +-=,则( ) (A )A ∠为直角 (B )C ∠为直角 (C )B ∠为直角 (D )不是直角三角形 错解:选(B ) 分析:因为常见的直角三角形表示时,一般将直角标注为C ∠,因而有同学就习惯性的认为C ∠就一定表示直角,加之对本题所给条件的分析不缜密,导致错误.该题中的条件应转化为222a b c -=,即222a b c =+,因根据这一公式进行判断. 正解:222a b c -=,∴222a b c =+.故选(A ) 例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求第三边长. 错解:5==. 分析:因学生习惯了“勾三股四弦五”的说法,即意味着两直角边为3和4时,斜边长为5.但这一理解的前提是3、4为直角边.而本题中并未加以任何说明,因而所求的第三边可能为斜边,但也可能为直角边. 正解:(1)当两直角边为3和4时,第三边长为 5==; (2)当斜边为4,一直角边为3时,第三边长为 =二、概念不明确,混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例3 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可作为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2、3 (B )2223,4,5 (C (D 错解:选(B ) 分析:未能彻底区分勾股定理及其及逆定理,对概念的理解流于表面形式.判断直角三角形时,应将所给数据进行平方看是否满足222a b c +=的形式. 正解:因为222 +=,故选(C ) 例4 在B 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60?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前进,乙船沿南偏东某个角度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甲船到M 岛,乙船到P 岛,两岛相距34海里,你知道乙船是沿哪个方向航行的吗? 错解:甲船航行的距离为BM=8216?=(海里), 乙船航行的距离为BP=15230?=(海里). 34=(海里)且MP=34(海里) ∴△MBP 为直角三角形,∴90MBP ∠=?,∴乙船是沿着南偏东30?方向航行的.

勾股定理中的易错题辨析

勾股定理易错题 一、审题不仔细,受定势思维影响 例1 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a b a b c +-=,则( ) (A )A ∠为直角 (B )C ∠为直角 (C )B ∠为直角 (D )不是直角三角形 错解:选(B ) 分析:因为常见的直角三角形表示时,一般将直角标注为C ∠,因而有同学就习惯性的认为C ∠就一定表示直角,加之对本题所给条件的分析不缜密,导致错误.该题中的条件应转化为222a b c -=,即222a b c =+,因根据这一公式进行判断. 正解:222a b c -=,∴222a b c =+.故选(A ) 例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4,求第三边长. 错解:5==. 分析:因学生习惯了“勾三股四弦五”的说法,即意味着两直角边为3和4时,斜边长为5.但这一理解的前提是3、4为直角边.而本题中并未加以任何说明,因而所求的第三边可能为斜边,但也可能为直角边. 正解:(1)当两直角边为3和4时,第三边长为 5==; (2)当斜边为4,一直角边为3时,第三边长为 =二、概念不明确,混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例3 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可作为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1、2、3 (B )2223,4,5 (C (D 错解:选(B ) 分析:未能彻底区分勾股定理及其及逆定理,对概念的理解流于表面形式.判断直角三角形时,应将所给数据进行平方看是否满足222a b c +=的形式. 正解:因为222 +=,故选(C ) 例4 在B 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60?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前进,乙船沿南偏东某个角度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

勾股定理单元 易错题测试基础卷

勾股定理单元易错题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1.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cm,宽为10cm,高为20cm,点B离点C5cm,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去吃一滴蜜糖,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cm. A.25 B.20 C.24 D.105 2.“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A.3 B.4 C.5 D.6 3.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壁,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若梯子底端位置保持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1.5米,则小巷的宽度为() A.0.8米B.2米C.2.2米D.2.7米 4.在△ABC中,∠BCA=90°,AC=6,BC=8,D是AB的中点,将△ACD沿直线CD折叠得到 △ECD,连接BE,则线段BE的长等于()

A .5 B .75 C . 145 D . 365 5.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908C AC ∠==°,,F 是AB 边上的中点,点D 、E 分别在AC 、BC 边上运动,且保持AD CE =.连接DE 、DF 、EF .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下列结论:①DF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四边形CDFE 不可能为正方形;③DE 长度的最小值为4;④四边形CDFE 的面积保持不变;⑤△CDE 面积的最大值为8.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④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6.已知,等边三角形ΔABC 中,边长为2,则面积为( ) A .1 B .2 C .2 D .3 7.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6cm AC =,8cm BC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等于( ) A .2cm B .3cm C .4cm D .5cm 8.如图,已知AB 是线段MN 上的两点,MN =12,MA =3,MB >3,以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M ,以点B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N ,使M 、N 两点重合成一点C ,构成△ABC ,当△ABC 为直角三角形时AB 的长是( ) A .3 B .5 C .4或5 D .3或51

勾股定理单元 易错题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算书《网醉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90°,AB=3,BC=5,点D ,E ,F ,G ,H ,I 都在矩形KLMJ 的边上,则矩形KLMJ 的面积为( ) A .121 B .110 C .100 D .90 2.“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 ,若(a +b )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 A .3 B .4 C .5 D .6 3.如图,在等边△ABC 中,AB =15,BD =6,BE =3,点P 从点E 出发沿EA 方向运动,连结PD ,以PD 为边,在PD 右侧按如图方式作等边△DPF ,当点P 从点E 运动到点A 时,点F 运动的路径长是( ) A .8 B .10 C .43 D .12 4.如果正整数a 、b 、c 满足等式222+=a b c ,那么正整数a 、b 、c 叫做勾股数.某同学将自己探究勾股数的过程列成下表,观察表中每列数的规律,可知x y +的值为( )

A.47 B.62 C.79 D.98 5.已知△ABC是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Rt△ABC的斜边AC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ACD,再以Rt△ACD的斜边AD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ADE,…,依此类推,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 A.2n﹣2B.2n﹣1C.2n D.2n+1 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动点,则 DN+MN的最小值是() A.8 B.9 C.10 D.12 7.下列说法不能得到直角三角形的() A.三个角度之比为 1:2:3 的三角形B.三个边长之比为 3:4:5 的三角形 C.三个边长之比为 8:16:17 的三角形D.三个角度之比为 1:1:2 的三角形 8.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点B落在点B′处,则重叠部分△AFC的面积为() A.12 B.10 C.8 D.6 9.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是点D、E,AD=3,BE=1,则BC的长是()

勾股定理单元 易错题难题测试提优卷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 中,∠B=45°,D 是AB 边上一点,连接CD ,过A 作AF ⊥CD 交CD 于G ,交BC 于点F .已知AC=CD ,CG=3,DG=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ACD=2∠FAB ②27ACD S ?= ③272CF =- ④ AC=AF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如图,点A 的坐标是(2)2, ,若点P 在x 轴上,且APO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不可能是( ) A .(2,0) B .(4,0) C .(-22,0) D .(3,0) 3.在直角三角形中,自两锐角所引的两条中线长分别为5和210,则斜边长为( ) A .10 B .410 C .13 D .213 4.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2,则第三边长是( ) A .3 B .3 C .5 D .3或5 5.下列结论中,矩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 .内角和为360°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对角线相等 D .对角线互相垂直 6.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如图,正方形A 的面积为( ) A .6 B .36 C .64 D .8 7.下列各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30,40,60B.7,12,13C.6,8,10D.3,4,6 8.下列说法不能得到直角三角形的() A.三个角度之比为 1:2:3 的三角形B.三个边长之比为 3:4:5 的三角形C.三个边长之比为 8:16:17 的三角形D.三个角度之比为 1:1:2 的三角形9.如图,已知数轴上点P表示的数为1 -,点A表示的数为1,过点A作直线l垂直于PA,在l上取点B,使1 AB=,以点P为圆心,以PB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C 所表示的数为() A.5B.51 -C.51 +D.51 -+ 10.如图,在△ABC,∠C=90°,AD平分∠BAC交CB于点D,过点D作DE⊥AB,垂足恰好是边AB的中点E,若AD=3cm,则BE的长为() A 33 B.4cm C.2cm D.6cm 二、填空题 11.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副“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10,则S2的值是_________.

勾股定理单元 易错题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1.如图,在Rt ABC ?中,90, 5 ,3ACB AB cm AC cm ? ∠===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 射线BC 以1 /cm s 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t 的值不可能为( ) A .5 B .8 C . 254 D . 258 2.如图,在ABC ?中,,90? =∠=AB AC BAC ,ABC ∠的平分线BD 与边AC 相交于点D ,DE BC ⊥,垂足为E ,若CDE ?的周长为6,则ABC ?的面积为( ). A .36 B .18 C .12 D .9 3.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 、B 、C 、D 的边长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 的面积是 A .13 B .225+ C .47 D .13 4.如图,AB =AC ,∠CAB =90°,∠ADC=45°,AD =1,CD =3,则BD 的长为( ) A .3 B 11 C .3 D .4

5.在Rt △ABC 中,∠C=90°,∠A=30°,BD 是∠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若CD=1,则AB 的长是( ) A .2 B . 23 C . 43 D .4 6.如图,△ABC 中,AB=10,BC=12,AC=213,则△ABC 的面积是( ). A .36 B .1013 C .60 D .1213 7.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和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 ) A .4 B .16 C .34 D .4或34 8.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3,4,5 B .1,1,2 C .8,12,13 D .2、3、5 9.如图,BD 为ABCD 的对角线,45,DBC DE BC ? ∠=⊥于点E ,BF ⊥DC 于点F ,DE 、BF 相交于点H ,直线BF 交线段AD 的延长线于点G ,下列结论:①1 2 CE BE = ;②A BHE ∠=∠;③AB=BH;④BHD BDG ∠=∠;⑤222BH BG AG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⑤ D .③④ 10.在ABC ?中,::1:1:2BC AC AB =,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则ABC ACB ∠+∠=__________°(点A ,B ,C 是网格线交点).

人教版勾股定理单元 易错题测试提优卷试题

人教版勾股定理单元易错题测试提优卷试题 一、解答题 1.如图,△ABC中,∠ACB=90°,AB=5cm,BC=3cm,若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折线A﹣C﹣B﹣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1)若点P在AC上,且满足PA=PB时,求出此时t的值; (2)若点P恰好在∠BAC的角平分线上,求t的值; (3)在运动过程中,直接写出当t为何值时,△BCP为等腰三角形. 2.如图1,△ABC中,CD⊥AB于D,且BD : AD : CD=2 : 3 : 4, (1)试说明△ABC是等腰三角形; (2)已知S△ABC=40cm2,如图2,动点M从点B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线段BA向点A 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A出发以每秒1cm速度沿线段AC向点C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整个运动都停止. 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秒), ①若△DMN的边与BC平行,求t的值; ②若点E是边AC的中点,问在点M运动的过程中,△MDE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备用图 3.如图1, △ABC和△CDE均为等腰三角形,AC=BC, CD=CE, AC>CD, ∠ACB=∠DCE=a,且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结BE. (1)求证: AD=BE. (2)如图2,若a=90°,CM⊥AE于E.若CM=7, BE=10, 试求AB的长.

(3)如图3,若a=120°, CM⊥AE于E, BN⊥AE于N, BN=a, CM=b,直接写出AE的值(用a, b 的代数式表示). 4.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4,∠ABC=60°,有一足够大的含60°角的直角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菱形ABCD的顶点A重合,两边分别射线CB、DC相交于点E、F,且 ∠EAP=60°. (1)如图1,当点E是线段CB的中点时,请直接判断△AEF的形状是. (2)如图2,当点E是线段CB上任意一点时(点E不与B、C重合),求证:BE=CF;(3)如图3,当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EAB=15°时,求点F到BC的距离. 5.如图1,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CD=AE,AD与BE相交于点F. (1)求证:∠ABE=∠CAD; (2)如图2,以AD为边向左作等边△ADG,连接BG. ⅰ)试判断四边形AGB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ⅱ)若设BD=1,DC=k(0<k<1),求四边形AGBE与△ABC的周长比(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 6.已知,矩形ABCD中,AB=4cm,BC=8cm,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垂足为O. (1)如图1,连接AF、CE.求证:四边形AFCE为菱形. (2)如图1,求AF的长. (3)如图2,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沿△AFB和△CDE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自A→F→B→A停止,点Q自C→D→E→C停止.在运动过程中,点P的速度为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中的易错题辨析

勾股定理中的易错题辨析 一、审题不仔细,受定势思维影响 例1 在△ABC 中, 的对边分别为,且,则(),,A B C ,,a b c 2()()a b a b c (A ) 为直角(B )为直角(C )为直角(D )不是直角三角A C B 形 错解:选(B ) 分析:因为常见的直角三角形表示时,一般将直角标注为 ,因而有同学就习惯性的C 认为就一定表示直角,加之对本题所给条件的分析不缜密,导致错误.该题中的条件应转C 化为,即,因根据这一公式进行判断.222a b c 222a b c 正解:,∴.故选(A ) 222a b c 222a b c 例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3、4,求第三边长.错解:第三边长为. 2234255分析:因学生习惯了“勾三股四弦五”的说法,即意味着两直角边为3和4时,斜边长为5.但这一理解的前提是3、4为直角边.而本题中并未加以任何说明,因而所求的第三边可能为斜边,但也可能为直角边. 正解:(1)当两直角边为3和4时,第三边长为 ; 2234255(2)当斜边为4,一直角边为3时,第三边长为 . 22437二、概念不明确,混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例3 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可作为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1、2、3 (B )(C )(D )2223,4,51,2,33,4,5 错解:选(B )分析:未能彻底区分勾股定理及其及逆定理,对概念的理解流于表面形式 .判断直角三角形时,应将所给数据进行平方看是否满足 的形式.222 a b c 正解:因为,故选(C ) 222123例4 在B 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 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前60进,乙船沿南偏东某个角度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甲船到M 岛,乙船到P 岛,两岛相距34海里,你知道乙船是沿哪个方向航行的吗? 错解:甲船航行的距离为BM=(海里), 8216乙船航行的距离为BP=(海里). 15230∵(海里)且MP=34(海里) 22163034

勾股定理单元 易错题难题质量专项训练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点A的坐标是(2)2,,若点P在x轴上,且APO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不可能是() A.(2,0)B.(4,0) C.(-22,0)D.(3,0) 2.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算书《网醉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90°,AB=3,BC=5,点D,E,F,G,H,I都在矩形KLMJ的边上,则矩形KLMJ的面积为( ) A.121 B.110 C.100 D.90 3.已知:△ABC中,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高,BQ=AC,点F在CE的延长线上,CF=AB,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F⊥AQ B.AF=AQ C.AF=AD D.F BAQ ∠=∠ 4.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它边上的高、面积分别是() A. 2 , 24 a a B 2 3 4 a a C 2 33 a a D. 2 33 4 a a 5.如图,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黑、白两个甲壳虫同时从点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棱向前爬行,黑甲壳虫爬行的路线是AA1→A1D1→…,白甲壳虫爬行的路线是AB→BB1→…,并且都遵循如下规则:所爬行的第n+2与第n条棱所在的直线必须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其中n是正整数).那么当黑、白两个甲壳虫各爬行完第2017条棱

分别停止在所到的正方体顶点处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 A .0 B .1 C .3 D .2 6.如图,OP =1,过点P 作PP 1⊥OP ,且PP 1=1,得OP 1=2;再过点P 1作P 1P 2⊥OP 1且P 1P 2=1,得OP 2=3;又过点P 2作P 2P 3⊥OP 2且P 2P 3=1,得OP 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 2018的值为( ) A .2016 B .2017 C .2018 D .2019 7.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90A ∠=?正方形ADOF 的边长是2,4BD =,则CF 的长为( ) A .6 B .42 C .8 D .10 8.如图,西安路与南京路平行,并且与八一街垂直,曙光路与环城路垂直.如果小明站在南京路与八一街的交叉口,准备去书店,按图中的街道行走,最近的路程约为( ) A .200m B .300m C .400m D .500m

人教版勾股定理单元 易错题难题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试题

人教版勾股定理单元 易错题难题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试题 一、解答题 1.(1)如图1,在Rt ABC ?中,90ACB ∠=?,60A ∠=?,CD 平分ACB ∠. 求证:CA AD BC +=. 小明为解决上面的问题作了如下思考: 作ADC ?关于直线CD 的对称图形A DC '?,∵CD 平分ACB ∠,∴A '点落在CB 上,且 CA CA '=,A D AD '=.因此,要证的问题转化为只要证出A D A B ''=即可. 请根据小明的思考,写出该问题完整的证明过程. (2)参照(1)中小明的思考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10BC CD ==,17AC =,9AD =,求AB 的长. 2.如图1,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且CD =AE ,AD 与BE 相交于点F . (1)求证:∠ABE =∠CAD ; (2)如图2,以AD 为边向左作等边△ADG ,连接BG . ⅰ)试判断四边形AGB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ⅱ)若设BD =1,DC =k (0<k <1),求四边形AGBE 与△ABC 的周长比(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

3.已知: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4,∠ABC =60°,有一足够大的含60°角的直角三角尺的60°角的顶点与菱形ABCD 的顶点A 重合,两边分别射线CB 、DC 相交于点E 、F ,且∠EAP =60°. (1)如图1,当点E 是线段CB 的中点时,请直接判断△AEF 的形状是 . (2)如图2,当点E 是线段CB 上任意一点时(点E 不与B 、C 重合),求证:BE =CF ; (3)如图3,当点E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且∠EAB =15°时,求点F 到BC 的距离. 4.(1)如图1,在Rt △ABC 和Rt △ADE 中,AB =AC ,AD =AE ,且点D 在BC 边上滑动(点D 不与点B ,C 重合),连接EC , ①则线段BC ,DC ,EC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式为 ; ②求证:BD 2+CD 2=2AD 2; (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C =∠ACB =∠ADC =45°.若BD =9,CD =3,求AD 的长. 5.已知n 组正整数:第一组:3,4,5;第二组:8,6,10;第三组:15,8,17;第四组:24,10,26;第五组:35,12,37;第六组:48,14,50;… (1)是否存在一组数,既符合上述规律,且其中一个数为71?若存在,请写出这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以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为一条直角边的长,是否一定可以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长都是正整数?若可以,请说明理由;若不可以,请举出反例. 6.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在平面内有两点()111, P x y 、()222, P x y ,其两点间的距离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易错题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分别为4和5,则第三条边是____________. 2.将一根长为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 的圆柱形水杯中,则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h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块平地上,小王家房前7米远处有一棵大树,在一次强风中,这棵大树从离地6米高的地方折断倒下,量得倒下部分的长是10米,则大树倒下时能碰到小王家的房子吗________ 4.在△ABC 中,AB=AC=10cm,BC=12cm,求△ABC 的面积 5.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和6,则底边上的高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6. 如图,小明在A 时测得某树的影长为2m ,B 时又测得该树的影长为8m ,若两次日照的光线互相垂直,则树的高度为_____m. 7.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绿地,测得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m 和8m,现在要将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8m 为直角边的三角形,求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 10.观察下列表格: 列举 猜想 3,4,5 32 =4+5 5,12,13 52=12+13 7,24,25 72=24+25 13,b,c 132=b+c 求出b,c 的值 第6题图 A 时 B 时

1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2,两直角边的和为13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__ 1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2cm,BC=5cm,CD=5cn,DA=4cm,∠B=90°,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13.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宽10,高20,点B 与点C 的距离为5,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___________. 1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cm,底边上的高是6cm,则底边长为___________. 15.在一棵树的10m 高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爬下树跳向离树20cm 处的池塘,另一只爬上树顶后直扑池塘.如果两只猴子经过的路程相等,则这棵树有多高. 16.已知两线段上2和6,第三条线段是_____________时,它们可以组成直角三角形. A

勾股定理复习易错题四套题由简到难(附带答案)

勾股定理练习卷 姓名 一、填空题 1.三角形的三边满足a2=b2+c2,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它的最大边是. 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BC=24,CA=7,AB=. 3.在△ABC中,若其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9、12、15,则以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所拼成的四边形的面积是. 4.如图1所示,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正方形A,B,C的面积分别是8cm2,10cm2,14cm2,则正方形D的面积是 cm2. 5.如图2,在△ABC中,∠C=90°,BC=60c m,CA=80c m,一只蜗牛从C点出发,以每分钟20c m的速度沿CA→AB→BC的路径再回到C点,需要分钟的时间. 6.已知x、y为正数,且|x2-4|+(y2-16)2=0,如果以x、y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7.在布置新年联欢会的会场时,小虎准备把同学们做的拉花用上,他搬来了一架高为2.5米的梯子,要想把拉花挂在高2.4米的墙上(设梯子上端要到达或超过挂拉花的高度才能挂上),小虎应把梯子的底端放在距离墙米处. 8.如图3是2002年北京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合而成,若图中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52和4,则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和.(注:两直角边长均为整数)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为勾股数的是() A.6,12,13 B.3,4,7 C.4,7.5,8.5 D.8,15,16 2.要登上某建筑物,靠墙有一架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m,顶端离地面12m,则梯子的长度为() A.12m B.13m C.14m D.15m

最新勾股定理经典易错题及知识点类题总结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B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全章 类题总结 类型一:等面积法求高 【例题】如图,△ABC中,∠ACB=900,AC=7,BC=24,C D⊥AB于D。 (1)求AB的长; (2)求CD的长。 类型二:面积问题 【例题】如下左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和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cm2。 【练习1】如上右图,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1)求图中格点四边形ABCD的面积和周长。 (2)求∠ADC的度数。 【练习2】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E⊥BE,且AE=3,BE=4,阴影 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练习3】如图字母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 A. 12 B. 13 C. 144 D. 194 类型三:距离最短问题 【例题】如图,A、B两个小集镇在河流CD的同侧,分别到河的距离为AC=10千米,BD=30千米,且CD=30千米,现在要在河边建一自来水厂,向A、B两镇供水,铺设水管的费用为每千米3万,请你在河流CD 上选择水厂的位置M,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节省,并求出总费用是多少? 【练习1】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0cm,高AB为4cm,BC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试求出爬行的最短路程. 【练习2】如图,一个牧童在小河的南4km的A处牧马,而他正位于他的小屋B的西8km北7km处,他想把他的马牵到小河边去饮水,然后回家.他要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A B C D 7cm B D E B 169 25 A B C D L 小河 A B 北 牧童 小屋

勾股定理易错题训练

勾股定理易错题训练 一、审题不仔细,受定势思维影响 1.【例1】在Rt △ABC 中,a=3,b=4,求c . 2.【例2】已知RT △ABC 中,∠B=90°,,c=求b. 3.【例3】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6cm 、8cm ,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 4.【例4】在△ABC 中,a ∶b ∶c=9∶15∶12, 试判定△ABC 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5.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 ()()a b a b c +-=,则( ) (A )A ∠为直角(B )C ∠为直角(C )B ∠为直角 (D )不是直角三角形

二、概念不明确,混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1.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可作为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3,4,5(C)1,2,3(D)3,4,5(A)1、2、3 (B)222 2.在B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60 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前进,乙船沿南偏东某个角度以每小时15海里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甲船到M岛,乙船到P岛,两岛相距34海里,你知道乙船是沿哪个方向航行的吗? 三、勾股定理的应用易错点 1.工人师傅从一根长90cm的钢条上截取一段后恰好与两根长分别为60cm、100cm的钢条一起焊接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钢架,则截取下来的钢条长应为() 2.现有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40厘米和50厘米,若要钉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框架,那么所需木棒的长一定为() A、30厘米 B、40厘米 C、50厘米 D、以上都不对3.如图A,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4cm,高BD为4cm,BC是直径,一只蚂蚁从点D出发沿着圆柱的表面爬行到点C的最短路程大约是()A、6cm B、12cm C、13cm D、16cm 4.有一长、宽、高分别是5cm,4cm,3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A处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长方体上和A相对的顶点B处,则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

人教版勾股定理单元 易错题提高题学能测试试题

人教版勾股定理单元 易错题提高题学能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B C ∠=∠=,DAB ∠与ADC ∠的平分线相交于BC 边上的M 点,则下列结论:①90AMD ∠=;②1 =2 ADM ABCD S S ?梯形;③AB CD AD +=;④M 到AD 的距离等于BC 的1 3 ;⑤M 为BC 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如图,西安路与南京路平行,并且与八一街垂直,曙光路与环城路垂直.如果小明站在南京路与八一街的交叉口,准备去书店,按图中的街道行走,最近的路程约为( ) A .600m B .500m C .400m D .300m 3.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壁,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若梯子底端位置保持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1.5米,则小巷的宽度为( ) A .0.8米 B .2米 C .2.2米 D .2.7米 4.在Rt △ABC 中,∠C=90°,∠A=30°,BD 是∠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若CD=1,则

AB 的长是( ) A .2 B . 23 C . 43 D .4 5.如图,在Rt △ABC 中,∠C=90°,AC=4,BC=3,BD 平分∠ABC ,E 是AB 中点,连接DE ,则DE 的长为( ) A . 10 2 B .2 C . 51 + D . 32 6.如图,ABC 中,90ACB ∠=?,2AC =,3BC =.设AB 长是m ,下列关于m 的四种说法:①m 是无理数;②m 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m 是13的算术平 方根;④23m <<.其中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7.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 ,BC=8cm ,D 为BC 边上的一点,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AC 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的长为( ) A .2cm B .2.5cm C .3cm D .4cm 8.如图,在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a ,则a 的值为( ) A .15- B .15 C .5- D .15-+ 9.“折竹抵地”问题源自《九章算术》中,即: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