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WSN期末报告

无线传感器WSN期末报告
无线传感器WSN期末报告

考查课程报告

课程名称:无线传感器网路

设计题目: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技术

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 2010级

学生:

指导教师:勇

日期: 2012-12-25至 2013-1-1

教务处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1、背景 (2)

2、概述(包括定义、功能、分类方法等) (2)

3、有代表性的协议(或算法) (3)

4、对各种时间同步算法的比较 (9)

5、总结...................................................................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技术

7 正逵

摘要

无线传感器时间同步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许多技术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有限的电池能量,存储以及带宽限制等传感器固有特性的存在,导致传统的时间同步算法不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具体介绍了现有的无线传感器中的一些时间同步问题和时间同步算法,并对其具体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

1、背景

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用与战场通信、抢险救灾和公共集会等突发性、临时性场合。保持节点之间时间上的同步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非常重要,它是保证无线传感网络中其他通信协议的前提,如可靠的数据融合,精确的目标跟踪,低功耗MAC协议的设计,无线传感网络部分节点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都是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在需要的情况下才处于激活状态,以及整个网络中为了保证数据可靠的传输,减少数据碰撞,在MAC层可直接采用TDMA机制,通过节点子节点个数动态分配时隙,而这些的实现,就必须保持节点之间的同步,因此高效的同步机制就成了低功耗MAC协议设计的前提。

2002年,Elson等人在HotNets这影响未来网络研究发展方向的国际权威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的研究课题以来,得到了国外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目前也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被提出来,并且单跳误差也控制在了微妙级,功耗也相当较低,可以符合大部分的环境需求。NTP协议是目前因特网上采用的时间同步协议标准,虽然精度高,当该协议的前提是网络中的链路失效非常小,整个网络采用的是稳定的拓扑结构,功耗大,采用的是有线传输,显然不适合于功耗、成本受限制的,结构不稳定的无线传感网络中。GPS系统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时间同步,但它的信号穿透性差,GPS天线必须安装在空旷的地方,还有功耗较大,成本高,所以不适合于无线传感网络中。目前关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同步机制研究中,主要有集中式同步机制,以及分布式一致同步机制,因有集中式同步机制采用的是首先由根节点发起的拓扑生成树阶段,在同步阶段,则采用相应的同步机制进行同步,节点只能与上一级节点同步,无法与根节点直接同步,必然导致单跳累加的影响,整个网络的拓扑性差,全网同步收敛速度慢。随着无线传感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节点体积不断缩小,集中式同步机制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限制。而分布式同步机制具有扩展性好,抗毁性好等特性,通过邻居节点的信息融合,使

节点的时间同步到一个虚拟的时间上,不会因为根节点失效而导致全网重新同步的问题,收敛速度快。

2、概述(包括定义、功能、分类方法等)

2.1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大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

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

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

察者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

2.2无线传感器时间同步技术:是一项解决传统网络时间同步存在的问题的

一项技术。

2.3无线传感器时间同步技术的功能:

由于传感器节点的时钟并不完美,会在时间上发生漂移,所以观察到的时间对于网络中的节点来说是不同的。但很多网络协议的应用,都

需要一个共同的时间以使得网路中的节点全部或部分在瞬间是同步的。

所以它具有以它主要解决下列问题:

第一,传感器节点需要彼此之间并行操作和协作去完成复杂的传感任

务。如果在收集信息过程中,传感器节点缺乏统一的时间戳(即没有同

步),估计将是不准确的。

第二,许多节能方案是利用时间同步来实现的。例如,传感器可以在适

当的时候休眠(通过关闭传感器和收发器进入节能模式),在需要的时

候再唤醒。在应用这种节能模式的时候,节点应该在同等的时间休眠

和唤醒,也就是说当数据到来时,节点的接收器可以接收,这个需要传

感器节点间精确的定时。

2.4时间同步技术所关注的主要性能参数

时间同步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网络中节点的本地时钟提供共同的时间戳。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的时

间同步应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能量效率。同步的时间越长,消耗的能量越多,效率就越低。设计

WSN的时间同步算法需以考虑传感器节点有效的能量资源为前

提。

(2) 可扩展性和健壮性。时间同步机制应该支持网络中节点的数目或者

密度的有效扩展,并保障一旦有节点失效时,余下网络有效且功能

健全。

(3) 精确度。针对不同的应用和目的,精确度的需求有所不同。

(4) 同步期限。节点需要保持时间同步的时间长度可以是瞬时的,也可

以和网络的寿命一样长。

(5) 有效同步围。可以给网络所有节点提供时间,也可以给局部区域的

节点提供时间。

(6) 成本和尺寸。同步可能需要特定的硬件,另外,体积的大小也影响

同步机制的实现。

(7) 最大误差。一组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最大时间差,或相对外部标准时

间的最大差。

2.5现有主要时间同步方法研究

时间同步技术是研究WSN的重要问题,许多具体应用都需要传感器

节点本地时钟的同步,要求各种程度的同步精度。WSN具有自组织性、

多跳性、动态拓扑性和资源受限性,尤其是节点的能量资源、计算能力、

通信带宽、存储容量有限等特点,使时间同步方案有其特殊的需求,也

使得传统的时间同步算法不适合于这些网络。

3、有代表性的协议(或算法)

3.1 用于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协议(TPSN):

最易于想到的同步方法为:发送者在同步报文中嵌入其本地时间,在接收到该报文后,接收者立即把自己的本地时间设置为嵌在该报文中

的时间。但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报文的传输延迟。而延迟测量时间同步

协议(DMTS,Delay Measurement Time Synchronization)在此方

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报文的传输延迟,接收者测量报文的传输延

迟,并将本地时间设置为发送时刻加上报文传输延迟。延迟测量时间同

步协议简单,但同步精度不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联网

和嵌入式系统实验室(NESL, Networked and Embedded Systems)

的甘纳瑞沃尔(S.Ganeriwal)指出:传统的发送者-接收者同步协议的

同步精度较低的根源在于基于单向报文所估算出的报文传播延迟不够

精确。如果采用双向报文,基于报文传输的对称性,有可能精确地计算

出报文的传输延迟,因此能获得更高的同步精度。为此,他引入了NTP

协议中的双向报文交换协议(如图1所示),提出了用于传感器网络的

时间同步协议。

图1 NTP协议的双向报文交换

图中的T1、T4用节点A的本地时间记录,T2、T3用节点B的本地时间记录。节点A向节点B发送一个同步请求报文。节点B在接收到该

报文后,记录下接收到时刻T2,并立即向节点A返回一个同步应答报文,并把T2和该报文的发送时刻T3嵌入在报文中。当节点A接收到该报文

时,记录下接收到时刻T4。令?为当节点A的本地时刻为T1时,节点A

和B之间的时偏。由于T1~T4时间比较短,可认为当节点A的本地时刻

为T4时,其与节点B之间的时偏没有变化。假设报文的传输延迟相同,

均为d。由:

因此在T4时刻,若在节点A的本地时间上增加修正量?,就达到和

节点B之间的瞬时的时间同步。用于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协议将NTP 时间同步方法引入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获得比使用延迟测量时间同步协议更高的精度,但是其计算较为复杂,功耗较大,并且同步精度受到报文的传输延迟的影响;同时如果报文的双向传输不对称,同步精度也会受到影响。

3.2轻量基于树形分布的同步算法(LTS):

LTS同步算法是一种与TPSN非常类似的算法。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只具有非常有限的计算资源,但是其并不要求非常高的时间同步精度。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这一特点,LTS侧重于降低时间同步的复杂度,在有限的计算代价下获得合理的同步精度。LTS有集中式和分布式两个版本,在集中式版本中,首先以时间参考节点为根建立生成树,然后从树根开始逐级向叶子节点进行同步:首先根节点同步其子节点,然后这些子节点再分别同步其子节点,如此继续下去,直到全部节点都被同步。另外,为了达到最高的同步精度,要求生成树的深度尽可能的小,给出了Distributed depth first search (DDFS)和Echo两种生成树算法。在分布式版本中,任何节点都可以发起同步过程,不需要建立生成树,但是每个节点都必须知道参考节点的位置,并且知道其到这些节点的路径。节点根据自己的时钟漂移确定需要同步的时间,需要同步时,节点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参考节点,并向其发出同步请求,然后参考节点向该节点的路径上的节点逐对进行同步,直到该节点被同步。LTS算法与TPSN协议的区别在于,LTS算法中节点只与自己的父节点进行同步,其同步次数是路径长度的线性函数,同时精度也随路径的长度线性降低,即在降低计算代价的同时降低了同步精度。

3.3 参考广播时钟同步协议(RBS)

用于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协议可以看作是NTP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上的改进版本,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播介质是无线信道,能否利用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设计相关的时间同步算法呢?参考广播时钟同步协议所依据的就是这样的算法。与用于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协议不同,参考广播时钟同步协议不是去同步报文的收发双方,而是去同步报文的多个接收者。如图2的右图所示:在由3个节点组成的单跳网络中,参考节点每发出一个参考报文,其广播域的其他接收者节点都将接收到该报文,并各自记录下接收到该参考报文时的本地时刻。接收者们交换它们记录的时刻并计算差值,该差值就是接收者之间的时钟偏移。

图2 发送者-接收者同步机制与接收者-接收者同步机制根据偏移信息可以实现发送者-接收者同步,若能精确地估计出报文传输延迟,这种方法将能够取得很高的精度。然而仅根据单个报文的传输很难准确地估计出传输延迟。图2的左图为发送者-接收者同步机制。可以看出,

发送者-接收者同步机制的同步关键路径为从发送方到接收方。关键路径过长,导致传输延迟不确定性的增加,因此同步精度不可能很高。右图则是接收者-接收者同步机制,其关键路径大为缩短,完全排除了发送时间和访问时间的影响。

3.4层级时间同步协议(HRTS)

基于双向报文交换的用于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协议具有同步精度高的优点,但一次只能同步一对节点。n个节点的单跳网络则需要n-1次同步操作,同步功耗较大。参考广播时钟同步协议只需要一次同步过程就可完成一个单跳网所有节点间的同步,同步功耗降低,当然,同步精度也相对变差。层级时间同步协议[6]是一种结合用于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协议和参考广播时钟同步协议思想的同步方法。图3描述了层级时间同步的过程。假设单跳网络有包含时间基准节点在的3个节点BS、n1和n2。同步步骤如下:步骤1:参见图3,时间基准节点BS相当前面图1中的A节点,按照与用于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协议相同的同步方式,时间基准节点BS发出一个同步请求报文,该报文随机指定一个邻居节点(例如n1)作为应答者节点(即对应于图1中的B节点)。同时n2也记录下该报文的接

收到时刻,记为T'2。

步骤2:与用于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协议对同步方式相同,应答者节点n1向BS节点发一个同步应答报文,报文中包含了T2与T3。

步骤3:现在BS节点已经和n1节点进行了一次双向报文交换,按照用于传感器的时间同步协议,BS节点计算出它与n1节点之间的时钟偏移?。

图3 层级时间同步协议同步过程

步骤4:BS节点发送一个包含?和T2信息的报文。

步骤5:当n1、n2节点接收到该报文,对于应答者节点n1来说,只要

将其本地时间减去?就达到与BS节点的瞬时同步。对于其他节点来说,只要在其本地时间加上T2-T'2-?即可达到与BS节点间的瞬时同步。层

级时间同步协议充分利用了无线传输的广播特性来进一步降低LTS协议的同步功耗。和LTS协议不同,基本同步单元不再是广度优先生成树的边,而是广度优先生成树中非叶子节点的单跳广播区域。同步次数是广度优先生成树非叶子节点个数的线性函数,因此降低了同步功耗。但在同步精度上,层级时间同步协议略逊于LTS协议。

3.5 Tiny-Sync/Mini-Sync

Tiny-Sync和Mini-Sync是两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轻量级时间同步算法。该算法基于一个假设:传感器网络中的时钟频率恒定且线性相关。即对于时钟T1、T2有:

其中a12为相对时钟漂移,b12为相对时钟偏移。算法采用双向报文交换来估计相对时钟漂移和相对时钟偏移,如图4所示:

图4 Tiny-Sync和Mini-Sync的双向报文交换

首先节点1向节点2发送一个探测数据包,并加入发送时刻的本地时间To;节点2收到该数据包后,立即返回给节点1的一个数据包,其中包含收到探测数据包的本地时间Tb;最后,当节点1收到节点2发回的数据包时记录本地时间Tr。通过这三个时间戳的绝对位置,可以得到:

三个时间戳组成的三元组(To,Tb,Tr)称作一个数据点。算法通过不断地收集这样的数据点估计a12和b12,并且随着数据点个数的增加,算法的精度不断提高。如图5所示,每个数据点对应于两个约束(Tb,To)和(Tb,Tr)。注意到a12、b12对应的直线必定在所有的数据点对之间,因此图中最陡的和最缓的两条虚线给出了a12、b12的上下界。并且上下界的区间越小,精度越高。通过求解所有数据点约束下的线性规划问题,别可以得到最优解。但是,这种方法太过复杂,无法在计算资源有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实现。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计算上下界时并不需要所有数据点。如图5所示,上下界其实只由第1、3个数据点确定。Tiny-Sync算法就利用了这一点,而只保存确定最优边界的4个约束点,因此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但是,这种

方法并不能总是给出最优的上下界,在某些情况下算法可能会丢弃一些给出最优上下界的点。Mini-Sync是对Tiny-Sync的扩展,其思路是防止算法丢弃可能在未来能够给出更小的上下界的数据点,作者给出了一个标准来判断是否一个约束有可能会被用于计算最优边界,而只在确认某一个约束不会被用到的时候才将其丢弃。这样在提高了计算复杂度的情况下保证能够找到最优解。

图5 Tiny-Sync/Mini-Sync算法中数据点对时钟漂移和时钟偏移的约束Tiny-Sync和Mini-Sync这两个算法,非常符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要求,即所需存储空间和计算资源非常少,同时对带宽的要求也很小。但这种算法的假设条件(传感器网络节点时钟的漂移和偏移恒定)在低成本的传感器网络节点上是很难达到的。

3.6FTSP 算法

泛洪时间同步协议FTSP(Flood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由Vanderbilt大学Branislav Kusy等提出,目标是实现整个网络的时间同步且误差控制在微秒级。该算法用单个广播消息实现发送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时间同步。

其特点为:

(1)通过对收发过程的分析,把时延细分为发送中断处理时延、编码时延、

传播时延、解码时延、字节对齐时延、接收中断处理时延,进一步降低

时延的不确定度;

(2)通过发射多个信令包,使得接收节点可以利用最小方差线性拟合技术估

算自己和发送节点的频率差和初相位差;

(3)设计一套根节点选举机制,针对节点失效、新节点加入、拓扑变化等情

况进行优化,适合于恶劣环境。

FTSP算法对时钟漂移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此算法考虑到在特定时间围节点时钟晶振频率是稳定的,因此节点间时钟偏移量与时间成线性关系,通过发送节点周期性广播时间同步消息,接收节点取得多个数据对,构造最佳拟合直线,通过回归直线,在误差允许的时间间隔,节点可直接通过它来计算某一时间节点间的时钟偏移量而不必发送时间同步消息进行计算,从而减少了消息的发送次数并降低了系统能量开销。

FTSP结合TPSN和RBS的优点,不仅排除了发送方延迟的影响,而且对报文传输中接收方的不确定延迟(如中断处理时间、字节对齐时间、硬件编解码时间等)做了有效的估计。多跳的FTSP协议采用层次结构,根节点为同步源,可以适应大量传感器节点,对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和根节点的失效有健壮性,精确度较好。该算法通过采用MAC层时间戳和线性回归偏差补偿弥补相关的错误源,通过对一个数据包打多个时戳,进而取平均和滤除抖动较大的时戳,大大降低了中断和解码时间的影响。FTSP 采用洪泛的方式向远方节点传递时间基准节点的时间信息,洪泛的时间信息可由中转节点生成,因此误差累积不可避免。另外,FTSP 的功耗和带宽的开销巨大。

3.7DMTS 算法

延迟测量时间同步DMTS(delay measurement time synchronization)算法的同步机制是基于发送方-接收方的同步机制。DMTS 算法的实现策略是牺牲部分时间同步精度换取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和能耗,是一种能量消耗轻的时间同步算法。

DMTS算法的基本原理为:选择一个节点作为时间主节点广播同步时间,所有接收节点通过精确地测量从发送节点到接收节点的单向时间广播消息的延迟并结合发送节点时间戳,计算出时间调整值,接收节点设置它的时间为接收到消息携带的时间加上广播消息的传输延迟,调整自己的逻辑时钟值以和基准点达成同步,这样所有得到广播消息的节点都与主节点进行时间同步。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的时间延迟td可由td=nt+(t2-t1)得出。其中,nt为发送前导码和起始字符所需的时间,n为发送的信息位个数,t为发送一位所需时间;t1为接收节点在消息到达时的本地时间;t2为接收节点在调整自己的时钟之前的那一时刻记录的本地时间,(t2-t1)是接收处理延迟。

DMTS 算法的优点是结合链路层打时间戳和时延估计等技术,消除了发送时延和访问时延的影响,算法简单,通信开销小。但DMTS算法没有估计时钟的频率偏差,时钟保持同步的时间较短,没有对位偏移产生的时间延迟进行估计,也没有消除时钟计时精度对同步精度的影响,因此其同步精度比FTSP略有下降,不适用于定位等要求高精度同步的应用。

基于发送方-接收方单向同步机制的算法在上述三类方法中需要发送的时间同步消息数目最少。发送节点只要发送一次同步消息,因而具有较低的网络流量开销和复杂度,减少了系统能耗

4、对各种时间同步算法的比较

上面介绍的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协议代表了当前几类基本的时间同步方法。接下来,将对这几种典型的时间同步算法在精度、收敛性、扩展性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比较,以便大家可以选择出适合的时间同步算法。

4.1 精度:

RBS协议:该协议可以有效地消除发送时延、访问时延和传输时延造成的时间同步误差。RBS算法通过去除这3个主要误差来源来提高时间同步的精度。Elson等人在实际传感器平台上实现并测试了RBS算法,获得了该算法的精度性能。所用的平台是BerkeleyMotes,RBS算法在该平台上所得到的精度在11sυ以。

TPSN协议:与RBS相比,TPSN协议考虑了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和接收时延所造成的影响,利用双向消息交换计算消息的平均延迟,提高了时间同步的精度。TPSN协议的提出者在Mica平台上实现了TPSN和RBS两种协议,所测得的TPSN 的时间同步平均误差是16.99sυ,而RBS的平均误差是29.19sυ。

Tiny-Sync/Mini-Sync算法:该算法利用多个时间同步数据点,采用统计学的方法估计时间漂移和时间偏移,这样虽然降低了时间同步的复杂性,但是时间同步的精度也降低了。而该算法所采用的数据过滤算法可以有效降低错误数据点对时间同步精度的影响。FTSP协议:FTSP的提出者在Mica平台上实现了FTSP 协议,所测得的两个节点间时间同步的平均误差为 1.5s ,这个运行结果明显优于RBS和TPSN协议在相同平台上的运行结果。但是FTSP协议对硬件的依赖性比较强。

4.2 收敛性

RBS协议:发送参考广播的节点是预先选定的,其他节点接收到参考广播消息后,就开始了同步的过程,考虑到通信冲突,在几个同步周期后,全网就可以达到时间同步,收敛时间也比较短。

TPSN协议和Tiny-Sync/Mini-Sync算法:这两个时间同步方法的消息传递机制是相似的,都是分为两个过程,包括分层阶段和同步阶段,因此,收敛时间较长。

FTSP协议:该协议的根节点选择过程是伴随时间同步一起进行的,根节点选择不会对收敛性造成影响,在几个同步周期后,全网就能达到时间同步,收敛时间也比较短。

4.3 可扩展性

RBS协议:在全网达到同步后,新节点的加入不会影响到参考广播节点的地位,也就不会对全网的结构造成影响。但是,加入新的参考广播节点就会使得情况变得复杂,必须考虑处于不同广播域的节点达到同步的问题。对于多跳网络的RBS协议需要依赖有效的分簇方法,保证簇之间具有共同的节点以便簇间进行时间同步。

TPSN协议和Tiny-Sync/Mini-Sync算法:从分层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新节点加入后会对网络的拓扑结构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两个协议的扩展性都很差,这也是这两个协议最大的缺点之一。

FTSP协议:如果加入的是ID号最小的节点,该节点首先使自己与网络达到同步,然后再进行根节点选择,不会影响网络时间同步。如果不是ID号最小的节点,该节点只需要进行时间同步并广播时间同步消息。

4.4 鲁棒性

RBS协议:由RBS协议的同步原理可以看出,节点失效或网络通信故障不会破坏整个拓扑结构,每个节点都有大量的冗余消息来保证时间同步。但是参考节点失效就会影响到该节点广播域所有节点的同步。

TPSN协议和Tiny-Sync/Mini-Sync算法:当某个节点失效,该节点以下的节点就有可能接收不到时间同步消息。全网的时间同步会受到个别节点的影响,鲁棒性很差。

FTSP协议:如果是根节点失效,那么其他节点就会开始根节点选择的过程,重新选出一个根节点,这在一段时期会破坏时间同步,但是,很快全网就能重新达到同步。如果是其他节点失效,个别节点不会影响全网时间同步。FTSP协议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4.5 能耗

可以利用网络中的节点在一次时间同步中平均接收和发送消息的数来简单地估计时间同步协议的能耗。

RBS协议:要实现两个节点之间的时间同步,节点需要接收一次广播消息,然后再交换一次时间同步消息,平均需要2次消息发送和3次消息接收。协议的能

量消耗较大。

TPSN协议和Tiny-Sync/Mini.Sync算法:由于这两个方法采用的都是类客户/服务器模式,所以,实现一次时间同步,节点平均需要2次消息发送和2次消息接收。协议的能量消耗相对较小。

FTSP协议:该协议中,节点接收到时间同步消息后,使得节点本地时间与全局时间达到同步,然后形成新的时间同步消息并发送出去。每次同步,节点平均需要1次消息发送和1次消息接收。协议的能量消耗是最小的。

所以根据上文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时间同步协议在精度、扩展性、鲁棒性和能耗这几个方面都各有其优劣。为使大家更加明了各种时间同步算法的各方面的优劣,特总结出表1供参考

表1 各种时间同步算法的比较

5、总结

该报告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的特点以及一些时间同步算法。不同于其他网络,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时间同步不仅要关注同步精度,还需要关注同步能耗、可扩展性和健壮性需求。典型的时间同步协议侧重于同步精度和同步能耗的需求,采用时钟飘移补偿、介质访问控制(MAC)层时间戳技术以及双向报文交换来提高同步精度,充分利用无线传输的广播特性和捎带技术来降低同步能耗。本文介绍的这些算法很多都已经很成熟,在单跳网络中已经具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同步误差在Mica2平台上已经达到几微秒至十几微秒的量级,同步功耗也较低,能够满足大多数应用场合的需要。然而,当这些时间同步协议被扩展到多跳网络时,会出现累计误差较大、扩展性较差等问题。

同时绍了WSN时间同步算法的类型以及各自具有代表性的算法,分析了各算法的设计原理和优缺点。这些协议解决了WSN中时间同步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但对于大型网络,已有的方法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扩展性差、稳定性不高、收敛速度变慢、网络通信冲突、能耗增大。今后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节能和时间同步的安全性方面。这将对算法的容错性、有效围和可扩展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姓名:耿长剑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电路与系统 指导教师:王成华 2009010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集成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的新型智能监控网络,已成为当前无线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环境监测系统由于传感器成本高,部署比较困难,并且维护成本高,因此很难应用。本文以环境温度和湿度监控为应用背景,实现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监测系统。 本系统将传感器节点部署在监测区域内,通过自组网的方式构成传感器网络,每个节点采集的数据经过多跳的方式路由到汇聚节点,汇聚节点将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存储到数据中心,远程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采集的数据。基于CC2430无线单片机设计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节点,主要完成了温湿度传感器SHT10的软硬件设计和部分无线通讯程序的设计。以PXA270为处理器的汇聚节点,完成了嵌入式Linux系统的构建,将Linux2.6内核剪裁移植到平台上,并且实现了JFFS2根文件系统。为了方便调试和数据的传输,还开发了网络设备驱动程序。 测试表明,各个节点能够正确的采集温度和湿度信息,并且通信良好,信号稳定。本系统易于部署,降低了开发和维护成本,并且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获取数据或进行远程控制,使用和维护方便。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监测,温湿度传感器,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

Abstrac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 new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monitoring network combining sensor technology with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fiel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Because of the high maintenance cost and complexity of dispose, 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is restricted in several applications. In order to surveil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the environment, a new surveillance system based on WSN is implemented in this thesis. Sensor nodes are placed in the surveillance area casually and they construct ad hoc network automatieally. Sensor nodes send the collection data to the sink node via multi-hop routing, which is determined by a specific routing protocol. Then sink node reveives data and sends it to the remoted database server, remote users can access data through Internet.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node is designed based on a wireless mcu CC2430, in which we mainly design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s’ hardware and software as well as part of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ogram. Sink node's processors is PXA270, in which we construct the sink node embedded Linux System. Port the Linux2.6 core to the platform, then implement the JFFS2 root file system. In order to facilitate debugging and data transmission, the thesis also develops the network device driver. Testing showed that each node can collect the righ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formation, and the communication is stable and good. The system is easy to deploy so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costs is reduced, it can be obtained data throug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t's easy to use and maintain. Key Word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Environment Monitoring,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 Embedded Linux, Device Drivers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指导书

无线传感器网络 实验指导书 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一 质心算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合并质心算法的基本思想; 学会利用MATLAB 实现质心算法; 学会利用数学计算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容和原理 无需测距的定位技术不需要直接测量距离和角度信息。定位精度相对较低,不过可以满足某些应用的需要。 在计算几何学里多边形的几何中心称为质心,多边形顶点坐标的平均值就是质心节点的坐标。 假设多边形定点位置的坐标向量表示为p i = (x i ,y i )T ,则这个多边形的质心坐标为: 例如,如果四边形 ABCD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x 1, y 1),(x 2, y 2), (x 3, y 3) 和(x 4,y 4),则它的质心坐标计算如下: 这种方法的计算与实现都非常简单,根据网络的连通性确定出目标节点周围的信标参考节点,直接求解信标参考节点构成的多边形的质心。 锚点周期性地向临近节点广播分组信息,该信息包含了锚点的标识和位置。当未知结点接收到来自不同锚点的分组信息数量超过某一门限或在一定接收时间之后,就可以计算这些锚点所组成的多边形的质心,作为确定出自身位置。由于质心算法完全基于网络连通性,无需锚点和未知结点之间的协作和交互式通信协调,因而易于实现。 三、实验容及步骤 该程序在Matlab 环境下完成无线传感器中的质心算法的实现。在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区域,信标节点(锚点)为90个,随机生成50个网络节点。节点的通信距离为30米。 需完成: 分别画出不同通信半径,不同未知节点数目下的误差图,并讨论得到的结果 所用到的函数: 1. M = min(A)返回A 最小的元素. 如果A 是一个向量,然后min(A)返回A 的最小元素. 如果A 是一个矩阵,然后min(A)是一个包含每一列的最小值的行向量。 2. rand X = rand 返回一个单一均匀分布随机数在区间 (0,1)。 X = rand(n)返回n--n 矩阵的随机数字。 ()12341234,,44x x x x y y y y x y ++++++??= ???

(中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桥梁安全监测系统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桥梁安全检测系统 摘要 根据桥梁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桥梁安全监测系统,以实现方案的安全参数的需要;对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节点集、分簇和关键技术,虽然近年来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已经证明了其潜在的提供连续结构响应数据进行定量评估结构健康,许多重要的问题,包括网络寿命可靠性和稳定性、损伤检测技术,例如拥塞控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桥梁安全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总体结构;关键技术 1 阻断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桥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于桥梁的建设与运行规律,而特设的桥梁检测的工作情况,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一座桥的信息通常是一个孤立的片面性,这是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一些桥梁安全参数复杂多变[1]。某些问题使用传统的监测方法难以发现桥梁存在的安全风险。因此长期实时监测,预报和评估桥梁的安全局势,目前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桥梁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即通过长期实时桥跨的压力、变形等参数及测试,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参数和结构的评价科关键控制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问题的发现并及时维修,从而确保了桥的安全和长期耐久性。 近年来,桥梁安全监测技术已成为一个多学科的应用,它是在结构工程的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以及道路交通等基础上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已成为这一领域中科学和技术研究的重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桥梁的安全监测系统方案的实现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新兴的网络科学技术是大量的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无线通信,信息的相互传输,对一个具体的完成特定功能的智能功能的协调的专用网络。它是传感器技术的一个结合,通过集成的嵌入式微传感器实时监控各类计算机技术、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布式信息处理技术、传感以及无线发送收集到的环境或各种信息监测和多跳网络传输到用户终端[2]。在军事、工业和农业,环境监测,健康,智能交通,安全,以及空间探索等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巨大的价值。 一个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网关和服务器,如图1

无线传感器WSN期末报告

考查课程报告 课程名称:无线传感器网路 设计题目: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技术 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 2010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冯勇 日期: 2012-12-25至 2013-1-1 教务处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1、背景 (2) 2、概述(包括定义、功能、分类方法等) (2) 3、有代表性的协议(或算法) (3) 4、对各种时间同步算法的比较 (9) 5、总结...................................................................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技术 201010405227 孙正逵 摘要 无线传感器时间同步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许多技术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有限的电池能量,存储以及带宽限制等传感器固有特性的存在,导致传统的时间同步算法不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具体介绍了现有的无线传感器中的一些时间同步问题和时间同步算法,并对其具体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 1、背景 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用与战场通信、抢险救灾和公共集会等突发性、临时性场合。保持节点之间时间上的同步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非常重要,它是保证无线传感网络中其他通信协议的前提,如可靠的数据融合,精确的目标跟踪,低功耗MAC协议的设计,无线传感网络中大部分节点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都是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在需要的情况下才处于激活状态,以及整个网络中为了保证数据可靠的传输,减少数据碰撞,在MAC层可直接采用TDMA机制,通过节点子节点个数动态分配时隙,而这些的实现,就必须保持节点之间的同步,因此高效的同步机制就成了低功耗MAC协议设计的前提。 2002年,Elson等人在HotNets这影响未来网络研究发展方向的国际权威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的研究课题以来,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目前也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被提出来,并且单跳误差也控制在了微妙级,功耗也相当较低,可以符合大部分的环境需求。NTP协议是目前因特网上采用的时间同步协议标准,虽然精度高,当该协议的前提是网络中的链路失效非常小,整个网络采用的是稳定的拓扑结构,功耗大,采用的是有线传输,显然不适合于功耗、成本受限制的,结构不稳定的无线传感网络中。GPS系统也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时间同步,但它的信号穿透性差,GPS天线必须安装在空旷的地方,还有功耗较大,成本高,所以不适合于无线传感网络中。目前关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同步机制研究中,主要有集中式同步机制,以及分布式一致同步机制,因有集中式同步机制采用的是首先由根节点发起的拓扑生成树阶段,在同步阶段,则采用相应的同步机制进行同步,节点只能与上一级节点同步,无法与根节点直接同步,必然导致单跳累加的影响,整个网络的拓扑性差,全网同步收敛速度慢。随着无线传感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节点体积不断缩小,集中式同步机制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限制。而分布式同步机制具有扩展性好,抗毁性好等特性,通过邻居节点的信息融合,

无线传感器实验报告

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 Contiki mac协议与xmac协议的比较 1.简介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节点由电池供电,其能力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工作环境恶劣以及其他各种因素,节点能源一般不可补充。因而降低能耗、延长节点使用寿命是所有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点。 WSN中的能量能耗主要包括通信能耗、感知能耗和计算能耗,其中通信能耗所占的比重最大,因此,减少通信能耗是延长网络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同时,研究表明节点通信时Radio模块在数据收发和空闲侦听时的能耗几乎相同,所以要想节能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Radio模块的侦听时间(收发时间不能减少),及减小占空比。 传统的无线网络中,主要考虑到问题是高吞吐量、低延时等,不需要考虑能量消耗,Radio模块不需要关闭,所以传统无线网络MAC协议无法直接应用于WSN,各种针对传感器网络特点的MAC协议相继提出。现有的WSN MAC协议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根据信道访问策略的不同可以分为: X-MAC协议 X-MAC协议也基于B-MAC协议的改进,改进了其前导序列过长的问题,将前导序列分割成许多频闪前导(strobed preamble),在每个频闪前导中嵌入目的地址信息,非接收节点尽早丢弃分组并睡眠。 X-MAC在发送两个相邻的频闪序列之间插入一个侦听信道间隔,用以侦听接收节点的唤醒标识。接收节点利用频闪前导之间的时间间隔,向发送节点发送早期确认,发送节点收到早

期确认后立即发送数据分组,避免发送节点过度前导和接收节点过度侦听。 X-MAC还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算法,根据网络流量变化动态调整节点的占空比,以减少单跳延时。 优点: X-MAC最大的优点是不再需要发送一个完整长度的前导序列来唤醒接收节点,因而发送延时和收发能耗都比较小;节点只需监听一个频闪前导就能转入睡眠。 缺点: 节点每次醒来探测信道的时间有所增加,这使得协议在低负载网络中能耗性比较差。而且分组长度、数据发送速率等协议参数还需进一步确定 X-MAC原理图如图3所示: ContikiMAC协议 一.ContikiMAC协议中使用的主要机制: 1.时间划分

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振动检测毕业论文

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振动检测毕业论文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I 目录........................................................ I II 1 绪论 (1) 1.1 选题意义 (1) 1.2 技术背景 (2) 1.3 本文工作 (2) 2 系统设计 (4) 2.1 需求分析 (4) 2.2 硬件结构 (5) 2.3 软件结构 (8) 2.4 功能流程 (16) 3 关键技术 (17) 3.1 振动数据采集 (17) 3.2 XMesh网络协议 (19) 3.3 数据处理 (22) 3.4 数据格式转换 (23) 4 测试 (25)

5 结论 (27)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当代社会的工业生产中,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着。设备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多,性能越来越高;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这些设备一旦产生故障也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有时还会带来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环境污染。 传统的维护方式是出了故障再修理或者定期检修,但是现代工业体系中的设备往往具备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自动化的特性[1]。一旦产生故障就会使整条生产线停顿,甚至对生产设备造成严重损伤,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将是不可承受的。而传统的定期检测需要大量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技术员,但是此种方式往往带来检修过剩及生产线的不必要停顿。这将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损失和经济负担,同时此种方法并不能及时发现机械故障。因此基于传感器的即时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目的 针对目前中国的交叉路口多,车流量大,交通混乱的现象研究一种控制交通信号灯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智能交通系统。 二、课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快捷,城市的道路也逐渐变得纵横交错,快捷方便的交通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而交通安全问题则是重中之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约有120 万,另有数100 万人受伤。中国拥有全世界1. 9 %的汽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占了全球的15 % ,已经成为交通事故最多发的国家。2000 年后全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在10 万人,受伤人数约50万,其中60 %以上是行人、乘客和骑自行车者。中国每年由于汽车安全方面所受到的损失约为5180 亿(人民币),死亡率为9 人/ 万·车,因此,有效地解决交通安全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中国,城市的道路纵横交错,形成很多交叉口,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处汇集通过。而目前的交通情况是人车混行现象严重,非机动车的数量较大,路口混乱。由于车辆和过街行人之间、车辆和车辆之间、特别是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的干扰,不仅会阻滞交通,而且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我国发生在交叉口的交通事故约占道路交通事故的1/ 3,在所有交通事故类型中居首位,对交叉口交通安全影响最大的是冲突点问题,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信号灯配时不合理(如黄灯时间太短,驾驶员来不及反应),以及驾驶员不遵循交通信号灯,抢绿灯末或红灯头所引发交通流运行的不够稳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私家车也越来越多,交通控制还是延续原有的定时控制,在车辆增加的基础上,这种控制弊端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造成了十字交叉路口的交通拥堵和秩序混乱,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智能交通中的信号灯控制显示出了越来越多的重要性。国外已经率先开展了智能交通方面的研究。 美国VII系统(vehicle infrastructure integration),利用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路边装置的信息交流实现某些功能,从而提高交通的安全和效率。其功能主要有提供天气信息、路面状况、交叉口防碰撞、电子收费等。目前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在2个应用上: ①以车辆为基础; ②以路边装置为基础。欧洲主要是CVIS 系统(cooperative vehicle infrastructure system)。它有60 多个合作者,由布鲁塞尔的ERTICO 组织统筹,从2006 年2 月开始到2010年6月,工作期为4年。其目标是开发出集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综合交流平台,这个平台能运用到车辆和路边装置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其中车辆不仅仅局限于私人小汽车,还包括公共交通和商业运输。日本主要的系统是UTMS 21 ( universal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 UTMS 21)。是以ITS 为基础的综合系统概念,由NPA (National Police Agency) 等5个相关部门和机构共同开发的,是继20 世纪90 年代初UTMS 系统以来的第2代交通管理系统,DSSS是UTMS21中保障安全的核心项目,用于提高车辆与过街行人的安全。因此,从国外的交通控制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现代的交通控制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大多采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使车辆行驶和道路导航实现智能化,从而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改善道路交通环境,节约交通能源,减轻驾驶疲劳等功能,最终实现安全、舒适、快速、经济的交通环境。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1-2、什么就是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与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目的就是协作地探测、处理与传输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 1-4、图示说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系统架构。 1-5、传感器网络的终端探测结点由哪些部分组成?这些组成模块的功能分别就是什么? (1)传感模块(传感器、数模转换)、计算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电源模块与嵌入式软件系统 (2)传感模块负责探测目标的物理特征与现象,计算模块负责处理数据与系统管理,存储模块负责存放程序与数据,通信模块负责网络管理信息与探测数据两种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另外,电源模块负责结点供电,结点由嵌入式软件系统支撑,运行网络的五层协议。 1-8、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功能分别就是什么? (1)网络通信协议:类似于传统Internet网络中的TCP/IP协议体系。它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与应用层组成。 (2)网络管理平台:主要就是对传感器结点自身的管理与用户对传感器网络的管理。包括拓扑控制、服务质量管理、能量管理、安全管理、移动管理、网络管理等。 (3)应用支撑平台:建立在网络通信协议与网络管理技术的基础之上。包括一系列基于监测任务的应用层软件,通过应用服务接口与网络管理接口来为终端用户提供各种具体应用的支持。 1-9、传感器网络的结构有哪些类型?分别说明各种网络结构的特征及优缺点。 (1)根据结点数目的多少,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可以分为平面结构与分级结构。如果网络的规模较小,一般采用平面结构;如果网络规模很大,则必须采用分级网络结构。 (2)平面结构: 特征:平面结构的网络比较简单,所有结点的地位平等,所以又可以称为对等式结构。

湖南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报告DV-HOP

无线传感器网络 题目:DV-hop定位算法 学生: 学号: 完成时间: 2014.5.12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tlab工具的使用方法。 2、了解DV-hop算法原理,熟悉DV-hop算法代码,分析DV-hop算法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 DV-hop算法概述 (一)基本思想: 3、计算位置节点与犀鸟节点的最小跳数 4、估算平均每跳的距离,利用最小跳数乘以平均每条的距离,得到未知节点与信标节点之间的估计距离 5、利用三遍测量法或者极大似然估计法计算未知节点的坐标 (二)定位过程 1、信标节点向邻居节点广播自身未知信息的分组,其中包括跳数字段,初始化为0 2、接受节点记录具有到每条信标节点的最小跳数,忽略来自一个信标节点的较大跳数的分组,然后将跳数数值加1,并转发给邻居节点 3、网络中所有节点能够记录下到每个信标节点最小跳数 (三)计算未知节点与信标节点的实际跳段距离

1、每个信标节点根据记录的其他信标节点的位置信息和相距跳数,估 算平均每跳距离 2、信标节点将计算的每条平均距离用带有生存期字段的分组广播至网络中,未知节点仅仅记录接受到的第一个每跳平均距离,并转发给邻居节点 3、未知节点接受到平均每跳距离后,根据记录的跳数,计算到每个信标节点的跳段距离 (四)利用三边测量法或者极大似然估计法计算自身位置 4、位置节点利用第二阶段中记录的到每个信标节点的跳段距离,利用三边测量法或者极大似然估计法计算自身坐标 三、实验容和步骤 DV-hop代码如下: function DV_hop() load '../Deploy Nodes/coordinates.mat'; load '../Topology Of WSN/neighbor.mat'; if all_nodes.anchors_n<3 disp('锚节点少于3个,DV-hop算法无法执行'); return; end %~~~~~~~~~~~~~~~~~~~~~~~~~最短路经算法计算节点间跳数~~~~~~~~~~~~~~~~~~~~~~~~~~~~~~~~~~~~ shortest_path=neighbor_matrix; shortest_path=shortest_path+eye(all_nodes.nodes_n)*2; shortest_path(shortest_path==0)=inf;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大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_尚盈

文章编号:1004-9037(2009)02-0254-05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大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尚 盈 袁慎芳 吴 键 丁建伟 李耀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6) 摘要:针对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机翼盒段壁板结构,实现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多点应变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采用自组织竞争神经网络成功判别了集中载荷模拟的损伤位置。本系统由传感采集子系统、无线传感网络子系统和终端监控子系统三部分组成。为了降低系统网络功耗及成本,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改善传感网络的实时性和同步性,设计了可直接配接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低功耗多通道应变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和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层次路由协议,开发了多通道应变数据采集、网络簇头转发和中继节点接收等主要软件模块。实验证明,相比于传统有线的监测方法和数据采集系统,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具有负重轻、成本低、易维护和搭建移动方便等优点。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结构健康监测;层次路由协议;自组织竞争网络中图分类号:T P2;T P9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 032117)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772072,50420120133)资助项目;航空基金(20060952)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07-09-05;修订日期:2008-04-17 Large -Scal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S hang Ying ,Yuan Shenf ang ,Wu J ian ,Ding J ianw ei ,L i Yaoz eng (T he A ero nautic Key La bo rat or y o f Smart M ater ial and Str uct ur e,N anjing U niv ersit y o f Aer onautics and A str onautics,N anjing,210016,China) Abstract :Aimed at the large-scale structure and anisotropy nature o f the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 w ing box ,a large-scale structural health m 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w ireless sen-sor netw orks is presented .A kind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 ork is designed to distinguish the damag e locatio n simulated by the co ncentrated load .The sy stem co nsists o f the sensor data ac-quisition,the w ireless sensor netw or ks,and the terminal monitoring sub-sy stem s.To im pro ve the performance o f the system ,the signal conditio ning circuit and the hierarchical routing pro -to col are designed based o n w ireless sensor netw orks ,the prog rams of data acquisition and Sink node are ex ploited.Experimental result pro ves that the system has advantag es of flexibili-ty o f deplo yment,low maintenance and deploym ent costs . Key words :w ir eless senso r netw or ks ;str 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hierarchical routing ;self -org anizing com petitive netw o rk 引 言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是采用智能材料结构的新概念,利用集成在结构中的先进传感/驱动元件网络,在线实时地获取与结构健康状况相关的信息(如应力、应变、温度、振动模态、波传播特性等),结 合先进的信号信息处理方法和材料结构力学建模 方法,提取特征参数,识别结构的状态,包括损伤,并对结构的不安全因素在其早期就加以控制,以消除安全隐患或控制安全隐患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结构健康自诊断、自修复、保证结构的安全和降低维修费用[1]。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具有局部信号处理的功能, 第24卷第2期2009年3月数据采集与处理Jour nal of D ata A cquisition &P ro cessing Vo l.24N o.2M a r.2009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安全综述

作者简介: 杨慧(1993.07),女,大学本科,电子信息工程; E-mail: 604068605@https://www.360docs.net/doc/ce6104191.html, 收稿日期:2014-04-11; 无线传感网络(WSN )安全综述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Security summary xxx1 xxxxx 石家庄经济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邮政编码050031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City ZipCode 050031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作为后PC 时代实现信息收集、传输与处理的重要技术,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均有广泛的潜在用途,是当前技术研究的热点,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无线传感器网络因其资源有限和分布与通信开放性的特点而使得其安全性需求显得极为重要和必要。本文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安全需要、安全协议、可能受到的安全攻击种类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有助于探讨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 Abstrac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a new field of research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 post-PC era to achieve important technical information gathering, 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has a wide range of potential uses in military and civilian areas, is a hot current technology research, has very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in academia and industry.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because of its limited resourc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cation open so that its security requirement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con-cept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rchitecture, security needs, security protocol, may be the kind of security attacks and ot her aspects of a more systematic summary of research to help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security.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安全需要;安全协议 Key word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rchitecture; security needs; security protocol 1 引言 ….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MEMS 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作为信息获取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术——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化渐渐向集成化、微型化和网络化发展。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后PC 时代,后PC 时代的特点是推动了计算机从桌面系统和数据中心进入到物理环境中。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技术是在上述技术进步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集监测、控制和无线通信技术于一体的网络系统。传感器网络节点大多搭载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感知物理世界。它采用无基础设施组网和多跳的传播,节点既是信息的采集和发出者,又是信息的路由者,具有规模大、自组织、动态性、应用相关、以数据为中心等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传统的无线网络不同:其一,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数目众多,没有全球唯一的网络标识符,在传统的有线、无线网络中,每个节点都有唯一的地址用于路由。传感器网络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某些节点之间的路由是不需要的,所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不适合采用传统的路由协议。其二,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的流向是多对一的,需要的信息大多是来自同一个区域,经过数据融合后,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再传送到目的节点——sink 节点,由其统一发给用户。其三,传感器节点电能和存储容量都十分有限。由于被观测对象内部或者附近部署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一个节点中收集到的数据有可能有其它附近节点收集的数据存在。因为这些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是相同或者相近的,即存在冗余信息,传输数据必然会消耗大量的节点能量,因此没有必要将所有数据全部发送给汇聚节点。这就需要路由协议具有数据融合能力,以此提高带宽利用率。其四,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大部分节点不像传统网络中的节点一样快速移动,因此花费很大的代价频繁地更新路由表信息就没有必要了。因为是无线传输,电池供电、覆盖范围和节点生存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所有要解决如何在远处从部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提取数据这个问题。今天大部分网络使用的是IP 协议作为其基础技术,所以,如何实现把WSN 和IP 网络互联网成了当今热门的研究课题。WSN 采用多跳的传播和无基础设施网组,在恶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监控系统

30 无线传感器网络集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和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于一体,它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无线传感器网络因其具有成本低、能耗小等特点,已经展现了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和参考文献 [2]中分别介绍了其在农业与医药学领域的应用。2003年MIT技术评论Technology Review在预测未来技术发展的报告中,将其列为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技术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室内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室内环境的监测与控制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实现各式各样的生活与工作要求,室内环境的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正是这种结构复杂多样性及区域差异性,给室内环境的监测与控制带来了诸多挑战。但是,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这些挑战均迎刃而解。 1 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的监控功能主要利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来实现。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监控节点、 下位机和上位机。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结构示意图 监控节点: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可以利用搭载的多种传感器来获取室内的环境参数,通过微机电系统将这些参数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打包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发送至下位机。 下位机: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中心节点,下位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能够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诸传感器节点通讯,又能通过串口与上位机实现信息交互,最终实现了传感器节点与上位机的协调。 上位机:作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脑”,上位机负责整个传感器网络的正常运行。通过对下位机呈递的数据包进行解码,上位机能够提取各环境参数信息,并将其图形化显示。此外,通过设置环境参 数阈值,上位机可以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控制。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监控系统 张新耀 冯启朋 霍 鹏 王亚慧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 室内环境与人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一般具有结构复杂及区域差异性大的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无线通讯能力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智能网络,可以有效地监测环境参数变化,并能够对环境异常做出实时处理,从而实现复杂环境下的分区域环境监控,由此设计了一套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智能室内监控系统。文章通过对整个系统的设计方法、软硬件实现及系统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最终证明了由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成的系统可以高效地实现室内环境监控的任务。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室内监控系统;环境监控;环境参数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0-0030-032012年第30期(总第237期)NO.30.2012 (CumulativetyNO.237)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新兴的下一代传感器网络,在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各方面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和特点,讨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瓦斯监测系统、智能家具,环境监测,农业。交通等方面的现有应用,最后提出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军事、瓦斯监测系统、智能家具,环境监测,农业。交通。 1.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背景以及发展现状 随着半导体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90年代末,美国首先出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1996年,美国UCLA大学的William J Kaiser教授向DARPA提交的“低能耗无线集成微型传感器”揭开了现代WSN网络的序幕。1998年,同是UCLA大学的Gregory J Pottie教授从网络研究的角度重新阐释了WSN的科学意义。在其后的10余年里,WSN网络技术得到学术界、工业界乃至政府的广泛关注,成为在国防军事、环境监测和预报、健康护理、智能家居、建筑物结构监控、复杂机械监控、城市交通、空间探索、大型车间和仓库管理以及机场、大型工业园区的安全监测等众多领域中最有竞争力的应用技术之一。美国商业周刊将WSN网络列为21世纪最有影响的技术之一,麻省理工学院(MIT)技术评论则将其列为改变世界的10大技术之一。WSN是由布置在监测区域内传感器节点以无线通信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无线自组网(Ad hoc),其目的是协作的感知,采集

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是WSN的三要素。将Ad hoc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人们可以通过WSN感知客观世界,扩展现有网络功能和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WSN技术现已经被广泛应用。图为WSN基本结构。 WSN经历了从智能传感器,无线智能传感器到无线传感器三个发展阶段,智能传感器将计算能力嵌入传感器中,使传感器节点具有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能力。而无线智能传感器又增加了无线通信能力,WSN将交换网络技术引入到智能传感器中使其具备交换信息和协调控制功能。 无线传感网络结构由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现场数据收集处理决策部分及分散用户接收装置组成,节点间能够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传感器节点获得的数据沿着相邻节点逐跳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所得的数据可被多个节点处理,经多跳路由到协调节点,最后通过互联网或无线传输方式到达管理节点,用户可以对传感器网络进行决策管理、发出命令以及获得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的运用是推进农业生产走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最可行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十分关注WSN在军事,环境,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发展,美国和欧洲相继启动了WSN研究计划,我国于1999年正式启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05年将网络传感器中基础理论在一篇我国20年预见技术调查报告中,信息领域157项技术课题中7项与传感器网络有直接关系,2006年初发布的《国家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

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

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孔祥金 摘要:物联网是一种对物品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和应用的新型网络技术,实现了对物品的智能化实时监控。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正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可做到实时、多点、高速及智能信息采集,广泛应用于对监控交通、重要货物、工业监测等方面。本文从物联网的技术及应用两方面入手,概略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及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近几年迅速崛起,并被高度关注的一项物与物相连接的互联网技术。物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缩短了世界的距离。我国也十分重视物联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将物联网产业列为了我国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一、物联网技术 1、关键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集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WSN)和互联网技术于一体的一种新型网络技术。它可以实现物品的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等功能。 (1)射频识别技术(RFID)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空间耦合实现信息传递并进行识别的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可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识别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可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及同时识别多个物体。RFID标签因其存储量大和可反复读写的特点,被誉为即传统条形码标签后的下一代标签。 (2)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WSN)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综合了包括传感器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及无线通信技术在内的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感知及传输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感知并采集对象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数据获取网络、数据分布网络以及管理控制中心三大部分组成。主要组成部分是由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组成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各节点对数据进行采集和优化后再经分布式网络将数据传送给信息处理中心。(如图1) 图 1 无线传感器节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传统监控系统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如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采用点对多点的无线网络连接,节点具有自检功能,单个节点集成大量功能的优点,大大提高了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