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空气动力学参考(卫运钢2014风动班)

风空气动力学参考(卫运钢2014风动班)
风空气动力学参考(卫运钢2014风动班)

第一章

1、风力机组按叶片获取风能的工作原理,可分为( )与( )等。

2、风速随着距地面高度变化的曲线称为( ),该曲线常用指数公式描述为( ),其中指数在旺盛湍流时常取为( )。

3、风速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一般统计为( )形式,在风力愈大的地区,该分布曲线愈( ),其峰值会( ),这表明风力大的地区,大风速所占比例( )。

4、统计研究表明,平均风速的时间间隔取为( )较为稳定。我国采用的平均风速时间间隔为( )。

5、海上风与陆地风相比,具有“两高两低”的特点,即( )、( )及( )、( )等。

6、( )和( )是确定风况的两个重要参数;风力发电机组最重要的参数是( )和( );标志电能质量的两个基本指标是( )和( )。

7、风力发电机开始发电时,轮毂高度处的最低风速称为( );风力发电机达到额定功率输出时的风速称为( );风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时的最大风速称为( );风电机组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设计风速称为( )。

8、现阶段我国使用的风电机组出口电压大多为( )V或( )V。

9、盛行风向基本不变的风电场,常采用( )布局;海上风电场还可以采用( )布局; 盛行风向变化的风电场,常采用( )布局,要求机组间隔为( )倍的风轮直径。

10、不可压缩流体是指不考虑( )的流体,理想气体是指( )的流体,完全气体是指( )的气体。

11、完全气体的基本状态参数方程为( )。对于风来说,其密度 可具体表示为( )。注:公式中的压强单位为kPa。

12、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标准大气是指:海平面上,气压为( )、温度为( )、

风的密度为( )。

13、某地风的密度为ρ,平均风速为1v,则风压为( ),风的功率密度为( )。

14、若风的压力为101kPa,温度为15℃,则其压缩性系数为( ),膨胀性系数为( )。

15、流体的运动粘度ν与动力粘度μ的关系为( )。通过所说的流体粘度是指( ),液压油、润滑油等采用( )对应其牌号,如32号液压油等。

16、关于粘度与温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液体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气体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液体粘度与温度无关

D、气体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17、流体力学三种力学模型分别是连续性介质模型、( )及( )等。其中,连续性介质模型的意义在于( )。

第二章

1、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主要有( )和( )。其中,控制体是( )法的研究对象,它是指( )。

2、描述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法着眼于( ),欧拉法着眼于( )。我们研究“空气动力学”采用的是( )。

3、关于流管及流线,不正确的是( )

A、除奇点、驻点及相切点外,流线不能相交

B、流管内的流体不会穿出流管

C、流管的粗细不会发生变化

D、流管内的表面由流线构成

注:名词解释——流线与涡线

4、名词解释:有效截面

5、流体流动所遵循三个基本定律分别是( )、( )及( )。其中,连续性方程是( )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伯努利方程( )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动量方程是( )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

6、应用伯努利方程时,两有效截面间( )

A 、必须是急变流

B 、可以出现急变流

C 、必须是缓变流

D 、必须是均匀流

7、根据Froude-Rankin 定理,风力机叶轮处的风速v 与其上游风速1v 及下游风速2v 的关系是( )。

8、根据Betz 理论,风力机从自然风中一次所获取的能量是有限的,其极限值是( ),取该极限值时的轴向诱导因子a=( )。此时,叶轮处风速v 与上游风速1v 的关系是

( ),下游风速2v 与上游风速1v 的关系是( )。

9、Betz 理论中,风能利用系数p c 的表达式为( ),推力系数T c 的表达式为

( ),转矩系数M c 与风能利用系数p c 间的关系是( )。

10、风力机叶片的能量损失除余速损失外,主要有( )、( )及( )等。

11、风力机侧的全效率等于风能利用系数、传动效率(含齿轮箱效率)、发电系统效率及升压变流效率( )。

12、风力机的Glauert 理论考虑了风的( ),所得到的风能利用系数表达式为

( );Wilson 理论则进一步考虑了( ),所得的风能利用系数更精确些。

13、名词解释:轴向诱导因子a 、切向诱导因子a '。

(1)轴向诱导因子a :由于风力机叶轮接受风能旋转所引起的叶轮处轴向风速的变化率(减

少),即1

1v v v a -=。 (2)切向诱导因子a ':由于风力机叶轮接受风能旋转所引起的叶轮周向风速的变化率(增加),即r

r u a ΩΩ-='。 14、风绕流风力机的叶片翼型时,其雷诺数表达式为( ),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

( )。

15、根据动量理论,风力机叶片入流角=?( )。

第三章

1、流体微团的运动形式有( )、( )、( )和( )。其中,( )的运动称为有旋运动。

2、斯托克斯定理给出了( )与( )间的等量关系;汤姆逊定理指出旋涡具有( )的性质;亥姆霍兹第一定理的表达式可写作( )。

3、在正攻角绕流翼型时,其启动涡是沿来流风速的( )方向,而附着涡是沿来流风速的( )方向,且两涡的涡通量( ),符合( )定理。

4、( )、( )和( )三种基本的流动叠加,可以得到理想不可压缩空气绕物型的有升力流动。

5、库塔-儒可夫斯基升力公式是( ),方向是( )。

6、关于边界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边界层的厚度顺着气流的方向逐渐增加

B、边界层内的气流速度在壁面处为零

C、所谓边界层是指贴壁处速度变化很大的薄层

D、边界层内的气流处于无旋状态

注:名词解释——速度边界层

7、以气流绕流翼型为例,解释边界层分离现象,并指出分离原因。

粘性流体绕流翼型时,在顺压区段,气流降压加速,不会发生边界层分离;但在逆压区段,由于气流降速增压,速度逐渐减少,加之粘性的阻滞作用,在翼型某位置处,流速降为零,之后在逆压作用,边界层将从脱离翼型,形成与主流相反的回流,这种现象就称为边界层分离。因此,边界层分离的两个必要条件为:(1)处于逆压区段;(2)流体粘性的阻滞作用。

8、卡门涡街是( )的旋涡组合。

A、对称产生且旋转方向相同

B、交替产生且旋转方向相同

C、对称产生且旋转方向相反

D、交替产生且旋转方向相反

注:名词解释——卡门涡街

9、美国塔科玛峡谷上的悬索桥1940年由于风吹坠毁,其根本原因是( )。

10、风力机的翼型通常具有( )流型,这种物型将使流经物面压强升高区的所谓( )小些,从而推迟边界层分离。

11、实际流体绕流翼型时,随着攻角的增加,绕流的尾迹区将( )。

12、风力机叶片的入流角?与攻角α、桨距角β的关系是( )。

13、请图示给出风力机叶轮某半径处翼型的速度三角型及受力分析(连同翼型一起做出)。

注:名词解释——攻角、临界攻角、桨距角、入流角

14、翼型的厚度或弯度增加,将使其绕流的升力系数( )、阻力系数( ),升阻比

( )。

15、翼型说明:NACA2412、NACA23012、NACA65-212等。

16、何谓风力机实度,并指出其主要影响。

17、请示意性做出某翼型的埃菲尔极曲线,并标明max l c 、min d c 及max ε等。

注:埃菲尔极曲线——绕流翼型的埃菲尔极曲线是指在不同的( )下( )与

( )的关系曲线。

18、名词解释:几何弦、气动弦、压力中心

19、写出Lilenthal 气动系数的表达式。

20、绕流翼型的升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

A 、仅与翼型

B 、仅与攻角

C 、与翼弦与攻角

D 、与翼型与攻角

21、绕流翼型时的失速是指( )

A 、风失去速度

B 、绕流风速太快

C 、攻角大于临界攻角时的状态

D 、攻角小于临界攻角时的状态

注:名词解释——绕流失速

21、绕流风力机叶轮某叶素时的升力可表示为( ),阻力可表示为( )。

注:(1)名词解释——绕流升力与阻力

(2)解释绕流翼型升力产生的原因。

22、非对称翼型的零升攻角是( )

A 、一个小的正攻角

B 、一个小的负攻角

C 、临界攻角

D 、绕流阻力为零的攻角

23、关于升阻比,正确的是( )

A 、在最大升力系数时阻力系数一定最小

B 、最大升阻比时达到失速攻角

C 、某翼型的最大升阻比随攻角改变而改变

D 、翼型设计时,应使其升阻比达到最大

24、对于薄翼型,失速之前的升力系数l c 与攻角α的关系式为( )。

25、不同翼型,在相同的攻角下其升力系数也不同。相比较而言,平凸翼型升力系数( ),对称翼型的升力系数( ) ,双凸翼型的升力系数( )。

26、解释相比于阻力型风力机,升力型风力机获取风能更多的原因。

(1)阻力型风力机:)1(11λ-=-=v u v w ,其中,叶尖速比1<λ,因此对于阻力型叶轮翼型的来流速度w 一定小于风速1v ,则获取的风能u uF P =将更小。

(2)升力型风力机:212

121λ+=+=v v u w ,其中,叶尖速比0>λ,因此对于升力型叶轮翼型的来流速度w 一定大于风速1v ,则获取的风能u uF P =将会更大些。

27、解释旋转风杯式风轮不能用于风力发电,而常用于测量风速的原因。

28、风力机叶片从叶根到叶尖,其弦长及扭角如何变化?并解释原因。

第四章

1、轴向诱导因子a 和切向诱导因子a '的关系可写作( )。

2、风力机翼型优化设计,即取风能利用系数最大时,轴向诱导因子a 和切向诱导因子a '的关系是( )。 注:优化设计风力机翼型时,1

431--='a a a 中如何获得的? 3、风能利用系数p c 和转矩系数M c 的关系是( )。进一步可知,M c 最大时,p c ( )最大。

4、根据风力机的叶素-动量理论,试指出对于已运行的风力机,如何求得其轴向诱导因子a 和切向诱导因子a '。已知:?σ2sin 41n r c a a =-,?

?σcos sin 41t r c a a ='-';要求:写出主要公式。 采用迭代法求得a 和a ':

(1)假设0='=a a ;

(2)求入流角?:=?( r a v a arctg Ω'+-)1()1(1 )或=?( 1

av r a arctg Ω' ); (3)求运行攻角α:β?α-=;(桨距角β已知);

(4)利用翼型α-l c 、α-d c 曲线,获得升力系数l c 和阻力系数d c ;

(5)计算lilenthal 气动系数:??sin cos d l n c c c +=;??cos sin d l t c c c -=;

(6)将上述已知量代入所给公式?σ2sin 41n r c a a =-,?

?σcos sin 41t r c a a ='-',其中,r σ称为局部实度:r

Zc r πσ2=。因此,可分别求得a 和a '。 (7)考察所得a 和a '的值与假设对照,不同,则使新求得的a 和a ',重复(2)~(6)步骤,直到新求得的a 和a '与假设符合精度要求为止。

5、示意性作出某风速下风力机的λ-p c 、λ-M c 及λ-s c 曲线,并获取不同风速下的λ-max p c 曲线。

6、结合风力机性能曲线λ-p c 、λ-M c 及λ-s c ,简述随着桨距角β增大,风力机的max p c

及max M c 如何变化?记启动力矩如何变化?s c 如何变化?空载叶尖速比又如何变化?

7、简述变桨调节的主要作用。

8、示意性画出风力机的控制策略曲线。

第五章

1、风力机叶片的主体材料目前常用( )及( )等;叶片叶根处的翼型具有( )、( )及( )等特点。

2、风力机载荷根据其来源可分为( )、( )、( )及( )等。

3、风力机载荷引起的振动按作用效果可分为( )、( ),甚至是( )、

( )及( )等。

4、名词解释:塔影效应

指当风力机叶轮叶片经过塔架时,对叶片身及塔架产生的周期性不利影响,如绕流塔架的气流对叶片(上风向风力机)将产生前扰,影响工作稳定性;对塔架而言,叶片每经过一次,作用在其上的气动力会突减一次,将产生周期性载荷及振动等。

5、风力机所受载荷引起的低倍频相对于高倍频而对振动的影响( ),特别是发生

( )时更明显。

6、示意性画出风力机机舱-塔架系统的坎贝尔图,简述其构成与主要作用。

第六章

1、在保证相同翼型、叶片数及叶片材料等的情况下,若两风力机叶轮( )、( )及( ),则认为两风力机相似,可以进行相似变换。

2、在几何相似、运动相似的前提下,如果保证两风力机( )及( )相等,则两

风力机动力一定相似。

3、相似理论应用于风力机时,要特别考察其叶片缩放对性能参数的影响,如两风力机相似,

其功率P 与叶片半径R 的关系为( 21

212)(R R P P = );转矩M 与叶片半径R 的关系为(

31212)(R R M M = );推力S 与叶片半径R 的关系为( 21

212)(R R S S = );转速Ω与叶片半径R 的关系为( 2112R R =ΩΩ );重力G 与叶片半径R 的关系为( 31

212)(R R G G = );离心力C 与叶片半径R 的关系为( 21

212)(R R C C = );重力产生的应力G σ与叶片半径R 的关系为( 1212R R G G =σσ );离心力产生的应力C σ与叶片半径R 的关系为( 112=C C σσ );气动力产生的应力F σ与叶片半径R 的关系为( 11

2=F F σσ )等。 4、根据相似理论,一台无共振的风力机,按相似准则变换设计后,( )共振。

5、根据相似理论,风力机相似变换后,振动阻尼系数与叶轮的直径( )。

6、进行风力机相理论应用时,要特别注意( )的影响及( )的影响。

计算示例

1、一水平轴风电机组在风速为v 1时输出功率为P 。该风电机组的机侧全效率为η,当风力机风轮转速为n 时,求其风轮直径和叶尖速比。已知使用条件下的平均风压取为p ,平均风温取为t 。

解:(1)根据机侧全效率求风功率:

η

r P P = (2)利用风功率公式求风轮扫掠面积:

312

1v P A ρ= 其中,风密度ρ可根据克拉柏隆方程求得,即

T

p 485.3=ρ

(3)风轮直径为:

πA

D 4=

(4)利用叶尖速比公式可得:

1

130v Rn v R πλ=Ω= 2、一风轮直径为d 的水平轴风电机组,风速v 1时的额定功率为P 。当该风电机组传动效率为d η,发电机效率为g η,升压变流等效率为t η,求该风电机组的风能利用系数。已知使用条件下的平均风压取为p ,平均风温取为t 。

解:(1)获得风功率:

312

1Av P ρ=

其中,风密度ρ可根据克拉柏隆方程求得,即

T

p 485.3=ρ

(2)获得风电机组的机侧全效率:

P

P r =η (3)利用全效率求风能利用系数:

t e m p t e m p c c ηηηηηηηη=?= 3、一个Z 叶片的水平轴风力机,其风轮某叶素翼型弦长c ,升力系数为l c ,升阻比为ε。若叶素翼型的平均来流速度取w ,试求此叶素单位长度翼型上所产生的速度环量Γ及翼型所受到的气动合力F 。(风的密度取为ρ)

解:(1)利用升力公式求叶素单位长度翼型升力:

c w c Z

F l l 22

1ρ= N (2)根据库塔-儒可夫斯基升力公式可得速度环量:

w F w F l l ρρ-=Γ?Γ-= m 2/s (3)利用升阻比求叶素单位长度翼型绕流阻力:

ε

εl d d l c c c c =?= 则绕流阻力为:

c w c Z F

d d 22

1ρ=

(4)获得翼型所受到的气动合力:

2

2d l F F F +=

4、一薄翼型的零升攻角为0α,弦长为c ,其来流速度w 。若单位长度翼型上所产生的升力为l F ,试求此时该翼型的升力系数l c 及运行攻角α。

解:(1)利用单位长度翼型上的升力公式求升力系数:

c w F c c w c F l l l l 222

121ρρ=?= (2)利用升力系数与攻角的关系求攻角: 002)(2απ

αααπ+=

?-=l l c c ( 0 ) 5、风以速度1v 经过一风力机后,在下游速度变为2v 。保持轴向诱导因子a 不变,若该风力机来流风速1

v '时,输出功率P MW ,则该风力机风轮直径至少是多少?(风的密度取为ρ) 解:(1)根据贝兹理论求轴向诱导因子a :

)1(21)21(1

212v v a v a v -=?-= (2)求风能利用系数:

2)1(4a a c p -=

(3)利用风功率公式求扫掠面积:

312

1v c P A p r ρ= m 2 (4)风力机风轮最小直径为:

ππA

D D A 442

=?=

6、一水平轴风力机,风轮直径为d 。在风速1v 时,该风力机轴向诱导因子a 。若按最优关系考量切向诱导因子a '和叶尖速比λ,则根据Glauert 理论,该风力机的输出功率为多少?(风的密度取为ρ)

解:(1)利用最优关系获得切向诱导因子:

1431--=

'a a a (2)求叶尖速比:

)1()1()1()1(2a a a a a a a a '+'-=

?-='+'λλ (3) 根据Glauert 理论求风能利用系数:

?-'=R p dr r a a R c 0

342

)1(8λ

(4)利用风功率公式得输出功率为:

3121Av c P p 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