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全章教桉

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全章教桉
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全章教桉

选修5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全章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

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1) 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

过程

方法

1、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

2、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根据有机物的结果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

烯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难

烯烃的顺反异构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

一、烷烃(alkane)和烯烃(alkene)

1、结构特点和通式:

(1) 烷烃: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通式:C

n

H

2n+2

(n≥1)

(2) 烯烃: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分子里含有两个双键的链烃叫做二烯烃)

通式:C

n

H

2n

(n≥2)

2、物理性质

(1) 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

(2) 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3) 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4)逐渐过渡到液态(5≤n≤16)、固态(17≤n)。

(4) 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基本反应类型

(1) 取代反应(substitution reaction):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如烃的卤代反应。

(2) 加成反应(addition reaction):有机物分子中双键(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如不饱和碳原子与H

2

、X

2

、H

2

O的加成。

(3) 聚合反应(polymerization reaction):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如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4、烷烃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1)取代反应:CH

3

CH

3

+ Cl

2

→CH

3

CH

2

Cl + HCl

(2)氧化反应:C

n

H

2n+2

+ —O

2

→nCO

2

+(n+1)H

2

O

5、烯烃的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

(1)加成反应

(2)氧化反应○1燃烧:C n H2n+

2

n3

O

2

n CO

2

+ n H

2

O

○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R—CH=CH2R—COOH + CO2

R

1

C

R2

C H R3

R1C

O

R2 + R3—COOH

○3催化氧化:2R—CH=CH2 + O22R1C

O

R2

CH3

在臭氧和锌粉的作用下,

C C

R1

H

R2

R3C

O

H

R1 + C

O

R3

R2

(3) 加聚反应

6、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1)二烯烃的加成反应:(1,4一加成反应是主要的)

3n+1

2

点燃

(2) 加聚反应: n CH

2=CHCH=CH

2

催化剂H2C C H H C C H2*

n(顺丁橡胶)

n H2C C C

H

CH2

CH3

催化剂

H2

C C C

H

CH3

H2

C

n(聚异戊二烯)

CH

2=CHCH=CH

2

+2Br

2

CH

2

BrCHBrCHBrCH

2

Br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

段、师生活动

[引入]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烃和卤代烃。在高一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几种烃,大家能否举出一些例子?

甲烷、乙烯、苯。

[讲]甲烷、乙烯、苯这三种有机物都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又称烃。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物的一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脂肪烃。[板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问]什么样的烃是烷烃呢?请大家回忆一下。

[板书]一、烷烃(alkane)和烯烃(alkene)

1、结构特点和通式:

(1) 烷烃:仅含C—C键和C—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

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通式:C

n H

2n+2

(n≥1)

(2) 烯烃: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分子里含有两个双键的链烃叫做二烯烃)

通式:C

n H

2n

(n≥2)

[讲]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得到什么信息?

[思考与交流]表2—1和表2—2:分别列举了部分烷烃与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请你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以分子中碳原子数为横坐标,以沸点或相对密度为纵坐标,制作分子中碳原子数与沸点或相对密度变化的曲线图。通过所绘制的曲线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投影]表2—1 部分烷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名称结构简式沸点/oC 相对密度

甲烷CH4-164 0.466

乙烷CH3CH3-88.6 0.572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根

丁烷CH3(CH2) 2CH3-0.5 0.578

戊烷CH3(CH2)3CH336.1 0.626

壬烷CH3(CH2) 7CH3150.8 0.718

十一烷CH3(CH2) 9CH3194.5 0.741

十六烷CH3(CH2) 14CH3287.5 0.774

十八烷CH3(CH2) 16CH3317.0 0.775

表2-2 部分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动手]绘制碳原子数与沸点或相对密度变化曲线图:

[投影]

思考与交流(1) P28

碳原子数

碳原子数与沸点变化曲线图

-200

-100

100

200

300

400

1357911131517

烷烃

烯烃

据上表总结出烷

烃的物理性质的

递变规律,并给予

适当的评价

碳原子数与密度变化曲线图

碳原子数

相对密度

0.10.20.30.40.50.60.70.80.91

3

5

7

9

11

13

15

17

烷烃烯烃

[总结]烷烃和烯烃溶沸点变化规律: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沸点的高低与分子间引力--范德华引力(包括静电引力、诱导力和

色散力)有关。烃的碳原子数目越多,分子间的力就越大。支链增多时,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间的力减弱,因而沸点降低。 [板书]2、物理性质

(1) 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 (2) 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3) 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4)逐渐过渡到液态(5≤n ≤16)、固态(17≤n)。 (4) 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思考与交流]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我们学过的无机化学反应有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1) 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2) 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下面

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烷烃和烯烃的化学反应,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反应类型并说说你的分类依据 [投影]

(1)乙烷与氯气生成一氯乙烷的反应:_________; (2)乙烯与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 (3)乙烯与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 (4)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

[板书]3、基本反应类型

(1) 取代反应(substitution reaction):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如烃的卤代反应。

[投影]

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列表小结。

[板书](2) 加成反应(addition reaction):有机物分子中双

键(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直接结合生成

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如不饱和碳原子与H

2

、X

2

、H

2

O的加成。

[投影]

[板书](3) 聚合反应(polymerization reaction):由相对分

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高分子化合

物的反应。如加聚反应、缩聚反应。

[投影]

[过]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

[投影]

[过]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

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

[板书]4、烷烃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1)取代反应:CH

3

CH

3

+ Cl

2

→CH

3

CH

2

Cl + HCl

(2)氧化反应

C

n

H

2n+2

+ —O

2

→nCO

2

+(n+1)H

2

O

(3) 分解反应

[讲]烷烃的化学性质一般稳定。在通常状况下,烷烃跟酸、碱及氧化

剂都不发生反应,也难与其他物质化合。但在特定条件下烷烃也能发生

上述反应。

简单介绍不对称

加称规则

光照

3n+1

2

点燃

[讲]烯烃的化学性质与其代表物乙烯相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烯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

[板书]5、烯烃的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

(1)加成反应:(以丙烯为例。要求学生练习)

[投影]

;1,2 一二溴丙烷

;丙烷

2——卤丙烷

[讲]大量实验事实表明:凡是不对称结构的烯烃和酸(HX)加成时,酸的负基(X-)主要加到含氢原子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这称为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也就是马氏规则。

[板书](2)氧化反应

○1燃烧:C n H2n+

2

n3

O

2

n CO

2

+ n H

2

O

○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R—CH=CH

2

R—COOH + CO

2

R

1

C

R2

C H R3

R1C

O

R2 + R3—COOH

○3催化氧化

2R—CH=CH

2

+ O

2

2R

1C

O

R2

CH3

在臭氧和锌粉的作用下,

C C

R1

H

R2

R3C

O

H

R1 + C

O

R3

R2

(3) 加聚反应

[投影]请以丙烯和2-丁烯为例来书写上述三各反应方程式

聚丙烯

聚丁烯

[板书]6、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讲]二烯烃跟烯烃性质相似,由于含有双键,也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这里我们主要介绍1,3-丁二烯与溴发生的两种加成反应。

[讲]当两个双键一起断裂,同时又生成一个新的双键,溴原子连接在1、4两个碳原子上,即1、4加成反应

[板书](1)二烯烃的加成反应:(1,4一加成反应是主要的)

[讲]若两个双键中的一个比较活泼的键断裂,溴原子连接在1、2两个碳原子上,即1、2加成反应

[板书]

[讲]以上两种加成是二烯烃与溴等物质的量加成,若要完全发生加成反应,1 mol 的二烯烃需要2 mol 的溴,

[板书]CH

2

=CHCH=CH

2

+2Br

2

CH

2

BrCHBrCHBrCH

2

Br

[讲]二烯烃可发生加聚反应,如

[板书](2) 加聚反应

n CH

2

=CHCH=CH

2

催化剂H2C C H H C C H2*

n(顺丁橡胶)

n

H2C C C

H

CH2

CH3

催化剂

H2

C C C

H

CH3

H2

C

n(聚异戊二烯)

[讲]聚异戊二烯是直线型高分子化合物,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由于聚异戊二烯分子里含有C=C双键,所以能跟HCl、X2等起加成反应而变质。如果长期受空气、日光的作用,就会逐渐被氧化而变硬、变脆,这叫做老化。工业上采用硫化的措施(硫化剂主要用硫),以改善橡胶的

性能。经过硫化的橡胶,叫做硫化橡胶。橡胶硫化以后,橡胶的直线型分子间经过单硫键或双硫键发生了交联,成为网状结构,因而硫化橡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且具有良好的弹性,化学稳定性,耐蚀性等。[小结]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课后练习]

1、由沸点数据:甲烷-146℃,乙烷-89℃,丁烷-0.5℃,戊烷36℃,可以判断丙烷的沸点可能是()

A.高于-0.5℃B.约是+30℃

C.约是-40℃D.低于-89℃

2、下列烷烃沸点最高的是()

A.CH3CH2CH3B.CH3CH2CH2CH3

C.CH3(CH2)3CH3D.(CH3)2CHCH2CH3

3、下列液体混合物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的是()

A.苯和溴苯B.汽油和辛烷

C.己烷和水D.戊烷和庚烷

教学回顾:

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2) 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过程

方法

1、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合理使用

重点炔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难点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二、烯烃的顺反异构

1、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

2、形成条件:

(1)具有碳碳双键

(2)组成双键的每个碳原子必须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三、炔烃(alkyne):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称为炔烃。

1、乙炔(ethyne)的结构:分子式:C

2

H

2

,实验式:CH,电子式:

结构式:H-C≡C-H,分子构型:直线型,键角:180°

2、乙炔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原理:CaC

2

+2H

2

O→CH≡CH↑+Ca(OH)

2

(2)装置: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

(3)收集方法:排水法。

(4)注意事项:①为有效地控制产生气体的速度,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

②点燃乙炔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3、乙炔的性质: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

(1)氧化反应:①可燃性(明亮带黑烟)2C

2

H

2

+5O

2

4CO

2

+2H

2

O

②易被KMnO

4

酸性溶液氧化(叁键断裂)

(2)加成反应: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四、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

段、师生活动[练习]写出戊烯的同分异构体:

[思考]以下两种结构是否相同?

[板书]二、烯烃的顺反异构

[讲]在烯烃中,由于双键的存在,使得烯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要比含

有相同数目碳原子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多。除因双键位置不同而产生的

同分异构体外,在烯烃中还有一种称为顺反异构(也称几何异构)的现

象。当C=C双键上的两个碳原子所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不相同时,就会

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这是由于与双键相连接的两个碳原子不能围绕

它们之间的σ键键轴自由旋转的缘故(除了由于双键的关系以外,还有

其他原因,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板书]1、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

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

2、形成条件:

(1)具有碳碳双键

(2)组成双键的每个碳原子必须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讲]如果用a、b、c表示双键碳原子上的原子或原子团,那么,因双

键所引起的顺反异构如下所示:

[投影]

[讲]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居于同一边的为顺式(

cis-),分居两边的为反式(trans-)。例如,在2-丁烯中,两个甲基可能同时位于分子的一侧,也可能分别位于分子的两侧。

[投影]

[板书]三、炔烃(alkyne)

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称为炔烃。

[自学讨论]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乙炔的分子结构特征,并推测乙炔可能的化学性质

[小结]乙炔的组成和结构

[板书]1、乙炔(ethyne)的结构

分子式:C

2

H

2

,实验式:CH,电子式:结构式:H-C ≡C-H,分子构型:直线型,键角:180°

[投影]

[板书] 2、乙炔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原理:CaC

2

+2H

2

O→CH≡CH↑+Ca(OH)

2

(2)装置: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

[投影]

[思考]实验室制取乙炔气体能不能用启普发生器?为什么?

[讲]看上去电石与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产生的乙炔气体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似乎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气体。其实不然,这是因为:

①电石跟水极易反应,启普发生器长期不用时,其中的电石也会跟挥发

出的水蒸气反应而消耗,且产生的乙炔气体排出后可能发生危险;②电

石跟水作用产生的熟石灰不易溶于水,呈糊状物附着在电石的表面,会

积存一部分水分,致使关闭启普发生器开关后一段时间内,反应并不能

及时停止;③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落入启普发生器底部,可能堵塞长颈

漏斗下口;④电石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可

能使启普发生器炸裂。

[板书] (3)收集方法:排水法。

[思考]用电石与水反应制得的乙炔气体常常有一股难闻的气味,这是因

为其中混有H2S,PH3等杂质的缘故。试通过实验证明纯净的乙炔是没有

臭味的(提示:PH3可以被硫酸铜溶液吸收)。

[讲]使电石与水反应所得气体通过盛有硫酸铜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闻其

气味。H2S和PH3都被硫酸铜溶液吸收,不会干扰闻乙炔的气味。

[板书] (4)注意事项:①为有效地控制产生气体的速度,可用

饱和食盐水代替水。②点燃乙炔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思考]为什么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可以有效控制此反应的速率?

[讲]饱和食盐水滴到电石的表面上后,水迅速跟电石作用,使原来溶

于其中的食盐析出,附着在电石表面,能从一定程度上阻碍后边的水与

电石表面的接触,从而降低反应的速率。

[思考]试根据乙炔的分子结构特征推测乙炔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讲]乙炔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三键,碳原子远没有达到饱和。因此,

乙炔应有与乙烯极为相似的性质。可以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可以在一

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也应该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当然,

作为烃,它也能够燃烧。由于其含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烯还大,所以燃烧

时必然有黑烟产生。

[板书]3、乙炔的性质

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

(1)氧化反应

①可燃性(明亮带黑烟)2C

2

H

2

+5O

2

4CO

2

+2H

2

O

[演示]点燃乙炔(验纯后再点燃)

通过实验验证有

关乙炔性质的推

论。有条件的学

校可采用边讲边

做实验的方法,

要求学生注意观

察实验现象,分

析实验结果(要

在通风橱或通风

状况良好的环境

中进行以下各项

实验)。

[投影]现象;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推知:乙炔含碳量比乙烯高。

[板书]②易被KMnO

4

酸性溶液氧化(叁键断裂)

[演示]将乙炔通入KMnO4酸性溶液

[投影]现象:溶液的紫色褪去,但比乙烯慢。

[讲]乙炔易被KMnO4酸性溶液所氧化,具有不饱和烃的性质。碳碳三键比碳碳双键稳定(根据学生情况可说明这一推理)。

[板书](2)加成反应

[演示]将乙炔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投影]现象:颜色逐渐褪去,但比乙烯慢。

证明:乙炔属于不饱和烃,能发生加成反应。

[板书]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随堂练习]以乙炔为原料制备聚氯乙烯

[讲]炔烃的化学性质与乙炔相似,容易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及KMnO4溶液褪色。值得注意的是,炔烃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与X2、H2、HX等按物质的量之比1:1加成,也可按物质的量之比1:2加成,其加成程度是可以控制的。

[学与问]1、哪些脂肪烃能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它们有什么结构特点?

烯烃、炔烃,含有不饱和键

[学与问]2、在烯烃分子中如果双键碳上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将可以出现顺反异构。请问在炔烃分子中是否也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不存在,因为三键两端只连有一个原子或原子团。

[板书]四、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复习]石油成分、常压分馏、减压分馏、催化裂化、裂解等石油化工名词及相关产品。

[思考与交流] 图2—12形象地表示出了通过原油所制得的主要产品和它们的用途。请利用图中所显示的信息,并查阅资料、调查身边使用石油制品的情况,与同学交流脂肪烃的主要来源及其应用。

[投影]图2-12原油分馏及裂化产品用途示意图

[练习]试举例说明天然气在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复习]煤干馏及其产品,说明“煤变油”的重要意义。

[学与问] 石油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在石油化工中有分馏、催化裂化与裂解、催化重整等工艺。请比较这三种化学工艺的不同。

[讲] 石油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而加以分离的技术。分为常压分馏和减压分馏,常压分馏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和重油;重油再进行减压分馏得到润滑油、凡士林、石蜡等。减压分馏是利用低压时液体的沸点降低的原理,使重油中各成分的沸点降低而进行分馏,避免了高温下有机物的炭化。

石油催化裂化是将重油成分(如石蜡)在催化剂存在下,在460~520 ℃及100 kPa~200 kPa的压强下,长链烷烃断裂成短链的烷烃和烯烃,从而大大提高汽油的产量。如C16H34→C8H18+C8H16。

石油裂解是深度的裂化,使短链的烷烃进一步分解生成乙烯、丙烯、丁烯等重要石油化工原料。

石油的催化重整的目的有两个: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芳香烃。

[小结]

点燃

O2

CO

2

+ H

2

O

酸性

KMnO4溶液

褪色

H

2

催化剂

CH3-CH3

H

2

催化剂

CH2=CH2

HCl(HBr)

催化剂,

CH2=CHCl

Br2

(Cl

2

)CH=CH

Br Br Br

2

(Cl

2

)CH CH

Br Br

Br Br

[课后练习]1、下列分子中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的是()

A、CH3CH=CHCH3

B、CH2=CH(CH2)3CH3

C、CH3CH=CH(CH2)2CH3

D、CH3CH2CH=CHCH2CH3

教学回顾: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芳香烃

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芳香烃授课班级

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独特结构,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过程

方法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

苯的结构,并从中了解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

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二节芳香烃(arene)

一、苯(benzene)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

二、苯的同系物

芳香烃: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

苯的同系物:具有苯环(1个)结构,且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

通式:C n H2n-6(n≥6)

1、物理性质

①苯的同系物不溶于水,并比水轻。

②苯的同系物溶于酒精。

③同苯一样,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能发生萃取。

④苯的同系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化学性质

(1)苯的同系物的苯环易发生取代反应。

(2)苯的同系物的侧链易氧化:

(3)苯的同系物能发生加成反应。

三、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1、来源及其应用2.稠环芳香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

段、师生活动[引言]在烃类化合物中,有很多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这样的

化合物属于芳香烃。我们已学习过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苯

[板书]第二节芳香烃(arene)

一、苯(benzene)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复习]请同学们回顾苯的结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

[投影]1、苯的物理性质

(1)、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2)、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熔沸点低,易挥发,用冷水冷却,苯凝结成无晶体

(4)、苯有毒

2、苯的分子结构

(1) 分子式:C6H6最简式(实验式):CH

(2)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

(3)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为40×10-10m,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

的化学键。

(4) 结构式

(5) 结构简式(凯库勒式)

3、苯的化学性质

(1) 氧化反应: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C C

C C

C

H

H

H

H

H

H

⒈氧化反应

2C 6H 6+ 15O 2 12CO 2+ 6H 2O

点燃

现象:明亮的火焰、浓烟(含碳量大于乙烯)

⒉取代反应

①卤代+ Br 2

Fe (溴苯)+HBr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讲]苯较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能燃烧,但由于其含碳量过高,而出现明显的黑烟。

[投影](2) 取代反应

○1卤代: 三.苯的化学性质⒉取代反应

①卤代

②硝化(苯分子中的H 原子被硝基取代的反应)

+ HO -NO 2

浓H 2SO 450℃~60℃

-NO 2

(硝基苯)

+ H 2O

+ Br 2 Fe

(溴苯)+HBr + Cl 2

Fe

(氯苯)+HCl

[投影小结]溴代反应注意事项: 液溴、苯、铁粉硝酸银溶液

两者相比,后一装置有哪些优点?(1)冷凝效果更好(2)有尾气吸收装置,能防止污染。

(3)NaOH 溶液除去溴苯中的溴,使现象更明显

1、实验现象:烧瓶内:液体微沸,烧瓶内充满有大量红棕色气体。 锥形瓶内:管口有白雾出现,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

2、加入Fe 粉是催化剂,但实质起作用的是FeBr 3

3、加入的必须是液溴,不能用溴水,苯不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只能是

萃取作用。

4、长直导管的作用是:导出HBr 气体和冷凝回流

5、纯净的溴苯为无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新制得的粗溴苯往往为褐色,是因为溶解了未反应的溴。欲除去杂质,应用NaOH 溶液洗液后再分液。

方程式:Br 2+2NaOH ==NaBr +NaBrO +H 2O [思考与交流]1、锥形瓶中导管末端为什么不插入液面以下?

锥形瓶中导管末端不插入液面以下,防止倒吸(HBr 极易溶于水)

2、如何证明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惠州化学网教学资源教学回顾:

化学选修5练习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章末综合检测

章末综合检测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2014·黄冈调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机物和无机物都只能从有机体内提取 B.有机物都难溶于水,无机物都易溶于水 C.用化学方法能合成自然界已存在或不存在的有机物 D.有机物参与的反应速率一定比无机物参与的反应慢,且常伴有副反应 解析:有机物和无机物既可从有机体内提取,也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有些有机物如乙醇、乙酸等易溶于水,有些无机物如硫酸钡、碳酸钙等难溶于水,即有机物和无机物有的易溶于水,有的难溶于水;并不是有机物参与的所有反应的速率都一定慢,且常伴有副反应,如甲烷的燃烧等反应就是既迅速且副反应少,同时无机物参与的反应也不一定速率快,如合成氨的反应就是速率较慢、产率较低的可逆反应。 答案:C 2.现代家居装修材料中,普遍存在着甲醛、苯及苯的同系物等有毒物质,如果不注意处理就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按照有机物的分类,甲醛属于醛。下列各项对有机物的分类方法与此方法相同的是() ①属于环状化合物 ②属于卤代烃 ③属于链状化合物 ④属于醚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对于有机物分类,有两种依据:一是按碳原子组成的骨架进行分类,如①和③;二是按官能团分类,如②和④。题目中所给的甲醛是含有醛基的化合物,故②和④是与之相同的分类方法。 答案:C 3.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下:

此有机化合物属于() ①烯烃②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③芳香烃④烃的衍生物⑤高分子化合物 A.①②③④B.②④ C.②④⑤D.①③⑤ 解析:该化合物中具有、酯基、羟基、羧基四种官能团,属于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或烃的衍生物。 答案:B 4.下列物质中既属于芳香化合物又属于醇的是() A.B. C.D.CH3CH2OH 答案:B 5.(2014·抚顺调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机物属于芳香烃,含有两种官能团 B.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为2,3,6-三甲基-5-乙基庚烷 C.既属于醇类又属于羧酸 D.2-甲基-3-丁烯的命名错误原因是选错了主链 解析:属于芳香烃,其分子中只含碳碳双键一种官能团;选项B的命名中编号错误,正确命名应是2,5,6-三甲基-3-乙基庚烷;选项D中2-甲基-3-丁烯的命名错误的原因是编号错误。 答案:C 6.(2014·经典习题选萃)下列表格中烷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仔细分析其结构和组成的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34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34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点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包括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2012广东卷文综5)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 B.地面沉降 C.陨石坠落 D.滑坡 【答案】A 【解析】仔细看图,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侧山体整体移动——滑坡。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类型 2.(2012浙江卷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12】(10分)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 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 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 D.①飓风②龙卷风③暴风雪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4分)

【解析】 (1)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分布及主要类型; (2)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时间规律; (3)考查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气候、地形原因。 【答案】: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2012天津卷文综2、3)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题。 3.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2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A.水产品养殖 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知识。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纬度较高,根据图例可知该地林地众多,因此适宜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答案】C 【考点透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地形对产业部门的影响。 【思路点拨】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东北地区,由图示信息知该地林地分布广泛,因此图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林产品加工。 4.在图2所示的区域中,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 【答案】:A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思路点拨】由图示信息知,图中河流以西公路段的西北侧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较大,雨季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河流以西公路段,公路沿等高线延伸,因

最新 人教版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4+作业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完成第1~2题。 经纬度位置1月平 均 气温 /℃ 7月平 均 气温 /℃ 年降 水 量/mm 多年平均 暴雨日数 /天 33°N,98°E -12.8 8.7 561.4 <0.2 1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2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地区。由表中气温数据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地与同纬度地区相比 冬、夏季气温偏低,主要是该地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造成的。第2题,该地为青藏高原地区,不会出现台风和暴雨洪涝灾害;表中多年平均暴雨天数不到0.2天,暴雨少,不易出现泥石流;气温低,年降水量为561.4毫米,年降水量较大,所以易出现雪灾。 答案:1.C 2.A 3关于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量高于平均值就易出现干旱 B.北方水少、耕地少造成干旱 C.降水年际变化小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 D.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解析: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才易出现干旱;北方耕地多少与形成干旱无关;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 答案:D 4下列关于我国干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旱只出现在那些降水较少的地区,我国的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不会出现干旱现象 B.“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是长江地区的农谚 C.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

D.在干旱多发地区,应选择耐旱农作物 解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出现干旱现象。 答案:A 2013年11月10~12日,台风“海燕”影响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海燕”是2013年全球最强的台风,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8级。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给所经之地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完成第5~7题。 5根据下图可知,该台风系统风力最大的时间大致是( ) A.18时 B.9时 C.6时 D.12时 6当台风中心位于海南岛南部沿海时,海南岛地区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7下列海域最有可能生成台风的是( )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系统风力最大的时间为9时。第6题,北半球台风的气流运动形式是逆时针辐合,当台风中心位于海南岛南部沿海时,其风向为东北风。第7题,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西北太平洋菲律宾以东洋面上,与A区域的经纬度范围最接近。B区域位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很小,不能形成台风;C区域位于日本以东温带洋面,而台风主要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海域的洋面;D区域位于太平洋中部的温带海域,也无台风形成。 答案:5.B 6.D 7.A 8我国不受寒潮侵袭的地方有( ) A.台湾岛 B. 山东半岛 C.南岭 D.雅鲁藏布江谷地 解析:寒潮是冬季风带来的气象灾害之一,在强大的冬季风驱动下,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寒潮的影响。 答案:D 9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 )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初冬和秋末 解析:春季和秋季农作物处于生长期或成熟期,出现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糖类知识点

第二节糖类 一、糖的组成和分类 1、糖的组成: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糖类的组成通常用通式Cm(H2O)n表示,因而又称为碳水化合物。 2、糖的分类 根据糖能否水解及水解产物的多少,可分为: 单糖: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如葡萄糖、果糖 二糖:每摩尔二糖可水解成两摩尔单糖,如蔗糖、麦芽糖 多糖:每摩尔多糖可水解成多摩尔单糖,如淀粉、纤维素 【习题一】 糖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关于糖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均有甜味 B.淀粉和纤维素均不是糖类 C.糖类均不可水解 D.糖类都含有C、H和O元素 【分析】A.糖类不一定有甜味; B.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 C.二糖和多糖能水解; D.糖类含有C、H、O三种元素. 【解答】解:A.糖类不一定有甜味如多糖,故A错误; B.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属于糖类,故B错误; C.二糖和多糖能水解,单糖不能水解,故C错误; D.糖类含有C、H、O三种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二、葡萄糖与果糖 1、结构 (1)葡萄糖

分子式:C6H12O6 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 实验式:CH2O 官能团:醛基(—CHO)、羟基(—OH) 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属醛糖。 (2)果糖 分子式:C6H12O6 结构简式:CH2OH(CHOH)3COCH2OH 官能团:酮基(CO)、羟基(—OH) 果糖是一种多羟基酮,属酮糖。 总结: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2、化学性质 (1)葡萄糖与氢气反应 CH2OH(CHOH)4CHO+H2 → CH2OH(CHOH)4CH2OH(己六醇)。 (2)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 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2Ag↓+H2O+ 3NH3。 (3)葡萄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 CH2OH(CHOH)4CHO+2Cu(OH)2 → CH2OH(CHOH)4COOH+Cu2O↓+2H2O 【习题二】 关于葡萄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是果糖的同系物 B.葡萄糖水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C.葡萄糖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D.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 【分析】A.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注意同系物中的“结构相似”是指物质种类相同,若含有官能团,官能团的种类与数目相同; B.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高中化学选修5《 认识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5《认识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8分) 1.轴烯是一类独特的星形环烃。三元轴烯()与苯( ) A.均为芳香烃B.互为同素异形体 C.互为同系物D.互为同分异构体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 ) A.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B.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C.具有相同的组成元素 D.具有相同的熔、沸点 3.烷烃的命名正确的是( ) A.4甲基3丙基戊烷 B.3异丙基己烷 C.2甲基3丙基戊烷 D.2甲基3乙基己烷 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错误的是( )

5.如图所示是一个有机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请你观察图谱,分析其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CH 3CH 2CH 2CH 3 B .(CH 3)2CHCH 3 C .CH 3CH 2CH 2OH D .CH 3CH 2COOH 6.苯丙酸诺龙是一种兴奋剂,结构简式为。有关苯 丙酸诺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含有两种官能团 B .含有脂环 C .是一种芳香族化合物 D .含有酯基 7.下列烃中,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最多的是( ) A .乙烷 B .2-甲基丙烷 C .2,2-二甲基丙烷 D .2,2-二甲基丁烷 8.分子式为C 4H 8Cl 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 A .7种 B .8种 C .9种 D .10种 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 2,气液分离

B .除去乙醇中少量乙酸:加入碳酸钠溶液,分液 C .除去FeCl 3溶液中少量的CuCl 2: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10.已知异丙苯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异丙苯的分子式为C 9H 12 B .异丙苯的沸点比苯高 C .异丙苯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D .异丙苯和苯为同系物 11.柠檬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柠檬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一氯代物有6种 B .它的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C .它和丁基苯(C 4H 9)互为同分异构体 D .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氧化、还原等反应 12.某气态化合物X 含C 、H 、O 三种元素,现已知下列条件:①X 中C 的质量分数;②X 中H 的质量分数;③X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X 对氢气的相对密度;⑤X 的质量,欲确定化合物X 的分子式,所需的最少条件是( )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52分) 13.(8分)某物质只含C 、H 、O 三种元素,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分子中共有12个原子(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单键、双键等化学键)。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知识 点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1、 自然灾害 1、 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 判定条件:A、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B、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 影响: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二、主要的自然灾害 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 热带气 旋 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概念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 产生条件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 C以上)→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 结构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路径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 天气特 征 狂风暴雨 分布时间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7-11月最频繁); 空间分布:主要分布于热带或副热带。西北太平洋海域(中 国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 地区,另外还有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加勒比海、美国东 部海岸 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影响程度南部沿海(广东、海南、台湾)最重,依次闽、浙、苏、鲁、辽。 (我国易遭台风袭击的原因: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 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 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 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具体见必修1P48) 防御措 施 预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 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 寒潮 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形成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分布空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当寒潮较强时,也可能影响到低纬地区) 时间分布:深秋-冬季-初春,9月至次年5月 高峰期:3-4月(最强)和10-11月危害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防御措 施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监测和预报,采取防寒措施 ☆我国寒潮: 路径偏西路径:(西伯利亚)→新疆或蒙古高原→日本海及东海北部 偏北路径:(西伯利亚)→蒙古高原→我国南方 东北路径:(西伯利亚)→日本海或我国东北→我国东部沿 海 天气特征北方:大风、降温、雨雪、霜冻,暴风雨(有时还带来沙尘暴) 南方:降温、冻害、雨雪 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北方影响较大(距西伯利亚寒冷中心近,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风强烈)。 发生频次:东北最多、华北次之、西北、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完整word)高中地理自然灾害完整版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复习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九种自然灾害分布典型区域及主要特点Array 1、洪涝灾害——东北、黄河流域、长江、 淮河、珠江流域等。 2、干旱高温——较广,如华北地区春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华南地区干旱;西北、 西南内陆地区干旱。 3、台风——台、闽、粤、琼东南沿海地区 4、沙尘暴——西北、华北 5、寒潮——影响范围大,我国除青藏、滇 南外,各地都受影响(包括海南、台湾等地)。 6、地震——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华北 地区。 7、滑坡、泥石流——西南山区 8、赤潮——珠江口、杭州湾、渤海湾等 9、咸潮——东南沿海,如珠江三角洲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 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

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 滑坡、泥石流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生。 ②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及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以西至北京-兰州-昌都一线之间。 (2)成因: 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的破坏;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3.旱灾(我国气象灾害之首):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各地均可发生,频率不同,黄淮海最重、华南西南次之、再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全年均发生,南北差异大,北方春旱、长中下夏秋旱,华南秋冬旱。 (2)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4 洪涝 (1)地域分布特点: ①地区性明显,季风区多,西部几率小。最重是珠江流域、二是淮河流域、三是长江流域。 ②季节性明显,集中于夏季。 (2)成因: 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季节、年际变化较大,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梅雨天气);夏季风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或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段);厄尔尼诺现象、凌汛等。 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过度开垦③围湖造田占用河道、使湖泊调蓄能力减弱④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 (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多震国家,时间上周期性,有活跃期平静期。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目标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各种分类方法。2.认识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能根据官能团将有机化合物分类。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的________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化合物特性的特定________来分类。 二、按照碳的骨架分类 三、按官能团分类 1.基本概念 (1)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________可以被其他______________所取代,衍生出的一系列新的化合物。 (2)官能团 决定有机化合物特殊性质的______或________。 2.常见有机物的类别和官能团的关系 类别官能团的结构及名称 烷烃—— 烯烃 炔烃 芳香烃—— 卤代烃—X(X表示卤素原子) 醚 醇 酚 醛 酮 羧酸 酯 识点1按照碳的骨架分类 1.下列有机物是按照碳的骨架进行分类的是() A.烷烃B.烯烃 C.芳香烃D.卤代烃 2.下列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知识点2按官能团分类 3.下列关于官能团的判断中说法错误的是() A.醇的官能团是羟基(—OH) B.羧酸的官能团是羟基(—OH) C.酚的官能团是羟基(—OH) D.烯烃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 4.四氯化碳按官能团分类应该属于() A.烷烃B.烯烃 C.卤代烃D.羧酸 5.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酚类的是() 6.下列分子中的官能团相同的是() ③④ 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④ 练基础落实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羟基跟链烃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属于醇类 B.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属于醇类 C.酚类和醇类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分子内含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都属于酚类 2.按碳的骨架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CH(CH3)2属于链状化合物 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它含有的官能团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重点知识总结

选修5自然灾害模块考试重点核心知识总结 一.自然灾害的成因、多发地区,多发时间 1.地质灾害 A地震:成因: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多发地区: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世界两大地震带 B滑坡:自然原因是①山区;②岩石土壤疏松破碎 人为原因是①植被破坏;②工矿建设 多发地区:山区 多发时间:夏季 C泥石流:自然原因是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山区;③岩石土壤疏松破碎; 人为原因是①植被破坏;②工矿建设 多发地区:山区 多发时间:夏季 中国西南是地震滑坡泥石流最频发和典型地区自然原因是西南处于亚欧、印度洋、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灾害。加上西南多山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导致滑坡泥石流频发。 注意:地震滑坡泥石流关联性 2.气象灾害 A台风:成因:热带气旋(低压中心) 多发地区:西北太平洋(中国东南沿海),印度和孟加拉国沿岸,美国东海岸,加勒比海沿岸。 多发时间:夏秋季节 B 寒潮:成因:冷锋天气强冷空气南下 多发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北方更多发 发生时间秋冬春(冬半年) C沙尘暴(冷锋天气)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多大风②土质疏松③植被稀少④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 旺盛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多发地区:我国北方(西北华北东北) 多发时间:(冬)春季 D暴雨洪涝:以长江中下游洪涝为例 自然原因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③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流速慢泄洪能力差; 人为原因①中上游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大 ②中下游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峰能力降低。 多发地区: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中下游 多发时间:夏季 E旱灾:气象学干旱:西北常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距海较远降水少 天气学干旱:华北春旱自然原因①夏季风未达到达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①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耕地面积广大;②正值播种或生长期,需水 量大。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成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反气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3.海洋灾害 A风暴潮:主要由台风引起 B海啸:主要由海底地震引起 C赤潮:人类排放废水,使水体富营养化

自然灾害与防治(高考真题含答案44道2012—2014年)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含答案44道)试题汇编(2012—2014年)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点1: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包括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2012广东卷文综5)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部某地出现的灾害现场,其灾害类型是 A.泥石流B.地面沉降C.陨石坠落D.滑坡 【答案】A 【解析】仔细看图,可以清楚看到公路一侧山体整体移动——滑坡。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类型 2.(2012浙江卷自选)【自然灾害与防治12】(10分)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单选,3分) A.①龙卷风②海啸③飓风④暴风雪

B.①海啸②暴风雪③龙卷风④飓风 C.①海啸②飓风③龙卷风④暴风雪 D.①飓风②龙卷风③暴风雪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单选,3分)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4分) 【解析】 (1)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分布及主要类型; (2)考查美国本土自然灾害时间规律; (3)考查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气候、地形原因。 【答案】: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2012天津卷文综2、3)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回答2题。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 (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多震国家,时间上周期性,有活跃期平静期。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 滑坡、泥石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四章复习与测试.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果糖分子结构不含醛基,故其无法发生银镜反应 2.难溶于水而且比水轻的含氧有机物是 ①硝基苯②甲苯③溴苯④植物油⑤蚁酸⑥乙酸乙酯⑦硬脂酸甘油酯 A.①②③ B.④⑥⑦ C.①②④⑤ D.②④⑥⑦ 3.下列有机物在酸性催化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的有机物,且这两种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该有机物是 A.蔗糖 B.麦芽糖 C.丙酸丙酯 D.丙酸乙酯 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纤维素和高级脂肪酸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天然油脂一般为多种混甘油酯的混合物,因此无固定的熔沸点 C.皂化反应完成后加入食盐可以使高级脂肪酸钠从混合物中析出,这一过程叫盐析D.区别植物油和直馏汽油的正确方法是将它们分别滴入溴水当中,稍加振荡,观察溴水的颜色是否褪去 5.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分馏、分液 C.分液、分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6.苯甲酸和山梨酸(CH3—CH CH—CH CH—COOH)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物质中只能与其中一种酸发生反应的是 A.金属钾B.溴水C.新制Cu(OH)2悬浊液D.甲醇 7.某种高级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22.25 g,皂化时需3.00 g NaOH,则这种脂肪酸中的碳原子数接近的数值是 A.15 B.16 C.17 D.18 8.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蛋白质溶液里加入(NH4)2SO4溶液可提纯蛋白质 B.温度越高,酶对某些反应的催化效率越高 C.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吞服“钡餐”会引起中毒

化学选修五认识有机化合物单元测试题及详解答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单元检测题(90分钟 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Na2CO3 B. CaC2 C. CO(NH2)2 D. CO 2. 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四种异构体,则其六氯代物的异构体数目为() A 两种 B 三种 C 四种 D五种 3. 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液体混合物是() A.溴和四氯化碳 B.苯和溴苯 C.水和硝基苯 D.苯和汽油 4.有A、B两种烃,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下列关于A和B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B. A和B不可能是同系物 C. A和B实验式一定相同 D. A和B各1 mol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的质量一定相等 5.下列化学式中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3H7Cl B.CH2Cl2C.C2H6O D.C2H4O2 6.甲基带有的电荷数是() A.-3 B.0 C.+1 D.+3 7.下列各有机物的名称肯定错误的是() A.3-甲基-2-戊烯 B.3-甲基-2-丁烯 C.2,2—二甲基丙烷 D.3-甲基-1-丁烯 8.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 然气(CNG),另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A碳水化合物 B碳氢化合物C氢气D醇类 9.甲酸甲酯分子内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种数(即核磁共振谱的峰数)为( ) A.1 B.2 C.3 D.4 10.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类的是 ( ) 11.一种新型的灭火剂叫“1211”,其分子式是CF2ClBr。命名方法是按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数目(末尾的“0”可略去)。按此原则,对下列几种新型灭火剂的命名不. 正确 ..的是 ( ) A. CF3Br ── 1301 B. CF2Br2── 122 C. C2F4Cl2── 242 D. C2ClBr2── 2012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模块试题

高三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说明:本试题分第一、第二两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第一卷选择题(70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40分。请将答案填入第二卷答题表中。)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1~4题。 1.下列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3.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 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所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 5﹒近几年,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 A﹒寒潮 B﹒干旱 C﹒雷雨 D﹒洪涝 6.下列地区中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是 A.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 B.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 7.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8.修建大型水库,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水灾 B.旱灾 C.地震 D.寒潮 9﹒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10.影响我国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春季和秋季 D.秋季和冬季 11.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我国的四大干湿地区中,出现旱灾最少的是 A.干旱地区 B.半干旱地区 C.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 12﹒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A B C D 13.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14.非洲旱灾多发的国家多属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5.自然灾害类型较少,但低温灾害和雪灾比较严重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非洲 C.大洋洲 D.欧洲 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回答16-17题。 16.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①支流多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③流域内落差小④气候异常⑤暴雨频繁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⑦河道弯曲狭窄⑧湖泊淤积 A.②③④⑥⑦ B.①③⑤⑦⑧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⑧ 17.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_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一)_附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2019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的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的事实。据此回答1—3题。 1.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19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据此回答4-7题。 4.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 A.沙尘暴B.台风C.水灾D.泥石流 5.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 6.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受印度低压控制 7.我国正在建设的两条“绿色长城”是①长城沿线的森林带②“三北”防护林③黄河下游两岸的护堤林④沿海13000千米滨海 防护林()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 8.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 块是指()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9.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A.群发性B.随机性C.突发性D.链发性 10.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

选修5-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点与典型题例

选修5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点与典型题例考点1有机物的命名 1.烷烃的习惯命名法 (1)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从一到十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 (2)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就用数字来表示。 (3)当碳原子数相同时,在某烷(碳原子数)前面加“正”“异”“新”等。 * 如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分别是: 2.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烷烃命名的基本步骤是: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1)最长、最多定主链。 ①选择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如: | 应选含6个碳原子的碳链为主链,如虚线所示。 ②当有几个等长的不同的碳链时,选择含支链最多的一个作为主链。如 含7个碳原子的链有A、B、C三条,因A有三个支链,含支链最多,故应选A为主链。 (2)编号位要遵循“近”“简”“小”。 ①以离支链较近的主链一端为起点编号,即首先要考虑“近”。如: -

②有两个不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则从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即同“近”,考虑“简”。如: ③若有两个相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而中间还有其他支链,从主链的两个方向编号,可得两种不同的编号系列,两系列中各位次和最小者即为正确的编号,即同“近”、同“简”,考虑“小”。如: (3)写名称。 按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相应的某烷,在其前写出支链的位号和名称。原则是:先简后繁,相同合并,位号指明。阿拉伯数字用“,”相隔,汉字与阿拉伯数字用“-”连接。如: ] 3.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4.苯的同系物命名 (1)苯作为母体,其他基团作为取代基。 例如: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被乙基取代后生成乙苯,如果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后生成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可分别用邻、间、对表示。 (2)将某个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编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给另一个甲基编号。 ¥ 特别提醒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看似简单,对生疏物质的命名往往易产生误差,主要体现在主链选取过程,号码编写过大,取代基主次不分。 题组训练 1.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解析A选项应该从右边开始编号,A项错误;B选项应该为2-丁醇,B项错误;C选项最长的碳链含

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件或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B.美国西北部的圣海伦斯火山喷发 C.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发生爆炸 D.“二战”期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B.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C.孕灾环境大小D.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3.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人口、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受灾农田、经济损 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A.干旱B.洪涝C.地震D.风暴潮 4.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B.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D.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图1),回答5~7 题。 5.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6.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A.①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D.④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 7.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自2006年6月15日起,新“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行。根据新标准,热带气 旋分为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六个等级(见下表)。 读表回答8—10题。 名称热带低压带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 中心附近 6—7级8—9级10级—11级12—13级14—15级16级或以上最大风力 17级。该热带气旋属于:A.强热带风暴 B.台风C.强台风D.超强台风9、从卫星云图上看,“桑美”是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