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思考题 高等石油地质学 泥质砂岩中泥质成分的有哪几种赋存状态

第二部分思考题 高等石油地质学  泥质砂岩中泥质成分的有哪几种赋存状态
第二部分思考题 高等石油地质学  泥质砂岩中泥质成分的有哪几种赋存状态

1、泥质砂岩中泥质成分的有哪几种赋存状态?

分散泥质(分散在孔隙表面)、层状泥质(呈条带状分散的泥质)、结构泥质(呈颗粒状分布的泥质)

2、为什么不能用GASSMAN方程从地震速度中直接预测油气饱和度?

3、时间平均方程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如果在地震资料基础上,利用三相介质时间平均方程估算含泥质砂岩的孔隙度,就必须知道砂体上各点的泥质含量。假如一个砂体上有足够多的钻井,并测了自然伽马曲线,测井资料能够控制整个砂体泥质含量的横向变化,就可以利用三相介质时间平均方程;

但是,当钻井足够多时,声速测井等资料也足够多了,使地震资料变得无足轻重,因为地震速度的精度低于测井速度。

实际上,三相介质时间平均方程只对那些有少量钻井且砂体中泥质含量变化不大的泥质砂岩有意义。如果砂岩中泥质含量变化很大,在钻前很难用地震速度求准砂岩孔隙度。

3、时间平均方程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1)液体稳定流动。

(2)液体所受质量力只有重力。

(3)液体是连续的,不可压缩的,即密度ρ=常数。

(4)所选择的两个通流截面必须符合渐变流条件,而不考虑截面间的流动状态。

4、泥质砂岩中泥质含量如何求取?

确定Vsh (泥质含量)的方法:

(1)自然伽玛法

式中,GR min GR max 分别是砂岩和泥岩层的自然伽马值,GCUR 是与地层有关的经验系数,

新地层(第三系地层)GCUR=3.7,老地层GCUR=2.0.

(2)自然电位法

式中,SP 是当前层的自然电位读数,min SP 和max SP 分别是纯地层和泥质地层的自然电位读

(3)电阻率

(4)中子法

式中,N φ是当前层的视中子孔隙度读数,Nsh φ是泥岩层的视中子孔隙度读数。

(5)交会图法

以中子—密度测井交会图为例,通过对图2 所示的石英点(Q)、水点(W)和泥岩点

(SH)构成的三角形进行分解,依据资料点所落入三角形中的位置,可以推测出来泥质含量。或者利用下式进行计算(依据点到直线的距离计算方法):

式中, A B C N b φ + ρ + =0 是石英点(Q )和水点(W )连线的直线方程。依据任意两

点的直线,用石英点(φNma ,ρma )和水点(φNf ,ρf )两个点的参数可以推出:

当然,也可以用中子—声波、声波—密度交会图的类似方法求Vsh 。如果解释层段上没

有纯泥岩层时,上述交会图法所定出的泥岩点位置并不代表实际的泥岩参数,导致用交会图 方法估计的泥质含量比实际值偏大。

上述几种方法计算的泥质含量往往都有一定的条件,当条件满足时, 泥质含量的近似

结果,当条件不满足时,计算的泥质含量均可能偏高,所以在实际处理时,最后选取其中的 最小值作为接近实际的泥质含量。

4、泥质砂岩中泥质含量如何求取?

沉积岩中的放射性主要取决于泥质含量,随着泥质含量的

增加,沉积岩的放射性增大所以利用自然伽马测井值的大小即

可确定岩层中泥质的含量。

根据自然伽马曲线提供砂层中的泥质含量Ψ:

min

max min G G G GR --=ψ 此处,GR 为泥质砂岩的实测自然伽马值;Gmax 是自然伽马

曲线上最大幅度值,相当于纯泥岩段的值;Gmin 是自然伽马

曲线上最小幅度值,相当于纯砂岩的自然伽马值。

5、砂岩和泥岩的压实曲线如何制作?

6、理论纯砂岩的速度如何求取?

Δt 是从合成声波测井剖面上拾取的砂岩时差值;

V 是时差的倒数,即砂岩段层速度;有地震资料直接得到;

Vm 是岩石矿物颗粒的速度,一般在5486m/s ~5944m/s )之间变化,对于特定的砂岩,Vm 变化较小,可以视为常数。

7、泥质砂岩孔隙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成岩作用对孔隙的影响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前者引起减孔后者产生增孔

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

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是矿物的次生溶蚀作用

两种成岩作用对砂岩孔隙度影响效果演化的叠加即为总孔隙度演化

溶蚀作用是孔隙度增大主要原因,溶蚀增孔具有窗口特征

地温达到90℃后石油大量生成侵位阻止了次生孔隙继续发育

现今孔隙度深度剖面垂向分段 通过前述分析,按照孔隙度演化机理的不同将孔隙度剖面

分段:

机械压实段,其范围从地表到胶结作用开始发育

的位置(相当于安定组上部) 机械压实与胶结作用段,本阶段到次生溶蚀出现

的位置结束

机械压实胶结与溶蚀作用段(溶蚀作用不发育的

区域可能缺少这一阶段) 转换到时间域,砂岩孔隙度的演化可以分成上述三个阶段:机械压实阶段、机械压实与胶结阶段、机械压实胶结

作用溶蚀阶段

9、砂岩古孔隙度恢复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在中浅层可以视为孔隙度的变化与压实作用呈直线关系,但在深层就不同了,且存在异常高压带,恢复古孔隙度的关键是要知道古地层的压实过程, 砂岩的异常高压带往往由溶蚀作用形成,而如何确定溶蚀作用的起始深度是难题(可以根据有机酸的产生时期或产生深度来确定)

10、储集层烃类充注临界物性如何求取?

过去一般用物性下限,刘震等(2004)提出临界物性:

荧光、油迹、油斑、油浸等, 运用含油产状法和孔-渗交汇图法确定储层含油临界孔

隙度为 9 %

成藏期砂岩物性高于临界物性的砂体才能储油

石油地质学试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1)成烃坳陷和充足油气源 成烃坳陷——指盆地中分布成熟烃源岩或成烃灶的深坳陷区。 充足的油气源——油气丰度: 单位面积的丰度高。根据这种方法将世界主要含油气盆地分为3个等级。丰富的(>2 108m3/km2)中等的(0.2 108m3/km2—2 108m3/km2),贫乏的(<0.2 108m3/km2) ; 生烃是和

超高层建筑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地基施工技术

超高层建筑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地基施工技术 【摘要】本文以某工程为例。某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有一部分的土壤属于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因此我们决定采用井点群井降水法与明沟排水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以此来达到降水的施工目的,防止地基中的降水井进入到地基底部结构的钻井当中,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施工技术能够节省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的工期。本文就超高层建筑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地基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地基施工;中风化泥质砂岩层 某工程是某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属于一项重点工程。该工程的建筑总面积达到9万平米以上,高度为188m,主要分为地上45层、裙房部分3层以及地下结构2层,属于超高层建筑。该建筑的地基部分采用的是箱形基础进行施工,该基础中,底板采用的是厚为1.8m的钢筋混凝土筏板,结构形式采用的是型钢混凝土筒中筒结构;建筑的裙房部分是采用的独立柱基进行施工,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在该工程中,主楼部分以及裙房部分的基础埋深分别是17.500m、11.550m。 1.工程特点 在本工程中,由于总高度为188m,于是施工人员在其地基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是箱形基础与天然地基相结合的方式,这在工程中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能够降低工程的成本。但是正因为建筑过高,因此在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箱形基础的施工质量,并对地基部分的持力层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就此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2.工艺原理 首先,为了达到施工要求,施工人员应该在地基部分设置一个排水设施,根据分析,由于工程的地下水成阶梯型分布,并且含水量较多的土层是持力层以上的土壤,因此决定采用管井群井降水法进行施工;其次,就算设置的排水设施,但仍然会有少部分水流入中风化泥质砂层中,并且没有固定的流向,因此即使施工人员在其周围设置其他降水点,仍然不能够阻止水流入基底中,于是施工人员决定挖掘明沟,这样可以达到二次排水的效果;由于地基的持力层中土质相对比较坚硬,因此在开挖明沟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决定采用切割一以及人工清槽的方式来清理基坑,以保证水流顺利的排出。 3.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1工艺流程 以施工方案为前导,确定基坑降水及支护体系后进行基坑开挖拖工。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教案及思考题Word版

第一章油气藏中的流体 (Chapter1 Liquid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 学时:6 学时 基本内容: ①石油的概念、组成、特征、分类及物理性质。 ②天然气的概念、产出类型、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 ③油田水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④油气的碳、氢稳定同位素。 教学重点:石油的组成和特征,天然气的产出类型,油田水的类型。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石油 一、石油的概念及组成 石油(又称原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一)石油的元素组成 主要是碳、氢、硫、氮、氧。尤其是碳、氢,两元素在石油中一般占95~99%,平均为97.5%。除上述五种元素外,在石油中还发现其他微量元素,构成了石油的灰分。 (二)石油的馏分、组分与化合物组成 1.石油的馏分组成 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加热蒸馏,将石油切割不同沸点范围(即馏程)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2.石油的组分组成 石油的组分:石油化合物的不同组分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选用不同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石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分别为油质、苯胶质、洒精苯胶质及沥青质。 3.石油的化合物组成 在近代实验室中,用液相色谱可将石油划分为饱和烃、芳烃、非烃及沥青质。 4.三者的关系 石油的组分、化合物和馏分的大致对应关系如下:

二、石油的化合物及特征(本节重点) (一)烃类化合物 1.正构烷烃 其含量主要取决于:①生成石油的原始有机质的类型;②原油的成熟度:在石油中,不同碳原子数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分布曲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正烷烃分布曲线的应用:判断成油原始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油源对比。 2.异构烷烃 以异戊间二烯烷烃最重要,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植烷和姥鲛烷。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叶绿素的侧链——植醇或色素,为生物标志化合物。常用于油源对比和沉积环境研究。 3.环烷烃 石油中的环烷烃多为五员环或六员环。随着成熟度的增高,由多环向单、双环转化,一般,单、双环占环烷烃的50—55%;三环占环烷烃的20%;四、五环占环烷烃的25%。 4.芳香烃 芳香烃包括苯及其同系物,有多环芳烃和稠环芳香烃。 (二)非烃化合物 1.含硫化合物:主要有硫醇(—SH)、硫化物(—S—)(包括硫醚R—S—Rˊ、环硫醚)、二硫化物(—S—S—)以及噻吩衍生物。 2.含氮化合物:可分为碱性和中性两大类。碱性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吡啶、喹啉、异喹啉及吡啶的同系物。中性含氮化合物有吡咯、吲哚、咔唑的同系物及酰胺等。原油中含有具有重要意义的中性含氮化合物,即卟啉化合物,它是石油有机成因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3.含氧化合物:主要有酸性和中性两大类。酸性含氧化合物中有环烷酸、脂肪酸及酚,总称石油酸;中性含氧化合物有醛、酮等,其含量较少。 三、石油的分类 Tissot和Welte(1978)提出的,该方案中的原油组成数据是指沸点>210℃的馏分分析数据。该分类采用三角图解,以烷烃、环烷烃、芳烃+N、S、O化合物作为三角图解的三个端元。 分为:石蜡型、环烷型、石蜡环烷型、芳香—中间型、芳香—环烷型和芳香—沥青型六种类型。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及答案.doc

《石油地质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5x2=10分) 1、干酪根:是指沉积岩(物)中分散的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沉积有机质,也可理解为油 母质。 2、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机械运动, 称为地壳运动,习称构造运动。 3、沉积岩:是在近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及其它物质,经搬运、沉积及成 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0 4、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并使能阻止储集层中的油气向上溢散的岩 层。 5、石油:储存在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由碳氢化合物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呈液态或稠态的可燃 有机矿产。 二、填空题(30x1=30分) 1、根据海拔高程和地形起伏特征,陆地地形主要划分为山地、丘陵、 、高原、平原等。 2、年代地层单位:、界、是—、统。地质年代单位:宙、宙、纪、世。 3、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和不整合接触。 4、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5、摩氏硬度从1到10的矿物依次是:划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 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6、地质年代从早到晚依次是: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 二、泥盆纪、志留纪、、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白 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O

三、选择题(10x2=20分) 1、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c )、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 A.沉积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物理风化作用 D.岩浆作用 2、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a )、重结晶作用。 A.胶结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 3、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c )。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 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d )。 A.氧和铝 B.铝和硅 C.铁和镁 D.氧和硅 5、石油和天然气与(c )关系最为密切。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6、下列岩石中,储油条件最好的是(d )o A.火成岩 B.变质岩 C.粘土岩 D.沉积岩 7、沉积岩一般可分为(b )o A.碎屑岩、粘土岩、石灰岩 B.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C.碳酸盐岩、碎屑岩、变质岩 D.粘土岩、碳酸盐岩、砾岩 8、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b )。 A.风化■—搬运一剥蚀一沉积一成岩 B.风化一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一成岩 C.剥蚀一风化一搬运一沉积一成岩 D.剥蚀一搬运一沉积一成岩。 9、不同的沉积相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o A.生物发育 B.气候状况 C.地球化学条件 D.自然地理条件 10、在沉积相的分类中,湖泊相属于(a )相。 A.陆 B.海 C.滨海 D.浅海 四、简答题(5x5=25分) 1、以下胶结类型分别属于哪一?类?

成都理工大学(已有10试题)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自然地理学2004——2005 旅游资源学2004——2005 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测量学2004——2005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2004——2005,2010(2010为回忆版) 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 遥感地质学2004 遥感导论2005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 沉积岩石学2004——2005 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 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 环境化学2004——2005 普通化学2004——2005 地质学基础2004——2005 油藏工程2004——2005 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渗流力学2004——2005 油层物理学2004——2005 普通生物学2004——2005 结晶学与矿物学2005 能源学院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油层物理学2004——2005 沉积岩石学2004——2005 石油地质学2004——2005(注:2005年试卷共6页,缺第5页和第6页)找矿勘探地质学2004——2005 渗流力学2004——2005 油藏工程2004——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2004——2005 工程岩土学2004 岩土力学2004——2005 结构力学2004——2005

工程力学2004——2005 环境化学2004——2005 水力学2004——2005 建筑设计原理2004——2005 城市规划原理2004——2005 普通生物学2004——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信息工程学院 普通物理2004 物理2005 地球科学概论2004——2005 地质学基础2004——2005 信号与系统2004——2006 通信原理2004——2006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C语言及程序设计2004——2006 数据结构2004——2006 数字电子技术2004,2006 计算数学2004 线性代数2004——2005 概率论2004 计算方法2004——2005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普通地质学2004——2005 分析化学2004——2005 无机化学2004——2005 普通化学2004——2005 电子测量与仪器2005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1——2002,2004——2006(2005有答案)核电子学基础2005 普通物理2004 物理2005 机械原理2004——2005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高等数学(一)2002——2005 高等数学(二)2000——2005

石油地质学教案 考试题及答案

A 卷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期末考试试题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教学系油气资源系 考试日期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石油的旋光性 2.含油气盆地 3.门限温度 4.生物化学气 5.石油地质储量 6.有效渗透率 7.油型气 8.油气二次运移 9.干酪根 10.油气田

二、填空(每题1.5分,共15分) 1.石油的颜色取决于的含量;相对密度受 影响;影响粘度的因素有 。 2.油田水中的主要无机离子有;按苏林分类油田水可分为四 种水型;常见的油田水类型是。3.烃源岩的特点是;储集岩的特性是;盖层的特征是。4.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5.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是:, 。 6.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有、、 、、。 7.含油气盆地内次一级构造单元可以划分为。8.评价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常用指标有、 、等。 9.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包括:、、。油气运移的区域指向为 。 10.地层异常高压主要成因有、、 、、。

三、判断题(命题正确者画√,错误者画×,每题1分,共5分)1.烃源岩只要具备巨大的体积、高有机质丰度、优越有机质类型,就可以生成大量油气。()2.地下某处流体的压力越大,其具有的压能越大,因此流体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3.随着埋藏深度增大岩石的压实作用愈加强烈,岩石愈加致密。因此随埋深增加,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物性总是越来越差。()4.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度与天然气的成分有关,其重烃含量愈高,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愈大。()5.用饱和压力确定的油藏形成时间代表油藏可能形成的最晚时间。 ()四、简述题(共20分) 1.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其特征(8分); 2.油气初次运移动力及作用机理(7分); 3.油气藏中油气聚集机理(5分) 五、论述题(共23分) 请阐述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富集条件(13分);如果欲在前期盆地区域勘探基础上对陡坡带开展圈闭预探,请阐述工作部署和技术方法(10分)。 六、图件分析题(共17分) 下图为某砂岩储集层顶界面构造图,储层平均厚50m,上覆有良好盖层;已探明的南部区块各井钻遇含油高度分别为:01井120m,02井50m,03 井25m。 (1)请在图中确定圈闭的溢出点,画出闭合范围,求出闭合高度;画

《石油地质学》第四章复习思考题.doc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讲课的知识点都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在掌握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除书上讲的五种无机成因学说外,还有哪些无机成因说? 地幔脱气说、费■托合成说(nCO+(2n + l)H2^CnH2n+2+nH2O)) 2、什么是现代宇宙说? 在太阳系某些星球的大气中,其主要成分为甲烷,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太阳系星球中碳氢化合物宇宙成因的可能性,这就是现代宇宙说 3、“不同石油的成分相似,但不相同”的现象为什么能够支持石油的有机成因? 石油的相似性是主要的,正好说明他们的成因可能大致相同,而他们在成分上的差异则可能与原始生油物质和生成环境的不尽相同、油气生成后经历的变化有关。4、现代沉积物中的油气生成过程。 沉积物t里藏到较大深度,到了成岩作用晚期或后生作用初期,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物(干酪根)在温度的作用下达到成熟,通过热降(裂)解生成大量液态石油和天然气 5、干酪根的类型及不同类型有机质(干酪根)的产桂率。 I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氧含量低,来自藻类堆积物,产坯率80% II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较高,来自海相浮游生物(植物为主),产绘率60% III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低,氧含量高,来自陆地高等植物,产怪率30% 6、各种类型干酪根的H/C原子比和O/C原子比。 I型干酪根H/C在1.25^1.75之间,O/C在0.026-0.12之间 II型干酪根H/C在0.65-1.25之间,O/C在0.04-0.13之间

Ill型干酪根H/C在0.46-0.93之间,0/C在0.05~0.30之间7、有机质与干酪根在概念上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有机质包含干酪根,干酪根指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齐啲有机质,包含分散的和集中状态的。 8、沉积有机质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腐泥型和腐殖型 9、干酪根的类型与有机质的类型有什么联系? 不同有机质类型形成的干酪根类型不同,I型干酪根来自藻类堆积物,II型干酪根来自海相浮游生物(植物为主),III型干酪根来自陆地高等植物。 10、沉积岩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有哪几种? 分散状态和集中状态 11、如何从沉积岩中分理出可溶有机质和干酪根? 岩石粉碎,用氯仿溶解出可溶有机质,剩下的用非氧化性的酸、碱溶解,过滤得到干酪根 12、干酪根的显微组分与干酪根的类型有何区别与联系? 干酪根显微组分有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腐泥组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含腐泥组多的干酪根为I型;而壳质组主要来源于植物的抱子、角质, 可形成II型干酪根;镜质组、惰质组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较多,形成III型干酪根。 13、干酪根是如何形成的?何谓腐殖化作用?何谓腐泥化作用? 生物体埋藏T生物降解和转化f腐泥化、腐殖化形成地质聚合物f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具有很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干酪根 腐殖化作用是动物、高等植物、微生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生物、化学作用转变为腐殖质的过程。 腐泥化作用是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遗体在生物、化学作用下转变为腐泥的过 程。 14、原始有机质与干酪根的中间产物是什么? 结构规则的大分子生物聚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部分或完全被分解, 形

石油地质学考试卷B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B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概论 PART I 闭卷考试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1. 氯仿沥青“A ” 2. 生油窗 3. 相渗透率 4.隐蔽圈闭 5. 油气田 6.含油气系统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2分) 1、按照油气藏分类,古潜山油气藏属于 类型的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属于 类型的油气藏 。 2、烃源岩异常压力微裂缝排烃模式适合于烃源岩演化程度的 阶段,其异常压力产生的可能原因包括 、 、 、 等。 3、烃源岩在岩性上可分为粘土岩类、碳酸盐岩类和煤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 。陆相烃源岩有利的形成环境是 和 环境。 4、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类型有 、 和 等;二次运移的主要阻力为 ;主要运移动力为 和 等。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 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 区向流体势的 区运移。从盆地结构和构造背景考虑, 和 等位置是油气运移有利的指向区。 5、伴随有机质四个演化阶段,有机质可形成四种类型的天然气,它们是 、 、 和 。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煤型气的δ13C 1比油型气的δ13C 1 。

6、根据右图给定的烃类混合物的相图,判 断地层分别处于A、B、C、D点情况下形 成的油气藏的相态类型?。 A:; B:; C:; D:。 7、现有两种天然气A和B,经组分分析测 得A和B的CH4含量分别为98%和85%; 两者的δ13C1分别为-65‰和-45‰,试判断 两者天然气的成因类型:A为;B 为。 8、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产层是 系。大庆油田位于盆地; 其主要产油层系是系。 9、根据下图,判断油气藏类型,a为类型、d为类型、e为类型;试判断圈闭b和c形成时间的相对早晚。 10、指出下列各图所示的油气田类型。A为; B为;C为;D为。 A B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考研真题7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 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5×7=35) 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 2、油气藏与油气田 3、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 4、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 5、地层不整合圈闭与地层超覆圈闭 6、油型气和煤型气 7、地层压力梯度与地层压力系数 二、填空题(1×25=25) 1、随着天然气源岩成熟度的增加,天然气的δ13C1值_________,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油型气的δ13C1比煤型气的δ13C1_________。 2、盖层的主要岩性一般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少数为_____________。 3、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在England的流体势定义中,主要反映了三种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______区向流体势的______区运移。 5、圈闭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油气比较富集的主要盆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渤海湾盆地属于________________型盆地,其主要的含油气层系为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0×5=50) 1、简述Ⅰ型干酪根和Ⅲ型干酪根的基本特征。 2、简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发育的主要因素。 3、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主要受哪些地质因素的控制? 4、简述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5、简述前陆盆地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四、综合题(20×2=40) 1、根据油气藏形成与油气富集的基本原理,论述三角洲相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2、图1为某盆地的白垩系目的层顶面埋深图。该盆地中间有一近东西向的北倾逆断层,断层活动时为侏罗纪——早第三纪,使得盆地发育二个凹陷A和B。研究表明,凹陷A主要发育侏罗系煤系源岩,凹陷B主要发育白垩系泥质烃源岩,凹陷A侏罗系煤系源岩的R0为1.0%——1.5%,凹陷B白垩系泥质烃源岩R0为0.6%——1.0%,已发现5个油藏和3个气藏,特征见表1。白垩系砂岩分布较广,砂体连续性较好,物性也较好。凹陷A侏罗系煤系源岩主要生油期为白垩纪末,主要生气期为早第三纪末,凹陷B白垩系泥质烃源岩生油期为晚第三纪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与答案[1]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 2.圈闭 3.溢出点 4.TTI 5.CPI 6.初次运移 7.流体势 8.系列圈闭 9.含油气盆地 10.石油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 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其一般步骤包括:1)确定溢出点;2)确定闭合高;3)确定闭合面积;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1)成油物质――有机、证据;(2)成油过程――演化、晚期;(3)烃源岩、干酪根的概念);(4)阶段性具体论述: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过成熟阶段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1)排烃驱使因素-成烃增压;(2)排烃途径或通道-微裂缝;(3)排烃相态-连续烃相。特点:幕式排烃。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气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一定的产油面积:指不同层位的产油气层叠合连片的产油气面积。 综合地质条件:

练习题05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部分题解: 1. 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的核I=0,无NMR信号 2. 时刻应该记住NMR中,1H核外电子云密度越大,屏蔽常数σ越大,越处于高磁场(扫场模式),低频率(扫频模式),化学位移越小(因为内标物的1H屏蔽常数很大,且定义其化学位移为0) 3. C的电负性大于H,可产生诱导效应。 6. 19F的I=1/2且丰度大,可与相邻1H发生自旋耦合产生峰裂分,裂分出的峰数目遵循n+1规则。(I=1/2的31P也有类似效应;13C、15N因自身天然丰度太低,对1H的自旋耦合效应在1H NMR中体现不出;I>1/2的核对1H无明显的耦合效应) 8. 通常认为I=1/2的核(1H、13C、19F、31P)之间(一般相隔2、3个化学键)才发生自旋耦合。但13C的丰度太低,因此观测不到其对1H等的耦合效应。1H对13C的耦合则很强。 9. 乙烷的6的H磁等价,故呈现单峰 10. 如题要求NMR只能出现两个单峰,说明该化合物中只能有两组H且彼此不能发生自旋耦合作用,只有C符合。 11. 物质A中含H a、H b的CH2与手性C相连,因此H a和H b化学不等价;物质B中H a和 H b化学等价,但与任一F的耦合常数不同(夹角不同),因此磁不等价;物质C中存在5个质子,Ha和Hb是化学等价,但是磁不等价(如和Ha相邻的1H与Ha和Hb的耦合常数不同),因此物质D的Ha和Hb才是磁等价。 12.单峰对应的是甲基,二重峰对应的甲基间位的2个H,三重峰对应的是甲基对位的H 14. I M+1/1.1=24/1.1≈22(近似等于该物质含碳数)。使用该公式时,对应M峰的相对强度为100。若M峰的相对强度为100,公式应该为I M+1/0.011。 16. 81Br的丰度为0.98(79Br的丰度定义为1),若不考虑其他同位素的影响(实际可能影响的只有Cl、或者较多数目的S、C),可由I M+1/0.98求出化合物含Br的可能数目。如果化合物不含Br,类似的可由I M+1/0.33求出化合物含Cl的可能数目。 18. 就题论题,本题已经指明为酯,暂定只含C、H、O三种元素,经计算选项C和D的不饱和度Ω=0而脂的Ω=1,因此只剩余选项A和B。如果为B,酯的分子式为C4H8O2,分子量为88,若形成71的碎片峰,丢掉的质量数为17的中性碎片无法解释,因此只能为A,暂定其为正丁酸甲酯,碎裂机理如下和标准质谱图:

【石油地质】石油地质学思考题

第一章 1.什么是石油?石油由哪些物质构成? 2.什么是石油的组分?石油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组分?如何划分? 3.什么是油质、胶质、沥青质? 4.什么是苯胶质?什么是酒精-苯胶质? 3.什么是石油的族分?石油可以划分为哪几种族分?如何划分? 4.什么是石油的族组分? 5.石油主要含油哪两种元素?哪几种次要元素?多少种微量元素? 6.石油中含油钒和镍等微量元素,有何成因意义? 7.石油主要由哪几种烃类组成? 8.什么是烷烃?什么是正构烷烃?什么是异构烷烃?什么是环烷烃?什么是芳香烃?9.什么是异戊间二烯型烷烃?有哪些主要的异戊间二烯型烷烃?有何应用? 10.什么是姥鲛烷?什么是植烷?姥植比有何应用? 13.正常石油中三种烃类的比例大致是多少?陆相石油和海相石油的烃类组成有何区别?14.重油和被生物降解的石油的烃类组成有何特点? 15.高硫石油主要形成于什么环境? 16.含氮化合物咔唑有何地质应用? 17.石油荧光性是由石油中哪些成分引起的,其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8.什么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19.什么是重烃气?湿气和干气如何划分? 20.什么是天然气的溶解性?什么是天然气的扩散性? 21.什么是油田水? 22.油田水的6种主要离子是什么? 23.油田水中有哪些微量元素? 24.油田水中有哪些有机组份? 1

25.油田水中的有机酸对储层的改造有何作用? 26.苏林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根据水的哪些组成对水进行分类? 27.苏林分类把地层水划分为哪4种类型? 28.不同类型地层水的离子组成有何特点? 29.不同类型的水各选出于何种环境? 30.不同类型水反映的地层封闭条件怎样?水型与油气保存条件有何关系? 31.油田水主要是哪几种类型的水? 33.碳元素有哪几种同位素?哪几个是稳定同位素? 34.地壳中C13和C12哪个丰度更高?用什么指标反映C13和C12的相对丰度? 35.δ13C叫什么?如何计算? 36.石油和天然气的δ13C值一般是多少? 第二章 1.什么是储集层?什么是盖层? 如果考虑非常规油气聚集,应如何定义储集层? 2.什么是孔隙? 3.什么是超毛细管孔隙?流体在超毛细管孔隙中流动需要何种条件? 4.什么是毛细管孔隙?流体在毛细管孔隙中流动需要何种条件? 5.什么是微毛细管孔隙?流体在微毛细管孔隙中流动需要何种条件? 6.什么是纳米孔隙?常规砂岩、致密砂岩、页岩各以什么级别的孔隙为主? 7.什么是孔隙度?什么是总孔隙度?什么是有效孔隙度? 8.分别用什么方法测量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9.什么是岩石的渗透性?在通常的地质条件下,哪些岩性是渗透的?哪些岩性是不渗透的?10.什么是渗透率?渗透率的单位是什么? 11.什么是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12.对于同一种岩石,通过气体、水的绝对渗透率有无差别? 2

石油地质学复习题(全)

1.概念 沉积岩;母岩;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风化壳;牵引流;沉积分异作用;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同生作用;成岩作用;后生作用;表生作用;准同生作用;碎屑岩;重矿物;杂基;原杂基;正杂基;假杂基;胶结物;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成分成熟度;碎屑颗粒的圆度及划分;碎屑颗粒的分选;结构成熟度;沉积构造;层理;粒序层理;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波痕;冲刷面;包卷层理;结核;生物遗迹;生物扰动构造、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差异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溶解作用;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的泥晶;亮晶;鲕粒;内碎屑;藻粒,球粒,生物格架;缝合线构造;叠层构造;鸟眼构造;示顶底构造;海滩岩;蒸发岩;泥炭化作用(或腐殖煤);腐泥化作用(或腐泥煤);含煤岩系(煤系);油页岩;沉积相、相模式、沃尔索相率;沉积体系;冲积扇;河道滞留沉积;天然堤;决口扇;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浪基面;潮坪;泻湖;等深流;碳酸盐补偿深度; /*重力流;湖底扇;近岸水下扇。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陆表海、陆缘海、碳酸盐台地、生物礁。 2. 简述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类型;常见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暗色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如何按风化作用由难到易的顺序给下列矿物排队:橄榄石、辉石、石英、钾长石、角闪石、黑云母?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和特征;以玄武岩为例,说明母岩的风化过程;母岩风化的元素迁移序列;碎屑颗粒的机械搬运方式;试述沉积分异作用的概念和分类;碎屑颗粒搬运与沉积作用的条件——尤尔斯特隆图解的结论;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静水条件下,沉积速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生物的沉积作用;碎屑岩沉积后作用的阶段划分和特点;碎屑岩的组成;碎屑岩结构包含的内容;简述碎屑岩中石英、长石、岩屑的一般特征和富集条件;杂基含量在结构上的意义;碎屑颗粒的分选性及分级;根据碎屑颗粒与填隙物的相对含量及碎屑颗粒间的接触关系,碎屑岩中存在哪些胶结类型和支撑方式,两者之间有何种对应关系;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的区别;确定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的方法;常用的碎屑颗粒粒度划分;碎屑岩粒级的三级命名法;常见胶结物的结构类型;碎屑岩胶结类型和颗粒接触类型;图示组成层理的要素;层的厚度划分;一些常见层理的特征及成因;画出并简单描述4种不同类型的层理构造及其成因;波痕要素及常见波痕类型的特征;流水波痕与浪成波痕的区别;波痕的主要类型及其环境意义;常见的同沉积变形构造的特征;结核的类型及判定结核形成阶段的标志;砾岩的分类;图示教材中的砂岩分类;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的特征及形成条件;杂砂岩的形成条件;常见砂砾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类型及其特征(或作为论述题);粘土沉积物沉积后有哪些变化;常见的胶结物类型及特征;交代作用的原因、常见的交代作用类型及部分常用的判别标志;成岩作用的划分阶段;火山碎屑的物质成分;火山碎屑的粒级划分;火山碎屑岩的主要岩类名称及碎屑相对含量;碳酸盐的结构组分类型;碳酸盐内碎屑的成因和粒径划分;鲕粒的成因和类型;常见亮晶胶结物的成因分类;亮晶胶结物的世代;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与重结晶的泥晶(或与新生变形方解石)的区别;颗粒灰岩泥晶与碎屑岩杂基的异同点;白云岩的生成机理;毛细管浓缩白云化作用的形成机理;Mg2+在碳酸盐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白云岩的成因分类;简述灰泥和亮晶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区别;碳酸盐矿物的转化和重结晶作用(微泥晶除外);溶解离子、结晶速度对碳酸盐胶结物结晶形态的影响;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交代作用类型;试以三级命名法对颗粒-灰泥石灰岩进行分类;海水蒸发矿物结晶顺序六个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蒸发岩的形成条件;主要的蒸发岩成因假说。煤是怎么形成的?煤

浅谈泥质粉砂岩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改良试验

浅谈泥质粉砂岩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改良试验 发表时间:2019-04-03T11:40:01.027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期作者:焦倓然 [导读] 泥质粉砂岩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改良试验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试验能够把握泥质粉砂岩土的最佳坍落度,以此推算出坍落度,并且最终还能够得出包括了含水率以及泡沫比在内的函数关系,充分考虑盾构施工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焦倓然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分公司 摘要:泥质粉砂岩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改良试验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试验能够把握泥质粉砂岩土的最佳坍落度,以此推算出坍落度,并且最终还能够得出包括了含水率以及泡沫比在内的函数关系,充分考虑盾构施工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泥质粉砂岩地层涂鸦平衡盾构渣土改良试验能够为渣土改良提供具体的方法,而且控制效果更好,本文对此试验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泥质粉砂岩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改良;试验;实施;实践 引言 土压平衡盾构属于地铁施工中非常常见的工具,由于它具有施工速度快的特点,所以应用价值较高,而且从其影响来看,对于环境的影响相较于其他方法来讲更小,这也是其近年来比较火的原因。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需要被满足相关要求。国内外对渣土改良作了许多的试验,研究确定了物理力学指标测定对渣土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一、泥质粉砂岩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改良试验 1、渣土级配以及渣土的含水率 结合相关研究发现,影响渣土状态的因素很多,其中渣土级配最明显。因此实践中对于渣土的级配需要把握准确,可以通过现场调研的方式获得。调研结果显示当渣土粒径大于20㎜的时候不影响其结泥饼。结合统计的结果选择粒径不同但是性质相同的泥质粉砂岩渣土作为试验对象。通过实践数据可以知道,当盾构结构应用到施工中的时候,渣土的含水率仍然处于变化的状态。本文试验的时候选择了三组渣土作为对象,分别对他们的含水率进行了测验。 2、泡沫改良剂以及渣土改良的具体试验 渣土改良中常见的有泡沫改良剂,本次试验同样选其作为对象,并对比了国内外流行的改良泡沫剂。为了更好地记录数据和参数,针对渣土改良之后的状态设定了明确的评价指标,即坍落度。由于这种方法比较常用而且成本较低,所以应用价值较高。坍落度这一评价指标其实包括了多个内容,其中又以渣土的和易性以及稠度为主要内容。最佳坍落度值的确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 二、泥质粉砂岩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改良试验结果 1、试验结果 试验的过程中详细记录试验泥质粉砂岩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改良的结果,并且对于渣土的状态也作了详细的分析,并通过描述确定了样本。在试验的过程中改良效果的确定依靠的是观察法,通过观察渣土的流动性来判断。结果显示状态良好的渣土其坍落度值保持在17-20㎝之间。再者前文提到了泡沫改良剂,通过试验结果可以看到当泥质粉砂岩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渣土的含水率较高的时候,对于它进行的改良试验中用到的泡沫改良剂较少。当含水率较低的时候则会应用到更多的泡沫改良剂。 2、渣土改良参数范围选定 渣土改良参数范围的选定需要结合渣土改良结果进行,结果中包括了渣土的含水率以及渣土改良所需要的泡沫改良剂量,将这一组数据进行拟合,能够获得两者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确定参数。土压平衡的建立需要合适的条件,一般实践中如果遇到含水率较高的渣土,土压平衡的建立就会相对困难,因为盾构掘进的过程会更加复杂,进而难度加大。但是相应的当渣土的含水率过低也会影响到盾构的掘进,同样会引发推进困难等问题,对于节省能耗也极为不利。所以为了改良渣土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含水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可以从渣土的黏度来判断其含水率,再结合渣土即泥质粉砂岩的性质得出最后的结果。具体试验当中还需要考虑到渣土的泡沫比问题,由于不同泡沫比情况下的渣土状态不一样,所以要注意其液塑限问题。通过这种客观且全面的方法才能够最终得出想要的结果,并选定渣土改良参数范围。 3、渣土改良施工参数的形成 泥质砂岩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改良试验完成之后得出的参数要经过检验并优化,最终试验的结果对于实践才具有意义。改良之后的参数可以应用到现场施工中,除了综合考虑到改良泡沫剂的浓度以及发泡率之外,还需要结合大气压以及盾构土仓压力。这一环节中非常重视各项参数的准确性,因此要综合基本情况加以确定,结合精确的计算公式计算盾构施工每环渣土改良的参数范围。结果显示当注水量保持在6.5-9.9m3的时候其泡沫剂的用量则应当在25.5到68.5L之间。当然了为确保参数能够真正地引导实践,对于泥质粉砂岩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渣土的改良产生实践意义,需要在改良参数的过程中确定相应的原则,本文坚持的是注水量如果增大,那么则应当按照增大的比例缩减泡沫剂的量,最终得出的参数结果也才会有效。 三、泥质粉砂岩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改良精细化控制 1、渣土改良施工控制参数 泥质粉砂岩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改良施工控制参数要想有效,要针对渣土改良的参数作深入细化。一般实践中影响渣土改良参数的是盾构的工作状态,尤其是盾构在工作时的速度对于改良参数的影响较大。所以需要综合这些因素明确渣土改良参数。这里需要三个参数,其一是盾构每环掘进速度,其二是泡沫剂用量,其三是注水量,要明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确定情况。 2、渣土改良参数现场验证 针对渣土改良精细化控制措施的适用性需要进行验证,以确保试验的价值。除了需要做好改良参数的统计分析之外,还要掌握参数控制前后渣土改良的状态,并将参数记录下来。注水量如果存在了较大的浮动,往往都是因为盾构掘进速度与注水的速率之间不相适应。而当匹配了之后注水量会开始步入稳定状态中。试验表明当泥质粉砂岩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改良的参数能够得到充分控制之后,还是应当对掘进参数加以验证。由于改良参数范围太大了,会出现无法控制的情况,所以在应用改良剂的时候需要将其量适当减少。如此一来盾构的掘进参数才会逐渐降低,最终实现的才是渣土改良精细化控制的目的,对于实践产生的价值才会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