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金字塔理论简介

学习金字塔理论简介
学习金字塔理论简介

"学习金字塔"理论简介

1、“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率先提出的,也有人翻译成“经验之塔”。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LearningPyramid)理论,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听讲交换了次序,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更加贴近一些。下图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24小时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

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2、转录一节课堂实录

下面,我们结合一个课堂实录(选自《直击美国课堂》)来详细了解一下学习金字塔的应用。

我们听的是6年级的历史/语文课。6年级在这所学校里已经算初中了。老师讲的内容是前历史时期。

首先,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块石头和一些油彩,让学生假设手中的石头是化石,让学生在石头上画画,想画什么都可以,但必须是学生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学生们很兴奋,开始埋头在石头上画画,有的学生嫌不过瘾,还拿了两块石头。有些学生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原始人,有的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洞穴,有的画钻木取火的场景。有一个学生最有意思,画的动物非牛非兽,可能这就是他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吧。(萧愚注: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

在学生们画画的时候,我在教室里随意转了转,发现教室的四周摆满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场景,有的是生活场景模型,有的是学生收集来的图片资料,有的是学生手工制品,当然,我还发现了我们中国的兵马俑模型。(萧愚注:看展览能够记住50%)

画完了,学生们就请这些变得花花绿绿的“化石”去外面晒太阳,老师进入了第二个环节——一个非常年轻的历史学者来给同学们讲前历史时期的钻木取火。在出示了钻木取火的图片和相关文字内容后,这位历史学者开始拿出实物,向学生们演示如何做钻木取火的工具。(萧愚注: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

然后把学生分成5人一个小组,发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们很快做好了。(萧愚注:动手做能够记住90%)

历史老师一边让学生们摆弄工具,一边开始启发学生:这个工具是怎样工作的,里面涉及了什么样的技术原理,这个工具除了可以钻木取火,还能用来干什么。在现在的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技术工具?它与现在的新技术有什么联系?学生们回答得很踊跃,显然他们对自己能亲手做出几千年前的工具感到好奇和兴奋;通过动手制作和巧妙地提问,老师轻易地把几千年的时光轻轻地拉过。(萧愚注:参与讨论,发言能记住70%)最后,老师号召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材料来制作实用的工具。

不要以为这节课就结束了。第三个环节是扮演与回答。老师已经事先布置了家庭作业----阅读两本故事类的历史书籍(萧愚注:这才是真正的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请两位同学扮演书中的主人公,其他同学就这两本书中的内容提问,这两位主人公回答。我注意到其中一本书的书名是《寒冷的洞穴》(可能是讲原始人生活的)。显然,6年级的学生还很调皮,有的学生的提问相当“高难度”,而主人公的回答也相当俏皮和幽默,教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萧愚注:做报告,给别人讲能够记住90%)(选自《直击美国课堂》一书,作者:王秋英)

通过这堂课我们可以看到。主动学习是美国课堂的主旋律。

而我们的课堂,照本宣科、单向灌输是主流。

我们印象中的上课,基本等同于听课。老师带张嘴,学生带双耳朵就可以了,一堂课就这么混下来了。实际上这种上课效率是很低的,基本记不住什么东西,

当然,如果老师思路清楚,语言感染力强,可能还好些,就怕有些讲课如念经的老师,让人昏昏欲睡,纯属浪费学生的时间。

我们看到许多小学生的预习作业,非常莫名其妙。这些知识应该在课堂上由老师帮助孩子记住,学会,如果孩子们预先学会了,还要老师干什么?

真正的预习作业就像上面这个老师布置的,是让孩子自己读书,第二天在课堂上应用。而不是像我们一样,仅仅是把课本的内容反复地抄写,这种做法大多时候是在浪费孩子们的时间。

国外的孩子学得轻松,但国外的优秀学生并不少,原因在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语文,历史这类文科的内容,更需要孩子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全部感官。我们的许多孩子虽然脑瓜聪明,解题能力强,但往往口才不佳,动手能力差,这种刻板的文科教学方式难辞其咎。

其实这节课更可贵的不仅仅是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应用,而是通过体验式的学习,给孩子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更容易激发起孩子们对那段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老师相当于利用短短的一堂课,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播下了知识的火种,相信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之后,会利用各种方式,读书,看视频,网页浏览等等,继续关注和探究这段历史(可惜没有网页搜索能够记住多少百分比的统计,估计效果一定不会差)。这种“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才是最有效率的学习。

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要相互讨论,如在班级组织小老师,开展同学辅导同学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在参与中掌握了知识,生成了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这理论并不复杂,有兴趣的老师,不妨在教学活动中一试。当然,更好的办法,就是进一步研究并更好掌握“学习金字塔理论”,自觉的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埃德加.戴尔介绍

戴尔的“经验之塔”

EdgarDale,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家,视听教学理论的集大成者,1900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Benson市,早年就读于Universityof NorthDakota,先后获得学士(1921)和硕士(1924)学位,其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师从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学生、课程理论先驱查特斯(W.W.Charte rs)。

1916-1917年间,EdgarDale在University of NorthDako ta读书,后因为经济困难辍学,1918-1919年间在NorthDakota州的一间很小的乡村学校教书,其后复学,1921-1924年间担任NorthDakota州Webster市的督学,1924-1926年间在伊利诺斯州Winnetka的一间初级中学任教,1928年从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後,加入伊斯曼?柯达公司,从事教育电影方面的工作,后来追随导师查特斯赴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其后长期担任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研究所(Bureauof Educational Research, Ohio StateUniversity)教授,直至1970年退休。EdgarDale于1985年逝世,享年86岁。

1929-1932年间,EdgarDale在其导师W. W.Charters的领导下,参与了在教育技术学研究历史上以及传播学研究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佩恩基金会研究(PayneFundStudies)。佩恩基金会研究是美国教育研究历史上的重要一章,它不仅开辟了视觉素养教育、视听教育、传播学研究等多个领域研究的先河,而且还开辟了教育研究的新形势。在佩恩基金会研究的一系列课题研究中,来自统计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领域的专家通力合作,共同开辟了多学科交叉与协同的教育研究新篇章。年轻的EdgarDale有幸参与其中,成为其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起点,为其一声的职业成就奠定了坚实的人脉关系与学术基础。

二战期间,EdgarDale曾负责战争资讯办公室(Office of WarInformation)电影局协调处的工作,担任教育电影与培训电影的创作顾问,广泛参与二战期间的战争与工业培训工作,与好莱坞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担任了好莱坞出产的第一部战争教学片“陆军航空队中的教学方法”(Instructional Methods in theAr myAirForces)的技术指导。这段工作经历使得EdgarDale与军方以及好莱坞的电影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其视听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助益良多。

1946年,EdgarDale出版了《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经验之塔,对视听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因而成为视听教学运动的集大成者。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EdgarDale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学生,其中包括James D. Finn、JeanneChall、Seth Spaulding等。James D. Finn后来更是成为EdgarDale学术遗产的继承人,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大家之一,对教育技术学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EdgarDale一生获奖无数,1961年因其在“试听教学领域中的杰出工作”获得了首届教育电影资料馆协会奖(EducationalFilm Library Associa tionAward),1968年因其在视觉素养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获伊斯曼?柯达金质奖章(EastmanKodak Gold MedalAward),1972年获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杰出服务奖(DistinguishedServicesAward),并因其在语言阅读研究方面的杰出表现而入选“国家阅读研究名人堂”(NationalReading Hall ofFame)。1974年,为了表彰EdgarD ale的杰出贡献,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媒体中心以EdgarDale的名字命名。

作为享有国际声誉的教育家,Edgar Dale是PhiDeltaKappa基金会理事会的成员、美国国家教育研究会理事会的成员、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前身美国

国家教育协会视听教学部主席,并于1945-1951年间作为教育电影资料馆协会的代表成为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委员会的成员(中国教育电影的先驱者之一、民国时期金陵大学的孙明经先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组的成员),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

EdgarDale一生著作等身,先后多种著述,其中包括《如何鉴赏电影》(1935)、《用电影进行教学》(1937)、《如何阅读报纸》(1941)、《教学中的视听方法》(1946)、《你能否给予公众所望之物?》(1967)、《词汇教学的方法》(1971)、《创建学习环境》(1972)等。此外,EdgarDale作为Educational Research Bulletin(后来的Theory intoPractice)杂志的编委,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还撰写了数以百计的书评。

1954年,美国国家教育研究会(National Societyfor the Study ofEducation)编辑出版了《大众媒体与教育》的第53卷年鉴,EdgarDale担任编辑委员会主席。此外,Edgar Dale还是《阅读杂志》(ReadMagazine)的编委,担任世界图书百科全书(World BookEncyclopedia)顾问委员会成员多年。

终其一生,EdgarDale在视听教育、传播学、语言艺术与阅读研究等方面均做出了杰出贡献。在视听教学领域中,EdgarDale留下了“经验之塔”,系统总结了视听教育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在传播学研究方面,他在佩恩基金会研究中最早发展了针对电影的内容分析方法,成为传播学研究的先驱;在语言艺术与阅读研究领域留下了著名的Dal

e-ChallFormulation,直到现在还被广为引用。

三、"经验之塔"理论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媒体应用于教育。有声电影和录音的出现最终在美国教育界促成了"视听教学运动"。而戴尔的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则是视听教学理论的代表作。爱德加?戴尔是视听教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而韦伯、霍本等与戴尔同时代的其他视听教学专家的研究成果也对本理论的形成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1、"经验之塔"理论

——初期的视觉教学论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 字 导读:读书笔记《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毕竟是写给咨询行业人员的,因此里边的案例也都以咨询业为背景。从这本书的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意在通过金字塔原则,让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更加条理清晰简洁、深入以及有针对性。 当我们面对诸多的信息时,条理清晰地表达以及写作的关键在于从这些信息中发现他们的逻辑关系,提炼出更高一层的信息,以此类推从而实现信息的整合。 这些逻辑顺序基本上有演绎顺序,时间顺序和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归纳法)。” 对于行动性的思想,概括时应用明确具体的语言说明实施行动后的结果,根据完成这些行动将导致的明确结果修改各个行动不走的语言,使之更加明确。而对于描述性的思想,概括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 另外一个问题在于我们常常在发现问题之前会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而这些收集而来的信息最后与问题有直接相关的可能少于

50%。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反对对问题进行详细地了解,而是在时间紧迫的背景下需要克制对信息收集的偏好以及直面逃避思考的问题。 作者认为在信息收集之前进行结构化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虽然这与上文对问题意识的强调有相通之处,然而单独拿出来强调仍然是有必要的。 这本书的要求说起来也就是要把观点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来。观点来自于对问题的提出或者解决,因此要对情境和冲突有清晰明确的了解。 做到清晰明确的表达就发掘信息中的逻辑,具体地概括出其中的思想观点,从而做进一步的思考和表达。 这也就是目前我所理解的金字塔原则。 这本书对我之前写论文和表达时遇到的困难提供了相对较为直接以及具体的解答,即使里边的许多观点对我们都并不陌生,因此还是一本值得看的书。 Tips: 1.对于繁杂的信息点可以通过砍去修饰成分,只留下最本质的核心内容,然后找出其中的重复部分的方式来整理。 2.结构化分析的方法只有三种:划分结构、寻找因果关系和分类。这可能适用于公司等现实场景,对哲学写作用处并不大。 3.文中一个重要的分类原则是相互独立和穷尽(书里称作MECE)。作者:有师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六月份我们将全员阅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籍,作者是芭芭拉·明托。该书主要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篇介绍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构建结构。第二篇介绍如何 深入把握思维环节,使用的语句能够真实反映表达的思想要点。 第三篇主要介绍了如 六月份我们将全员阅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籍,作者是芭芭拉?明托。该书主要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篇介绍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构建结构。第二篇介绍如何深入 把握思维环节,使用的语句能够真实反映表达的思想要点。第三 篇主要介绍了如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使用多种框架来 组织分析过程。第四篇介绍了一些演示技巧,以幻灯片等书面形 式演示具有金字塔结构的思想时,可感受到金字塔结构的存在。 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通过四大篇幅即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演示的逻辑阐述了金字塔原理的内容。 Part1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 懂的思考方式、沟通方式。 它的结构为: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也就是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

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它的原则为:任何事情都能够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 心论点可由下一级的多个论据支持,而下一级的论据本身也能够 是个论点,可又被再下一级的多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构成了 金字塔形。 Part2 当我们领悟到本书核心内容后,最重要的是如何在实际工作 中能够运用和实践,比如: 1.当员工向部门负责人做工作总结或成果汇报,或开项目进 展会议的时候,先点明工作成果或阶段目标效果,此为金字塔第 一级的核心论点,读后感.再往下阐述第二级的多个论据,如果我 们的汇报时间或会议时间有限时,领导此时已经知晓结果和主要 论据事项,可不必往下延伸;当我们汇报或会议时间比较充足时,可再进行第三级阐述、解释及支持第二级的内容,由此延伸,这 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沟通效率。 Part3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教的是技巧,而要想让自己通过这本书有所收获,关键还是要经常使用这些技巧,才能真正的转化成自 己的东西,运用自如,让自己的工作技能更胜一筹。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读《金字塔原理》有感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教你怎样处理写作中逻辑不清晰问题的书,能够教会人们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有效与人沟通,如何简明扼要地进行写作。采用金字塔方法,能避免逻辑混乱或不清晰。通过对《金字塔原理》的阅读后,让我学到了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让对方更容易的理解自己。其实说和写很容易,但想把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思想说好和写好并不容易。 在我阅读《金字塔原理》的过程中,他对我的感觉不同于其他书籍,更像是在阅读一本工具书。每当看到有重点时,我都会把它记录下来。以方便我在工作上的运用。《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先有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人们要想知道结论的理由就要往下看。曾经我的语言思路便总是喜欢把要说的主旨放在最后,而在之前用了很多铺垫,弄到最后反而让对方感到不厌烦。而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或多或少的使用着金字塔原理,只不过我们使用的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引用。读了这本书后,感觉以前很多是是而非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使人茅舍顿开。

其实金字塔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是存在的。并且对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把这种逻辑思维方式经常的加以练习,那么在写作和语言能力上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就写作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的经历,学生时代的作文,工作中的各种总结,参加不同会议的发言,甚至与同事好友的聊天等都有组织语言的过程,如何使你的发言精彩,使与会者记住你的讲话内容,完全在于个人的口才和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否清晰,也就是《金字塔原理》所告诉我们的“自上而下”结构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读此书并不是读完就完了的,掩卷深思,如何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另外,《金字塔原理》还强调,写出条理清楚的文章的关键,实际上就是开始写作之前先将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并根据以上规则进行检验。如果不能符合以上规则,就说明你的思维尚存在问题,或者你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完善,或者你组织思想的方式不能立刻使读者理解你表达的信息。 由此可见,思想在写作中是多么重要。真正动笔写,其实就是把你的逻辑思维,或者通俗的讲,就是把你的思考理解过程写下来。写的时候已经成竹在胸

金字塔原理学习总结

文书写作中的金字塔原理学习思考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书中介绍的理论和方法对写作尤其是专业文书写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书中谈到“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阐述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阅读人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认为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应符合以下规则: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而组织思想的四种逻辑顺序包括: 1、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时间顺序; 3、结构顺序; 4、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 一、金字塔原理的概述 (一)基本内容 金字塔原理认为,文章中以正确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思想(即为要表达的内容)应该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所有思想分别位于不同的抽象层次上,但互相关联,并且由一个总的主题思想统领。 根据金字塔原理,如果文章较长,在写作时就应该列出关键句的若干要点,然后为

每一个要点起一个小标题。一个小标题应代表一个思想层次。在较短的文章中,可以将关键句或关键句的要点作为段落的主题句。 在实际写作中,金字塔的各分支层次不一定相同,但最好大致平衡。 (二)重要意义 1.增强文章的逻辑性。运用金字塔原理进行写作,可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2.容易使读者理解文章。对读者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 对用金字塔原理组织的文章,读者通过不断地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很容易理解文章中的所有思想。疑问/回答式的“对话”就是文章首先表达的主要思想将使读者对这样表述产生某种疑问,而主要思想的下一个层次上的思想将对此问题作出回答。 按此“对话”顺序,读者先从金字塔的最顶部开始了解,再沿各个分支向下展开,直至了解文章的所有思想。 (三)适用范围 金字塔原理适用于任何需要条理清晰的文章。换句话说,要想使文章条理清晰,就可运用金字塔原理。条理清晰的文章必须能够准确、清晰地表现同一主题下的思想组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为我们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解决写作中的逻辑性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二、金字塔原理的规则 (一)文章的主题思想具有单一性 金字塔原理认为,每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思想,这个主题思想位于金字塔结构的顶部。文章中的其它思想位于不同的抽象层次上,并由主题思想统领。 按照这一规则,如果在写作中发现有两个(多个)并列的主题思想,主要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是经过分析,如果发现这两个(多个)主题思想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则将

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作者: 芭芭拉·明托 译者: 汪洱高愉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出版年: 2010.8 页数: 302 定价: 38.00元 内容简介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读物,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篇主要对金字塔原理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介绍了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目的是使读者理解和运用简单文书的写作技巧。 第二篇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环节,以保证使用的语句能够真实地反映希望表达的思想要点。书中列举了许多实例,突出了强迫自己进行“冷静思维”对明确表达思想的重要性。 第三篇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需要写研究分析报告的人士,以及需要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结论供决策使用的人士。这一篇介绍了如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使用多种框架来组织分析过程,使写作者的思维在实际上进行了预先组织,从而能够更方便地应用金字塔原理。 第四篇介绍了一些演示技巧,能够写作者在以幻灯片等书面形式演示具有金字塔结构的思想时,能让读者或观众感受到金字塔结构的存在。 附有三个附录。附录一涉及的是分析法和科学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区别;附录二列举了序言部分的各种常用写作模式;附录三是全书要点的详细提纲,突出了《金字塔原理》的关键概念和关键思维技巧,以便读者快速查阅。

书评摘录: (1)《金字塔原理》真的是万能灵丹吗? 2012-10-28 09:50:13来自: 秋叶 (不为金钱喜,不为红颜悲) 金字塔原理的评论3 1、金字塔原理简化而言就是三句话:(一)、提炼中心思想:把结论写在前面;(二)、分类组织材料:找到某种内在关系组织你的材料,如果需要理解的内容超过7个概念时就需要建立树状层次以降低理解难度;(三)、疑问回答沟通:先让读者认可你的设问,然后快速提供回答,节约读者思考时间。 2、在我看来,金字塔原理不过是中学我们学习的议论文三要素的简化版而已,刻意抬高神化只能说明你中学语文实在太差。 3、把结论写在前面?在文章段落中亮明观点至少有四个位置:1、标题,2、开头,3、文章, 4、结尾。很多人以为一定要把结论写在前面,这个一旦教条化,很有害。 4、还有一种最NB的写法,就是把真实观点隐藏在文字之中,让你猜让你猜让你猜猜猜,官方说法叫领会领导精神,然后领导可以保留最终任意解释权。 5、把结论写在前面是一种机关枪扫射式沟通,列出大观点,分解为一 系列的小观点论证,然后继续分解,举各种例,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让你接受大量的信息。通过不断诱导你对小观点说是,然后失去对大观点的反驳能力,对逻辑思维不够发达的人,非常有效,但是对于见识深刻的人,也容易引发反 抗。 6、把观点写在前面,还是写在中间,还是故意不说,取决于你的沟通目标、当时的能量还有听众的态度,这不是必然的写作方式。真正的写作方式是以听众为导向,而不是以结论为导向,听众可不一定就喜欢你的结论。 7、一开始就亮出观点背后是一种强势文化,适合自上而下的组织思想,适合封闭式推导,但并不适合开放式讨论,比如在创意碰撞,学术交流上,散漫,缺乏明确结构的开放式互动激发更多灵感,而不是金字塔结构。 8、所谓找到材料的联系,找对分类组织形式,背后的原因不过是大脑偏爱有结构的记忆,其实大脑还偏爱自己习惯的记忆方式,大脑还偏爱直观的记忆方式,用金字塔方式组织材料,如果找对了听众读者习惯的结构,然后用他们喜欢的视觉方式传达,能有效降低他们的认知难度。但问题是,他们习惯的结构果然好吗(请思考下某党《政府工作报告》的结构)? 9、一个悖论是,当你把材料组织成非常有结构,看起来就有了逻辑,可到底是漂亮的形式让你具备了逻辑感,还是你真的想通了逻辑? 10、相互穷尽,彼此独立,非常漂亮的说法,但是金字塔最难的恰恰不是找到一种信息归类方式,而是如何确定你的归纳是独立和穷尽的? 11、很少有人承认所谓“相互穷尽”的真实含义是"有限穷尽",即在有限的信息占有范围内的穷尽。所谓金字塔原理高手并不是神,他们不过是知道如何界定有限的边界刚好能让听众信服。

关于金字塔原理的读后感三篇

关于金字塔原理的读后感三篇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500字一 这两天读了金字塔原理。书中给于了一个思考问题的思路,有些是我们也平时能想到的,它只是归纳了一下,系统地按一定的思路书面形式,写出来了而已。但是,确实给予了我不少启迪。 书中写道,写/说序言的思路是,背景、冲突、疑问、答疑。我们平时学英语的时候,会经常听到老师,让我们学英语的思路是,注意but, however等等。我想这个观点是跟书中的观点是相通的。 思考问题要从空间、时间、重要性方面考虑。逻辑顺序是归纳、演绎的顺序。打开餐巾纸上写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大同小意。只是水平方向描述得多,垂直方向上分析得少。这样会让人感觉轻松一些。 解决问题要通过逻辑树来解决问题。我看我公司Kadir或其他人,也是主张这一观点的,一下子,尽量把事情弄得考虑全面。这样的话,收集信息的环节,他是不乐意做的人。也就是领导的思路。我觉得迷惑,所有的领导应大部分时间花在这些总结或归纳性的工作吗?我得跟着他们来,毕竟他们的经验比我多。 还有问题的切入点,目的1和目的2的差异,作什么?是否得做?怎么做最好?有没有备选或改进方案?。。。是非问题找处最佳方案。。。我想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试试。。。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500字二

最早闻此书来源于麦肯锡,今日方一睹风采。 未读之前,先在大脑里面想像了书中的内容。金字塔,除了埃及,除了四面体的立体形象,最容易在脑子里面出现的是一个“平面三角形”,是一个上小下大的形象,从下至上层次越高,空间越小,地位越高。毕竟物以稀为贵嘛。自己的思维属于发散型,由上面的想像自然猜到其原理必将是纵向层级的概念,以及横向并列或平行的概念(当然不排除内容的交叉),这一横一纵上也必定有逻辑的解释。 翻开书,大致浏览,果不其然! 以上头脑里面图像的想像,以及思维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简单的说就是思维发散的过程,也是思维对话的过程。我用思维发散这个词,即是指其由一级分枝,二级分枝,……一直往后发散的过程,而且由数字的低到高是一种层级的概念,和金字塔类似;我用思维对话的过程,是表明这样的一个过程,即在自己思维发散的过程中,从一级到下一级是一个对话的过程,类似于Q&A。 思维导图就像一颗树一样,向四周的发散,更显其生命性与活力,一个简单的改变就很大程度的解放了思维。 当然,思维导图远非如此,空间的布局,颜色的运用,图像的运用,逻辑的使用,完美了结合了左脑与右脑,两个皮层的协同让你的思考,你的思维更富创造性。(说一万句话,不如自己去实践,呵呵~)几年时间,思维导图给自己带来了太多的益处,心存感激。 金字塔与思维导图相比,思维导图算是进化的更为完全。根据金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读书心得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读书心得 在你读完《金字塔原理》这篇文章之后,你的读后感是?以下是给大家带来读金字塔原理有感,以供参阅。 在写作过程中,你的思维清楚吗?我们往往会因为文章或表述上的条理不清而被扣上“思维混乱”的帽子。如何避免思维混乱,保持一个理性的正确思考?读完《金字塔原理》一书,茅塞顿开。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处理写作中文笔不清问题的新方法。思考和写作其实是一码事,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一旦掌握这个原理,你的写作能力肯定能够得到惊人的改善。 这本书用清晰地脉络,告诉人们写作的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它总结概况了写作的要领,让人们相对轻松的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它把写作的整个过程概况为四部分:思考的逻辑、写作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利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本书是介绍逻辑学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的应用。 书中通过生动的举例,详实的介绍了整个写作过程是怎样产生的,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为达到写作的目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书中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先有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人们要想知道结论的理由就要往下看。书中引用了米勒的“神奇的数字七”中所阐述的:“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这个

理论在现实中是非常实用的,告诉我们在发言或写文章时,尽量将要点归纳成三条是最让人容易记住的。 其次,书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 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应符合以下规则: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另外,书中还强调,组织思想的四种逻辑顺序:演绎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如果思想的组织方式是演绎推理,那么这些思想的逻辑顺序就是论证顺序;如果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那么就是时间顺序;如果是对现有结论进行评论,那就是结构顺序; 如果按类别组织思想,就是重要性顺序。 所以说,写出条理清楚的文章的关键,实际上就是在开始写作前,先将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然后按照以上规则进行检验。如果不能符合上述规则,就说明你的思维尚存在问题,或者你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完善,或者你组织思想的方式不能立刻使读者理解你表达的信息。 总之,《金字塔原理》是一部好书,是一本让每个读者受益终生的书,也让我从中悟出了很多的道理,不仅用文章凝练人生,也在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15篇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15篇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处理写作中文笔不清问题的新方法。思考和写作其实是一码事,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一旦掌握这个原理,你的写作本事肯定能够得到惊人的改善。 这本书用清晰地脉络,告诉人们写作的过程是如何完成的,它总结概况了写作的要领,让人们相对简便的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它把写作的整个过程概况为四部分:思考的逻辑、写作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利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本书是介绍逻辑学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的应用。 书中经过生动的举例,详实的介绍了整个写作过程是怎样产生的,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为到达写作的目的我们应当如何去做。 书中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先有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人们要想明白结论的理由就要往下看。书中引用了米勒的神奇的数字七中所阐述的: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一样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这个理论在现实中是十分实用的,告诉我们在发言或写ECE这些生硬的名词上,不得要领。在成为一名顾问之初,经过一个个项目的磨练,我才逐渐体会出逻辑的重要性,慢慢尝试着按书中的教导用逻辑的方法去整理思

路,并开始尝到了甜头。在成为一名顾问一年后,我惊喜的发现自我对于逻辑的思考问题已经产生出本能的依靠,并乐于将这种思维的方式运用到除工作之外的生活中。作为一种技巧,需要人有意识的、刻意的去加以练习和运用才能发挥功效,思维的技巧亦是如此。 在成为一名顾问两年后的今日,我后知后觉的读了这本《金字塔原理》,这是一本比《麦肯锡方法》更加详细而系统的教程,是一本极好的指导人如何思考并如何表述思考结果的训练手册。思维的技巧,在这本书里被淋漓尽致的剖析和展现。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供给给读者一个平台,使其有机会对自我固有的思维方式进行基本的了解和测评,为后面的思维练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日,我在读这本书时,不再如两年前读《麦肯锡方式》时那般一头雾水,不得要领。尽管书里的某些章节此刻读起来依然很吃力,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理解和体会,但我相信书里所蕴含的精髓我已经能够领悟,其他不易理解的东西只可是是技巧,是需要花费心力勤加练习方能掌握的方法和本事。 所以,读《金字塔原理》时,无需琢磨每一章节,每一个技巧,不理解就先放下,掌握书中提倡的逻辑的思考问题的理念才是最关键的。这种理念将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最初她也许仅仅是帮忙我们思考的工具--位于头脑之外的一种技巧,慢慢的她终将成为我们思考时的本能--位于头脑之中的一种习惯。 从思维的技巧到思维的习惯,是一个由表象到内在,由华丽到朴素,由刻意到本能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积累和沉淀,需要磨砺和感

阅读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范文

阅读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范文 阅读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范文1 对于逻辑思维本事比较强,不混乱的人,我们一般会说这个人脑子清楚,可是脑子清楚,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更需要表达清楚,这就是逻辑思维的运用,也就是这本《金字塔原理》所讲述的资料。 其实在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很难读进去的,一向觉得这本书很枯燥,读得很辛苦!也一向没有做标记,同伴认为我可能都没读。可是,之后我认真的读下去之后,发现这真是一本很好的书!这本书很好的指导人如何思考,并如何表述思考结果的训练手册,思维的技巧在这本书里被淋漓尽致地剖析和展现。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供给给读者一个平台,让读者有机会对自我固有的思维方式进行基本的了解和测评,为后面的思维练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有全盘的思考,最终落实在笔尖的写作上,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一旦掌握这个原理,你的写作本事肯定能够得到惊人的改善。《金字塔原理》用清晰的脉络告诉,写作的过程是如何完成的。书里总结概括了写作的要领,让人们相对简便的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他把写作的过程概括为四个部分:思考的逻辑、写作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和演示的逻辑。利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看出,这本书是介绍逻辑学的一些实际问题上的运用。 这本书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告诉我们的是,如何经过对事项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中经过生动的举例,详

实的介绍的整个写作过程是怎样产生的?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为到达写作的目的,我们应当如何去做?《金字塔原理》认为,如果有人期望经过阅读你的文章,了解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那么他面临的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因为即使你的文章篇幅很短,譬如仅有两页纸,文中也会包括大约一百个句子,读者必须阅读每一句话,理解每一句话,并且将每一句话,互相关联,()融会贯通。如果你的文章结构呈现金字塔型,文章的思路自金字塔顶部开始逐渐向下展开,那么读者肯定会发现你的文章比较容易读懂。所以,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就是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构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构成一篇文章。 此外,书中还引用了米勒的神奇数字七中所阐述的: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容纳约七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三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到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一样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这个理论在现实中是十分实用的。它告诉我们,在发言或写文章时,尽量将要点归纳成三条,是最让人容易记住的。 同时,本书还使用了很多例子来说明金字塔的原理和应用。这也是作者最能说明自我理论的方法和技巧,使用金字塔原理向上向下横向的分层构筑,讨论如何组织,哪些句子与段落有助于明确传达想法观点,从而提升写作思考,解决问题的本事,异常作者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思考与写作其实是互为因果,写得不清楚,通常反映了思考的不精准。

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作者是巴巴拉·明托。是一本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读物,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目录 1 内容简介 2 作品目录 3 作者简介 4 金字塔原理 内容简介《金字塔原理》是一本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读物,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篇主要对金字塔原理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介绍了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目的是使读者理解和运用简单文书的写作技巧。 第二篇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环节,以保证使用的语句能够真实地反映希望表达的思想要点。书中列举了许多实例,突出了强迫自己进行“冷静思维”对明确表达思想的重要性。 第三篇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需要写研究分析报告的人士,以及需要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结论供决策使用的人士。这一篇介绍了如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使用多种框架来组织分析过程,使写作者的思维在实际上进行了预先组织,从而能够更方便地应用金字塔原理。 第四篇介绍了一些演示技巧,能够写作者在以幻灯片等书面形式演示具有金字塔结构的思想时,能让读者或观众感受到金字塔结构的存在。 附有三个附录。附录一涉及的是分析法和科学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区别;附录二列举了序言部分的各种常用写作模式;附录三是全书要点的详细提纲,突出了《金字塔原理》的关键概念和关键思维技巧,以便读者快速查阅。 作品目录 前言 第1篇写作的逻辑 引言 第一章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

神奇的数字7 找出逻辑关系 自上而下组织思想 自下而上思考 第二章金字塔中的子结构纵向关系 横向关系 序言结构 第三章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自上而下法 自下而上法 初学者注意事项 第四章序言部分的具体写法讲故事形式 为什么必须采用讲故事形式何时开始引入“情境” 什么是“冲突” 为什么采取这种顺序 什么是关键句 序言部分应当写多长 关键句要点是否需要序言常见模式 发号施令式 寻求支持式 解释方法式

金字塔原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金字塔原理作者是巴巴拉·明托。是一本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读物,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目录 1 内容简介 2 作品目录 3 作者简介 4 金字塔原理 内容简介《金字塔原理》是一本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读物,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篇主要对金字塔原理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介绍了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目的是使读者理解和运用简单文书的写作技巧。 第二篇介绍了如何深入细致地把握思维的环节,以保证使用的语句能够真实地反映希望表达的思想要点。书中列举了许多实例,突出了强迫自己进行“冷静思维”对明确表达思想的重要性。第三篇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需要写研究分析报告的人士,以及需要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结论供决策使用的人士。这一篇介绍了如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使用多种框架来组织分析过程,使写作者的思维在实际上进行了预先组织,从而能够更方便地应用金字塔原理。 第四篇介绍了一些演示技巧,能够写作者在以幻灯片等书面形式演示具有金字塔结构的思想时,能让读者或观众感受到金字塔结构的存在。 附有三个附录。附录一涉及的是分析法和科学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区别;附录二列举了序言部分的各种常用写作模式;附录三是全书要点的详细提纲,突出了《金字塔原理》的关键概念和关键思维技巧,以便读者快速查阅。 作品目录 前言 第1篇写作的逻辑 引言

第一章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 神奇的数字7 找出逻辑关系 自上而下组织思想 自下而上思考 第二章金字塔中的子结构 纵向关系 横向关系 序言结构 第三章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自上而下法 自下而上法 初学者注意事项 第四章序言部分的具体写法讲故事形式 为什么必须采用讲故事形式何时开始引入“情境” 什么是“冲突” 为什么采取这种顺序 什么是关键句 序言部分应当写多长 关键句要点是否需要序言 常见模式 发号施令式 寻求支持式 解释方法式 比较选择式 常见模式――咨询 项目建议书 项目进度小结

金字塔原理学习

金字塔原理学习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掌握金字塔结构的定义及作用; ●了解金字塔结构的原则; ●理解金字塔结构的重要意义; ●学会运用金字塔原理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一、什么是金字塔结构 1.金字塔结构的定义 金字塔结构就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总结性观点后具体数据,先论点后论据,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这十句是金字塔结构重点突出、投其所好、逻辑清晰的基本原则。 2.金字塔结构的作用 一般来说,金字塔结构的作用主要包括: 帮助投其所好 人们都期望投其所好、取悦他人,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学会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因此,要以受众为中心,把握受众的需求点、利益点、兴趣点和关注点。只有受众愿意听、愿意看,才能听得进去、看得进去,受众有绝对的决策权。要想让听众听、读者看,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受众愿意听、愿意看。听众是主角,说者是配角;读者是决策者,作者是服务者。 不同的工具适用不同的场合,没有万能的工具,但唯一不变的理念是,无论推广何种产品都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只有迎合受众才能打动受众,只有迎合领导才能打动客户。 达到沟通目的 学习金字塔原理,还能达到沟通的目的,使人们的观点鲜明、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很多沟通都是为了达到沟通的第四个目的——让别人执行和操作自己的指令,要达到沟通的第四个目的,必须以沟通的前三个目的为基础,即:第一,对方愿意听、有兴趣;第二,对方能理解并接受说者的观点;第三,对方记得住说者的指令。 沟通的四个目的: ①使受众愿意听、有兴趣; ②使受众能理解并接受说者的观点; ③使受众记得住说者的指令; ④让受众执行和操作自己的指令。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3篇

《金字塔原理》的作者是芭芭拉·明托。该书是一本讲解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的读物,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一) 我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很快看完了这本书,基本上使用的是马未都介绍的速读的方式。我忘记马未都是在哪个电视节目上谈过他读书的方式——快速阅读,只记得他说的具体方法,就是在阅读书中每一段话的时候,只看开头的一句与结尾的一句。这是因为往往每一段开头的一句和结尾的一句话是对这段话内容的概括,这一点在西方作者的作品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用这种方法阅读《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发现使用的方法恰恰类似于书中提到的金字塔原理的特征。这种阅读是偷懒的,并非是使用了“金字塔原理”去阅读,而是利用了作者“金字塔原理”的写作方式。 书中一共提到了四件事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与演示的逻辑。利用归纳的方法,我们很容易看出来这本书是介绍逻辑学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的应用。逻辑学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是有关智慧的学问,而逻辑学则是对思维方式的研究和训练,是到达“智慧”的途径。 所以说,学好逻辑是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基础。无论是中国MBA、GCT考试,

还是外国的GRE、GMAT,逻辑题都占据了相当的比重,看来对于这些高级的知识分子,逻辑思维的正确与熟练是必备的素质与能力。 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不混乱的人,我们言语中一般会说这个人“脑子清楚”。但是脑子清楚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更需要“表达清楚”,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应用,也就是这本《金字塔原理》所讲述的内容。 无论是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或者解决问题的逻辑与与演示的逻辑,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讲述十分具体的操作,而是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大脑思维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又要归纳总结的,有要演绎推理的,都是千百年来智者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对我们一生都会大有益处的思维方式。因此这本书在长达几十年的上市时间中一直没有被市场所淘汰,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一直保持畅销。 通过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快速阅读方法,我们确实可以了解到了一本书所讲述的大概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写作时,她的思维金字塔的上面几层。但是,这是一本有关思维方法的好书,仅仅的泛读是不能满足我们学习金字塔原理的需要。我们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精读,这样也就会接触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层。 可见,我们也可以用金字塔原理的相关内容,来阐述对这本书的阅读,而并不仅仅是写作、思考、解决问题与演示这些活动的范畴。可见这本《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_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五篇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_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五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关于金字塔原理读后感五篇的内容,欢迎阅读! 最早闻此书来源于麦肯锡,今日方一睹风采。 未读之前,先在大脑里面想像了书中的内容。金字塔,除了埃及,除了四面体的立体 形象,最容易在脑子里面出现的是一个“平面三角形”,是一个上小下大的形象,从下至上 层次越高,空间越小,地位越高。毕竟物以稀为贵嘛。自己的思维属于发散型,由上面的想像自然猜到其原理必将是纵向层级的概念,以及横向并列或平行的概念(当然不排除内 容的交叉),这一横一纵上也必定有逻辑的解释。 翻开书,大致浏览,果不其然! 以上头脑里面图像的想像,以及思维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简单的说就是思维发散的过程,也是思维对话的过程。我用思维发散这个词,即是指其由一级分枝,二级分枝,……一直往后发散的过程,而且由数字的低到高是一种层级的概念,和金字塔类似;我用思维对话的过程,是表明这样的一个过程,即在自己思维发散的过程中,从一级到下一级是一个对话的过程,类似于Q&A。 思维导图就像一颗树一样,向四周的发散,更显其生命性与活力,一个简单的改变就 很大程度的解放了思维。 当然,思维导图远非如此,空间的布局,颜色的运用,图像的运用,逻辑的使用,完 美了结合了左脑与右脑,两个皮层的协同让你的思考,你的思维更富创造性。(说一万句话,不如自己去实践,呵呵~)几年时间,思维导图给自己带来了太多的益处,心存感激。 金字塔与思维导图相比,思维导图算是进化的更为完全。根据金字塔原理产生的年代,估计tonybuzan当初说不定也受益于此,虽然其本人没有提到。 《六顶思考帽》,把这三本书放一起说,我去提这一点,即色彩的应用,以及区分自 己不同色彩的思考帽。颜色是对右脑极好的刺激,颜色本身不同的频率带给人的感受也是 不同的。因此,一方面想到了颜色是有意义的,也是信息的载体,因此在思维导图里面颜 色的采用应该是与分枝内容具有同质性,这样除在纸上构建外,在大脑里面构建的导图所带的信息点会更多,回忆效率会高,而且切实提高思维的水平;另一方面,区分思维中的如

关于金字塔原理一些总结范文

关于金字塔原理一些总结 《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先有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人们要想知道结论的理由就要往下看。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或多或少的使用着金字塔原理,只不过我们使用的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引用。读了这本书后,感觉以前很多是是而非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使人茅舍顿开。比如: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中就提到,在发言或写文章时,将要点归纳成三条是最让人容易记住的。现在看来此论点的出处就是《金字塔原理》中所引用的米勒的“神奇的数字七”中所阐述的:“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这个理论在现实中是非常实用的,自从我懂得了这一理论后,每当在写材料时都尽量将要点归纳到不超过5点,效果还是不错的。 就写作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不同的经历,学生时代的作文,工作中的各种总结,参加不同会议的发言,甚至与同事好友的聊天等都有组织语言的过程,如何使你的发言精彩,使与会者记住你的讲话内容,完全在于个人的口才和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否清晰,也就是《金字塔原理》所告诉我们的“自上而下”结构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读此书并不是读完就完了的,掩卷深思,如何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金字塔原理》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告诉我们的是,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 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应符合以下规则: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组织思想的四种逻辑顺序:1、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2、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3、结构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4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 如果思想的组织方式是演绎推理,那么这些思想的逻辑顺序就是论证顺序;如果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那么就是时间顺序;如果是对现有结论进行评论,那就是结构顺序;如果按类别组织思想,就是重要性顺序。所以说,写出条理清楚的文章的关键,实际上就是在开始写作前,先将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然后按照以上规则进行检验。文章的标题也很重要。标题及小标题能够突出文章结构中的重要部分,是所要表述内容的总括,通过标题可以使读者迅速找到关于某一问题的详细结论。 再说说序言。序言是使读者在30妙内了解你的全部思路或主题思想的纲,文章的其余部分都只是为了解释或支持你已提出的观点。序言部分是采用讲故事的悬念效果,将读者引入某种熟悉的“情境”,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再对该疑问作出回答。要想吸引读者,只有使其在感受到强烈的吸引力时,才会有阅读的兴趣,专注于你所提供的信息。所以说,文章的序言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文书写作中的金字塔原理 美国巴巴拉·明托女士所著的《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笔者认为,原理中所介绍的理论和方法对写作尤其是文书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对该书关于写作部分章节认真学习、反复理解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对文书写作的体会和了解,特对原理中的有关要点进行了归纳、整理和提炼。现交流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金字塔原理的概述 (一)金字塔原理的基本内容 金字塔原理认为,文章中以正确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思想(即为要表达的内容)应该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所有思想分别位于不同的抽象层次上,但互相关联,并且由一个总的主题思想统领。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3篇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3篇 初读这本《金字塔原理》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想了想,才发现这本书里提倡的观点和《麦肯锡方法》里传播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难怪,两本书都是出自麦肯锡的顾问之手,两本书的精髓都是教授人思维的方法,教导人们将混乱的思 路按照一种逻辑整理清楚。 逻辑,也即思考的轨迹,是咨询行业从业人员不可缺少的一种生存技巧。 在成为一名顾问前,我曾颇花费了一番心力来研读那本被奉为经典的《麦肯锡方法》,却还是感到一头雾水,对于逻辑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MECE这些生硬的名词上,不得要领。在成为一名顾问之初,经过一个个项目的磨练,我才逐渐体会 出逻辑的重要性,慢慢尝试着按书中的教导用逻辑的方法去整理思路,并开始尝 到了甜头。在成为一名顾问一年后,我惊喜的发现自己对于逻辑的思考问题已经 产生出本能的依赖,并乐于将这种思维的方式运用到除工作之外的生活中。作为 一种技巧,需要人有意识的、刻意的去加以练习和运用才能发挥功效,思维的技 巧亦是如此。 在成为一名顾问两年后的今天,我后知后觉的读了这本《金字塔原理》,这是一本比《麦肯锡方法》更加详细而系统的教程,是一本极好的指导人如何思考并如何表述思考结果的训练手册。思维的技巧,在这本书里被淋漓尽致的剖析和展现。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提供给读者一个平台,使其有机会对自己固有的思维方 式进行基本的了解和测评,为后面的思维练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天,我在读这本书时,不再如两年前读《麦肯锡方式》时那般一头雾水,不得要领。尽管书里的某些章节现在读起来依然很吃力,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理解

和体会,但我相信书里所蕴含的精髓我已经能够领悟,其他不易理解的东西只不过是技巧,是需要花费心力勤加练习方能掌握的方法和能力。 因此,读《金字塔原理》时,无需琢磨每一章节,每一个技巧,不理解就先放下,掌握书中提倡的逻辑的思考问题的理念才是最关键的。这种理念将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最初她也许仅仅是帮助我们思考的工具——位于头脑之外的一种技巧,慢慢的她终将成为我们思考时的本能——位于头脑之中的一种习惯。 从思维的技巧到思维的习惯,是一个由表象到内在,由华丽到朴素,由刻意到本能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积累和沉淀,需要磨砺和感悟,艰难漫长却其乐无穷。 果断在当当下单买这本书,是因为被这样的推荐语打动: 用这本书的理念和方法培训全员的世界知名企业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石化、中海油、中国银行……你能想得到的牛叉五百强企业;以及知名院校:清华、北大、哈佛、牛津、剑桥等等所有你能想得到够不着的牛叉学府。 每天吃完晚饭赶紧捧着这本书开“啃”,熬到很晚不舍得睡,每每看到精彩处都有无数个声音在我心里呐喊:为什么不让我早点看到这本书,早20年,那我肯定至少也是北大清华的莘莘学子了(傲娇),哪怕早十年,肯定混的也要比现在好上十倍不止! 这本书到底好在哪里呢? 比起以前看过的各种干货文章、各领域方法论的大著,这本书简直可以说是他们的始祖。 它会告诉你,所有权威的理论、精彩的文章是如何搭建、怎样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它会告诉你,怎样思考、怎样梳理逻辑;它会告诉你,解决问题的

心得体会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书心得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心得呢?下面是的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字塔原理读书心得1 初读这本《金字塔原理》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想了想,才发现这本书里提倡的观点和《麦肯锡方法》里传播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难怪,两本书都是出自麦肯锡的顾问之手,两本书的精髓都是教授人思维的方法,教导人们将混乱的思路按照一种逻辑整理清楚。 逻辑,也即思考的轨迹,是咨询行业从业人员不可缺少的一种生存技巧。 在成为一名顾问前,我曾颇花费了一番心力来研读那本被奉为经典的《麦肯锡方法》,却还是感到一头雾水,对于逻辑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MECE这些生硬的名词上,不得要领。在成为一名顾问之初,经过一个个项目的磨练,我才逐渐体会出逻辑的重要性,慢慢尝试着按书中的教导用逻辑的方法去整理思路,并开始尝到了甜头。在成为一名顾问一年后,我惊喜的发现自我对于逻辑的思考问题已经产生出

本能的依靠,并乐于将这种思维的方式运用到除工作之外的生活中。作为一种技巧,需要人有意识的、刻意的去加以练习和运用才能发挥功效,思维的技巧亦是如此。 在成为一名顾问两年后的今日,我后知后觉的读了这本《金字塔原理》,这是一本比《麦肯锡方法》更加详细而系统的教程,是一本极好的指导人如何思考并如何表述思考结果的训练手册。思维的技巧,在这本书里被淋漓尽致的剖析和展现。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供给给读者一个平台,使其有机会对自我固有的思维方式进行基本的了解和测评,为后面的思维练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日,我在读这本书时,不再如两年前读《麦肯锡方式》时那般一头雾水,不得要领。尽管书里的某些章节此刻读起来依然很吃力,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理解和体会,但我相信书里所蕴含的精髓我已经能够领悟,其他不易理解的东西只可是是技巧,是需要花费心力勤加练习方能掌握的方法和本事。 所以,读《金字塔原理》时,无需琢磨每一章节,每一个技巧,不理解就先放下,掌握书中提倡的逻辑的思考问题的理念才是最关键的。这种理念将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最初她也许仅仅是帮忙我们思考的工具——位于头脑之外的一种技巧,慢慢的她终将成为我们思考时的本能——位于头脑之中的一种习惯。 从思维的技巧到思维的习惯,是一个由表象到内在,由华丽到朴素,由刻意到本能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积累和沉淀,需要磨砺和感悟,艰难漫长却其乐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