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博士学位培养方案-固体地球物理学(报学校-609)

武大博士学位培养方案-固体地球物理学(报学校-609)
武大博士学位培养方案-固体地球物理学(报学校-609)

固体地球物理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801 授理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创新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固体地球物理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解决科学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4.熟练掌握英语,能自由阅读英文文献,具有较强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5.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地球重力学

重力测量及重力场理论与方法,卫星重力学理论与方法,大地水准面及高程基准,相对论重力测量,固体潮,地球系统物质分布及迁移等。

2.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学

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反演理论与方法,地震断层的破裂和位错模式,基于多源数据的地壳运动与变形分析,时变地壳应力场多源数据联合反演,地震应力转移,地球动态变化及其物理机制。

3.地球内部物理学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物理过程,物理参数确定理论和方法,地核动力学,核幔耦合;地震波传播,层析成像理论与方法,地球自由振荡及背景噪声,地震预测预警、震源机制;地磁场确定理论、地磁场模型等。

4.地球动力学

地壳及地幔变形,地壳及地幔热状态,地球自转,大气及电离层理论与方法,冰质量平衡,地球环境变化及监测,海平面变化等。

5.应用地球物理学

重磁电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放射性与地热勘探技术的理论和方法,能源与资源勘查,工程

与环境地球物理调查,海洋地球物理调查,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次生地球物理场及其耦合关系,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的相互作用,城市环境健康监测等。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课程设置

参见《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港澳台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免修,所缺学分通过选修其他学位课程填补。

(二)学分要求

本专业博士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其他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

课程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否则重修。

五、其他必修环节及要求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要求参照《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和武汉大学博士学位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武汉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203 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学生应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 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 1、会计学(Accounting) 2、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八、专业主要实验 1、计算机基础、foxpro数据库应用、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安排上机练习和实习; 2、电算化会计分析与软件应用。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武汉大学硕博连读培养方案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504 授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本学科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养,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文献资料,且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地下水、土壤水资源与环境 本方向研究地下水土壤水运动,溶质运移,土壤盐碱化防治,面源污染治理,农田排水及再利用,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修复等。 2.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本方向研究土壤、作物、大气水分转化规律,节水灌溉方法与技术,节水灌溉的生态环境效应等。 3.水资源利用及水利水电系统规划管理 本方向研究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及其效应,水资源利用模式及其优化配置方法,水资源利用工程优化规划与调度,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理论与技术。 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及可靠性 本方向研究水电站地下洞室与压力管道等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方法,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理论与生态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性与安全风险控制等。 5.水力机械及系统的优化与控制 本方向研究水力机械及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控制策略,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水机电耦合过渡过程与控制,泵及泵系统优化设计与调控,水力机械及系统实验与数值模拟等。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6年。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5年,最长不超过8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参见《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直接

武汉大学景点解说词

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这座拥有着120年历史与文化积淀的神圣殿堂—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综合性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大家所熟悉的学分制、双学位制、第二学位等都是由武大率先在国内创立并实施的。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孕育了光荣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形成“和而不同”的独特办学风格,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优良校风。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响遏行云;巨星闪耀,光照寰宇。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 学校现占地面积 5053 亩,建筑面积 221 万平方米。校园濒临东湖,环抱珞珈,满园苍翠,桃红樱白,鸟语花香。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一批早期建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近年来,武大学人又进一步精心治理校园,法学大楼、经管大楼、外语大楼等文科区标志性建筑群拔地而起,气势雄伟,新老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珞珈校园更加多姿多彩。稍后我们会为大家一一介绍。 行政楼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30年代建成的理学院和工学院大楼(现行政大楼),它们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建筑。我们先来看看对面的理学院,它是一座八角墙体穹隆屋顶,带有典型罗马风格的建筑,而位于我们身边的是工学院大楼,它有着方形墙体和四角重檐方屋顶,是拜占庭风格的中西融合式建筑。这里,理学院与工学院的建筑巧妙对称构思,不但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中国建筑理念,还体现出建筑师对西方精髓的整体把握,以及对人文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理解,这些天才杰作,是馈赠武大后人的宝贵文化遗产。 (除了天圆地方一说之外,还有南方北圆之说,所以这两栋建筑是可以帮你定方向哦~)大家仔细注意一下,在每一栋老建筑的墙上,都挂着一片铜牌,这是武汉市政府为保护优秀名建筑而颁发的。而在地上,那外方内圆的地标,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的GPS卫星定位点。像这样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在武大一共有15处26栋,总面积达到五万四千平方,在全国高校中首屈一指,这也就是为什么武大会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原因,同时,武大还是“全国

2020武大信息资源管理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2020武大信息资源管理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我是一名跨考生,我在大二下半学期就开始了解考研专业课。看了很多关于信管专业的复习方法、备考经验,然后自己初期脑子里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成功上岸武大,我觉得很幸运很高兴。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具体的我的专业课的备考经验。 考研专业课是622和815,情报学也考815,可参考。 信息管理学基础和管理信息系统两门课都是七月份开始复习的,暑假期间复习完第一遍,一周背一章。数据库从十月份开始复习。前三遍背的很慢,第四遍开始背的比较快一些。最后一个月基本按照整理的提纲复习,一周背一遍。 信息管理学基础:根据我的了解,考题完全来自课本,背记内容比较多。所以以提纲记忆为主,找一份详细的提纲梳理一下课本内容,记住关键点。课本用来理解。 复习方法: 1.大纲很重要,不需要很详细,覆盖每章的重点就可以。尤其是考前一个月,如果还是背课本的话,背的很慢,记忆速度赶不上忘的快,照着大纲背,复述,在最后一个月很有用。 2.按照遗忘曲线来复习,下载一个APP,把自己复习的内容输进去,会提醒你什么时候复习,挺方便的。 3.默写。每年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反反复复就那些题,所以从十月开始,我会定期默写真题,加强重点知识的记忆。 4.名词解释和论述单独摘出来背。前三遍正常背课本提纲即可,后面就需要把名词解释和论述单独摘出来记忆。 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书目:唐晓波《管理信息系统》。 很多课本上找不到的名词解释,简答,所以以理解为主,但是也要背课本,把薛老师的课本作为补充即可。复习的方法同上面信息管理学基础,不过多了画图题,单独拿出时间专项专练。我当初报名了爱考宝典的在线专业课一对一辅导班,老师通过分析真题,着重把这本书上的重难点给我讲了讲,然后画图题也专门带着我练习了。 数据库: 名词和简答都来自课本,并且记忆量少。综合题理解了就会写代码。不过写代码有些同学可能会遇到问题,其实这个相对别的计算机的算法简单很多,如果不理解的同学建议多看看书,然后像我一样找个老师好好辅导一下,书上介绍的知识点很多,老师讲解的话不容易弄混。理解了结合复习提纲和课本详细内容背就行了。没有基础的同学一定要早点开始背哦。这门课以我的经验来看,难度真的不大,认认真真看几遍就能明白大半。 十一月份我把名词解释单独拿出来背诵。至于综合题譬如范式,代码,关系代数,都是定期抽时间偶尔回顾一下注意一下细节即可。把历年真题和课本练习题多做几遍就可以,不放心的也可以找一些其他名校真题做一做。 最后,大家还是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加油,坚持到底,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_哲基

哲学学院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创建于1922年。始建时的名称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哲学系,后来用过的名称依次为武昌大学哲学教育学系、武昌中山大学哲学系、国立武汉大学哲学教育学系和武汉大学哲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武汉大学哲学系曾一度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6年由著名哲学家、武汉大学前校长李达同志主持重建,1996年成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1999年并入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恢复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学院现设有哲学系、宗教学系、心理学系、美学与艺术史系(筹)等4个系,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心理学等9个教研室,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等8个研究所,并有1个心理学实验室和1个图书分馆。学院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所属学科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学院与历史学院、文学院联合成立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有“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基督宗教与西方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等2个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74人,含专任教师60人、行政资料人员14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3人。 学院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等8个博士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技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心理学等9个硕士点;设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哲学、宗教学、比较哲学国际,国学试验班及心理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学试验班为哲学学院与文学院、历史学院联合开办专业)。

武大社会学概论课件

第一章社会学导论 一、什么是社会学 Sociology的含义:关于社会的理论或学说,也就是对社会的研究。 什么是社会? 戴维-波普诺的定义:社会学是对人类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二、社会学研究什么 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具体研究内容: 文化 社会化 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社会制度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区 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 集体行动与社会运动 现代化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2. 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3. 社会学的科学性 4. 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四、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1. 孔德(Comte)的实证社会学 2. 涂尔干(Emile Durkheim,又译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的学科化 3. 当代社会学及其主要范式 1. 孔德(Comte)的实证社会学 1839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关于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 提出人类社会发展三阶段论——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 2. 涂尔干对社会学的学科化 涂尔干将社会学真正发展为一门经验性的社会科学学科 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 例如他的《自杀论》,四种自杀类型: 利他型自杀 利己型自杀 失范型自杀 宿命型自杀 3.当代社会学及其主要范式 (1)自然主义或实证主义社会学 基本假设:社会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类似自然现象的规律性 追求理论、概念和变量的精确性以及研究目的和结论上的价值无涉。 (2)人本主义或反实证主义社会学 假设:社会是人的产物,社会是与自然界不同的存在,社会的存在依赖于人们所赋予它的意义。 追求人文关怀 (3)反思社会学 关注的是社会学这门学科本身的问题:社会学应该当作什么?社会学本身遇到了什么问题?社会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五、为什么要学社会学 1. 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学能提供一种看待社会的特殊角度 “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意识到个人问题演变为公共问题的能力,就是不断穿梭于个人与社会之间,就是将个人既是为独一无二的人物,又视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部分及其产物。 2. 社会学的实用性 学习社会学可以使我们得到考察世界的技术与方法,这可以有助于与社会无关的职业,有助于做出日常生活中的决策。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学院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信息管理学院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实力雄厚的信息管理教学与研究机构,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信息管理高级人才和信息职业领导者,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为单位,学科实力排名全国第一。 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20年的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1929年,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独立为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1953年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并入武汉大学,建立图书馆学系。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图书情报学院。2001年,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 经过九十多年的辛勤建设,形成了“开拓创造、务实创业、引领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学院多个研究领域在全国位居领先地位。“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中被认定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院下设图书馆学系、信息管理科学系、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出版科学系和电子商务系5个系,有6个本科专业(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古籍整理与保护、信息资源管理、出版发行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商务),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图书情报与档案整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图书情报硕士、出版硕士、工程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000余人,全日制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300余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博士研究生近200余人,网络教育、继续教育及各类进修培训生3000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34人,副教授和高级职务研究人员37人。其中,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荆楚社科名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湖北省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1人。学院图书情报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教育团队。学院有7门课程获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有1个国家特色专业和2个省级品牌专业。 学院拥有本专业领域全国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信息资源研究创新基地,拥有“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0年经原信息产业部批准,建立国家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武汉)基地。2006年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设立新闻出版总署武汉大学高级出版人才培养基地。学院还有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知识产权高级研究中心、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多个学科交叉型、产学研结合型研究机构。学院建设有一流的实验教学与图书资料保障条件。图书情报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配置有国内专业藏书最丰富的中外文图书资料室暨实验图书馆,收藏中外图书文献16万多册。 学院教学质量优良,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国电子商务大赛、全国大学生“未来编辑杯”竞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学生就业前景广阔,需求信息旺盛,行业优势鲜明。 118

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本科生培养方案 2011年 数学与统计学院简介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数学与统计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单位之一。1893年武汉大学前身自强学堂创办时就有“算术门”。1913年组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后一年成立了数学物理部。1922年由当时的四部改为八系时定名为数学系。1998年3月改名为数学科学学院,1999年4月改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01年元月,四校合并后的新武汉大学将原四校数学相关学科合并重组成立了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该院现设基础数学系、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概率与统计科学系及数学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现有3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并设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基地班。 该院拥有国家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基础数学、概率统计、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现有教师114人,其中教授36人(博导28人),副教授52人。 一百多年来,陈建功、肖君绛、李华宗、汤澡真、吴大任等一批知名数学家曾在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昭安、李国平、张远达、余家荣、路见可、齐民友等著名数学家长期在该院工作,为该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培养出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数学家和数学人才,其中包括丁夏畦、王梓坤、陈希孺、沈绪榜、张明高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该院教师在偏微分方程、多复分析及复几何、函数论、泛函分析、微分几何与几何分析、代数几何、动力系统、数论与密码、调和分析与小波理论、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数值代数、最优控制、最优化理论、随机分析、大偏差理论、金融数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数学与统计学院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基地班)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0701 专业名称:数学基地班(Mathematics)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武汉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203 专业名称:会计学(含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方向)(Account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金融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会计和审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会计学方法与技巧方面的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学生应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与规则;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 符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

武汉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业推荐

武汉大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类专 业推荐 推荐理由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信息管理教育与研究机构,图书馆学、情报学两个学科分别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在2003 年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组织的全国第二届学科评估中,学院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被评为全国第一。自2000 年以来,该院共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 项,教育部及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50 余项,项目总经费达1200 余万元。2005 年该院马费成教授中标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数字信息资源的规划、管理与利用研究",这是迄今为止本领域唯一的一项重大攻关项目。学院国际交流合作频繁。同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等十多个国家的图书情报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本院是IFLA会员单位,与国际图联(IFLA)等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我院每年派遣2-4 名教师和研究人员赴国外留学、访问,并接受港、澳地区和部分国家的来华留学生。 招生人数 2012 年信息管理学院招生人数为130 人 近三年复试分数线 年份专业政治英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总分 2009 图书馆学50 50 95 95 340 档案学50 50 90 90 345 情报学50 50 85 90 320 2010 图书馆学50 45 90 90 340 档案学50 45 90 90 340 情报学50 45 85 90 320 2011 图书馆学60 60 90 90 360 档案学60 60 90 90 360 情报学55 55 90 90 360 考试科目 图书馆学:文献信息管理(含信息管理学基础、档案管理学、图书馆学概论);信息组织与检索(含文献分类学、目录学) 情报学:信息管理基础(含信息管理学、数据库原理) 档案学:文献信息管理(含信息管理学基础、档案管理学、图书馆学概论);档案学基础(含档案学基础、文书学与电子文件管理) 招生导师情况

武大数院培养方案样本

武大数院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本科生培养方案 Autumn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数学与统计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单位之一。1893年武汉大学前身自强学堂创办时就有“算术门”。19 组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后一年成立了数学物理部。1922年由当时的四部改为八系时定名为数学系。1998年3月改名为数学科学学院,1999年4月改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元月,四校合并后的新武汉大学将原四校数学相关学科合并重组成立了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该院现设基础数学系、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概率与统计科学系及数学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现有3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并设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基地班。 该院拥有国家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基础数学、概率统计、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现有教师114人,其中教授36人(博导28人),副教授52人。 一百多年来,陈建功、肖君绛、李华宗、汤澡真、吴大任等一批知名数学家曾在此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昭安、李国平、张远达、余家荣、路见可、齐民友等著名数学家长期在该院工作,为该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培养出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数学家和数学人才,其中包括丁夏畦、王梓坤、陈希孺、沈绪榜、张明

高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该院教师在偏微分方程、多复分析及复几何、函数论、泛函分析、微分几何与几何分析、代数几何、动力系统、数论与密码、调和分析与小波理论、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数值代数、最优控制、最优化理论、随机分析、大偏差理论、金融数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数学与统计学院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 学基地班)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0701 专业名称:数学基地班(Mathematics)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01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30404。 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政治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面基础扎实、政治坚定、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党政军群机关、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1.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4年。 学分要求:140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制度、现代国际关系。 其他主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含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原著选读、思想政治教育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电子政务等。 七、双语课程 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部分课程实习、社会调查、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如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等)、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修满140学分,必修课程全部合格,英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武汉大学管工、情报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高素质的高层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2.勤奋学习,学风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 3.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5.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 主要研究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信息系统支撑技术、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建模、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等。 2.管理信息系统 主要研究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应用、信息系统运维、信息技术与个人、信息技术与团队、信息技术与组织、信息技术与市场、信息技术与社会等。 3.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 主要研究信息的交流传递、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计量、信息分析、信息服务、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知识资本管理、知识管理流程、知识管理技术、知识管理的组织行为、知识管理的实施和评价,知识管理的应用等。 4.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主要研究供应链与物流的作业流程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系统的规划与控制、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及物流信息系统等。 5.管理优化与决策支持 主要研究管理建模、管理优化技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综合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知识发现方法和知识库系统等。 6.商务智能 主要研究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文本挖掘和Web挖掘、社交网络和云计算等商务智能技术、商务智能系统、商务智能应用、竞争情报等。 7.竞争战略 主要研究竞争力分析、产业环境分析、产业结构分析、行业和竞争对手分析、价值链分析、竞争战略决策等。 8.项目管理 主要研究项目决策、计划、实施、评估等项目全寿命期管理,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IT项目管理等。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简介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简介 夏倩芳 江苏无锡人,副教授,毕业地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科及研究方向:新闻学网络传播学 主讲课程:广播电视概论、新闻实务、大众传播学 主要研究成果: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网络传播与国家安全课题。论文:《从儿童电视条例与广告规约的效果比较,看自律原则对网络传播的适用性》,《我们离主流新闻网站还有多远?》,《他国形象误读:在多维视野中观察》,《欧洲肥皂剧:多元化及意义解析》,《电视纪录片意义检讨》,《新闻网站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从考*到当代谈话电台--美国民粹主义广播的宣传策略》,《解严前后台湾广播观念之变迁》,《省级卫星电视台栏目竞争策略探讨》等。获2000年度湖北省新闻奖论著一等奖。 联系方式:87279089 周茂君 重庆市人,副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学科及研究方向:传播学广告传播传媒产业 主讲课程:广告传播发展研究、中外广告史、广告管理、中国古代文学 主要研究成果:主持教育部、湖北省教材及科研项目多项。出版著作有《广告管理学》,《简明世界广告通史》,《世界经典广告案例评析》,《广告学》等。主要论文有《我国传媒产业经营政策及影响》,荣获湖北省第八届新闻论(著)三等奖;《建立我国独立广告审查制度刍议》,《从都市报勃兴看我国报界传播观念的变革》等。 联系方式:68764579 张微 武汉人,副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古籍整理专业。 学科及研究方向:广告学广告传播及批评 主讲课程:广告文案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要研究成果:《广告文案写作》,23万字,专著,武汉大学出版社;《论杜夫海纳》,《法国研究》,2001年第一期;《整合营销传播》,《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年卷;《广告批评:一种特殊的反馈形式》,《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人文版)。 联系方式:68766151 姚曦 湖南人,副教授,副系主任,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 学科及研究方向:传播学广告传播方向 主讲课程:广告学概论、公共关系学、营销企划实务、中外经典广告案例、广告策划与创意研究主要研究成果:论著有《广告概论》,《深入探讨商品广告的奥秘》,《服务业广告的奥秘》;主持湖北广告信息市场的运作与发展研究,湖北"九五"规划课题;《广告学概论》课程改革研究,武汉大学教改课题。 联系方式:68764226 冉华 四川人,副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学科及研究方向:传播学传播理论媒介文化 主讲课程:大众传播学电视文化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数学专业 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从2012级开始实行) 一、培养目标 1.较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学术修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身心健康,愿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方向的前沿动态,熟练地掌握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受到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训练,具有独立地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教学或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科技文献。 二、研究方向 01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02 数值代数 03多尺度建模与计算 04材料计算 05偏微分方程最优控制 06反问题与计算 07科学与工程计算软件 08智能计算 09量子计算 10计算流体力学 11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 12混沌动力学 13计算生物学 14计算机应用 三、学习年限 1. 本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最长不超过四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 2. 提前毕业标准(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2年):申请提前毕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完成

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必须在本学科的SCI或EI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或者在本学科指定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其中包括已经收到正式接收函的论文。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单位必须是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若是同其他人联名一起发表的中文论文,则要求该学生为第一作者;若联名发表的论文是外文文章,则按国际上对发表数学论文的通用规则,作者排序可以按姓名的字母顺序来排。另外,对导师列为第一作者研究生列为第二作者的也可视为该生为第一作者。若对学位论文发表的合格性若有不同意见,可以由学院学位委员会做最后的仲裁。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见附表) 课程分类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选修课及补修课等三类。 第一类:学位课 (1)全校公共必修课: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一外国语。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1门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学时,2学分)和1门选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1学分)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学时,1学分),第一外国语(72学时,2学分)。 (2)学科通开课:即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所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共同学习的课程,包括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论和有共性的专业通开课。 (3)研究方向必修课:即某一研究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必修的课程。 第二类:选修课 由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公共选修课包括计算机、管理、人文、体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选修公共选修课不超过2学分;专业选修课包括本学科内拓宽知识面和深化专业知识的课程、根据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定下选修的其它课程。 第三类:补修课 补修课指的是本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须补修相关课程。补修课不得少于2门,不记学分,但有科目和成绩要求。 3.学分 应修学分总数为 4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总数30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世界史专业(已查找)

历史学院世界历史专业(试验班)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60102 专业名称:世界历史(试验班)World History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分析问题能力,既能从事世界史专业研究,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多层面需要的高级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世界历史专业(试验班)是武汉大学“国家基础学科(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和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共同开办的教学改革试验班。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精通外国语,其中英语通过国家六级证书考试,法语和德语达到借助字典阅读专业书籍的水平,掌握从事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善于思辩和写作,初步具备独立从事世界历史和外国问题研究的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修满154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学科平台课:《中国通史(一)、(二)》、《世界通史(一)》 世界通史、中国通史、西方史学史、西方典籍导读、世界经济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国际关系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美国史、英国史、德国史、法国史。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授。 七、双语课程 1、《世界通史(二)(三)》《A History of the Modern World》 and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2、《英国史专题》《The Oxford History of Britain》 3、《法国史专题》《Histoire de La France》 4、《亚太地区史专题》《The Special Subject of the History of Asia-Pacific Region》 5、《美国社会文化》《The Society and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武汉大学信管本科培养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20102 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信息管理学基础、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掌握系统思想以及信息系统设计与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创新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专业特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信息的构成分布与特征,信息系统设计与管理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解决信息获取、组织、检索、分析、评价和利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信息系统分析设计与管理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4年 学分要求:150学分通识(26必+34通识教育)+专业(38必+ 24选+实践必修24)+4任意选修 五、学位授予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c语言、信息管理学基础、数据结构、运筹学、信息经济学、数据库系统原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分析、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计量学、信息服务与用户、Java语言程序设计、市场营销、专业英语、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组织行为学。 双语课程:信息检索、经济学原理 特色课程: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导论、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劳动(0学分)、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108学时,3学分)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108学时,3学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108学时,3学分)、信息管理课程实践(108学时,3学分)、毕业实习(144学时,4学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288学时,8学分)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本专业学生需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通过答辩,达到武汉大学学位授予的有关规定,准予毕业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2016年武大社会学考研

2016年武大社会学考研 以下内容由凯程老师搜集整理,供考研的同学们参考。更多考研辅导班的详细内容,请咨询凯程老师。 武汉大学社会学专业属于社会学系。武汉大学是率先恢复社会学教学、重建社会学专业的全国10所高校之一。 一、武汉大学社会学考研信息怎么查询? 了解武汉大学社会学专业考研信息,需要查看研究生院官网研究生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信息,还需要登录社会学系官网查看参考书目信息。 二、武汉大学社会学专业考研考什么? 社会学专业初试科目为: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③643社会学理论; ④863社会学方法;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为: ①社会心理学;②社区概论。 专业具体的考试科目需要查看院校公布的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三、武汉大学社会学考研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哪些? 社会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为: (01)城市社会学; (02)发展社会学;

(03)经济社会学; (04)社区研究; (05)现代化理论研究; (06)中国社会思想与社会发展; (07)政治社会学; (08)组织社会学。 四、武汉大学社会学参考书目有哪些? 643社会学理论: 1、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第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中国社会思想史》主编:王处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4、《风险社会》作者:乌尔里希?贝克译者:何博闻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页数:337定价:17.70元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 863社会学方法: 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卢淑华:《社会统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 3、(美)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2-1。 五、社会学院校研究生教育排名如何? 1中国人民大学,2上海大学,3北京大学,4南京大学,5中山大学,6武汉大学,7华中科技大学,8南开大学,9复旦大学,10吉林大学,11华东理工大学,

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培养方案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基地班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70201、080402 专业名称:物理学基地班 Physics 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材料物理Materials Physics 二、专业培养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创造、创新、创业”(“三创”)教育理念,贯彻“加强基础、分类培养、通专融合、个性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学校人文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办学优势,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具有“三创”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系统的较宽的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获得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在物理学或材料等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物理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对物理学的新发展、近代物理学在高新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本基地班实行导师全程指导制。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特点和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 行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2)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4)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了解物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