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_试卷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_试卷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_试卷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 C)学说那里常被提及。

A.儒家B.墨家C.法家D.阴阳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 A)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A.宪法B.刑法c.民法D.经济法

3.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每年(D)定为国家宪法日。

A.9月4日B.10月4日C.11月4日D.12月4日

4.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2年6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中,把人权的内容以“三大板块”细分为( C)。

A.十项B.十五项C.二十项D.三十项

5.“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的规定出自于( D)。

A.《宪法》B.《民法通则》c.《刑事诉讼法》D.《出版管理条例》6.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 C)。

A.宪法B.行政法规C.法律D.行政规章

7.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B)。

A.宪法B.同级政府规章C.法律D.行政法规

8.“凭个人的智慧去治理国家,这是国家的祸患。”这句话是( A)说的。

A.老子B.孔子C.庄子D.孟子

9.“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此观点的提出入是( A)。

A.邓小平B.陈云 C.彭真D.习近平

1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这是( B)提出的见解。

A.商鞅B.张居正C.王安石D.王阳明

1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话为( B)所云。

A.老子B.孔子c.庄子D.孟子

12.“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此话是( B)说的。

A.周文王B.周公C.孔子D.韩菲

13.“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

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这是民主革命的先驱( A)说过的一句话。

A.孙中山B.李大钊C.陈独秀D.廖仲恺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 C)的名言。

A.老子B.墨子C.孔子D.孟子

15.在我国传统道德中,概括为“三达德”是指( D)。

A.仁义礼B.礼智信C.知仁礼D.知仁勇

16.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的是( A)。

A.道德原则B.道德规范C.道德范畴 D.道德概念

17.在我国提倡的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中,属于最基本或者最低层次要求的是( C)。

A.诚实守信B.奉献社会C.爱岗敬业D.办事公道

18.按照孔子所说,一个人如果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A)A.愚B.绞C.贼D.狂

19.“道不同,不以为谋。”这句话出自(C)。

A.《诗·小雅·大东》B.《荀子·正名》

C.《论语·述而》D.《荀子·尽天下》

20.朋友关系在中国古代属于“五伦”之一。在处理朋友关系时,古人讲求的是(C)A.义B.序C.信 D.别

二、多项选择(每题3分,共45分)

1. 2000多年前,东方的( A)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而西方的(D)

则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A.韩非B.商鞅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2.下列部门法中,属于私法的有( AD)。

A.继承法B.税法C.诉讼法D.婚姻法

3.中共十七大就提出保障公民“四权”,也有人把这“四权”称为新公民四权。该“四权”

是指( AC)。

A.知情权与参与权B.知情权与参政权

C.表达权与监督权D.表达权与批评权

4.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 ABCD)。

A.刑事诉讼法B.民事诉讼法C.行政诉讼法 D.仲裁法

5.我国刑法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下列选项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ACD)。

A.罚金B.拘役C.剥夺政治权利D.没收财产

6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的法律规范,遵循(ABCD)等基本原则。

A.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B.意思自治原则

C.公平原则D.诚实信用原则

7.西方国家的历史上,对“法治”概念作了最经典描述的当属( ABCD)。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洛克D.卢梭

8.“新法治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是( AD)。

A.科学立法和严格执法B.有法可依和违法必究

C.科学立法和执法必严D.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9.人事相处,有许多较优或较劣的选择性安排。下列选项中,属于次优类的行为安排是( BC)。

A.以怨报德B.以德报德C.以怨报怨D.以德报怨

10.相对地看,廉洁自律的天敌是( AB)。

A.贪B.欲C.爱D.恨

11.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曾提出“克己、虔诚”等品德内容,并系统地论证了其中的四种基本德性。此即“希腊四大德性”,其具体内容是指( AD)。

A.聪明和勇敢B.正直和虔诚C.克己和节制D.节制和正直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下列选项中,完全契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内涵的是( ABD)。

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无条件牺牲个人利益保全集体利益D.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1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历来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下列选项中,符合该题意的是( ABCD)。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B.“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C.“公义胜私欲”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下列选项中,属于道德修养途径有( ABCD)。

A.省察克治B.与社会实践相联系

C.慎独自律D.积善成德

15.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围绕培育核心价值观要在

哪些方面去做努力的问题,总书记也为青年人支了三招。这“三招”是( ABC)。

A.要勤学B.要修德C.要明辨D.没收财产

三、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正确打“√”,错误打“×”)

1.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为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为私法。( √)

2.在法律的语境下,权力不同于权利。( √)

3.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称作“基本人权”或“人权”。( ×)

4.专家的伦理义务高于普通百姓。( ×)

5.按照儒家文化,“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境界高于“贫而乐,富而好礼”。( ×)

6.在义和利的关系问题上,儒家只强调义而不涉及利。( ×)

7.儒家提出的“省察克治”,说的就是道德自律问题。( √)

8.道德是个多层次多方面的规范体系。( √)

9.我国《宪法》不涉及道德建设的问题。( ×)

10.任何职业道德都具有强烈的纪律性。( √)

题目内容: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是外控式的评价机制。()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题目内容:法治政府实质上就是有限政府。()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题目内容:如果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拒不执行。()

正确

错误

答案:错误

题目内容: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2年6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中,把人权的内容以“三大板块”细分为()。

A、十项

B、十五项

C、二十项

D、三十项答案:C

题目内容: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2年6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中,把人权的内容以“三大板块”。下列权利中,属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板块的有()。

A、工作权利

B、健康权利

C、残疾人权利

D、知情权与参与权答案:AB

题目内容:“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这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说过的一句话。

A、孙中山

B、李大钊

C、陈独秀

D、廖仲恺答案:A

题目内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话为()所云。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答案:B

题目内容:在我国提倡的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中,属于最基本或者最低层次要求的是()。

A、诚实守信

B、奉献社会

C、爱岗敬业

D、办事公道答案:C

题目内容:“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此话是()说的。

A、周文王

B、周公

C、孔子

D、韩非答案:B

题目内容:经济法为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提供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题目内容: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

A、宪法

B、行政法规

C、法律

D、行政规章答案:C

题目内容:“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这句话出自()。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十八大报告》

D、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答案:A

题目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关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什么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B、正确处理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C、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

D、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答案:BCD

题目内容:根据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的,将被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伦理责任

D、刑事责任答案:D

题目内容:“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这是十八大后()的讲话内容。

A、胡锦涛

B、习近平

C、李克强

D、张德江答案:B

题目内容:下列关于道德和法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

B、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

C、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D、道德与法律一样,具有“他律”的性质

答案:ABC

题目内容:下列表述中,符合集体主义原则的是()。

A、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

B、众人所助,虽错必强,众人所去,虽大必亡

C、一滴水如何才能使它不干涸?—把它放到大海里

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答案:ABC

题目内容:在法律的语境下,权力不同于权利。()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题目内容: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说:“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作坏事,而要学着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在中国古语中,与这段话的意思契合的是()。

A、《诗经·大雅·抑》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B、《礼记·大学》载: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C、《礼记·大学》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D、《论语》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ABC

题目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称作“基本人权”或“人权”。()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题目内容:儒家提出的“省察克治”,说的就是道德自律问题。()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题目内容:我国刑法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下列选项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A、罚金

B、拘役

C、剥夺政治权利

D、没收财产答案:ACD

题目内容: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围绕培育核心价值观要在哪些方面去做努力的问题,总书记也为青年人支了三招。这“三招”是()。

A、要勤学

B、要修德

C、要明辨

D、要践德答案:ABC

题目内容:在实现廉洁自律的有关基本要求中,最重要的是()。

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公私分明,不贪不占

C、防微杜渐,过好“金钱关”

D、遵纪守法,尽职尽责答案:A

题目内容: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这是()提出的见解。

A、商鞅

B、张居正

C、王安石

D、王阳明答案:B

题目内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历来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下列选项中,符合该题意的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C、“公义胜私欲”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ABC

题目内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服务群众

D、奉献社会答案:A

题目内容: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等基本原则。

A、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B、意思自治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答案:ABCD

题目内容:下列选项中,属于亚里士多德“法治”观点的是()。

A、已成立的法律应当获得普遍的服从

B、“良好的法律”是治的前提

C、服从“恶法”不能称作坚持法治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要普遍服从善法

答案:ABCD

题目内容:“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出自()。

A、《诗·小雅·大东》

B、《荀子·正名》

C、《论语·述而》

D、《孟子·尽心下》答案:C

题目内容:道德是个多层次多方面的规范体系。()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

题目内容:“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名言的发明者是()。

A、孟德斯鸠

B、卢梭

C、阿克顿

D、托克维尔答案:C

题目内容:在现代社会,由于权利和义务的构成和内涵极其丰富多样,其中,有人认为,权利是行动的资格、占有的资格或享受的资格。权利意味着“可以”,义务则意味着“不可以”。该见解属于()。

A、主张说

B、自由说

C、利益说

D、资格说答案:D

题目内容:朋友关系在中国古代属于“五伦”之一。在处理朋友关系时,古人讲求的是()。

A、义

B、序

C、信

D、别答案:C

题目内容:“人权入宪”是个值得纪念的事件。我国在()的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在第33条中增加了“国家尊重与保护人权”的内容。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4年答案:D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知识点

2.2.1夯实法治基石 ◇随◇堂◇笔◇记 一、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依法治理。 2. 法治的重要性 (1)个人: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国家和社会: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 法治的要求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描绘法治蓝图 1.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依法治国 (1)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基本要求: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 ◇思◇维◇导◇图

2.2.2凝聚法治共识 ◇随◇堂◇笔◇记 一、法治政府 1.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2)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政府的工作宗旨和原则: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 人民谋利益。 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政府:①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二、厉行法治 1.怎样厉行法治? (1)公民: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3)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2.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思◇维◇导◇图 凝聚 法治 共识 法治政府:依法行政 全民守法,法治宣传 法德相辅,规范与教化并行厉行法治 上行下效

浅谈中国梦与个人成长

浅谈中国梦与个人成长 “梦”,带给我们多少遐想、多少憧憬、多少激情!“梦想”,是最美好的东西,无论一个人多么得贫穷多么得卑微,他都可以拥有梦想,而只要一个人怀揣着梦想,他就可以活出精彩。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也是我们在困境中得以生存下去的支柱。一个人没有梦想的时候,那么即使他还活着,他也已经死了。而有了梦想,并且为了梦想去努力,那么哪怕他现在低微到了尘埃中,他也会在尘埃中开出花来。 当年越王勾践被俘虏为奴,受尽折磨,卧薪尝胆的时候,如果没有梦想让他得以支撑下去,恐怕早就以死来保全自己身为王者的尊严了,又何谈最终灭掉吴国?苏武留居匈奴牧羊十九年持节不屈,若不是心中有梦想有希望,恐怕也坚持不到回汉朝受封赏,而是早就在那艰苦的牧羊生活中以死成全自己对大汉朝的忠心了吧?孙中山为了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共失败了十次,如果没有梦想,他又怎么能够一直坚持到最后的辛亥革命并取得成功?梦想是深藏在人们内心处最强烈的渴望,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和潜意识,也是人们走出困境走向成功的原动力。马天峰先生《播种与收获》中,这样说过,梦想不是回忆,是努力,是努力创造活着的意义;梦想不是忍受,是怒吼,是决定从今天不再等候;梦想不是服输,而是挣扎,然后活得更潇洒。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都有着自己的梦想,都有着自己的渴望和追求,或许是一日温饱的愿望,或许是安邦治国的抱负,或许是腾云驾雾的妄望……也许,我们执着于自己的梦想久了,渐渐地忘了梦想生长的土壤。当“中国梦”没有绽放,个人的梦又如何开花?从根本上说,我们每个人梦想生长的土壤,都深深植根于“中国梦”。我们每个人梦想的成长,都有“中国梦”的成长相伴。有了“中国梦”的茁壮,我们才有了做自己的梦的自由。中国梦与我们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 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一个人,是渺小的;但是当他和祖国联系起来是,就是伟大的。一个梦想,是渺小的,但是当它成为祖国的梦想时,就是不可估量的。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是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旺则国兴旺,少年在成长中心怀梦想,则国充满希望。 今年3月,我们新任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定义了“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并寄语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党对青年的殷殷期盼,这是国家对青年的深深呼唤。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飞扬的青春将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中国梦,是我们大学生心中的那片星空,仰望星空,我们体察内心。找到心之所向,了解喜、怒、哀、乐的表达与变化。我们体察内心,在今夜三省吾身之后,整理自己的情感,明天对梦想的追逐更加明确而积极。我们仰望心中的星空,确定梦想的方向。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向最远处瞭望,远到不能再远的地方,天与地交汇在一起,看到长长的地平线。我想这天就是中国梦,我们无法飞翔,直接触摸到中国梦,不过我们可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向前,走到地平线,在那里,我们伸伸手就可以够到天。地平线就是中国梦交汇到现实的所在,就是我们自己个人成长路途上的梦想。小学六年级的老师曾经这么和我说过: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你敢想敢做,那么成功总会被你抓在手心。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于我的祖国,对于社会上的冷暖,我开始看的越来越透彻。我梦想的中国,有这样可爱一群人。他们敢于抵制日货,他们敢于救起倒在血泊中的孩子,他们敢于扶起摔倒的老人,他们敢于质询、敢于揭露、他们能够在了解这个国家的阴暗面后,依然爱他如生命,会为了这些中国梦而奋斗。我梦想的中国,有这样无私的一群人。他们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守护在我国的边疆,守护在我们的家园,守护在我们需要的地方。我梦想的中国,有这样一群有爱的人,在一方遭受苦难的时候,他们不会冷眼旁观,而是纷纷地站出来慷慨解囊,安慰受难者的心灵。我梦想的中国,还有一个强势的政府。它会在国人遭遇不公时,勇敢站出来,做国人最坚实的后盾,它会在中国领土主权遭到质疑与挑衅时,勇敢站出来,以强硬的态度宣示:只有战争没有谈判。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在成长中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但我们同属于一个国家,我们都有同一个身份—中国人。所以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梦想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先贤顾炎武早就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因为,国强则民富,国家好了,我们才能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我们成长成一名成功者的道路上,请让我们握紧彼此的手,让我们各自的梦想编织成一道网,保护好中国梦,保护好这滋养着我们个人成长梦想的土壤,努力地去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

(整合)2019-2020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我们与法律同行》导学案(一)共3份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2课时我们与法治同行 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法治意识。 2、通过活动探究,明确依法办事的基本要求,树立遵守法律、敬仰法律的思想。 3、通过观看宪法宣誓的视频,认识法律信仰对于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律信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重点 认识法律信仰对于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律信仰,推进法治中国 建设。 难点 认识法律信仰对于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律信仰,推进法治中国 建设。 课 型 探究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_____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 _____ ,会有什么 _____ 。 (2)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 _____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 _____ ,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 _____ 。 (3)依法办事,就要养成 _____ 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 _____ 、自觉遵守者、坚定 _____ 。 (4)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 _____ ,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 _____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 _____ 。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自主研讨

水”,之后不能自拔,原来水里掺了毒品。后来,小华被强制戒毒。 这则案例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有什么启示? ②今天中午我睡过头了,酒后的爸爸执意要开车送我上学。途中,爸爸因酒驾被交警拘留。 爸爸酒驾被捕,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3)【学习体会】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设法治中国,人人有责。 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吸毒违法,要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远离毒品。 (2)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罚;酒驾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承担法律责任;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回答其中一点即可) (3)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应该:①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②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③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拓展资料 依法办事的原因 学会依法办事 我们与法律同行依法办事的要求 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 树立法律信仰的要求 树立法律信仰道德对法律的作用 法治中国建设对青少年的要求 教学反思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2)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4)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4.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6.在我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7.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8.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9.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10.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11.怎样厉行法治?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12.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1.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何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等。 2.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与法同行,树立法治观念;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敢于并善于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治的行为作斗争;等等。 3.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 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等。 4.政府依法行政有何意义?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2)依法行政直接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 (3)依法行政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可以使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精品】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学案无答案(一)共3份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 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什么是依法办事。 2.知道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 3.知道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二、自主预习 1.法律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3.法律的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4.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 三、合作探究 洋洋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时事》,收获很大。在学习过程中,他把重大时事要闻、学习的困惑和体会记录在自己的学习笔记里。现摘录洋洋的部分学习笔记,请你帮他答疑解惑。 (1)【时事要闻】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说一说全面推进这一主题的总目标。 (2)【释疑解惑】①一次,我的邻居小华喝了在网吧认识的朋友给他的一瓶“神 仙水”,之后不能自拔,原来水里掺了毒品。后来,小华被强制戒毒。 这则案例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有什么启示? ②今天中午我睡过头了,酒后的爸爸执意要开车送我上学。途中,爸爸因酒驾被交警拘留。 爸爸酒驾被捕,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3)【学习体会】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设法治中国,人人有责。 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四、随堂演练 1.法律秩序是我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而良好法律秩序的形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因此,我们应该( ) A.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就行了 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C.依法办事,善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成为法律的 坚定捍卫者 D.积极锻炼身体,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到底 2.依法办事,遵循法律而生活,就要做到( )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②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诈、殴打、拐骗等。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 ) ①自认倒霉,忍声吞气,以免坏人报复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④不惜一切代价与坏人搏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是( ) ①吴利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②“又该缴税了。”“嗯,我想想怎样少缴点税。”③八年级女生宁宁坚决制止父亲在工地建设上以次充好、违规操作的行为④“爸,给钱我上学。”“去,去,我和你妈离婚了,问她要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14岁的小科为了弄钱去上网,和网友小刚商量出了合伙偷走堂哥的出租车,以此向堂哥要钱的鬼点子。一天晚上,小科等3人在偷车时被堂哥发现,民警和30名的哥合力追击,将被盗车截住。目前,小科和网友小刚因涉嫌盗窃被刑拘。这告诉我们( ) ①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同龄人,因缺乏法律知识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②网吧是这些同龄人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③我们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④要做到知法懂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守法自觉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38元大虾”让“好客山东”变成“宰客山东”。面对宰客现象,仅靠法律的强制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紧迫工程来抓。这是因为( )

浅谈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

浅谈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传奇,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属于自己民族的梦,而每一个人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是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个人的梦和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 翻开中国的历史,我们无一不对古老的中华民族感到骄傲。在古代,我们拥有着世界最多人口,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更有着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国的火药和指南针传到欧洲,开启了人类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世界,加快了人类的文明化步伐。那时的我们很自信,因为我们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可是在近代,中华民族遭到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扰,中华民族矛盾愈演愈烈。当鸦片战争击破"天朝上国"迷梦,当西方文明剧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儿女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儿女就有了一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正是因为这梦想,我们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这梦想,我们历经沧桑信心不改。 从鸦片战争到现在21世纪的中国,无数中华儿女为了这个梦想而奋斗,为了这个梦想奉献终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

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从蹒跚学步的幼年迅速成长起来,经历过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国梦”牺牲了数百万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牺牲了上千万英雄儿女,英烈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无数中华儿女执着于这个梦170多年,然而,在这百余年间的中国人不敢有梦。 1949年10月,从此在这东方屹立着一个新中国。经过数十年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定让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终于使中华民族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生活的改变让我们拥有了做梦和实现梦想的勇气。 而今,在实现这个梦想新的历程上,习近平总书记重新全面阐述了“中国梦”这一概念,他用简简单单的三句话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结合起来,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第2框《法治中国建设人人有责》同步练习

《法治中国建设人人有责》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公民正确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①能够彻底消灭腐败现象,杜绝违法犯罪行为 ②有助于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能力 ③有助于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促进法律的有效实施 ④有助于推护国家和社会稳定,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张丽在陪同母亲上街买菜时买到了死猪肉,于是就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报,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理会她的举报,张丽因此向市监察委员会检举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作为”。张丽的行为() ①是行使法律赋子公民监督权的行为 ②有利于打击市场中的违法行为 ③是直接行使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 ④是消费者积极参与监督、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3.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群众监督②立法监督③执法监督④司法监督等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5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3月20日,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该法律的通过有利于() ①所有公民充分行使监察权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③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④从根本上杜绝腐败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有效破解,“巡回法庭”开在了百姓家门口,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今天的中国,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这() ①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②表明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又向前迈进一步 ③有助于公民依法履行监督义务④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满意度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6.《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18年11月2日。公众可通过很多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建议。这 ( ) ①体现了科学立法②体现了民主决策 ③为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生活提供平台④能够维护司法公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7.《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18年11月2日。公众可通过很多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建议。这 ( ) ①体现了科学立法②体现了民主决策 ③为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生活提供平台④能够维护司法公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8.行使好监督权,不仅是公民神圣的权利,也是一份厚重的责任。如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规现象,可以() 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各级人大常委会反映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课时检测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 2 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6分) 1、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是铭刻在公民们的( ) A、行为中 B 、内心里C、眼睛里 D 、记忆里 2、法律秩序是我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而良好法律秩序的形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因此,我们应该 ( ) A.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就行了 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C.依法办事,善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成为法律的坚定捍卫者 D.积极锻炼身体,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到底 3、青少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 ) ①受益者②制定者③参与者④推动者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中学生张某平时举止文明,明辨是非,乐于助人。一天放学路上,张某发现有人正在偷窃电动车,他便立即报警。最终,民警抓获了不法分子。这一事例说明 ( ) A.道德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行为 B.道德水平低的人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C.道德水平高的人勇于同违法现象作斗争 D.对于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给予刑罚处罚 5、七年级学生小瑜在逛街的时候,从路边摊买了一包薯片,吃完之后就出现了食物中毒现象,被送到医院就医。后来发现,这包薯片是“三无”产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在社会生活中,有些单位和个人不遵守法律法规,肆意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②小瑜应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小瑜应带人将该商贩痛打一顿④小瑜应该自认倒霉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把 12月 4 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对此,我们每个公民应该 ( )

政策与法律法规、第一章_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政策与法律法规、第一章、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第一节、概述 一、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和历史沿革 1、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 (1)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 4、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而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二者的联系在于: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2、“依法治国”的历史沿革。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2、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现了党在执政理念上的重大转折即从“以法治国”理念转变为“依法治国”,并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政治的发展目标.。 3、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4、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5、2012年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保障公平正义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保障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件案件的办理、每一件事情的处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在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强调。 会议将“推进法治建设,建设法治中国”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政法机关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 法治建设是政法工作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政法机关作为执法司法机关,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各地政法机关普遍以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重点,把加强法治建设贯穿于政法工作全过程,带头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地方经验正在逐渐丰富“法治中国”的美丽图景。 善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平正义 孟建柱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作为基本要求,教育引导政法干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的一致性,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不但是对政法机关的基本要求,也是政法干警的基本能力。多位省级政法委书记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法机关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预防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稳定。 法治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坚固基石和坚实保障。面对新形势,一些地方和部门片面理解“稳定压倒一切”,信 奉“能压下就有两下,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妥协就是和谐”。在广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朱明国看来,这实际上是法治的一种倒退,是造成更大不稳定的根源。 “因此,我们在创建平安广东过程中,首先强调的是创 建法治广东,把良法善治打造成为广东的形象标志。”朱明国说。 朱明国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不干预案件办理,支持执法司法部门严格依法办案,确保执法、司法公正。 四川是人口大省,历来省情复杂,尤其是近年来经济社 会快速发展中的矛盾纠纷增多,这给四川政法工作尤其是对政法干警执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设法治中国演讲稿

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把每个人的梦汇聚起来就组成了我们国家的梦,中华民族的梦,因此每个人的梦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我们才能幸福和谐的生活。 现在是“法治”社会、文明时代,“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刻规范着我们的行为。我们只有学法、懂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一句话,对于法律,我们必须了解它、学习它、遵守它。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这“规矩”就是“法律”。“法律”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行为准则”。谈到法律,总会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法制进程的突飞猛进,300多部法律相继出台,“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多么令人振奋!然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有人可能会说:你多虑了,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杀人不放火,法律就约束不到我们。我说:不!法律离我们很近。那些轻视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法律,就是实现正义、体现公平、正确规范人的行为的社会准则。当今这个经济社会,人们在不断地淡化道德意识,甚至有人讨论起一些传统美德是否过时的问题。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呼吁法律来维护我们的社会秩序。纽约,这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却是犯罪率最高的恶源。有统计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场抢劫上演。而在我国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着一些触犯刑法的不良现象。如:强要同学钱财,参与抢劫,更有甚者结帮犯罪。据报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万宁市17岁学生温某,因持塑料枪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来,青少年结帮犯罪现象也呈上升势头,加入黑帮犯罪的一般是18岁以下的在校学生。来自公安机关的一则统计数字表明,80年代后期到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在上海,14-16岁的少年犯已占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让人心惊的是,刚刚进入法定处罚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了其中的15.l%。犯罪,无疑永远威胁着我们安定的生活。但是,我们应当坚信的是,法律永远维护正义。诚然,就我国现阶段的法律体制而言,的确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为了金钱,为了一个“利”字,背离职业道德,背离良心,钻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说,我们的法律正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我们应当毫不动摇的坚信法律的正义性,并学会扞卫它! 只要我们心藏法制,我们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就不会感情用事,我们就不会做违反国家利益,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我们会维护国家和人民以至社会,当我们的行为都很好,很规范了,我们的国家就会和平,我们就能生活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环境里,快乐和幸福就会伴随着我们。 我最大的骄傲是身为一名中国人,最大的自豪是外国人叫我“Chinese”,最大的幸福是生活在中国,最不想放弃的称谓是中国公民。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教案 教学设计 优质

复习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法治的重要性 (1)、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2)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4)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5)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6)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3、法治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2)法治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3)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4)法治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5法治的要求:良法之治、实行善治 6良法的内涵:(1)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2)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3)、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4)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5)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7善治的内涵: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8、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10、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2、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 (1)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2)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3)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4)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即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3、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15、政府的作用:(1)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2)另一方面,人民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16、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17、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18、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19、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20、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1、依法行政的含义(要求):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有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2、依法行政的主体: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法律依据:宪法和法律 23、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4、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人民应该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7.为什么要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 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9.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学习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

学习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精品文档 学习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 以来,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多次就依法治国发表重要阐述,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向和基本思路。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一) 党的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八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不仅是对法治中国建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未来中国法治建设的科学定位。 一、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 (一)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性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期、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各种利益冲突频繁、社会矛盾凸显。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民主法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权利义务意识也得以普遍增强,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对于 1 / 17 精品文档

更加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期待。另一方面,尽管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各级党政机关依法处理政务的能力与民众日益增长的依法治国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徇私枉法、司法不公的现象仍然存在,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信访不信法的情况时常发生。可以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三者统一原则,提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建设总体布局,强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工作要求。这明确了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思路,对建设法治中国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二)建设法治中国面临的几个挑战 在社会主义法治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步解决了中国要不要搞法治、要搞什么样的法治、如何搞法治这三个重大课题,明确了中国法治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道路。但是,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深层次领域,仍然面临一些重大挑战。 2 / 17 精品文档 、法治推进的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政府推进型的法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主导者的政府既要掌控法治的发展和运转,又要通过法律控制自我权力的行使,往往陷入难以取舍的处境,法治也随之遭遇尴尬。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决定了我国实现法治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也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