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历史名城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以河南省新蔡县为例

探讨历史名城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以河南省新蔡县为例
探讨历史名城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以河南省新蔡县为例

从西塘古镇来看目前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从西塘古镇来看目前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却是文化产业弱国。说明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仅以西塘为例,西塘作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民居建筑特色显著,文化底蕴深厚。但同时物质旅游所造成的拥挤的旅游环境、低层次的旅游内容、残缺的文化气息和过度的商业化氛围、旅游特色同质化等现象泛滥,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西塘开发问题特色 西塘古镇,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镇内有9 条河道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 个板块,而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景区,被人们称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到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古镇区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多处,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研究价值。西塘有众多的弄堂,最有特色的就是石皮弄,以白色的墙身和狭小空间而得名,最窄的地方只有0.8m。狭长窄小的空间给人一种“一线天”的视觉感受。景区内地势平坦,河流网络纵横交错,自然环境十分幽静,低矮的建筑层层重重依水而建,充满了小桥流水、炊烟人间的江南情调。 2003年的一份“居民对西塘古镇旅游开发的态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表示支持,但普遍认为开发力度不够、层次较低;当地居民参与程度不够;政府对于旅游开发态度谨慎,较好地保存了古镇的原始风貌。但是,2006年到2007年间西塘旅游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在政府积极运作下,旅游开发程度较三四年前有了很大提高,并通过系列国际性活动,西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另一方面,西塘旅游也呈现出众多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通病。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地重视与解决,西塘旅游便无法可持续发展。 1.过度商业化的倾向 过度的商业化活动打破了古镇宁静的环境。宁静的环境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商业活动却毁灭了这一传统优势。古镇中,仅西街这一主要旅游线路上就新开设了饭店、旅馆、咖啡店多达二三十家,另外,各种商铺遍布全镇。各商家之间产生竞争,店员在街上拉拢顾客,“小桥、流水、人家”的那份宁静,顿时烟消云散。 2.旅游商品西塘特色不浓 嘉善黄酒的产地就在西塘,西塘黄酒已成为国宴用酒之一,更是中国酒文化上精彩的一笔,西塘黄酒作为西塘的特色商品当之无愧。但是各经营户自主经营,缺少系统的品牌运作,品牌效益不明显。 西塘的特色菜和小吃已遍布江南各地,但古镇中的饮食服务管理缺乏成效,食品质量不高。西塘小吃看起来琳琅满目的,实际的品质差强人意。由于常年来自上海、杭州、宁波、南京等江南城市的游客人数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西塘的美食特色失去了吸引力。有些一日游的旅可能觉得西塘很不错,但是再深度体验的话,西塘没有可以给游客展示的了。同样的

河南省驻马店新蔡县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河南省驻马店新蔡县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驻马店新蔡县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综合情况现状及趋势。 驻马店新蔡县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驻马店新蔡县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综合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驻马店新蔡县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综合情况核心指标从就业人员总数量,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驻马店新蔡县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综合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驻马店新蔡县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综合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驻马店新蔡县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综合情况现状 (1) 第二节驻马店新蔡县就业人员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驻马店新蔡县就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就业人员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驻马店新蔡县就业人员总数量占全省就业人员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驻马店新蔡县就业人员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驻马店新蔡县就业人员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就业人员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就业人员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驻马店新蔡县就业人员总数量同全省就业人员总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驻马店新蔡县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指标分析 (7) 一、驻马店新蔡县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驻马店新蔡县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占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驻马店新蔡县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驻马店新蔡县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马海霞 (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目前国内外有关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了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理论建构, 文化产业的政策制定和发展战略研究,文化产业的行业分析、区域分析、比较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等。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区域研究偏重于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关注较少;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比较研究;缺少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系统研究,以及缺少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统计分析。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研究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45(2008)01-0089-0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自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以来,为适应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党和政府提出一系列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思想。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文化资源的开发,于是关于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加。由于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各国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研究的具体内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国内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日益显示 出对推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加就业等的积极作用。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逐渐开始关注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的发展,针对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概念、本质特性、范围划分,结合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分析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联系区别,介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我国文化产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提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解决方案及发展对策。 (一)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理论构建 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概念,一直成为国内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依据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的差异,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内涵和范畴。我国文化部将文化产业界定如下: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 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四个领域。 程恩富提出,文化资源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文化资源可分为文化自然资源和文化社会资源,还可以分成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文化资源具有以精神形态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无形性、地域差异性、更新和发展性、无限性的特点。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并使文化生产顺利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与活动。开发的实质是尽可能的发现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通过劳动加工使其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产品。开发有两种形式:单项文化资源开发和多项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 吴圣刚提出, 文化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 的、以一切文化产品和精神现象为指向的精神要素。和自然资源一样,文化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重要资源。文化资源具有无形性、传承性、稳定性、共享性、持久性、效能最大性、递增性等特征。文化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李东红、杨利美认为,文化资源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的总和,它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样重要。资源有价,文化资源的“自然成本”与“使用成本”,应纳入文化资源消耗型企业的成本与效益核算。以文化为资源基础的产业,必须为资源的使用与消耗付费,把生产能力的增长建立在科学的资源观之上。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 收稿日期:2007-09-14 作者简介:马海霞(1973-),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经济学研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2008年3月 第29卷第1期 Mar.,2008Vol.29,No.1

创业文化

创业文化 编辑 创业文化是指与创业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氛围,其中包括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心理意识, 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目录 1简介 2理论介绍 3主要内容 4四大理念 1. 4.1 核心理论 2. 4.2 创业观念 3. 4.3 长效机制 4. 4.4 社会保障 5文化培育 1简介 “创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业”,不再局限于企业创业,而是指所有法人和自然人自主进行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发挥潜能、整合资源、创办事业、创造财富、谋求发展、成就事业、满足需要、贡献社会、实现价值追求的实践和过程。其本质是一种以创造价值、成就事业为目的的自主、创新的实践。“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耕耘”、“化育”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中创造的,是人类交往中“教化”形成的,被体现在“人工制品”中,被体现在传统意识中,包括衍生的和新生的观念。 由此可见,创业文化是一个系统的社会文化工程,具有非常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意义,它并不单单指的是文化,而是与经济直接挂钩的,具有可认知性的,体现着知、情、意相统一的文化精神。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开拓、冒险和创新,即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具有开拓向上的勇气和激情,直面和容许失败,拥有和弘扬团队精神,注重学习培训,把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精神与创业精神相融合,通过知识和创业价值的发掘来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经济的腾飞。

2理论介绍 创业文化植根于一个商业性生态系统,它们深深地立足于地方乃至整个社会。它们体现地方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推动地方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创业文化的提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性产物,创业文化体现着社会历史发展观基本问题的撞击和融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意识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社会心理、道德、宗教、政治思想、法律、艺术、科学和哲学等基本要素?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认识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出发点,是社会理论的基石。虽然社会意识的产生及其内容是以社会存在作为自己的物质基础,并且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社会意识一经产生,又具有巨大的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对经济政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进步的思想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反动腐朽的思想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阻碍的作用。 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不能不探究这个社会理论的基石;理解创业文化这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性产物,我们更不能不挖掘其存在的社会理论基础。感悟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更能说明创业文化这个系统性社会工程,并不单单指的是经济或文化,而是经济及其文化二者的“相濡以沫”,在经济创业中发掘价值观文化,以价值观文化牵引创业、经济的腾飞。 著名企业管理理论家杨先举教授在谈到“企业文化”的构造时,从结构方面作三个层次的认知分析,即内层文化,幔层文化与表层文化。同样,我们对创业文化也可以作如是理解,将创业文化看成是由价值观、组织制度与标志品牌三个部分组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标志品牌文化是价值观部分的溢露,既受制于价值观部分,也受制于组织制度部分;同时,标志品牌部分和组织制度部分对价值观部分也起反作用。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候又会通过抓具体事物去做好各方面工作,即由表及里,依次抓起。 价值观部分是内隐的、处于深层状态的文化,是创业文化中的内核。我们之所以说,“创业文化”具有威力,能“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第十四章),指的就是价值观这部分内容。有理想才能有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不竭的动力,拥有共同的价值、理念、信仰才能表明创业文化的群体拥有与共同的创业导向,才能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体,才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华西村——这个组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我国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早在1995年就名列中国乡镇企业最大经营规模的第三名和最高利税总额的第一名,村里没有一个暴发户,也没有一个贫困户,就是得益于华西干部奉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处事公正、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华西企业奉行“精益求精、开拓创新、追求信誉、服务第一”的“华西精神”。 组织制度部分,处于创业文化的第二层次,即幔层文化。它发端于创业文化的深层。这一层次的文化,也起着教化人的作用,通过它协调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从而使创业文化的价值观部分得以贯彻和实现。华西村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明星村,也是与村里始终保持着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组织机构的作用分不开的。平时,注重发挥村、支“两委”的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学术交流与教学研究 主持:李艳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吴瑕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已成为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条件。在发展名城时,不同名城在不同程度上遇到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本文通过对二十年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进而指出研究涉及较少的方面和今后研究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KN字07-005(2008)01-0045-05 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历史文化名城是人类发展历程的缩影,展示着不同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辉煌。随着经济、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成了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不少名城正在积极加大旅游规划力度,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国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保护与建设的相互矛盾问题。在处理这一矛盾关系时,如何努力构建良好的环境因素,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建设城市,使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既符合现代化生产生活的需要,又不破坏传统的历史文化风貌,这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重要问题。 一、研究回顾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回顾 1982年?国务院关于批转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通知#中明确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第14条规定,保护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 阮仪三,王景慧等认为:确定?历史文化名城%的目的在于宣传,唤起人类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意识。研究者们在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研究时,首先是分析其保护的意义。王景慧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概念[1]中回顾了我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历程,世界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概念的形成,通过对我国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概念和国外的比较,指出,我国名城保护在内容上的特点是除了有形物之外还注意保护和发掘文化内涵,在保护范围上,我国的概念较复杂。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与行政范围有关的政策概念&&确定某个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决不等于说这个城市的整个市域或整个城区都是保护范围。在历史文化名城中保护什么,具体范围界线在哪里还要通过城市规划和地方行政规章进一步明确。邱静雯[2]认为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脉的见证,好好保护和利用历史遗迹,文化特色,可使后代子孙对居住城市的历史渊源有更深刻的了解,并且,旅游资源的开发,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多与历史文化名城的要素结合在一起,可见,研究者们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性都给予了明确的肯定。 那么,应该怎样界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概念呢?从国际上三部宪章的颁布,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对其认知的变化过程。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的?雅典宪章#中专门论述了?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保护的意义和基本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产生的矛盾日益明显。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64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威尼斯宪章#进一步论述了文物古迹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与方法,文件扩大了文物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独特文明、一种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 1987年10月,?华盛顿宪章#阐述了历史地段以及更大范围的历史城镇、城区的保护作用和意义,保护原则和方法等,并再次提到保护与现代生活的矛盾,并主张将城市的保护纳入城市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之中。[3] 另外,与名城相关的一些概念如何定义,学者们也给予 2008年第1期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S I C HUAN ENG I N EERI N G TECHN I C AL COLLEGE 2008年1月 Jan.2008 ![收稿时间]2007-10-02 [作者简介]吴瑕(1983-),女,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旅游学院2006级旅游文化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2021年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情况汇报

精编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按照市政协《关于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活动的提案》要求,有关部门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古城建设工程指挥部 开原历史博物馆已经开工建设。作为开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一景点,开原历史博物馆建设工程已经开工,灌装基础已经完成,目前已实际投入资金5万元,工程有望年底前封顶。 二、文化局 开原古城内的崇寿宝塔维修工程已经开工,目前规划已经制定,正在搭设脚手架,这个跨年度工程包括塔基、塔身维修,塔刹等装饰,灯光亮化、草坪绿地等四个部分。 维多利亚影都投入运营,填补了我市没有高档影院的空白,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旅游局 象牙山恢复正常秩序,投入近十万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为了把象牙山打造全国象文化名山,旅游局开始打造网上象牙山,成立了象牙山文艺沙龙和象牙山书画摄影沙龙,组建了象牙山网站和象牙山博客,邀请众多专家学者文学艺术家为象牙山设计创作,目前网上象牙山的目标已经实现。 启动大象牙山规划,象牙山东坡的金沙滩漂流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南坡的九鼎龙泉寺风景区、百丽山庄、象牙仙庄全部投入使用。 组织新闻媒体对开原“丝关”历史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挖掘,把开原古城提升到东北亚丝绸之路上全国唯一“丝关”的地位,增强开原在国际文化交流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四、宣传部 配合《乡村爱情3》的拍摄,进一步打造开原在全国的知名度,目前拍摄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五、建委、规划局、绿办、亮办 开原城市绿化工作又上新台阶,亮化工作又上新水平,净化工作和美化工作进一步得到市内外的广泛认可。 六、开原大戏院 开原大戏院按照全国一流二人转剧场标准,进一步装修,初步实现了这一构想。同时按照赵本山倡导的绿色二人转的倡议,大戏院的节目质量和演艺水平跃居二人转剧场前列。 1

历史文化资源商业开发

历史文化资源商业开发 中日对比的思考 老师要求去写历史文化资源商业开发的利弊,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没有什么利弊之分,只有做的好与不好。而且我认为中国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真的不如外国做的好。动漫《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的出现足以说明这一点,但是我不想去谈及美国,毕竟在我看来它是一个没有太多历史的国家,而且他的主要文化产业也不是放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上。所以,我就来把中日做一下对比,看看中日在这方面的差距。首先声明,我只是怀着一颗师夷长技的心来分析,希望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下面的这些文字。 我先论述我总的观点,那就是中国历史文化资源远远不是日本能比的,日本文化资源开发程度不是中国能比的。引用韩寒的一句话“文化大国往往成为不了文化强国”。 首先来说实体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那作为中国,就不得不说我们一直在炫耀的“四大名著”,由四大名著最先引申出的文化产业就是影视业,央视版的四大名著尤其是《西游记》可谓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其实,世界上最早的西游记和水浒传都是日本最先拍摄的。但是因为其中加入的日本文化传统太多,不符合中国的价值观念,所以引进之后都被禁播了。所以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国不得不去拍一部自己的名著。在这里,你可能会说,不是还有《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吗。当然,红楼梦以其中国风味,日本是很难利用的,但是说到三国。我不知道在央视版三国之前日本有没有出现三国类的影视。但是日本却把三国演义开发为别的产业,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动漫业和游戏业。日本在上世纪,就诞生了几十部三国类的漫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三国志》,而后被拍成动画,里面的剧情百分百还原小说,在日本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甚至很多人把他当作历史书来看,而从三国志演变出的游戏更是不计其数,《吞食天地》系列和《三国志》系列在中国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无论是FC还是街机还是PSP还是PC,人们都认识那个长毛寸却没有胡子的张飞。而不是中国的那个抠脚大汉。三国文化在日本的普及比在中国普及要早的多,日本人也热爱三国文化,他们怀着崇敬之心去发展三国文化,无论怎样,最起码都是精品。再看看中国,三国类的游戏太多太多,各种粗制滥造,没多少人去玩,还有央视拍的动漫版的《三国演义》,在片头中更是有好几个日本人的名字。魔法士系列干吃面中有很多动漫人物卡片,而其中的三国和水浒人物,皆是出自日本人之手。要是将这种利弊加以分析,只能说中国在历史文化的商业开发上永远占不到先机,而中国的跟风力量却特别厉害。于是从一无所有到遍地开花,只是一眨眼的功夫,这中文化发展中的偷工减料不言而喻。 说完了实体化的历史资源,再来说那些无形的历史资源,也就是文化传统文化节日等等。中国的文化传统保留地很好,但是发展却有些尴尬,别的不说,就我们曲阜的孔子——这一中华民族文化源头在今天喊得再响却没有多少人来问津便很能说明问题,其实中国人心中对于名人的归属感还是不那么强烈的。个人认为传统文化名人或者节日发展比较好的就是泰山和端午节。因为泰山把文化和爬山这项旅游形势结合了起来,而端午节把屈原和赛龙舟的形势结合了起来。这样就是以名人的效应发展成了节日盛会,远远比单唱名人要好很多。中国能拿出手的文化节日盛会不多,但是不代表没有,其实,很多文化盛会没有发展起来,反而日本做的比较好,最有名的就是鉴真和郑成功,鉴真东渡,现在在日本还有其金身寺庙等等,而郑成功在日本更是被追封加赐,但是在中国。看似发展不错,却都被打压过,一个是游日

河南省驻马店新蔡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河南省驻马店新蔡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 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驻马店新蔡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现状及趋势。驻马店新蔡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驻马店新蔡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数据研究报告深度解读驻马店新蔡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核心指标从年末总户数,年末总人口数量,常住人口总数量,城镇常住人口数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驻马店新蔡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驻马店新蔡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驻马店新蔡县城镇常住人口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驻马店新蔡县年末总户数指标分析 (3) 一、驻马店新蔡县年末总户数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年末总户数现状统计 (3) 三、驻马店新蔡县年末总户数占全省年末总户数比重统计 (3) 四、驻马店新蔡县年末总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驻马店新蔡县年末总户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年末总户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年末总户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驻马店新蔡县年末总户数同全省年末总户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驻马店新蔡县年末总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7) 一、驻马店新蔡县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年末总人口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驻马店新蔡县年末总人口数量占全省年末总人口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驻马店新蔡县年末总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驻马店新蔡县年末总人口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年末总人口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课题结题汇报稿 《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湖南省“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结题汇报材料 醴陵市姜湾小学(左权红军小学)课题组 【基本信息】 课题类型:重点资助课题 承研单位:醴陵市姜湾小学 立项号:HNETRO201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与运用的研究 研究起止时间:2011年9月—2015年6月 课题主持人:胡文权、张细明 课题组主要成员:胡文权、张细明、谢美玲、张元英、周妮、刘豫红、王娟、杨爱武、刘舒琴、陈飞、文林、陈远春、谢花全 一、问题的提出 1.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本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开发具有浓厚“乡土味”的校本课程资源,设计解决课程资源因受地域限制不足的现实问题。 2.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是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醴陵文化独具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长期对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缺乏认识、不够重视,再加上开发与运用的方法手段比较单一,因而导致了适合教育教学的乡土文化资源匮乏,特别是小学生对旧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家乡文化知之甚少。 3.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师生提供了更加快捷的信息收集渠道和丰富的信息来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发乡土资源,将乡土资源引入课程,根据教育教学需求,建设乡土课程资源是信息技术与资源整合的一个创举。 二、课题研究目标 1.进行有序、合理、科学的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与习惯。 2.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发与运用乡土文化资源的能力。 3.在传统乡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与发展,逐步形成学校特色文化。 三、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访问法、图书报刊资料查阅法、网络 1

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情况汇报

( 情况汇报)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3192 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情况汇报Report on building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情况汇报 按照市政协《关于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活动的提案》要求,有关部门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古城建设工程指挥部 开原历史博物馆已经开工建设。作为开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一景点,开原历史博物馆建设工程已经开工,灌装基础已经完成,目前已实际投入资金500万元,工程有望年底前封顶。 二、文化局 开原古城内的崇寿宝塔维修工程已经开工,目前规划已经制定,正在搭设脚手架,这个跨年度工程包括塔基、塔身维修,塔刹等装饰,灯光亮化、草坪绿地等四个部分。 维多利亚影都投入运营,填补了我市没有高档影院的空白,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旅游局 象牙山恢复正常秩序,投入近十万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为了把象牙山打造全国象文化名山,旅游局开始打造网上象牙山,成立了象

牙山文艺沙龙和象牙山书画摄影沙龙,组建了象牙山网站和象牙山博客,邀请众多专家学者文学艺术家为象牙山设计创作,目前网上象牙山的目标已经实现。 启动大象牙山规划,象牙山东坡的金沙滩漂流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南坡的九鼎龙泉寺风景区、百丽山庄、象牙仙庄全部投入使用。 组织新闻媒体对开原“丝关”历史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挖掘,把开原古城提升到东北亚丝绸之路上全国唯一“丝关”的地位,增强开原在国际文化交流上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四、宣传部 配合《乡村爱情3》的拍摄,进一步打造开原在全国的知名度,目前拍摄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五、建委、规划局、绿办、亮办 开原城市绿化工作又上新台阶,亮化工作又上新水平,净化工作和美化工作进一步得到市内外的广泛认可。 六、开原大戏院 开原大戏院按照全国一流二人转剧场标准,进一步装修,初步实现了这一构想。同时按照赵本山倡导的绿色二人转的倡议,大戏院的节目质量和演艺水平跃居二人转剧场前列。 可以在这输入你的名字 You Can Enter Your Name Here.

我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评述

我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评述(一) https://www.360docs.net/doc/ce8162590.html,/s/blog_59f78ef30100alkk.html (2008-09-03 15:31:59)转载▼标签: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杂谈分类:文化深呼吸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创造活力”、“文化软实力”、“文化权益”、“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群”等新名词频频闪现。这些新名词体现了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部署。这说明在国家发展的总体框架中,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高。这既是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人民文化需求日益强烈的要求。十七大把文化和文化软实力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给中国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文化产业化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步骤,因此,研究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一、我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理论综述 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与其他传统产业一样,培育发展壮大离不开对一定资源的占用、加工和开发。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关注的是精神财富向物质财富的转化,就是如何使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转变成可用于市场交换的商品和服务,最终使文化资源蕴含的经济价值被挖掘出来,形成物质财富,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求1。 吕庆华在其研究中指出,文化资源是现实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朱来常引用法国人即可的名言“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作书名,说明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经济战略意义。冯久玲认为文化是资本,文化是好生意。亚洲应充分利用古老的文化资源(资本)进行产业运作,创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全面推动亚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程恩富探讨了文化作为一种资源的物质、精神属性。 任敏从“文化资源大国与产业小国”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的缺失。开放的心态才能造就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文化这个问题上,借鉴就是无偿借用;谁的借鉴能力强,谁就会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的作用,与现实的文化创新能力成正比。王仲尧4提出了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两个不同点:一是文化资源可以被无偿使用;二是文化资源可以被反复使用,具有独特的叠加效应。在有些情况下,越被开发利用,越充盈丰富。同时,文化资源也具备与自然资源的共性,都要依赖特定的开发过程、技术手段。文化资源不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研究》研究报告-最新文档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1、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是巨大的,但是这些教育事业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英国等则在重视发展本国教育的基础上同时注重发展各学校之间的资源开发与共享。这样的开发与共享使各个学校之间虽然在地理上相对孤立,可在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上确保持着相互借鉴,使用,学习,完善的紧密关系。通过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的研究使得这些国家在对国 民的教育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从我国研究的现状来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研究是整体提高同一地区乃至全国教育教学水平的重大 举措。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与实现共享案例的研究是缩小地区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理念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几年,国家、地方教育部门及一些发达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重视,认识到课程资源对教育的重要性,中央电教馆还组织了相关的课题研究,中国教育名家李希贵先生率先在潍坊实行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这些成果有效地解决了语文教学资源的问题。 3、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开发优质教育资源不仅有利于解决新课程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开展提供资源平台,实现以“教”为主向以

“学”为主的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4、从学校发展来看,我校是一所具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名校,良好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办学方法一直沿袭下来,使学校在咸阳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教育技术和各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教育教学中潜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尤其是近几年,教师队伍老龄化,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这使得学校在同一科目的教学上出现了一定的差距。这不仅对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不利,而且对于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发展更为不利。如何将老教师的优质资源传授给年轻教师,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如何将现有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一定的途径在学校范围内实现共享;如何最大限度、最高效的发挥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效能,成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研究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近几年随着我校网络设施和信息技术装备的不断完善,各种形式的研究课、公开课和教研教改活动大量开展,但由于缺乏资源共享意识缺乏。很多时候教师需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一堂课的数字化教学,当这堂课结束后,这些数字信息搁在一边,其他教师在上同一内容时没有充分利用该课件,造成资源浪费。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校园网络初具趋形,学校各办公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等网络已连通,都能互联共享上

创业文化

创业文化 一、创业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源动力,创业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建设创业文化,是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重大课题。创业在当今是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已成为这个时代经济增长的源动力。然而创业必须要有相应的文化来支撑。作为直接拖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创业文化,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人类的创业史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生存创业阶段;二是理性创业阶段;三是文化创业阶段。 创业文化(entrepreneurial culture)是指与创业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氛围,其中包括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环境意识,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创业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文化丛,是依存于创业实践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个文化现象。它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更直接,影响力也更大。 二、创业文化的八个准则 (一)创业准则一:明确的目标 成功,就是对目标的实现。有了目标,才有成功。成功的督导者,首先为自己建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无论是事业目标,还是生活目标,或是信念目标。只有当一位督导者将个人的人生目标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时,人生目标才能得到完美实现。成功的人,是在实现公司目标的过程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创业准则二: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做事往往方向比方法更重要,然而把握正确的方向(即做正确的事)比运用正确的方法(即正确的做事)更难! 首先做正确的事,难在主动地做事上。做有助于公司目标或部门目标达成的事,这完全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只要你认为正确,你就去做,你认为不正确,就不做。显然,如果被动地做事,奉命做事,即使错了,也有别人承担责任,而主动地做事,就要你自己承担责任。做正确的事是要冒相当大的风险的。其次做正确的事,还难在与上司的关系上。有些事情,上司认为应当这么做,你认为应当那么做,听谁的?做正确的事的规则就是谁有道理就听谁的。这就意味着你从心态上将上司和你放在了一个平等的位置了,并随时准备抵制上司的“瞎指挥”。显然,这是需要勇气的。 做正确的事,还难在个人的能力上。比起正确地做事来,做正确的事要有更高的能力和见识。一位销售经理,按照正确地做事的标准来衡量,他只要按照上司的意图提出销售目标和计划,经上司批准后执行就可以了。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如有困难和麻烦,去请示上司,等待批示和命令就可以了。而按照做正确的事的标准来衡量,上司只要制订出销售目标就可以了,其它的事情都等着销售经理去完成。如有困难和麻烦,必须自己想办法,就是说,必

浅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

浅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需要充分结合科学发展观,以全新的理念与视角,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保护与更新。本文主要以全面保护,永久保护的理念,由经济保障,法制建设以及组织机构等方面入手,对南京城的保护措施进行强化,并且以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南京的文化,社会以及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才能不断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 【标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 一、创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念 (一)全面保护理念 无论什么样的城市都是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城市,因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要由整体出发,不仅是对历史文化名城本身,对周围山川风貌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也需要归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之内。南京,自古以来其周围自然风貌就有“十里秦淮”以及“虎踞龙盘”等美称,因此需要将自然风貌保护与历史文化保护并举。传统的取土开矿以及城市建设等,时常出现幕府山,象山,郭家山等自然环境被破坏,今后需要做到历史文化名城周围自然风貌尽可能的保持原生态,同时加强对自然景区如玄武湖,雨花台等的人为保护。 而对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本身的保护,则需要对以前将保护重点集中在文物个体的情况进行改变,进行整体文化保护,对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分为历史文物,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格局,历史风貌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等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全面保护。并且注重加强对地下文物的保护,以防进行城市基本建设对地下文物的破坏以及非法盗取地下文物的事件发生。 (二)永久保护理念 目前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受到浮躁以及盲目模仿的风气影响,盲目的建设“罗马城”或是“巴黎城”,将历史文化名城搞的不伦不类,甚至找不到一处历史文化街区的存在。因此,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中,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抛除传统的城市更新就是拆旧建新,建起高楼大厦,霓虹灯以及立交桥。这样的错误思想直接导致在对旧城改造中,将富有特色以及文物特点的历史街区一概推倒建立起现代化的“水泥森林”,将历史文化名城弄的面目全非。因此,树立起正确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新观尤为重要。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不仅仅是文化,文物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交通,经济,城建以及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保存历史的延续性,让现代文化以及历史文化能够更好的和谐共存,并且创建出良好的人居环境以及人文环境,才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强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措施

河南省新蔡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pdf

河南省新蔡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数据分析报告 2019 版

报告导读 本报告借助数据对新蔡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进行深度分析,从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转让收入,商品房 屋销售收入,房屋出租收入,其他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利润总额等 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新蔡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和借鉴。 新蔡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分析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重点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刚正,客观、严谨。 新蔡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数据分析报告旨在全面梳理新蔡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目录 第一节新蔡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状况现状 (1) 第二节新蔡县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指标分析 (3) 一、新蔡县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三、新蔡县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占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占比统 计 (3) 四、新蔡县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新蔡县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新蔡县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同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营业务总收入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新蔡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转让收入指标分析 (7) 一、新蔡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转让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转让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新蔡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转让收入占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转让收入占比统计分 析 (7)

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案例的分析

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管理案例的分析 ---城都宽街改造为例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在被信息化社会所同化的同时,自身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历史街区与城市格局的联系,造成城市文脉的延续在流失。改造城市历史街区,是对历史空间的重新营造,呼唤历史场所精神的回归。本文将以成都市宽窄的改造为例,阐述旅游资源的优化升级对旅游业及其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历史街区;改造;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的前身是清朝时期驻守的八旗清兵的军营宿舍,宽巷子提供给军官居住,士兵混居在窄巷子。后来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宽巷子慢慢发展成达官贵人居住的“高尚社区”。 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是在对历史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基础上的一种开发性行为,充分开发利用城市特有的历史建筑遗存,在城市发展中营造富有独特地域感、历史感的城市空间,让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格局中充分发挥适应时代发展的作用。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保护 45个明清院落式建筑、三条不同主题的街道,再现了老成都生活的怡然和闲适,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崭新“名片”。成都宽窄巷的改造案例在诸多方面为国内的历史文化街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项目总体规划 规划目标:使区域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厚历史氛围,展现老成都原真民居形态和原生特色宅院的重要历史文化保护区;成为集历史文化

与现代都市文化交融的成都特色商业、文化礼仪民风民俗、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的城市文化会所,成为表现当代成都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活”的人文场景,成为成都恭迎八方来客的都市第一会客厅。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被作为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规划控制面积479亩,其中核心保护区108亩。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不仅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的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宽窄巷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为做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项目聘请清华大学作为保护区保护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专业机构。项目在修复设计之初,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绘工作,将宽、窄、井巷子中的每一个院子按照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价值分为了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级别加以保护性的设计,按照“修旧如旧,落架重修”的原则,力求尽可能的保留古建筑,还原历史建筑的本来面目。为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指导,文旅集团邀请了历史、文化、艺术、建筑、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专家委员会”,指导各项保护工作。 三、分区定位与业态布局 宽窄巷子的核心概念是“宽窄巷子,最成都”,成为“成都生活标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