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加坡组屋规划管理的分析

对新加坡组屋规划管理的分析
对新加坡组屋规划管理的分析

对新加坡组屋规划管理的分析

南京市规划局城中分局邢佳林

学习借鉴新加坡组屋经验,对于促进目前南京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进而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规划先行的整体系统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职能由国家和城市发展部统一负责,国家和城市发展部下属的市区重建局(URA)负责整个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建屋发展局(HDB)负责组屋的建设和管理。新加坡组屋的选址和规划是结合新加坡总体规划一同编制的。2001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了“2001年概念规划”(conceptplan2001),着眼于长期土地利用开发和交通运输发展的概念性规划,提出宏观土地使用建议、基础设施配置和交通规划概念,作为发展策略引导着新加坡的成长。概念规划明确了分阶段发展目标,提出综合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新镇体系的布局。概念规划以550万人口为假设,预计未来40至50年共需180万个住宅单位。实践证明,新加坡组屋的建设正是基于合理的整体规划之下系统发展的。

二、外围新镇的发展模式

随着新加坡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地区的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组屋建设趋向于向外围地区发展,而发展新镇是其具体的措施。一般来说,新镇属于类似发展卫星城的概念,这不仅仅是建立一个单一的住宅区,而是建立一个具有自给自足体系的新市镇。这些新镇往往是综合规划的大型居住项目,有较完善的服务设施,能与城市中心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由于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新镇内的政府组屋又均有高层高密度的特点,新镇事实上更像高度密集发展并有机联系的大城市系统中的一个结点,这种系统通过联系紧密的快速交通体系把新镇与城市中心紧密相连。最近新加坡着力打造的榜鹅等新组屋社区都是外围新市镇发展模式的成功案例。

三、分级配套的公共设施

新镇内的各项配套标准很高且分级布局。镇中心(相当于南京的地区级中心)用地很大,靠着众多的服务人口(15万-30万),吸引着许多零售商、私人机构、银行、娱乐机构和图书馆等设施,是新镇最繁华的区域。邻里中心(相当于南京的基层社区中心)主要配置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设施,服务半径不大于800m,使居民能在10min内从家中步行到达邻里中心。服务于日常生活的商店包括小超市、杂货店、小贩中心、私人诊所、巴刹(农贸市场)等。邻里中心的主要配套设施还有小运动场、儿童游戏场和邻里组团公园等。除了上述设于各级中心的配套设施以外,其他一些分布在新镇中的主要是文化体育设施,如中学、小学、宗教场所等就分布在组屋和公共绿地附近。同时规划上还考虑了一部分无污染工业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解决居民的就近就业,一般位于新镇的边缘。

四、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

新加坡组屋的建设坚持居住环境以人为本,适宜居住,同时富于个性和充满情趣。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整个新加坡的绿化覆盖率达到46%,整个组屋的社区内,绿化率很高,而且政府还积极引导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的配置,虽然组屋大多是板式高层建筑的格局,而且建筑的间距也不大,但是居住环境依然是呈现出宜人的绿化环境。

同时,最接近人的景观设计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底层架空是新加坡公共住宅极具特色的形式,由于气候终年炙热,地面的架空层一方面可以提供不暴露在阳光炙烤下的活动场地;另一方面有利于通风,便于空气流动,缓解潮湿,带走热量。同时由于公共住宅大多采用高密度的板式高层建筑形式,将人体正常视线高度内的底层架空有利于开敞视野,避免过度压抑。开敞的底层平台可以享受绿化空间的渗透,给在底层活动的居民创造赏心悦目的视觉环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步行系统设置的上空覆盖有遮阳雨棚的步行道,它在小区

内结合步行环境成为一个完整系统,还一直延伸到附近的巴士候车亭、商店、地铁等公共设施,因此,无论是在晴热或是暴雨天气里人们都可以经由有屋顶的步行道从小区内任何一幢住宅楼或通向公共设施。

组屋住宅建筑外立面大多采用物美价廉的涂料,极少使用贴面砖等相对昂贵的材料。首先,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以组屋是政府主导投资的公共住宅,售出价格普遍低于市场价格甚至低于建筑成本,必须节约投资;政府每五年对组屋的整幢楼房的外墙、走廊、屋顶、楼梯间等公共场所进行一次维修和粉刷,虽受成本控制,但组屋的建筑面貌还是非常的经济、美观、实用。

五、总结与启示

1.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

从新加坡的经验可以看出,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对于组屋的成功建设具有很强的支撑和指导作用。目前南京市在开展新一轮的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其中单独将城市居住作为专题进行研究,认真研究住宅用地的布局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确保住宅用地在总体层面上布局合理。同时还编制了“十二五”期间住房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除了上述总体规划在总体上确定经济适用房的发展方向后,接下来还应在中观层次上加强落实,明确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政策性住房的建设情况,应根据城市发展情况,确定经济适用房的规划目标以及在选址、规模、配套等方面的指导原则。应对政策性住房的区位选择、规模确定、公建配套予以空间上的落实,这一层次还应特别加强与综合性社区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相结合,充分考虑入住群众的人居环境、就业以及社区发展问题,从而减少社会问题。

2.高标准的公建配套

组屋的社区内高标准的公共配套设施是组屋的生活空间充满活力的重要因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我国经济适用房今后可上市成为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内的居住人群也会向上更替,因此经济适用房的规划应做到选址恰当、便于管理、设施充足,能提供稳定又安全的家庭生活和邻里关系,并提供工作,上学,交通、健康服务、商业等设施从而构成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加大配备住宅、商店、就业场所、学校、公共设施等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各种活动设施和活动场所,应具有多种功能并力求为居民提供合适的就业场所。要形成适宜人长期居住的住区环境,形成充满人性化和活力的居住社区。

3.混合人群的居住模式

新加坡的组屋强调各类人群的混合居住,以提高社会的稳定性。新加坡对每一个组屋区都规定了不同种族民众的比例,通过组屋的购买、流通、出租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控制,籍此逐步淡化血缘、地缘、业缘,促进融合。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组屋建设逐步向中高档次住房转移,从而使居住人口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我市郊区居住布局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高收入群体集中居住到商品房社区,低收入群体集中居住到经济适用房社区。过多低收入人群集中居住形成“大型贫民窟”的社会现象,引发很多社会问题。混合居住的模式很值得借鉴,这对于政府来说,从前期投资建设到后期组织管理上都可以提供一个稳定有序的发展基础。4.有机更新的预留空间

新加坡政府组屋现存98万多个单位,由于是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兴建,这些组屋的居住环境质量水平是不同的;随着组屋建设时间的增长,开始出现陈旧的趋势,有些组屋区出现快速衰退的现象。新加坡政府主张积极更新市镇及社区,防止住宅区的退化,以达到住房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建组屋市镇的规划中,规划特意预留一些建设用地,为将来组屋的有机更新预留空间。只有重视保持已发展的居住区的新陈代谢,才能使它们的居住环境质量适应时代的需求。新加坡建设组屋的起步时间比我国保障性住房要早,目前他们已经面临了组屋的城市更新问题,目前我们虽然还没有经历,但是在现阶段也应作为规划、设计、管理应提前

考虑和介入的问题。

5.合理高效的运作模式

在新加坡,市区重建局负责城市规划管理,建屋发展局负责组屋的设计、建设和销售,组屋建成后由市镇理事会统一进行物业管理。这些政府法定机构是都是独立性非营利机构,它们的财政预算也被纳入国家计划。同时,政府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公积金和补贴制度以及一系列国家政策对组屋建设进行大力扶持。整个运作模式是政府主导+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模式,既体现组屋的社会福利属性也充分调动企业运作的灵活性和积极性。在我国,经济适用住房离不开政府的主导运作,因此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从政策、经济、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提升,同时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也无法排斥市场的力量,它是整个住房市场的重要组成所在,是一种需要政府干预的市场产品。如何协调好政府、市场和居者这三者的关系,达到三赢的结果,充分借鉴新加坡模式,做好我国目前经济适用房运作管理模式的转型是我们接下来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浅析新加坡组屋政策与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差异

新加坡组屋与中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差异浅析摘要:本文主要从公积金制度、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三个方面对新加坡组屋政策和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建设进行对比浅析,分析我国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问题以及新加坡组屋政策给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组屋政策;中国保障性住房;保障房空间选址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rovident fund system, the protection of housing space location, affordable housing facilities in Singapore three aspects of housing polic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ffordable housing policy in China compared to analysis of China's current security housing construction problems and the Singapore group Enlightenment of Housing Polic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Housing in China. Key words:Singapore 's HD policy; China 's affordable housing; Protection of room space location 1. 新加坡组屋和中国保障房建设历程简析 1.1新加坡组屋历程概述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华人占75.2%,马来人占13.6%,印度人占8.8%,其他种族占2.4%。国土面积仅有699.4平方公里,却居住着448万常住人口,人口密度很大。在建国初期1959年自治时面临着严重的房荒,住房形势十分严峻:当时200万人口中有40%的人居住在贫民窟和窝棚内,大多数居民只能栖身于用木板和铁皮搭建的棚屋之中,能够住上像样住房的人口仅占居民总数的9%,人均住房面积只有3.3平方米。恶劣的住房条件导致公共卫生状况恶化和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以至于政府将解决住房问题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立国之初就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口号,“我们的新社会,居者有其屋是关键”。 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指出:“我们将全力以赴去达致我们的目标:使每一个公民的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家。”面对严重的屋荒,为解决居住及其引发的社会问 1

国外住房制度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公租房制度在起步探索阶段,有必要借鉴国际上一些己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住房保障制度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解,汲取它们的优秀经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借鉴的方式不应该以照搬的形式直接移植,需要事先认清国情国力,认清社会保障体系的异同,“中国是个很特殊的国家,既是大国,起点又是穷国,还是一个转型国家,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些特征结合在一起,就导致了中国对于国际上先进经验的借鉴比如是大拼盘似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比较的前提。即对异同点的梳理。 相似处: 第一,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方式基本相同。除少数福利国家和强制储蓄型国家,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采取由社会各方共同承担的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即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的方式。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这一点从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划分就一目了然,各国社会保障体系都包括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内容。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原则基本相同。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社会全体成员基本生活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安全阔"和"稳定器",它的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以实现文明社会的公平性。 区别处: 第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基础不同。发达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会遇到诸如怎样培育资本市场、怎样建立劳动力市场、怎样适应对外幵放等问题,而这些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障碍。因此,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深度和难度比西方国家更大。 第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不同。在各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工业化进入到后工业社会的发展阶段之时,我国仍处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进程当中,经济的二元结构还很明显,加之城市化进程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所以,在就业、收入、国际竞争等方面都存在着更大的压力,自然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也会有所区别。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不同。目前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覆盖了其全体社会成员。我国受生产力水平不高的限制,国民经济还处在转轨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还局限在城镇居民,少于制度开始向农村居民蔓延。离全民覆盖的距离还有一大截。 基于以上前提,以下对于国际相关的住房保障制度经验做简要介绍,“公租房”是中国根据自己当下政策内容订立的名称,其性质即由国家提供以出租的公共住房,各国对此的命名不同,但是其运营方式、制度性质都是一致的。 根据对各国住房保障制度的观察,美国在公共住房的法制建设上最为完善,新加坡是住房保障制度的典范国家,亦是我国借鉴最多的国家,相较而言是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内容最为相似的国家,香港的“以房养房”“以商养房”模式值得借鉴。故以下,我们分别对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3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住房保障经验进行分析,探讨其可能借鉴之处。 美国的公共住房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城市化使得城市涌入大量人口,其中包括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他们的住房成了问题,从而逐渐形成“贫民窟”,引发不少社会问题为了应对此问题,美国政府进行了不少尝试,但是当时的目的都是在于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和挽救衰弱的住房工业。 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瓦格纳住房法,人道主义才被作为公共住房建设的主要理念,这也是正式的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的开始。二战后,美国城市面临着内城衰败、贫民窟恶化,同时城市黑人移民增加、大量复员军人和军工企业工人的失业都加剧了住房短缺问题。为此,195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49年住房法”,首次强调政府在住房领域的重要责任,成为美国住房政策的里程碑。

浅谈新加坡城市规划

浅谈新加坡城市规划经验 中国高人口密度城市规划的借鉴典 13281150 泽英运输1305 摘要:透过新加坡城市规划成果,本文分析了新加坡城市规划思路与模式,探析城市规划新理念及新思路,寻求值得借鉴的城市规划经验,为我国高人口密度城市的规划探寻借鉴之处。 关键词:新加坡、城市规划、高人口密度城市、借鉴 新加坡作为著名的热带花园城市,成功平衡了城市发展与人居生活环境改善关系的规划要素。新加坡的规划者和城市经营者们面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最优化和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两大挑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可以为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高速发展的高人口密度城市所面临的亟待完善的规划管理制度寻求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宜居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 新加坡1965年建国初期,作为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国情与欧美不同,特别是在快速城市化及人口密度方面,大高于欧美各国。新加坡通过良好的规划以及政府强有力的管理,较好解决了土地资源瓶颈约束,经济、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品质得到了一个飞跃的提高,成为一个典型的、怡人的现代化热带花园城市。其成功的城市规划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新加坡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 1.制度设计合理

(1)建立统筹空间规划的专门部门。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统一协调规划编制.其具体的职能部门是市区重建局,负责与空间利用有关的规划和管理。所有用地规划、土地售卖、发展管制、市区设计及旧屋保留等都由市区重建局完成.与土地局、建屋发展局等公共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不存在权力交叉和重叠。 (2)健全专业部门与规划部门协调的体制机制。新加坡从体制上将专业规划编制的权力赋予市区重建局.专业部、]不再单独编制专业规划。通过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来反映和落实各专业部门的用地需求,从而从体制上解决了规划部门与专业部门之间规划不协调的问题。(3)通过成立多部门委员会制度来协调各专业的规划编制。其委员会制度包括概念规划指导委员会、总体规划委员会和发展管制委员会。概念规划需要所有的与规划编制及其实施相关的部门参与,并且通过协商取得共识,由概念规划指导委员会负责协调。总体规划委员会的作用是协调各项公共建设计划的用地要求,使之尽快得以落实。发展管制委员会的职责是针对私人发展方案提出审定意见,参与制定或修改与私人部门开发活动有关的规划标准、政策和规定。 2. 规划理念先进 (1)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利用综合的规划理论,即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勒·柯普西埃的“现代城市”两种理论的有机融合。结合新加坡的实际,将近现代世界各国城市规划值得借鉴的创新理念广泛吸纳、整合。其核心思想仍然是功能完善的社会性城市,同时结合了技术的进步,以现代交通系统与高层建筑相结合的新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低于20%的预制率,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 1)北美(美国、加拿大) 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

新加坡和谐社区的建设历程

新加坡和谐社区的建设历程 80% 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里,以组屋为代表的社区建设,因为融入了人性关爱的理念和设计上的智慧,逐渐成为新加坡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新加坡社区的建设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贯穿于新旧社区的共同设计理念是什么?社区居委会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生活方便人情味足 新加坡在建国初期,经济民生凋敝,青年失业问题严重,经常发生示威抗议。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在两年的时间里遍查全国民情。他认识到,经济的发展需要时间,但首先需要让人心安顿下来。于是政府着手建立了250 个民众联络所,以此把失业的青年组织起来,大家一起搞体育比赛、做技能培训,让没有工作的年轻人走上正道。同时组织流动诊所、流动图书馆、流动邮局走进民众联络所,以此满足人们的健康和精神需求。这就是新加坡社区组织的雏形。 经过几十年发展,如今新加坡已经实现了居者有其屋,而且全国人口80% 居住在政府组屋里,均匀分布在26 个卫星新镇。每一个新镇里,硬件设施周到细致,软件配套关照人性,使得社区成为新加坡社会稳定和谐的坚实基础。 大巴窑新镇是新加坡建国初期建设的第一批组屋。该社区的老居民67 岁的王伯已经在这里生活了50 多年。他说,在搬进政府

组屋之前住的是农村草房。他的职业是肉联屠宰,现在退休了,在这里生活,常常与老邻居一起聊天,很开心。 大巴窑新镇的这些老组屋,楼房大多10 层上下,样式虽然比较旧,但整洁、方便,生活气息浓厚,人情味很足。邻里中心有各种各样的店铺,从水果、蔬菜到服装、百货,从小家电到首饰、眼镜,从餐饮到美发、美甲,日常生活的各个服务门类样样都有。像这样的邻里中心,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只要下楼步行4~6 分钟便可到达。 棋盘设计严丝合缝 在新社区榜鹅新镇,居民只要步行3分钟就可到达公交车站,3 条线路,任何一辆车都可以到达新镇中心,那里有公交中心、地铁站和十几条公交线路。镇中心还有大型综合娱乐购物中心、电影院、图书馆、银行、邮局、医院、养老院等城市服务设施。 新加坡社区问题研究专家傅琼花告诉我们,不论新社区还是老社区,服务设施都是按照标配设计的。组屋所在的新镇的结构就像一个大棋盘:棋盘中心就是镇中心,这里是居民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的中心和交通枢纽。一个新镇又分为5~6 个邻里,每个邻里像一个微型镇,邻里中心有小型快餐店、食品店、杂货店和诊所。每个邻里有6~7 个组团,即楼群,每个楼群占地10~15 公顷,500~1000 户,2500~5000人,有自己的绿地空间、健身设施和停车场,有幼儿园、老人活动中心。无论住在哪座楼的居民想去邻里中心吃饭或乘车去镇中心,走路不超过 5 分钟。这样一个20 万人左右的新镇,除了去远处上班的,日常生活可基本不出镇。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 程与趋势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1月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批装

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中国和新加坡住房制度概况

新加坡住房与中国住房之比较 新加坡住房制度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住房制度中很重要的一项制度。新加坡政府通过运用中央公积金来解决广大国民的住房问题是新加坡的一大创举,取得了巨大成就。新加坡在中央公积金制度发展过程中,将其保障功能扩展到住房保障,允许会员使用公积金购买住房。同时,政府还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由政府统一规划和兴建居民住宅楼(即政府组屋),并以比较低廉的价格销售给公积金人员。在这种条件下,新加坡90%以上的国民都能居住在政府组屋里。新加坡将政府组屋建设与使用中央公积金购房相结合,住房保障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 新加坡的民用住宅主要由政府组屋和商品房两部分组成。组屋的价格由政府统一规定,以低价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阶层使用,包括共管公寓等高级公寓和私人住宅在内的商品房则是由私人投资修建,按市场价格发售。 新加坡政府坚持以行政干预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牢牢掌握了房地产市场的主动权,供应充足的组屋既解决了大部分国民的住房,也有效平抑了房价。与此同时,高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也为私人开发商提供了商机,这种各阶层在住房品种上各取所需的机制,符合市场规律。新加坡组屋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政府已经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自效的经验。住房的属性除了政府的就是私有的,大部分居民都可以通过一次性自购、政策性贷款或政府支持等方式最终获得产权,极其困难家庭也能得到基本居住权。

新加坡规定只有本国居民才能购买组屋,永久居民只能购买二手组屋,对其收入不设限制。对于骗买骗租者,法律将给以高额罚款或刑事处罚,严惩不贷。 新加坡政府对申请购买组屋的居民有收入上的严格限定,首先照顾无房户,然后逐步减低门槛,放宽政策,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政府提供的住房福利。新加坡规定居民在获得组屋后5年之内不可以出租,5年之后允许腾出半套出租,但房主必须与房客合住。在购买组屋后5年之内,不得将其转让,也不能用于商业性经营。过去40多年中,新加坡共修建组屋近100万套,目前约84%的人安居在组屋中。而商品房的购买者主要是收入较高的二次置业者、投资者或者外国公民。 新加坡政府规定,一个家庭同时只能拥有一套组屋,如果要再购买新房子,旧组屋必须退出来,以防有人投机多占。对于商品房,新加坡政府规定,业主出售购买时间不足1年的商品房,需要缴纳高额房产税,从而有效抑制了“炒房”行为和商品房价格暴涨。 中国住房制度概况 中国从1994年开始学习借鉴新加坡运用公积金制度解决住房问题的经验,在全国城镇逐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由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分别按职工本人上一年度平均工资的4%缴纳住房公积金,由各级政府设立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管理。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的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

新加坡的组屋对我国公租房设计的启发

新加坡的组屋对我国公租房设计的启发 摘要:本文从分析新加坡组屋的规划指导方针以及新加坡公屋的建筑设计特点,总结对我国公租房建筑设计有借鉴的经验,旨在推动我国公租房设计的稳步发展,提高住房弱势群体的入住品质。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ingapore hdb planning guidelines and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singapore public housing,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public housing design in china, the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hina’s public rental housing desig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ousing vulnerable groups. 关键词:新加坡组屋;公租房;建筑设计 key words: singapore hdb flats;public rental housing;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20-02 0 引言 住房问题是我国当前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现在政府部门逐年增大保障性住房政策力度,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主要针对低收入群体并以租赁的形式出现,各地纷纷制定和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并已开展大量建设,在建设中有必要从其他国家吸取一些经验,以防走弯路。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Microsoft Word 文档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今年,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各地的推广与发展简直呈星火燎原之势。很多企业已经跃跃欲试,投入其中;但有些企业对此还持观望态度,因为在目前阶段,装配式建筑成本高,技术难度比较大是众所周知的问题。 本文从装配式建筑的国外发展现状、国内的发展形势、装配式与传统式在节能方面的测评数据详解为何发展装配式是建筑转型的必然趋势。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一、美国—地域大,多元化发展,预应力预制构件应用广 美国装配式住宅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除注重质量,现在的装配式住宅更加注重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据美国工业化住宅协会统计,2001年,美国的装配式住宅已经达到了1000万套,占美国住宅总量的7%。在美国、加拿大,大城市住宅的结构类型以混凝土装配式和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为主,在小城镇多以轻钢结构、木结构住宅体系为主。 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用户可通过产品目录,买到所需的产品。这些构件结构性能好,有很大通用性,也易于机械化生产。 钢-木结构别墅,钢结构公寓; 建材产品和部品部件种类齐全; 构件通用化水平高、商品化供应; BL质量认证制度; 部品部件品质保证年限; 二、德国—70年代东德工业化90%,是工业化水平高的国家 德国的装配式住宅主要采取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采用构件装配式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较好。德国是世界上建筑能耗降低幅度最快的国家,近几年更是提出发展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从大幅度的节能到被动式建筑,德国都采取了装配式住宅来实施,装配式住宅与节能标准相互之间充分融合。 二战后多层办事装配式住宅,1970年代东德工业化水平90%; 新建别墅等建筑基本为全装配式钢(-木)结构; 强大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建筑、结构、水暖电协作配套; 施工企业与机械设备供应商合作密切; 机械设备、材料和物流先进,摆脱了固定模数尺寸限制;

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

三、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 (一)住房公积金制度 公积金是公共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使政府能循环滚动地建设公共住房,同时可以帮助中低收入者在购房时支付首付款和分期付款,这种强制储蓄的手段保证了公房建设资金的滚动利用。作为社会保障储蓄的一种形式,公积金制度是新加坡政府与1955年建立的一项强制储蓄制度。国家机关或者私人机构的雇主和雇员须以雇员月薪的一定比例缴纳公积金存入中央公积金局的个人账户,政府在建造和出售“组屋”时充分利用这一制度。 (二)政府“组屋”建造 新加坡政府在住房保障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其每五年制定一个建屋计划,新建成的房屋称为“组屋”,为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政府除了专门拨出国有土地和适当地征用私人土地以供房屋发展局建房之用外,还提供低息贷款的形式,给予房屋发展局资金支持。目前新加坡的房屋90%以上由政府出资建造的,“组屋”为全体公民提供了住房保障。 (三)“组屋”的合理配售 在新加坡购买或租住“组屋”的人,初期以登记的先后顺序获得住房。后期改为订购制度。政府每季度公布一次建房计划,定购并申请房屋的人进行抽签,中签后经过购房审查交付订金后随即签订购房合同,并交付房价的首付款。一般两年左右可以住上新房。这种办法缩小了各地区、各类型住房的供求差距。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制定了严格的申请和审查制度,以有效防止利用“组屋”进行投机活动的行为发生。 (四)分级补贴政策 新加坡政府严格按家庭收入情况来确定享受住房保障的水平,以各种形式向中低收入者提供分级住房补贴,帮助中低收入者购房。政府针对购买不同住房面积的家庭,制定了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对无力购房的家庭,政府允许其租用“组屋”,待有能力买房时再给予优惠。新加坡政府还规定在住房翻新时,给予的津贴与居住面积的大小成反比,以缓解社会住房压力和倡导节约。 (五)法律法规 为了保证住房保障制度的措施顺利实施,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细致而周全的法律法规如《新加坡改造法令》、《建屋与发展法》等。 四、国外住房保障制度之比较 通过介绍并分析德国、美国、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制度,可以发现各国在住房保障问题上具有各自的特征。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比较研究这些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特征。 (一)政府在住房保障问题方面的作用 这些国家的政府在住房问题上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德国的住房保障以政府主导为主。在推动住房建设、实施住房保障方面,还通过运用金融财税等经济手段,充分发挥各市场主体的作用来实现。美国的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市场在住房供给与分配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交易是美国的住房分配和消费主要渠道,政府公共住房机构辅助分配低收入家庭的福利性住房。美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实行“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分层调节制”。新加坡的住房保障则完全由政府主导。新加坡住房的建设与分配并不完全通过市场来实现,而是通过政府直接干预,这是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的一大特色。 (二)不同国情下的住房保障模式 这些国家虽然都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但不同的国情决定了其不同的住房保障模式。德国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自有住房率不高,因此德国基于住房储蓄制度以社会福利房作为最低保障,鼓励住房合作社等非政府形式的建房形式,制定房屋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美国拥有发达的住房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政策、财税手段、法律保障等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节的模式,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对于一个发达而规模小的经济体,新加坡建立了以政府建设

德国住房制度

考察德国的住房制度 近段时间以来,多个部门纷纷辟谣房地产调控放松,与此同时,中央政府也继续以资金支持地方保障房建设。种种迹象显示,4月中旬开始的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很可能是“来真的”。这虽然短期内减轻了普通民众的焦虑感,但从长远计,反思和重塑中国的住房体制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而年初以来的政策实践及近期的一些理论探讨,也显示出各方对住房调控新模式的积极探索。 在这些探索中,比较强烈的呼声就是学习德国、新加坡和香港,建立市场化和保障性住房并行的双轨制,以此稳定房价和创造社会公平。更有甚者,从土地国有这一宪法基础出发,要求由国家出面解决大部分人的住房问题。凡此种种,愿望确实美好,但不顾国情差异的简单模仿很可能导致“南橘北枳”结果。 德国完善的金融体系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建立多元化的住宅融资机制。过去,一提到德国的住宅金融体制,人们比较重视“储贷合同”契约型融资。其实,这只是德国住宅金融体系的一部分。封闭式的住宅储蓄尽管在住宅金融体系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它所提供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将契约型融资与商业性的储蓄融资结合起来、将住宅金融与整个金融市场联系起来,相互协调,才能使之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为住宅投资和消费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2.住房互助储蓄应遵循自愿和机会均等原则。德国的住房互助储蓄实行自愿、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既保障了所有需要购房者都有机会参加住房低息储蓄,并按其对住房储蓄的贡献来确定获得贷款资格,保障了储蓄与货款权利与义务对称和储户之间机会均等。相比之下,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实行强制性储蓄,强制让一部分人参加住房储蓄,歧视性将另一部分人(如城镇个体劳动者、

新加坡住宅体系

新加坡住宅体系(The Singapore Housing System) 读书报告 ——从新加坡住房体系看中国住房现状 系别建筑与房地产系 专业XX 班级学号XX 姓名XX 2011年9月25日

从新加坡住房看中国住房现状 摘要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对住房的需求几乎是没有弹性的。但是随着中国工业化不断推进、城市化不断扩张和国际化的不断拓展,中国的住房已经成为“奢侈品”,住房的属性在发生着变化,高房价乃至天价房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政府的公共形象。本文通过中国与新加坡的住房对比,对中国住房制度进行思考。关键词住房对比思考 Abstract: In Chinese tradition, the demand for homes is almost no flexibility. But as China continue to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hina's housing has become a "luxury", housing attribute changes take place in high prices and even the day price, caused by the room soci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erious influences of the government's public imag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China and Singapore compared to China, the housing of housing system thinking. Keywords: housing contrast thinking 1、新加坡住房现状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在填海造地后,人均绿化面积达6平方米,因此有花园城市之称。目前面积707平方公里,新加坡目前人口密度约7300每平方公里,可谓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人均住房面积却达到了30平方米。其住房状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房屋类型 一、组屋 就是政府盖的廉价公屋。散布在全岛各地,有些较为集中的就形成一个很到的组屋社区,人口可以多达30万以上,相当于一个小市镇的规模。一般组屋分三房式组屋,就是两个卧房,两个卫生间,一个厨房,一个客厅,面积约70多平米;虽然是算廉价屋,但是配套设施也是有的,比如运动设施,小公园,多层停车场,超市,商场,巴士转换站等,如果是大的社区,则建有轻轨方便居民出行。 二、公寓式组屋

2018年新加坡房地产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2018年新加坡房地产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摘要: ●新加坡的高住房自有率奇迹 建国后短短30年,新加坡成功从第三世界跻身第一世界,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更以其高住房自有率成为全球典范,被公认为全世界解决住房问题最好的国家之一。人均住房面积从自治之初的不足6平提高至2015年的27.6平;套户比在1985年达到1后一直稳定在1以上;住房自有率在2001年达到历史高点93.1%,此后一直维持在90%左右。 新加坡还形成以组屋为主、私宅为辅的住房供给结构。82%以上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中,仅有不到18%的高收入家庭和外国人住在开发商建设的私人住宅。组屋类型多元,不仅有提供给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组屋,还面向“夹心层”家庭提供设计更好、面积更大、配套更全的执行共管公寓和3-Gens公寓,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而价格不到私人住宅的1/3,组屋的房价收入比始终维持在5.5左右,私人住宅的房价收入比约为21,均远低于香港(47)、北京(44)和上海(44)等,居民购房压力较小。 见贤思齐,最好的学习就是模仿,是什么造就了新加坡高住房自有率的奇迹? ●新加坡住房制度四大支柱 (1)国有为主的土地制度 新加坡国有土地占比近九成,政府在土地规划、出让、管理上拥有绝对话语权。1966年颁布的《土地征收法》规定,政府出于公共利益需要可强制征地,并限定赔偿款在较低水平,保障政府低价获取大量土地,国有土地占比从1960年的44%快速上升至2006年的87%。所有权和使用权两权分离,政府以招标和拍卖转让土地使用权(住宅99年)。 政府以低价转让土地给HDB,保障组屋建设量足价廉:一是保证组屋建设用地充足,由SLA征收并向HDB供应大量公共建设用地;二是HDB以远低于市价获取土地,组屋售价远低于私宅。 (2)公积金主导的住房金融制度 住房金融体系以强制储蓄型的中央公积金为主、辅以商业贷款。《中央公积金法》明确规定,所有公民和永久居民均需缴纳公积金,2017年覆盖率高达95.3%。1968年开始用于购买组屋,1981年扩至私宅,中央公积金制度大幅提升新加坡人房屋购买力。 中央公积金:存贷分离、高存低贷、固定利率、封闭管理。中央公积金局负责收取、政府投资公司负责增值、HDB负责发放住房贷款,保证专款专用。新加坡公积金缴存比例极高,2016年以来为37%(雇员20%,雇主17%),远高于德国、中国、巴西、智利等国家。公积金存款利率高于同期商贷利率,贷款利率一般为公积金存款利率上浮0.1%,1993年来稳定在2.6%。发挥两大关键作用:一是支持政府“建得起”组屋:中央公积金局为HDB提供间接资金支持;二是让居民“买得起”组屋:通过优惠贷款和补助形式支持居民买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1)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从结构形式来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都可以称为装配式建筑,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既可节约劳动力又可提高建 筑质量,用通俗的话形容,就是像造汽车那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是转变城市建设模式、有降低建筑能耗、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工业化的定义 ■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 ■ 生产物的标准化。 设计的标准化,建筑部品、构配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 生产过程的集成化。 是指建筑技术、部品与建造工艺、工法的系统集成。

■ 工程高度组织化。 科学管理方法把建造全过程组织起来 ■ 生产的机械化。 是指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实现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建造机械化。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2016年 1月 1日实施 采用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等为主 要特征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的建筑。 (基本条件)。 为什么要编制这个标准 1.国务院、住建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2.全国 30 多个省、自治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3.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响应,建设了一大 批装配式建筑试点,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 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经测算,如果 低于 20%的预制率,基本上 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化建筑。 预制构件类型包括: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 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 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 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2)历程 1)北美(美国、加拿大) 美国: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 世纪 30 年代, 盛行于 20 世纪 70 年代。 1976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

新加坡的著名建筑

新加坡的著名建筑 50层楼高组屋达士岭、滨海艺术中心、维多利亚中学、阿斯雅法回教堂(Masjid Assyafaah)、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Loft私人公寓、天使之后堂(Church of St.Mary the Angels)和翠河坊(River Place)私人公寓 1滨海艺术中心 作为新加坡国家表演艺术中心,滨海艺术中心于2002年10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这幢建筑外观呈独特的双贝壳形,很像一个剖开的巨型榴莲。它坐落在新加坡市区内的新加坡河入海口,与滨海湾毗邻。

滨海艺术中心并非只属于艺术爱好者,它是属于全体新加坡人的。滨海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早已展开热身活动,自1997年开始每个月都举行“咖啡店讲座”,讨论与艺术有关的课题,拉近与国人的距离。学生、组屋区居民等所有的新加坡人,包括“阿公阿嬷”都被邀参加,在那里可听鸟儿歌唱,看小学生歌舞,欣赏露天传统大戏表演或木偶戏……

在本地寻找各类表演形式中的最佳者,如全国最好的学校铜乐队和最好的合唱团的同时,艺术中心也在物色海外世界级的艺术团体前来演出。艺术中心的任务,是在满足海外艺术爱好者以及新加坡人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确保节目的多元化,希望在不同层面达到娱乐、吸引、启发及教育的目的。

滨海艺术中心是由新加坡DP Architects和英国建筑设计公司Michael Wilford & Partners 共同设计,并由Theatre Project Consultants负责设计其中的剧院。其音乐厅可容纳1600人,是艺术中心的骄傲。音乐厅的音响设计顾问是美国ART EC Consultants Inc.的拉塞尔·约翰逊Russell Johnson。世界上只有5个类似的音乐厅,包括瑞士的卢塞恩、美国的费城、达拉斯、英国的伯明翰以及新加坡。由于音乐厅的音响设备可随需要进行调节,所以它是各种音乐演出的理想场所。音乐厅放置着一架由4740个音管及61个音栓组成的科莱斯管风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管风琴制造商之一设计与制造而成。 滨海艺术中心拥有2000个席位的剧院,是在欧洲歌剧院传统的马蹄铁形结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它可以促进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的交流。剧院楼高四层,它的设计是为了展示亚洲和西方传统的表演艺术,以及各种先进的、多功能的演出。与此同时它也拥有全新加坡最大的舞台。 除了这两个主要场所外,滨海艺术中心还有两个表演室,小剧场可容纳220个人,可作为实验性剧场与舞蹈演出的场地,而音乐室有250个座位,是室内乐,独奏会,歌舞表演和爵士乐音乐会的理想场所。 滨海艺术中心还有几个户外场地,适合进行各类活动和表演。沿着300米长的海滨湾有两个表演场地,一为户外剧场(Outdoor Theatre),另一个是边缘剧场(The Edge)。在阳台(Rooftop Terrace)上可一睹海湾和城市的壮丽景色。而庭院(Courtyard)里有售卖各种餐饮的小店。这同时还有一个正式的展示画廊“窗户”(Jendela),可陈列大量视觉艺术的作品。 除了上述的几个场所,艺术中心另有3间练习间、1间排练室、1间表演者休闲室,1间Green Room以及42个化妆间。 具有艺术风格的滨海购物坊占地8600平方米,楼高3层,集各种诱人的小商品、食品和娱乐于一体。位于商场内的滨海艺术中心图书馆,是新加坡第一家以表演艺术为主题图书馆。

介绍新加坡碧山

介绍新加坡碧山 1。碧山,是个地势高、名校多、环境好的好地方. 1990年莱佛士书院与莱佛士初级学院搬迁至新校舍位于碧山(Bishan),目前学校的地址是莱佛士书院路1号,它是新加坡唯一一所其校名被用于路名的学校。1992年新的学校宿舍在校园内完工,学生可以申请住读,宿舍也可提供给外国留学生居住。1992年莱佛士书院被新加坡《海峡时报》评为新加坡最好的中学。 2。碧山组屋区中的一个项目由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新加坡分公司承建,是中国承包商在新加坡拿到的第一个集设计、建造和销售计划为一体的组屋项目。在一片绿草如茵中,坐落着许多幢风格相似的组屋,屋顶呈三角形,颜色以砖红衬白居多,色泽鲜艳,像簇新的小洋楼,间或有淡蓝衬白或淡黄衬白的楼群,如同儿时玩耍过的趣味积木,整齐划一的小方格里住着新加坡的千家万户。外表上看,除了整个小区没有围墙,和北京的普通居民区毫无区别。每一个组屋群都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商业中心,通常就设在这些楼房的一层。组屋之间的空地上,可以看到居民在一些健身器材旁休息、闲聊。走进一幢楼房,忽然感觉凉风习习拂面。原来,所有组屋的一楼,都是空空荡荡,仿若云南的傣家竹楼。几根承重柱之间,只有各家各户的信箱。朋友介绍说,一楼空置出来,是为了方便居民来回穿行,不必绕路,还可以通风、防潮。居民也可在这里喝茶、下棋,或办婚丧嫁娶及小型社区派对等。组屋之间有长廊相连。沿这个走廊一直可通到门口的公共汽车站,而且顺着天桥还可一直走到另一侧的汽车站,顶上一直有遮雨棚。所以新加坡虽然雨水多,雨伞却很不好卖噢!走进一套套内使用面积大约11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一餐厅二卫的五房式组屋,透过推拉落地门窗向外望,绿化成园林,古树奇花五色斑澜,视野广阔。组屋厨房的设备十分齐全。据介绍,这样的一套组屋,根据楼层高低,建屋发展局的售价约为 65到72万新元,约合 325到360万人民币,大约是一个中等收入家庭不吃不喝工作 10

新加坡住房与中国住房之比较

中国与新加坡住房制度对比与思考 南洋理工大学MPA班B班王国民 摘要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安居乐业”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对住房的需求几乎是没有弹性的。但是随着中国工业化不断推进、城市化不断扩张、市场化不断完善和国际化的不断拓展,中国的住房已经成为“奢侈品”,住房的属性在发生着变化,高房价乃至天价房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严重影响着政府的公共形象。本文通过比较中国与新加坡的住房制度,从中对中国住房制度的改革进行思考,以求改进。 关键词住房制度对比思考 1 引言 前不久,“联合国人居荣耀名册奖”这个全球人居领域的最高荣誉颁给了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联合国人居署新闻服务主管赞赏的说:“一个国家不但能够为那么多老百姓提供住所,还能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房子,确实是一项壮举。”看到这一信息,结合中国住房现状,我感受良多,思绪万千,试着以新加坡的住房制度为一面镜子,折射出反思、对比、借鉴和学习。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早在2400年前就提出“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少者有其学,童年有其乐,读者有其校,弱者有其助,老者有其养,

车者有其位,工者有其薪,农者有其地,商者有其利,优者有其荣,能者得其用,阅者有其悟,学者有其为。”(《梁惠王章句上》)和“民事不可缓也。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孟子?滕文公上》)。盛唐大诗人杜甫在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也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可见,住房问题从古至今都备受人们关注。 当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国际地位日渐提升,在科学发展观的总引领下,中国政府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这其中也包括中国的住房问题。随着房产新政“国八条”、“国十条”等政策的强势出台,中国政府对住房问题的高度关注和调控决心已空前显现。从理性层面思考,从住房制度着眼,结合在新加坡较长时间的学习、考察、交流,对中国住房问题,我们应客观分析、审慎研究、系统解决、分布实施。 2 中国住房制度的缺陷 中国住房制度涉及范围较广,这里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住房制度中很重要的一项制度。新加坡政府通过运用中央公积金来解决广大国民的住房问题是新加坡的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